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国际养老园项目建议书.doc_第1页
成都国际养老园项目建议书.doc_第2页
成都国际养老园项目建议书.doc_第3页
成都国际养老园项目建议书.doc_第4页
成都国际养老园项目建议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都国际养老园区项目建议书成都国际养老园区项目策划纲要 目 录前言第一章 概论第二章 养老产业现状与发展第三章 项目的建设内容第四章 项目的技术与保障体系第五章 行业与市场分析第六章 养老园的理念与经营管理第七章 成都国际养老园区项目建议结论前言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面临或即将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计划生育工作的推进,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不断下降,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数量和比例不断增加。根据联合国将“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判断一个国家是否进入老龄社会的标准来看,我国在2003年正式迈入老龄化社会。 当前,我国所面临的老龄化问题势必使传统的养老观念、养老模式发生深刻的改变,老年人对经济供养、医疗保健、生活照料和精神文明等方面需求的日益增长,将直接导致养老设施的“有效需求”远远超过“有效供给”。 如何满足市场上的“有效需求”,如何为企业开创新的利润获取模式,是我们进行“成都国际养老园区”这个项目研究的最终目的。第一章 概论我国在80年代末就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90年代以来,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人口老化形势日益严峻,老年人口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都在不断提高。丰县常驻人口110万人,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36%以上,且老龄人口每年继续以3%的速度增长。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龄问题即老年人的需求问题和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面对老龄化发展的趋势和老年人口的增多,必须未雨绸缪,关注老年人,关心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目前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和“看病就医方便”。尊老敬老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美德,弘扬为老助老的时代风尚,本着敬老爱老的精神,以爱心照顾长老,诚意为长者提供一个舒适、宁静、受敬重而温馨的乐园。建立一个老年居住、交流老有所用的公寓是大部分老年人的心愿。老年公寓建成后,可以让老人们在这里享受到充足的护理、医疗、膳宿及康体的群体生活。定期为老年人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各种营养套餐搭配科学合理。在这里生活的老年人无病可以休养,有病可以得到医治,休闲时可以娱乐,康复时可以运动、游玩。老年公寓建成后既远离喧哗的市区,又不远离城市中心。每逢节假日,儿女们可以到公寓陪伴老人,和老人一起交流感情,让老人的余生在这里得到真正的幸福和欢乐,在生活上和精神上得到安慰。2005年4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在香港表示,中国养老体系正面临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以及基本养老保险不健全的严峻挑战,预计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24.5%。而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的养老制度极不完善,养老保险、养老准备金缺口很大,仅靠财政支持难以为继。同时,社会保障体系与社会养老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与养老体系还在不断探索中。在即将面临空前的养老压力面前,中国政府将对养老项目、养老产业进行大量投入,凡涉及养老的项目,政府都将予以大力扶持。 而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快速流动也使“养老”或老年经济开始成为了有着巨大经济效益与经济回报的新型产业。2000年,中国老年经济潜力就已经达到了一万亿元人民币,而全国2400万空巢(无子女陪伴)老年人口更是养老产业的巨大支撑力量。 以上种种,使中国社会出现了对具有完整保障与护理体系,且将科学化与人性化紧密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的巨大需求。 而目前,国内的养老模式还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大量靠政府、社区、街道办的福利院、敬老院等养老机构,管理水平落后、设施陈旧、规模极小,缺乏专业护理人员,且资金来源不能保障,只能供应老年人一些简单的生活需求。同时,在九十年代末和本世纪初,中国还出现了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老年公寓。从环境上看,老年公寓有了比较大的改观,功能与护理手段有了提高。但规模一般较小,且缺乏系统的针对老年人生活、心理、生理的保障体系。 巨大的现实需求与长期的未来需求和极度缺乏的市场供给之间产生的矛盾,使养老产业项目成为了目前中国最具投资机会和市场潜力的项目。 同时,除中国外,东亚各国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压力(日本计划输出300万老年人口),而人种相同、文化相近、地域相邻的中国无疑也是东亚各国老年人养老的首选地之一。