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范文——服务投入视角下双渠道供应链协调与竞争策略研究_第1页
硕士论文范文——服务投入视角下双渠道供应链协调与竞争策略研究_第2页
硕士论文范文——服务投入视角下双渠道供应链协调与竞争策略研究_第3页
硕士论文范文——服务投入视角下双渠道供应链协调与竞争策略研究_第4页
硕士论文范文——服务投入视角下双渠道供应链协调与竞争策略研究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类号 密级 UDC 学位论文编号 重庆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题目服务投入视角下双渠道供应链协调与竞争策略研究英文题目Research on Coordination and CompetitionStrategy for Dual Channel Supply Chai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rvice学 号 姓 名学位类别工学硕士学科专业物流工程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年 月 日重庆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摘要我国网络零售市场快速发展,给传统零售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为应对网络零售商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传统零售企业在依托传统零售渠道的同时纷纷拓展电子直销渠道。然而,电子直销渠道在引入的同时会带来供应链内部的渠道冲突问题。很多拓展电子渠道的传统企业因没能妥善处理渠道冲突而失败。本研究在对当前国内零售市场和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双渠道供应链的渠道协调策略和渠道选择策略。首先,本文提出两个传统零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能否开辟电子渠道并实现两渠道的协调发展;面对来自不同渠道的竞争,传统零售企业应采用何种渠道策略。在探讨第一个问题的过程中,本文建立博弈模型,计算了集中决策、分散决策以及协调策略影响下供应链各方的均衡利润,分析了不同渠道间产生渠道冲突的原因,并从服务投入的角度探讨了成本共担型和收益共享型协调策略对供应链的影响。当回答第二个问题时,本文首先将所研究的问题划分为三个子问题:传统渠道供应链是否应开辟电子渠道;双渠道供应链的主要竞争对手来自哪个渠道;双渠道供应链是否应放弃传统渠道。其次,以某一供应链A为研究对象,建立四个竞争模型分别计算在不同竞争环境下供应链A的均衡收益。最后,通过对比不同外生环境变量变化时供应链A的收益,得出供应链在竞争中的竞争策略。本研究对双渠道供应链研究的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所构建的数学模型补充了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策略和竞争策略的理论研究,丰富了服务因素对供应链决策影响的研究成果,对今后这一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启发性。关键词:双渠道供应链,渠道冲突,渠道协调,竞争策略,服务溢出V重庆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ABSTRACTA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online retail market, the traditional retail business has been facing great challenges. In responding to the online competitors, more and more traditional retailers on one hand rely on traditional retail channels, have expanded electronic channels on the other hand. However, when they do as such, the introduction of electronic channels will bring conflict with traditional channels. Many traditional businesses failed to properly handle channel conflict and went to fail.