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 济南 2014. 03 高三复习课的效率提升的关键 学生学生 资源资源 教师教师 影响复习效益有三个因素 关键关键 保障保障 核心核心 高三复习课课堂教学效益的基本标准 需要解决需要解决 的问题的问题 思维 容量 诊断 方式 结构 优化 一轮看功夫,二轮看水平,三轮看士气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程标准实验版)山东卷考试 说明不依据任何版本的教材 对对前七年的高考化学试题进试题进 行统计统计 和研究,我们们不难发现难发现 高考化学试试 题题的主旋律是:不变变的知识识点,变变化的情景。每一年高考试题为试题为 了让让学生、 老师师、社会满满意,高考命题专题专 家不会在高考试题试题 命制过过程中过过于标标新立异 。为为了贯彻贯彻 稳稳中求变变、相对稳对稳 定的高考化学命题题思想,命题专题专 家往往以历历 年高考题为题为 母题进题进 行情景变变化和创创造,这这就是近年高考试题试题 的一种重要方 式。可以说说重要的主干知识识和能力、方法要求都是每一年高考的热热点! 一、考试说明解读 1.1高考命题依据和背景分析 知识范围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 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方案(实验),依据2014年普通高 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统一考试山东卷 考卷考试说明,不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科书 摘自2014年山东卷考试说明 (1)高考化学“考什么” 2007年,以新课标的高考命题为契机,在制定新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 明时,对能力考查的目标要求进行了全新的表述和阐释,由关注考生学习 结果的考查转向了关注考生学习过程、学习能力和思想方法的考查(以能 力测试为主导)这是考试内容的一次重大变革。 1.1高考命题依据和背景分析 考试说明考试大纲课程标准(教材) 从知识范围上看,高考化学所考查的范围包括初中和高中 两部分内容,不会超出课标、考试说明要求的范围。 1.2考试知识内容解读 受理综试卷篇幅的限制,高考命题不会出现偏题和怪题,它必然考 查主干知识,尤其是在学科体系和主干知识方面不同版本教材的交集部 分,注重专题内容的全面性和深刻性。 1.化学科学的特点 2.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定量研究、化学实验、科学探究过程、化 学用语的描述) 3.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物质分类、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问题、电解质溶液 ) 4.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5.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无论从命题人的知识结构,还是从高考是高校招生的选拔性考试来看 ,与大学课程密切相关的知识是命题组不能回避也是无法回避的内容。主 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以中学化学为基础的,联系密切的高校重点教学内 容;二是学术热点问题和科研前沿成果。 黄铜矿铜矿冰铜铜(mCu2SnFeS) 气体A 泡铜铜(Cu2O、Cu) 熔渣B Al 高温 粗铜铜精铜铜 电电解精炼炼 石英砂石英砂 空气 空气 焙烧烧 焙烧烧 (2012年山东)工业上由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冶炼铜的主要流程如下 (2012年山东)29对金属制品进行抗腐蚀处理,可延长其使用寿命。 (1)以下为铝材表面处理的一种方法: 2013年山东高考试题: 能力要求 化学科考试,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着重考察学生对化学的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着重理 论联系实际,注重考察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 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和探究能力。以促进学生 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摘自2014年山东卷考试说明 学习潜能 体现 善于 得出结论运用 知识创新 明确 研究方向 独立 提出问题 能力一:学习潜能分析 突出 核心知识 使用 新信息题 关注 思维品质 体现 方法考查 落实 科学探究 高考考查 体现 2011年(4)常温下,H2SO3的电电离常数Ka1=1.210-2, Ka2=6.310-3,H2CO3 的电电离常数Ka1=4.510-7, Ka2=4.710-11。 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设计实验验证 H2SO3酸性强于H2CO3:将SO2和CO2气体分别别通 入水中至饱饱和,立即用酸度计测计测 两溶液的pH,若前者的pH小于后者, 则则H2SO3酸性强于H2CO3。该实验设计该实验设计 不正确,错误错误 在于 。 设计设计 合理实验实验 验证验证 H2SO3酸性强于H2CO3(简简要说说明实验实验 步骤骤、现现象 和结论结论 )。 。仪仪器自选选。 供选选的试剂试剂 :CO2、SO2、Na2CO3、NaHCO3、Na2SO3、NaHSO3、蒸 馏馏水、饱饱和石灰水、酸性KMnO4溶液、品红红溶液、pH试纸试纸 。 方案一:配制相同物质质的量浓浓度的NaHCO3和NaHSO3溶液,用酸度计计( 或pH试纸试纸 )测测两种溶液的pH。前者的pH小于后者,证证明H2SO3的酸性比 H2CO3强。 方案二:将SO2气体依次通过过NaHCO3(或Na2CO3)溶液、酸性KMnO4溶 液、品红红溶液、澄清石灰水。品红红溶液不褪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变浑浊 , 证证明H2SO3的酸性比H2CO3强。 方案三:将CO2气体依次通过过NaHSO3(或Na2SO3)溶液、品红红溶液。品 红红溶液不褪色,证证明H2SO3的酸性比H2CO3强。 所谓学科素养是指在学科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 学科知识、学科经验和学科品质的综合。