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众多东南亚、港澳台及海外华人华侨希望叶落归根回国养老。这些无疑都扩大了中国养老市场与老年经济的庞大总量。 成都国际养老园区项目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由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发起筹备的,以中老年人为目标市场,具备完整养老意义的,集住宅与服务,生活与娱乐,医疗与保健于一体的大型建筑群。 成都国际养老园区项目选址于成都市双流县正兴镇,临近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国道213线,自然条件及交通条件极为优越。整个项目由三甲级医院、国际老年公寓、科研、老年大学、疗养院、辅助功能区域等组成。项目占地共350亩,规划建设面积60万m2,项目总投资15亿元。项目共分五个部分,一是房地产、老年大学、国际护理学院等,二是国际老年休养中心(医疗、体检、康复、体育馆、高尔夫练习场等),三是文化长廊(画家村、作家村等),四是户外运动基地,五是基础设施与辅助设施。 成都国际养老园区集养老、疗养、康复、休闲、住宅、娱乐等综合功能与配套服务为一体,是以达到使老年人健康长寿、颐养天年为目的的综合性老年城建设项目。 此项目将“居家环境”与“社会化的保障体系”、“产业化的服务体系”等有机的组合在一起,使养老服务在养老地产的基础上形成了完整的保障与护理体系,在形成规模化的同时,实现了老年经济的产业化与养老保障的社会化。使投资者在获得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获得了极大的社会效益。 由于本项目规模很,占地面积达350亩,在现阶段中国严格的土地政策下,其它潜在或现实的竞争对手已经没有可能获得如此规模的征地许可。而没有了规模,建筑档次就很难提升,完善的保障系统更难以建立,文化与体育设施就更无从谈起。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内地基本不会产生有威胁的竞争对手。 在宣传上,我们主要采用与各地电视台合作的方式,利用综艺类、文化类、旅游类节目,以扩大影响,同时用免费或少花费的手段吸引一些老年人前来短期休养等。 在风险方面,由于老年人问题已经成为了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同时,此项目还会为成都天府新区形象的提升,成都天府新区经济的增长提供助力,因此,无论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将会大力扶持,可以预见,政策方面的风险基本为零。另外,由于政府支持的原因,征地费用相对较低。同时,在资金使用方面,我们将严格控制融资资金的使用范围,91%的融资资金都使用于固定设施或不动产建设,仅从使用方面来看,资金的安全性、有效性、增值性是有保证的。而对于市场方面,如何将信息有效的传达到客户群中,才是市场运作中最大的风险。为此,我们将积极寻求同国际国内有实力的传播公司合作,尤其加强同媒体的合作,力争将此类风险降到最低。第二章 养老产业现状与发展一、世界养老产业的现状与发展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在世界各国中,60岁以上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以意大利为最高,达23%,其次为希腊的22.8%和日本的22%,再次是德国的21.8%和瑞典的21.7%。不过该组织预测,尽管以老人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为标准统计出的几个“老人大国”都是发达国家,但目前全世界的老年人有一半以上的老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 根据联合国提供的最新统计数字,2002年全世界60岁以上的老人为6.29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0%。到2050年,老人人数将猛增到19.64亿人,占世界总人口的21%,平均每年增长9000万。其中,世界经济发达地区的老人总数将由目前的2.36亿人增加到3.95亿人,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将由目前的20%增加到33%,经济欠发达地区将由目前的3.93亿人猛增到15.69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将由目前的8%增加到19%,届时人口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3个国家是西班牙、意大利和日本。表一世界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增长情况年 份1950196019701980199020002010全世界8.18.18.48.69.29.810.7发达地区11.612.614.515.517.619.221.2发展中国家6.46.16.16.36.97.68.5中 国7.27.26.87.48.69.911.7资料来源: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二、中国养老产业的现状与发展1、国内老年住宅市场的现状分析中国的养老设施传统上是民政机构社会福利的一部分,最初以为三无老人服务的社会救济为主,近年来逐步走向了社会化,但仍然是以非营利社会福利为主体。目前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改革,相当的重点放在原有社会福利机构走向自负盈亏方面。由于民政系统财力的限制、加之没有有力的投资发展环境,养老设施的发展在现阶段仍然是有限的和缓慢的。 据统计,1995年我国共有家庭32208万户,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户数为9051万户。民政部等14个部委提出,到本世纪末社区服务设施要发展到26万个,85%的街道都要有一所老年公寓。