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菌种培养基配方筛选研究.doc_第1页
杏鲍菇菌种培养基配方筛选研究.doc_第2页
杏鲍菇菌种培养基配方筛选研究.doc_第3页
杏鲍菇菌种培养基配方筛选研究.doc_第4页
杏鲍菇菌种培养基配方筛选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杏鲍菇菌种培养基配方筛选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杏鲍菇不同的母种、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方的各级菌种培养基上杏鲍菇菌丝的生长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的母种培养基为配方6和配方4,而且长势良好,洁白浓密;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的原种、栽培种培养基为配方1(麦粒培养基),但是麦粒菌种成本高,老化快,不耐贮放,而配方7和配方8上的菌丝不仅生长速度快,同时菌种成本低,老化慢,较耐贮放,在生产上更为实用。关键词:杏鲍菇;菌丝生长速度;菌丝长势;培养基配方筛选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隶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1。其子实体菌肉肥厚,质地脆嫩,风味极佳,口感独特,而且药用能提高免疫力,有抗癌,降血脂,润肠胃,美容的效果2,早已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我国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国外引种栽培,商业化栽培规模尚小,技术仍不完善,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对杏鲍菇的研究主要限于其生物学特性,菌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等方面2-6,对生产上杏鲍菇各级菌种配方的研究尚未见报道。而目前生产上杏鲍菇菌种的制备过程中明显存在菌丝生长速度慢、长势弱等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杏鲍菇各级菌种不同培养基配方的比较研究来探讨生产上适用的杏鲍菇菌种培养基优良配方,从而推动杏鲍菇栽培业的发展。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株杏鲍菇号。1.2试验设计1.2.1 母种培养基配方 本试验初步选择种母种培养基配方进行比较研究,筛选适合杏鲍菇母种生长的培养基。其中配方1(PDA培养基)为生产上常用的一种通用培养基,作为对照。各培养基配方组成见表。表 母种培养基配方的组成Table 1 The formula compositions of mother culture media (g/1000mL)培养基编号No. of medium土豆Potato棉籽皮Cotton seed hull木屑Sawdust杏鲍菇出菇料Full-mycelia substrate of P. eryngii 麸皮Wheat bran葡萄糖Glucose琼脂Agar蛋白胨Peptone120020202200202053100100502020241001005020208510010050202015610010050202087200202058200202015注:除配方1外其它各处理中均要加入KH2PO4 3g,MgSO4 1.5g,维生素B1 2片。1.2.2原种、栽培种培养基配方 本试验选择种生产上常用的原种、栽培种培养基配方进行比较研究,筛选适合杏鲍菇原种、栽培种生长的配方,以最为常用的配方4作为对照。各配方组成见表2。表 原种、栽培种培养基配方的组成 Table 2 The formula compositions of stock culture media %培养基编号No. of medium麦粒Wheat grain棉子皮Cotton seed hull木屑Sawdust麸皮Wheat bran玉米面Corn meal蔗糖Sucrose石膏Calcium sulfate1982265332387101248215125821051267720127414115128821512注:配方1和2中的麦粒前处理:先将麦粒用冷水浸泡12h后水煮,开锅后小火再煮20min左右,使麦粒充分煮透,胀而不破,切开后无白心,用水冷却后沥水摊开,晾干表面水分,将石膏拌入麦粒即可装瓶。1.3试验方法1.3.1不同母种培养基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母种培养基以常规方法配制后进行分装,每个配方个90mm*18mm的培养皿,每皿分装培养基15mL,制成平板培养基,常规灭菌后等量接种(8 mm菌丝圆片),然后置于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每2d标记测量次菌丝生长量,并把各配方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情况进行观察比较,当有一种配方的菌丝长满培养皿时,停止试验。