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大学生就业状况实证研究——毕业论文_第1页
经管类大学生就业状况实证研究——毕业论文_第2页
经管类大学生就业状况实证研究——毕业论文_第3页
经管类大学生就业状况实证研究——毕业论文_第4页
经管类大学生就业状况实证研究——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从近几年大学生就业状况来看,大学生就业问题很突出,而社会对管理型人才的需求却有增无减,那么研究经管类大学生就业状况的意义就凸显出来,本论文从研究的背景及目的出发,根据当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这一话题,以我校河南科技学院应往届经管类毕业生为对象,通过发放网络问卷的方式收集了解其就业信息、工作情况以及就业影响因素。利用条形图、饼状图和图表进行数据的梳理分析,最后发现:经管类就业状况整体良好,但毕业生的综合性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最影响其就业质量。关键词:经管类大学生 就业状况 问题分析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in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FanJiaoAbstractFrom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recent years,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s still outstanding, and the social demand of management talents is increasing, so the research of the employment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economic management is very necessary. This paper from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purpose of, according to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 situation grim this topic, taking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ur school should previous graduates from th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majors as the object, through the payment network questionnaire to understand the employment information , working conditions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employment do questionnaire. Using bar chart, pie chart and chart data analysis, finally found that: the overall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good, but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graduates, especially the practical ability, the most influence on the quality of employment.【Key word】: Key words: Economic Management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status;Problem analysisI目 录摘要IAbstractII一.引言1(一)研究背景1(二)研究目的1二.就业现状调查方案设计与实施1三.经管类大学生基本就业情况的统计分析2(一)基本信息模块2(二)工作情况模块4(三)就业影响因素模块8四.小结12参考文献13致谢14附录15一.引言(一)研究背景自1999年扩招后大学生数量在逐年增加,而市场的供求关系却远远不符合比例,高学历难就业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而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的的原因是值得我们进行探究的。从扩招开始,“好学生”上大学变成了“普通人”上大学,这一转变带来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也许是政府扩招的初衷,然而给大学生就业的冲击却慢慢显现出来。程如平(2014)谈到中国大学生的就业情况:2012年有680万名毕业生,2013年接近700万大关,2012年城镇新增劳动力1266万,需要就业的城镇劳动力达2500万,还有下岗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等需就业人群向城镇流动,形成就业大潮。尽管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对于经管类人才,却不得不说是机会与威胁共存:现在就业市场对管理类人才是大量需求的,企业通常开出丰厚的待遇,但最后招到的人却寥寥无几,这是企业的悲哀更是大学生的悲哀。“空有其表”是对很多大学生综合性评估的结果。我校作为一个二本院校,经管类大学生是全校人数最多院系,通过对我校经管类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实证研究,为经管人才的就业提供一些可参考数据及价值来帮助他们更好就业,同时也为高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参考性价值。(二)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一:了解我校经管类大学生的就业现状本文通过对我校部分2011、2012、2013届经管类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研究,利用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的归类分析,用数据说话。