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方略】(广东专用)2014年高考化学 第六章 第一节 氧族元素 二氧化硫与环境保护课时提升作业.doc_第1页
全程复习方略】(广东专用)2014年高考化学 第六章 第一节 氧族元素 二氧化硫与环境保护课时提升作业.doc_第2页
全程复习方略】(广东专用)2014年高考化学 第六章 第一节 氧族元素 二氧化硫与环境保护课时提升作业.doc_第3页
全程复习方略】(广东专用)2014年高考化学 第六章 第一节 氧族元素 二氧化硫与环境保护课时提升作业.doc_第4页
全程复习方略】(广东专用)2014年高考化学 第六章 第一节 氧族元素 二氧化硫与环境保护课时提升作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程复习方略】(广东专用)2014年高考化学 第六章 第一节 氧族元素 二氧化硫与环境保护课时提升作业(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2012海南高考)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CO2属于大气污染物B.酸雨是pH小于7的雨水C.CO2、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D.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2.工业上以硫铁矿为原料制硫酸所产生的尾气中含有SO2,为便于监控,实施环境保护,下列适合测定硫酸尾气SO2含量的试剂是()A.品红溶液B.浓硝酸C.碘水、淀粉溶液D.以上都能3.为了除去CO2气体中的SO2气体,下列仪器和药品组合中合理的是()仪器:洗气瓶干燥管药品:固态生石灰苏打溶液小苏打溶液A.B.C.D.4.(2013揭阳模拟)常温下单质硫主要以S8形式存在。加热时,S8会转化为S6、S4、S2等。当温度达到750时,硫蒸气主要以S2形式存在(占9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S8转化为S6、S4、S2属于物理变化B.不论哪种硫分子,完全燃烧时都生成SO2C.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可防止全球气候变暖D.把硫单质在空气中加热到750即得S25.SO2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下列措施中能够减少SO2排放量的是()用天然气代替煤炭作民用燃料使用水煤气或干馏煤气作燃料硫酸厂使用V2O5作催化剂,加快SO2的转化速率将块状煤粉碎,提高其燃烧效率在煤中加入生石灰后燃烧循环处理吸收塔放出的尾气A.B.C.D.6.(2013防城港模拟)碲元素及其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A.碲的化合物有-2、+4、+6价B.碲的氧化物有TeO2和TeO3C.碲能与氢气直接化合,且H2Te比H2Se稳定D.单质碲为银白色,是导电性比硒强的固体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Na2SO3与BaCl2溶液作用,有白色沉淀生成,加硝酸后沉淀不消失B.将SO2气体通入Ba(OH)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C.将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D.将SO2气体通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8.下列有关Cl2和SO2的说法正确的是()A.等体积的Cl2和SO2分别通入石蕊试液中,溶液的紫色均立即褪去B.等体积的Cl2和SO2同时通入石蕊试液中,溶液的紫色保持不变C.加热可判断品红褪色是通入SO2还是通入Cl2引起的D.品红溶液中同时通入等体积的Cl2、SO2,漂白效果会更好9.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实验室采用图所示装置收集SO2B.可用图所示装置比较KMnO4、Cl2、S的氧化性强弱C.除去NaHCO3溶液中的Na2CO3可加入Ca(OH)2溶液后过滤D.称取0.40 g NaOH,放入100 mL容量瓶中,配制0.10 molL-1的NaOH溶液10.(2013贵港模拟)为研究CO2和SO2的有关性质,某学生做如下实验:如图,烧瓶中分别收集的是两种气体,烧瓶内导管口系着瘪气球,向瓶中滴加品红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烧瓶中溶液变无色,气球均胀大,且甲大于乙B.两溶液均变无色,气球均胀大,且甲小于乙C.分别取出瓶中溶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均能产生白色沉淀D.分别取出瓶中溶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甲中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乙不能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11.(14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2的性质,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中盛放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是,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实验过程中,装置B、C中发生的现象分别是 、,这些现象分别说明SO2具有的性质是和;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装置D的目的是探究SO2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4)尾气可采用溶液吸收。