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管理.doc_第1页
国际商务管理.doc_第2页
国际商务管理.doc_第3页
国际商务管理.doc_第4页
国际商务管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商务,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微观经济主体出售和购买经济资源的各种活动的总称。国际商务(International business):是一种跨越过国界的活动,是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商品、劳务、资本技术和信息等资源的国际转移。商务管理(Business Management)是指以盈利为目的的商务组织和自然人,对出售和购买经济资源的各种活动进行全面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的过程。国际商务管理(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nagement)是指在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过程中寻找、分析、评价有利的市场机会和不利的市场风险,做出相应决策并加以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过程。商务的主体以盈利(profit)为目的微观经济主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商务的客体可供买卖的所有经济资源(economic resources),包括有形和无形的商品与资产,如商品、服务性劳务、知识产权等;商务的实质通过买卖方式实现商品所有权转移,它反映微观经济主体为获得收益的各种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易行为(exchange behavior)法约尔(Henry Fayol)“现代经营管理之父”或“一般管理理论之父”提出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科学管理之父”.韦伯(Max Weber)“组织理论之父”。梅奥(George Elton Mayo) “社会人假说”。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需要层次理论”。赫兹伯格(Fredrick Herzberg)“双因素理论”早期重商主义:代表人物(英)John Hales和William Stafford主要观点:“货币差额论”,也成为重金主义。增加国内货币(金银)积累,防止货币外流;鼓励出口,反对进口,主张多卖少买(或不买)。晚期重商主义:代表人物:(英)Thomas Mum,马克思称“重商主义福音书”。主要观点:“贸易差额论”,又称“重工主义”。反对国家政府直接限制货币(金银)输出;主张关注贸易顺差,少买多卖,发展生产;关注总贸易顺差额,不计较对每一国外贸或每一笔外贸是否顺差;在顺差的前提下,少量的货币输出会保证更多的货币流入。重商主义的核心思想:1. 货币=金银,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增加拥有的财富(金银),货币多是衡量国家富裕的唯一标准;2. 只有商业,尤其是对外贸易才是利润和财富的源泉,实现国际贸易顺差,增加国家财。3. 国家力量的壮大是积累财富(金银)、开展对外贸易的保证。古典贸易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 The 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2、比较优势理论(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3、要素禀赋论(Factor Endowment Theory)绝对优势理论:代表人物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主要观点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交换可以使各方获益;2.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和绝对利益(绝对成本优势),哪一国有绝对优势成本,哪国就应该出口;3.国际分工的基础是各国有利的自然优势和获得性优势(技术、工艺、设备等);4.外贸不应限制,应当自由放开,不应限制原料和制成品的进出口。绝对优势衡量的方法:是产品的投入产出比率。在劳动是唯一投入的情况下,各国的优势可以用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即单位劳动产量来比较,也可以用单位产量生产成本(劳动量)来比较。对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绝对优势理论的历史作用1.首次从理论上探讨并解释了国际贸易的(部分)原因(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来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初步勾勒出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奠定了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3.国际分工理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互通有无,交换多余的使用价值;互惠互利,共同富裕。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David Richard,1772-1823),是指分工的基础是比较优势或比较利益;各国应按“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商都具有绝对优势,但程度不同,另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但程度也不同。每个国家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优势较大(或劣势较小)的产品,而进口优势较小(或劣势较大)的产品。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比较优势理论的作用1.阐明了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基础比较优势,是自由贸易理论的一大基石;2.在历史上起过重大的进步作用;3.指明了各国在国际分工中的相互利益,概括了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自由贸易、扬长避短、发挥相对优势。