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习题集及答案(最全共245页可编辑与打印).doc_第1页
会计学习题集及答案(最全共245页可编辑与打印).doc_第2页
会计学习题集及答案(最全共245页可编辑与打印).doc_第3页
会计学习题集及答案(最全共245页可编辑与打印).doc_第4页
会计学习题集及答案(最全共245页可编辑与打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会计学的基本概念:会计的涵义;会计的四项基本假设;会计目标和会计职能的内容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我国称为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会计要素的一般问题及资产要素的定义;会计基本程序,包括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我国财务会计规范的发展,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基本内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疑难问题解答1什么是会计?如何认识“会计本质上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一)按照“信息系统论”,所谓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和各单位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它在企业和各单位范围内,主要用于处理价值运动(尤其是价值增值运动)所形成的数据,并产生与此有关的信息,反映是其基本的职能;上述数据与信息的进一步利用,又能起控制作用。会计的上述两项基本职能,都有助于进行正确的经济决策和财务决策。作为一个信息系统,会计是由若干子系统组成的。按照各个子系统所提供的信息的性质和用途的不同,会计主要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子系统。财务会计。它主要是把己发生的价值运动所形成的信息,运用复式簿记系统,通过分类、计量、记录和汇总并予以分析解释,转化为报表形式出现的财务信息。财务会计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基本上是历史性的。管理会计。它主要是利用财务会计产生的信息或其他数据,对预计发生的价值运动或其他经济活动,运用标准成本、变动成本等计算模式,各种财务分析方法,计划编制与评价方法,特别是现代数学方法中求最优方案的定量的技术,通过预测、分析和评价,转换为各项计划、预算和决定未来行动的备选方案,据以做出最优经济效果的决策。管理会计所提供的管理信息基本上是预见性的。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有助于财务决策,而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则有助于经营与管理的决策。(二)理解“会计本质上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首先要根据一般信息系统的理论,明白会计信息系统具备了信息系统的特点: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整体性和层次性;其次,要知道将会计理解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可以把会计工作和开展会计工作所运用的方法或艺术统一起来,能够突出方法的作用,突出反映的职能,突出经济信息在现代管理中的特殊重要性;再次,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会计具有提供财务信息(能用货币来计量、记录、预测的那些数量方面)为主的特点。会计的对象为价值运动,更确切地讲是价值增值运动,财务信息是指企业经营资金运动所生产和发生的货币信息,会计实际上是提供由资金运动(价值运动)所生成和发出的货币信息。当然,会计信息系统只是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并不是说它仅限于提供财务信息,像管理会计这个子系统,它就能提供管理所需要的其他经济信息。最后,将会计的本质定义为“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比较简明;能比较准确地表述现代会计自从产生以来,就始终存在的“反映”的职能;考虑到现代会计的新内容及其发展;能较好地把“管理工具论”或曰“艺术论”同管理活动基本上统一起来。 2.如何认识现有的四项会计基本假设的基本内容? 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和基本程序都离不开主要由企业内部和外部经济环境所建立(决定)的假设。会计基本假设,是对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指财务会计)运行所依存的客观环境中与会计相关的因素进行的抽象与概括,是会计信息系统运行与发展的基本前提与制约条件。迄今为止,会计界所普遍认可的四项会计基本假设是:(1)会计主体假设。该假设规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和界限。会计信息系统所加工的数据和提供的信息是局限于特定的、具有独立性或相对独立性的单位之内。如果不把会计定位在一个主体(企业)的范围内,会计的其他概念将不会产生,也就没有会计的一系列其它的特点和特有的功能与专门的程序。会计主体假设的提出,要求把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他主体的经济活动,把主体与主体所有者的利益界限进行明确的区分。此外,要注意主体假设的两个特点:主体(企业)范围内进行的经济活动(都同资源配置与运用有关),能够比在市场上通过价格机制进行资源调配活动节约交易成本(其中包括一系列的缔约成本、代理成本及剩余损失);在主体内进行的经济活动能够有效地控制并节约生产和经营成本,使资源使用的优化能够量化表现,其中集中表现为利润(价值增加)和现金净流入这两个财务指标上,也表现在通过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对比所提的流动性、财务弹性和风险等其他重要的财务信息上。会计主体假设的这些特点要同其他几个相关的概念结合才能形成。(2)持续经营假设。为了使会计经常和定期提供各种财务信息以供企业内部和同企业存在着利害关系的外部(包括其他企业、家庭与个人)进行各自的经济决策,会计学中假定在市场上寻求生存、获利、发展即参与市场竞争的大量企业将会长期继续经营,把企业经营中的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性。人为的持续经营假设不但符合多数企业的实际,而且反映了财务会计的要求:正是由于假定企业的经营具有持续性,才会有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等概念;会计核算的许多原则如权责发生制、划分收益支出与资本支出等才能够应用;会计才能把连续不断的交易与事项产生的数据,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转化为对生产、经营、理财、投资及进行决策时都有帮助的信息。 (3)会计分期假设。持续经营假设满足了财务会计的需要,也给会计核算带来了诸多的困难,使得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无法用于向委托方定期地解脱受托责任。因此,人们便将企业持续经营的活动人为地划分为一个个等距离的区间,以便能够及时地核算与报告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变动的信息。由此,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假设相结合,使得会计上的递延、应计、预提、待摊等方法和实现、配比等原则成为可能。会计分期假设下,一般以一年作为一个会计期间,一年可以是采取公历年度即从1月1日至12月31日,也可以来纳财政年度如有些国家规定会计期间从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我国规定会计期间采纳公历年度。此外,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考虑到信息提供的及时性,会计期间也呈现出逐渐缩短的倾向如以半年、季度和月作为会计期间。(4)货币计量假设。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会计的对象为价值运动,更确切地讲是价值增值运动,因为可以进行量化的唯一形式是货币(包括观念上的货币),只有货币才能够将各种经济活动综合地反映出来,否则不同属性项目之间的加总是毫无意义的。所以,会计实际上是提供由资金运动(价值运动)所生成和发出的货币信息。货币计量假设包括两个层次,一个是货币计量单位,另一个是货币的币值稳定与否的问题。我国规定,人民币是我国会计核算的记账本位币,企业平时经营业务以外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采纳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年未编制财务报表时必须将外币折合为人民币反映。由于货币也是一种商品,在市场经济中,货币的价值(反映为货币对其他商品的购买力即价格或各国货币之间的比率即外汇汇率)是不稳定的。为了解决作为记账本位币的货币的价值稳定与否的问题,会计上在货币计量假设下衍生出一个子假设即币值稳定不变假设。按照国际惯例,当币值变动不大,或者币值上下波动的幅度不大而且可以相互抵消时,会计核算时就可以不考虑这些影响,而仍然假设币值是稳定的。但如果客观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迁引发恶性通货膨胀时,会计上就不应该再坚持币值稳定不变,而应该采取特殊的会计处理方法,如通货膨胀会计调整等。 3.如何理解会计目标?你认为我国的会计目标应该如何进行定位?(一)概括来讲,会计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会计目标包括的内容:(1)向谁提供会计信息,即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有哪些。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包括国家宏观管理部门。统计、财政、税务等国家宏观管理部门需要会计信息进行宏观调控;投资者和债权人(包括目前的与潜在的)。处于企业外部、不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投资者和债权人,需要会计信息评估管理当局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以进行有关的决策;管理当局。企业的管理当局需要会计信息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以便进行恰当的预测、决策、计划与控制,最终达到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的目的;其他各个相关利益集团。与企业有相关利益的各个集团(尽管有时只是一种间接利益关系)如职工、客户、供应商以及有关的社会福利部门等分别需要会计信息来了解企业的日后发展前景、企业的信用状况以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Socially responsibilities)的情况。(2)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使用者共同关注的企业会计信息包括一个企业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的信息、特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信息和现金流入、流出的时间及概率分布的信息以及一个企业特定会计期间现金净流量的信息。此外,具体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会计信息的侧重点是不同的,甚至在每一类会计信息内部各种不同的会计信息需求者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比如国家宏观管理部门需要的是有利于对企业进行宏观管理的会计信息,而在各个宏观管理部门中所需要的信息侧重点也不同:税务部门关注企业对应交税金的核算与交纳情况的信息;财政部门则十分关注企业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会计信息。债权人关注的是一个企业偿债能力的会计信息。投资者则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企业未来有利的现金净流量,但有些股东也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趋势,也有些股东则只关注企业对利润的支付情况等。管理当局从一个经营者的角度关注企业的整体情况,以便更好地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社会有关部门则关注企业是否履行了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在治理环境污染、保持可持续发展方面作了什么样的工作,对职工生活的关心程度等。(3)会计如何提供这些信息。财务会计为了提供这些会计信息,要通过一系列程序与专门的方法,如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基本程序,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凭证、登记账簿、货币计价、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 财务会计的目标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提供评估管理当局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受托责任观);第二,是提供可以供各种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投资与信贷决策的信息(决策有用观)第三,是提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有关信息。(二)确定我国的会计目标,首先要考虑我们的国情。