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 高考总复习语文 第10讲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知识梳理 基础练习 能力提升 第一部分:知识梳理 一、比喻 1、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 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 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 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 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 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 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 体;化冗长为简洁。 下列几种情况,虽有比喻词,但 不是比喻: (1)、就说那个野葱吧,香气和家葱一样,味道 却像刚结出的李子。 (2)、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 月光留下的。 (3)、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 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4)、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 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 (作比较 ) (表猜测 ) (表想象) (表列举 ) 2、种类: 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 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 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 小山。” 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 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 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 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 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 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 开动机器。 博喻 连用三个以上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 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 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 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 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 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 花的美。) 3、比喻的注意点: 喻体要常见、易懂 比喻要贴切 要注意思想感情 二、比拟 、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 ,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 :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 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 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种类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 飘飘把手招。 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 物写)。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 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三、借代 、特点和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 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 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 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 代凡,以事代情。 2、种类: 特征代本体。例如:几年来的文治武功, 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的“子曰诗云”一般,背 不上半句了。 (用“子曰诗云”代四书五经之类) 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用“一针一线”代群众的财物) 专名代泛称。例如:三个臭皮匠,合成一 个诸葛亮。 (用“诸葛亮”代具有聪明才智的人) 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 (用“鲁迅”代鲁迅的作品) 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用“眉”代人的头) 个别代一般。例如:当皇帝或蒋介石出来的时候,街 道上便打扫干净,洒上清水;可是他们的大轿或汽车不经 过的地方,便永远没有见过扫帚和水桶。 (用“扫帚”“水桶”代清扫街道的工具) 原料代成品。例如:阿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 ,满把是银的和铜的。 (用“银的”“铜的”代银币和铜钱) 地名代本体。例如:艾奇逊在这里强奸了美国的民意 ,这是华尔街的“民意”,不是美国的民意。 (用“华尔街”代美国垄断资产阶级) 3、借代的注意点: 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的特征, 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 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 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 四、夸张 1、特点和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 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 大或缩小。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 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种类 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 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缩小夸张。例如:一个浑身黑色 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 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 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 了。 3、夸张的注意点: 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 大,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 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 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 说理性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 歪曲事实 五、对偶 1、特点和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 。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 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 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 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 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种类 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 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例如:不因鹏翼展,哪得鸟途通。 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 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 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 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 松一点。 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句子对偶 。