提供曲线指出了在不同的贸易条件下,一国愿意进口和出口商品的数量组合线,是对穆勒国际交换比上下限的几何演绎。互利贸易区图:国内交换比例靠近坐标轴所表示的商品是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 要素禀赋论(Factor Endowment Theory)指狭义的H-O理论,该学说主要通过对相互依存的价格体系的分析,用生产要素的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一国的进出口贸易类型。一国的比较优势产品即应出口的产品是其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其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和要素密集型产品( Factor Intensity)1.要素密集度产品生产中某种要素投入比例的大小,如果某要素投入比例大,称为该要素密集度程度高。2.要素密集型产品以投入比例最大的要素命名(土地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人力资本说:代表人物西奥多舒尔茨(T. W. Schultz,1902-1998),美国经济学家,是指存在于人体中的智能,表现为人的文化水平、生产技巧、熟练程度、管理才能、体力(健康状况)等价值的总和,是对人进行教育和培训投资的结果,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研发高新技术产品,提供高投资回报。人力资本说的基本观点:不同产品在生产中需要的人力智能的类型和程度不同,人力资本在产品的比较优势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初级产品需要较少、程度较低的人力资本;高技术行业需要较多和高级的人力资本;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稀缺,在初级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发达国家人力资本丰富,在高技术产业具有比较优势。需求相似说又称偏好相似理论(Preference Similarity Theory)、重叠需求理论(Overlapping Demand Theory)或收入贸易说(Income Trade Theory)代表人物瑞典经济学家斯戴芬伯伦斯坦林德(Staffan B. Linder)基本观点:1.一种产品的国内需求是其能够出口的前提条件,即出口只是国内生产和销售的延伸。2.重叠需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一个独立条件。两国之间的需求结构若是越接近,则两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基础就越雄厚。3.影响一国需求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人均收入水平。当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时,则重叠需求的范围也就越大。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是指随着产量的增加,产品的生产达到一定规模,达到规模报酬递增时,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递减,因而形成成本优势,最终形成专业化分工生产并出口。垄断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1. 能够从事跨国经营和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拥有独到的特点,使它具备不为同一外国市场上的其他公司(包括当地企业)所有的垄断优势或独占竞争优势2. 市场不完全(竞争)造成跨国企业垄断优势的存在,是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基础和决定性因素3. 对外投资的企业至少拥有四种(垄断)优势(技术优势、规模经济、资金和货币优势、组织管理能力、信誉商标优势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LC)代表人物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维农:认为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存在三个阶段:创新、成熟和标准化,相应地存在产品市场上的导入、成熟和衰退三个时期,以不同阶段产品生产所需资源优势的变化,可以解释国际贸易及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产品三阶段国家三类型:1产品变革或创新阶段(Innovation)-创新国(发达国家)企业率先进行新产品的开发与生产,企业能获得垄断优势,产品倾向在国内生产;-发达国家的国内需求对新产品的开发具有充分的诱导作用;-创新产品的国内需求弹性小,对国际市场主要通过出口来满足。2. 成熟阶段(Mature)-较发达国家的市场需求得到培育和发展,进口国企业开始生产类似产品,和发达国家产品进行竞争;-较发达国家采取保护政策,削弱发达国家产品的竞争力;-创新国(发到国家)企业为有效占领海外市场而向较发达国家进行直接投资。3. 产品标准化至衰退阶段(Senescent)-标准化的产品使之在各类国家进行生产成为可能,价格竞争成为市场营销中的决定因素;-技术和资本丰裕的发达国家以直接投资的方式将生产转移到劳动力相对丰裕且劳动力相对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 内部化理论的主要观点:代表人物英国学者罗纳德科斯(R. H. Coase) 1.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是造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2.四种因素影响中间产品市场的交易成本,从而影响企业为实现内部化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基本观点:1. 决定企业(跨国公司)进行国际化(生产)经营方式的主要因素有三类:企业(厂商)优势或称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2. 企业必须同时拥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其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才有利可图。3.企业拥有的优势类型与强弱决定了其国际经营方式的选择。 1.