这与现有的不同层次老年人的需求已经不相适应,如果没有新的举措,仍采取对现有房地产开发商的贷款条件:自有30%项目资金、贷款周期3年,养老设施的建设不可能现代化、成规模和持续的发展,那么在未来的5-10年中,养老设施供需的矛盾会随着老龄人口的迅速发展而日趋加大。 1.1 我国老年人口的发展状况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1999年成为老年型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平均每年以3%的速度持续增长,更为突出的是,80岁以上高龄老人已高达1100万,并以年均5%的速度递增。本世纪中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4.4亿左右,约占亚洲老年人口总数的36%,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22.3%。中国老年人口规模之大,老龄化速度之快,高龄人口之多,都是世界人口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 从老龄化的过程来看,发达国家是自然老龄化,而我国则是政策性老龄化,人口老龄化发展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过渡阶段 1982年 200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由7664万增长到1.34亿,占总人口的比重由7.64增长到10.71。2000年比1982年老年人口几乎翻了一番。这期间,老年人口以3.02的速度递增,大大快于总人口年均增长1.47的速度。 第二阶段:发展阶段 2000 2025年 60岁以上老年人口由1.34亿增长到2.84亿,比重由10.71增长到19.34。从1982到2025年的43年中,老年人口净增了二亿多,翻了两番半多。 第三个阶段:高峰阶段 2025年 2055年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由2.84亿增长到4.4亿,比重由19.34增长到30,比2000年翻了两番。 从区域来看,我国目前已有三分之一的省市区人口呈老年型,其中上海、浙江、北京、江苏、天津、山东、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市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过其总人口的7%,辽宁、河南、安徽、福建等省65岁以上的人口接近7%。 表二:中国人口年龄构成及发展预测(%)年 份195319641982199020002020204020500-14岁36.2840.7033.5927.6226.1020.6019.6019.8015-59岁56.4053.2258.7863.8063.8064.2058.3058.8060岁7.326.087.638.5810.1015.2022.1021.401.2 国内老年住宅的现状1.2.1国内老年建筑的现状 据有关部门的调查表明,与目前超过1.3亿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相比较,我国只有42000多所的养老机构,所拥有的床位还不到100万张,只能为1%(1.32亿)的老年人解决住房问题。据估计,目前全国老年人的退休金、再就业收入和赡养费大约有4000亿元,借鉴发达国家入住老年公寓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4%5%的数据,全国要为560万到700万的老人修建老年住宅,投资总额在160亿到200亿元。当前国内老年设施状况项目居住对象自理程度护理方式功能组成老年公寓在一定帮助下能独立生活的健康老人自理最低帮助管理、医护、公共空间(门厅、餐厅、娱乐、健身)服务用房福利院无亲戚、子女赡养及无生活来源的老人自理或办自理最低帮助半护理管理、医护、公共空间(门厅、餐厅、娱乐、健身)服务用房、医疗保健托老所白天家中无人照顾,而生活又不能自理的老人半自理或不能自理半护理居住单元(卧室、活动室、卫生间、盥洗室)、医护、餐厅、管理、接待、活动及服务用房护理院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半护理或全护理的老人半自理或不能自理半护理全护理护理单元(老人居室、卫生间、走廊、活动空间、标准层设集中厨房)、医疗、护理、康复、管理以及服务用房等老年设施综合体各种类型均包括综合1.2.2国内老年人的居住模式A、购买房屋居住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老年家庭户中,购买商品房的占2.4%,购买经济适用房的占2.1%,购买原公有住房的占10.5%。其中,市、镇购买商品房的家庭占6.2%和5.6%,购买经济适用房5.6%和4.2%,购买原公有住房的户分别为 37.1%和12.7%。县购买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原公有住房的户总共不超过1.9%。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城镇居民已购买住宅的比重增加迅速,己经有三成以上居民家庭是住在自己购买的住房中。 B、自行建房居住 个人建房有自筹自建、自建公助、集资联建或集资合作建房等多种形式。个人出资建房也是我国居民住宅来源的主要方式之一。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老年家庭户中,自建住房的占77.2%其中市、镇自建住房的占30.3%和64.7%,而县自建住房高95.5%。说明自建住房是目前我国居民尤其是农民家庭住房来源的主要途径。C、租房居住这是住宅消费者支付一定的房屋租金,取得房屋居住使用权的一种住房消费形式。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老年家庭户中,租房居住的占5.2%,其中,租用公有住房的为4.6%,租用商品房的占0.6%,如果分城乡看,在市、镇老年家庭中,有15.37%和6.5%的家庭租用公有住房,租用商品房的均为1.6%。居住在农村地区的老年家庭户,仅有0.5%的户租住公有住房或经济适用房。 1.3 目前国内老人住宅的销售情况 老人住宅的开发现在才刚刚开始,虽然市场上有一些楼盘中隐隐约约有老年住宅的影子,但从住宅设计的本质上来说,能够称得上是老年建筑的可谓凤毛麟角。