研究目的二:分析经管类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研究经管类大学生就业的方向、薪酬及影响就业的因素,分析影响就业的原因所在。从而得出一些规律性结论,对他们今后进入社会的就业目标及方向提供帮助,更能诱发他们在大学期间做好职业规划。二.就业现状调查方案设计与实施 对于这次的问卷设计,我阅读了一些关于研究大学生就业现状的文献来扩充自己对就业方面的认知度。并且参照了他们的调查形式和方法。魏翠妮、汪元平、刘丽娟(2012)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开展研究活动,借助条形图、柱状图、图表等展开数据的剖析。总体分为调查的基本情况,基本结论和建议三部分。徐洪玲(2010)等人以调查问卷形式开展并借助spss图分析,全文分为:就业现状分析,就业困难原因分析,提升就业对策。李东(2012)以农业院校经管类大学生就业现状为背景,利用图表,扇形图分析研究了经管类大学生就业现状、就业存在的问题、就业难对策 。丁毅(2010)等人研究经管类大学生就业现状,以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从研究方法、项目调查分析和对策分析三个模块进行,并借助大量图表、扇形图进行数理分析。盘金柯(2013)等人在大学生就业观调查研究中,以调查问卷形式开展,从背景出发,总结了大学生就业观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合理建议。本次调查研究目的是为了了解经管类大学生就业状况,所以我的研究对象是河南科技学院经管类专业的往届毕业生,考虑往届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决定采用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由于要联系往届毕业生,个人人脉的狭隘性,本次调查问卷的发放主要靠导师的帮忙,以网络问卷的方式发放到部分往届经管院毕业生邮箱然后回收的方式来完成问卷。在问卷设计上,也翻阅参考了众多问卷的问题。于宁(2011)等人在经管类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与研究中,从研究背景、方法、成果、建议、结论几个模块入手,就学校情况、学生的自我认识、成功就业最应该具备的能力和最欠缺的能力等8个相关问题展开调查,采用单选和多选形式,以此为相关专业学生就业提供有力的参考。梁恒(2011)以兰州交通大学2010 届经管类毕业生为调查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的方式,就毕业生的基本情况、生源、求职区域、薪金要求、择业心态、感受就业压力等方面逐项进行统计分析。李皓(2010)在研究高校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影响中,就学生的个人情况、就业信息来源、家庭成员就业情况、学校提供帮助情况等方面展开问卷的调查设计。结合这些资料,最后我自行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见附录)。问卷采用单选和多选的形式,主要从三个模块进行归类问题,就业的基本信息模块,包括毕业生人数分布、所选行业分布、所选企业分布;工作情况模块,主要有择业观、就业趋势、职场适应性等;就业影响因素模块,主要涉及高校机制问题和经管类学生的自身问题。在导师的帮助下,我们收到问卷195份,有效问卷191份。回收率为97.7%。剔除其中四份问卷的原因是毕业生毕业年份稍久远,分别是两个2008届,一个2009届,一个2010届。为了避免时间差异对调查结果的影响,调查对象最后锁定河南科技学 院经管类专业2011、2012、2013届毕业生,女生114份,男生77份,男女比例接近7:10,基本符合我校经管院男女比例。问卷的学生来源均是我校往届毕业生,跟我们所要研究的课题范围相吻合,而且由近三年经管类毕业生亲自填写,具有代表性,基本可以反映近几年经管类学生就业现状的基本情况。三.经管类大学生基本就业情况的统计分析 (一)基本信息模块 1调查人数均匀分布在收到的问卷中,2012、2013、2014届毕业大学生大部分选择就业。毕业时间分布上,根据数据可得下表:表 1 调查人数均匀分布结论:我们调查的人数中,2012、2013、2014届毕业生分布人数为60、80、51,所占百分比分别为31%,42%,27%,每年的人数比基本达到平衡值,对于最后的分析就会更具规律化,减小因年份不均匀造成的数据化误差。2跨专业择业比例小我们对经管类大学生就业所选行业进行细化归类:A 销售、客服、市场职业类;B财务、审计、税务、统计;C金融(银行、基金、证券、期货、理财); D生产管理; E研发及技术服务;F行政管理 (公务员、事业单位); G其它。最后得出的数据依次为:86,24,13,11,4,12,44。可得出下表:表 2 所在行业的分布比例结论:杨克欣(2013)谈到我国未来职业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特点,我国的人事管理机构对未来急需人才进行了分析预测,认为我国未来的主导职业将包括:会计、计算机系全歼开发、环境保护、健康与保健医药、咨询服务、法律、老年医学、家庭护理和服务、公关、市场营销、生物化学和生物技术,咨询与社会工作、旅游管理科与服务、人力资源管理等,显然,经管类专业占到了很大比重。在我们的统计中,从图表中可以看到,市场销售类占了44%的比重,财务税收类占12%,金融类占7%,生产管理占6%,这些经管类的行业占比重达到总体的69%,显然经管类专业学生跨专业择业的比例很小。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市场就业形势决定的。其次,经管类属于商科,这也是其就业定位比较集中的原因所在 国慧. 浅述经管类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对比现状及建议J.现代商业.2011:280.。而销售类居首可能是因为销售比较好“入门”。3民营个体企业成为就业新选择我们把公司类型分为A国有企业;B三资企业; C民营企业、个体; D政府机构、科研事业; E其他单位。最后得到的表如下:表 3 所在企业的分布情况结论:梁雪松(2013)谈到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在不断变化,广大毕业生已经摒弃了狭隘的就业观念,树立了新的就业观。