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omestic retail market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lectronic commerce development, the depth of the channel dual-channel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strategy and channel selection strategy is researched. First of all, this paper proposes two important issues in the traditional retail business faces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weather supply chains with only tradition channel are able to developing electronic channels and achieving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two channels; facing competition from a variety of sources, what strategy should traditional retail business channels be adopted.To solve the first problem, this research established the game model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channel conflict between different channels, and the effects of cost-sharing and revenue sharing model based on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strategies from the service into perspective.When it turns to the second, this research divided the problem into three sub-questions: whether traditional single-channel supply chains should develop electronic channels; who is the main competitor of dual channel supply chain; whether dual-channel supply chain should abandon traditional channels. Secondly, set a supply chai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establish four competing models to calculate equilibrium payoff in different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of the research object. Finally, by comparing the benefits of the research object in different exogenous environments for the supply chain, this research finally obtained the optimal competitive strategy for traditional single-channel supply chain.This study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ual-channel supply chain. The mathematical model constructed supplements to the theory of dual channel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strategy and competition strategy and enriches the researche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n supply chain decision. This study inspired future researches on this field.Keywords: dual-channel supply chain, channel conflict, channel coordination, competitive strategy, service overflow重庆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目录摘要IABSTRACTII绪论11.1 研究背景11.2 研究内容及框架21.2.1 研究内容21.2.2 研究框架31.3 研究意义及创新点4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62.1 双渠道供应链62.1.1含义62.1.2 渠道冲突62.2渠道选择82.3渠道协调92.3.1 模型选择92.3.2 研究视角112.3.3 协调策略142.4 供应链的服务投入与服务溢出性162.4.1 