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民土地财产权的保障硕士论.doc_第1页
论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民土地财产权的保障硕士论.doc_第2页
论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民土地财产权的保障硕士论.doc_第3页
论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民土地财产权的保障硕士论.doc_第4页
论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民土地财产权的保障硕士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题目论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民土地财产权的保障计:学位论文36页表格2个插图 6幅评阅人:指导教师:王逛垡学院院长:堕里丕学位论文完成日期:2Q!三生垒旦原仓lJ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合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山东建筑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逼避日期2也厶:砂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山东建筑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山东建筑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阋。本人授权山东建筑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声明。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超zg丝导师 签 名:日期乏幻l丘冶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法律赋予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包括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以及集体土地收益权等权利,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权任意剥夺。城乡一体化迅速发展,决定了必须要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但是我们不难发现现实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农民的土地财产权仍然受到不可避免的侵害。完善农民土地财产权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城市一体化的顺利进行,更有利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2012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布了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保障农民财产权利。本文就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民土地财产权保障进行了阐述,除引言外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农民土地财产权进行讨论。分别讨论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内涵、立法规范、农民土地财产权和农民集体土地财产权的关系、美英日土地财产权研究四个方面。探讨农民土地财产权整体概况,分析我国土地财产权现状和国外土地财产权的研究,同时借鉴美英日三国土地财产权的优势,奠定研究基础。第二部分讨论农民土地财产权保障立法不足和研究现状。通过对山东省农民土地财产权保障实证调研,反映了当下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立法方面存在着疏漏。这些主要表现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模糊、农村建设用地限制入市、宅基地市场流转受到限制以及征地补偿标准不合理四个方面。这不仅造成了土地所有权主体虚位,土地市场流转机制混乱,农民得不到合理的补偿,同时也制约了城乡一体化前进的步伐。第三部分对农民土地财产权侵害问题进行探讨。表现为四方面:农村集体所有权主体缺位,农民征地补偿权受到侵害,同时不能获得土地使用权,大量土地流失;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限制入市,造成同城市建设用地地位不平等,隐形市场活跃,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宅基地市场流转受到限制,农民不能够自主的处分和利用宅基地上房屋使用权,造成农民切身利益损害,违背城乡一体化进程;征地补偿标准不合理,农民最终无法得到应有的补偿,失地失业的现象严重。第四部分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确定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使用权归农民所有;农村建设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应同地、同权、同价,赋予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合法产权,可以平等地和城市建设用地一样在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上进行流转,同时建立合理的配套设施;基于公平和效率的前提下完善宅基地流转机制,规定房屋与宅基地可分开流转,限制流转条件,实行“一户一宅”的政策;在征收补偿方面,建立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征收补偿机制,扩大征收补偿范围和标准,完善征收补偿相应的法律法规。关键词:农民土地财产权,城乡一体化,农民土地财产权保障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iscuss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PeasantS Land Property Rights under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ABSTRACTIn China,farmers have the unalienable rights to the contractual operation ri出of land,the homestead right of use,the collective right to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SO onNo one has the rightto deprive in any case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it must to guarantee the peasantS land property rights are not infringed uponBut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at there are a lot of problemsThe peasantS land property rights are still the inevitable abusePerfecting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peasantS land property rights corresponding,is beneficial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farmers,is