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历史文化名镇 隆里古城 贵州省锦屏县申报隆里古城为第三批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材料 下一张上一张 目 录 隆里概况 隆里古城历史沿革 隆里古城风貌与景观 隆里古城历史文化特色 隆里古城保护规划 隆里古城保护措施 结束放映 隆里概况 隆里古称“龙里”,位于贵州省 锦屏县隆里乡隆里村,东邻新化乡 ,南界黎平县鳌市镇,西连启蒙镇 ,北接钟灵乡,全乡土地总面积 42.7平方公里。古城距县城45公里 ,距黎平机场21公里,省道公路穿 境而过,为锦屏南大门,是锦屏县 进入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的重要通 道。城内居民以汉族居多,现有 760户 3280人,辖36个村民小组,为锦屏县第一大村。 隆里古城地处山间盆地中部,海拔约450米,四面环山,地势平坦,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3,主产水稻、油菜、 西瓜等作物,盛产松、杉、毛竹等林木。 下一张上一张回目录 隆里古城历史沿革 隆里历史悠久,文明早孕,早在远古时代就有人类生息在这块美丽神奇 的土地上,历代王朝在这里设置行政机构。唐代设龙标县,隶属于辰州(今 湖南靖州),元朝设置龙里蛮夷长官司,属思州安抚司。明朝建立后,为“ 移民实边”实行屯垦政策,推行卫所制。明洪武十一(1378)年湖广上里司 坪(今黎平)吴勉领导侗、苗农民起义,攻克黎平、锦屏及湖南通道。明太 祖朱元璋派第六子楚王朱桢率30万大军征剿义军,十八年(1385年)剿平, 在隆里留兵弹压,实行“军屯”,1392年设置“龙里守御千户所”,隶属湖广都 司五开卫(今黎平),是为隆里古城之始。其军事职能主要负责监控周边的 三个土司,即龙里司、三朗司、曹滴司,形成“军政分开,土流并治”的格局 。永乐二年(1404),分别设置新化府和黎平府后,龙里归新化府管辖,宣 德九年(1434),又废除了新化府,将隆里划归黎平府管辖。清顺治十五年 (1658)清廷废除卫所制,变“军户”为“民户”,裁龙里守御千户所,为取“ 隆盛”这意,更名为“隆里所”,其军事职能有所削弱,逐渐演变为一个汉民 族聚居的传统村落,但由于地处少数民族腹地的边缘,所处社会环境的特殊 ,地方军备仍未予废驰,一直为黔东南重要边防城镇。民国三年(1914年) 改黎平府设置黎平县和锦屏县,隆里划归锦屏县管辖至今。 下一张上一张回目录 古城风貌与景观(城门及城墙) 东门(清阳门)雄姿南门(正阳门)西门(迎恩门) 北门(安定门)闭而不开“勒马回头”式的城门 北门保存完整的一段古城墙 下一张上一张回目录 古城风貌与景观(街区) 东门大街 安定街 张所街 南大街 错综复杂的街道 丁字街口一角 丁字街 下一张上一张回目录 古城风貌与景观(民居) 布局整齐的民居 明清古建筑群典型民居“书香第”民居“关西第 ” 民居“科甲第”典 型 民 居典型民居“书香第”陶家大院 燕窝式木构民居五级踏步台阶后门洞 民居一角 下一张上一张回目录 古城风貌与景观(宗祠及其它) 下一张上一张回目录 古城风貌与景观(古井及石桥) 状元桥平水石桥 书房桥 泉远井董家井 下一张上一张回目录 东门(清阳门)雄姿 下一张上一张回缩略页 南门(正阳门) 下一张上一张回缩略页 西门(迎恩门) 下一张上一张回缩略页 北门(安定门)闭而不开 下一张上一张回缩略页 勒马回头式的城门 下一张上一张回缩略页 护城墙 北门保存完整的一段古城墙 近年来利用国债项目资金修复的城墙 下一张上一张回缩略页 东门大街 东门大街(亦称来脉街,形成于明清,长240米,连接东、西二城门 ,为城镇中轴线,民居、祠堂排列两侧,街道连绵悠长。) 下一张上一张回缩略页 南门大街 南大街(亦称蜈 蚣街),长98米 ,建成明清,从 千户所衙门南 城门,路面宽广 ,地面铺设成蜈 蚣图案,两侧古 宅考究。 下一张上一张回缩略页 张所街 张所街(亦称官街,长92米,形成于明清,因在此街居住 的张应诏历官十一任,官至鸿胪寺少卿等职而得名。花街 、古井、古宅完整,街区风貌依旧。) 下一张上一张回缩略页 安定街 安定街(北大街),长90米,建成明清,街头保留有旧城 墙,北门闭而不开,街巷悠静。 下一张上一张回缩略页 丁字街 丁字街口(因“十”字 与“失”字谐音,城内 不开十字街而一律开 丁字街,以寓人丁兴 旺,城池永固。) 