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理工大学2011届本科生毕业论文建设项目总价合同下的投资控制风险分担研究摘 要总价合同基于其易于确定最低报价的承包人,易于进行支付、结算,易于投资控制等优点,在我国建筑市场得到广泛的是使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业主往往利用自己的业主优势,在合同中过分转嫁风险于承包商,业主与承包商间极易发生利益对立冲突,从而产生大量合同纠纷。原先的投资控制目标可能无法达到,项目整体效益下降。因此,在总价合同下如何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即准确地定义项目风险,并在各参与方之间进行合理的、各方都满意的分配,以使项目绩效最大化是本论文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大量文献研究,对风险分担的基本思想进行了归纳分析,并对总价合同从其参与主体对风险的态度以及客观特点两方面进行了分析。结合风险分担的一般思想和总价合同特点,建立了适用于总价合同风险分担的原则。并以99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为例,对通用条款里的风险事件进行提炼归纳,根据上述总结出的原则将风险进行分担。最后根据总价合同特点建立了投资控制风险分担框架,对投资控制风险分担的一些具体条款进行了约定,作为对99版示范文本的优化补充,以期在实践中能更好的分担承发包双方风险,使总价合同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关键字:总价合同 风险分担 99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投资控制A Study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Investment Control Risk Allocation under Lump Sum ContractABSTRACTLump sum contract is one kind of contract type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China construction market because it have advantage in determining contractor who offer the lowest price, making payments, settling and controlling total investment. However, in practice, owners often use their advantage in the contract to over-shift the risk to contractors, which may lead the conflicts of interest between owners and contractors and result in a large number of contractual disputes in project implement. Finally, the original investment control objectives may not be achieved and the overall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ject decrease. Therefore, how to establish a reasonable price contract risk sharing mechanism to maximiz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ject by precisely defining the project risks and allocating the risk among all participants reasonably is the focus of this dissertation.Through extensive literature research, this dissertation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the general principle of risk sharing ,then analysis the lump sum contract from two aspects ,the participants attitude towards risk and the its objective characteristics. Moreover, this dissertation established a risk-sharing principle for lump sum contract based on the general principle of risk sharing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ump sum contract. By using the 99 edition of Construction Contract as a example, this dissertation refine the risk events in general terms and share the risk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summarized above. At last, this dissertation establish investment control risk-sharing framework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ump sum contract, and create some specific investment control terms of the contact as the supplement of 99 edition of Construction Contract, in order to balance the risk in contract and take good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lump sum contract in practice.Key Words: Lump sum contract Risk allocation 99 edition of Construction Contract Investment control目 录第一章 绪论11.1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11.1.1研究背景11.1.2研究目的与意义21.1.3问题提出21.2相关文献综述31.2.1总价合同的研究31.2.2工程项目风险分担的研究51.2.3合同理论91.3研究目标、方法 及技术路线111.3.1研究方法111.3.2技术路线121.4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121.4.1研究内容121.4.2研究框架12第二章 