1.3.2不同原种、栽培种培养基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采用750mL的罐头瓶,每个配方分装10瓶,装至瓶肩处,料水比例为11.31.5。按常规方法灭菌后接种,每管母种接4瓶原种,然后置于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定期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并记录菌丝长满瓶的天数。2结果与分析2.1 不同母种培养基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测定平板培养基上菌丝8d的生长量,算出平均生长速度,并记录菌丝生长情况(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杏鲍菇母种菌丝在8种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但是生长速度及菌丝长势明显不同。其中菌丝生长最快的是配方6和配方4,菌丝的生长速度分别达到5.187 mm/d和5.156 mm/d,而且长势良好;生长最慢的是配方7,菌丝的生长速度只有4.312 mm/d,而且长势较弱。测验及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各配方间菌丝的生长速度存在极显著差异,配方6和配方4上的菌丝生长速度极显著得快于配方1(对照),配方7上的菌丝生长极显著慢于对照,而配方5、8、2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从菌丝的生长速度和生长势综合表现可以看出,生产上最适宜的杏鲍菇母种培养基为配方6和配方4。表3 不同母种培养基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及生长速度的差异显著性分析(LSR法)Table 3 Effect of different mother culture media on the growth of P.eryngii mycelia and significance analysis of difference培养基编号No. of medium菌丝生长速度/(mmd-1)Mycelia growth rate差异显著性Significance of difference菌丝长势Mycelia growth vigour0.050.0165.187aA菌落边缘整齐,菌丝洁白浓密并扭结成菌丝团45.156aA菌落边缘整齐,菌丝洁白浓密并扭结成菌丝团34.968abAB菌落边缘整齐,菌丝洁白浓密54.906bcABC菌落边缘整齐,菌丝洁白14.718cdBCD菌落边缘稀疏,菌丝洁白,略显羽毛状 24.625dCD菌落边缘稀疏,菌丝白,略显羽毛状84.593dDE菌落边缘整齐,菌丝白74.312eE菌落边缘整齐,菌丝白注:表中结果为4次重复的平均值。2.2 不同原种、栽培种培养基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杏鲍菇菌丝在8种原种、栽培种培养基上均长势良好,但生长速度存在明显差异,菌丝长满瓶的天数及其差异显著性分析见表4,可以看出,菌丝在配方1中生长最快,仅用15.9d就长满培养基,其次是配方7、2、8,其菌丝生长速度也较快,而在配方3和4上生长最慢,长满培养基分别用了26.6d和26.5d。通过测验及多重比较表明:配方1、7、2、8、5、6中的菌丝生长速度均极显著地快于配方4(对照),其中配方1、7、2、8中的菌丝长速与配方5、6之间的差异也达极显著水平,而配方3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可见配方1、7、2、8为较理想的原种、栽培种培养基配方,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麦粒种(配方1、)成本较高,菌丝易老化,不耐贮存,而配方7和8中不仅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而且菌种老化慢,较耐贮放。综合考虑可知,麦粒菌种适合于生产上急需时做快速制种,长满后要尽快用完,而配方7、8更适合用于生产上常规原种、栽培种的制备,长速较快,又能短期存放。表4 不同原种、栽培种培养基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及差异显著性分析(LSR法)Table 4 Effect of different stock culture media on the growth rate of P.eryngii mycelia and significance analysis of difference培养基编号No. of medium长满天数/dFull spawn-run time差异显著性Significance of difference0.050.01657126.626.525.324.219.919.819.215.9cdddeAABCDDDE注:表中结果为10次重复的平均值。