conducive to theintegration of the city smoothly and is more conducive to the country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n December 3 1,2012,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 issued the 201 3central document No1 and has stressed the need to reform the rural collective property rights system and the peasantS land property rightsThis paper on the background of integration ofurban and rural expounds the protection of peasantS land property rights,including four parts except the introductionThe first part discusses peasantS land property rightsFour aspects arediscussed including the connotation of peasantS land property rights,legislation,relationshipbetween peasantS land property rights and the collective land property right,the land property fights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Britain and JapanThis part discusses on the overview of peasantS land property rights and analysises of the land property right status in China and foreign land property rights,draws on advantage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Britain and JapanThe second part discusses the peasantS land property fights legislation and research statusThrough to empirical research of the Shandong province the peasantS land property rights,thisreflects oversight existing of legislation present farmers land property rightsThese are mainly infour parts:fuzzy subject of rural collective land ownership,limits of rural collective constructionland into the market,restricting homestead into circulation and unreasonable compensation for collective landThese not only cause the absence of the subject of land ownership,chaotic landmarket transfer mechanisms,and farmers can not get a reasonable compensation,but also restrictthe pace of progress in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The third part discusses the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problems of the peasantS land property rights infringementPerformance in four areas:the subject of land ownership is absent,and infringe on the right to compensation for land acquisition of farmersThe farmers Can not get land use rights,and a lot of land lostRural collectiveconstruction land into the market limits,causing inequality to the city construction land,theinvisible marketand disturbing the normal market orderHomestead restricts circulationFarmers Cant do independent disposition and USe the housing rights on the homesteadThis will cause immediate damage to the interests of farmers and contrary to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ofurban and ruralLand compensation standard is unreasonableFarmers ultimately can not becompensatedThe landless farmers and unemployment are seriousThe fourth part puts forwardth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Determine the collective ownership ofrural land are owned collectively and use rights are owned by farmersRural construction landand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should be the same land,the same rights,and the same priceGivethe rural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property,SO that it can be in the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land market circulation,and at the same time establish a reasonable facilitiesImprove landcircul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the premise of equity and efficiencyProvisions of the housingand 1and can be separated from the circulationLimit the flow cond【itions with the implementationof”a house”policyIn the collection of compensation,compensation mechanism should be set upwith the combination of static and dynamicExpand on the compensation scope and standardsThe legal laws and regulations on compensation need to improveKey Words:peasantS land property fights,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protection ofpeasants