只要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优势,有相对稳定的收入,无论哪种性质的就业单位,只要有合适的工作就是就业。我们从表中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占比重过半,达到57%,而以前人人趋之若鹜的国有企业占的比重非常小,只有8.4%。而三资企业也成为目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它是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经营企业,但它通常对毕业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占的比重相比其他稍小,只有6.8%。以前大学生倾向选择待遇好、工作稳定的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业作为“铁饭碗”,民企、私营企业则被贴上高强度、低报酬、无保障等标签。今昔的对比我们发现经管类毕业生已淡化“公有单位”、“私有企业”的观念,树立了全方位、多种渠道的就业意识。而导致这种变化的市场因素,就是近年来国有企业需求量越来越少,而民营个体企业成为后起之秀占了大半市场,这也是经管类毕业生选择民营个体企业的重要原因。(二)工作情况模块1择业观念多重化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入手,所选工作与专业是否对口:A对口、B基本对口、C不对口;工作与行业不相关原因:A为了更好的收入、B为了更好的工作环境、C个人兴趣、D其他,最后得到数据如下: 是否对口对口基本对口不对口百分比(%)30.928.440.7表 4-1 工作与专业的对口情况原 因更好的收入工作环境个人兴趣其他所占百分比(%)18.817.935.927.4 表4-2 不对口工作的原因 结论:经管类专业学生就业时利己因素为就业主要考虑因素 盘金轲. 武汉高校经管类本科生就业观调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3,15:130.。在表4-1中对口和基本对口的百分比是30.9%和28.4%,不对口的占40.7%,对口就业与不对口就业比是6:4,这个比例和我们上面的行业分布情况分析是很相符的。对于选择不对口工作的毕业生,我们在表4-2中可以看到因个人兴趣而就业的比例达到35.9%,还有18.8%的学生为了更好的收入去择业,17.9%的人则是为了工作环境。这反映了经管类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具有多重性。2“短期就业”和“多次就业”成为就业新趋势我们将毕业半年内换工作次数的问题与毕业生第一份工作持续时间问题相结合来调查:项目工作变换(次)人数百分比010152.9%15026.1%2-44021.0%表 5 毕业半年内换工作情况结论:梁雪松(2013)提到的大学生择业新形势中,“短期就业”和“多次就业”成为年轻人就业新趋势。一些大学生将第一份工作当成一个“跳板”或一个短暂的“避风港”,一段时间后感觉不适应便跳槽。这也是当下很大一部分毕业生或者即将毕业的学生的想法。表5是大学生毕业半年内换工作次数的调查数据,我们发现没换过工作的占52.9%,“跳槽”一次的占26.1%,2-4次我们归类为频繁换工作的占21%;而第一份工作的持久度超过半年的占到了68.6的比例。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理解为大学生是在找一个“跳板”,而另一面也折射出当下很多毕业生对自己就业没有明确的目标,同时对自己也缺乏清晰明了的职业定位。3职业适应性较强我们就学生到职业人转变的过程以及毕业生适应岗位的时间做了数据调查分析: 适应度项目完全适应基本适应有点不适应非常不适应频 数25132340百分比(%)13.169.117.8-表 6 职业的适应性结论:研究发现大学生的职业适应性从整体上来看只是处于一般状态 田彩云. 影响大学生职业适应性的因素D. 陕西师范大学, 2014.。但我们从表中可以明显看到就被调查者来说能很好适应和有点不适应的占的比重分别为13.1%和17.8%,两者差别不大。所以以此为模板我们可以判断出69.1%的人都能基本能适应。在岗位的适应时间上我们做了调查,不到半年的有32%,超过半年的占68%,说明相当大一部分经管院大学生还是需要一定时间去适应角色的转变。综合来看,经管类大学生大部分职业适应性较强,但适应性能力良莠不齐,需要给予时间来完成角色转变。4岗位胜任度较好对于已经工作一段时间的毕业生来说,现岗位的胜任度是否较之前有增加呢?我们收集数据如下: 胜任度项目完全胜任基本胜任有点胜任无法胜任频 数899750百分比(%)46.6%50.8%2.6%-表 7 现任岗位的胜任度结论:我们通过上面的学生转变职业人的数据的对比发现,完全胜任的比例与基本胜任比例达到了97.4%,而有点不胜任的比例仅有2.6%,其中不胜任原因中,3个人是实践能力不足,1人是专业知识缺乏,1人是人际交往能力不足。大体上都能很好的胜任现任岗位。结合我们上面对经管类大学生适应性的判断,说明毕业生对现任岗位的胜任度较最初刚入职场时的适应性有所增加。5薪资要求较理性我们对毕业生工作月薪及变化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 8 首份工作月薪与目前月薪对比图结论:魏翠妮(2012)调查分析发现经管类大学生对薪资的要求比较理性。然而当代大学生经常会在薪资待遇方面出现严重的心理落差。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首份工作月薪在1500-3000的有168人,占我们调查总人数的88.4%,月薪在3000-4000的有17人,占到的比例为8.7%,4000以上的只有5个人,所占比例仅为2.6%。调查目前月薪时,我们进行了归类细化总结:2014届应届毕业生51人,毕业月薪在1500-3000的有45人,3000-4000的有4人,4000以上有2人。目前月薪工资在1500-3000的有35人,3000-4000的有11人,4000-5000有3人,5000以上有2人;2013届80个毕业生中,毕业月薪在1500-3000的有71个,3000-4000的有7个。而目前月薪在1500-3000的有34个,3000-4000的有27个,4000-5000的有6个,5000以上有11个;2012届的60个人中,毕业月薪在1500-3000的有50个,3000-4000的有6个,4000以上有2个。目前月薪在1500-3000的有21个,3000-4000的有22个,4000-5000的有8个,5000以上有9个。我们对这些数据分析发现,就调查人数而言,2014届毕业生刚入职场,大部分人月薪涨幅不大,高工资段所占比例较小。2013届和2012届毕业生明显在1500-3000的工资段大幅度减少,高工资阶段所占比重相对较大。