这就要求考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 同时,形成一种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处理问题的习惯或思维方式,即具有一 定的学科经验,也就是能力和方法。新课程标准把学科教学的目标定位于 “培养基本的学科素养”,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能力二:学习素养分析 学科 素养 学科知识 学科经验 学科品质 能力与方法 目的 原理 装置 步骤 现象 解释 结论 一定要明确,可在题上划出。 决不可忽视,写出化学方程式。 看懂各部分的作用? 看懂:思考为什么? 表述要全面(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 清楚明白,准确规范,贴题 要前呼后应 注意 1、化学用语要准确; 2、选择:可漏选,不错选。 建构解实验题的思维模型 能力三:学科能力目标和要求 目标 要求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 信息 分析问题和解决化 学问题 化学实验与探究 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 会贯通,能正确复述、 再现、辨认的能力 将实际问题分解, 运用相关知识,采 用分析、综合方法 ,解决简单化学问 题的能力 了解并初步实践化 学实验研究的一般 过程,掌握化学实 验的基本方法和技 能 通过对事物、现象、实 物、模型、图表以及自 然界和社会生产生活中 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 信息并进行加工、吸收 、有序储存的能力 将分析解决问题的 过程结果用正确术 语及文字、图表、 模型、图形表达, 做出解释的能力 在解决简单化学问 题过程中,运用科 学方法了解化学变 化规律,并对化学 现象提出科学合理 解释 从试题新信息中提取实 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 识整合、重组的能力 自学能力 观察能力 自学能力 思维能力 实验能力 信 息 2011年(4)常温下,H2SO3的电电离常数Ka1=1.210-2, Ka2=6.310-3,H2CO3 的电电离常数Ka1=4.510-7, Ka2=4.710-11。 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设计实验验证 H2SO3酸性强于H2CO3:将SO2和CO2气体分别别通 入水中至饱饱和,立即用酸度计测计测 两溶液的pH,若前者的pH小于后者, 则则H2SO3酸性强于H2CO3。该实验设计该实验设计 不正确,错误错误 在于 。 设计设计 合理实验验证实验验证 H2SO3酸性强于H2CO3(简简要说说明实验实验 步骤骤、现现象 和结论结论 )。 。(仪仪器自选选)供选选的试剂试剂 : CO2、SO2、Na2CO3、NaHCO3、Na2SO3、NaHSO3、蒸馏馏水、饱饱和石 灰水、酸性KMnO4溶液、品红红溶液、pH试纸试纸 。 方案一:配制相同物质质的量浓浓度的NaHCO3和NaHSO3溶液,用酸度计计( 或pH试纸试纸 )测测两种溶液的pH。前者的pH小于后者,证证明H2SO3的酸性比 H2CO3强。 方案二:将SO2气体依次通过过NaHCO3(或Na2CO3)溶液、酸性KMnO4溶 液、品红红溶液、澄清石灰水。品红红溶液不褪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变浑浊 , 证证明H2SO3的酸性比H2CO3强。 方案三:将CO2气体依次通过过NaHSO3(或Na2SO3)溶液、品红红溶液。品 红红溶液不褪色,证证明H2SO3的酸性比H2CO3强。 1.3如何解读考试说明 考试能力要求:提出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考试内容要求:规定的考试范围 v 1.3.1关于考试能力要求的解读 v 第1条第1总第点: v 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 v 能力。 v 最基本(最起码或最低)的能力要求 v “中学化学基础知识”是指哪一些?就是考试说明中规定部分。 v “复述、再现、辨认”是一种能力要求,要对所学知识能够 “复 述、再现、辨认”的前提是做到“融会贯通”。 v 所谓融会贯通,就是知识网络的构建,并且脉络清晰,要非常熟悉 这些知识的内含和外延(即来龙去脉),提到什么就应该立马想到与 之相关的知识链接,能有序调用知识储备,也就是平时所说的“熟练 掌握”。 感悟:要考试就必须有熟练的学科知识,连最起码的知识工具都不具备 ,还考什么试?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学科知识,才能做到成竹在胸。 第2条第2 总第点 v 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 、图形等表达,并作出解释的能力。 v 书面表达能力的考查 v 就目前的高考形式而言,不仅要会学习,更重要的是会考试;会说、 会想不会写等于什么也不会。考试就是看你怎么写的! v (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 v 这里的“过程”,就是指你的思维过程,要完整地明确无误的呈现在卷 面上。 v 所谓“成果” ,就是你的结论。 v 化学术语:就是考试说明中规定的部分。主题二第2条“化学用语 和常用计量” v 文字、图表、模型、图形: 答题所需文字尽可能使用化学语言,不要出 现形容词等。 第3条第1总第点: v 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和技能。 v 有两层含义: v 了解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 v 如,气体制备,一般遵循:发生除杂干燥验证收集尾气处 理(当然包括气密性检验) v 再如,固体样品的分离或提纯,一般遵循:溶解过滤洗涤沉淀 蒸发结晶 v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每一种基本方法中都会涉及多种 技能。 v A不同类型的化学实验内容对应具体的基本方法:如物质鉴别有哪些 方法?气体制备有哪些方法?等等。 v B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如药品取用;物质加热;玻璃仪器的 洗涤;气体收集;气密性检验;过滤;仪器组装;溶液的 配制;试纸的使用等等。 1.3.2关于考试内容要求层次的解读 v 以理解为例: v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 、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 以然”。 