服务162.4.2 服务外部性172.5 文献述评18第3章 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策略研究213.1 问题描述与假设213.2 基本决策模型223.2.1 集中决策模型223.2.2 分散决策模型233.2.3 两种决策模式下利润的比较分析243.3 协调策略下的决策模型263.3.1 成本共担策略下的供应链协调模型263.3.2 收益共享契约下的供应链协调模型273.3.3协调策略下的供应链利润比较分析283.4 本章小结30第4章 双渠道供应链与单渠道供应链竞争策略研究324.1 问题描述与假设324.2 决策模型334.2.1 传统渠道供应链与传统渠道供应链竞争模型344.2.2 双渠道供应链与传统渠道供应链竞争模型344.2.3 双渠道供应链与电子渠道供应链竞争模型364.2.4 电子渠道供应链与电子渠道供应链竞争模型384.3 外部环境变化对供应链渠道选择的影响394.3.1 传统渠道供应链开辟电子渠道前后利润比较分析404.3.2 不同渠道竞争者对双渠道供应链利润的比较分析434.3.3 双渠道供应链放弃传统渠道前后利润的比较分析454.3.4 产品属性对供应链模式决策问题的影响464.4 本章小结49第5章 结论51参考文献53致谢61重庆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章 绪论绪论1.1 研究背景我国网络零售市场快速发展,给传统零售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网购用户规模达3.12亿人,同比增长26.3%;同年我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总额已达1.8851万亿,较2012年增长42.8%。而同期中国传统零售业规模增长率仅为16.3%。面对着近5年来网络零售规模每年近70%的平均增长速度,传统零售企业家们深刻感受到来自网络竞争者的巨大压力。为应对网络零售商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传统零售企业在依托传统零售渠道的同时纷纷拓展电子直销渠道。截止2013年12月底,国内电商企业数已达29303家,较2012年增幅为17.8%,预计2014年将达到34314家。许多企业通过引入电子直销渠道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收入增长与利润提升,竞争力得到了显著增强。然而,并非所有引入直销渠道的企业都获得了成功。Webb1的研究表明,电子直销渠道在引入的同时会带来供应链内部的价格竞争问题,这常常会减少供应链内传统零售渠道的收入和利润,从而导致供应链中发生不可避免的渠道冲突。如果不能妥善处理这些冲突,电子直销渠道的引入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2014年3月,酒仙网继遭到贵州茅台“封杀”后,又收到来自郎酒的“断绝”供货文件,发展前景堪忧。寻求变革又四处碰壁,传统零售企业出路难觅。传统零售企业与新兴电子商务企业所面对的是同一个市场、同一个消费群体,二者分食同一块“蛋糕”。在零和需求环境下,二者必然激烈竞争,此消彼长。很多传统零售企业已经感受到了电子商务所带来的商业格局、行业增长方式乃至市场消费模式的巨大变革,尤其是在3C产品、图书等行业。这些行业内也不乏积极探索的企业,然而实现成功“突围”者少之又少。苏宁云商(以下简称“苏宁”)也面临着其他传统零售企业共同的困境。苏宁发迹于20世纪90年代位于南京新街口的一家空调专卖店。经过两次艰难的战略转型从以批发为中心转向以零售为中心,从单一的空调经营转向综合家电经营苏宁在21世纪的头10年引领了整个行业的3C家电连锁。在电商浪潮的冲击下,苏宁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传统零售商共同的难题和挑战。与前两次转型的大背景不同,这一次张近东所面临的全新挑战,实际上是整个传统零售业的生死抉择:电子商务把所有企业逼到十字路口,零售业生态环境已处于颠覆的巨变之中。苏宁提出的全新平台模式究竟能否在与京东商城这样的B2C平台竞争中获得优势?与传统开放平台模式相比究竟有没有竞争力?O2O(online to offline)之路是不是传统零售企业的正确出路?本研究将以苏宁平台模式为例,从服务投入的视角探究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策略问题。1.2 研究内容及框架1.2.1 研究内容本研究报告分为五个章节,将两级双渠道供应链(包括供应商与零售商)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双渠道供应链的对内协调与对外竞争策略。研究报告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通过研究背景的介绍,提出双渠道供应链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进而引入现实生活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苏宁云商,将所研究的对象落实于现实生活。结合本文研究所涉及的重要因素,指出研究思路和方法,并提出研究意义和创新点。第二章,国内外研究综述。