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扩展资料中国古代漏刻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时间的计量就是一个例子普通钟表的指针转动的角度是所需时间的一次函数,在古代,许多民族与地区使用水钟来计时,其中容器泄水的流量也是时间的一次函数水钟在中国古代叫“漏刻”或“漏壶”如图是一种原始漏刻的示意图:水从上面的贮水壶慢慢漏入下方的受水壶中,受水壶中的浮子上竖直放置一根标尺(称为“漏箭”)假设漏水量是均匀的,受水壶中的浮子就会均匀升高,也就是说浮子升高的高度h与所经历的时间t成正比(h = kt(k为比例常数)利用这一关系,在漏箭上标上适当的刻度,就可以用来计时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家通常将一昼夜分为100刻)当然,古人注意到随着贮水壶中水的减少,漏水速度会变慢,因此就出现了设置多个贮水壶(所谓补偿壶)的多级型漏壶,使水逐级下漏,以保证最后漏入受水壶的水流的均匀性(如图为唐代制造的一种四级漏刻)另外,水流速度还受到四季温度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古人设计漏刻时常常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来保证最后漏入受水壶的水流的均匀性和计时的准确性漏刻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不仅古代中国用,而且古埃及、古巴比伦等文明古国都使用过。漏刻的计时方法可分为两类:泄水型和受水型。漏刻是一种独立的计时系统,只借助水的运动。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铜壶漏刻是公元1745年制造的,最上面漏壶的水从雕刻精致的龙口流出,依次流向下壶,箭壶盖上有个铜人仿佛报着箭杆,箭杆上刻有96格,每格为15分钟,人们根据铜人手握箭杆处的标志来报告时间。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铜壶漏刻是公元1745年制造的,最上面漏壶的水从雕刻精致的龙口流出,依次流向下壶,箭壶盖上有个铜人仿佛报着箭杆,箭杆上刻有96格,每格为15分钟,人们根据铜人手握箭杆处的标志来报告时间。元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造,整件由日壶、月壶、星壶、受水壶组成。日壶高75.5厘米、口径68.2厘米、底径60厘米,月壶高58.5厘米、口径54.5厘术、底径53厘米,星壶高55.4厘米、口径44厘米、底径39厘米,受水壶高75厘米、口径32厘米、底径31厘米。四壶自上而下依次安放,通高264.4厘米。日壶的水以恒定的流量滴入下层的月壶,月壶之水滴入星壶,星壶之水滴入受水壶。受水壶壶盖正中立一铜表尺,上有时辰刻度。铜尺前放一木制浮箭,木箭下端是一块木板,叫浮舟。受水壶中的水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浮舟托起木箭缓缓上升。将木箭的顶端与铜表尺上的刻度对照,就可知道当时的时间。中国古代以漏壶为计时工具,开始时使用单只漏壶,后来出现多壶组成的复式壶。本件是现存最早的复式漏壶。壶身有制作年份和人员的刻文。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通高22.4厘米,口径8.6厘米。1968年河北满城号墓出土。河北省博物馆藏。漏壶是中国古代的计时器之一。本件为沉箭式漏壶,提梁与壶盖正中有相对的长方形孔洞,用以安插刻有时辰线的沉箭,壶外近底处有一小流管(己残失)。壶中贮水,从流管慢慢滴出,壶中水位下降,观测刻箭上的水位来确定时间。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收藏有一件元代延祐三年(1316年)漏壶,这套铜漏壶由日壶、月壶、星壶和受水壶4部分组成,通高2644厘米,依次放在阶梯式的座架上。在受水壶中央立一铜尺,上刻十二时辰,铜尺前插一木浮箭,下为浮舟,随着受水壶中水位的升高,舟浮箭升,以铜尺刻度测定时间。日壶的外侧有元代延三年的刻铭,并刻有工师和监造及主管官员的姓名。这套铜漏壶原置于广州城拱北楼上,清咸丰七年(1847年)拱北楼失火,漏壶略有损坏。咸丰十年修复。这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和最为完整的一套漏壶。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中也收藏有两套铜漏壶,一为交泰殿清乾隆九年(1744年)制,另一为皇极殿清嘉庆四年(1799年)制,时代都晚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这一套漏壶。兽耳八卦铜壶滴漏此滴漏形似腰鼓,壶外分别有八卦图、洛书图、海水江崖、篆刻铭文等纹饰。壶肩下方设两兽耳式提柄。壶内主体为播水壶、受水壶、箭尺,此外还有与箭尺相连的浮舟、滴漏管、灵气管、虹吸管、长柄活塞、唧筒、寒暑盒等部件。兽耳八卦铜壶滴漏制作采用了西方传入的有关唧筒原理,利用活塞抽水的功能,将受水壶内的水重新抽到播水壶中,使壶中的水循环往复使用,进而将传统的多级漏壶,改变成只用两只壶并融为一体。同时箭尺上镌刻96时刻法,取代了中国传统的一日百刻,使计时更趋于精确。因此,这件铜壶滴漏具有近代半机械性能,也是清宫制作漏刻的一次革新。圭表和日晷一样,也是利用日影进行测量的古代天文仪器,早在公元前7世纪,我国就开始使用了。据说,日晷还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圭表是测定正午的日影长度以定节令,定回归年或阳历年。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我国所测定的回归年数值的准确度斗居世界第一。通过进一步研究计算,古代学者还掌握了二十四节气的圭表日影长度。这样,圭表不仅可以用来制定节令,而且还可以用来在历书中排出未来的阳历年以及二十四个二节令的日期,作为指导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现藏于国家博物馆的托克托日晷是最早且唯一可靠而完整的日晷。两汉时期 1897年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出土边长27.4厘米、厚3.5厘米 由于计时器漏壶中的水位和水压无法保持均衡,使滴漏的速度有快慢的变化,观测时产生不准确的影响,汉代往往用日晷进行校准。其使用方法是将晷体放正摆平,在晷心的大孔中立“正表”,在外圆的小孔中立“游仪”,将正表与游仪照准日出、日入时的太阳位置,就可以计算出当日的白昼长度,使掌漏的人员据以调整昼夜漏刻,确定换箭日期。这件日晷用方形致密泥质大理石制成,正表、游仪虽均己遗失,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日晷,为研究古代计时仪器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圭表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评估委托合同范本与诉讼(仲裁)业务委托代理合同3篇
- 人工智能教育企业股东股权转让与教育资源共享合同
- 旅游景区租赁合同提前终止及游客权益保障协议
- 离婚协议执行中子女抚养权变更及监护权转移操作手册
- 儿童游乐场接送合同范本含司机及儿童安全措施
- 离婚房产变更协议书:分割细则与权益调整指南
- 离异父母子女抚养责任及财产分割合同模板
- 煤炭公司股权并购与资产重组整合协议
- 高效离婚财产分割协议书模板
- 泳池借用合同5篇
- 药物多靶点联合治疗-洞察及研究
- 海洋旅游特色项目案例集
- 2025年口腔诊所感染管理培训计划
- 高校专利申请质量分析:以提升转化运用为目标
- 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护理
- 低压电工复审课件
- 舌癌护理查房
- 2025年南京市事业单位教师招聘化学学科专业知识试题汇编
- 头皮健康管理课件
- 井下巷道维修管理制度
- 2025-2030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需求趋势与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