而从规模上来说,纯粹作为老年住宅来发展的楼盘国内有两个,一个是广州的颐年园中国第一个规模最大的长者社区,另外一个是北京的东方太阳城目前国内最大的退休社区。 颐年园的产品有别墅、多层洋房(不带电梯)、带电梯的小高层,销售价格在25005000元/平方米,到2002年6约一期销售率达到69.16%,到2003年一期基本售罄。 东方太阳城的产品构成为低层的老年公寓(四层以上带电梯)、联排别墅,一期销售均价为3200元每平方米,已经售罄。一个最新的对成都高收入老年人的调查资料显示,大多数能够承受单价格为10002000元平方米,总价为1015万的商品房。 1.4 目前国内老年设施的形式 目前有大型的退休社区北京东方太阳城、广州颐年园;酒店式服务的老年公寓浦东老年公寓、上海假日老年公寓(筹划中); 按照星级宾馆标准设计的“宾馆型”养老院上海松江社会福利院; 各地均出现一些私人性质的、盈利性质的小型养老院。年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显示,全国城乡有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养老院、老年公寓和老年护理院等养老服务机构约四万个,总床位约150万张。中国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44亿,约有20的老年人有入住养老院的愿望,而实际入住率只有0.86,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入住需求。根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要求新增城镇孤老集中供养床位80万张,以缓解城镇孤老安置床位紧张局面。即使上述目标能够达到,也只能解决300万名老年人的养老院需求。而要满足全国的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愿望,需要720万张床位。养老院的建设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在市场需求方面,2005年老年市场需求为6000亿元,2010年将达到1万亿,但我国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还不足500亿元。目前,中国老龄商品主要以老年保健营养品为主,其他老年人休闲、养老事业开发得很少,无论是老年服务和老年产品,还是养老机构和老年服务设施,都有待于产业化、市场化。老年人的消费能力在不断加强,关键是没有开发出满足老人实际消费需要的产品,以及为老年人服务的软、硬件设施。发展老龄产业带动老人消费市场,以造福于老年人,造福于整个社会。三、居家养老社会化的意义与发展趋势 1、什么是居家养老社会化?“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寿经“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横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文”礼记中华民族是有着数千年敬老爱老传统的民族。从远古开始,社会文化就把“孝”作为理论依据和精神力量,使“家庭”成为了中国社会养老的核心力量和唯一承担者。数千年来,中国老年人的养老方式无一例外都是“居家养老”。上世纪下半叶,各类新的养老方式开始在中国出现,如福利院、敬老院等。这些养老方式因与中国传统文化格格不入而很难成为社会所接受的主流养老方式。居家养老仍然是中国社会所能接受的普遍养老方式。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老年人口也开始呈现爆炸式的增长。至上世纪末,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超过了1.3亿,在国民经济还没有准备充分的前提下,在整个社会还充满迷茫与困惑时,历史第一次让中国进入了老龄化时代。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及养老生活的质量,由此成为了当前中国社会最为重大的、最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之一。而伴随着老龄化时代一起来到的,是中国传统的居家养老方式开始解体。经济的发展与人口的快速流动,使中国家庭结构开始分化,家庭日益向小型化、单一化的模式发展,“空巢”老人越来越多,更多的老人没有子女在身边照料,三代同堂、四世同堂的家庭已经越来越少。以家庭养老、养儿防老为核心的传统“居家养老”模式已经开始解体。经济的发展也同样使老年人获得了独立支撑自己养老生活的能力。“独立”了的老年人在迷恋传统“居家养老”温馨与舒适的同时,也希望拥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希望能有符合自己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并集老年休闲、健康、学习与活动为一体的全新的“居家养老”模式的出现。2004年9月7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白皮书,明确提出了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老年人社会服务体系”。 也就是建立一种让老年人在“居家”环境中接受社会化养老服务的体系。“居家养老社会化”将中国传统的养老文化和现代的养老思路结合在一起,让“养老”不仅成为一种文化更成为一种全新的经济产业,以此促进中国养老事业的更好发展。“居家养老社会化”的核心就是“居家”。也就是说,“居家养老社会化”必须以老年房地产产业为核心和基础,并借此带动整个“养老社会化”服务链条的产生与发展。只有发展了老年房地产营造了“居家”环境,才能真正实现“居家养老社会化”,并最终以“养老产业化”来推动“养老社会化”的发展。 2、居家养老社会化与房地产开发的关系 养老产业蕴藏巨大商机。根据北京2007年发展报告披露,北京百万富翁至少有350万人,其中六成富翁的资产是房地产。在北京,良好地段的房价每平方在20000元以上,因此,许多普通市民仅仅靠拥有一套房产就能有百万身家。但是这些百万富翁依然要精打细算度日,因为他们的资产都是帐面上的,他们一般一家只有一套房,房子再贵,也不过是帐面资产的增加而已,对生活并没有直接的好处。而本市平均房价7500元平方米。