我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国家的宏观调控必不可缺。因此,应将国家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置于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提供有助于国家进行宏观管理的会计信息;其次,基于事实考察会计目标是否合理,根据环境的变迁,对会计目标作相应修改;第三,考虑到我国现阶段的现实:资本市场还不发达,会计人员的水平较低,投资者的专业知识有限;国有企业处境不利,存在较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和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将我国的会计目标定位于第一个层次即主要提供有助于所有者评估企业管理当局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上为宜(当然,这有待于进一步的实践检验)。4.如何理解会计目标本身就是一项会计基本假设?如何理解会计目标与会计对象的相互依存关系?(一)在“会计本质上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的论断下,会计目标的地位十分重要。但是,会计目标是人们对会计信息系统提出的主观要求,定位是否合理,是否超前或者滞后,必须以事实为依据,要征求各个阶层会计人员的意见。因此,会计目标的确定在一定阶段上带有一定的假设性,从本质上讲,它本身也可以归类为一项基本会计假设,而且始终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假设。并且,同会计四项基本假设一样,会计目标的确定也强烈地依存于客观会计环境,环境的变迁,必然要求会计目标作相应修改,所以会计目标也并非一成不变。 (二)会计目标是会计信息系统应达到境地的抽象阐述,会计目标引导会计信息系统运行,会计信息系统围绕会计目标发挥作用。会计的对象为价值增值运动,会计信息系统则是提供由价值运动所生成和发出的货币信息。因而,会计对象要素所包含的内容不同,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也不一样,可以说会计对象规定了会计信息的性质及其界限。更有,会计对象要素及其关系是各种会计方法建立和应用的理论基础,包括账户、复式记账、会计确认与计量、财务报表等。而会计目标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所要达到的目的。为确保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确立会计对象要素。确立会计对象要素,主要取决于实体的经济活动特征和会计目标(投资者等对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要求),如盈利组织与非盈利组织经济活动的目标和特征等均有较大差别,因而其会计对象要素的设立也不相同。又如非持续经营企业的经济活动特征、具体会计目标等有别于持续经营企业,其所确立的会计对象要素亦有差别。另一方面,会计方法的运用又直接关系到企业投资者等对会计信息需求的满足。因此,会计对象要素的界定,既深受会计目标的影响,又关系到会计目标的实现程度。 会计目标是沟通会计信息系统与会计环境的桥梁,体现着企业经济环境对会计的客观要求和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内在需要。会计环境变化通过会计目标来实施对会计系统的影响,主要涉及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两大方面。而会计确认与计量均离不开会计要素。经济新体制、经济新方式以及经济新类型的出现,通过会计目标的调整影响会计要素(体系)内容与结构。由于会计目标的内含与外延总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而不断变化与深化,故会计对象要素的划分以及不同要素的重要程度等,均非一成不变。如新经济环境下,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以及其他新型交易的迅速发展,使得投资者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在广度和深度上均有很大程度的拓展,导致利得、全面收益等要素内涵的“扩容”。 5.如何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你认为会计的基本职能将来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如何理解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的关系?(一)会计的职能是会计固有的功能,是会计本质的体现。现代会计(包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在内)的职能包括反映经济活动、控制经济活动、评价经营业绩、参与经济决策(提供决策支持)和预测经营前景等五个方面,其中反映和控制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五项职能具体内容如下:(1)反映经济活动。作为经济信息系统,现代会计的基本使命是提供财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经济信息是经济活动的反映。财务会计主要反映企业作为整体己形成的财务状况、财务状况的变动和经营成果。管理会计主要反映企业内部基于决策需要的有关经营、理财和投资的未来活动方案、这些方案的预期经济利益及其评估比较。(2)控制经济活动。任何一个信息系统都具有一定的控制功能。财务会计除本身具有保护性控制作用(其目的在于保证财务会计即会计核算信息的正确和真实)外,还有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两项功能。在我国,前馈控制是国家通过会计确认所实行的会计监督,反馈控制则是财务会计发挥控制作用的主要表现。任何一个信息系统都只能通过信息的输出去支持决策,而后才能实施控制,因而,会计的控制职能必须在反映职能的基础上进行。(3)评价经营业绩。财务会计对业绩的评估是通过财务报表的分析完成的。这种分析可以从总体上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肯定成绩、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工作的对策。管理会计对业绩的评估是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各种责任中心,通过推行责任会计来实现的。 (4)参与经济决策(提供决策支持)。现代会计参与的是广义的经济决策,即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通过提供有助于决策的信息成为决策的参与者和支持者。(5)预测经营前景。从财务会计看,在财务报表以外的其他财务报告或财务情况说明书中揭示的历史信息具有预测价值,能预测企业的经营前景。至于管理会计,以企业未来的资金运动,特别是其中的预期现金流动为对象,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未来的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并加以规划乃是它的主要职能。