3讨论3.1杏鲍菇菌丝生长适宜的碳源及碳氮比(C/N)腐生型食用菌是食用菌中最大的一群,靠分泌胞外酶分解基质中的有机物而生活,据腐生菌分解的基质不同可分为两大类:木腐生菌和粪草土腐生菌。目前大多数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均属于木腐菌,但许多木腐菌分解木质素的能力并不强,以分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为主。而杏鲍菇是一种分解纤维素和木质素能力较强的食用菌,生长发育要求丰富的碳源和氮源4。兰瑞芳等5以杏鲍菇、双孢蘑菇、美味侧耳、茶薪菇、凤尾菇和香菇的新鲜子实体为试材,研究了其中漆酶的活性,结果发现杏鲍菇中漆酶酶活最高。而漆酶在木质素降解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中发现,以木屑为主料的原种、栽培种培养基(配方和)中菌丝生长速度均极显著快于纯棉子皮为主料的,从而也证实了杏鲍菇菌丝确实有较强的分解木质素能力,与其漆酶酶活高相一致。另外,各种食用菌菌丝的生长均需要适宜的C/N,宫志远等6以合成培养基研究表明杏鲍菇母种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蛋白胨,适宜的C/N为40:170:1,最适C/N为60:1。本研究中用的母种培养基为生产上常用的天然培养基,由于是浸煮液,不能算出较准确的C/N;而原种、栽培种培养基各配方的C/N经计算在25:1100:1之间,各培养基上菌丝均长势良好,但菌丝生长速度与C/N无相关关系,这可能与菌丝对不同主料的分解程度不同有关。可以利用主、辅原料相同的配方调节其C/N来进一步研究杏鲍菇菌丝生长最适宜的C/N。3.2最适宜的原种、栽培种配方由于原种、栽培种用种量大,占据空间大,很难冷藏保存,而生产上又难以避免原种、栽培种的短期存放,因此,与母种不同,选择适宜的原种、栽培种培养基配方时需考虑多方面因素,除了菌丝的生长速度及菌丝长势外,还应考虑培养基配方中原料的来源应广泛,成本要低,同时要考虑菌种的耐贮性。在本研究中,虽然麦粒种长速最快,但它的成本高,老化快,前处理烦琐,如果时间紧,急需菌种时可选用;而配方7和8中不仅菌丝生长速度快,而且原料成本低,菌种老化较慢,较耐贮存,因此是生产上最适宜采用的原种、栽培种培养基配方。参考文献:1 黄年来一种市场前景看好的珍稀食用菌杏鲍菇J中国食用菌, 1998,17(6):3-4.2 颜明娟,江枝和,蔡顺香杏鲍菇营养成分的分析J食用菌,2002,24(2):11-12.3 洪建基,曾日秋,卢川北,等不同培养料栽培杏鲍菇试验J中国食用菌, 2003,22(2):23-24.4 陈为平珍稀菌蕈杏鲍菇特性及覆土栽培新技术 J中国食用菌,2002,21(1):18-19.5 兰瑞芳,林少琴,林玉满,等杏鲍菇漆酶的生物学特性J食用菌学报,2002,9(2):1416.6 宫志远,于淑芳,曲玲碳、氮营养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J中国食用菌,2002,21(3):24-26. J0909、姬松茸综合开发技术2.200510038837-一种姬松茸富锌液体培养的方法3.200510016579-姬松茸活性多糖的生产方法4.200510016503-一种姬松茸鹿茸酒及制备方法5.200410089523-姬松茸水溶性多糖及其制备工艺和用途6.200410089317-姬松茸水溶性小分子提取物及其制备工艺和用途7.200410092883-姬松茸菌胞外多糖生产方法8.200410011243-一种含稻草的姬松茸有机栽培培养料及制作方法9.200410011242-一种含玉米秆的姬松茸有机栽培培养料及制作方法10.200410011244-一种含豆秸的姬松茸有机栽培培养料及制作方法11.200410040097-一种姬松茸栽培料配方及其制作方法12.03819898-预防癌诱发或者癌转移的姬松茸提取物13.02144686-姬松茸生料栽培培养料及制作方法14.02144661-一种姬松茸栽培种培养基配方及制作方法15.02136516-姬松茸的发酵工艺及其多糖肽的生产方法16.01129715-姬松茸大规模液体深层发酵工艺17.00135444-姬松茸面条及姬松茸菌株工业液体发酵生产工艺18.00125765-一种含姬松茸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制备方法19.00124928-珍稀药用丝状真菌姬松茸Agaricusblazei液体培养20.利用微波辅助提取测定姬松茸中麦角甾醇含量21.6-BA对姬松茸菌丝体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22.无机陶瓷膜微滤姬松茸多糖的研究23.六个姬松茸菌株深层发酵多糖产量比较24.姬松茸25.