12.(12分)某科研小组用MnO2和浓盐酸制备Cl2时,利用刚吸收过少量SO2的NaOH溶液对其尾气进行吸收处理。(1)请完成SO2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2NaOH 。(2)反应Cl2+Na2SO3+2NaOH2NaCl+Na2SO4+H2O中的还原剂为。(3)吸收尾气一段时间后,吸收液(强碱性)中肯定存在Cl-、OH-和S。请设计实验,探究该吸收液中可能存在的其他阴离子(不考虑空气中CO2的影响)。提出合理假设。假设1:只存在S;假设2:既不存在S也不存在ClO-;假设3: 。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限选实验试剂:3 molL-1H2SO4、1 molL-1NaOH、0.01 molL-1KMnO4、淀粉-KI溶液、紫色石蕊试液。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步骤1:取少量吸收液于试管中,滴加3 molL-1H2SO4至溶液呈酸性,然后将所得溶液分置于A、B试管中步骤2:步骤3:13.(14分)(能力挑战题)近年来,酸雨污染较为严重,防治酸雨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1)有人提出了一种利用氯碱工业产品治理含二氧化硫废气的方法,流程如下:()将含SO2的废气通入电解饱和食盐水后所得到的溶液中,得NaHSO3溶液。()将电解饱和食盐水所得气体反应后制得盐酸。()将盐酸加入NaHSO3溶液中,反应所得到的SO2气体回收,生成的NaCl循环利用。写出步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步骤()中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步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还有学者提出利用Fe2+、Fe3+等离子的催化作用,常温下将SO2氧化成S而实现SO2的回收利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据此设计了如下方案,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转化器中SO2氧化成S的转化率。该小组采用下图装置在实验室测定模拟烟气中SO2的体积分数,X溶液可以是。(填写序号)A.碘的淀粉溶液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C.氢氧化钠溶液D.氯化钡溶液若上述实验是在标准状况下进行的,欲测定转化器中SO2氧化成S的转化率,已知气体流速,还需测定的数据有、。答案解析1.【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注意物质的特殊性质,如二氧化碳不是大气污染物,但是却可以引起环境问题。【解析】选D。常见的大气污染物有:颗粒物、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碳氢化合物等。二氧化碳不属于大气污染物,A错误;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B错误;酸雨是由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引起的,二氧化碳不会引起酸雨,C错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温室效应,城市中的热岛效应,还有海洋中的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等,都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关系,D正确。2.【解析】选C。A项只适合定性判断SO2的存在,不能用来定量测定SO2的含量;C项碘单质可以氧化SO2,可以用碘水来定量滴定,淀粉溶液可以充当指示剂的作用,C项正确,浓硝酸虽可以氧化SO2,但难以定量测定。3.【解析】选A。因CO2和SO2均与CaO反应而不能选用,CO2能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NaHCO3而不能选用;CO2与NaHCO3溶液不反应,而SO2与NaHCO3溶液反应:SO2+2NaHCO3Na2SO3+H2O+2CO2,所以应选择药品;显然仪器不能选用干燥管,应使用洗气瓶。4.【解析】选B。S8、S6、S4、S2都是硫的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相互转化是化学变化;各种硫单质完全燃烧时,产物均为SO2;在空气中直接加热硫单质会燃烧生成SO2;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可有效防止酸雨,故只有B正确。5.【解析】选C。中天然气的成分是CH4,所以用天然气代替煤炭作民用燃料可以减少SO2的排放;中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H2,干馏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H4、H2、CO等,所以用水煤气或干馏煤气作燃料也可以减少SO2的排放;中硫酸厂使用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并不能减少SO2的排放;中将煤粉碎,能提高燃烧效率,但不能减少SO2的排放;在煤中加入CaO,煤在燃烧过程中发生如下反应:CaO+SO2CaSO3、2CaSO3+O22CaSO4,可以减少SO2的排放;在硫酸工业中循环处理吸收塔中的尾气,可以提高SO2的利用率,减少SO2的排放,所以能够减少SO2排放的有,即C项组合正确。6.【解析】选C。