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灵魂独舞灵魂独舞浅析卡夫卡及其作品浅析卡夫卡及其作品 中的孤独意识中的孤独意识 专业名称: 汉语言文学 班 级: 中文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年 月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I 摘摘 要要 卡夫卡作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作为时代的先行者,在社会精 神文明陷入困境时,他独自一人去追寻,开拓了一个精神的荒原。卡夫卡 是孤独的,与生俱来的孤独气质,家庭环境的影响,时代和社会的压迫, 这些都使得孤独在他身上刻啄下独特的印记。面对这个陌生的、异化的世 界,他从一开始惧怕、忍受着这种孤独,到最后去接受、追寻、享受孤独, 这种孤独意识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卡夫卡的作品充满着荒诞、 孤独、绝望和恐惧,而孤独始终是他作品的主题。变形记、判决 等是他在家庭中的孤独,美国、城堡是他在社会中的孤独,地 洞是他面对这个世界的孤独和恐惧孤独已然成为卡夫卡个性中最突 出的一部分,可谓是他精神世界的实质。而他就像是一个孤独的流浪者, 在现实生活中无处安放自己,只是紧紧守着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一片小天地, 用敏感的心灵来感知周围陌生的世界,在精神世界中四处漂泊,居无定所。 卡夫卡式的孤独,既是穷尽一生在追求孤独,又是忍受孤独的痛苦;既是 对孤独的恐惧,又是对孤独被夺走的恐惧。这种孤独意识是一种本能的孤 独、一种无奈的孤独、一种来自于灵魂深处的孤独。 关键词 弗兰茨卡夫卡;孤独;绝望;流浪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I 目目 录录 一、卡夫卡孤独的人生体验.1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1 (二)生活经历的影响.3 (三)时代文化的影响.3 (四)孤独的选择.4 二、卡夫卡孤独意识在其作品中的体现.5 (一)孤独的逃离者.6 (二)孤独的流浪者.6 1家庭中的陌生人孤独意识在家庭中的表现 6 2对冷漠社会的无奈反抗孤独之感在社会中的表现 7 (三)孤独的接受者.9 参考文献12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1 灵魂独舞浅析卡夫卡及其作品中的孤独意识 弗兰茨卡夫卡是奥地利著名的现代主义作家,他的作品重视对人的 精神世界的描绘剖析,具有独特的象征性、荒诞性、冷漠性。在他的作品 中,通常用象征的手法体现主题,以充满荒诞不经、似梦似真的情节来表 现深刻的含义,映射真实的生活,体现人的主观精神。其中孤独意识几乎 贯穿在他的所有作品中,是卡夫卡作品的精神内核。而这种孤独意识源自 于作者本身,是他精神世界的真实反映,是独特的文化背景、成长经历和 心理禀赋融合的产物。德国文艺批评家龚特尔安德尔曾经这么评价卡夫 卡“作为犹太人,他在基督徒中不是自己人;作为不结帮的犹太人,他在 犹太人当中不是自己人;作为说德语的人,他在捷克人当中也不是自己人; 作为波西米亚人,他不完全是奥地利人;作为替工人卖保险的雇员,他不 完全是资产阶级;作为中产阶级的儿子,他又不完全是工人;但在职务上 面,他也不是全心全意的,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作家,但是就作家来说,他 也不是,因为他的全部精力都是用在家庭方面”1。这段评价生动 概括出了卡夫卡这一生的尴尬境地,他从来都是在人群之外、世界之外, 在他与周遭世界间之间存在着一条密不可破的屏障,别人进不来,他也迈 出不去!可他却深深地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冷漠与压抑,他将自己禁锢在精 神世界之内、写作的天地之中,带着这个不可见的屏障,穷极一生地去漂 泊、流浪,去追寻灵魂的住所,但自始至终从未真正地找到灵魂的栖息地。 一、卡夫卡孤独的人生体验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在卡夫卡看来,整个世界就是令人恐惧的异化了的世界,家庭令他恐 惧,友情和爱情令他不安,他所生活的城市布拉格也令人恐惧。卡夫卡出 生于一个犹太商人家庭,作为犹太人的后裔,犹太民族所遭受的苦难和屈 1方美,解读卡夫卡的精神流浪,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年第 8 期。