梳理国内外双渠道供应链的相关研究成果,从模型选择、研究视角和协调策略三个角度对文献进行归类和整理。针对目前研究现状,指出研究缺口,为后文模型的建立以及结论的推导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双渠道供应链服务投入的协调策略。将服务投入作为重要影响因素,对与苏宁云商类似双渠道供应链的协调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探究传统零售企业在引入直销渠道后的最佳渠道协调策略。第四章,双渠道供应链与网络单渠道供应链的竞争机制。用Stackelberg博弈模型对双渠道供应链与网络单渠道供应链竞争的决策过程进行研究,分析有价格溢出时的市场竞争机制,并在模型基础上对电子直销渠道顾客偏好、产品成熟度、价格溢出效应以及服务外部性对双渠道供应链竞争策略的影响进行讨论,深度分析双渠道供应链与网络单渠道供应链的市场竞争策略。第五章,研究结论及展望。对本文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和精炼,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指出本文的研究局限,对后续研究进行展望。1.2.2 研究框架本研究写作的逻辑思路与结构安排遵循以下技术路线:1.3 研究意义及创新点本研究致力于双渠道供应链定量模型研究,以苏宁云商模式为例,从服务投入的视角探究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策略问题,试图回答O2O之路是不是传统零售企业的正确出路这一热门而又现实的问题。本研究顺应了供应链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供应链的理论基础,有利于帮助企业进行战略分析和战略决策,具有理论和现实两方面的意义。(1)理论意义 丰富了双渠道供应链的研究内容现有研究成果在探讨双渠道供应链定价的影响机制时,主要涉及电子直销渠道顾客偏好比例与双渠道间价格溢出效应对供应链成员定价的影响。本研究除探讨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外,还深入探究了产品成熟度、服务外部性强度对双渠道供应链竞争与协调的影响,丰富了双渠道供应链的研究内容。 深化了双渠道协调策略的探讨双渠道供应链服务协调策略的研究成果尚不充分,对于收益共享契约有所研究,而其他类型的契约则涉及不多。本研究将在收益共享契约的基础上,发掘新的双渠道供应链协调契约或契约组合。 扩展了双渠道供应链服务外部性的研究范围对于服务外部性的研究中,同类渠道中的横向竞争和不同渠道类型间的纵向竞争研究被较多关注,然而对于传统渠道零售商通过开辟网络渠道与现有网络渠道零售商的横向竞争则较少被探讨。本研究以传统渠道零售商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发展双渠道供应链过程中的协调与竞争策略,扩大了双渠道供应链服务外部性的研究范围。(2)现实意义 为传统零售企业战略转型提供决策支持随着电子商务与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零售企业感受到来自网络竞争者越来越大的压力。在零售业生态环境颠覆的巨变之中,“究竟该何去何从”成为广大传统零售企业共同的难题。本研究将回答O2O之路是否传统零售企业正确出路这一热点问题,为传统零售企业的战略选择出谋划策,提供决策支持。 为双渠道供应链高效运作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电子直销的低成本成就商品的低价格,培养了顾客“在网上买东西更便宜”的消费观念,实体店逐步沦为网络零售企业的“试衣间”。顾客从一个渠道接受服务而从另一个渠道获得产品的消费方式深刻困扰着广大传统零售企业。本研究启发传统零售经营者对服务溢出管理的思考,有利于节约供应链成本,提高供应链服务效率。63重庆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2.1 双渠道供应链2.1.1含义双渠道供应链(dual-channel supply chain),又称多渠道供应链(multi-channel supply chain)或混合渠道供应链(hybrid channel supply chain, mixed channel supply chain),通常是指由电子直销渠道和传统零售渠道共同组成的供应链网络1。典型双渠道供应链结构如图2.1。图2.1 典型双渠道供应链结构图双渠道供应链的出现,得益于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从电子商务和供应链各自的特征来看,二者具有很强的结合性2。在供应链中引入电子直销渠道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竞争力3,有利于促进供应链的发展。随着网络作为新型的分销渠道在实践中融入传统的供应链网络,传统的供应链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形成了双渠道供应链系统4。