land property right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引言11选题背景与意义 (1)12文献综述 (3)13研究方法 (5)14研究思路 (5)第2章土地财产权梳理21土地财产权的内涵 (7)22土地财产权的立法规范 (8)23美、英、日土地财产权体系 (9)第3章农民土地财产权保障之立法检讨31山东省农民土地财产权保障实证调研 “(12)32农民土地财产权保障之立法疏漏 (14)第4章农民土地财产权之侵害41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缺位 (21)42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限制入市 ”(23)43宅基地市场流转受到限制 (25)44征地补偿标准规定不合理 (26)第5章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之立法建议51确定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28)52城乡建设用地应同地、同权、同价 (28)53基于公平与效率的视角下完善宅基地流转机制 (29)54完善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标准 (30)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结语 (32)参考文献 (33)附录后记 L (35)1已J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发表及科研情况 一(36)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绪论11选题背景与意义111选题背景土地问题,尤其是农民的土地问题,直接关系到国民生计,是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最主要的核心问题。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中央农村会议中强调,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是法律赋予农民的合法财产权利,任何人都无权剥夺。2013年两会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指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lJ,这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既管当前,也管长远,是长期指导思想。农村的根本稳定和中国的长远发展直接取决于农村土地制度,其关键是要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保障中国18亿亩耕地。在我国表面看来,农民对土地有使用权、处分权和收益权,但是农村土地所有权的真正主体是国家和集体。从整体上讲,国家拥有土地的最终处置权和土地收益的分配权,同时有选择土地使用权的所有者和规定土地使用方向的权利。显然也正是由于此特殊性,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处于虚无状态。在农民土地财产权的问题上产生了许多纠纷,比如承包人在土地承包经营合同发生纠纷时,不能有效地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利益,仅仅依靠所谓的救济途径。由于现实存在的诸多问题,农民没有完整的用益物权,在承包土地征收时,农民无法以权利主体的身份参与征收过程。由此看来由于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的虚位,农民的土地财产权不可能得到有效的保护。所以只有使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归位,确定主体的法律地位,农民才能享受到应有的真正的权利。显然,保护了集体土地所有权,也就等于保护了农民土地财产权。早在新中国工业化起步阶段,针对农村集体所有权的主体问题,民法通则中用“村农民集体”、“劳动群众集体”以及“乡镇农民集体”来进行定义,还规定由“村民委员会”、“村农业生产合作社”或者“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来经营管理集体土地。现行的法律法规,对于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构成要素、运行原则和产权代表等没有进行明确规定,这些都不难看出农村集体所有权主体仍然虚位。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被定义为农民使用土地、处分土地和收益土地的权利,而主体的不确定性造成了农民不能享有法律所赋予的上述权利,农民土地财产权丧失,侵害了农民的土地权益,从而产生了如因主体的虚位引发的各种土地纠纷。同时,城乡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农民的土地越来越少,而国家对农民土地的征收却越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来越频繁,如何保障农民征地补偿方面权利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国的土地管理法中明确规定了,“国家在征收农民耕地的时候,其补偿费用包括除了土地补偿费还要有安置补助费和青苗以及地上物等补助费。其中土地补偿费一般在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安置补偿费则是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顷被征收的耕地的安置补助费不得超过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五倍”。很明显农民土地自身收益的真实价值不能得到真实的体现,也不能保障恢复失地农民原有的生活水平,更不足以弥补农民因失去土地而遭受的各方面的损失。近几年来,虽然各地相关部门出台的政策在土地征收补偿方面作了一些调整,但是不能够完全弥补失地农民真正的损失,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土地征收制度,农民土地财产权得不到保障。土地财产权当然包含了土地收益权,土地使用人可以通过土地生产、土地租赁和土地转让取得经济收入,而现行国家征收补偿显然缺乏合理的标准,不仅侵害了农民对于土地的收益权,特别是在城乡一体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民的土地财产权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的问题是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关键问题,显而易见的是,在土地财产权保障的问题上各方面存在着不足与疏漏,导致了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受到了侵害。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维护社会稳定,已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112选题意义以城乡一体化为背景,研究土地财产权的保障问题,反思现行法律法规中的疏漏,对完善现阶段国家对农民土地财产权的保障,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解决好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理论意义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深化,2012年至今以来,国家出台多项相关的政策,以此来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但是在立法方面对农民土地财产权的保障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疏漏。