v 例如:“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就要做到: v 领会“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所表示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 v 这里的“含义”是指 : v 任何化学方程式都要遵循“质量守恒”; v 任何离子方程式都要遵循“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v 任何氧化还原方程式都要遵循“质量守恒、电子守恒”; v 若既是离子方程式又是氧化还原方程式都要遵循“质量守恒、电荷守 恒和电子守恒” v 这里的“适用条件”就是指反应条件:大多数反应需要一定条件方能进 行,这是必须要注意的。大家都有体会,很多时候,感觉写的方程式不 错,但因漏掉关键条件而扣分。 v 根据“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正确判断、解释和说 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 v 正确判断:不仅要能根据题目要求会写方程式,还要会判 断给定方程式的合理性。 v 正确解释和说明:许多题目都有这样的要求“用化学方程 式或离子方程式及必要的文字解释(或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那就是标准的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v 能根据“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在正 确书写的基础上,找关系、列比例、运算等。 1.4考试说明和高考的吻合点 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 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 mol SO3的同时生成1 mol NO2 【考试说明】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测得上述反应平衡时NO2与SO2体积比为1:6, 则平衡常数K 。 【考试说明】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 单的计算。 (3)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2H2(g) CH3OH( g)。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 如图所示。该反应H 0 (填“”或“ ”、“=”或“”),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和 必要的文字说说明)。 30 (16分)食盐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欲除去溶液I中的Ca2、Mg2、Fe3、SO42 离子,选出a所代 表的试剂,按滴加顺序依次为 (只填化学式) (11年)28(1)NO2可用水吸收,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9(1)实验室可用无水乙醇处理少量残留的金属钠,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右图为钠硫高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该电池的工作温度为320左 右,电池反应为2Na+xSNa2Sx,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Na2S溶液长期放置有硫析出,原因为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命题特点:以元素化合物为载体,考核了高中化学主干内 容,涉及 到了盐类水解、混合体系除杂、原电池和电解池、氧化还原反应、工 业生产应用 面的知识。 命题预测:化学知识的考核肯定要借助于化学用语加以实施,化学用 语的准确性、熟练性是我们要重点掌握的问题。考查的方式应该没有 大的变化,从分值分配来讲,呈现减少的趋势,这也说明高考考查的 方式更加 灵活多样。 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的书写、离子共存的考查形式、根据信息完成方程式的应引起我们高 度的重视.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是今年新增加的内容,需要引起大家的关注 ,但是没有必要进行非常复杂的计算! 85 【例题题】实验实验 室一般用回收的铜铜屑与硫酸-硝酸混合溶液反应应制备备 CuSO4.5H2O晶体,反应应可在下图图中进进行。 反应应方程式为为:3Cu+2HNO3+3H2SO4=3CuSO4+2NO+4H2O (3)D装置中的次氯氯酸钠钠溶液(含有NaOH)用来吸收尾气,吸收液 与尾气发发生化学反应应的方程式为为 。下列溶 液中能够够代替次氯氯酸钠钠吸收尾气的是 A碘水 B硝酸 C酸性高锰锰酸钾钾 D氯氯化钠钠 3NaClO+2NO+2NaOH=3NaCl+2NaNO3+H2O 3.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物质的分类 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 金属的概念。 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了解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常见的分散系。 了解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进 行有关计算。 了解胶体的性质(如丁达尔效应、聚沉以及电泳等),并能 利用胶体的性质解释一些与胶体有关的简单问题。(不要求 识记胶体粒子的带电情况。) 考点解读 1.有很多体系是溶液、胶体、浊液并存,并不完全是单一 的体系,如黄河水。 2.只要求了解溶解度和饱和溶液的概念,不要任意加深, 饱和溶液既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量达到最 大时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饱和溶液 。关于溶解度的计算不 作要求。 3.对质量分数的计算紧扣定义即可。 4.利用胶体的性质解释一些简单问题还是要引起重视。 丁达尔效应:用于鉴别溶液和胶体。 聚沉:明矾净水、卤水点豆腐、三角洲的形成、不同品牌 墨水不混用等。 电泳:电泳除尘等。 不要求从胶体粒子组成的角度认识胶体粒子带电以及由其 电性而产生的性质,如胶体的吸附作用、胶体的聚沉和电 泳等。