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图本章整合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x_第1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图本章整合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x_第2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图本章整合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x_第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图本章整合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x_第4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和地图本章整合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章整合 观察物体影子与太阳高度的关系规律 1.一天中物体影子与太阳高度的关系规律 (1)黎明时太阳高度最小,物体影子最长。 (2)黎明后太阳高度逐渐增大,物体影子逐渐缩短,到正午影子变 得最短。 (3)正午后太阳高度逐渐减小,物体影子逐渐变长。 (4)黄昏时太阳高度又最小,物体影子又最长。 2.一年中物体影子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规律(以北温带地区为 例) (1)夏至后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物体正午时影子逐渐变长,到 冬至影子变得最长。 (2)冬至后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物体正午时影子逐渐缩短,到 夏至影子变得最短。 【例题】 小明的爸爸要给年迈的爷爷奶奶在山东威海买新房, 决定买一楼,这样出行方便。选好楼址后,爸爸又担心前面的楼会 影响采光,小明建议爸爸选几天中午去看房,只要这几天采光很好 就没问题了。小明建议爸爸看房的日期是( ) A.日期A前后B.日期B前后 C.日期C前后D.日期D前后 解析:读图可知,日期C前后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是 北半球的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正午物体影子 最长的一天,如果日期C前后几天前面的楼影响不到一楼的采光,那 么全年就不会有问题了。 答案:C 1-234567 (2017福建中考)我国古人发明的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 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人类非物 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图示意不同节气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 位置。读图,完成第12题。 1-23 1.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分别是( ) A.自东向西、一年B.自东向西、一天 C.自西向东、一年D.自西向东、一天 2.下列节气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的是( ) A.清明B.雨水 C.立春 D.霜降 4-567 C A 1-234-567 3.(2017江苏盐城中考)2016年6月23日下午,江苏盐城阜宁县和射阳 县部分乡镇遭遇强冰雹和龙卷风双重灾害。家住南京的小强想知 道阜宁县在哪,需查阅( ) A.中国河流分布图 B.世界政区图 C.江苏省政区图 D.盐城市区交通图 C 解析: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有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自然地 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 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日常生活中,我 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家住南京的小强想知道阜宁 县在哪,需查阅江苏省政区图。 1-234-567 (2016山东青岛中考)读经纬网图,完成第45题。 4.图中地的地理坐标是 ( ) A.(70N,170E)B.(70N,170W) C.(70S,170E) D.(70S,170W) 5.下列关于四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位于南寒带 B.地位于中、高纬度地区的分界线上 C.地位于南半球 D.地位于西半球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第4题,东经的度数向东越来越大,西经的度数向西越来越大。根据地 球自转的方向判断,地的经度为170E。由图中“S”及纬度变化规律 判断,地的纬度为70S。因此图中地的地理坐标是(70S,170E) 。第5题,地位于150E,应位于东半球。 答案解析 关闭 4.C 5.D 1-234-567 6.(2017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太阳光线直射在 。 (2)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此时黑龙江省迎 来了 (季节)。 (3)2017年6月28日,地球的位置距离A、B、C、D四点最近的是 ,齐齐哈尔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1-234-567 答案 (1)赤道或0纬线 (2)夏至 夏季 (3)B 昼长夜短 1-234-567 7.(2016山东青岛中考)读贵州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和“之”字状公路 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三处海拔最高的是 处。 (2)在山区公路建设中,陡坡段呈“之”字状弯曲,目的是( ) A.尽可能连接居民点B.尽可能减小坡度 C.尽可能避免跨越河流D.尽可能缩短距离 (3)甲处山体部位的名称是 。试分析公路从该部位通过的 原因。 (4)描述图中河流干流的大致流向。 1-234-567 答案 (1) (2)B (3)鞍部 通过鞍部工程量小,造价低;路面平 缓。(4)由北向南流。 解析 第(1)题,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处海拔为1 000米,处海拔为 900米,处海拔为900米。第(2)题,公路呈“之”字状弯曲,可以减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