由于氧族元素性质类似,硫有-2、+4、+6价,则碲也有-2、+4、+6价,A正确;碲有+4、+6价,则其+4价氧化物为TeO2,+6价氧化物为TeO3,B正确;氧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与H2化合越来越难,且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故碲与H2不能直接化合,且H2Te比H2Se不稳定,C不正确;由氧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而金属性逐渐增强的趋势可知,Te可以是银白色、导电性比硒强的固体,D正确。7.【解析】选C。Na2SO3与BaCl2溶液作用,有白色沉淀生成,Na2SO3+BaCl2BaSO3+2NaCl,加稀硝酸后,BaSO3被HNO3氧化为BaSO4,所以沉淀不消失,选项A正确;将SO2气体通入Ba(OH)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SO2+Ba(OH)2BaSO3+H2O,选项B正确;将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因为H2SO3酸性比盐酸弱,弱酸不能制取强酸,选项C错误;将SO2气体通入用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中,SO2在水溶液中被HNO3氧化为H2SO4,与BaCl2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D项正确。【误区警示】(1)误认为BaSO3会溶于稀硝酸中,而忽略了稀硝酸的强氧化性。(2)误认为SO2(CO2)气体通入BaCl2(Ca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考虑弱酸不能制取强酸;BaSO3、CaCO3在强酸(如盐酸)中不存在。8.【解析】选C。A项,向石蕊试液中通入Cl2时,溶液先变红后褪色,通入SO2时溶液变红;B项,等体积的Cl2和SO2同时通入石蕊试液中发生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溶液显酸性,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项,因为SO2为化合漂白,加热可恢复原色,而Cl2溶于水生成的HClO为强氧化性漂白,不能恢复原色;D项品红溶液中同时通入等体积的Cl2、SO2,发生反应生成H2SO4和HCl,而H2SO4和HCl均没有漂白性。9.【解析】选B。二氧化硫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A项错误;Ca(OH)2溶液与NaHCO3和Na2CO3的溶液都发生反应,C项错误;不能在容量瓶中进行溶解操作,D项错误。10.【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注意以下3点:(1)正确理解CO2与SO2性质的差异;(2)SO2有漂白性而CO2无漂白性;(3)SO2、CO2均不能与BaCl2溶液反应。【解析】选A。本题考查了两种气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方面,因SO2溶解度大于CO2,烧瓶甲内气体压强明显减小,气球膨胀的程度甲大于乙;化学性质方面,SO2有漂白性,甲烧瓶中因充有SO2,品红溶液褪色,而乙烧瓶中无此现象;滴加BaCl2溶液后,均不能产生白色沉淀。11.【解析】由图中试剂可知A是制取SO2的装置,SO2通入酸性KMnO4被氧化,再通入Na2S溶液中,被S2-还原成硫单质,最后剩余的SO2不能直接排放,否则会污染空气,可用碱溶液如NaOH吸收。答案:(1)蒸馏烧瓶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2)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无色溶液中出现黄色浑浊还原性氧化性5SO2+2Mn+2H2O2Mn2+5S+4H+(3)品红溶液褪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点燃酒精灯加热,溶液恢复为红色(4)NaOH(其他合理答案也可)12.【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注意以下2点:(1)SO2与NaOH反应中SO2的用量不同产物不同;(2)ClO-、KMnO4均具有强氧化性,可与SO2发生反应。【解析】(1)NaOH过量,故生成的是正盐:SO2+2NaOHNa2SO3+H2O。(2)硫元素的价态从+4+6,失去电子,表现还原性,故还原剂为Na2SO3。(3)因S和ClO-不能共存,所以假设3为只存在ClO-。加入硫酸的试管,若存在S、ClO-,分别生成了H2SO3和HClO;在A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若先变红后褪色,证明有ClO-,否则无;在B试管中滴加0.01 molL-1KMnO4溶液,若紫红色褪去,证明有S,否则无。答案:(1)Na2SO3+H2O (2)Na2SO3(3)只存在ClO-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步骤2:在A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若先变红后褪色,证明有ClO-,否则无步骤3:在B试管中滴加0.01 molL-1KMnO4溶液若紫红色褪去,证明有S,否则无13.【解析】求解SO2在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需要求出两个量,一个是SO2的体积,一个是混合气的总体积。利用量气装置,可求出吸收SO2后余气的体积;利用洗气瓶中的X溶液,必须能够求出SO2的体积。所以对于洗气瓶中的溶液,必须能与SO2反应,且能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以便确定反应的终点。求解SO2的转化率,应求出SO2气体的总量和生成S的量。因为在前一问中已求出SO2在混合气中的含量,所以只需确定混合气的总量。利用流速求总量,只需清楚通入时间。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