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2 辱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两千多年来,犹太人四处漂泊,居无定所,到 处受到歧视和压迫。那种流淌在犹太人血液中的无归属感、飘零感是卡夫 卡与生俱来的因子。再加上卡夫卡生活在仇视犹太人的布拉格,犹太民族 在这个城市中的处境十分艰难,只能在政治、宗教、文化等冲突的夹缝中 偷生,这让卡夫卡感到更加的孤独和不安。这对卡夫卡人格的构建产生了 重要的影响,自卑心理成为卡夫卡人格中最重要的特征。随着年纪的增长 和民族情绪的影响,长大后的卡夫卡对犹太民族的文化和历史进行了学习, 但日益滋长的民族情感和生活现实之间存在的尖锐矛盾,使得卡夫卡感到 痛苦和崩溃。他挣扎于这种痛苦和矛盾之中,为了保护自己敏感、脆弱、 自卑的内心,他选择将自己封闭起来,以免受到外界歧视的干扰。 卡夫卡的家庭生活也对他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卡夫卡的童年 生活一片灰暗,童年压抑的生活在卡夫卡的心灵深处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卡夫卡的父亲脾气暴躁,对卡夫卡实行的是专制的统治,这无意之间伤害 了卡夫卡的自尊心。在卡夫卡眼中,父亲令人尊敬和惧怕,他无法与父亲 进行正常的沟通,同时在母亲那里他也得不到更多的关心和爱。卡夫卡就 像是一个被抛弃的孩子,孤立无援,他曾悲痛地认定,童年的经历毁了他 的一生,其中父亲对他的影响尤为深刻。而他对父亲的情感一直是矛盾、 复杂的,一方面他是敬佩父亲的,他渴望能成为像父亲一样强大的人;但 另一方面,他又是惧怕父亲的,他憎恶父亲的专横和暴力。虽然他一直试 图和父亲沟通,但始终得不到父亲的认可,父亲对于他所做的事情永远持 否定的态度。长大后的卡夫卡曾经给父亲写过一封长达几万字的长信,他 列举出了自童年以来的一些对他影响很深的琐事来表达出对父亲的不满。 在信中他写出了对父亲的感情是既敬畏又害怕,他理解父亲对他们的期望 但却无法接受父亲专制的教育方式。在父亲的教育之下,他不但没有成为 父亲所期望的样子,反而变得自卑和胆怯。不得不说,卡夫卡的家庭环境 对其性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些经历使他变得敏感内向、自卑怯 懦、忧郁而孤独。他曾在日记里(1913.8.12)写道:“现在,我在自己 家里,在那些最亲近的,最充满爱抚的人中间,比一个陌生人还要陌生”1, 家庭生活中的陌生感和孤独感对卡夫卡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也充分体现在 他后来的写作之中。 1 叶廷芳,卡夫卡散文:上册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台出版社,第 59 页。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3 (二)生活经历的影响 卡夫卡的孤独和他的生活经历密不可分。卡夫卡对文学充满着热情, 但由于父亲的强势和专横,卡夫卡不得不遵从父亲的意志选择了自己不感 兴趣的法律专业,后来又从事保险工作,尽管他始终热忱于写作,但生活 的重担使得他不能放弃生活的来源保险公司的工作。他只能在工作之 余进行创作,压抑和痛苦使得他的孤独成为必然。而在爱情方面,他始终 抱着既渴望又排斥的心理,他相信有真正的爱情,但又认为真正的爱情是 极少的,大部分人的爱情总是平庸而虚伪的。对于婚姻他充满着渴望却也 充满着恐惧。他害怕婚姻生活会毁了他的“清静”,毁了他赖以生存的孤 独,但同时却又渴望家庭的温暖。卡夫卡一生中谈过很多次恋爱,他曾三 次与两个女友订婚并又先后解除婚约,我们看得出在爱情和婚姻上的孤独 并不是卡夫卡所追求的,对于婚姻他也是渴望的。但在他的心中,爱情和 写作有着巨大的矛盾,选择写作,那么他就必须要坚守着那份孤独,而这 种选择将意味着对婚姻的放弃,因为婚姻会打扰他的写作自由。卡夫卡一 直处在这种摇摆不定的矛盾心理中,在这种矛盾的境地里苦苦挣扎! (三)时代文化的影响 卡夫卡生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奥匈帝国崩溃之期,战争所带来 的毁灭,社会制度的腐朽,统治阶级的残暴统治,使得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精神的大厦土崩瓦解,人 们普遍陷入精神世界的危机之中。阴云笼罩下的社会环境给卡夫卡本就敏 感脆弱的内心抹上了重重的一笔,在这种社会生活下,使得他感到更加地 压抑、恐惧和孤独,他也因此更多地去思考人生与生命,用写作来表现自 己的情绪。