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药第1节05-09修改.ppt_第1页
清热药第1节05-09修改.ppt_第2页
清热药第1节05-09修改.ppt_第3页
清热药第1节05-09修改.ppt_第4页
清热药第1节05-09修改.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 清热药 概述 o含义:凡以清解里热、治疗里热证为主的药 物,称为清热药。 o药性特点:药性寒凉,沉降入里,通过清热 泻火、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等不同作用,使 里热得以清解。即内经所谓“热者寒之”, 神农本草经所谓“疗热以寒药”的意思。 o适应证:温热病高热烦渴、湿热泻痢、温毒 发斑、痈肿疮毒及阴虚发热等里热证。 概述 分类: o1.清热泻火药 o2.清热燥湿药 o3.清热凉血药 o4.清热解毒药 o5.清虚热药 概述 o选药及配伍: o1.使用清热药时,应辨明热证的虚实。实热证有气 分热、营血分热及气血两燔之别,应分别予以清热 泻火、清营凉血、气血两清;虚热证又有邪热伤阴 、阴虚发热及肝肾阴虚、阴虚内热之异,则须清热 养阴透热或滋阴凉血除蒸。 o2.若里热兼有表证,治宜先解表后清里,或配解表 药用,以达到表里双解; o3.若里热兼积滞,宜配通里泻下药用。 概述 【使用注意】 o本类药物性多寒凉,易伤脾胃,故脾胃气虚 ,食少便溏者慎用; o苦寒药物易化燥伤阴,热证伤阴或阴虚患者 慎用; o清热药禁用于阴盛格阳或真寒假热之证。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教学内容】 1清热泻火药 o掌握: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 o熟悉:天花粉、芦根、淡竹叶、决明子 o参考:寒水石、竹叶、鸭跖草、谷精草、密 蒙花、青葙子 概说 o含义:本类药性多苦寒或甘寒,具有较强的清热 力,能清热泻火,用于治疗火热较盛的病证。 o适应证:本类药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主要适用于 热病邪入气分出现的高热、口渴、汗出、烦躁,甚 至神昏谵语、舌红苔黄、脉洪实数。 o此外,因各药归经不同,这些药还适用于肺热、胃 热、心火、肝火等引起的脏腑火热证。 o配伍:若里热炽盛而正气虚者,可配伍补虚药,以 扶正祛邪。 石膏 本经 o来源为硫 酸盐类矿物 硬石膏族石 膏,主含含 水硫酸钙 (CaSO42 H2O)。 石膏的药性 o【药性】甘、辛,大寒。肺、胃。 o【功效】 生用: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 煅用:敛疮生肌 收湿 止血 石膏 o1温热病气分 o2肺热喘咳证实热证 o3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 o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石膏的应用 o1 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辛甘大寒,辛寒解肌透热,甘寒清胃热, 除烦渴,为治疗气分实热证的要药。 气分实热证 (四大症,白虎汤)+知母(相须) 温病气血两燔证 +玄参等 暑伤气阴、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气津两伤者。+麦冬 人参 o 2 肺热喘咳证 清胃经实热 配伍麻黄、杏仁 o 3 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 o 4 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煅石膏外用有 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的作用。疮疡溃而不敛,可配伍升药如 九一散(九一丹);湿疹配伍枯矾;水火烫伤,配伍青黛,如 牡蛎散。 石膏 o【用法用量】生石膏入煎剂,15-60g,先 煎。内服宜生用;煅石膏外用适量,研末撒 敷患处。 o【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阴虚内热忌服 知母本经 o来源为百合科 植物知母 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干燥根茎 。 知母 知母 o【药性】苦、甘,寒 。肺、胃、肾。 o【功效】清热泻火 生津润燥 o(清润兼备,针对肺 、胃、肾三脏。) 知母 o1.热病烦渴。 o2.肺热燥咳。 o3.骨蒸潮热 o4.内热消渴。 o5.肠燥便秘。 知母的应用 o1 热病烦渴 +石膏(相须) o2 肺热燥咳 既清肺热,又润肺燥,清润兼备,配伍川贝母,治 疗肺热燥咳;配伍杏仁,治疗肺燥久咳气急。 o3骨蒸潮热 入肾经能滋肾阴,泻相(肾)火,退骨蒸,治疗阴 虚火旺所致的骨蒸潮热、盗汗、心烦,配伍黄柏、生地黄等。 