例如,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等未来信息的确定,都要以预测生产和销售的前景为前提。(二)可以预见,随着网络经济时代对会计环境产生的巨大影响,电子会计、网络财务的实现将带来会计工作方式和会计人员职能的转变,传统的会计核算工作量会大大减少,会计核算也相对比较简单,整个会计期间也会大大缩短,网络财务监督的需要突显。会计职能将由注重事后反映的核算型功能向动态、预测的管理型功能倾斜,会计人员将更多地参与到企业的整体信息系统管理、企业的分析决策中去,会计的预测、控制、分析和决策职能将大大加强。资源优化配置将成为会计的主要职能。(三)会计职能是体现会计本质的功能,成为确定会计目标的客观依据,而会计目标则是按照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把会计职能具体化,会计目标的提出,不能脱离、也不能超越会计的职能。由于会计的本质是由生产发展特别是由商品经济对信息的客观需求所决定,所以会计的职能(尤其是基本职能)就具有客观性和相对稳定性。而会计目标则随着会计所赖以存在的外在环境(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的变化而变更。提出(设定)会计目标,既能为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设定运行的导向和应达到的预期目的,同时,也赋予会计职能以环境的影响和时代的特征。从总体上看,只要会计的本质不变,会计的基本职能也不变,但倘若会计的外在环境和使用者改变了,从而改变了会计的目标,则会计的具体职能也会有变化和发展。比如在肯定会计的目标主要是向所有者报告财产的经营责任或委托责任时,其反映职能主要指通过记录和报告过去的资金运动,提供历史信息;所设定的会计的目标如转向满足决策对信息的需求,包括通过预测和规划未来的资金运动,提供预测信息。这时,在反映这一基本职能的基础上,既有必要、也有可能分化出与之相关的“参与决策(支持决策)”和“预测经营前景”等新的职能。 6.如何理解会计要素?我国的会计要素包括哪几种?你认为会计要素设置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基本因素?(一)会计对象是价值增值运动,由于会计对象比较抽象,要从整体上把握会计的内容,只有对会计对象进行恰当的分解,形成基本的、相互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几个部分,才能从质和量上准确地用文字与金额描述会计对象,了解价值增值运动。对会计对象进行基本分类就形成了会计要素。(二)依据会计目标要求提供的信息内容,同时考虑权责发生制确认基础,我国的会计要素分为两个部分共七项要素。表列如下:用于反映财务状况的部分用于反映经营和财务业绩的部分 资产 收入 负债 费用 所有者权益(净资产) 利得(营业外收入) 损失(营业外支出)(三)设置会计要素既不能够过细,也不能够过粗。如果过细,那么就隶属于账户或会计科目的范畴了,会计要素也就失去其作为会计基本概念的地位了;如果过粗,则不能够把具有不同质的部分完全进行分离。要素设置、分类与会计对象的关系是在要素设置与分类时,不能够超越会计对象的内涵与范围,要接受会计对象的约束。在对象的约束范围内,要素的设置主要根据财务会计的目标,即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具体要求,决定设置多少会计要素以及要素如何进行分类。同时考虑会计的基本假设和会计的对象企业的价值的增值运动。从会计的基本假设看,所有的要素都是属于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或经营业绩组成部分,都以持续经营的主体为前提,而没有会计分期,没有反映期初或期末的财务状况和某一期间经营业绩的要求,不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上述要素是不可能汇总量化描述的。从会计的对象看,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而对象则是会计要素的综合、抽象和概括。它们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现:分类则成要素,综合是为对象。简言之,会计要素设置应该综合考虑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的对象,即在财务会计目标的指引下,根据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考虑到基本假设作为制约因素所起的影响,把会计对象(体现为账户体系和财务报表的内容)划分为若干个虽互有联系,但在性质上又相异而可据以确认和计量(运用观念上的货币)的大类。7.什么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1)会计确认,是指在交易与事项发生后,把受到交易与事项影响到的会计要素的变动按账户加以记录并按报表项目列示于财务报表的全过程。广义地确认既包括初始确认、又包括再确认,涵盖了计量、记录和报告三个环节。确认的主要特点在于:何时、以何种金额、何种要素进行记录(初始确认);何时、以何种金额通过何种会计要素列入财务报表(再确认)。严格地讲,确认包含有四项基本条件:可定义性,即必须符合某个财务报表要素的定义;可计量性,即要能够利用某种计量属性进行计量;计量的相关性;计量的可靠性。(2)会计计量。财务会计信息是一种定量化的信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费用、利得及损失等会计要素,要经过计量才能在财务会计中得到反映。会计“就是要计量和传递一个经济主体的活动中的数量方面,虽然定性信息是重要的,但会计职能强调通过数量表示有意义的定量信息来增进有用性”。会计计量有两个构成要素: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计量单位。不存在恶性通货膨胀的条件下,以假定币值不变的法定货币为计量单位;存在恶性通货膨胀的条件下,应当按资产负债表日的计量单位(即资产负债表日的货币购买力),重新表述受到恶性通货膨胀影响的法定货币编报的企业财务报表。计量属性,是指计量应当采用的属性(attributes),即计量对象的特征、形状、标志等等。对会计计量来说,计量属性主要有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市场价格以及未来现金流量的贴现值等。多种计量属性并存是会计计量的主要特征。但是,当可靠性与相关性发生矛盾时,应当从具有可靠性的计量属性中选取最相关的属性。因此,除与公允价值相关的项目(如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外,一般的资产与负债,还是应当按历史成本计量较好。 (3)会计记录,是对经过确认而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各项数据,通过预先设置好的各种账户,运用一定的文字与金额,按照复式记账的有关要求在账簿中进行记录的过程。通过会计记录,可以对价值运动进行详细与具体的描绘与量化,也可以对数据进行初步的加工、分类与汇总。惟有经过会计记录这个基本的程序,会计才有可能最终生成有助于各项经济决策的会计信息。(4)财务报告,是指把会计信息系统的最终产品会计信息传递给各个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手段。