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如果京沪两市的老年人卖掉房产,到成都定居将是非常划算的事。一户拥有百万房产的老人将房产卖掉,来成都75万元可以买一套很好的房子,这样就多出125万元,他们每个月就会多出125000012=10416元的养老费用,这个收入对成都的一般家庭是难以想象的,即使他们没有任何其它收入,在成都也能过着极其富足的生活。如果金融业再发达一点,保险公司能提供这项业务,老年人将房产抵押给保险公司,每年从保险公司领取养老年金,老人百年之后,房产归保险公司所有,那么养老移民的门槛将会变得更低。3、居家养老社会化的发展趋势社会化居家养老是社区特色服务的一种载体,它既不同于机构养老,也有别于传统的家庭自然养老。从养老的方式来看,老年人是在自己家中养老,而不是去福利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养老;从养老资源提供的主体看,居家养老除了需要家庭照料外,还需要来自社会的帮助,尤其是强调社区照顾在社会化居家养老中的作用,即这种养老方式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常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建设专门的养老园区。要象建设旅游风景区和工业开发区那样,规划建设专门的养老园区。请专业机构进行统一规划设计,立足长远,制定短、中长期滚动开发计划;整个园区既风格多样又协调统一,各种档次住宅小区相互结合;要专门配套建设老年人生活需要的公园、草地、市场、图书馆、医院、邮局、老年大学等等;要建设标志性的街道和建筑,让园区既是一个独立的老年人生活区,又是一个有着独特风格的游览休闲区;让园区与整个河滩风景区融为一体,相互映照。然后将其分包给房地产开发商进行建设。 建设真正的老年公寓。老年公寓与普通公寓是很不相同的。老年人的灵活性、反应力、体力、视力、平衡力都会下降,可能要用拐杖甚至轮椅。所以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在发达国家老年公寓都要进行全方位的无障碍化设计。例如,房门、楼道、楼梯都要加宽,便于轮椅通过;老人经过的地方都要安装扶手;开关、门铃和门窗把手等设施的位置也适当降低;厨房和卫生间的面积适当加大,便于坐凳或坐轮椅使用;地面和浴池底部都要防滑;房间的照明度要提高,但还不能有眩光;煤气等各种开关上的字要很大,以利老人辨识;老人容易失禁,厕所都靠近卧室,并设长明灯;厕所用推拉门,不用平开门;所有的楼层平台、通道地面,都不能使用黑色和深色面料,因为黑色在视觉上属退后色,会令老人产生如临深渊之感,不敢投足;在适当的地方还要有报警和应急装置。无障碍化设计是非常专业和细致的,本文就不再多谈。老年公寓还根据老年人不同的年龄阶段的生理特征和生活需要分为三大种类:居家式公寓、宿舍式公寓、医护式公寓。居家式公寓是每家每户自成一体,不受他人干扰,适合普通夫妇;宿舍式公寓老年人如同住集体宿舍一样,安排在社区相同的一些楼房中居住和生活,比较适合单身老人;医护式公寓是将身体有较严重残疾、生活不能自理或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集中安排在一起居住,并由专门人员进行护理。完善支助性与综合性的服务。针对越来越不能照顾自己,而日益要依赖他人帮助料理家务和提供医疗保健等社会性服务的老年人来说,养老园区还要提供诸多的支助性与综合性的服务,包括安全保卫、帮助料理家务、备餐、家庭修理服务、残疾护理、家庭生活和医疗保健知识咨询、社会和法律问题咨询服务等等。养老园区要统一提供专业的老年社区服务体系,但可考虑按服务内容的不同,分包出去。分别承包给各大宾馆和医院,培训专业的服务队伍,以自有品牌入园服务。4、国际养老园与居家养老社会化一、独特的自然资源与地理位置1、得天独厚的养老胜地本项目建立后,不仅将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养老与休养的环境。更为重要的是,让入住的老年人享受到黄金般退休生活。届时,在蜀国清晨的阳光下,在沐浴海风的清爽中,老人们或在郊外公园晨练,或步入老年大学感受与时代接触的快乐。当北国已是冰天雪地时,成都国际养老园区的老人们却正在露天音乐广场上自得其乐的“说学弹唱”。当很多老年人还在为休养与康复发愁时,成都国际养老园区的老人们已能随时在“老年人休养康复中心”接受专家关于休养与康复的指导和帮助。当很多老年人为找不到知已,找不到同龄人而郁闷和孤独时,成都国际养老园区的老人们已拥有了众多的知已与同好,京剧票友会、围棋学会、花鸟协会、书画小组、钓鱼俱乐部等兴趣小组将会相继建立。在成都国际养老园区,老年人将深切体会到“居家”的快乐和“社会化服务”的周到。“退休”对老年人而言,将是另一种幸福生活的开始。成都国际养老园区的建立,将为中国社会的老年问题提供一个非政府的、市场化的解决模式。从本项目立项开始,成都将不仅作为中国最佳的养老胜地而知名,还将以创造一个全新的养老经济与养老产业模式而知名。2、国际养老园的定址环境国际养老园定址成都市双流县正兴镇,距成都市区仅半小时车程,距双流机场、成都火车站、中心汽车站均很近。视野开阔,远近景观满目绿色。 该地段具备了龙脉尊显的地域条件,甜爽清新的空气、草茂林盛的天然植被、鸟类繁多的自然生态、绵延醉人的水映岸景、无公害的自助式生态农场,为国际养老园打造“健康长寿新家园”的理念,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第三章 项目的建设内容详见第二部分第四章 项目的技术与保障体系一、小区智能化1、IC卡管理制度2、全区监控系统3、公共设施的智能管理二、医疗社区化1、社区医疗登记制度2、定期常规身体检查制度三、服务家庭化1、个性化家政服务1)家务服务。社区服务中心可以定期派遣服务人员前往老年人的住所,帮助他们做琐碎的家庭杂事。服务人员通常是由受过训练的下岗女职工来做的。她们的责任是收拾房间、买菜做饭、伴陪老人以及看护刚刚出院或不能自理的老人,照顾老人洗澡穿衣、服药等等。专门为没有子女照顾的老年人提供各种综合性服务。工作时间可以是每天几个小时,每周几次,或一周七天每天24小时。 2)家庭保健服务。社区保健医生或护士提供的专业或辅助专业人员的护理照料。他们负责分配和监督用药、换衣、康复理疗、提供个人卫生服务。在有些社区,家务和保健服务结合在一起。服务人员可以一身兼两职。 3)送饭上门。是人们经常说的“轮子上的饭菜”。这种服务提供一顿午餐给住在家里的老人或不能买菜做饭以及需要此类帮助的高龄老人。老人们不仅可以享用每周五天营养配餐,而且志愿送饭的人也可以借机登门看望老人。