下一张上一张回缩略页 民居一角 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的隆里明清古建筑群 下一张上一张回缩略页 典型民居“书香第” 下一张上一张回缩略页 典型民居“关西第” 下一张上一张回缩略页 典型民居“科甲第” 下一张上一张回缩略页 典型民居“书香第” 下一张上一张回缩略页 典型民居“陶家大院” 下一张上一张回缩略页 燕窝式木构民居 下一张上一张回缩略页 门前五级踏步台阶 下一张上一张回缩略页 民居后面设有门洞,户户连通,便于战时逃避 或通风报信。 下一张上一张回缩略页 古宗祠群 下一张上一张回缩略页 陈 氏 宗 祠 下一张上一张回缩略页 王 氏 宗 祠 下一张上一张回缩略页 江氏宗祠祭祀厅 下一张上一张回缩略页 并肩伫立的王氏宗祠(东王)和江氏宗祠 下一张上一张回缩略页 宗祠牌楼上的白菜寓意清白家风 回缩略页下一张上一张 利用文物项目资金修复的龙标书院 下一张上一张回缩略页 仿当地典型民居而建的资料信息中心 下一张上一张回缩略页 状元桥 下一张上一张回缩略页 状元桥为纪念唐诗人王昌龄而修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为隆里标志 性建筑之一。 平水石桥 平水石桥,位于城西龙溪河上,明代天顺元年(1465年)修建,长 50米,19个桥礅,40块青石板铺成,极为精致。 下一张上一张回缩略页 书房桥 下一张上一张回缩略页 董家井 泉远井 下一张上一张回缩略页 历史文化特色独特的城防系统 隆里古城地处要冲,以军事防御理论和风水理论指导选址布局,依 山傍水,将山川形貌与城堡融为一体,与山为刚,以水为柔,形成了“以 形示气,道在气先”的独特的价值取向。古城防御体系设计精密,城周筑 城墙,设东、西、南、北四道城门,北门闭而不开,在东北角开一便门 出入。城门上设有戍楼,城外挖掘壕沟和池沼(护城河)。城门设有内 外两道城门,即在门洞前筑有一堵围墙,出门洞后需转90弯再出一道门 才到达城外,形似“瓮城”结构,俗称“勒马回头”,明通暗塞,虚实结合, 暗设机巧,种种设置均为加强古城堡的军事防备功能。 为避讳“十”与“失”谐音,街巷交叉均不成“十”字型,而以“丁”字相连 ,以寓人丁兴旺,城池永固,同时丁字路口可造成街巷错综复杂,利于 巷战。北门大街有意不与东西主街相通,只有一条极为隐蔽曲折的巷道 相通,北门设有暗道通往城外,一旦发生战事,用于战时转移人员;居 民户后院均设有后门,户户连通,便于战时逃避和通风报信。 下一张上一张回目录 历史文化特色典型传统民居建筑 隆里现有房屋700余幢,整个城堡基本保持明清时期的风貌格局, 艺术 手法均具有明显的徽派特征,多为具有徽派建筑特点的封火墙式和无封 火墙燕窝式木构建筑。民居院墙较高、牢实,房屋底部用青条石做基础 ,顶部做成迭落形,端部做成马头状,俗称“马头墙”,装饰精美。宅基均 高出街面,门前为五步青石台阶,两侧设护座石,大门均开八字门,门 框上下槛及左右立柱用料石做成,门框上方是匾额,彰显着主人的郡望 或家风,如“三槐世第”、“苏湖世第”、“济阳第”、“指挥第”、“开科第”、“ 五柳堂”、“关西第”、“耕读传家”、“德星堂”、“雁门第”等。民居、祠堂 一律用优质杉木建造,不用一钉一卯,结构缜密,工艺精良。现存古建 筑以陶家大院、科甲第、书香第和两座王氏宗祠(所王和西王)最为完 整和最具典型。 下一张上一张回目录 历史文化特色汉文化习俗 隆里古城是明代调北征南、调北填南的历史文化遗存。古城居民为明代屯军时来自江 西、安徽、江苏、河南等九省籍汉族士兵的后裔,他们长期生活在城墙之内,很少与城外 少数民族通婚,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逐渐结束不与外人通婚的历史。固守祖先传统的 隆里人民,不仅奇迹般地保存了部分中原地区的古汉族文化,并与这里的苗侗文化相融合 ,形成有别于中原文化和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亚文化群体,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文化社区 ,有“中原余音、南疆锦秀”之美称。迄今这里的建筑、饮食、习俗、娱乐方式等仍沿袭大明 遗风,仍保留着玩龙灯、演汉戏、迎故事等充满汉文化色彩的习俗。 隆里花脸龙是一种汉文化习俗,相传取材于宋朝立国之初“蓝季子会大将军赵匡胤”的民 间故事,明代屯军时由隆里先民带入隆里,流传至今,是一种舞龙与戏曲相结合的表演形 式。花脸龙于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表演,多时达12条,少时有5条,每条花脸龙连龙头共有 13节,“龙头”象征赵匡胤,扛龙尾的是丑角,象征蓝季子,舞龙的人分别以生、旦、净、末 、丑等汉戏角色着装画脸,无论男女,都可参加。