财务报告包括基本的财务报表(核心组成部分)、财务报表附注、财务报表附表和其他财务报告(我国称之为财务情况说明书)。8.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包括哪些,如何理解?我国习惯上把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称之为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一般而言,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是相关性与可靠性。所谓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导致投资者、信贷者的决策差别能力,它包括及时性、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三个方面。可靠性包括客观性、中立性与可验证性三项内容。将相关性放在首位,主要是为了体现会计目标的第二个层次即“决策有用观”;而把可靠性放在首位,则主要突出会计目标的第一个层次即“受托责任观”。此外,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还包括一些次要的质量特征如“可比性”与“一贯性”,也包括一些约束条件如“效益大于成本”、 “重要性”等。我国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包括12项。这12项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根据其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主要可以分为下面四类:一是总体性要求,包括客观性、可比性和一贯性原则;二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相关性、及时性和明晰性原则;三是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的要求,包括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和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四是会计修正性惯例的要求,包括。(1)会计信息的总体性要求。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可比性原则,也称统一性原则,是指不同的会计主体在同一期间的会计报表中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之间可以进行比较。这一原则要求不同类型会计主体对同一会计事项或类似的会计事项采纳相同的会计核算方法与处理程序,当然,只是相对意义上的可比,目的在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一贯性原则,是指会计主体采用的会计程序与会计处理方法应该在前后各个会计期间尽可能地保持一致,除非存在着充足的理由,否则企业不得随意变更会计程序与会计处理方法。 (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投资者、债权人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的要求并有助于他们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和信贷决策,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当局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及时性原则,作为相关性原则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要求会计核算工作具有时效性,以便会计信息使用者及时地使用;明晰性原则,要求会计记录和会计信息必须清晰、简明,并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理解与使用。(3)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的要求。权责发生制原则,与收付实现制(现金收付制)相对应,都是揭示会计确认的时间基础,该原则要求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费用的实际发生为确认的标准,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当期已经发生或应当由当期承担的费用,不论与收入和费用相联系的款项是否已经收到或支付,都应该作为收入或费用进行会计核算;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已经收到或付出款项,都不应该作为本期的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指收入与其相应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合,收入与成本费用之间的配比关系有互为因果的配比和时间性的配比;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种资产应当按其取得或购建时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而不考虑随后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严格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以正确地计算企业当期损益,所谓收益性支出是指该项支出的发生是为了取得本期收益,即仅仅与本期收益的取得有关;所谓资本性支出是指,该支出的发生不仅与本期收入的取得有关,而且与其他会计期间的收入相关,或者主要是为以后各会计期间的收入取得所发生的支出。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中确认支出时,要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支出,将收益性支出计列于利润表,计入当期损益,以正确计算企业当期的经济成果;将资本性支出计列于资产负债表,作为资产反映,以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4)会计修正性惯例。谨慎原则,又称稳健原则,或称保守主义,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益和费用。