《古诗文鉴赏》word版.doc_第1页
《古诗文鉴赏》word版.doc_第2页
《古诗文鉴赏》word版.doc_第3页
《古诗文鉴赏》word版.doc_第4页
《古诗文鉴赏》word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课内讲读文】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一、文学常识刘禹锡(772-842),字梦得,自称为汉代中山王刘胜的后人。王叔文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官至检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有刘宾客集,又称刘中山集刘梦得集。二、内容分析1、释词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弃置:抛弃。翻:副词,反而。长(zhng):增长,振作。2、译文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怀念故友徒然吟诵思旧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醉赠刘二十八使君,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三、情感体会首联紧承白诗末联,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颔联运用了两个典故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颈联蕴含哲理,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尾联是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 四、诗词赏析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引用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后人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3、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赤壁 【课内讲读文】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期。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一、 译文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沙中尚未销融,拾起磨洗一番认出是前朝东吴破曹的遗物,倘若东风不来,周瑜怎么能借东风火烧曹操八十万水军而大获全胜呢?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了,那样曹操建造铜雀台的时候,大乔(孙策夫人)和小乔(周瑜夫人)可能就深锁铜雀台了。二、 释词:销:销蚀将:拿起磨洗:磨光洗净东风:指火烧赤壁事三、思想情感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抒发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四、名句赏析:、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被时光销蚀掉。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战役的遗物,不禁引起了“怀古之幽情”。前两句是写其兴感之由。、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是议论,意思是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将会重写。诗人认为,历史上的英雄成功都是有某种机遇的。“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人不直接写出政治军事形式的改变,而是通过两位贵妇人的命运改变,形象生动的写出东吴失败的屈辱。这比直白的表述更有诗味。这两句实则是诗人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慨叹。过零丁洋【课内讲读文】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作者文天祥(12361283),南宋爱国诗人。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南宋末,全力抗敌,兵败被俘,始终不屈于元人的威逼利诱,最后从容就义。他后期的诗作主要记述了抗击元兵的艰难历程,表现了坚贞的民族气节,慷慨悲壮,感人至深。二、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所写。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再逼他招降南宋抵抗人士时,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三、释词:干戈:两种兵器,这里指战争寥落:荒凉冷落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丹心:忠心汗青:史册。纸张发明之前,用竹简记事。制作竹简时,须用火烤去竹汗(水分),故称汗青。四、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在战火中已度过了四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一生坎坷似漂泊无根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五、思想解读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首联诗人回顾平生,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余。颔联、颈链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六、名句赏析、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颈联特别富有情味,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而又被作者运用来表现他昨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真可谓诗史上的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尾联一笔宕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结尾的高妙,致使全篇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本句中表现了诗人为了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七、主题。作者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了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二、译文明月从何时才有?手持酒杯来询问青天。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年是哪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归返,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琼楼玉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冷落、风寒。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殿怎比得上在人间!转过朱红楼阁,月光低洒在绮窗前,照到床上人惆怅无眠。明月不该有什么怨恨,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时候才圆?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但愿离人能平安康健,远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三、赏析1、背景:本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的中秋节,当时苏轼正任密州知府。中秋之夜,皓月当空,月光如雪,人在月圆时常常会思家乡,念亲人,词人苏轼此时想起了已经分别七年的弟弟苏辙(子由)。词人举杯望月,不禁触景生情,睹物思人,随作此词。2、内容:这首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久负盛名的佳作。词中反映了作者由幻想游仙超脱凡尘转为热爱人世生活的过程,体现了一种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缺憾仍然豁达乐观的精神。上阙:本词开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气势豪爽、潇洒,仿佛成了天地之间局外之人,似有超然物外之神态。“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将天上与人间作时间上的对比,突出了他当时“仕”与“隐”的矛盾心理。“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诗人不满与现实,企望天上的纯洁,可天上又如何呢?然而天上和人间没什么两样,同样也有不可逆转的缺憾。“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则是诗人的想象,诗人想象着自己已然身处“琼楼玉宇”,与仙人一同翩翩起舞。可能是酒的作用吧,觉得月下清影好像不是在人间。下阙:“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转动的月光照着华美的宫殿,照着雕花的门窗,照着难以成眠的思想思亲之人,叫人觉得凄清,冷落,孤独。按理说,月亮不应该有怨恨吧,可它为什么常常要在人们离别的时候、在思念亲人的时候才圆呢?仿佛与人过不去一般。可事实上并非如此啊,“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及此,词人由情感的激越转入了理智的超脱,化悲怨为豁达,告诉人们,这原本是自然规律,没必要死死纠缠于其中,应退而思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要健康常在,可以千里共赏一轮明月,共同寄托相思之情啊!