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 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 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 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 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六、排比 1、特点和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 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 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 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 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种类: (1)、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 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 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 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 党国倒愈像一个 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 下去一样。 (2)、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 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 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 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几种易混的修辞格的辨析: 1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相似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 体不出现。 不同点:借喻是比喻的一种,被比与用来作比 的两个事物之间有相似点,没有相关性,借喻的作用 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 因而本体、喻体之间即使没有喻词“像”也可以加“像” 字,换成明喻。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替代所要表 达的事物,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力 本体,其只代不喻,本体与借体之间没有相似点,只 有相关性,这是构成借代的基础,即要求借体和本体 的某些方面的相似。因而不能加“像”字换成明喻。 例如: 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 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百年积弱叹华岁,八载干戈仗延安 。 例“完美的苍蝇”就是借喻,喻 指那些反动的家伙。换成明喻,可以 写成“反动的家伙像苍蝇”的形式。 例“干戈”、“延安”就是借代, “干戈”代抗日战争,“延安”代中国共 产党。这是用具体的事物代抽象的事 物,是不能换成明喻的。 2、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一)比喻与比拟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 比喻是用与本 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 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 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感知事物。比拟即模 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渭、动作、行为 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 物。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有感情的;它 比甲事物具体实在,于是本来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事 物变得具体实在了,当然就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由 此可见,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比喻是用 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而比拟却是仿照“拟体” (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利用 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 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 例句: (1)故人已经成为瓮中之鳖,不好玫暂且围着算了。 (徐海东奠基礼) (2)他确乎有点像一橡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 (老舍骆驼祥子) (3)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杨朔金字 塔夜月) (4)真理它却不会弯腰。(臧克家胜利的狂飚) 例(1)取瓮中之鳖待擒这一点说明敌人当时的处境,二者有相似点, 能给人具体形象的感受,这是比喻。例(2)从树的外形特点联想到样子 的外貌、气质特征,两者有相似点,也属比喻。例(3)“月亮”、“星星” 本是无生物,并无“露面”、“惊散”这样的特征,现以生物的特征描写它 们只是为了让其情态逼真,跃然纸上,这是比拟。例(4)将无形的抽 象物“真理”人格化、形象化,也属比拟。 (二)比喻与比拟的句式结构不同 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 成。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 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 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 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 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 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 都无拟体。 例如“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诲”(袁鹰十月 长安街)。这是暗喻、由本体(长安街)、喻体(大 海)、喻词(成)构成。 又如“我们之闻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鲁迅(故乡)。这是借蝓,借“厚障壁”比喻“我”与闰土 之间形成的隔阂。它把本体和喻词都隐去了,只用喻 体代替本体。 另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高尔基海燕)。这却是拟人句,将“波浪”当作人 描写,赋予它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比喻和比拟虽然是两种常见而又容易混淆的修辞 格,但只要我们把握了区分两者的要领,就会一目了 然。 3、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排比是三项或三项以上的连说,而对偶则 是两项的对说。 排比不限字数,句式大体整齐即可,对偶 不仅要求两联字数相等,还要求结构一致。 排比中常含有反复出现的词语,对偶中则 力求避免同字反复的现象。 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往往几种辞格结合起 来使用。形式可以分为套用、连用和兼用三种: 套用一种辞格里面包含着别种辞格。例如:它是 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 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 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排比 中套用暗喻) 联用个语句中连续运用几种辞格,既不彼此相 融,也不互相包含。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梨花开。”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连用 了引用、比喻) 兼用一种修辞方式又兼有两种或几种辞格。例如 :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对偶、夸张、比 喻) 第二部分:基础练习 1、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 的一句是: A这几天跟过节一样热闹。 B那里的蔬菜跟水果一样贵。 C他的脸色跟纸一样白。 D这里的老鼠跟猫一样大。 考查辨析比喻句与比较句的能力。构成 比喻的本体与喻体应是性质不同的而又有相 似之处的不同类事物。 A、C、D三句能构 成比喻,B句的“蔬菜”与“水果”是同样性质 的东西,句中的“一样”只是它们的价格,属 比较。所以,答案是B。 2、下列各句中比喻词用的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他提着两个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 上深一脚、浅一脚。 B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山路上猛冲, 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 C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 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D她突然瞥见路中央盘看一条大蛇,蛇头昂起, 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答案是B。