在作品中,卡夫卡以荒诞的形象来表现这个充满敌意的社会中 的孤独和绝望的个人,写出了现代人普遍的心境。卡夫卡式的孤独可以说 并不单单是他个人的孤独,更是一个时代、整个社会的孤独。他的孤独和 绝望也并不是无病呻吟式的,而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整个社会的精神体 现。 卡夫卡的精神不仅受到这个时代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他人的影响,其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4 中尼采的哲学思想对其影响甚深。尼采部分哲学观认为艺术本要摒弃理性, 而卡夫卡的作品中也处处充满着荒诞和不理性的因素。叶廷芳先生曾说过 卡夫卡的思想与创作与尼采有不少相似的特点,在卡夫卡研究界中有一个 公认的观点:尼采是卡夫卡的“精神先祖”。卡夫卡曾读过尼采的很多作 品,尼采的思想对其影响深刻,随着自身生活阅历的加深,他逐渐与尼采 的思想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他就像尼采一样,既恐惧孤独却又追求、享受 孤独。而作为精神荒原的开拓者,他携着孤独独自走向灵魂的深处,在精 神领域四处漂泊。 (四)孤独的选择 卡夫卡一生都在追寻精神的归宿和灵魂的栖息地,但却始终未找到, 而孤独其实也是他内心的选择。在他的日记里(1913 年 8 月 15 日)他曾 坚定地称他将不顾一切地与所有人隔绝,与所有人敌对,不同任何人讲话。 在后来给父亲的信中也曾说道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经常处于孤独之 中,但那时更多的是环境的作用,很少是因为他自己的选择,然而后来的 他却是像河流奔向大海那样匆匆的奔向孤独。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孤独其实 是卡夫卡自身的选择。这种选择是源于他内心深处最真实、最自然的感情 追求,就像溪流最终要奔向大海,一切是那么的自然而然。对于孤独,卡 夫卡是惧怕的,但同时又有着深深地渴望,他曾说道“害怕绝对的孤独, 从根本上说,须知孤独是我唯一的目的,是对我的巨大诱惑尽管如 此,我还是惧怕我如此强烈热爱着的东西这两种惧怕,像磨盘一样 把我碾碎了”1。正是这种矛盾的心理折磨着卡夫卡的灵魂,然而这个世 上并不存在所谓的救世主,我们能做的唯有自救。在苦闷彷徨之中,绝望 的卡夫卡寻求到了自我救赎的最好的办法写作。他只有逃离到写作的 空间里,用文字来表达他的内心,才能消除和释放内心的压抑和痛苦。他 只有在写作的空间里,才能自由的驰骋,任意的想象。他的作品正是他的 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的真实写照。对于卡夫卡来说,写作并不是一种谋生 的手段,而是他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是他灵魂的避难所,更是他精神的 理想国。卡夫卡在一封致女友菲利斯的信中说过他最理想的生活方式就是 1(德)克劳斯瓦格巴赫:卡夫卡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8,170。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5 独自一人带着纸笔和一盏灯待在一个无人打扰的地窖中。在这个宽敞而又 封闭的空间里,只有他和写作,只有他和孤独。也许这就是卡夫卡所追求 的最舒适的生活状态。 二、卡夫卡孤独意识在其作品中的体现 卡夫卡的孤独感和他的生存有着直接的关系,他生活在这个冷漠的社 会中,社会加在他身上的孤独逐渐成为他个性中的一部分,在他的内心积 聚成一种“孤独情结”。而这种孤独情结又投影到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影响着他对生活的态度,也影响着他对人生的追求和选择,可以说既是孤 独选择了他,也是他选择了孤独。面对这个变异的陌生世界,既是这个世 界抛弃了他,也是他抛弃了这个世界。卡夫卡将个人的遭遇同写作内容联 系起来,把现实的孤独移植到作品中,使作品充满着孤独感、失落感和恐 惧感。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很多典型的形象,如城堡中的 k、乡村 医生中的医生、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地洞中的小动物等等, 这些孤独者的形象都有着与作者相似的人格和特点,可以说作者就是以自 己的心理体验来塑造这些形象的。