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性文章专题复习.pptx_第1页
叙述性文章专题复习.pptx_第2页
叙述性文章专题复习.pptx_第3页
叙述性文章专题复习.pptx_第4页
叙述性文章专题复习.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叙述性文章 专题复习 建水建民中学 唐淞彪 16.整体感知文章,把握文意,理清思路,准确概括文章内 容。 17.理解重要词语、句子在上下文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18.了解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等八种常用的修辞格,理解其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和效果。 19.了解文章中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20.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启示;对文学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有自己的体 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考试内容要求现代文阅读(叙述性文章) 知识双向细目表 题题 号 考查查内容分 数 识识 记记 理解分析 综综合 运用鉴赏鉴赏 评评价 合计计 21内容概括3 16 22表达作用3 23分析综综合3 24句子理解3 25拓展延伸4 2015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20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你对标题“别样山茶红”的理解。(2 分) 21第段描写寒流来时昆明冬天的景象,有什么作用?(2分) 22第段写到“在百花之中,山茶是最持久的灿烂”,文中具体 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 23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第段中的画线句子。(3分) 它们一盆挨一盆摆放在地面坑坑洼洼的院子一角,绿叶像海水漾 波,红花像火焰腾跳,拥挤着,喧嚷着,摇头摆脸,超越了这里的 破败、空矿、凌乱、昏暗,那么醒目、夺目、灼目,迸溅出满腔欢 喜,流溢出盈盈暖意,使得原本可能死气沉沉的一隅平添活泼生 机。 24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标题 作用 表达方 式作用 理解 概括 句子 赏析 写作 手法 2014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19.文章以“最初的温暖”为题可谓独具匠心,请简述这 个标题的妙处。(3分) 20.根据文章情节的发展,请在第段的横线处补写出男 孩此时的心理活动。(2分) 21.第段写到了女孩的哥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这 一人物的出现在文中的具体作用。(2分) 22.请简 第(15)段在全文中的表达效果。(3分) 23.结合文章主题,说说这篇文章给了你哪些启示?(3分 ) 标题 作 用 拓展延伸 理解概括 句段作用 写作手法 近五年云南省各地中考叙述性文章考点归纳 考点一: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5年23考) 考点二:句段作用( 5年21考) 考点三:探究拓展( 5年19考) 考点四:词语含义及赏析( 5年18考) 考点五:句子赏析( 5年18考) 考点六:写作手法分析( 5年11考) 考点七:标题含义及作用( 5年10考) 考点八:人物形象化分析( 5年9考) 考点九:表达方式分析( 5年5考) 考点十:文章线索及行文思路( 5年3考) 1.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 * 的事?(2013昭通21 题) 2.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地点转换,描写了两个场景,第 一个是*,第二个是*。(2013红河19题)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 * 的细节。(2013版纳22题 ) 4.阅读材料,谈谈对选文主旨的理解。(2015昆明21 题) 常见提问方式 考点一: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5年23考) 考点一: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5年23考) 段落内容 枣树 生长的环境;枣树结 出诱 人的果实。 人们有关枣树 的几件事情。 作者的感悟。 1.文中记叙了人们有关枣树的哪几件事 ?请简要概括。 考点一: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5年23考) 1.文中记叙了人们有关枣树的哪几件事 ?请简要概括。 路人们望枣兴叹; 一后生扔石打枣,仅掉两三颗而已; 我们攀崖摘枣,最终悻悻离开。 答案: 考点一: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5年23考) 方法指导: 1.读全文,把握情节要点; 2.审题目,锁定答题区域 ; 3.抓关键,提炼主要信息; 考点一: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5年23考) 方法指导: 关键:中心句、议论句、抒情句、关键词等 提炼方法:摘录句段法(总起、过度、总结) 要素归纳法(谁干什么) 段意合并法 4.简洁明了,概括表述准确; 5.看分数,验证答题要 点。 考点二:句段作用( 5年21考) 考点六:写作手法分析( 5年11考) 考点七:标题含义及作用( 5年10考 ) 考点九:表达方式分析( 5年5考) 作用题型 考点二:句段作用( 5年21考) 常见提问方式 1.请说说本文第*段(或*段画线句)在内容和结构上的 作用。(2013昆明20题、2013曲靖20题、2013昭通22 题) 2.请说说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2013玉溪19题、 2012德宏22题) 3.本文开头、结尾都写了“我”的心理活动,请说说其 在结构上的作用。(2012昭通22题) 一般从句段 位置来考察 其作用 考点二:句段作用( 5年21考 ) 3.文章写人们看见枣子的表现有什么作用? 