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暑习题及答案》word版.doc_第1页
《伏暑习题及答案》word版.doc_第2页
《伏暑习题及答案》word版.doc_第3页
《伏暑习题及答案》word版.doc_第4页
《伏暑习题及答案》word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 湿热类温病伏暑一、填空题1、伏暑是感受 病邪,_急性热病。2、伏暑的治疗早期即以_ 为着眼点。3、伏暑初起为表里同病,卫气同病者,其治法为 。4、伏暑严重者即可出现 的危重证候。二、选择题(一)A型题 5、伏暑理论源于:A、内经B、证治准绳C、通俗伤寒论D、温病条辨E、六因条辨6、伏暑的病因为:A、 温热病邪 B、湿热病邪 A、燥热病邪 B、 暑湿病邪 C、 以上均不是7、“暑邪久伏而发,名曰伏暑”是哪位医家说的。A、 叶天士B 、薛生白 C、 吴鞠通 D、王肯堂E、雷少逸8、伏暑的发病季节:A、春秋 B、春夏 C、夏秋 D、秋冬 E、冬春9、患者,38岁,12月20日发病,当日即出现高热面赤,心烦,口渴,脘痞身重,苔腻。其诊断为:A 、风温B、春温C、伏暑D、暑温E、湿温10、患者,3岁,月20日发病,初起即出现高热、烦躁、口渴不欲饮,舌绛苔少,其诊断为:A、风温B、春温C、伏暑D、暑温E、湿温(二)B型题A素问B证治准绳C医学入门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E温病条辩11.伏暑作为病因的名称首见于:12.伏暑作为作为病名首见于:(三)X型题13.鉴于伏暑发病季节有秋冬迟早之不同,因而又有以下哪些名称?A、伏暑秋发B、冬月伏暑C、伏暑晚发D、晚发E、初春伏暑14.伏暑卫气同病的治疗当用:A、 清泄阳明B、 解表疏邪C、 清暑化湿D、 淡渗利湿E、 通下15.伏暑的诊断要点:A、发病季节在深秋B、发病季节在冬月C、初起即见气分热盛证D、初起即见营分热盛证E、起病滞缓,病势缠绵三、改错题:16.伏暑的病因多为暑湿,其起病缓慢。17.伏暑后期,部分患者经抢救脱险后,可后遗消渴、肺痨。四、简答题:18.伏暑的诊断要点是什么?19.简述伏暑的发病机理?20.请论述伏暑的发病类型有几种,其病变重心是什么?21.伏暑与湿温如何鉴别?五、问答题:22.伏暑的辨证治疗应注意什么?第八章 湿热类温病伏暑 答案一、填空题1.暑湿病邪,郁伏发于秋冬季节的2.清里热3.清暑化湿,疏宣表邪 4.阴伤尿闭或尿多失固二、选择题(一)A型题5.A。答案分析:素问生气统通天论“冬伤于寒,春秋必jie 疟”6.D。答案分析:伏暑是由暑湿病邪伏藏于体内发于秋冬的急性热病。7.D。答案分析:见明王肯堂证治准绳8.D。答案分析:暑湿伏藏,于秋冬发病为伏暑。9.C。答案分析:伏暑发病为冬季,初起即见暑湿郁蒸气分证,故诊断之。10.C。答案分析:伏暑发病为冬季,初起亦可见热炽热营分证,故诊断之。(二)B型题11.D。答案分析:见明王肯堂证治准绳“暑邪久伏而发,名曰伏暑”12.B。答案分析:见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丈夫妇人伏暑,发热作渴,呕吐恶心”(四)X型题13.ABCD。答案分析:伏暑发于秋冬季节,加之初起即有里热见,因而又有晚发、伏暑晚发、伏暑秋发冬月伏暑等病称。14.BC。答案分析:伏暑是感受暑湿病邪引起的,卫气同病为伏暑症候,内有暑湿,外有表邪,治疗上应解表疏邪,清暑化湿。15.ABCD。答案分析:伏暑的诊断为:发病季节在冬秋,起病急,初起即见气分或营分热盛证。三、改错题16改为:伏暑的病因多为暑湿,其起病急骤。答案分析:伏暑为伏气温病,起病急骤,病情较重,初起即见里热见证。17改为:伏暑后期,部分患者经抢救脱险后,可后遗后遗震颤、瘫痪。答案分析:暑湿后期,虽经治疗,部分患者仍可邪留经脉,而出现震颤、瘫痪。四、简答题18发病季节在深秋或冬月(农历寒露前后至大寒前后)。 临床表现多为发病急骤,病情较重,初起即见气分热盛或营分热盛证,均可兼卫表证。 严重者即可出现阴伤尿闭或尿多失固的危重证候。19伏暑的病因是暑湿病邪。一般认为,在夏月感受暑湿病邪,郁伏于体内,未即时发病,至深秋或冬月,由当令时邪触动诱发而成伏暑。病邪因气虚而侵入人体,隐伏不发,进而耗损正气,降低了人体的防御机能,待秋、冬寒凉之气激发,便突然发动,这便是伏暑的发病原理。20.由于感邪性质和邪伏部位的不同,伏暑发病有两种类别,若为感受暑湿病邪郁伏气分而发,其病变则以暑湿内郁气分为重心;若暑热病邪,伏而化热,病发营分,其病变则以热炽营分为重心。由于伏邪为当令时邪触动而发,故两种类型初起均有表证相兼。21.湿温感受湿热病邪引起,多发病于夏末秋初,伏暑发病于深秋或冬季。湿温初起以湿郁卫气分为特征,无显著里热见症,以脾胃为病变中心。伏暑由暑湿病邪引起,初起以暑湿内蕴气分,或暑热内舍营(血)分的里热证为明显。五、问答题:22伏暑之辨证,注意分辨暑与湿之孰多孰少以及病机转化;属暑湿化热者,注意伤津耗气,入血动风。辨暑湿病邪郁发部位。伏于气分,有暑湿郁阻少阳,以寒热似疟、午后身热入暮尤剧、天明得汗诸症稍减、但胸腹灼热不除为特征者;有暑湿挟滞,阻结胃肠,以胸腹灼热、便溏不爽、色黄如酱、舌苔垢腻为临床特征者。暑湿化热,发于营分,邪扰心包,可见身热夜甚、心烦不寐、舌绛等,若兼心热移肠,则伴小便短赤热痛;若兼瘀热互结,则伴斑疹、舌绛紫暗等特征。辨气血阴阳状态。由于暑湿病邪郁伏日久,正气暗耗,故多发病急、病势猛,大伤气血,耗阴竭阳,其热结阴伤甚者,常身热、小便短少不利、甚至无尿;瘀热内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