B句脚步“踩在棉花上”应当是松软无力的感觉, 无法与“轻快”作比。 3、对下面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方法和它的表达作用理 解正确的一项是( )。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A.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月光一泻而下的 自然美。 B.用夸张的手法,极力表现荷塘上月色的清朗纯洁。 C.用比喻的手法,描绘荷塘上月光的清纯柔和。 D.用拟人手法,描写月夜的寂静安宁。 答案为C。原文中没有使用夸张和拟人这两种修 辞方法,而是比喻,但A项的理解没有 抓住喻体“流 水”的特征,而C项都抓住了,故C项为最佳答案。 4、下面不用比拟手法的句子是: A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B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 梦中苏醒。 C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 心潮激荡。 D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 珠闪烁着光华。 考查辨析拟人和比喻两种修辞方法的能力。 A句中的烟囱“哽咽”、B句的花草儿“伸着懒 腰”、D句中的水珠“偎依”都运用了拟人的手 法。C句用的是比喻的手法,把闪闪发亮的“ 远处林舍”比作“姑娘送出的秋波”。因此答案 是C。 5、以下几句运用修辞方法恰当、并确实增强了表达效果的 一项是: ( ) A我的心常在黑暗的岛上飘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 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 B他的话没有实质内容,全像战鼓一样。 C蒲公英柔软的茎上顶着小黄伞,雄纠纠地守卫在道路两 旁。 D个人的自学,个人的努力,个人的独立钻研,是主要的 ;但是适当的讨论,相互的讨论,集体的讨论也是必要的。 答案是A。A项作者运用比喻修辞,表达了我在黑暗的日子里充满了苦闷 彷徨的感情,如果没有光明在前面引路,也会消沉下去。 B项把空洞的 话比作“战鼓”,不妥。C项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但把蒲公英比作“雄纠纠 ”的卫士,不当,反而影响了表达效果,D项运用排比,但“自学”、“努 力”、“独立钻研”不能并列,自学已经包含了个人努力,个人努力包含了 独立钻研。“适当”、“相互”、“集体”说的角度不一,“适当”是讲程度,“ 相互”和“集体”说的是讨论的形式,三者也不能并列。 6、下列句子在修辞使用上恰当的一句是( ) A.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 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理 想的境界? B.晚上,我们坐在院子里乘凉,听爷爷讲聊斋故事 。他讲到紧张的时候,大家都屏住气;讲到轻松的 时候,大家都拍手大笑。这时连月亮也探头探脑, 冷眼瞧着我们。 C.距离高考越来越近了,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像决了 堤的洪水,势不可当。 D.纺织厂里的机器声隆隆地响着,和着我的心跳的 旋律,像一首动人的催眠曲。 (B.拟人,不合氛围;C.夸张过分;D.比喻不当。A) 7、含有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方法,并且使用 都恰当的一句是( ) A.车在奔驰,风在欢笑,将要成熟的晚稻像片片 彩霞落在辽阔的大地上。 B.雄伟庄严的天安门经历了千万次战斗的风雨, 带着亿万人民胜利的豪情,傲然屹立。 C.当代艺术界、体育界、卫生界的不少女性,都 有许多辉煌的成就,岂止不让须眉,还多占几分 春色。 D.在那夜阑人静屋暖花香的氛围里,她的话正如 打开闸门的潮水,快活地向外奔。 (A.比喻不当 B.无比喻 D.有借代而无比喻。 D) 8、下列各句中的修辞方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句是( ) 例:虽然冬天的寒意还没有消尽,会场里却到处涌动着春 天的热流。 A.我淡淡地笑着,想起当初,我还只是个不谙世事的少年 ,所看出去的未来,是一片无边的净土。 B.在他们的心目中,艺术和科学之所以具有永久的魅力, 并不是因为它们是可以放在口袋里永远占有的闪闪发光的 金币,而是两个无限的、永远没有终点的世界。 C.甩开牵挂,审视你的内心,有一星火光仍在顽强地闪烁 ,那是你早已遗忘的曾经有过的梦想 D.一株巨大的垂柳从那小院内探出半个身子,柳丝万缕, 好像在频频招手欢迎每一位光临的旅人。 (拟人,例句为比喻。 D) 9、从修辞方法的运用角度看,下列各项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建筑行业也不好干,工程需要垫款,各路神仙都 得打点,一年下来,不但没挣多少钱,连原先的10 万元钱也填了进去。 B.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廉洁奉公是最起码的要求。 这正如富兰克林所说:“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 久的伴侣。” C.在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到处都能见到军人的影 子,他们将寂寞炼成绿色宝石,镶嵌在无际的荒凉 中。 D.工作的乐趣来自哪里呢?来自对工作的热爱,来自 工作产生的实效,来自自身价值的实现。 (引用不当,所引与上文不合。 B) 10、选出比喻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 ) A.母亲眺望的目光是一根无形的线,牵扯着 远方游子的心。 B.人民群众的革命干劲真像决了堤的洪水, 一泻千里,豪情奔放,势不可挡。 C.眼泪,当不了子弹,顶不了油烧,流那有 啥用? D.他这次来,十有八九是黄鼠狼给鸡拜年 没安好心。 (感情色彩不合。 B) 1、(09年全国卷)仿照下面的实例,自选 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形成排比 ,句式与示例相同。 工作是等不来的,有无机会,看你怎么争取; 业绩是要不来的,有无成效,看你怎么努力; 前途是盼不来的,有无出路,看你怎么奋斗。 第三部分 能力提升 答案 技艺是捡不来的,有无水平,看你怎么锻炼;成就是 抢不来的,有无功业,看你怎么勤奋;荣耀是是哭不来的, 有无地位,看你怎么拼搏。 爱情是买不来的,有无真心,看你怎么灌溉;幸福是购不到 的,可否如意,看你怎么呵护;永恒是唤不出的,能否长久 ,看你如何浇铸 2、将下列句子改写为一个句式整齐、语意 连贯的排比句,可调整个别词语,不得改变 句子原意。 我喜欢自然风光,还喜欢生活中的故事, 情节曲折的小说更让我喜爱,也喜欢大自然 的音响,富于魅力的风光摄影更使我着迷, 当然,那美妙动听的音乐尤其让我陶醉。 答案举例:我喜欢自然风光,喜欢大自然 的音响,喜欢生活中的故事,而更喜欢富有 魅力的风光摄影,更喜欢美妙动听的音乐, 更喜爱情节曲折的小说。 3、以“风雨”为表达重点。辅以“小草”、“树木”等 景物,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按下列不同要求扩 写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字。 (1)表现“喜悦”心情。 (2)表现“忧愁”心情。 (1)微风吹拂,春雨如牛毛,如细丝,密密地斜织 着,让漫步其间的游人感觉出春天的柔和与细腻,小 草也贪婪地吮吸着雨露,柳条在轻轻摆动婀娜的身姿 。 (2)风乍起,就掀起几片飘零的树叶,雨点像一个 个小雪粒,浸入肌肤,让人不由得打了个冷战,抬起 头来望望天,天色灰蒙蒙的,不知何处是归程? 4、对下列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 一项是( ) (2002年春季高考试题) 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 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台医生职业特点,而且切合 患者当时的心态。 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 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 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绘对象的 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给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 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金从业考试考过不注册及答案解析
- 高架更换施工方案怎么写
- 人卫题库护理专升本刷题及答案解析
- 校园安全工程师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商贸类说课教学大赛课件
- 查尔达什舞曲教学课件
- 中级护士工作总结
- 临床静脉药物滴速控制标准
- 部编版不懂就问教学课件
- 培训专员岗位知识培训
- 乡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 2024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导论
- 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Starter Unit 2 Section A (2a~2e) 课件
- 数字图像处理教案
- 初一信息技术-七年级全册-科学出版社-课件
- 民办非企业单位年度调查报告书
- GJB9001C质量保证大纲
- 挑战64 新疆卷(新疆近四年共30题)(解析版)-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压轴挑战》分类汇编
- 消化道出血护理新进展
- 【浅析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8900字(论文)】
- 新材料引领创新创造的新驱动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