而他们无不都是弱者,都像卡夫卡一样 孤独和恐惧,面对周围世界的冷漠和荒诞,置身其中的他们感到深深地绝 望和焦虑。对于这个世界对人的压迫,卡夫卡无法控诉,只得以荒诞、虚 幻的手法在作品中体现。他用各种非理性的情状集中揭露了社会的种种现 象,描写现代人生活的困境、生存的痛苦。或许这种痛楚并未真实发生, 但他将生存中的压抑之感和孤独之感放大,才使得作品更具有震撼力。纵 观卡夫卡的作品,我们每个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孤独 和绝望。因为孤独是他独特的气质,是源于他的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这 才使得这种孤独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才让我们感受到了在那个极端异化的 生存环境下,人们的绝望和对现实社会的怀疑。 (一)孤独的逃离者 对于这个世界,卡夫卡时常感到不安和恐惧,不管他把自己藏得多么 的隐蔽,都无法感到安心和放松。在短篇小说地洞中,卡夫卡描写了 一只精心打造洞穴的小动物,它把自己的洞穴打造的是那么的隐蔽和安全,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6 但却始终对生存环境充满了恐惧和忧虑。即使从墙上掉下来一粒沙子,也 会使它感到害怕,以至于不弄清沙粒的去向它就不会放心。对于外界,它 总是充满着警惕和戒心,为此它不停地挖掘,但却又害怕误闯别人的领地。 小动物的小心翼翼完全是作者内心的写照,他惧怕这个社会,希望通过打 造一个洞穴来保护自己以此来躲避这个危险的世界。而在现实生活中,他 的精神世界就是他所挖掘的那个地洞,他不停的地挖掘、躲藏,来逃避外 部的喧嚣和动荡以求得心灵的安定,但事实上却无处遁逃。即使他躲进自 己的精神世界里,也无法逃离现实社会对他的影响。地洞的处境实际上正 是现代人处境的象征,我们极力想要逃脱,最终却在劫难逃。通过地洞 我们看到了生存的痛苦、精神的绝望和孤独,体会到了卡夫卡对于外界的 恐惧之感! (二)孤独的流浪者 1家庭中的陌生人孤独意识在家庭中的表现 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为了偿还父亲欠下的债务,辛勤地工作。 他小心谨慎,卑微地生活,可是一夜之间他竟变成了一只大甲壳虫,家人 将他关在自己的房间里,刚开始尽管家人都很害怕他,但是妹妹还是会送 来食物,母亲也会在父亲面前袒护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压力越 来越大,家人对他的态度中增加了厌恶,他们视他为包袱、累赘。但是格 里高尔在变异之后,最牵挂的仍然是厌恶他的家人,他还真切地幻想着自 己能够重新挑起家里的重担。在得知家人想要弄走他之后,他还是怀着对 家人的爱和理解。当残酷的现实让他了解到自己已是全家人的噩梦时,他 最终在父亲的诅咒和“致命的一击”下死去。他的死并未让家人感到伤心, 讽刺的是全家人都顿感轻松和愉快。格里高尔的经历也正是卡夫卡家庭生 活的真实写照,在现实生活中,父亲、母亲和妹妹都给他带来了恐惧,父 亲的专制、母亲的中立和摇摆以及妹妹最后对他的抛弃使得卡夫卡感到孤 独而绝望。同样在判决中,青年商人本德曼勤勤恳恳为家庭而奔波, 但却始终得不到父亲的理解和支持,最终竟被父亲判决而选择自杀。小说 中的父亲正像是卡夫卡自己的父亲,而他对父亲的感情是复杂的,既敬佩 又畏惧,父亲对他的指责和谩骂也正是卡夫卡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小说 中父亲的形象也更像是一种命运的象征,象征着不可违抗的命运,否则我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7 们无从解释为什么儿子只因父亲的判决而选择死亡。而儿子对死亡的选择 既是对命运摆布的妥协,也是逃脱命运捉弄的唯一出路。从这两部作品我 们可以看出家庭生活中的卡夫卡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2对冷漠社会的无奈反抗孤独之感在社会中的表现 在这个荒诞的社会中,有多少人以公正为名做着不公正的事情,这些 令人愚昧的事情却在启蒙的旗帜下迅猛前进。战争不仅仅具有毁灭性,更 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这个由我们所建造的世界、用冰冷的机器所堆砌的世 界是怎样在舒适的表面下一点儿一点儿地剥夺我们的权利,啃食我们的内 心!卡夫卡的三部长篇小说城堡、美国、审判被称为“孤独 三部曲”。