表8中我们将首份工作月薪与目前月薪做对比进行分析,1500-3000的底层工资减少40.8%,3000-4000的工资段增加了23.3%,4000-5000工资段增加了6.2%,5000以上则达到10.8%,在月薪的对比变化和细化分析后,我认为经管类大学生的潜力还是很大的,可塑性较强,毕业月薪起点的高低并不能决定其最终的就业月薪价值。而首份工作的月薪在1500-3000的比例是88.7%,这反映了经管类大学生在就业薪酬上比较理性。另一方面,工资待遇是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这从侧面也反映了我们的社会对求职者的消化能力。其次,高能力对应高待遇,这也说明大部分大学生的职场能力达不到职场要求。在这种状况下,我们最好的应对策略就是放低薪酬要求,从基层做起。6就业满意度水平较高在就业择业后,对工作满意度如何?或者只是因为工作而工作?所以我们针对大学生就业满意度做了调查,结果如下:满意度其他非常满意满意比较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频 数125177492百分百(%)6.3%26.8%40.3%25.6%1%表 9 就业的满意度结论:李东(2014)告诫大学生要正确评价自己,勿盲目追求“大城市、好单位、高工资”的择业标准,对于工作岗位而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我们的数据组中显示,对于自己的工作,非常满意的只有6.3%,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是26.8%和40.3%,综合来说满意的占到了73.4%的百分比,不太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只占到26.6%,就业满意率是衡量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满意度对就业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而对于存在的就业不满意人群,这体现了经管类部分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就业现实的差距,要求我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理性求职。(三)就业影响因素模块1职业规划太晚职业生涯规划就像一个灯塔,可以给我们以后的人生就业方向提供一个清晰的定位和目标。职业生涯规划开始的越早越好,而且应该是动态的不断根据自身发展变化适时作出改变。那么大学生都是何时作出职业规划的呢?我们的调查结果如下:规划时间项 目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大五频 数21425968百分比(%)11.0%22.1%31.1%35.8%表 10 职业规划时间表结论:张方(2010)谈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一是可以正确认识自己的个性以及优势和劣势,是对学习生涯的总结和评估。二是加强针对性,提升就业优势。职业生涯设计可以避免或弥补弱势,而优势也就有可能转化为“胜势”。三是有助于降低求职盲目性,提高择业的精准度。就业是每个在校大学生最终都会面临的问题。早思考、早规划、早准备,为未来成功就业提供必要的保障 于宁. 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研究.人力资源管理.2011:97。根据图中数据显示,我们发现大四、大五进行职业规划的占比重是35.8%,大二、大三各占22.1%、31.1%,大一进行职业规划的只有11%。那么仅从我们的数据中可以得到很不乐观的一个情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太晚是我们经管类学生自身的大问题,也是我们就业问题的根源之一。2社会实践过少工作中核心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与校园有所差别,所以我们从大学生自身出发,调查工作中所需知识能力的来源:知识和能力来源频数百分比(%)课程学习4724.6%社会实践4322.5%工作习得8846.1%家庭熏陶84.2%其他52.6%表 11 工作中知识和能力的来源结论:常顺英(2012)谈到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一是环境因素,而教育与教学活动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环境影响,因此它对能力与发展的影响占主导地位;二是社会实践的作用,环境对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巨大影响,但必须以主体的实践活动为中介;三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些影响因素对不同的人作用效果不一样,这也是每个人所认为的关键不一样的原因所在。有46.1%的大学毕业生认为工作中核心知识和能力来源于工作中习得, 22.5%的人则认为是社会实践的原因,24.6%的人认为知识和能力来源是在校课程的学习,剩下的4.2%认为是家庭熏陶的结果。结合我的课堂学习体会,我个人认为我校的课程设计侧重于理论,而理论的学习应用并不能被很多人接受吸收,这是只有少部分人选择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情况反映了我校的实践教学所占比重过低,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脱轨。社会实践对于一部分人来说作用重于课堂学习,所以他们会倾向于社会实践中的学习。大部分人认为工作中的习得是关键是由于工作中学到的更具有实用性。从大学生主观方面来看,工作所需的能力大部分来自工作习得或社会实践积累,即实践效果性大于理论。3.教学模式陈旧针对我校的教学方面问题,设计了一些多项选择,统计的数据如下:教学方面存在问题实习实践不够培养主动学习能力不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到位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职业规划指导不够好课堂互动不够课程数量和类型不合理教学方式不好频次14977835860544026百分比78.4%40.5%43.7%30.5%31.6%28.4%21.1%13.7%表 12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论:付景涛(2012)认为经管类教学往往只注重结果而轻视过程,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学生对于知识的真正掌握与运用。