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 程 内 容 简 介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四章 教育方针及目的 第五章 教育制度 第六章 课程 第七章 教学理论与实践 第八章 德育 第九章 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节 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 教育学的发展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教学目标: 1、识记、辨析教育、教育学的概念(认知) 2、背诵教育的要素与理解教育的形态(认知) 3、简单了解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认知) 4、背诵教育学产生与发展中的重要人及事 (认知) 5、明白学习教育学的价值(情感与技能)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教育学之界定 一门学科之所以成为一门学科,学科独立的标志 就在于它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 (一)教育学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 ? 教育规律? 成有信 :找对象 教育学研究对象:教育问题 n是指反映到人们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 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 n教育问题来源于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概念 教育学是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 象,认识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 和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科学。 二、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一)领悟教育真谛,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质量 (三)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四)帮助总结经验,从教育教学中研究 (五)培植教育理想,养成教育情怀 (六)为学习其他教育学知识提供理论指导 幻灯片 三、学习教育学的方法 (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二)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打破接受性学习习惯) (三)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四)批判与继承相结合 (五)学习教育学与学习其他学科相结合 一、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现象及其性质 1教育现象:教育领域中所固有 的各种矛盾关系。 2教育现象的性质 第二节 教育的认识 讨 论 教育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还是一种生物现象? 游来游去多快乐 就是母鸭带小鸭 But please think 他们的行为是教育吗? 结论: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而非生物现象。 (二)教育的概念(社会角度看) 1、历史上关于教育的界定 中国: 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荀子:“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 育之,三乐也。 (二)教育的概念(社会角度看) 1、历史上关于教育的界定 西方: 柏拉图:教育是使个人身心得到圆满发展的活动。 卢梭:教育应当依照儿童自然发展的程序,培养儿童所 固有的观察思维和感受的能力。如与2-3岁的孩子对话。 夸美纽斯:教育在发展健全的个人。 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经验的改造。 “教育”的东方理解 第一,教育重视教师教育中的主导甚至支配作用 。 第二,重视系统的书本知识学习,甚至偏于书本 理论掌握。 第三,教育中存在明显的强制性。 “教育”的西方理解 n第一,学生自然才是教育中的真正主体,在西方教育中,自 然主义教育思潮、学生中心论盛行之故也就在于此,此反映 西方教育中学生主体作用之特点。 n第二,教学的全部过程不能缺少学生的自动参与,包括确定 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与方式等,教师只为学习环境的制 造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自动者,教育中少有教师强制、严 格纪律约束等现象,此反映西方教育中自动性之特点。 n第三,强调热爱儿童、尊重学生,教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 性,教师的支配作用较少,此反映了西方教育中教师引导作 用之特点。 比较:东方与西方对“教育”的认识, 并以此认识为根基去解释中、外教 育的思想对国民素质的影响。 2现代关于教育的定义:广、狭、更狭 (1)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 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 “凡是一切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有目的性、意识性) (2)狭义: 主要指学校教育:A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 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 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 的活动。 B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向 受教育者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受教育者 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促进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的发 展,使他们成为一定社会所需的人才。 一是专门化,表现在是有专门的机构 和专职人员; 二是制度化,表现在具有计划性、组 织性和系统性。 学校教育的本质特点(内涵): 学校教育是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 活动,由社会专门机构即学校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 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影响 ,促使人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学校教育定义: (3)更狭义教育 n思想品德教育 小结: 教育是促进人的发展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有计划、 有目的、有组织的促使社会的个性化 和个体的社会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的日常理解 n两个人吵架:“老子今天要好好教育教育你” n观后感:“从这部电影里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n孩子闯祸,别人指责家长:“你是怎么教育孩 子的” n孩子考上清华北大,羡慕的眼光:“你平时是 怎么教育孩子的,孩子这么有出息?” n“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讲, 教育是一个系统。任何系统 都是由要素构成的,教育也不例外。那么,构成教育系统 的要素有哪些呢? 要素:构成系统的必不可少的单元或部分。它有两个 基本特点:一是具有相对独立性;二是对系统来说是必不 可少的。 二、教育的要素 教育者 教育的基本要素 学习者 教育目的 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 教育影响 教育手段 教育组织形式 教育环境 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 学习者: 教育影响: ? 在教育过程中向他人施教或施加影响的人。 在教育过程中主动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教育者与学习者进行教育活动所依赖的一 切事物的总和。 对以上三要素的认识 教育的形态是指教育的不同表现形式。根据不同的标 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教育形态。从目前教育学的研究来 看,划分的教育形态大致有: 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的教育 生产力的发 展 三、教育的形态 (一)教育的起源与学校的产生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 四、 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 1.