核心能力与市场进入方式-核心能力以技术优势为主时,尽量避免许可方式和合资企业方式-核心能力以管理优势为基础时可采用特许经营和建立独资、合资子公司的方式 ,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法。2.降低成本的压力和市场进入方式-降低成本的压力越大,企业就越有可能采取出口和建立子公司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在要素条件最佳的地点从事生产,然后向世界其他地方出口,企业有可能获得获得明显的区位经济和经验曲线经济效益。开拓国外市场的三种途径:1.商品出口(Exporting)包括(直接出口,间接出口)2.非股权安排(许可证方式、特许经营、技术协助、交钥匙工程、管理合同等)3.对外直接投资(FDI)(独资经营、合资(合作)经营)商品出口:是指企业在国内生产,组织打扫国外销售,是国际商务经营最简单的形式,通常是许多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最初选择。分为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直接出口:是指企业不是通过本国的中间商,而是直接将产品卖给国外的客户或最终用户。直接出口的形式:直接卖给最终用户;卖给国外中间商代理商、经销商、批发商、零售商;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办事处);建立国外销售子公司直接出口的优缺点:直接出口的优点1.部分或完全控制国外营销计划;2.来自目标市场的信息量大、反馈快,有利于改进市场营销工作;3.能更好地保护商标、专利、信誉和其他无形资产。直接出口的缺点1.企业需配备海外销售队伍,掌握专业的出口业务知识和技能;2.与间接出口相比,直接出口的开业成本高,信息要求量大,风险较大。间接出口:是指企业本身不进入国际市场,不参与国外经营活动,而是通过国内的中间商经销或代理其产品出口业务。形式:专业国际外贸公司,出口管理公司,合作出口(“挂拖车”出口),外企驻本国的采购处间接出口的优缺点:间接出口的优点1.资金投入少,无需设立专门的海外销售部门;2.无需具备很多国际市场知识、亲历复杂的出口洽谈和履行程序;3.利用专业外贸公司,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迅速。间接出口的缺点1.对海外市场的控制程度低(产品流向和价格);2.难以迅速掌握国际市场信息,从而不利于提高产品对国际市场的适应性和竞争性3.无法获得跨国营销的直接经验;4.难以建立企业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5.盈利水平低。非股权安排,又称非股权投资,是指跨国公司未在东道国企业中参与股份,而是通过与东道国签订有关技术、管理、销售、工程承包等方面的合约,取得对该东道国企业的某种管理控制权许可证的类型:1.独占许可:许可方给予被许可方在规定的地区、规定的期间内制造、使用和销售某项技术产品的独占权或垄断权,而技术许可方及任何第三者都不得在这个规定的地区和期间内制造、使用或销售该技术产品2. 排他许可:技术许可方和被许可方在规定和地区、规定的期间内有制造、使用和销售某项技术产品的权利,但许可方不得将此种权力给予第三者。3. 普通许可:技术许可方给予被许可方在规定地区和期间内有制造、使用和销售技术产品的权利,而许可方自己仍保留自己或转让给第三者在这个地区和期间内制造、使用和销售的权利。4. 可转售许可:技术的被许可方有权将其所得到的权利以自己的名义再传授给第三者。5. 交叉许可:双方相互授予价值相当、互惠的技术使用权,双方的权利可以是独占的,也可以是非独占的。特许经营的形式:1.制造商创办的零售商特许经营系统例:制造商将特许权授予零售商。如福特等汽车制造商允许代理商(经销商)销售其汽车,虽然这些代理商(经销商)是独立的企业,但仍须同意遵守制造商的各项销售与服务规定;又如石油公司特许成千上万的加油站挂它的牌子,出售其品牌的汽油。 2.制造商创办的批发商特许经营系统例:可口可乐公司授权各地装瓶厂(批发商)购买其浓缩汁,然后由装瓶商充碳酸气、装瓶,再把他们出售给本地市场的零售商。3. 服务企业创办的零售商特许经营系统-麦当劳、肯德基通过特许协议成为快餐业王国,汉堡王快餐公司、汽车出租业、旅馆业等大公司的零售连锁系统。“交钥匙”工程(Turnkey Project/Operation)是指跨国公司为外国企业或外国政府从事工程建设,在工程完工后,跨国企业负责试生产,在保证工程开工后的产品产量、质量等指标达到合同规定标准后,才将工程移交给工程的主人。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是指一国的企业或个人在国外建立企业,或通过购买、参与当地企业的股份,并直接对该企业的经营管理拥有一定程度控制权的投资活动。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式:1、合营企业(Joint Venture)-合资经营:即股权式合资经营(Equity Joint Venture)是指由外国投资者与东道国投资者依照东道国法律在其境内共同投资设立一家新的企业,投资各方依据各自投资额的多少共同行使经营管理权、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经营形式,由此设立的企业成为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即契约式合营(Contractual Joint Venture),是指外国投资者与当地合伙企业共同出资,开展经营活动。与合资经营的主要区别在于:一是合营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在合同的基础上,双方对利润的分享和风险的分担不一定以各自的出资额比例为基础;二是不一定设立法人企业。2、独资(经营)企业(Wholly Owned Subsidiary)是指投资者按照东道国法律,经东道国政府批准,在东道国建立的全部资本为投资者所有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进入方式:1、新建(Build new facilitiesGreenfield Strategy)新建进入是指在目标国建立新企业或新工厂,形成新的经营单位或新的生产能力。如果是第一次进入目标国投资设厂,则常被称为“草根式进入”(Grass-root Entry)或“绿地策略”(Greenfield Strategy)。2、收购(Buy existing assets in a foreign countryAcquisition Strategy)收购进入是指企业按照东道国的法规,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渠道,购买另一个现有企业的股权而取得其部分或全部所有权,来参与或控制该企业经营的行为。 H型组织结构(Holding company),即控股公司结构。H型公司(即母公司)持有子公司部分或全部股份,下属各子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是相对独立的利润中心。