对双渠道供应链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早期研究大多集中于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Stevens5、Gunasekaran6等对IT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Andrew J. Berger和John L. Gattorna7结合埃森哲公司的全球供应链管理对网络时代供应链优化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论述。随着研究的深入,双渠道供应链的一些系统性问题也逐渐显现。2.1.2 渠道冲突渠道冲突是渠道系统中某一成员意识到其他渠道成员正在干扰或妨碍自己完成目标的状态8。渠道冲突的包括三种类型9:水平渠道冲突、垂直渠道冲突和不同类型渠道间的冲突。双渠道供应链中的往往会存在渠道冲突,并且属于不同类型渠道间的渠道冲突。从整体来看,电子直销渠道的引入有利于供应链的发展。电子直销渠道的搭建不仅减少了交易的中间环节,缩短了交易时间,而且节省了交易费用,从而克服了资源局限,提高了供应链的经济效率和效益10。Stern等8,11列举了建立电子直销渠道对供应链的七项利好:传统渠道零售商再也不能把控制造商全部类别的产品,降低了制造商对其依赖程度;制造商可以通过直接控制产品的定价和分配方式,谋求更高的边际收益;传统零售商向制造商索取更多的价格让步成为可能;制造商可以将需要辅助提供高水平服务的产品类型,通过电子直销渠道直接向顾客兜售,而不必担心来自于传统零售商的阻力;制造商在设计产品时可以更加灵活,不必再看零售商的脸色;制造商能够更近距离地接触消费者,了解消费需求;供应链的生命力得到提升,具备保护传统零售商免受危机困扰的能力。Seifert等12也证明了将电子直销渠道作为传统分销渠道的辅助渠道将使得零售商获得很大的利润。传统零售渠道也不能够被完全取代。传统零售渠道的作用是有效创造并满足市场需求11。传统零售商可以通过广告宣传等方式,塑造品牌,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扩大供应链的市场份额;可以通过商店布局13、背景音乐14等形式为顾客提供适宜的购买环境,从而引导顾客的购买行为;可以在与顾客的面对面接触过程中收集到一手的顾客信息,为产品的改善和营销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可以在传统零售渠道开展咨询和售后服务活动这些都是电子直销渠道无法替代的。然而,在供应链中同时保留传统零售渠道与电子直销渠道必然会带来渠道冲突问题。Brynjolfsson等15对图书、CD等产品的定价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网络销售的价格比传统零售价格低9%16%。这种低价格将导致电子直销渠道在建立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引发与传统零售渠道的价格竞争,从而减少传统零售渠道的收入和利润,进而引起渠道冲突16。在Gilbert等17的调查中,66%的企业家认为实施电子商务的最大障碍是渠道冲突。在发现供应链中存在渠道冲突问题后,为更清楚地了解渠道冲突的原因,研究者把注意力转向在不同环境下企业在不同渠道间的最优选择策略问题上来。2.2渠道选择在对双渠道供应链渠道差异和渠道选择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在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两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双渠道供应链的实证研究成果,在网络渠道的特征,网络渠道消费者行为特点,以及消费者的渠道选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顾客的购买行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18:一类是有意识的主观需求,比如需要购物,填饱肚子等等19-21;另一类是无意识的过程22,例如顾客的心情23、价值观23、购买经历25等。研究表明,商店所提供给顾客的购买环境,包括商店布局13、背景音乐14、官方网站页面设计26等都会影响顾客的购买行为。实证研究成果使研究者更清楚地了解到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以及消费者在不同渠道间进行选择的依据和过程,为理论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双渠道的理论研究的前期,研究者建立模型,在价格、库存、成本、利润等方面对于不同渠道中企业的经营策略以及消费者的选择进行了更清晰的探讨。Park等27考虑了纯直销渠道、纯零售渠道和混合渠道结构等3种渠道形式下的定价博弈均衡,发现对于零售商来说,纯零售模型是其最佳选择,而制造商则相反。Chiang等28研究了电子直销对传统零售中价格策略、销售量以及利润的影响, 得出了直销渠道可以增强企业对分销渠道的控制力, 并且可以通过降低“双边际效应” 提高双渠道分销的总体利益的结论。Alptekinoglu等29通过分解双渠道分销结构, 将其转化为独立的非线性凸规划问题, 并以总分销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了分析双分销渠道问题的模型。