分析 第段人们看到枣子 的表现:望枣兴叹。原因是:“ 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 一片天空”;结果就有后面第段一后生扔石打枣, 第段我们攀崖摘枣的事情。 答案:第段人们看到枣子 的相同表现,突出了金秋 时节枣子的诱人;为下文写一后生扔石打枣、我们攀 崖摘枣作铺垫。 考点二:句段作用( 5年21考) 位 置 开头头中间间结结尾 结结 构 引起下文、总领全文承上启下 或过渡 照(呼)应开头(前文 )、总结(括)全文 内 容 (环境描写)铺垫、 渲染(营造)气氛、 交代背景等、(环境 描写外)设置悬念、 埋下伏笔、开篇点 题、奠定感情基调、 铺垫、伏 笔、照应 点明中心(主旨)、深 化主题、升华感情、画 龙点睛等 方法指导: 格式:作用关键词(句段位置)+内容 1.选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举出一例,并简要分 析。(2013昭通24题) 2.文章结构上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一例,结 合内容作简要分析。(2013德宏23题) 3.选文*段插入了哪些内容,其作用是什么?(2012 昆明18题) 常见提问方式 考点六:写作手法分析( 5年11考) 写作手法包括表现手 法、表达方式、叙述方 式、结构手法四类。 考点六:写作手法分析( 5年11考) 表现现手法作用 象征抽象事物具体化,深奥道理通俗化,使表达情感 更含蓄、深刻,增强文章表现力、感染力。 前后照应应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对对比突出事物本质,增强文章表现力和感染力,给 读者鲜明深刻印象。 托物言志借描摹之物融入感情,寄托心志。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抑扬扬使情节起伏,对比鲜明,突出重点,给读者深 刻印象。 表现手法方法指导: 格式:表现手法+作用关键词+表现内容 考点六:写作手法分析( 5年11考) 叙述方式方法指导: 答题格式:叙述方式+作用关键词+叙述内容 叙述方式作用 顺顺序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 倒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生动性于 可读性。 插叙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 出中心。 补补叙补充交代,使行文严密,使人物形象更丰 富,中心更突出。 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你对标题“*”的 理 解。(2015云南20题、2013德宏19题) 2.结合文意,说出文章标题“*”的含义。( 2013普洱21题、2012昆明17题) 3.文章以“*”为题可谓独具匠心,请简述这 个标题的妙处。(2014云南19题) 常见提问方式 考点七:标题含义及作用( 5年10考) 考点七:标题含义及作用( 5年10考) 说说以石崖上的枣树为题的妙 处。 分析: 表层意思:从陕北一高峻石崖的石缝间生长出来 的一棵枣树; 深层意思:通过写与枣树有关的三件事情对生命有了新 的领悟。 作用(妙处):线索,贯穿全文;寄托感情,揭示主 旨。 答案: 以石崖上的枣树为题,表面上是指从陕北一 高峻石崖的石缝间生长出来的一棵枣树;其实它是文 章的线索,通过写与枣树有关的三件事情揭示文章主 旨,即作者对生命有了新的领悟。 标题含义方法指导: 考点七:标题含义及作用( 5年10考) 标题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1.标题的字词 2.标题修辞 3.内容主旨 4.背景线索 比喻 象征 标题作用方法指导: 考点七:标题含义及作用( 5年10考) 格式:标题作用=标题含义+作用关词 标题标题作用 人突出人物;突出主题;展开情节;线索。 物 (比喻喻、象 征) 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情节;设置悬念;寄托情 感,揭示主旨;生动形象,新颖别致。 事突出情节;突出主旨。 形象特征铺开情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时时、地、境创设背景;渲染气氛。 考点九:表达方式分析( 5年5考 ) 提问方式 1.第段描写寒流来时昆明冬天的景象, 有什么作用?(2015云南21题) 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环境 描写 作用 与人的 关系 暗示人物身份、性格、命运;衬托人物形 象、烘托人物心情、精神品格;引出人物, 为人物的出场做铺垫;为人的活动提供背 景。 与事的 关系 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营造氛围;象征某种 社会现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情节 发展埋下伏笔。 与情的 关系 渲染/营造某种气氛;烘托/表现某种情绪; 为抒发某种情感做铺垫;反衬某种情感。 考点九:表达方式分析( 5年5考 ) 1.结合实践,就文中的主人公,谈谈你的看法 或感受。(2013曲靖25题)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经历过的某件事的 体验和感悟。(2012曲靖25题) 3.结合文章主题,说说这篇文章给了你哪些启 示? (2014云南23题) 常见提问方式 考点三:探究拓展( 5年19考) 考点三:探究拓展( 5年19考) 5.结合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石崖上的枣 树给了你哪些启示? 文中内容联联系生活实际实际 得到的启示 枣树生长的环境及结 出的果实 身处逆境仍不畏艰难,坚强乐观,方能 成就大美人生。 文中三件有关枣树的 事情 面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要学会欣赏, 而不是占有。 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 ,那么诱人,却总是 难以触到 对于美好的、有诱惑力的事物,要懂得 控制才会坦然,内心才会宁静。 它总是撩逗着你,召 唤着你,却又总是远 离着你 人与人之间,人与美好事物之间,要保 持一定的距离才能产生美感。 身处逆境仍不畏艰难,坚强乐观,方能成 就大美人生;面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要学会欣 赏,而不是占有;对于美好的、有诱惑力的事物 ,要懂得控制才会坦然,内心才会宁静;人与人 之间,人与美好事物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才 能产生美感。 