只要求了解胶体粒子的大小、吸附作用和丁达尔现 象。 题目年份题号 下列关于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D 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只能是2或8 0713 A金属材料都是导体,非金属材料都是绝缘体0809 A.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1013 某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 该元素A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B单质常用作半导 体材料和光导纤维 1110 7、A化合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B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C催化剂能改变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D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品汽油为纯净物 8、AHClO是弱酸,所以NaClO是弱电解质 B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CHCl溶液和NaCl溶液均通过离子导电,所以HCl和NaCl均是离子化 合物 127、8 90 演变趋势:从宏观到微观、从物质到反应均有所涉及。 命题特点:以元素和物质为载体,进行概念辨析、基本知识识记、物质用 途等。难度相对较低,知识点相对分散,基本没有重合点! 命题预测:两性氧化物、弱碱、盐、游离态在以往的考试中没有出现 (2)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 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原子、 离子等概念的含义。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 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考点解读 1.核素是原子,同位素是同位的原子,元素是原子(包括离子 )的总称。 2.注意核电荷数(电荷数)或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要学生了解,周期、族及具体的排列规律 。 画出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 以第3周期元素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及其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以A和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及 其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递变的规律 。 了解化学键的含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了解分子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含义。 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考点解读 1.元素性质(原子半径、氧化性、还原性)的递变规律及“位”、“构”、 “性”的关系要重点掌握,是高考必考的内容。 2.能够理解原子、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其性质的关系;(了解8电子 稳定结构,比较离子半径)。 3.分子是能单独存在、并保持纯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一个分子 是一般是由多个原子在共价键中透过共用电子连接一起而形成。 4.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一 般情况下不会分开,这样的原子集团叫做原子团。如SO42-、NH4+等) 。 :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注意事项: (1)认真理解元素、核素、同位素以及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并能够与对应的实例相对应进行理解记忆。 (2)对元素的表达方式、以及元素中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 之间的计算关系多做练习,特别注意题目中对该元素的表达方式。 (3)理解记忆前20号元素的元素的名称、符号对应的原子序数及在周期 表中的相对位置,更要对于与这20种元素同主族的元素的符号、名称以及 他们之间的递变规律。 96 :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4)熟练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的递变规律;以及同电 子离子之间的半径大小比较。 (5)熟练记忆各元素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以及他们的部分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 (6)这部分知识通常以元素推断题出现,旨在考查考生的分析推断能力。 对有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采用题目暗示的突破口,联系其他条件,顺藤 摸瓜,各个击破,推出结论,对无明显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提示条 件的限定,逐渐缩小推断范围,大胆尝试、猜测、充分考虑各元素的相互关 系予以推断。 97 5.化学键:形成分子的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化学键 包括离子键、共价键等;离子键:阴阳离子之间强烈的静电作用 。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强烈相互作用。 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判断: (1)由形成元素区分。一般由活泼金属形成的为离子化合物; 由非金属元素或不活泼金属易形成共价化合物。 (2)由熔融状态能否导电区分。