它与其它地方舞龙的不同之处是,每个 舞龙的人都要画着脸谱,而且龙头跟着龙尾走。2002年3月,隆里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舞 龙艺术之乡”;2005年列入贵州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以民间载体流传下来的汉戏,也是当地每年农历正月要演出的传统戏剧节目。它类似于北 方的京剧,表演时锣鼓助兴,京胡伴奏,生旦净末丑俱全,人物扮演逼真动人,情状古朴 自然,唱词优美,唱腔圆润。传统剧目有罗成战山、岳飞传、铡美案等。 下一张上一张回目录 古城保护规划 2000年,受锦屏县人民政府委托,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 规划设计证甲级)编制了隆里古城保护规划,为隆里古城保护与建设 发展具有法律效力的指导性文件,包括区域体系规划及城镇发展建设规划 、古城保护规划和专业规划等三部分内容。 区域体系规划及城镇发展建设规划期为15年(20002015年),分乡 域和城区两个层次控制,其中城区建设规划所需的控制范围,北至真武山 脚,西至龙溪河岸,南达五马坡西南侧田坝,东经五马坡至华寨与古城间 的田坝;古城保护规划包括各级保护区的划定,古城格局及风貌的保护, 整个空间形态的控制,街区空间环境的保护,文化艺术、建筑风格的保护 时代及基础设施的完善建设,具体分为绝对保护区、严格控制区、环境协 调区;专业规划近期规划5年,近期重点在于古城环境的整治及重点文物 的抢救性保护,启动拆迁安置工程,重点地段的用地调整,中远期完善其 绿化建设、设施配套工作及大批改造破旧的居住、生活设施。 下一张上一张回目录 规划图1 下一张上一张回目录 规划图2 下一张上一张回目录 规划图3 下一张上一张回目录 规划图4 下一张上一张回目录 规划图5 下一张上一张回目录 规划图6 下一张上一张回目录 规划图7 下一张上一张回目录 规划图8 下一张上一张回目录 规划图9 下一张上一张回目录 规划图10 下一张上一张回目录 古城保护措施 隆里古城的保护工作得到中央、省、州的关心和支持。1999年被贵州省人民政 府确立为全省重点保护和发展的民族文化村镇,同年被列为中(国)挪(威)国际 文化合作项目贵州四个生态博物馆之一;2003年,省人民政府批准“锦屏三板 溪隆里古城风景名胜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4年省政府确定隆里古城为全 省首批重点三个优先开发的旅游区之一黎、从、榕(包括锦屏、天柱)综合旅游 区的重要景点;2004年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建成开馆;2005年隆里花脸龙列入贵州 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6年6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隆里古建筑 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月,又公布隆里古镇为省级历史文化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态果苗基地管理办法
- 生物企业投资管理办法
- 生鲜品类分级管理办法
- 用户欠费管理办法邮政
- 甲方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 电力交易合同管理办法
- 电力垃圾物资管理办法
- 电厂库区安全管理办法
- 电子发票登记管理办法
- 电子文件管理办法解释
- 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
- 外国文学史第二版马工程课件 第三章 14-16世纪文学
- 《绿色建筑概论》整套教学课件
- 常用急救药品的剂量与用法课件
- 《高级计量经济学》-上课讲义课件
- 塔吊基础-专项施工方案
- 《工贸行业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解读课件
- 《农产品质量安全》系列讲座(第一讲-农产品质量及安全)课件
- 第二届中国管理培训生项目现状与发展调研报告
- 托业考试Toeic考题
- GB∕T 10429-2021 单级向心涡轮液力变矩器 型式和基本参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