轮子上的饭菜会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了全新的变化。送饭上门使得很多需要养老设施照料的老人能够选择生活在家里,实现“居家养老”。 4)定期探望。也可以称作组织起来的邻居线。这个服务项目是组织社区志愿者、居、家委会工作人员、中、小学生定期探望空巢家庭的老人和住养老设施的老人。探望者与老人一起可以做些老人们喜欢或需要的事情,如一起玩牌或下棋,一起看电视,聊天或一起做手工业等等。一般来说探望者事先得到专业人员的培训和辅导,使他们懂得老人的需求并且愿意作为一个好的倾听者。对于没有亲人和朋友在身边的老人,探望者对老人就显得更加重要。定期探望这一服务项目将会大大丰富老人们晚年的精神生活,使他们感到社会的关怀,感到晚年生活的意义,有益于老人们的身心健康。 5)电话服务。很多独居的老人害怕自己在家病了或伤了没有人知道。通过每天确定的时间打电话给独居在家的老人,确认老人安然无恙,从而帮助减轻老人们的焦虑和及时发现问题。如果确认的时间老人打算外出,他或她一般事先通知电话确认服务的志愿者。如果在确认的时间老人家里的电话没有应答,而且老人也并未事先打招呼,则立即会有人到老人家去检查。电话确认服务可以监督老人的健康状况,提供连续的与老人的接触,使老人们感到有人在关心他们。 6) “生活在线”服务。社区服务中心开设几种应急响应呼叫系统,允许老人通过报警和响应系统寻求帮助。“生活在线”服务的定购者可以在手腕上或脖子上带一个钮扣。当钮扣一被按下,“生活在线”中心就会自动接收电话。当收到电话后,“生活在线”的工作人员就会打电话给老人家里。如果没有人应答,他们就会打电话给老人的监护人(比如朋友或亲戚),要求到老人家去看一下。监护人发现情况异常后会打电话给中心寻求进一步帮助。 7)交通和陪伴服务。有条件的社区可以为老人提供门到门、灵活交通工具的服务,老人们可以选择小轿车、小客车、大客车等车型。这种服务有时称为拨电话搭车。老人们一般提前24小时打电话给中心调度办公室,并且告知用车的时间和地点。司机把老人从家里接出来送去看医生、上诊所、上银行、上商店等等。有的社区提供陪老人外出服务,以保证老人的安全。 8)老年食堂。社区为老年人开设老年食堂,为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饭菜。老年食堂应该设在一个社区的中心地带,为老人提供一顿午餐。除了营养餐以外,包括消费导向、健康和营养信息、咨询、艺术和手工等等。老年食堂不仅满足老人营养的需要,也为老人提供了聚会、交流、交朋友的场所。对老年人来说,有时,聚会比饭菜本身更重要。老人们在这里庆祝自己的生日,度过假期,甚至找到伴侣,举行婚礼。 9)法律服务。老年人所需求的房屋出租、消费者权益保护、准备遗嘱、财产纠纷等法律服务与日俱增。很多老人一辈子都没接触过法律。他们有的觉得打官司太累,而且律师费用太贵,有的害怕同律师打交道,有的并不意识自己的法律权力。社区服务中心为老人开展法律服务,通过老年中心的律师或律师事务所的专职律师,他们可以为老人困惑的问题提供法律咨询,为低收入的老人进行义务法律帮助。 10)再就业服务社区服务中心、老年人才交流中心开设专门帮助那些希望再就业的老人职业或工作介绍的服务项目,这些工作可以是全日制和半日制的。发挥那些有特长身体健康,愿意继续为社会作贡献老人的作用。 11)老人日托中心。如果有的老人不能在家独立居住,但又不愿意去养老设施,去日托中心是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日托中心可以满足比如老人的社交、心理和康复服务、体育锻炼、娱乐活动等各种需要。老人每天可以做班车到中心来,中午在中心一起吃饭,中心提供了对老人方便的照料和服务。 12)咨询服务。老人生活中往往需要通过咨询服务来解决老人遇到的各种问题,诸如个人和家庭矛盾、退休、财政、生活安排、购物消费指导等各种问题,通过社区咨询服务,提高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从而使老人的个人权益得到最好的尊重和保护。保护(庇护)服务这一服务通常是由法律服务中心或公共机构来提供,用来保证老人的合法权益。2、服务人员的专业化四、保障系统化1、医疗保障系统化2、安全保障系统化第五章 行业与市场分析一、养老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1、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造就了巨大的民间资本2、传统道德开始回归,“孝”仍然是社会道德的重要基础中国传统中素有“老有所居、安度晚年”的提法,从心理学的角度上分析,这恰恰证明了人年老之后对安全和生活质量的需求增加的假设。这种对安全感、优质生活的追求成为了老年消费者对老年住宅产品需求的内在因素。 中国传统文化将“孝敬父母”列为“善”之首,赡养父母,为父母创造优质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可以安度晚年则成为了老年住宅产品消费的外在因素。3、中国传统家庭结构开始解体,空巢老人越来越多 “空巢家庭”是指无子女共处,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据了解,在发达国家“空巢家庭”出现较早,现在十分普遍,老年人与子女同住的只占10至30,除了日本,大多数老年人均与子女分居。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52的老年人与子女同住,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与子女同住的只有百分之十几。在比利时、丹麦、法国和英国,上个世纪80年代初,全部家庭户中65岁以上独居者占11。瑞典独居老年人达到40,即每10个老年人中就有4人独居。在我国,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最近10年来我国空巢家庭一直呈上升之势。1993年,我国空巢家庭在有老人的家庭中所占的比例只有16.7,而2003年上升到25.8。在一些大城市,空巢家庭问题更为突出。2003年,北京市空巢家庭的比例为34,上海市为34.8,广州市为30,天津市为36.5。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单身独居老人在老年人口中的比例,由1999年的3.8上升到2003年的11,即增加了两倍。