熔融状态能够导电的为离子化 合物;熔融状态不能导电的为共价化合物。 99 高考真题重现 11(08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iH4比CH4稳定 BO2半径比F的小 CNa 和Cs 属于第IA 族元素,Cs 失电子能力比Na的强 DP 和As属于第VA 族元素,H3PO4酸性比H3AsO4的弱 13(07年)下列关于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B 只有在原子中,质子数才与核外电子数相等 C 目前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最长的周期含有36种元素 D 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只能是2 或8 电子排布、周期表、数量关系 非金属性、半径、递变规律 11(09年)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 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 B.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 C.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电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100 11(10年)下列说正确的是 A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只存在静电吸引力 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均依次减弱 C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D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13(11年)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周期表中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 B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CP、S、Cl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 D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非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101 9.(12年)下列关于原子结结构、元素性质质的说说法正确的是 A非金属元素组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键 BIA族金属元素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C同种元素的原子均有相同的质质子数和中子数 DA族元素的阴离子还还原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对应 水化物的 酸性越强 (2013年)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对位置如图图所 示,由此可知W的气态氢态氢 化物可与其最高价含氧酸反应应生成离子化合物 AX、Y、Z中最简单氢简单氢 化物稳稳定性最弱的是Y BZ元素氧化物对应对应 水化物的酸性一定强于Y CX元素形成的单单核阴离子还还原性强于Y DZ元素单质单质 在化学反应应中只表现现氧化性 考查查元素周期表、周期律的相关知识识,氢氢化物的稳稳定性、 氧化物对应对应 水化物的酸性、离子的还还原性、单质单质 的氧化性 A W X Y Z 103 命题特点: 考点相对比较集中,没有过多的拓展和外延,主要知识全部集中在 必修二第一章,主要考察了原子结构(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 、电子排布)、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过渡元素、分界线、微粒 半径(原子、离子)、金属性非金属性的比较(如何比较多次涉及) 、元素性质的递变性问题、化学键等等) 都是以“元素”为载体,围绕周期表和周期律主题多面设点,力 求多点考查。每一选项涉及不同知识内容或同一知识点的不同角度, 增加了试卷的覆盖面。 侧重体现“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注重考查元素周期表 结构,性质比较考查周期、主族的递变规律,具体元素性质的考查集 中在前3周期。 试题共同特点 1.都是以“元素”为载体,围绕周期表和周期律主题多面设点,力 求多点考查。每一选项涉及不同知识内容或同一知识点的不同角 度,增加了试卷的覆盖面。 2.侧重体现“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面上注重考查元素周 期表结构,性质比较考查周期、主族的递变规律,具体元素性质 的考查集中在前3周期。 命题预测: 1.考察形式应该没有变化、考察点应该不会外延(选择题目) 2.元素载体考虑知识点覆盖面,C、Si、Al元素给予足够的重视; 3.关于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能以常规练习的形式出现在非选择题中; 4.化学键的考查深度不会大,但要考虑与化学反应的实质联系起来。 (3)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 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理解物理变化与化 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考点解读 1.化学反应的本质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需要同学们明确 ) 2.物理变化时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变化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变化,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可能有化 学键的断裂,但没有新化学键的生成(氯化钠和氯化氢的溶解?)。 3.化学反应都是化学变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化学变 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一定要 明确化学变化中原子核是不可分的) 4.