Chiang和Mohahan30又将研究领域扩展到双渠道分销的库存问题, 分析了双渠道中的库存持有成本和缺货成本及其影响因素, 但在模型设计上未考虑两条渠道的联系, 即将传统渠道的订单全部由零售商的库存满足,电子渠道的订单完全由制造商的库存满足。Arya、Mittendorf 和Sappingtou31研究了当制造商生产该商品有成本优势而零售商分销该商品有成本优势时,增开在线直销渠道在一定条件下能实现制造商与零售商收益的Pareto 改进。但斌等32提出了制造商和分销商在电子订单处理方面的双渠道协同分销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双渠道协同分销优化模型, 通过该模型分析了转移电子订单的协同对双渠道分销中的库存成本、运输成本、缺货成本及利润值等要素的影响。陈云等33对电子商务零售商和传统零售商的价格竞争问题进行了研究。许传永34研究了制造商双渠道、零售商双渠道和单渠道等3种模型的利润比较,发现对于制造商来说,制造商双渠道是最有利的;对于零售商来说,零售商双渠道除非单位产品利润足够高或者在线购物成本足够低,否则对其自身是不利的。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仅探讨价格、库存和利润并不能准确地描述消费者选择和企业决策的过程,研究者开始在模型中加入服务对企业和消费者决策的影响。颜永新和徐晓燕35以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两阶段供应链为背景,研究了零售商建立在线渠道和制造商建立在线渠道两种渠道模型的区别和适用条件,以及双渠道供应链的协调机制。Dan B等60采用两阶段优化技术和斯坦克尔伯格博弈的最优决策探讨了双渠道供应链的服务和定价问题,同时评估了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定价行为对零售服务和客户忠诚度的影响。在更清楚地认识供应链渠道冲突和企业渠道选择策略的基础上,为协调渠道冲突,充分发挥双渠道供应链中两种渠道各自的优势,国内外学者对双渠道供应链的协调策略展开广泛探讨。2.3渠道协调国内外学者对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策略的研究是比较丰富的。本节将从模型选择、研究视角和协调策略三个方面分别对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述评。2.3.1 模型选择供应链模型是对复杂供应链网络的一种抽象和简化。通过建立供应链模型,研究者可以更清楚地分析供应链中各因素的相互作用机制,发现供应链的内部规律,设计正确的解决方案应对供应链中存在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简化模型是开展供应链研究的第一步。黄健等1在对双渠道供应链研究基本模型进行综述时,按博弈结构的不同,将研究成果分为Nash同时行动博弈、两阶段Stackelberg主从博弈、非Stackelberg的序列动态博弈三类;将所研究的供应链结构划分为1个制造商1个零售商(1M-1R)、2个制造商2个零售商(2M-2R)和1个制造商多个零售商(1MnR)三类。本文在黄健等研究的基础上对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研究的研究方法和所选择的供应链结构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将基本模型划分为Nash静态博弈(N)、Stackelberg主从动态博弈(S)、非Stackelberg动态博弈(NSD)和马尔科夫模型(M)四类;将所研究的供应链结构划分为1个制造商1个零售商(1M1R)、1个制造商多个零售商(1MnR)、多个制造商1个零售商(nM1R)以及多个制造商多个零售商(nMnR)四类,见表2.1。表2.1 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研究基本模型学者研究方法供应链结构NSNSDM1M1R1MnRnM1RnMnRPark(2003)27Chiang(2003)28陈剑(2003)10Tsay(2004)11Boyaci(2005)36Chiang(2005)30Yao和Liu(2005)37Kim(2005)38Yue(2006)39陈云(2006)33晏妮娜(2007)40谢庆华(2007)41雷延军(2007)42Kurata(2007)43邱若臻(2009)44陈树桢(2009)45许传永(2009)34王虹(2009)46Chiang(2010)47王虹(2010)48陈树桢(2010)49秦娟娟(2010)50肖剑(2010)51徐广业(2010)52王虹(2011)53陈远高(2011)54陈树桢(2011)55但斌(2011)56孙燕红(2011)57罗美玲(2011)58彦永新(2012)35禹爱民(2012)59Dan(2012)60林志炳(2012)61施涛(2013)62但斌(2013)63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来看,Stackelberg主从动态博弈成为多数研究者的选择。研究者在应用Stackelberg博弈模型时大多采取以制造商为主导的博弈方式,但随着一些大型零售企业的出现,如沃尔玛等,以零售商为主导的Stackelberg博弈也逐渐为研究者所关注。