谨慎原则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要充分估计到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并要求体现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包括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会计核算的各个方面都要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重要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过程中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具体地说,对于那些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或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相对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分别核算、分项反映,力求准确,并在会计报告中作重点说明;而对于那些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则可适当简化会计核算手续,采用简便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合并反映。 9.你如何理解谨慎性原则?谨慎原则又称稳健原则,或称保守主义,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益和费用。有时甚至宁可高估负债和费用,也不能高估资产和收入,最终达到不高估净资产和利润的目的。当前,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企业会计实务中最为广泛的应用之一就是“八项减值准备”。谨慎原则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要充分估计到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要求会计人员对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以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益和费用。谨慎原则要求体现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包括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会计核算的各个方面都要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具体而言,谨慎原则要求会计确认的标准和方法建立在稳妥合理的基础上;要求会计计量不得高估资产和利润的数额;要求会计报告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会计信息,特别是应报告有关可能发生的风险损失。 从谨慎原则的运用来看,它有利于企业做出准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利益,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因此,将谨慎原则规定为会计核算一般原则具有现实意义。但是,谨慎原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设置秘密准备。实际上,稳健性原则的精髓在于“度”,否则“过犹不及”!计提过多的减值准备,则很容易在企业中形成秘密准备;计提过少的减值准备,则很可能导致利润虚增,将不是利润的部分进行分配,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潜力。10.你如何看待我国目前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并存的局面?目前,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和会计制度都具体指导我国会计实务,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主要是上市公司,而企业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主要是股份有限公司。对于我国会计规范的这个特征,可以这么理解:一方面,由于会计的确认,计量与记录、报告在会计行为上存在差别,准则与制度两种规范形式各有侧重点。两者规范的对象不同。会计准则以特定的经济业务(交易与事项)或特别的报表项目为对象,制度则以某一特定部门特定行业或所有部门的企业为对象;两者规范的重点不同。会计准则侧重于确认和计量,制度侧重于记录和报告。这样,准则重点是规范会计决策的过程,而制度是重点规范会计的行动与结果。采用准则的形式可引导会计人员从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开始考虑进一步决定怎样记录和报告(披露),因而准则一般留有备选方案,灵活性强,能够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但准则比较抽象,比较难学难懂;制度则比较具体,容易被广大会计人员了解和操作,但制度基本上没有备选方案,强调统一性,会计人员只能直接使用科目进行记录,并按规定程序和格式编制报表。总起来说,准则和制度都是会计规范的形式,它们之间的优缺点是可以互补的,而且可以结合起来运用。另一方面,会计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规范作为这种特殊“语言”的语法,在国际上形成了一定的通用形式,那就是会计准则。可以说,会计准则这种规范形式实际上已构成了国际通用会计惯例的一个组成部分。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并存给我们提出了既要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又要照顾中国国情之间的矛盾。因此,当前深化我国的会计改革,就是要正确处理引进、借鉴国际会计惯例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寻求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核算规范。11.如何从会计的发展史中理解会计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如何理解会计产生的内在动因?会计的发展史表明,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同人们对经济管理和经营决策的信息需求是分不开的。从上古时代最原始的“结绳记事”、到剩余产品出现后的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的记账员,从复式记账法的诞生到现代审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的产生,“公认会计原则”的出现无不反映了会计正是在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推动下而产生和发展的。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经济效益的追求是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 从各国会计发展的程度看,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差异也主要来自各国经济环境的差异。