化学反应前后的“变”和“不变”要让学生理解 元素种类不变 物质质量不变 气体体积不一定 物质状态不一定 分子数不一定 原子数不变 能量变化 化学键变化 【例题】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 B.会产生新的物质 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 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及其本质。了解常见 的氧化还原反应。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 平和简单计算(去年新增考点,引起大家的重视和注意)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考点解读 1.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中最重要的两种反 应类型。溶液中进行的反应都是离子反应,生产、生活中 的很多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因此这两种反应要引起足 够的重视。 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既离子间能结合或作用导致某些或 某种离子浓度较小的条件。 n3、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要让学生弄清楚,并会简单的分析。能熟练练 区分氧化还还原反应应与非氧化还还原反应应;能熟练分析氧化剂还原剂、氧化 反应还原反应、氧化产物还原产物;能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 的方向和数目;能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能进 行简单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能运用质量守恒、电子转移守恒、电荷守恒, 进行简单计算。 n注意和化合价变化、得失电子之间的关系。教材中出现的常见的氧化还 原反应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并认识其一般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 (1)得失电子守恒规律 (2)价态与表现性质规律:最高价、最低价、中间价 (3)性质强弱规律: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 :还原剂还原产物(慎重对待问题?) (4)反应先后规律 (5)同种元素不同化合价之间氧化还原反应,只生成中间 价,同时符合就近原则。 几种常见氧化剂及其还原产物要了解: KMnO4:1、酸性条件下被还原成Mn2+;中性条件下被还原成MnO2 ;碱性条件下生成MnO42-。2、酸性条件下能够将Fe2+、S2-、SO32- 、I-、Br-、Cl-等氧化。 H2O2:分解时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当遇到强氧化剂时(如 KMnO4),只表现还原性;当遇到还原剂时(如Fe2+),表现氧化 性。 氯水:常用氯水代替氯气做氧化剂。 HNO3:1、一般,浓硝酸被还原成NO2,稀硝酸被还原成NO。2、 硝酸可以将Fe2+、S2-、SO32-、I-、Br-、Cl- 氧化3、注意酸性下的( H+)NO3-具有强氧化性。 浓硫酸、浓硝酸使铁、铝钝化,生成致密氧化膜,阻止进一步反应 ,不能说不反应。 其它:Fe3+、ClO-等。 (高考试题试题 再现现) 07年: (2)用CH4催化还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污染。例如: CH4(g)4NO2(g)4NO(g)C02(g)2H20(g) H574 kJmol1 CH4(g)4NO(g)2N2(g)CO2(g)2H20(g) H1160 kJmol1 若用标标准状况下4.48L CH4还还原NO2至N2整个过过程中转转移的电电子总总数为为 _(阿伏加德罗罗常数的值值用NA表示)。 08年13题题: B在H2O2 Cl2=2HCl O2反应应中,每生成32g 氧气,则转则转 移2NA个电电子 28(14分)黄铜矿铜矿 (CuFeS2)是制取铜铜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原料之一,还还可 制备备硫及铁铁的化合物。 (1)冶炼铜炼铜 的反应为应为 8CuFeS221O2=8Cu4FeO2Fe2O316O2 若CuFeS2中Fe的化合价为为2,反应应中被还还原的元素是 (填元素 符号)。 电电子转转移数目的计计算 电电子转转移数目 氧化还还原基本 概念考查查 09年:若电电解电电路中通过过2mol电电子,MnO2的理论产论产 量为为 。 10年:基本没有涉及 11年28(1):6NO28NH3 7N212 H2O也可处处理NO2。当转转移1.2 mol电电子时时,消耗的NO2在标标准状况下是 L。 11年29(2):电电池反应为应为 2Na+ SNa2Sx, 与铅铅蓄电电池相比,当消耗相同质质 量的负负极活性物质时质时 ,钠钠硫电电池的理论论放电电量是铅铅蓄电电池的 倍。 12年(8)D电电解NaCl溶液得到22.4LH2(标标准状况),理论论上需要转转移NA个 电电子(NA表示阿伏加德罗罗常数) 12年12题题:A Cl2、SO2均能使品红红溶液褪色,说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 12年13题题:DZn-MnO2干电电池自放电电腐蚀蚀主要是由MnO2的氧化作用引起 的 12年29题题(1)(CH3)2NNH2(l)+2N2O4(1)=2CO2(g)+3N2(g)+4H2O(g) (I) 反应应(I)中氧化剂剂是 。 电电子转转移数目 电电子转转移数目有关的 计计算问题问题 基本概念辨析 2013年:辉铜矿辉铜矿 (Cu2S)可发发生反应应 2Cu2S+2H2SO4+5O2=4CuSO4+2 H2O,该该反应应的还还原剂剂是 ,当1mol O2发发生反应时应时 ,还还原剂剂所失电电子的物质质的量为为 mol。 考点是什么? 命题特点: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点知识,考试题目可以渗透在化学 试卷的放放面面,但是结合考试题目我们不难看出,考核点相对而言比较简 单,并没有出现我们预期的那么丰富。考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氧化还原 基本概念辨析、电子转移数目(NA)简单计算(2013年)两个方面。