积极的探析和研究我国现行制度下所需的农民土地财产权的立法规范,对于完善我国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不受侵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2)实践意义 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是把城市和农村、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并综合经营,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 可持续发展。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下,农民的土地财产权不可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新形势下,完善农民土地财产权的保障体系,有利于解决农民问 题,保障了农民的根本权益,同时有利于保障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有效进行。7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十八大之后城镇化战略的全面实施,必将以土地城镇化带动经济、社会的城镇化。农民土地财产权的保障,对于城镇化全面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12文献综述121国外研究现状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民的合法土地权利受到侵害以及由此引发的土地冲突和矛盾,正成为欧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一些国家社会矛盾的焦点,越来越多学者开始关注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国外学者对土地财产权问题的研究已从单一的土地交易、土地政策等点线研究转向了系统研究,开始重点研究与土地相关的各种关系和各个系统,重视弱势群体的合法土地利益。(1)关于农村土地政策的研究1924年,美国土地经济学创始人伊利编写了土地经济学原理,较早研究了土地方面的问题。与此同时,很多学者对农村土地政策做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体系,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他们的研究领域涉及到土地所有权及其形式、政策,土地利用中国家的干预等问题。代表作有城市土地经济学、欧洲共产主义土地政策、东欧和苏联土地政策研究、法国四十年的土地政策等。温格特指明公民须参与制定与修正土地政策、宪法可以起到保护土地财产权的作用等等相关的重要问题。歌德伯戈强调避免土地价值遭受到外部不利因素的侵害是土地利用控制的主要任务,保障农民的土地权利重点应放在征地、流转控制方面。(2)关于农民土地产权的研究Mabogunje(1992年)的研究表明了,土地产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许多现实问题的同时,限制了私有经济的发展,就像法律条文混乱且不公开化还有中央和地方政府管理土地能力低等21。这些弊端一方面导致了土地产权受到外部影响,降低了土地的流转和开发,限制了国有土地有效使用率,同时农民土地财产权利受到了侵害。在一些国家把从市区和郊区征用来的土地都闲置一旁或是不去丌发利用,土地并没有被合理有效的流转买卖,而在独联体地区和东欧的一些国家,国有土地同样存在许多问题,不仅侵害了农民土地财产权,也造成了大量土地闲置,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Berry(2001年)认为,造成整个社会不公平加剧的根本原因就是穷人的财富逐步被富人“蚕食”和土地财产权与利益的分配使经济运行多走了许多弯路31。国家想要稳定发展就应该降低贫富差距,基于公平合理的原则建立明确的土地产权,让土地得到充分合理利用及技术的开发,正确引导对土地的投资让其可以顺利交易来保护农民的的土地财产权,这样1Brandao and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可以缩小贫富差距,建立合理有效的市场进行资源流通,对资源进行有效而合理的配置。Kironde(2002年)认为,导致许多失地农民无地耕种和生活贫困的原因是政府对征收失地农民的土地,仅给以极低或零补偿的不合理的政策造成的41。在许多非洲国家,穷人的财富被大量的转入到富人身上,土地征用价格还不到土地市场价格的15。这种做法使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更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他提出了应当合理减少国家对于土地的征用,即使国家合理的征用,也应当提高征收补偿,保障农民基本的生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3)关于政府土地利用管制的研究Feder(1995年)指出,土地使用安全和社会公平的降低【5】,全球生态调节区范围锐减,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是因为政府在土地利用中随意的官僚行为所导致。比如某些地方的农民土地被政府以公共利益为名征用为建设用地。他指出政府应该在确保不损害农民土地财产权,有利于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去履行其土地利用管理权利。特别是在经济贫困的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地区,政府应该建立明晰的产权和权责制度,将权利进行外在化的表现,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农村农民土地可持续发展。Butler(2002年)强调政府必须明确职责,严格约束自身行为,通过合法、透明和有 效的手段对土地利用进行管制,且不能侵犯土地市场的独立性和公民个人的土地产权,从 而保障土地市场流转的有效性【61。122国内研究现状我国改革开放后,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土地财产权保障问题日益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总体来说,针对如何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学术界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态势。 洪朝辉(2002年)认为,土地财产权利的贫困是农民权利贫困的主要体现(7j。农民真正拥有的土地财产权受到各方面剥夺和侵害,产生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家对土地的随意处分、垄断和农民土地所有权主体虚位。农民土地财产权受到侵害直接导致了农民无地可种、杂税过重以及失去基本的社会保障。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征地规范化、土地 市场化和产权多元化三个方面。应当完善征地标准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市场化流通,明 晰农民土地所有权。但对于农民土地所有权主体的问题,农民土地应该归谁所有的问题上, 洪朝辉并没有进行明确的阐述。黎桦(2009年)认为,建立对农民土地财产权保障体系关键在于静态的确权保障和动 态的权利变动保障(sJ。他认为,农民土地财产权的静态保障目标在于解决农民土地财产权4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静态的权利冲突问题,关键在于确权;而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动态保障关键在于构建合理有效的土地流转制度,如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建设用地的入市等。同时,他强调要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建立与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在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相应的配套设施等问题上没有进行更加充分的说明。