另据有关部门对天津、杭州、无锡三城市60岁以上老人抽样调查表明:10.9的老人生活在单身家庭里,29.1的老人生活在夫妇二人家庭里,即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人已占老人总数40以上。“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促成了空巢家庭的迅速发展。”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徐勤表示,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工作变动日益频繁,人口流动和迁移加速,促使大家庭结构向小家庭转变。随着社会转型加快,代沟越来越突出。物质生活水准提高后,人们追求精神生活,老少两代人都要求有独立的活动空间和越来越多的自由,传统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经不适应人们的需求,小家庭被普遍接受。专家们认为,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20多年,二三十年后,随着独生子女逐渐进入中年,他们的父母进入老年,“空巢家庭”将越来越多。“可以预料,空巢家庭将是21世纪我国城市甚至许多农村地区老年人家庭的主要模式。”4、老年人获得了经济的独立,有能力与意愿追求符合自身特点的养老生活 截至2005年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75亿人,其中4300多万离退休人员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有预测显示,城市离退休老人中有百分之四十二点八的人拥有存款,仅退休金一项,到2010年就为8300多亿元,2020年为28000多亿元,而到2030年将达到73000多亿元,老年人的购买力来看是相当可观的。随着经济发展,老年人的收入将呈不断增长之势。中国“养儿防老”、“三、四代同堂”的观念和家庭组合在不断发生变化,而小型“核心家庭”、“三口之家”的比重在不断上升。而且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目前“四二一”的供养关系不断增加,使中间代所承受的压力很大,家庭矛盾也随之增加。同时,随着老年人观念的变化,不少老年人更加关心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不愿意和子女同住,独老户的比重不断上升。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调查材料显示,北京市50岁以上的常住人口中,希望现在住进老年公寓和将来愿意入住的分别为10.4万和30.8万。 在武汉市的调查当中,老年人的居住方式以与子女同住为主占65.2。有47的老人希望与子女共同生活,52.4的老人希望与子女分开居住;现与子女同住的老人中,有64.8认为这种方式很理想,而有35.2的老人则希望能分开住;现与子女分开住的老人中,有84.6仍愿与子女分开住,有15.4的则希望与子女同住。可见,中国老人“养儿防老”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而且老人的不同组群选择养老的方式又不同。文化程度较高,中级以上职称,月收入中等或以上,身体健康,生活能自理者,老年公寓为首选,有的认为“老年公寓是理想颐养天年之所”。 由此可见,随着观念的变化,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是加快增长的。5、老年人群中积累了庞大的消费能力国家统计局进行的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显示,我国老年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子女或亲属供养、老年人离、退休金和劳动收入以及社会保险和救济。虽然这些来源的比重随时间的推延会有所变动,但就总体水平而言,将会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提高,从而使我国的老年市场成为新兴的,潜力巨大的市场。 首先,1997年国务院发文规定,离退休养老金一般每年七月一日调整一次,调整幅度为当地职工上一年度平均工资的4060,各地已实行养老保险统筹的亦按此办理。因此,作为老年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的养老保险金将会大幅增加。据估计,2000年我国离退休人员约为6000万人,离退休金再加上老年人再就业收入和子女赡养费,可用于购买老年用品和服务的支出可达到4000亿元人民币。 其次,近年来,我国加快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步伐,将建立起一套适合城乡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的,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这将使有稳定养老金收入的老年人口,从国有企业事业扩展到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从城市扩展到农村,从而大大提高我国老年人口的总体购买力水平。6、政府对老年类项目大力支持早在2000年10月,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就提出对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等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的福利性、非营利性的老年服务机构,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以及免除老年服务机构自用房产、土地、车船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对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向福利性、非营利性的老年服务机构的捐赠,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前准予全额扣除。