o4内热消渴 甘寒质润,清肺火、养肺阴,泻胃火、滋胃阴,泻 肾火、滋肾阴,治疗阴虚内热的消渴证,配伍天花粉、葛根等 。 o5肠燥便秘 滋阴润燥,治疗肠燥便秘,+生地黄、玄参、麦 冬。 o【用法用量】 入煎剂,6-12g。 o【使用注意】性寒质润,滑肠,脾虚便溏不宜。 芦根神农本草经 o 为禾本科植物芦苇 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的 新鲜或干燥根茎。全 国各地均有分布。全 年均可采挖,除去芽 、须根及膜状叶。鲜 用,或切后晒干用。 芦根 芦根 芦根 o 【药性】甘,寒。归肺、胃经。 o 【功效】清热泻火, 生津止渴, 除烦, 止呕, 利尿。 芦根的应用 o 1热病烦渴。 o 2胃热呕哕。 o 3肺热咳嗽,肺痈吐脓。 o 4热淋涩痛。 芦根 o【用法用量】煎服,干品1530g;鲜品加 倍,或捣汁用。 o【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 o【鉴别用药】芦根为芦苇的根茎,苇茎为芦 苇的嫩茎。二者出自同一种植物,功效相近 。但芦根长于生津止渴,苇茎长于清透肺热 ,略有侧重。 天花粉神农本草经 o 为葫芦科植物栝楼 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 边栝楼 T. rosthornii Harms的干燥根。全 国南北各地均产,以河 南安阳一带产者质量较 好。秋、冬二季采挖, 洗净,除去外皮,切厚 片。鲜用或干燥用。 天花粉 o【药性】甘、微苦, 微寒。归肺、胃经。 o【功效】清热泻火, 生津止渴, 消肿排脓。 天花粉 o1热病烦渴。 o2肺热燥咳。 o3内热消渴。 o4疮疡肿毒。 天花粉 o【用法用量】煎服,10-15g。 o【使用注意】不宜于乌头类药材同用。 淡竹叶神农本草经 o 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 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的 干燥茎叶。主产于长 江流域至华南各地。 夏季末抽花穗前采割 ,晒干切段,生用。 淡竹叶 o【药性】甘、淡,寒 。归心、胃、小肠经 。 o【功效】清热泻火, 除烦,利尿。 o1热病烦渴。 o2口疮尿赤、热淋涩痛。 用治心、胃火盛,口舌生疮 及移热小肠热淋涩痛 o【用法用量】煎服,69g 。 栀子 神农本草经 栀子 o来源为茜 草科植物栀 子Gardenia jasminoide s Ellis的干 燥成熟果实 。 栀子 o【药性】苦,寒。心、肺、三焦。 o【功效】泻火除烦, o 清热利湿, o 凉血解毒。 o 焦栀子:凉血止血 栀子 o【应用】 o1热病心烦 o2湿热黄疸 o3血淋涩痛 o4血热吐衄 o5目赤肿痛 o6火毒疮疡 栀子的应用 o1热病心烦 药性苦寒清降,能清泻三焦火热之邪,泻心火除 烦,治疗热病心烦,躁扰不宁,+淡豆豉。火毒炽盛,三焦 俱热配伍黄芩、黄连、黄柏,组成黄连解毒汤 o2湿热黄疸 能清利肝胆湿热,治疗肝胆湿热郁蒸所致的黄疸, +大黄、茵陈等。 o3血淋涩痛 能清利下焦湿热利尿通淋,清热凉血止血,治疗血 淋、热淋,配伍木通、车前子、滑石等。 o4血热吐衄 清热凉血,治疗血热的出血。 o5目赤肿痛 能清泻三焦火热之邪,治疗肝胆火热上攻的目赤肿 痛。 o6火毒疮疡 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治疗火毒疮疡、红肿热痛 ,配伍金银花、蒲公英、连翘等。 栀子 o【用法用量】入煎剂,5-10g。外用生品适 量,研末调敷。 o【使用注意】苦寒伤胃,脾虚便溏不宜 。 o【鉴别用药】栀子的入药。栀子皮偏于 达表而去肌肤之热;栀子仁偏于走里而 清内热。生栀子走气分而泻火;焦栀子入血 分而凉血止血。 夏枯草 本经 夏枯草 o来源为唇形科植 物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的干燥 果穗。 夏枯草 o【药性】辛、苦,寒。肝、胆。 o【功效】清热泻火, 明目, 散结消肿。 夏枯草 o 1.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 o 2.瘰疬、瘿瘤。 o 3.乳痈肿痛。 夏枯草的应用 o 1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 o 2瘰疬,瘿瘤 苦寒泄热,味辛散结,治疗 肝郁化火,痰火凝聚的瘰疬,配伍贝母、香 附等;治疗瘿瘤,配伍海藻、昆布等。 o 3乳痈肿痛 既能清泄肝火,又能散郁结, 治疗乳痈肿痛。 o【用法用量】入煎剂,9-15g。或煎膏服用 。 o【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者慎用。 决明子神农本草经 o 为豆科植物决明Cassia obtusifolia L. 或 小决明C. tora L.的干燥成熟种子。全国南 北各地均有栽培,主产于安徽、广西、四川 、浙江、广东等地,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 干,打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