H型结构的显著特征是高度分权,各子公司保持较大的独立性。但为了协调全公司的业务,母公司主要是对子公司进行计划管理、财务管理和人事管理。企业经营决策的类型:1.决策在经营中所处的地位分类-战略决策:解决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问题的决策。战术决策:为了实现战略决策、解决某一问题做出的决策(局部性、短期性)。2. 按决策的归属分类-高层决策:战略决策-中层决策-基层决策:战术决策3.按决策问题出现的重复程度-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4. 按决策目标分类-单目标决策-多目标决策5.按决策所使用方法-计量决策(定量决策)-非计量决策(定性决策: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等)6.按决策问题所处的环境分类-确定型决策:决策者对未来的情况有比较确定的了解,掌握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而且能够准确了解决策的必然结果。如果方案选定,则该方案后果的发生概率等于1 。不确定型决策:在无法估计系统行动方案所处状态概率的情况下进行的决策。风险型决策: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必须冒一定风险。在未来的决定因素,可能出现的结果不能作出充分肯定的情况下,根据各种可能结果的客观概率作出的决策。7. 按企业决策的主体分类-个人决策(独裁决策)-群体决策定性决策方法: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ing,BS法)、电子会议法德尔菲法也称专家调查法,是一种采用通讯方式分别将所需解决的问题单独发送到各个专家手中,征询意见,然后回收汇总全部专家的意见,并整理出综合意见。随后将该综合意见和预测问题再分别反馈给专家,再次征询意见,各专家依据综合意见修改自己原有的意见,然后再汇总。这样经过多次反复,逐步取得比较一致的预测结果的决策方法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ing,BS),又称智力激荡法,或自由思考法(畅谈法,集思法),是是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头脑风暴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群体决策方法,即针对某一问题,将有兴趣的人集合在一起,在完全不受约束的条件下,敞开思路,畅所欲言,自由思考,诱发创造性思维。定量决策方法包括确定型决策方法、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和风险型决策方法。例2:某公司生产某产品固定成本为50万元,产品单位售价为80元,本年度产品定单为1万件,问单位可变成本降至什么水平才不至于亏损? 10000=500000/(80-V) V =30(元/件)例3:某企业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50万元,单位售价80元,单位可变成本40元,若企业目标利润为30万元,问企业应完成多少经销量?设利润为 ,根据定义有: =PQ-(F+V Q) Q=(F+ )/(P-V)Q=(F+ )/(P-V)=(500000+300000)/(80-40)=20000件 例4:若本年预计销售量为5万件,求利润额是多少?=PQ-(F+V Q)=80 500000-(500000+500000 40)= 150(万元)经营安全率是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一个指标,S=(Q-Q*)/Q经营安全率和经营安全状况表经营安全率S30%25%-30%15%-25%10%-15%10%经营安全状况安全较安全不太好要警惕危险增加现实产量Q或降低盈亏平衡点的产量Q*都可提高经营安全率例:某产品有三个生产方案,三种方案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表 方案成本项目 a b c单位变动成本100 60 40固定成本50001500025000三个方案的总成本如下Ca=5000+100QCb=15000+60QCc=25000+40Q当Ca=Cb,Qab=250;当Cb=Cc,Qbc=500;当Ca=Cc,Qac=333由Ca、Cb、Cc的斜率可知:当QQab=250时,Ca Cb当QQbc=500时,Cc Cb当QQac=333时,Cc Ca当QQac=333时, Ca Cc当Q250时,a方案成本最低,当Q500时,c方案成本最低,当250Q500时,b方案成本最低不确定型决策:1.冒险法:也称乐观法或大中取大法,指愿意承担风险的决策者在方案取舍时以各方案在各种状态下的最大损益值为标准(即假定各方案最有利的状态发生),在各方案的最大损益值中取最大者对应的决策例6:某企业拟开发新产品,有三种设计方案可供选择。因不同的设计方案的制造成本、产品性能各不相同,在不同的市场状态下的损益值也各异。2.保守法:又称悲观法或小中取大法,与冒险法相反,保守法的决策者在进行方案的取舍是一每个方案在各种状态下的最小值为标准(即假定各方案最不利的状态发生),在从各方案的最小值中取最大者对应方案。3.折衷法:找出各方案在所有状态中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决策者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程度给定最大值系数(01),最小值的系数随之被确定为1-。也叫乐观系数,是决策者冒险(或保守)的程度的度量。用给定的乐观系数和对应的各个方案最大最小损益值计算各方案的加权平均值。取加权平均最大的损益值对应的方案为所选方案。 4.后悔值法(最小后悔值法):后悔值:指在某种状态下因选择某方案而未选取该状态下最佳方案而少得的收益值。计算损益值的后悔矩阵。方法是用各状态下的最大损益值分别减去该状态下所有方案的损益值,从而得到对应的后悔值。从各方案中选取最大后悔值。在已选出的最大后悔值中选取最小者,对应的方案即为用最小后悔值法选取的方案。风险型决策的标准是期望值;2.当决策指标为收益时,应选取期望值最大的方案;3.当决策指标是成本时,应选取期望值最小的方案;4.一个方案的期望值是该方案在各种各种状态下的损益值与其对应的概率的乘积之和。例7:某企业在下年度有甲、乙两种产品方案可供选择,每种方案都面临滞销、一般、和畅销三种状态,甲需投资50万,乙需投资100万。今后3年内各种状态的概率和损益值如下表所示(单位:万元):波特5力模型-产业环境分析产业竞争者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新进入者的威胁讨价还价能力讨价还价能力替代产品/服务的威胁潜在进入者供应商购买者替代品进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