学校对实习工作包得太多、统得太死,整个实习过程都由学校负责包揽,学生是被动实习,缺乏主动性。徐红玲(2010)对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我国科教育模式相对于社会进步变革滞后,对于大学生的能力培养标准不合理,不能够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要求。对其个人能力的培养方面,鲜有显著的效果。在表13里我们发现对教学中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的投票数有149票,占总人数的78.4%。其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到位的票数是83票,占总人数43.7%。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不够的票数是77,所占比例是40.5%.课程内容不实用的票数是58,占比例是30.5%。从这些数据来看,显然高校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进入职场的能力需求。创新能力、主动学习能力虽然要靠学生自己去训练,但高校应该在这些方 面起到指导作用并加入教学教程。高校的教学模式不应该继续是传统的“讲-听-读-记-练”,要了解市场需求并及时更新课程设置和授课方式。4能力因素占就业影响因素比重大我们把一些因素分为五个等级,根据重要程度依次为5、4、3、2、1,依次为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比较不重要,非常不重要。得到数据如下:影响就业因素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比较不重要非常不重要工作能力67.5%21.1%7.7%2.1%1.5%工作经历40.7%26.8%20.1%6.7%5.7%学校名气7.2%17.0%32.5%23.2%20.1%所学专业18.0%24.2%30.9%16.5%10.3%学习成绩2.6%11.9%40.7%22.7%22.2%就业信息和机会30.9%35.1%21.6%9.3%3.1%职业资格证书20.6%17.5%32.5%11.9%17.5%个人特长21.1%20.6%30.4%14.4%13.4%表 13 影响就业的因素结论:杨克欣(2013)谈到的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评价:尽管很多用人单位把毕业生的学历看的高于一切,在实际中,约有80%的用人单位又把学位证和毕业证作为基本要求;用人单位对毕业院校的评价:大约一半的用人单位认为院校的牌子很重要。他们对所属院校的了解多以招聘毕业生在单位的表现和学校在社会上的排行为依据;用人单位对专业的评价:有约70%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认为目前毕业生的技能还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许多毕业生对本专业知识仅仅是“有些了解”;用人单位对所持证书的评价:多数用人单位认为人的能力是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证书数量不能说明问题;用人单位对能力的要求: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其次是协作能力、执行能力和社交能力。在上图中,我们把4和5的重要程度归类为很重要,其中,工作能力很重要的比例占78.6%,工作经历占67.5%,就业信息和机会占66%,这是我们调查显示的影响就业因素中最重要的三个因素,其中工作能力的高低又是决定职业道路宽窄的关键因素。 Marie-Pierre Moreau(2006)提到大学毕业生更强调他们自己的个人技能和品质,缺乏对广泛存在的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的认识,也没有意识到劳动力市场对不同毕业生的差别就业机会,加固了个体责任感的意识。这也有可能是大学生过于强调自身能力的一个原因。所以大学生在看待自身问题时候,也要从整个宏观环境出发,客观看待自身能力和社会适应性。5自身能力和职场需求有差距我们将一些职业素质的重要性根据重要程度划分5个等级,4和5归类到很重要,同样地,将这些职业素质自身的具备程度划分5个等级,4和5归类到自身具备。最后将这两种数据结果做对比如下: 表 14 职业素质重要性与自身具备情况对比图结论:崔建华(2013)谈到了未来职业对人才需求的新特点:一是善于融会贯通,可以将所学专业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和工作实践;二是能将创新与实践相结合;三是具有跨领域的综合性能力,现代社会和现代企业都要求我们通晓特定专业与相关专业的知识;四是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五是从事热爱的工作;六是积极向上的态度。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会显著提高就业竞争力 潘经强.新就业形势下经管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73.。我们从这些职业素质的调查结果看,实践能力很重要的票数有186票,岗位适应性占158票,专业知识占115票,沟通能力占168票,学习能力占169票,忍受能力占148票,创新能力占134票,团队协作能力占172票,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分别占167和149票,几乎每项素质都很必不可少。在就业市场中,我们可以发现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可以简单概括为“综合性”,任何单一的高技能都不足以能成为职场中的佼佼者。而我们通过上面职业素质的自测结果跟其重要性的对比可以发现,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对比反差最大,其次是专业知识、沟通能力的反差,其他方面则表现的参差不齐。