这三篇小说创作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后十年之间,卡夫卡见 证了社会的动荡不安和各种矛盾的交织,他憎恨这个精神空虚、缺失人道 主义的社会,同时对人类的前途感到焦虑不安。在这三篇作品中,他以伤 感和孤独的情绪,揭露出社会的种种黑暗,表达出了作为弱势群体的个人 在面对这个疯狂、变异的社会时的无奈和悲伤。这个世界是不可理喻的, 是残酷的,每个孤独的个体像斗士一样努力地去反抗,去斗争,但最终都 会以失败告终。我们就像是局外人,被隔离在这个社会之外,承受着来自 于这个社会的种种重压,即使多么努力地挣扎、尽力地嘶吼,也只是徒劳。 因为命运早已被一张无形的网牢牢罩住,嘶吼声也早已被周围的一个个漩 涡所吞没,没有留下一丝痕迹。卡夫卡通过这三篇小说影射了在这个异化 的世界里,我们这些被抛弃的、处于社会边缘的弱者的无奈和孤独之感! 城堡讲述的是一个不知道来自何处的 K,踏着雪,在一个夜里来 到伯爵所管辖的村庄。K 想进入城堡以取得在村庄的居住权,为此他假装 是土地测量员,勾引克拉姆的情妇弗莉达,甚至去做学校的守门人,但他 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费的,最终还是未能成为村子的合法居民。在这篇小 说中,作者的描述始终围绕着大雪和黑暗笼罩的村庄,关于 K 我们却对他 一无所知,我们不知道他从哪里来,不知道关于他的任何经历,他似乎就 是一个流浪者,从另一个世界而来,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他想尽一切办法, 一直都在为进入城堡而不停地奋斗着。而城堡是什么,它就是给人带来灾 难的这个冷漠的世界。这篇小说表现出的是卡夫卡寻求与外界沟通而进行 的努力。即使他与这个世界是对立的,有隔阂的,但他却想尽一切办法去 融入,对这个异化的社会进行反抗,对这个冷漠的社会进行反抗,努力和 这个世界进行沟通,和生活进行沟通。在这部小说中,卡夫卡揭露出了社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8 会制度对人精神世界的沉重打击,同时也表现出我们每个个体在社会中的 孤独之感以及对这个异化的世界进行反抗却最终失败的无奈之感! 美国讲述的是一个流浪者的故事,少年卡尔罗斯曼因受到家中 女仆的引诱而被父母赶出家门,自此开始了他的流浪生涯。卡尔在流浪中 始终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的种种,但现实生活却总是不尽人意。他 曾遇到了成为富翁的舅舅,享受过短暂的富裕生活,却还是因为违背了舅 舅的意志遭到驱逐;他友好地对待两个流浪汉,却惨遭他们的欺辱和敲诈; 他十分珍惜电梯工的工作却还是遭到解雇卡尔这位心地善良、乐观积 极的少年一再遭到生活的戏弄,被无情的抛弃。在四处漂泊的路上,他遭 受了一个一个的磨难,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虽然面对这么多的磨难,但卡 尔始终未放弃希望,他还是努力地生活,与命运进行坚决地抵抗!在这篇 小说里,全文充满着宿命和伤感的意味,仿佛被某种不可知的力量所控制, 主人公固执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却屡屡被命运所捉弄。在这个荒凉的世 界里,他独自承受着命运的打击却又坚守着内心的那份执着,在残酷的现 实面前,世界的真实被一点点儿剥露出来,惨烈地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本 就是孤独的流浪者。 审判讲述了银行工作人员约瑟夫K 在其三十岁生日当天无缘无 故地被逮捕了,经过审讯后,他被允许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但审讯时必 须到场。K 陷入了如此尴尬的境地,他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不知道这 是个什么机构,他甚至连审判的法官都未见到,他惶恐地过着日子,整日 心绪不宁。在多方打听下,他终于得知是一个极为隐秘的法庭在审理他的 案子。随着审讯次数一次次的增加,无形的压力越来越大,他决心反抗, 在一次审讯中,他批判了司法的不公和黑暗。他也为此曾四处寻求人们的 帮助,他找过画家、律师和谷物商等,但他们对于 K 的处境不以为然,K 孤立无援,所有人都站在他的对立面,冷眼看着他面对这个庞大的机构。 力量弱小的 K 在与法庭周旋了一年后,最终以失败告终,在他 31 岁生日 的前一天被两个男人带到了采石场用刀刺死。这本是一个荒唐的事件,没 有来由的获罪,没有预兆的地走向死亡。