总体 而言,试题难度偏低,没有复杂的化学计算掺杂其中。 命题预测: (1)熟练练区分氧化还还原反应应与非氧化还还原反应应(特征); (2)概念辨析(必考点):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 产物还原产物;被氧化被还原 (3)能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线桥法的问题); (4)化合价变化和得失电子之间的关系(化合价的标注问题) 思考(1)能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的考察? a.碳和硅的还原性强弱问题b.氢气和铁的还原性强弱 c.钠置换钾的问题) (2)氧化还原反应的五大规律、配平问题不必做过繁杂的辨析(煅烧硫铁 矿制备二氧化硫?) 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以及能量变化的规律 ,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 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 要作用。 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 反应、反应热的含义。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 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考点解读 1.热化学方程式要理解其意义,会书写并会判断正误。要注意让学生 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 2.运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简单计算几乎是每年必考的知识点,但 仅仅是简单的计算,不易任意的加深,拓展。 3.在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计算的信息中,化学反应不超过3个。 122 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CH4(g)4NO2(g)4NO(g)CO2(g)2H2O(g) H574 kJmol1 CH4(g)4NO(g)2N2(g)CO2(g)2H2O(g) H1160 kJmol1 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 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_kJ 。 0728 丙烷脱氢可得丙烯。 已知:C3H8(g)=CH4(g)HCCH(g)H2(g)H1=156.6KJmol1 CH3CH=CH2(g)=CH4(g)HCCH(g) H2=32.4KJmol1 则相同条件下,反应C3H8(g)=CH3CH=CH2(g)H2(g)的H= KJmol1 0829 考题再现: 123 O2 (g)= O2+(g)+e- H1= 1175.7 kJmol-1 PtF6(g)+ e-= PtF6-(g) H2= - 771.1 kJmol-1 O2+PtF6-(s)=O2+(g)+PtF6- H3=482.2 kJmol-1 则反应O2(g)+ PtF6 (g) = O2+PtF6- (s)的 H=_ kJmol-1。 0928 已知:2SO2(g)+O2(g)=2SO3(g) H=-1966 kJmol-1 2NO(g)+O2(g)=2NO2(g) H=-1130 kJmol-1 则反应NO2(g)+SO2(g)=SO3(g)+NO(g)的 H= kJmol-1。 1128 124 命题特点: 7年考核中有4年出现,以第二卷的形式出现,知识点相对比较单一 ,都是盖斯定律应用于能量的计算,主要考核的是学生基本运算能力, 学生的得分情况较好。 命题预测: 考试题型和考察方式多次出现,戛然而止,既然盖斯定律的考核 感到没有了新意,为何不尝试着进行一下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的考 核呢?这样一个重要的化学用语的考核,和学生、老师的心理预期也 有很大的吻合!期待中(注意吧!) 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了解常见 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考点解读 1.能判断原电电池、电电解池的电电极名称(易错错点)、电电子流动动方向以及电电极产产物 ; 2.能综综合原电电池、电电解池中电电极材料、电电解质质溶液的性质质确定电电极反应应,写 出电电极反应应式(复杂杂燃料电电池主要考正极);或者根据总总的电电池反应应式做差 来得出另一个; 3.能分析电电池(电电解池)工作状态态的变变化:电电子转转移数目、离子移动动、电电极 产产物的量、pH; 4.能画出典型的原电电池、电电解池工作示意图图; 5.能依据电电化学原理分析金属腐蚀蚀的原因和采取金属防护护的措施; 6.能依据电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分析非水介质质的电电池工作原理。 考点解读 7、高考对原电池的考查,重在原理的理解上(如电极反应、正负极确定 、电流或电子流向、溶液PH的变化等),电解池重在电解规律及应用上 (电子守恒计算、电极反应书写、溶液PH变化及溶液如何恢复等)。要 重视电解原理的应用,如氯碱工业、粗铜的精炼、电镀等,以它们考查 电解规律是很好的载体。 特别指出的是:燃料电池的负极电极式不强化。电解池放电顺序不纠缠H+ 浓度与Zn2+的关系。不纠缠两池中的复杂计算(举例分析)但需注意电 解饱和食盐水溶液pH的计算。 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防止金属腐 蚀的措施。 【解读】 电化学腐蚀无外乎形成原电池或电解池(主要是原电池)而引起负 极或阳极的氧化腐蚀。电化学腐蚀速率大于化学腐蚀速率。 形成原电池的途径有多种:如和金属中的杂质、和不同的金属相接 触等。 