实践、创新和知识恰恰是当下绝大部分学生的短板:很多学生认为课堂知识无用应该去大搞实践教学,而高校却是80%的理论教学,这种背景下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生课堂不听讲,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同时也得不到很好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对比反差,折射经管类大学生习惯依赖缺少思考。这些职业素质的缺失是经管类大学生就业中最大的障碍。四.小结这篇实证研究论文的研究对象为河南科技学院应往届毕业生,符合课题研究范围。在毕业年份分布上,考虑到市场随时间的变动性,所以调查了近三年的毕业生且每年的人数比较为均衡。考虑到男女性别差异化,因此男女性别比为7:10,基本符合我院的男女人数比。在调查问卷设计上,在调查问卷设计上,我们将问题的调查情况归类为基本信息模块、工作情况模块、就业影响因素模块,从而使我们的问卷更加清晰、系统、有层次感。最后为问卷的统计分析提供方便。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经管类大学生就业状况整体比较好,凸显了经管类大学生就业的一些基本素质,先就业后择业,就业观择业观在就业新形势下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改变,在选择企业追求薪资方面都有自己的主观意见,多了些理性而不是一味盲目跟风。在职场岗位的适应性上普遍表现较好。但在就业中存在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缺乏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一些综合性能力,就业质量必然大打折扣。追究其中的原因,高校课程设计偏重理论,实践教学远远不够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等严重不足,学生自身对职业生涯缺乏规划或者规划太晚也是导致就业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根据以上实证分析研究,得到如下汇总表格:通过这一系列的数据分析,希望会对学生的就业思路和规划有一点启发,能给老师一些教学活动上的帮助,给高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参考。参考文献1. 程如平.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87-88.2. 李皓.高校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研究DB.知网,2010.103. 杨克欣.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M.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9-13. 4. 国慧. 浅述经管类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对比现状及建议J.现代商业.2011:280.5. 梁雪松.大学生择业与初入职场指导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30.6. 田彩云. 影响大学生职业适应性的因素D. 陕西师范大学, 2014.7. 盘金轲. 武汉高校经管类本科生就业观调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3,15:130.8. 魏翠妮. 经管类大学生就业期望的调查与分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2(4):46.9. 李东. 经管类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14,265:22010. 张方.就业基本能力与就业指导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81-184.11. 于宁. 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1:97.12. 常顺英.大学生学习引论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192-194.13. 付景涛. 经管类大学生的社会化能力研究J.企业家天地.2012,3:96-97.14. 徐红玲.经管类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商界.2010,8:372-373.15. Marie-Pierre Moreau and Carole Leathwood, Graduates employment and the discourse of employability: a critical analysis J.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Work Vol. 19 ,No. 4, September 2006, pp. 305324.16. 崔建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辅导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123-127.17. 潘经强.新就业形势下经管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73.致谢 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我的论文终于定稿,完成这样一篇实证研究论文的确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在整个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最后都得到解决。这离不开我的导师吴国庆老师的帮助指导,从开始问卷的发放帮忙到大纲的设计再到最后一遍遍的修改,我发现吴老师是一位治学严谨的老师,他对论文里每句话每个词汇都会花时间推敲,遇到我迷惑不懂的地方他就会给我讲解,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让我看到吴老师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诲人不倦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