教育的起源P6-7 (1)神话起源说:宗教 (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 法)和沛西能(英) (3)心理起源说:孟禄(美) 认为教育主要起源于模仿 (4)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论 ) 讨 论 1.教育的起源学说 2.试提出新的观点 (二)学校的产生 1、学校产生的条件 学校产生的历史 条件有:文字的产生,文化知识日益丰富 ;社会生产日益发展,社会事务日益复杂 ,体脑分工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国家的形成提出了进行贵族教育的必要性。 2、人类最早的学校 而世界最早的有详细文字记载的学校则 是公元前2500年左右埃及的宫廷学校。 我国最早的正式学校的产生是在商朝。( 名称:庠、序、学、校。内容“六艺”:礼 、乐、射、御、书、数) 结论:教育是与人类社会同时产 生的一种社会现象,而学校(教育)则 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二)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 1.原始状态的教育 2.古代的教育 3.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4.近现代的教育 5.当代的教育 1、原始社会的教育 原始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 第一,教育存在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具有原始性。 基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 第二,教育内容取决于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教育具有宗 教性。 藏族先民们认为:无论是在天上、地下或是水中,都有神灵,而且世间万物也都无不听命于这些神灵。那些能同鬼神通话,以上达民意、下传神旨;可预 知吉凶祸福,除灾祛病;还能从事征兆、占卜、施行召魂、驱鬼等巫术的人是人与神之间的桥梁和媒介,于是便产生了祭祀和巫术活动,巫师也随之出现 。 第三,教育手段和方法简单,无制度化教育机构。 第四,教育权利平等,对象没有等级区分,教育无阶级性 。 (boys学打猎,girls学采集) 2、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的教育和 封建社会的教育) 中国古代教育:代表:孔子、孟子、荀子、朱熹 等等 中国最早的学校:夏代(前4000年)就有了学校 教育的形态。西周开始有学校,名庠、序、校 。教学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战国出现私学 ,百家争鸣 汉代实行专制主义的思想统治 对教育产生了重要 影响,隋唐兴科举直到1905年废科举开学堂 古希腊、罗马的教育 雅典:和谐发展 斯巴达:军事训练 中世纪的教育:神学(宗教)、 医学、法学、文学。 中世纪(Middle Ages)(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 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自西罗马帝国灭亡 (公元476年)数百年后起,在世界范围内,封建制度占统治地 位的时期,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之后,资本主义 抬头的时期为止。“中世纪”一词是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 开始使用的。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 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 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美 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 比较缓慢的时期。 巴黎大学: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民主性 西 方 第一,出现了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与非学校教育并存 ;其中学校教育的目标比较狭窄,多为学为仕官、学 为僧侣。 第二,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服务,教育性质具有明显 的阶级性。 第三,以伦理道德、宗教经典为主要教育内容,教育 内容比较封闭。 第四,教育方法比较呆板、机械,主要是单纯的知识 传授、强迫性的道德灌输;允许教育中的体罚手段。 第五,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获得了逐步的科学教 育认识 。 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文艺复兴:重视教育培养人的作用;扩大教育对象;创建了 新形式的学校;采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 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是文艺复兴的先驱 者,被称为“文艺复兴三颗巨星”,也称为“ 文坛三杰”(文艺复兴前三杰)。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是16世纪意 大利文画家,被誉为“艺术三杰”(后三杰) 3.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文艺复兴(the Renaissance)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商业发 达的城市兴起,新兴的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 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以后扩 展到西欧各国,于17世纪初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 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 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1)以人为本的教学主张,反对禁欲 (2)教学内容的古典主义 (3)教育导向上的世俗性 (4)教育对象和目的的贵族性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特点:(P10 ) (1)学校班级授课制度的出现和发展 (2)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 益突出。教育的综合化 (3)教育的阶级性与公共性并存,公共性日益突出。 (4)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高,教育 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4.近现代的教育特点: 5.当代教育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机器智能的信息社会) P306-311 特征 (1)教育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学校发生一系列变化。 (2)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越加普遍,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 化趋势都非常明显,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 。 (3)义务教育年限普遍延长 (4)高等教育朝着大众化和普及化发展 5.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P312-314 (1)教育的民主化 (2)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3)教育的全球化 (4)教育的信息化 (5)教育的超前化 (6)教育的指导化 教育的终身化:1965年成人教育局局长保尔 朗格朗( 法国)首次提出lifelong education:终身教育是一个 人从出生到坟墓所受到的各种教育的总和。1970年他 出版An Introduction to Lifelong Education: Lifelong education is a principle to build educational system. 1972年富尔向Unesco(教科 文组织)提交的报告Learning To Be提出learning society的概念,并把终生教育作为学习化社会的基石 。1996年Unesco在Learning: Treasure within 的 报告中指出:终身教育是打开21世纪之门的钥匙。 2001年5月,江泽民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高峰会议上,明确提出创建中国学习型社会。 (5)教育的超前化 n邓小平:今天的教育,明天的科技,后 天的经济。 n人力资本理论分析:在经济发展中,智 力起53%的作用,科技42%,资本5% 。 