如美国高度发达的证券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导致了它的会计以权益投资人为导向,要求充分披露,并且注册会计师职业十分发达;德国企业的资本主要来自银行信贷,加之税法的限制比较严格,它的会计倾向于最低限度的披露及大量计提各种准备,注册会计师职业相对不太发达。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前,宏观上实行计划经济,微观企业则是国有国营,这一经济环境要求会计提供国家宏观计划调控所要求的信息,还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国家监督微观经济主体对国家计划的贯彻、执行情况。20世纪80年代中期,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后,新的经济环境对会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而引发了我国其后一系列的会计改革。会计既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又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从会计的发展历史上也可以看得出,会计与社会环境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的关系。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依存与经济环境的发展和变化,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推动了会计的产生和不断发展。反过来,会计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无疑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能适应经济环境发展要求的会计方法,会促进经济有序、稳定地发展;随意、混乱的会计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会妨碍经济的发展或助长经济的无序化状态。美国相对完善的一套“公认会计原则”,对证券市场、注册会计师执业强有力的监督和管理等,对维护美国资本市场的秩序、保证其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繁荣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名词解释 1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和各单位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它在企业和各单位范围内,主要用于处理价值运动(尤其是价值增值运动)所形成的数据,并产生与此有关的信息,反映是其基本的职能;上述数据与信息的进一步利用,又能起控制作用。2财务会计,是指立足于主体(企业),面向市场,对企业已发生的交易与事项运用确认、计量、记录等程序,主要通过货币表现形式,以公认会计原则为依据,在财务报表内表述财务信息,并通过报表附注及加以解释和补充。同时通过其他财务报告或其他手段,充分披露同财务会计有关的、而不能够在表内或附注表述的、一切有助于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所需要(并有用)的财务、非财务、数量化或叙述性的信息。3管理会计,是利用财务会计产生的信息或其他数据,对预计发生的价值运动或其他经济活动,运用标准成本、变动成本等计算模式,各种财务分析方法,计划编制与评价方法,特别是现代数学方法中求最优方案的定量技术。通过预测、分析和评价,转换为各项计划、预算和决定未来行动的备选方案,据以做出最优经济效果的决策。管理会计所提供的管理信息基本上是面对未来,具有预见性,对企业内部来说,是一种高级的决策支持系统。 4会计基本假设,是对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指财务会计)运行所依存的客观环境中与会计相关的因素进行的抽象与概括,是会计信息系统运行与发展的基本前提与制约条件。 5会计目标,是指作为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运行的基本导向和最终归宿。概括来讲,会计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向谁提供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信息和会计如何提供这些信息,财务会计的目标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提供评估管理当局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受托责任观);第二,是提供可以供各种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投资与信贷决策的信息(决策有用观)第三,是提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有关信息。6会计职能,是会计固有的功能,是会计本质的体现。现代会计(包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在内)的职能包括反映经济活动、控制经济活动、评价经营业绩、参与经济决策(提供决策支持)和预测经营前景等五个方面,其中反映和控制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7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指使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对使用者有用的那些性质。我国习惯上称之为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一般而言,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是相关性与可靠性。此外,还包括一些次要的质量特征如“可比性”与“一贯性”,也包括一些约束条件如“效益大于成本”、“重要性”等。 8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9可比性原则,也称统一性原则,是指不同的会计主体在同一期间的会计报表中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之间可以进行比较。10一贯性原则,是指会计主体采用的会计程序与会计处理方法应该在前后各个会计期间尽可能地保持一致,除非存在着充足的理由,否则企业不得随意变更会计程序与会计处理方法。11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投资者、债权人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的要求并有助于他们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和信贷决策,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当局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12及时性原则,是指要求会计核算工作要有时效性: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及时对所收集到的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及时将会计信息传递给会计信息使用者,以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及时地做出决策。