朱启臻(2011年)认为,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最有效的办法是在土地利用规划采取公众参与。在土地征收过程、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过程、土地管理中实施公众参与,同时探讨建立一种公众参与体制的重要性,营造利用公共参与的氛围,提高农民参与能力,健全农民参与制度和机制91。公众参与体制有利于农民享有到了当家作主的权利,从侧面农民的土地财产权,但是,我国人口众多,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公众参与度,所制定的政策可以真正反应大多数公众的意愿,在这些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问题。13研究方法本文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综合运用了实证调查法、文献分析法及比较分析法。本文为了研究实证调查中农民土地财产权受保护的现状,采取了亲身走访、实地面谈、对受访农民进行问卷调查,并且有针对性的收集与研究案例中密切相关的详细数据资料,并认真加以分析和归纳总结等方法,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在对济南周边村庄走访的同时,还从有关部门获得了许多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案例。通过对这些资料进行具体分析,并与实际相互印证使其更具说服力。文献分析法是指在搜集、整理文献过程中,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全面地把握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农民土地财产权方面文献的整理与归纳,对农民土地财产权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从而为论文的写作打下基础。比较分析法是研究者普遍采用的分析方法,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农民土地财产权的研究,并在与相对而言国外较为完善的农民土地财产权制度比较分析下,研讨我国农民土地财产权保障制度所存在的缺陷,在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前提下,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提出完善建议。14研究思路本文除了引言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农民土地财产权进行讨论。分别讨论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内涵、立法规范、农民土地财产权和农民集体土地财产权的关系、美英同土地财产权四个方面。探讨农民土地财产权整体概况,分析我国土地财产权现状和国外土地财产权的研究,同时借鉴美英日三国土地财产权的优势,奠定研究基础。与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部分讨论农民土地财产权保障立法不足和研究现状。通过对山东省农民土地财产权保障实证调研,反映了当下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立法方面存在着疏漏。这些主要表现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模糊、农村建设用地限制入市、宅基地市场流转受到限制以及征地补偿不合理四个方面。这不仅造成了土地所有权主体虚位,土地市场流转机制混乱,农民得不到合理的补偿,同时也制约了城乡一体化前进的步伐。第三部分对农民土地财产权侵害问题进行探讨。表现为四方面:农村集体所有权主体缺位,农民征地补偿权受到侵害,同时不能获得土地使用权,大量土地流失。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限制入市,造成同城市建设用地地位不平等,隐形市场活跃,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宅基地市场流转受到限制,农民不能够自主的处分和利用宅基地上房屋使用权,造成农民切身利益损害,违背城乡一体化进程。征地补偿标准不合理,农民最终无法得到应有的补偿,失地失业的现象严重。第四部分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合理建议,确定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使用权归农民所有。农村建设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应同地、同权、同价,赋予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合法产权,可以在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上进行流转,同时建立合理的配套设施。基于公平和效率的前提下完善宅基地流转机制,规定房屋与宅基地可分开流转,限制流转条件,实行“一户一宅”政策。在征收补偿方面,建立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征收补偿机制,扩大征收补偿范围和标准,完善征收补偿相应的法律法规。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章土地财产权梳理21土地财产权的内涵211土地财产权土地财产权是指有关土地财产的一切权利的总和。一般用“权利束”加以描述,土地产权包括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权利,它们可以分散拥有,当聚合在一起时代表一个“权利束”,包括土地所有权及与其相联系的和相对独立的各种权利10。土地财产权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以及其他用益物权、及以土地设定的担保物权等等。土地财产权也包括占有土地以及通过市场交易将土地转移给其他人或者组织的权利。21。2农民的土地财产权(1)农民土地财产权概述农民土地财产权作为一种权利范畴,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农民对农村集体土地所依法享有的各种财产性权利,是农民对农村土地所拥有的各种权利类型(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总和,也有学者称其为地权11】。农民土地财产权体系化的整合,使其构成一个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2)农民土地财产权的权利类型民事权利体系的构建主要是寻求一种权利分类的方法,基本的标准是权利内容,即“权利主体因享有权利而受到保护的利益”。因此,农民土地财产权体系化首先需要明确财产权的内容和范围,在此基础上探讨其之间的关系。农民土地财产权的权利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以土地归属为财产利益的权利,是指农民在集体土地所有权层面上的权利。我国宪法第10条明确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其它属于集体所有”,明确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归国家和集体所有。作为不动产所有权,集体所有权依据物权法依法享有相邻权,其中包括用水权、排水权、通行权以及采光权等一系列必要便利的权利。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利性质上看,物权法第59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属于本集体成员共同所有”,因此集体所有权从法律上也可以解读为“农民集体所有”。可以认为农民就是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人12。第二种,以土地使用为财产利益的权利,是一种农民以土地使用权为载体的用益物权。