正如现实一样,我们本身就处于 荒诞的社会之中,个体的命运无法把握,就像是被线牵引的木偶,我们无 力摆脱命运的捉弄,不知道那条无形的绳索要将我们牵引到何处。我们努 力地去反抗,却发现我们只是一个人在做着无谓的挣扎,周遭世界没有一 丝的变化。我们就像是孤独的游魂,流浪于这个社会之中,毫无缚鸡之力,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9 只得沉默的地接受着冷眼和驱逐。审判这篇小说深刻地揭露了现实社 会中官僚资本主义的腐朽,同时也写出了面对这个异化的世界,人情的冷 漠和人们心灵深处强烈的孤独感! 在卡夫卡的作品中,这个世界都是陌生的、异化的,面对这个世界给 予我们的压迫,他也并不是一味地逃脱,而是选择去反抗,努力去抗争, 只是仿佛有种不可知的力量支配着一切,无论怎么做,最终只是走向灭亡。 这个世界的荒诞性就在于你永远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我们做的一切都只 是徒劳。对于这个世界而言,我们就像是一个小丑,摆尽各种姿态,努力 地挣扎,殊不知我们的命运早已被设定在一个圆里,我们茫然地前行,却 不知道自己只是在原地打转,终究寻不到出路。我们就像是孤独的流浪者, 流浪、游离于这个社会之外,即使多么努力地去反抗,终究还是被这个社 会所抛弃。 (三)孤独的接受者 卡夫卡曾经说过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谎言的正在下降的泥潭中,这个 世界到处充满着牢笼,而他自身一直背着铁栅栏。面对这个异化的世界, 卡夫卡从恐惧逃避、无力反抗,再到后来顺从精神的流浪。这也是卡夫卡 对于孤独的态度,最初的孤独是生活经历、社会现实强加于他的,而后来 卡夫卡逐渐去接受孤独,将孤独作为自己的精神依托。他享受着孤独,以 孤独作为自己的目的地,孤独地自我救赎。卡夫卡在启程中这样写道: “只想离开这儿,只想离开这儿,经常地离开这儿;只有这样,我才能达 到我的目标”1。逃离异化的世界,追寻自己的目的地,为此卡夫卡只能 不停地行进,去寻找。可是目的地究竟在何处,卡夫卡或许不知道,又或 许只要离开就是他的目的地,而他只能穷尽一生去流浪、去逃离。这是被 现实所逼的,同时也是他自己的选择。面对这个世界,我们只是接受者, 我们也只能接受这个世界给我们的冷漠和孤独! 乡村医生被认为是卡夫卡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作者以荒诞诡 异的手法描绘出一个似真似幻的世界。故事讲述的是一名乡村医生在风雨 1 (奥)弗兰茨卡夫卡著,叶廷芳主编,世界文豪书系 卡夫卡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年 12 月,第 515 页。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10 之夜需要出诊到十里之外的村子,但是却面临窘境:他的马在昨天寒冷的 冬夜过度劳累而死了。正当女仆罗莎四处求助无果时,一个神秘的马夫从 医生家废弃的猪圈里钻出来,并牵出了两匹马。马车转眼间就到了病人家, 病人家属热切希望医生治好病人的病,而病人却提出了荒唐的请求“医生, 让我死吧。”对于病人的要求,医生并未在意,只是挂念家中被马夫胁迫 的女仆。医生坚信男孩没有病,但家属则表现出深深的失望,像是希望医 生宣布病人有病,在压抑的氛围下,医生不得不再次检查,竟真的发现了 男孩身上致命的伤口。但家属和来访的客人却深深地松了一口气,医生意 识到自己并不是救人而是扮演着牧师的角色,他拒绝履行职责,却被粗暴 地剥去衣服,按到狭窄的床上。病人对医生满是抱怨“我对你缺乏信任, 你也不过是在某个地方被人抛弃了不能自救。你没有帮我,反倒使我的病 榻更小。我恨不得把你的眼睛挖出来。”故事最后,病人走向了死亡,而 医生意识到他所能做的只有自救,他很快收好衣服、皮大衣和出诊包,也 顾不上去穿衣服,从窗户翻出,飞身上马。本以为马匹会像来时那样风驰 电掣,但是它们却像老人一样慢慢驶过雪原。皮大衣被挂在马车后面,年 老体衰的医生孤独的骑在马上,在路人的嘲弄下,走向了人生的尽头。 “受骗了!受骗了!只要有一次听信深夜急诊的骗人的铃声这就永远 无法挽回”1。卡夫卡的乡村医生整体基调是荒诞的,非理性的,它 更像是一个梦境。在这个梦中,从天而降的马夫和马车,转瞬即到的路程, 这仿佛就是神的指示,一切都是作者脑海中虚幻出来的!男孩身上那个像 玫瑰花似的致命的创伤正像是作者内心致命的弱点,然而在救赎中,男孩 的一句话却惊醒了他,他本也是被抛弃的人而不能自救!男孩选择坦然地 面对死亡,而医生则陷入困境之中。“在这个不幸时代的严寒里,我这个 上了年纪的老人赤裸着身体,坐着尘世间的车子,驾着非人间的马,到处 流浪”2,这个荒凉的场面不禁让人唏嘘,我们本就是孤独的,在现实和 虚幻之间矛盾的苟活,在苍凉的人世间四处流浪。