另一些研究者采用Nash静态博弈和非Stackelberg动态博弈来研究双渠道供应链的协调问题。而马尔科夫模型(M)多用于探讨双渠道供应链的库存协调问题,如Chiang(2005)30、雷延军(2007)42、许传永(2009)34等。从供应链结构的角度来看,1个制造商1个零售商的1M1R模型被认为是研究制造商与零售商渠道冲突与渠道协调策略问题最适合的模型。研究者在1M1R模型上广泛探讨了供应链的定价27,32,38、服务投入51,58,62、库存控制30,36,47、创新投入38,45等问题。1MnR模型被用于探讨零售商间的竞争和协调问题,如秦娟娟(2010)50。nM1R和nMnR模型则被用于探讨存在差异产品的双渠道供应链协调问题,如陈剑(2003)10、Kurata(2007)43、陈高远(2011)54等。2.3.2 研究视角研究视角的选择,是研究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1889-1976)认为理解在本质上是通过先行具有、先行见到和先行把握来发生作用的。也就是当代著名作家张隆溪所说的:人的理解和认识,都总是取决于观察事物的眼界或者视野。研究视角的选择与所研究的内容及结论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一些学者对双渠道供应链的研究视角进行了总结。黄健等1将研究视角划分为价格(包括批发价格、零售价格和直销价格)、促销、库存和订货批量四类。李书娟等64在综述双渠道协调策略的同时,所提及的影响因素包括价格、服务、产品差异、供应链内部信息传递等。胡东波等65总结出市场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价格、消费者效用、消费者渠道偏好、需求转移、渠道服务水平、电子商务实施程度和购买成本。本文在上述成果的基础上对双渠道供应链的研究视角进行了总结,见表2.2。表2.2 双渠道供应链研究视角的选择作者影响因素决策变量价格促销库存服务企业规模产品差异价格促销库存服务创新Park(2003)Chiang(2003)陈剑(2003)Tsay(2004)Boyaci(2005)Chiang(2005)Yao和Liu(2005)Kim(2005)Yue(2006)陈云(2006)Geylani(2007)晏妮娜(2007)谢庆华(2007)雷延军(2007)Kurata(2007)但斌(2007)邱若臻(2009)陈树桢(2009)许传永(2009)王虹(2009)Chiang(2010)王虹(2010)陈树桢(2010)秦娟娟(2010)肖剑(2010)徐广业(2010)王虹(2011)陈远高(2011)陈树桢(2011)但斌(2011)孙燕红(2011)罗美玲(2011)彦永新(2012)禹爱民(2012)Dan(2012)林志炳(2012)施涛(2013)但斌(2013)市场需求作为供应链利润的主要来源,是供应链研究中最不可或缺的研究要素,也是在所有研究中都得到探讨的重要影响因素。除此之外,现有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视角包括价格、库存、服务、创新、企业规模和产品差异等。价格是与市场需求关系最为紧密的变量,得到了多数双渠道供应链研究者的重点关注。通过对双渠道供应链中价格因素的研究,研究者们分析了价格对于供应链总利润的影响机制66,67,探究了制造商和零售商的价格竞争问题33,34,探索了最有利于供应链发展的价格促销策略11,46,为企业实践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理论和策略。库存是指在物流配送的各个环节中堆积的商品总和68,是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库存过程产生的成本也是供应链成本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69。在对双渠道供应链库存因素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分析了库存持有成本和缺货成本及其影响因素30,32,提出了适合双渠道供应链的库存策略36,39,并探讨了如何通过库存策略的选择达到供应链协调的目的47,70。服务被普遍认为是传统零售渠道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优势11,是传统零售渠道扭转与电子直销渠道竞争中被动地位的突破口,也是双渠道供应链中传统零售渠道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研究者们探讨了两种渠道所投入的服务成本与带给顾客的服务体验差异57,研究了在双渠道环境中服务对于顾客忠诚度的影响71,分析了服务投入与双渠道协调问题的关系40,67,72。创新是供应链持续发展的动力。许多产品与服务创新都依赖于产品零售商与制造商的协作。当制造商引入电子商务直销渠道导致冲突时,协作创新的机制必然遭受损害17。为此,研究者们分析了协作创新其对于双渠道供应链的影响17,49,73,并努力使策略能够保障和促进协调创新38,74。企业规模与产品差异视角的引入,扩大了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策略的研究范围,使不同规模的零售商间50,75与不同品牌的产品间53,54,56差异的探讨进入了广大研究者的视野。