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社会知觉(社会认知) Social cognition 第一节 概述 一、知觉 (一)、定义:perception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 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二)、特性: 1、选择性: object-background 刺激特征显著性/知觉者的经验、兴趣、动机、情感等 2、整体性:把个别属性综合为整体 过去经验的参与,理解对象的意义 (三)、分类 1、物知觉( object perception)或 一般知觉(general perception) 2、人知觉(person perception)或 社会知觉( social perception) 社会知觉最早由布鲁纳(,)提出 又被称为:人际知觉( interpersonal perception ) 社会认知( social cognition) 二、社会知觉的定义 社会知觉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 外在特征,(穿戴、长相、语言、姿势、行为等) 推测与判断 其内在属性(情绪、态度、品质、能力、性格等) 的过程。 如 对情绪的感知 兴奋、愉快时, 瞳孔会放大 不快、厌恶时, 瞳孔缩小, 眯眼、皱眉 打牌 面部表情 a) 快乐, b) 惊讶, c) 害怕 d) 悲伤, e) 生气, f) 厌恶 他们表现出的是什么样的情绪 ? 如 对性格的感知 三、社会知觉的内容(范围) 1、对情绪的认知 2、对人格的认知 个体具有的较稳定的思维、情感体验与行为方 式。反映个体的独特性。 3、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4、对事件与行为原因的推断 根据社会知觉的对象,本章分为三节: 第一节 对他人的知觉印象形成 第二节 对群体的知觉刻板印象 第三节 对行为与事件原因的推断 归因 第二节 对他人的知觉印象形成 在现实生活中,需要了解对方的性格、人品、能力等 ,从而决定 是否与对方交往,交往的深度如何; 是否该信任、与对方合作等。 中国人对知解人心非常重视 “刨树刨根,看人看心” 一、印象的内涵 印象(impression):外界事物在大脑中留下的形象。 对人的看法、认识 、持维度观(dimensional View)的学者(如Osgood, 1977) 认为人们对他人的认识包括几个概括性的潜在维度: 评价(evaluation):一个人品质的好坏(good-bad 决定着我 们喜不喜欢这个人及程度如何。 能量(potency): 一个人能力的强弱 尊重 活动水平(activity): 一个人是积极主动-消极被动。 、持类型观(typological View)的学者 (如 Anderson & Sedikides, 1991)认为人们是以类型的 方式来知觉他人。 如我们把自己的朋友分类,认为张三是外向的, 李四是成熟的,陈五是忧郁的。 在日常生活中,以上这两种方式都用 二、印象形成过程中所利用的信息 、外表: 一个人的外表常常是我们最先看到的信息,而且 也常常是我们能得到的唯一线索。 有研究(Berry & McArthur, 1985) 表明,人们认为有娃娃 脸的成年男人比有成熟面孔的成年男子更天真、诚实、仁 慈、热情,即更具有孩子式的心理特征。 、语言 “口为心苗,言为心声” 由于一个人所说的话能被人有意识地加以控制,言不由衷 的话已司空见惯。“卖瓜的谁不说瓜甜” 、非言语线索 )面部表情:忧郁快乐 目光接触表示对对方感兴趣,被认为是诚实、直率;目光 不接触,说明此人害羞或害怕; 长时间的目光接触可能是敌意、爱慕的信号。 )身段表情:姿势 )言语表情(副言语) 说话的音调、速度、节奏等。 速度很快 : 心直口快 轻声曼语的女孩,常会给人留下温柔恬静 、有涵养、小鸟依人的印象。 行为 Jones与Davis(1965)对应推论理论(Correspondent Inference Theory) 对应推论是对行为进行归因的一种方式,即人们常把 他人的外在行为与他们的内在品质相对应。 程序:先了解行为者动机,若有意的,再推论品性 影响对应推论的因素: (1)行为的社会合意程度:当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 社会期望或不为社会所接受时。 (2)行为的自由选择性:非外在强大压力下才做的 线索(如人的长相、穿戴、身体姿势等)本身并无意义, 它们是根据知觉者记忆中所储存的有关人、行为、特质的 知识来解释的。 另外人们要把各种渠道得来的信息综合起来,形成对一个 人的概括性认识。 所谓的印象形成(impression formation)就是把一个人若 干有意义的特征加以综合、概括,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义 的特性。 三、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整合的方式 有关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信息加工模型已有 很多 Anderson( 1965)的平均模型 平均模型(averaging model) 认为人们把所获 得的信息加以平均以获得对他人的总体评 价。 四、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整合的一些规律 、不同特征在印象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Asch (1946) 的经典研究: A组是:聪明、灵巧、勤奋、热情、果断、实际、谨慎 B组是:聪明、灵巧、勤奋、冷淡、果断、实际、谨慎 Asch就把“热情”、“冷淡”这类对印象形成起重要作用的特征称为“中 心特征”, 把“文雅”与“粗鲁”这类对印象形成不起核心作用的特征称为“边缘特征 ”。 (联想) 但中心特征与边缘特征是相对的 我国文化 、信息出现的先后对印象形成的作用是不同的 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s)是指人们比较重视最先得到 的信息,据此对他人做判断。 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s)则是指最新得到的信息对他人 的印象形成起较强作用的现象。 Luchins (1957) 的实验证明了这两种效应的存在。, 70% 12%认为吉姆较外向,友好 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第一印象至关重要。 与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象称 为第一印象(first impression)。 “先入为主”。“新官上任” 当然,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总是最鲜明的、最 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的交往。 第一印象不是不可改变的。 3、人们倾向于把有关的特质联系起来形成对他人较 统一一致的认识 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人们认识到有一些特质之间存在着 密切的联系-内隐人格理论(implicit personality theory, 以经验为依据,无正规的概念,却起作用) Rosenberg 聪明 友好 冒险强健、冲动、果断 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推断他也具有其他 相似的,或相互关联的特征,就种倾向被称为晕轮效应( halo effect)。 Dion等(1972) 的研究证明了此效应的存在。 晕轮效应是很难避免的,它是人们快速认识他人 的一种策略、方式,但有时却可能会产生有害的 结果。 三国演义: 周瑜死后,鲁肃把凤雏庞统举荐给孙权。孙权见 他“浓眉掀鼻,黑而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 ,以至于孙权“誓不用之”。 4、人们比较重视负性信息,但却倾向于对他人作正 性评价。 宽大效应(leniency effect) 正性偏差(positivity bias) 原因可能有: (1)、人们希望自己的周围都是好人好事,这样自己会 感觉舒服些; (2)、在大多数文化中,正性词汇比负性词更常见; (3)、人们通过对他人的宽容来显示自己的大度与仁慈 。 五、印象的作用 我们对他人的印象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即使发现最初 的印象是错的也仍然如此;这种倾向被称为保守性偏差 (perseverance bias)。 选择信息、证实 1、所形成的印象影响我们对他人的判断 印象一旦形成就会左右我们对后获得的信息的解释 假设我们在看欢乐总动员或正大综艺等节目 定势(set):先前的心理活动会对以后的心理活动形成一 种准备状态或倾向。 2、产生与印象一致的行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我们对他人形成一定的印象之后,就会对他人产生相应的 期望,而此期望又引导我们采取相应的行为以证实此期望 ,这一现象就叫自我实现的预言(self -fulfilling prophecy) 。 Rosenthal 与Jacobson(1968)的一项经典研究证明了教师 的期望对学生成绩的显著影响。 也称为“皮克马利翁效应”。 女孩白裙子/标签理论/有儿子没儿子就是不一样 但是只有当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缺乏认识时, 另外,当人们知道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是正性的 第三节 对群体的知觉刻板印象 Brewer(1988) 的印象形成双重加工模型 此模型(the dual process model of impression formation)认为 ,人们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主要使用两类加工操作: 以类别为基础的加工(category-based processing ), 以特征为基础的加工(attribute based processing )。 前者是把个体当作某一群体的成员之一,就据对此群体所具有 的看法来形成对此个体的印象。这种加工是一种自动的,无需 意识控制的加工,无需人们多大的努力。 以特征为基础的加工是试图注意并整合他人各种信息来建构对 其独特的印象。这种加工需意识参与、需要较多的时间与努力 。 一、相关概念 为了更快速、有效地认识与应对他人,人类一个基本的认 知策略就是分类。 所谓社会群体(Social groups)就是由具有某一共同的且具 有社会意义的特征的两个或以上的人构成的集合 在大多数国家,性别、年龄、种族、社经地位、文化背景 都是划分群体的重要特征。 一个个体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划入不同的群体中。 所谓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也有人译成定见) 就是人们对一个社会群体所形成的印象。 对一个群体的刻板印象是由正、负性特征 构成的 另外,刻板印象既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解 是不正确的;但多无法测量与验证,因没 有合适的效标。 