在这个异化的世界里, 我们与他人不可沟通,与这个世界不可交流,甚至我们自己都无法与自己 交流。无论我们是努力地去躲避、反抗,还是自我救赎,都是毫无作用的。 1(奥)弗兰茨卡夫卡著,叶廷芳主编,世界文豪书系 卡夫卡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年 12 月,第 163 页。 2 (奥)弗兰茨卡夫卡著,叶廷芳主编,世界文豪书系 卡夫卡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年 12 月,第 163 页。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11 对于孤独,我们唯有接受;对于这个广阔而又封闭的世界,我们唯有接受。 我们本就是流浪的异乡人,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流浪,只有流浪才是我们 唯一的出路,只有孤独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卡夫卡的一生一直处于矛盾之中,个人与他人的矛盾,现实与精神的 矛盾,家庭和自由的矛盾。在矛盾之中,他渐渐与现实脱离,在精神的世 界里越走越远。他曾在日记中描述道,他的内心和外部就像是两个走得不 一致的时钟,内心的时钟像着了魔、发了疯似地猛跑,而外部的则是慢腾 腾地走着。现实生活和他精神世界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精神世界超越 了现实太远太远,以至于他整个人完全是分裂的,处于两个不同的世界之 中,而无论在哪一个世界他都是孤独、寂寞的。卡夫卡也曾经说过自己就 像是一只孤独的寒鸦,虽然未被剪掉翅膀,但是翅膀却早已枯萎,他从来 就不曾拥有自己的高空和远方,他就像是一只灰色的寒鸦,在人群中迷茫 地跳来跳去却渴望躲到岩石之后。而在这个喧闹而陌生的世界里,我们每 个人都是孤独的,孤独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孤独地忍受人生的痛苦和灾难, 孤独地死去。我们被隔离在一切之外,在狭小的个人空间里,我们面对孤 独,恐惧孤独,却又离不开孤独。作为时代的先行者,卡夫卡时刻在寻求 精神的荒原,灵魂的救赎。他就像是一个舞者,在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企业形象顾问岗位招聘面试参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宠物医生岗位招聘面试参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彩妆师岗位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参考答案
- 红外遥感应用-洞察与解读
- 2025年粤教初中地理试卷及答案
- 河北专升本简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志愿者协调员岗位招聘面试参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剧场管理者岗位招聘面试参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街道社区经理岗位招聘面试参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非遗项目推广专员岗位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参考答案
- 小学冬季安全教育课件
- 交通道路安全法 课件
- 2026年辽宁医药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焦裕禄事迹课件
- 北大教育博士真题及答案
-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验收规程(2025版)
- 第四章篮球篮球基本战术长传快攻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八年级全一册
- 2025北京政法职业学院辅导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课题放弃申请书
- 2025年配电运维工面试常见问题及答案解析
- 美丽河湖评定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