考点三:探究拓展( 5年19考) 5.结合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石崖上的枣 树给了你哪些启示? 答案 1.细审题 如“结合主题”一定要明确主题后再谈论;“感 受最深”则要抓最动人的情节、感情; “结合 实践”、“联系生活实际”就不要只顾文章 启示感悟型 观点看法型方法指导: 考点三:探究拓展( 5年19考) 考点三:探究拓展( 5年19考) 启示感悟型 观点看法型方法指导: 2.善提炼 抓文中关键词、中心句、过渡句、抒情句、议 论句、故事情节等细加提炼。 3.合情理 根据题意表述要流畅,有一定创意,并且要有 理有据、合情合理。 赏析型 考点四:词语含义及赏析( 5年18考) 考点五:句子赏析( 5年18考) 考点四:词语含义及赏析( 5年18考) 常见提问方式 1.结合文意,解释第*段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013昆明18题) 2.某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是什么?( 2012玉溪18题) 考点四:词语含义及赏析( 5年18考) (2).结合语境,谈谈你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 的理解。 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战 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 分析: “战栗”是个动词,本意是“颤抖”, 在语境中是指心灵受到震撼,震动。文中这 种震撼是在“我”攀崖摘枣多年后,读诗 经 蒹葭获得的。 考点四:词语含义及赏析( 5年18考) (2).结合语境,谈谈你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 解。 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战栗起来 ,抖落了些许的俗气。 答案: “战栗”的本意 是“颤抖”,在这里 是指心灵受到震撼,震动,它生动形象地写 出了读诗经 蒹葭时心灵上的震撼,表 现作者对自己以前俗气思想感情的顿悟。 考点四:词语含义及赏析( 5年18考) 格式: 词语原意+词语语境意+作用关键词+表现内容 句中词语赏析方法指导 词词性作用 动动、形容 词词 极富表现力,准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叠词词加深语义,读起来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 拟拟声词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的情态美。 1.结合文章内容,品味第*段中划线句子,简要分析 其表达作用。(2013普洱20题、2013德宏21题、 2012昭通18题) 2.第*段中划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2013版纳20题) 3.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第段中的画线句子。 (2015云南23题) 常见提问方式 考点五:句子赏析( 5年18考) 考点五:句子赏析( 5年18考)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段中划线句子 的妙处。 每到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 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 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分析: 先找出用到的修辞手法:比喻,再加上 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关键词:生动形象,最后 找出本体的特点:枣儿颜色美,数量多,枣树 生命力旺盛。 考点五:句子赏析( 5年18考)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段中划线句子的妙 处。 每到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 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 色瀑布。 答案: 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 形象地写出了枣儿的颜色美,数量多, 突出枣树健壮而蓬勃的特点。 格式: 修辞(表现手法)+作用关键词+内容+情感 考点五:句子赏析( 5年18考) 方法指导: 云南常考的是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2015云南,2013昆明,2011、2012 曲靖,2013玉溪,2011八地州联考 ,2011、2013昭通,2011红河, 2011、2012德宏,2012版纳 修辞作用 比喻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 拟拟人将事物人格化,更加生动形象。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言气势。 夸张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人鲜明强烈印 象。 对对偶整齐匀称,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反复强调某种感情,富有感染力。 反问问增强语气,感情色彩更鲜明。 设问设问突出某内容,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反语语有时讽刺揭露,有时表亲密友好的感情。 考点五:句子赏析( 5年18考) 常见修辞手法作用 表现现手法作用 象征抽象事物具体化,深奥道理通俗化,情感表 达含蓄、深刻,增强文章表现力、感染力。 前后照应应 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对对比突出事物本质,增强文章表现力和感染力 ,给读者鲜明深刻印象。 托物言志 借描摹之物融入感情,寄托心志。 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 意。 抑扬扬情节起伏,对比鲜明,突出重点,给读者 深刻印象。 考点五:句子赏析( 5年18考) 常见表现手法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