二、刻板印象的形成 一是个人的亲身经验; 二是社会学习:从父母、老师、同学、课本及大众媒 体习得而来。 例如,张德(1990) 就认为,我国大中小学生对性别产生 的刻板印象深受小学语文教材的影响。 三、影响刻板印象唤起与使用的因素 1、一个人类别的特征越明显 2、对侍匿名的、可互换的群体成员 3、当时间紧迫,判断准确性不重要时 4、当所获得的信息很复杂,不易分析加工时 5、当人们处于极端的情绪状态,如勃然大怒时。 四、刻板印象的利与弊 一看到或听到有关类别的线索,有关相应群体的 刻板印象就会自动浮现在脑海中。所以,使用刻 板印象能快速地了解一个陌生或不太熟悉的人或 群体的特征。 弊端: 它夸大了群体内成员间的相似性,从而对个体的 知觉产生先入为主,以偏概念的偏差; 它夸大群体间的差异性,容易产生偏见与歧视。 五、改变刻板印象的方法 抵制刻板印象变化时所 使用的策略 (1)、把不一致的信息 解释掉 (2)、把不一致的信息 区隔开来 亚群体 (3)、把不一致的信息 归于群体中不典型的成 员 改变刻板印象的方法 相互交往 (1)、长期的、深入的、一 对一的交往 (2)、广泛交往 (3)、与有代表性的、典型 的成员交往。 (4)、有意识地去寻找不一 致的信息,有意识地校正自 己的判断。 根本与前提 第四节 对行为与事件原因的推断归因 人们通常都希望自己对这个世界有一定的控制力与预测力 ,这样人们才会感到安全。(控制需要) 所谓归因(attribution)就是人们从可能导致自己及他人行 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 程。 一、何时归因 1 当出乎意料的、不寻常的事发生时 2 负性的事件 3 对个体很重要、但又不太了解、肯定的事 二、归因理论 1、海德的素朴心理学(Heider, F., 1958) 每个人都是朴素的心理学家,对因果关系感兴趣,并能对 其加以分析、推测。 归因理论的创始人 内因个体自身的原因 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能力、努力等。 外因个体自身之外的原因 如环境因素、运气、任务难度、他人帮忙等。 2、凯利的三度理论(cube theory) Kelley, H., 1967 1)行为的原因可能有三种: 行为者(actor) 刺激物(stimulus) - 情境(situation) (2)、要找出行为的原因,主要使用三种信 息: A、一致性(consistency)信息:即行动者的行为是否与其他 人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相一致。是,高。 B、一贯性(consensus )信息:即行动者的行为在其它场合是 否也发生。是,高。 C、特异性(distinctiveness,区别性)信息:即行动者对其他 对象是否也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是,低。 一致性 一贯性 特异性 归因于 高 高 高 刺激物 低 高 低 行动者 低 低 高 情境 批评 (1)、模型过于理想化,人们通常得不到 一致性、一贯性与特异性三种信息;(2) 、模型逻辑含糊不清,过于复杂; (3)、忽略了归因者对特定行为的知识所 起的作用, 如在听相声时,当听众棒腹大笑时,人们 一般都会归于相声说得好,说得逗。 3、成就归因模型 Weiner 等(1972) 提出了成就归因模型(Achievement Attribution Model ), 后来Weiner(1979) 又对此模型加以扩展 。 此模型认为人们用于解释成败的原因可用下列三个维度加以 分类与描述: (1)、内外因 (2)、稳定不稳定 内因 外因 稳定能力 工作难度 不稳定努力 运气 (3)、可控制性 归因的作用 当一个人把成功归于内在的、稳定的因素“能力”时,他就 会增强自信心(自我效能感,Bandura,1977) 更高的成就动机。 Self-efficacy:个体对有效地控制自己的生活诸方面的能力 的知觉或信心。 可当一个人把失败归于自己内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 素,如能力太差时,他就会消沉、自卑、产生习得无助, 从而造成动机缺失,不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住人活动房租赁协议
- 2025年考试关键要点试题及答案
- 企业运营状况与实力证明书(5篇)
- 行政管理中的质量控制策略试题及答案
- 全面解析2025年自考试题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后篇巩固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 2025新款店铺装修合同范本下载
- 行政管理试卷的公文解析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广东省茶叶采购合同模板
- 管理学组织行为研究试题及答案
- 教师听课评价记录表
- 十字头夹具设计说明书
- 04S202 室内消火栓安装
- 医疗设备强检计量目录(参考)
- 三年级硬笔书法课课件
- 佳发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标准版)
- 投融资部面试题本
- 汽车配件名称大全全
- 新版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5-my-clothes-Part-B-Read-and-write-》课件
- 康复治疗-运动疗法-课件
- 《学弈》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