2006年2月20日,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等10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并指出了今后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六项重点工作。为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意见指出要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积极支持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鼓励社会资金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兴建适宜老年人集中居住、生活、学习、娱乐、健身的老年公寓、养老院、敬老院。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以老年人为对象的老年生活照顾、家政服务、心理咨询、康复服务、紧急救援等业务,向居家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二、市场竞争性分析1、现有养老产业的模式与竞争性目前城市老年人有四种居住模式,总体而言,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合居模式老人与子女同住一套住房。合居家庭模式的存在有诸多因素:如子女住房困难、父母年迈有病、第三代需要老人看护、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等。这种居住模式对社会、家庭和老人都有很多优越性,并仍将延续。 独居模式 老人独立居住。现代都市生活方式的影响和城市住房的日趋宽松,越来越多的老年夫妇开始选择和已婚子女分居的方式,纯老人家庭不断增加。这种家庭模式更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相互间干扰少,使家庭关系简单化;对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夫妇和承担社会家庭双重压力的已婚子女都比较理想。但是,当老年人年龄增大、自理能力减弱、子女忙碌少于探望时,老人的寂寞孤独和生活的不便就突出反映出来。 毗邻模式 与子女或亲属相互独立且毗邻居住。这种模式介于前两种居住模式之间,是城市中普遍受到欢迎的居住模式。但是,由于居住地点、居住环境的限定,往往是老人一方做出牺牲和让步。 敬老院模式 在老年服务设施安度晚年。这在我国并不普遍,在老年福利设施养老的大多是孤老或生活不能自理而子女又无力照顾的老人。但随着传统的养老责任向社会转化,为减轻子女和家庭的负担,越来越多的老人走向老年公寓或养老院,从而促进了城市居住社区老年服务设施的迅速发展,由于制度、管理以及设计等方面的因素,目前的老年设施仍存在较多问题。 从目前老年人居住情况来看,29.8居住在城镇,70.2居住在乡村。在有老年人居住的家庭中,6064岁老年人有50.11的人还作为家庭户主,65岁以上老年人户主率下降到43.4。在65岁以上老年人户中,有77.02的户是老年人与其子女或亲属一起居住,成为主要生活方式,但是不能忽视的是,只有一对老年夫妇生活的户占11,单独老人户占10.44,与未成年亲属一起生活的户占1.25,也就是说23的老年人户没有与成年子女和亲属一起居住。1、老年公寓市场有需求空间,但市场供给仍较为紧缺国内的养老模式还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大量靠政府、社区、街道办的福利院、敬老院等养老机构,管理水平落后、设施陈旧、规模极小,缺乏专业护理人员,且资金来源不能保障,只能供应老年人一些简单的生活需求。同时,在九十年代末和本世纪初,中国还出现了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老年公寓。从环境上看,老年公寓有了比较大的改观,功能与护理手段有了提高。但规模一般较小,且缺乏系统的针对老年人生活、心理、生理的保障体系。所谓老年公寓是供老年人集中居住的专用住宅,是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的结合,不仅需要在楼层、医院、交通、服务设施等方面符合老人的身体特点,更要在娱乐、学习、交往、情感等方面照顾老人的心理需要。但在中国目前的这些老人服务机构中,好多名为老年公寓、养老院的场所,除少量为新建的以外,大多数是利用旧房改建的,设施简陋,服务功能单调,且可供活动的绿地较少,并不具备完善的建筑设施和服务条件,不能够全方位地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服务。有些更是只把老人当作病人看待,并不关心老人们情感或心理需要。就中国而言,现有42000多所养老院,加上社会兴办的老年机构,现收养老人不足100万人,还不到目前中国1.3亿老年人的1。且不论条件如何,单从数量上也远远不能满足老人们的实际需要。从总体上讲,除少量为新建的以外,大多数是利用旧房改建的,设施简陋,服务功能较差,无法适应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特殊需要。另外,可供老年人室外活动的绿地较少。2、老年公寓的供给呈现多元化特征,但仍缺乏对客户的准确定位随着社会发展,我国的家庭结构逐步走向小型化,老年人的住宅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从基本的住宅消费逐步发展到提高住宅消费品质上来,老年人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老年公寓市场上已经针对不同类型消费群体的高端老年公寓、亲情社区型老年公寓、福养老机构、利性设计独特的小户型房等多种产品。目前许多老年住宅未做好客户定位,其价格没有根据各经济层次的老年人做出合理定位,使老年公寓市场的供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落差,致使部分福利性及赢利性老年公寓的经营较为困难。截至2005年,市场上的老年住宅项目多以公寓为主要物业形态。北京、上海、广州、重庆、青岛、济南、威海等很多地方均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