在探讨双渠道供应链内纵向竞争的同时,思考了横向竞争的影响,使研究结果更贴近实际,大大增加了研究结论的稳定性。除此以外,还有一些研究深入探讨了促销策略11,45对于双渠道供应链的影响,丰富了双渠道供应链的研究成果。2.3.3 协调策略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知道双渠道的产生必然会对传统零售商在市场份额和利润等既定利益构成威胁。在渠道协调与利润最大化的双重要求下76,如何通过协调策略稳定供应链的双渠道模式,成为供应链中各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难题。供应链协调策略包括投入补偿策略、数量折扣契约、回购契约、收益共享契约、信息共享策略、两部定价策略、转移支付契约等。本节对现有研究成果中的协调策略进行了整理,结果见表2.3。表2.3 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策略作者协调策略投入补偿数量折扣回购契约收益共享信息共享两部定价转移支付Park(2003)唐宏祥(2003)Tsay(2004)Gerchak(2004)张玉林(2004)Boyaci(2005)Cachon(2005)Yao(2005)Seifert(2006)Yue(2006)晏妮娜(2007)谢庆华(2007)Kurata(2007)郭亚军(2008)陈树桢(2009)邱若臻(2009)徐广业(2010)王虹(2011)陈树桢(2011)陈树桢(2011)罗美玲(2011)王虹(2011)彦永新(2012)禹爱民(2012)林志炳(2012)但斌(2012)但斌(2013)投入补偿策略即供应链中某项活动的受益方对资源投入方进行一定经济补偿的协议。在研究中,库存投入36,77、创新投入49、促销成本投入45、服务投入58等都被纳入补偿策略的补贴范围。数量折扣契约,也称为价格折扣契约、批发价格契约,是制造商根据零售商订货量提供相应价格折扣的合作方式。数量折扣契约的研究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展开78:研究数量折扣契约的特征78和数量折扣在实际中的应用27,43。回购契约,又称退货契约,规定在每个销售期末零售商可以向制造商退还未售出的产品,并获得制造商提供的一些经济补偿78。研究表明59,尽管单独应用回购契约并不能实现双渠道供应链的协调,但在某些情况下,仍能够实现双渠道供应链各成员的共赢,如与收入共享契约配合使用11。收益共享契约规定制造商在销售期前以较低的批发价格,在销售期末换取零售商部分收益的协议。Gerchak等79在研究中发现,在合适的契约参数下,收益共享契约比数量折扣契约更加有效。Gachon等80则发现,收益共享契约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集中表现在管理成本偏高和从一定程度上降低零售商的努力程度。信息共享策略认为实现供应链中的信息共享有助于协调双渠道供应链。邱若臻等44的研究表明,信息共享下的供应链及其成员利润要高于非信息共享情况。而张玉林等81则认为,共享需求不确定信息并没有增加供应链总的收益,利用信息进行供应链的协调应谨慎对待。两部定价策略实际是一种特殊的数量折扣合同。两部定价策略由两部分组成45:随订购数量变化的单位批发价格和一笔固定支付,能够激励零售商努力以最大化供应链利润。Raju等82的研究表明,对强势零售商而言,数量折扣与两部定价都能协调供应链,但在一定条件下两部定价对制造商更有利。转移支付契约是一种激励机制:制造商为了激励零售商的努力程度, 从而给零售商提供的一种依赖其销售量的线性转移支付机制83。这种契约能有效提高供应链的总收益。郭亚军等84也等利用消费者效用模型分析了渠道冲突产生的原因,指出转移支付协调策略可以使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都增加。还有一些研究者深入研究了以上协调策略的组合策略,提出了一些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策略组合。Seifert等77研究了零售商存在竞争企业的供应链,设计了一个基于适当零售价、剩余库存补贴和转移支付的线性契约,实现了供应链的协调和利润的有效分配。Yao等85发现回购契约和收益共享契约的同时应用可以促进双渠道供应链的协调,实现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共赢。熊中楷等86人通过研究发现收益分享合同与返利合同同时使用能够有效的实现双渠道供应链的协调和各个成员的共赢。陈树桢等45研究了双渠道竞争环境下的供应链协调问题,通过综合使用创新补偿和两部定价合同,能够实现渠道的整体优化。2.4 供应链的服务投入与服务溢出性服务是客户消费效用的重要来源87。顾客获得的消费效用不仅来源于企业的产品,也来自于渠道提供的服务。传统零售渠道和电子直销渠道在不同服务形式上的能力是不同的,正确把握这两种渠道的特点是协调供应链服务投入的第一步。本节将从服务的概念与相关因素和双渠道供应链服务投入的外部性两个方面,对供应链服务投入研究进行评述。2.4.1 服务服务这一概念被各行各业广泛使用,其定义在学术界和企业界都得到非常广泛的探讨88。黄少军总结了国内经济学研究领域对服务应用最广的三个定义方式:如果某个人或企业提供某种帮助或使用价值而使其接受者的福利得到改善,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