n例:德国企业管理 (6)教育的指导化 n教育指导主要包括:一、在社会上,教育为社会各部 门提供教育咨询服务,指导社会的教育活动。按WTO 提供的国际服务贸易分类表,全世界的服务部门分为 11大类和142个项目,其中第五大类为教育服务(初 级教育服务、中级教育服务、高级教育服务、成人教 育服务、其他教育服务)。二是在教育行政管理上, 广泛建立教育督导制度。如:督导小组(中学)检查 教案、作业、授课情况(普通话、是否体罚学生等) 。三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培养的人才从“知识型”向“ 智能型”转化,这就要求教育着主导作用的发挥要更多 的表现为对学习者的启发、诱导,而不是注入式教育 。 五、教育的属性 教育属性的认识 一般认为教育的属性有7: 第一,教育的永恒性。人类教育随人 类出现而产生,只要人类存在,人类的 教育就得以存在。 第二,教育的生产性。教育具有人力 生产、文化生产、科技生产等多方面的 生产功能,从而否定教育属于消费活动 的认识。 第三,教育的历史性。不同时期的教育因为 历史的制约而表现历史的特征。 第四,教育的继承性。教育总是在继承过去 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得以推陈出新。 第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出教育规律 支配下的自己相对独立性。 第六,教育的长期性。教育对人的影响及其 作用的体现需要较自己。 第七,教育的民族性。不同民族的教育因为 民族因素的差异而表现其特征。 第三节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学萌芽阶段(前教育学阶段)P11-12 二、教育学独立形态的阶段 P12 三、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 P12-14 四、教育学的分化与反思阶段 P14-16 五、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 P16-17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前教育学阶段) 教育学萌芽阶段的基本特征 第一,对教育的认识有一定的概括和总 结,但这种概括和总结还没有形 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第二,对教育的论述已经不少,但这些 论述还散见在哲学、伦理等著作中, 还没有形成教育学的话语体系。 代表人物和代表作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中国有:中国有: 西方有:西方有: 乐征克:乐征克:学记学记 柏拉图:柏拉图: 理想国理想国 曾参:曾参:大学大学 昆体良: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教育 代表孔子思想的代表孔子思想的论语论语 孟柯:孟柯:孟子孟子 孔子的主要教学思想 n学而时习之 n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n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n有教无类 也被概括为: 及时巩固原则;启发诱导原则(愤启悱发原则); 学思结合原则;有教无类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 的教育专著我国的学记。 它比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古罗 马教育家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雄辩术原理还早300多年。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约17世纪到19世纪初) 这一时期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 n雏形阶段 n形成阶段 1.教育学雏形时期 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n(英国)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n(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n(英国)洛克:教育漫话 n(法国)卢梭:爱弥儿 n(瑞士)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 卢梭卢梭 1623年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 1632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问世,为独立 形态教育学的形成奠定了学科基础。 1693年,洛克教育漫话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1762年,卢梭爱弥儿表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在这些著作中,作者力图系统论述教育问题,这些著作为教育在这些著作中,作者力图系统论述教育问题,这些著作为教育 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夸美纽斯 2.教育学学科形成时期 1806年,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 的奠基人)的普通教育学出版,他试图在伦理学的 基础上建立教育的目的论即“培养人的完美德性”,在 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的方法论。它的问世标志着 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体系。 首先,赫尔巴特明确表示教育学要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就必须 形成教育的基本概念和独立的教育思想。其次,赫尔巴特以心 理学、伦理学为基础,应用一系列概念,建构了相对完整、独 立的教育学体系,形成了赫尔巴特独有的教育学话语体系和研 究典范。 教育学学科形成的标志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问世 第一个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课的是德国的康第一个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课的是德国的康 德(德(17761776年在德国的格尼斯堡大学的哲年在德国的格尼斯堡大学的哲 学讲座中讲授教育学,后由赫尔巴特接学讲座中讲授教育学,后由赫尔巴特接 任)任) 三、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 (19世纪中到20世纪70年代) 1.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n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 n拉伊:实验教学 2.实用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n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和 经验与教育 n克伯屈:设计教学法 主要观点 第一,第一,“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和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教育的过程和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 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 第二,第二,“教育即个人经验的增长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优化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细则
- 2025重庆渝北区第三实验小学招聘学科教师若干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至2030年中国成人用品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战略规划报告
- 利用数据分析优化营销方案
- 公司客户信息保护
- 促销活动执行规定
- 水利工程设计规范与规定
- 2025年泌尿科尿路感染临床诊疗经验交流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船舶货物运输管理规程
- 2025年泰州市市级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33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职业素养提升第2版(大学生职业素养指导课程)全套教学课件
-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课件-制订研学课程目标
- JJF 1033-2023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
- 公安当场处罚案件培训课件
- 肉毒中毒医学课件
- EGFR信号转导机制及靶向治疗
- 领导力与团队建设技巧
- 畜牧业的畜禽疫病防控
- 抹灰工实操比赛方案
- 新人教版五年级小学数学全册奥数(含答案)
- 改写地球历史的25种石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