金属防腐的措施:电化学防护法主要有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和外 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尤其要理解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电极反应式0729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电极反应式0809 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0929 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及应用0829 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及应用0929 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及应用1028 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及应用1129 电解原理的应用1029 电解原理的应用1115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0828 电化学腐蚀的原因、危害和防护1029 130 考题再现 07年28题(2)若将(1)中的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请画出原电池的装置 图,标出正、负极,并写出电极反应式。 正极反应 负极反应 。 08年29题(2)以丙烷为燃料制作新型燃料电池,电池的正极通人O2和CO2 ,负极通人丙烷电解质是熔融碳酸盐。电池反应方程式为 ;放 电时,CO32移向电池的 (填“正”,或“负”)极。 09年29题:Zn-MnO2干电池应用广泛,其电解质溶液是ZnCl2-NH4Cl混合 溶液。 (1)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 。电池工作时,电子流向 (填 “正极”或“负极”)。 (2)若ZnCl2-NH4Cl混合溶液中含有杂质Cu2+,会加速某电极的腐蚀,其 主要原因是 。(形成原电池!) (3)MnO2的生产方法之一是以石墨为电极,电解酸化的MnSO4溶液。阴极 的电极反应式是 。 131 10年28(3)实验实验 室用Zn和稀硫酸制取H2,若加入少量下列试剂试剂 中的 ,产产生H2的速率将增大。 aNaNO3 bCuSO4 cNa2SO4 dNaHSO3 10年29题题(1)以铝铝材为为阳极,在H2SO4 溶液中电电解,铝铝材表面形成氧 化膜,阳极电电极反应应式为为_。 (2)镀铜镀铜 可防止铁铁制品腐蚀蚀,电镀时电镀时 用铜铜而不用石墨作阳极的原因是 _。 (3)利用右图图装置,可以模拟铁拟铁 的电电化学防护护。 若X为为碳棒,为为减缓铁缓铁 的腐蚀蚀,开关K应应置于_处处。 若X为锌为锌 ,开关K置于M处处,该该电电化学防护护法称为为_。 132 (11年15题)15.以KCl和ZnCl2混合液为电镀液在铁制品上镀锌,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未通电前上述镀锌装置可构成原电池,电镀过程是该原电池的充电过 程 B.因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电镀时通过的电量与锌的析出量无确定关系 C.电镀时保持电流恒定,升高温度不改变电解反应速率 D.镀锌层破损后对铁制品失去保护作用 电解原理的应用 133 11年29题 (2)下图为钠硫高能电池的结构示意图,该电池的工作温度为320左 右,电池反应为2Na+ SNa2Sx,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与铅 蓄电池相比,当消耗相同质量的负极活性物质时,钠硫电池的理论放电 量是铅蓄电池的 倍。 12年28题题 (4)以CuSO4溶液为电为电 解质质溶液进进行粗铜铜 (含Al、Zn、Ag、Pt、Au等杂质杂质 )的电电解 精炼炼,下列说说法正确的是 。 a电电能全部转转化为为化学能 b粗铜铜接电电源正极,发发生氧化反应应 c溶液中Cu2向阳极移动动 d利用阳极泥可回收Ag、Pt、Au等金属 (5)利用反应应2Cu+O2+2H2SO4=2CuSO4+2H2O可制备备CuSO4,若将该该 反应设计为应设计为 原电电池,其正极电电极反应应式为为 。 答案:(4)b,d (5)4H+O2+4e=2H2O (2012年13题题)下列与金属腐蚀蚀有关的说说法正确的是 A图图a中,插入海水中的铁铁棒,越靠近底端腐蚀蚀越严严重 B图图b中,开关由M改置于N时时,Cu-Zn合金的腐蚀蚀速率减小 C图图c中,接通开关时时Zn腐蚀蚀速率增大,Zn上放出气体的速率也增大 D图图d中,Zn-MnO2干电电池自放电电腐蚀蚀主要是由MnO2的氧化作用引起的 Fe 海水 图a Zn Cu CuZn 合金 N M 图b 稀盐酸 稀盐酸 PtZn 图c图d Zn MnO2 NH4Cl糊状物 碳棒 B 134 135 (2012年)工业业上由黄铜矿铜矿 (主要成分CuFeS2)冶炼铜炼铜 的主要流 程如下: (4)以CuSO4溶液为电为电 解质质溶液进进行粗铜铜(含Al、Zn、Ag、Pt、 Au等杂质杂质 )的电电解精炼炼,下列说说法正确的是_。 a.电电能全部转转化为为化学能 b.粗铜铜接电电源正极,发发生氧化反应应 c.溶液中Cu2+向阳极移动动 d.利用阳极泥可回收 Ag、Pt、Au等金属 (5)利用2Cu+O2+2H2SO4=2CuSO4+2H2O可制备备CuSO4,若将该该 反应设计为应设计为 原电电池,其正极电电极反应应式为为 _。 (2013年)(1)由下列物质质冶炼炼相应应金属时时采用电电解法的是 aFe2O3 bNaCl cCu2S dAl2O3 (3)右图为电图为电 解精炼银炼银 的示意图图, (填a或b)极为为 含有杂质杂质 的粗银银,若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北省唐海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城市协管员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黄骅市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辅警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年户外照明灯具研发生产与市场推广合作协议
- 2025版企业搬迁过程中员工培训与服务合同
- 2025岑瑾与配偶共同债务处理及财产分配离婚协议
- 2025年智能房产租赁居间服务合作协议
- 2025年新型环保材料边坡支护及护壁桩工程合同
- 2025年二手房购房合同房屋产权归属与登记手续
- 2025年度房地产居间代理服务合同
- 2025版水泥产品定制化生产购销合同模板
- 飞机上通用应急设备-安全设备
- 复旦研究生入学教育考试
- 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同步备课系列 教学设计教案(全册)
- 成熟生产线评价报告
- “高效的课件制作技巧及展示技能培训”
- 输电线路工程项目划分表
- 沪教版八年级生物第一册全册完整课件
- 第06章设计美学程能林第4版《工业设计概论》课课件
- 中行bfw框架开发和测试资料课件
- 医疗CT中碲锌镉CZT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 食材配送应急保障配合措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