物权法第117条规定:“用益物权人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农民对承包土地、宅基地拥有用益物权性质的独立性权利,依法拥有占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有、经营使用和获得收益的权利,是农民获取土地财产使用利益的基本形式。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民享有农村土地使用权的主要权利,地役权和租赁权等是实现土地使用利益的条件和重要方式【l31。第三种,以土地流转为财产利益的权利,相当于农民对土地财产权的处分权。将土地标的物本身的处分排除,土地使用权成为处分权的对象,作为农村土地市场流转的主体。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处分权包括土地的出租权、转让权和抵押权等。农民可以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对土地进行出租、转让和抵押等。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要依据土地流转合同的债权确定农民享有的债权性质。第四种,以预期利益为财产利益的权利,也就是农民在土地财产中的未来权益。农民享有对土地财产权未来可能获得和实现的权利。农民获得土地预期利益的主要方式有土地流转和土地买卖等。农民依法对土地进行合理流转和买卖。有关土地流转和土地买卖的问题,我国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农民的土地流转和买卖只能在-4,部分范围内进行,同时,在当前形势下,农民在土地预期利益中不能完全获得与市场价值相一致的利益分配。(3)农民土地财产权和农村集体土地财产权集体土地所有权是农业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自己土地的权利。在我国,农民土地的私有转变为集体土地的国有是通过农村合作化方式实现的。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强调的重点,解决好三农问题直接关系到国泰民安。城乡一体化的背景决定了中国农村集体土地存在的必要性。农民、农村、农业三者作为三农问题的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显然,把农村和农民分而孤立的观点是不对的。同样,法律所赋予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和农村集体土地财产权也是不可分而论之,二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虽然二者不可视为同等,但是在中国,保障了农民的土地财产权也就是变相地保障了农民集体土地财产权。22土地财产权的立法规范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实行土改政策,将原属于地主的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其后,作为临时宪法的共同纲领(第27条)、1950年土地改革法(第30条)、1954年宪法(第8条)等,都规定了农民的土地权利。土地财产权是法律赋予农民的不可剥夺的权利。我国的宪法、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等均对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进行了立法规范。土地承包法、2004年修正宪法、物权法将农民财产权纳入到国家保护私有财产大法的框架下,将农民财产权保障问题上升到法律层面,并在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益方面相应体现了对公共权力的约束。在城乡一体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国家对于农民的土地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财产权的保障问题愈加重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任何人无权剥夺农民合法财产权利,同时进行有效措施来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2013年3月8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通知要求,合理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依法按照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确保农民分享流转收益。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征地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我国在立法方面就农民土地财产权的问题做了大量的工作,重视加强对农民土地财产权的保障,同时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政策,结合现实情况有效地保障了农民的权益,有利于城乡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国家发展的长治久安。23美、英、日三国土地权利体系国外对土地财产权的研究较早,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并且影响深远。以下将从美、英、日权利体系进行研究。231美国土地权利体系美国财产法中的土地所有权有其自己的显著特征,主要表现在主体的多元性、层次的多样性以及内容的丰富性。美国土地财产权还有民主性、公共合理性和民众的参与性等特征。美国有健全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农民土地权利,公民可以参与投票,表达自己的意愿。政府所制定的土地政策可以让民众对自己的权利进行有效的保护,防止了政府作出错误的决策时给农民带来不必要的利益损失。农地征用过程中产权明晰,征地后的补偿较为合理,从主体上确保农民土地财产权利不受到侵害。美国法院在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时,采取的主要原则是公平合理,这充分体现了美国法律的人性化。美国法律在征收征用问题上提出了所谓的“公共利益目的,但是对公共利益的范围没有做出明确的界定,概念模糊不清。美国财产法重点强调“所有权限制理论”1 41。所有权人一旦取得所有权,那么他可以实施土地的现实占有,并可以获得其收益为现实所有权。权利人虽享有所有权,但不可实施土地的现实占有,将来的条件成熟或时间到来时yJ可以占有土地并获收益的,为将来所有权。这一特点,显示出了美国土地权利体系的公平、效率、法制和自由。232英国土地权利体系英国的土地产权制度基础是私有制,主要包括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保有权两个方面。英国的全部土地在法律上都归英王或国家所有。英王将土地分给功臣和国民,他们拥有土地保有权。土地保有制91(tenure)在拉丁语中为tenor或tenorinvestiture,本义指领主封授土地q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时设定的条件。英国的土地所有权有其特有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土地保有制上,充分体现同一平等的性质。土地制度的立法与修正都是以便于土地利用与流转为基础,土地的充分利用和流转是保障农地权的最重要的手段。英国确定土地产权的基础是土地利用,也就是所谓的“利用定归属,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民对土地的积极性,而且确保了保有制的完善和发展。在英国土地法的发展过程中,土地保有制贯穿始终,其涉及到社会各个阶层,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各个社会领域。直到今天,国王依然是英国全部土地的持有者。英国土地关系的特点是英国土地法不同于大陆法系的主要原因。随着历史的发展,虽然土地保有制在其表现形式上发生变化,但是它仍然是英国土地权利体系中最重要的制度。233日本土地权利体系日本农地法律制度【10】的最大特色是旗帜鲜明地保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