姬松茸对重金属的富集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26.姬松茸高海拔地区高产栽培技术初探27.姬松茸塑料大棚栽培28.姬松茸碳源利用规律的研究29.紫外线诱变对姬松茸菌丝体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30.姬松茸优质干品的加工技术31.利用膜法分离姬松茸多糖的研究32.第一讲姬松茸的栽培技术(续前)33.膜法分级纯化姬松茸子实体多糖的研究34.必速灭对姬松茸病虫害的防治效果35.姬松茸多糖的微波辅助提取与含量测定36.姬松茸多糖的分离纯化与理化性质研究37.姬松茸深层发酵生产胞外多糖的碳氮源研究38.秋栽姬松茸出菇期管理技术39.姬松茸出菇异常的主要原因及对策40.姬松茸菌丝体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抗疲劳研究41.姬松茸菌体多糖对环磷酰胺诱发损伤的拮抗作用42.不同保鲜条件对姬松茸品质的影响43.姬松茸液体培养基配方筛选试验44.姬松茸双季栽培高产技术关键45.姬松茸高产栽培措施46.姬松茸药用价值研究进展47.姬松茸复合多糖对环磷酰胺的增效作用及其机制48.低分子量姬松茸多糖提取分离及抗肿瘤活性筛选的研究49.姬松茸子实体多糖的分子量分布研究50.姬松茸病虫害分段防治技术51.姬松茸多糖诱导Bel-7402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52.姬松茸水提取物对F344大鼠的亚慢性毒性研究53.磁场对姬松茸J1特性的影响54.姬松茸栽培工艺的研究55.姬松茸超微粉碎工艺的研究56.微波萃取技术在姬松茸多糖提取中的应用57.姬松茸菌丝对不同碳氮源利用的研究58.松溪姬松茸有机栽培的实践59.特大袋栽培姬松茸新技术60.姬松茸子实体中活性肽的分离及其组成的初步研究61.姬松茸多糖粉中总糖含量的测定62.芦苇栽培姬松茸的高产措施63.姬松茸草栽高产新技术64.姬松茸栽培的死菇原因及防治对策65.姬松茸液态发酵的研究66.姬松茸干制技术67.姬松茸地床栽培(上)68.姬松茸菌丝体中各组分多糖的抗肿瘤免疫活性69.姬松茸深层发酵富集锌的研究70.姬松茸胞外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71.姬松茸液体发酵胞内多糖的提取72.浅析姬松茸栽培的死菇原因及对策73.姬松茸地床栽培(下)74.西北地区姬松茸麦草棚栽技术75.西北地区姬松茸的栽培技术76.超滤分离姬松茸子实体多糖的工艺研究77.姬松茸子实体中活性多肽提取工艺初探78.姬松茸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79.姬松茸多糖抗应激作用的研究80.姬松茸规范化种植技术要点81.姬松茸菌孢多糖抗突变作用的实验研究82.姬松茸常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83.姬松茸常见害虫转性与防治84.响应面法优化姬松茸液体发酵培养基中红糖和酵母膏浓度85.姬松茸菌丝体粗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86.姬松茸子实体多糖分离纯化研究87.三种药用真菌灵芝、灰树花和姬松茸富锌能力的初步研究88.复合酶法提取姬松茸胞内多糖89.姬松茸复合多糖保健胶囊加工工艺的研究90.有机姬松茸生产规程91.姬松茸的营养保健价值及其开发利用前景92.60Co辐射诱变姬松茸突变株J3子实体不同部位的氨基酸分析研究93.利用灰色系统分析姬松茸子实体中氨基酸含量与镉含量的关系94.姬松茸发酵液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理化性质分析95.60Co诱变姬松茸突变株J3与原菌株J1的比较研究96.姬松茸原生质体的制备97.熟料袋栽姬松茸技术98.阿魏菇菌糠栽培姬松茸技术99.芦苇粉熟料袋栽姬松茸技术100.姬松茸多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研究101.姬松茸颗粒剂扶正作用的实验研究102.姬松茸多糖中-葡聚糖含量的酶法测定103.姬松茸栽培过程中死菇的原因及其防治104.姬松茸的栽培技术105.姬松茸熟料袋栽技术106.姬松茸菌株种质资源多样性的初步研究107.姬松茸菌丝生长条件的试验研究108.姬松茸多糖的含量测定109.姬松茸发酵条件及其菌丝水提物抗黄瓜黑星病的研究110.姬松茸多糖的抗炎作用111.姬松茸保鲜影响因素分析及参数优化112.姬松茸活性成分抗病作用的研究进展113.夏栽姬松茸高产稳产栽培模式114.姬松茸培养料的发酵机理及常见问题115.姬松茸水溶性多糖ABP-a的理化性质116.姬松茸菌丝活性肽的分离及其组成的初步研究117.姬松茸研究进展118.姬松茸出菇异常的主要原因及对策119.60Co射线辐照姬松茸孢子对其子实体脂肪酸含量的影响120.镉(Cd)对姬松茸菌丝生长的影响121.姬松茸多糖抗肿瘤的实验研究122.富锌姬松茸形态变化及生物活性123.特大袋栽培姬松茸新技术124.北方姬松茸栽培异常原因分析及其预防措施125.无粪稻草生料栽培姬松茸技术126.姬松茸无公害生产技术127.