13明晰性原则,是指要求会计记录和会计信息必须清晰、简明,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准确、及时、完整地把握会计信息的基本内涵,从而可以自如地加以分析与利用。14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要求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费用的实际发生为确认的标准,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当期已经发生或应当由当期承担的费用,不论与收入和费用相联系的款项是否已经收到或支付,都应该作为收入或费用进行会计核算;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已经收到或付出款项,都不应该作为本期的收入与费用。15配比原则,指收入与其相应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合,一个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联系的成本、费用在同一个会计期间内予以确认、计量。 16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种资产应当按其取得或购建时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而不考虑随后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17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严格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以正确地计算企业当期损益。所谓收益性支出是指该项支出的发生是为了取得本期收益,即仅仅与本期收益的取得有关;所谓资本性支出是指,该支出的发生不仅与本期收入的取得有关,而且与其他会计期间的收入相关,或者主要是为以后各会计期间的收入取得所发生的支出。 18谨慎原则,又称稳健原则或保守主义,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充分估计到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益和费用。有时甚至宁可高估负债和费用,也不能高估资产和收入,最终达到不高估净资产和利润的目的。19重要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过程中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具体地说,对于那些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或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相对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分别核算、分项反映,力求准确,并在会计报告中作重点说明;而对于那些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则可适当简化会计核算手续,采用简便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合并反映。 20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为了从质和量上准确地用文字与金额描述会计对象,了解价值增值运动,对会计对象进行恰当的分解,形成基本的、相互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几个部分。21资产,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和事项,一个主体通过市场价格或其他公允价值取得的,该主体可以控制并使用的可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未来现金流入)的资源。 22负债,一个企业因为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23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24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它业务收入。25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26,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及净利润。27初始确认,是指何时、以何种金额、何种要素对一项交易进行记录。28再确认,是指在初始确认的基础上,按照财务报告的目标把账户记录转化(加工、整理、分类和归并)为报表要素与项目,成为对报表使用者有用的信息,所有金额均计入报表合计的过程。 29计量单位,是指计量所依据的单位或尺度。对会计计量来说,计量必须以货币为计量单位。 30计量属性,是指计量应当采用的属性(attributes),即计量对象的特征、形状、标志等等。 对会计计量来说,计量属性主要有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市场价格以及未来现金流量的贴现值等。31会计记录,是对经过确认而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各项数据,通过预先设置好的各种账户,运用一定的文字与金额,按照复式记账的有关要求在账簿中进行记录的过程。通过会计记录,可以对价值运动进行详细与具体的描绘与量化,也可以对数据进行初步的加工、分类与汇总。惟有经过会计记录这个基本的程序,会计才有可能最终生成有助于各项经济决策的会计信息。32财务报告,是指把会计信息系统的最终产品会计信息传递给各个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手段。财务报告包括基本的财务报表(核心组成部分)、财务报表附注、财务报表附表和其他财务报告(我国称之为财务情况说明书)。33基本准则,是为所有其他准则提供理论基础、一般原则和共同适用的基本概念的准则,也可以说是准则的“准则”。34具体准则,是指结合具体的交易、事项和情况,规范企业应如何对所发生的会计事项和项目,通过确认、计量和记录进行会计处理并进行报表编报的恰当规范或正确的表述。思考题1你是怎样理解会计的?假如你需要对一个非会计人员说明什么是“会计”,你怎么回答呢?2从什么方面说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 3如果把会计理解为一个以提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