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诗人乐观向山上的人生态度。3、写法:本词通篇咏月,月是词的中心形象,却处处蕴含着人间情事。词作虚实并举,通篇观之,意境在虚虚实实中跳跃,情感在幻想与现实中穿梭,思绪在天上与人世间徘徊,借自然界中月的阴晴圆缺,品味浓厚深刻的人生哲理,词人终于求得出了出路离合的悲欢,政途的苦闷,只可借自宽来消解,只能以旷达的心态一笑而了之。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作者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二、注音踌躇(chu ch)阙(qu)三、译文像是群峰众峦在这里会合,像是大浪巨涛在这里发怒,外有黄河,内有华山,潼关地势坚固。遥望古都长安,思绪起起伏伏。途经秦汉旧地,引出伤感无数,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唉!一朝建立,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还受苦。四、中心本散曲由潼关而怀古,表达了对广大人民的同情。“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道出了全文的主旨,揭示了统治者压迫人民的本质,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和同情百姓的思想感情。在作者看来,不管封建王朝的兴还是亡,带给老百姓的都是苦!封建王朝兴时,必大兴土木,剥削压迫百姓,百姓受苦;而亡时,老百姓因战祸流离失所,百姓更遭殃!五、艺术特色以动写静,赋予景物以波涛汹涌的气势。情景交融,情由景生。小令结构严谨,层次清楚,形象鲜明,气势雄浑,立意深远。读罢小令仿佛使人看到诗人遥望长安,凭古吊今,关心人民疾苦的形象。虚实结合写出了当时潼关的地理特点,用“聚、怒”,表现华山的重岩叠嶂,黄河的波涛翻滚;回顾历史,感叹历史的兴衰更迭,把眼前的胜景和潼关的历史巧妙的结合起来,以胜景的不变来衬托历史的多变,以潼关来做历史的见证来揭示封建统治者为个人利益的争夺,给人们带来了苦难,抒发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饮酒(其五)东晋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文学常识陶渊明(约公元365427),东晋大诗人。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因不满官场的黑暗,政治上的腐败,41岁弃官归田!陶诗以其冲淡清远之笔,写田园生活、墟里风光,为诗歌开辟一全新境界。二、内容1、释词结庐:构筑房舍。山气:指山中景象,气息。日夕:傍晚。相与:结伴而归。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说出来却忘了要说的话。真意:从自然景物中领悟到的人生与自然之理。2、译文把房屋建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却没有世俗的喧嚣。你问我何能达到这样的境界?(那是因为我的)心远在闹市之外,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南山)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而归还。这其中蕴含着人生真义,欲辨明,却忘记了怎样用语言表达。(此中:此时此地的情景,指山中景象,也指隐逸生活。)3、名句赏析与炼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体现诗人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形成物我合一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我的天真意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当然,这个“真意”的内涵很大,作者没有全部说出来,也无须说出来,这两句哲理性的小结给读者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三、情感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作者介绍:二、写作背景:天宝元年(772),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用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皇帝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天宝三年,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行路难即作于被迫离开长安时,感叹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三、释词:1、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2、斗十千:形容酒价昂贵。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食物。直:通“值”,价值。3、闲来两句:传说吕尚(姜太公)末遇周文王时,曾一度垂钓于磻溪(今陕西宝鸡东南)。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在受商汤聘请的前夕,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李白借此表明对自己的政治前途仍存极大的希望4、济:渡过四、诗句含义: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遥想当年)吕尚垂钓碧溪,遇文王而重用;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世上行路是多么的艰难,多么的艰难啊;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五、名句赏析: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引用“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思是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句诗运用比喻手法表达诗人宏伟抱负,突出表现了诗人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现在常用这两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抱负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3、情感变化:苦闷抑郁、失望希望、追求彷徨苦闷乐观、自信六、炼字:1、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2、“冰塞川”、“雪满山”形象的比喻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3、用典:两个典故课概括为“垂钓碧溪”“乘舟梦日”。作用: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杜甫朝代: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体裁介绍歌行体能唱的诗,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体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富于变化。它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但极富韵律,朗朗上口,略求押韵而不无顿句,是古代诗文中极有特色的一类。二、创作背景安史之乱,杜甫流离成都,求亲告友,公元760年,经亲友帮助,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第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三、主题感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该作品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四、注释挂罥(jun):悬挂。俄顷(qng):不久,顷刻之间。秋天漠漠:秋季的天空浓云密布,一下子就昏暗下来了。布衾(qn):棉被。何由彻:怎样才能熬到天亮呢?(如何挨到天亮)彻,通,这里指彻夜、通宵的意思。大庇(b):全部遮盖、保护起来。庇:遮蔽、保护。寒士:士本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处当是泛言贫寒的人们。突兀:高耸的样子见(xin):同“现”,出现。五、部分译文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六、作品理解这是一首古体叙事诗,以七言为主又灵活多变,全诗可分为四段,前三段叙述以“茅屋为秋风所破”为线索的整个事件,最后一部分直抒胸臆,表达出心忧天下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现实的理想。“安得广厦千万间”至最后共五句为第四段,诗人触景生情,感慨深沉,表达了诗人的美好理想和希望,这是全诗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杜甫同情人民疾苦、关心人民生活思想的集中表现。本诗作者抒发的情怀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的情怀基本一致。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文学常识.作者:岑参(715770),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他是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他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二.释词胡天:泛指西北地区的天空。胡:我国古代对北方和西北少数民族的称呼。锦衾:锦缎的被子。角弓:用兽角装饰的硬弓。控:引,拉开。瀚海:大沙漠。阑干:纵横。百丈冰:形容冰层之厚。饮归客:请归客饮酒。“风掣”句:是说军棋上落雪结冰,冻得很硬,风吹不动。掣:牵,这里指风吹。翻:飘扬。三.译文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