姬松茸优质干品的加工技术128.液体种子种龄对姬松茸深层发酵的影响129.超声强化姬松茸多糖的提取及其机理分析130.姬松茸晚秋蘑菇高效栽培模式131.西北地区姬松茸麦草棚栽技术132.姬松茸多糖的测定133.姬松茸春季高产栽培技术要点134.姬松茸、灰树花及低聚木糖的保健作用135.姬松茸胞内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136.姬松茸与苦瓜套栽技术研究137.姬松茸多糖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138.姬松茸栽培培养基配方及制作方法139.姬松茸生料栽培培养料及其制作方法140.液体种子种龄对姬松茸深层发酵的影响141.姬松茸子实体热水提取物对神经递质受体、转运蛋白及肝药酶的作用142.利用杏鲍菇废料栽培姬松茸技术143.姬松茸菌丝体中活性肽提取工艺的初步研究144.姬松茸的海绵固定化培养研究145.影响姬松茸正常结实的主要因素及出菇异常的防止146.六个姬松茸菌株菌丝超微结构的观察147.姬松茸模式化高效栽培技术148.姬松茸菌丝体多糖提取工艺最优化研究149.奶牛粪不同配方对姬松茸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研究150.姬松茸北方栽培技术151.姬松茸多糖脱蛋白方法的研究152.姬松茸粗多糖抗突变的研究153.姬松茸袋栽集约化管理技术154.利用双孢蘑菇工厂化设施栽培姬松茸初探155.姬松茸菌丝饮料的稳定性研究156.富硒姬松茸液体培养条件的研究157.有机姬松茸栽培规程158.富锌培养对姬松茸生长代谢的影响159.营养因子对姬松茸深层发酵的影响160.姬松茸春季栽培技术161.姬松茸营养白酒的研制162.姬松茸优质高效综合技术163.几种家畜粪培养料对姬松茸生长发育的影响164.北方大棚姬松茸的栽培165.姬松茸菌丝体深层培养条件的研究166.姬松茸子实体多糖提取方法的研究167.姬松茸栽培技术168.姬松茸优质高产栽培技术169.姬松茸菌丝体深层培养条件的研究(续)170.姬松茸60Co辐射菌株J3若干特性研究171.60Co辐射诱变姬松茸突变株J3的氨基酸分析与比较研究172.姬松茸高产栽培模式研究173.姬松茸菌丝体多糖提取方法初探174.水葫芦代粪草栽培姬松茸试验初报175.姬松茸高产栽培技术176.姬松茸粗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177.姬松茸颗粒剂中多糖的含量测定178.姬松茸高产栽培技术及主要杂菌、害虫发生与防治研究179.食用菌类姬松茸及其高产技术180.姬松茸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GC-MS分析181.姬松茸市场有需求182.姬松茸的栽培研究183.姬松茸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研究184.姬松茸子实体水溶性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185.姬松茸袋栽分段管理技术186.姬松茸香肠的研制187.姬松茸多糖提取条件及其沉淀特性188.长白山区姬松茸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189.春末夏初最适栽培姬松茸190.麦秸栽培姬松茸高产技术191.姬松茸子实体与菌丝体营养成分的比较192.姬松茸袋栽培养料筛选试验193.姬松茸菌丝体与子实体多糖的提取及含量的比较194.马铃薯汁浓度和pH值对姬松茸菌丝体生长的影响195.姬松茸栽培技术(一)196.双孢蘑菇、野蘑菇和姬松茸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的同工酶分析197.姬松茸母种培养基筛选研究初报198.姬松茸子实体与菌丝体营养成分比较199.春末夏初适栽姬松茸200.姬松茸深层发酵培养基的优化201.姬松茸栽培技术(二)202.栽培姬松茸配方筛选试验203.姬松茸母种培养基的筛选204.姬松茸生物活性及深层培养研究进展205.姬松茸的菌种特性和制种技术206.姬松茸的室内栽培技术207.姬松茸民双孢蘑菇不同菌株的RAPD扩增研究208.姬松茸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分离209.姬松茸栽培技术(四)210.姬松茸在几种家畜粪培养料上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效应211.姬松茸栽培技术(三)212.姬松茸栽培技术(五)213.姬松茸的研究概况214.姬松茸栽培技术(六)215.姬松茸的碳氮营养源研究216.姬松茸原生质体诱变育种研究217.姬松茸保健饮料的研制218.姬松茸液体培养工艺条件的研究219.姬松茸液体培养基的筛选220.姬松茸多糖提取方法初探221.复合酶法提取姬松茸子实体多糖的研究222.姬松茸液体深层培养条件的研究223.优质稻草高效栽培姬松茸蘑菇草菇及蛋白质转化效率研究224.姬松茸生物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