总价合同风险分担的理论基础142.1总价合同定义、特点和准备条件142.1.1总价合同定义142.1.2总价合同特征152.1.3总价合同的准备条件182.2总价合同下承发包双方对风险的态度182.2.1风险态度192.2.2总价合同下业主的风险态度192.2.3总价合同下承包商的风险态度202.3工程项目合同风险担的三种基本思想212.3.1可预见性风险分担思想212.3.2可管理性风险分担思想222.3.3契约经济学风险分担思想24第三章 总价合同风险分担理论模型263.1总价合同风险识别263.1.1工程项目风险的含义及特征263.1.2风险识别方法283.1.3总价合同项目主要风险识别323.2总价合同风险分担原则333.3总价合同风险分担方案343.3.1总价合同风险分担过程343.3.2总价合同风险分担成果36第四章 基于风险分担的总价合同投资控制394.1基于风险分担的总价合同投资控制框架394.1.1基于风险分担的投资包干总价的确定394.1.2基于风险分担的总价合同可调整部分风险分析404.2总价合同中风险分担条款的设计414.2.1 业主承担的风险414.2.2业主与承包商共同承担的风险424.2.3承包商承担的风险42结论与展望44参考文献45致 谢48外文资料49中文译文5458第一章 绪论1.1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1.1.1研究背景总价合同作为与单价合同、成本加酬金合同相平行的概念,与后两者共同组成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三大计价方式。总价合同是指在合同中确定一个完成项目的总价,承包人根据此价完成项目全部内容的合同。该合同类型对于发包人而言,有着易于确定最低报价的承包人,易于进行支付、结算,易于投资控制等优点1。所以对于项目管理水平低,需严格控制投资的业主,选用总价合同有着其明显的优势。特别在业主是外资的工程合同中,签订总价合同这一比例甚至高达705。然而由于承发包双方对总价合同风险识别不足,双方风险分担不合理,以及缺乏合适的合同范本,对具体条款约定不明晰等原因,导致了总价合同在实际使用中产生了大量的合同纠纷。这些纠纷类型主要有,见表1.1。表1.1 总价合同中常见纠纷Table1.1 Common dispute in lump-sum contract争议类型主要问题风险范围界定不明引起的争议若发包人对具体的风险范围约定模糊,则承包人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将本属于自身的风险按工程变更处理或提出工程索赔。而若发包人简单处理:一切价款不可调。则可能导致承包人在投标时大大增加风险费;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甚至最终无法顺利完成项目。变更引起的价格争议设计变更和业主增减工程量是总价合同约定的可以调整合同价款的主要原因。因此如果双方对设计变更、调增调减工程量而引起的价款变更没有明确、具体的约定,一方主张变更工程的单价应按市场价或造价部门市场信息价计价,一方坚持按照承包商投标时的单价进行计价,双方即会产生争议 不可抗力界定的争议不可抗力条款是一种免责条款,即免除由于不可抗力事件而违约的一方的违约责任。由于不可抗力的复杂性,若未在合同中具体约定不可抗力事件的范围,认定标准,事件发生后通知对方的期限,出具证明文件的机构以及不可抗力事件的后果,当一旦争议发生无据可查,会导致双方相持不下、关系紧张施工承包范围争议总价合同的“总价”固定的是合同承包范围内的工程内容,合同承包范围外的工程则可视为其他工程,而需要重新增加合同价款。正因为此,对合同承包范围的明确界定就显得十分重要。总价合同原则上施工企业对工程量计算错误导致的价款损失风险由自己承担。然而有时由于发包人提供的资料,施工图设计不够明晰;给予投标人编制标书时间仓促;甚至招标时只提供了初步设计资料,导致了之后施工阶段双方对于工程量的争议。此类争议虽然比较少见,且主要发生在合同过于简单、资料不全、管理不善的承发包人之间,但是一旦发生,往往争议金额较大资料来源:自行整理1.1.2研究目的与意义1.研究目的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以工程项目风险分担理论为基础,结合总价合同的特点建立一个适合于总价合同的合理有效的风险分担理论模型,以使项目的经济效益最优化,避免承包商的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倾向,降低交易成本。同时通过对99版示范文本的分析研究,结合本文总结的风险总价合同风险分担原则,建立总价合同投资控制框架,并拟定相应的风险分担条款。2研究意义固定总价合同具备能够使发包商在评标时易于确定报价最低的承包商;业主和承包商办理工程结算方式程序简单;在合同的执行过程中发包商承担的风险较小而承包商承担较多风险、承包商索赔机会较少的特点。然而,由于我国的建筑市场为买方市场,业主常利用自己优势过多的转嫁风险于承包商,由于风险分担的不均,易发生承包人与发包人间的利益对立冲突,然而这些问题并非不可预防和不可调解的。合理的风险分配是一份好的工程合同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也是高质量的风险管理的前提。一方面,业主希望的是承包商在自己能够接受的价格条件下保质保量的完成工程,关心的是一个综合指标,而不单单是价格问题。因此在划分风险前, 应考虑自身条件以及尽可能对项目风险做出准确的判断, 而不是认为只需将风险在合同中简单地转嫁给承包商。另一方面, 只要承包商认为能获得相应的风险费,则他就可能愿意承担相应的风险。事实上,许多有实力的承包商更愿意去承担风险较大而潜在的利润也较大的工程项目。随着我国加入WTO,各种外资纷纷进入中国。这对我国建筑市场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战。多数外资企业对基础建设投资控制有着严格的限定,一旦投资超过预算还需董事会重新批复,所以大多外企都愿意选择总价合同。而在我国现在通用的总价合同范本为99年颁布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其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而最主要的就是该合同条款界定模糊,权责划分不清,容易引起纠纷。使项目整体效益下降,无法实现双赢的局面。本论文希望通过结合合理公平的风险分担方法,建立总价合同投资控制框架,明确风险分担的具体核心条款,从而尽量减少承包人、发包人双方争议和对立的发生,将总价合同的优势充分发挥。1.1.3问题提出业主决定采用总价合同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希望减少自己所承担的风险,从而达到控制投资的目的。因此,很多业主往往忽视项目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以及承包商的资金和技术状况,将过多的风险不合理地转移给承包商,而承包商为了减少风险事件发生带来的损失,不得不在投标报价中加入一笔高额的风险费,而一旦风险事件导致的损失承包商无法承受时,项目还可能因为其破产而被迫中断。并且由于风险分配的不合理,激励机制的缺乏及苛刻的合同条件,业主与承包商间极易发生利益对立冲突,这大大增加了承包商通过机会主义行为来弥补自身损失的可能性。而由此产生的道德风险将极大地危害业主利益,原先的投资控制目标可能无法达到,项目整体效益下降。一个项目要想获得成功,不仅要选择适合的建设模式,同时还要选择与项目特点和建设模式相适应的合同机制,激励各参与方为了项目的成功而积极采取行动,避免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当行为,使各参与方通过实施项目达到共赢。而建立有效的合同机制的核心是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即准确地定义项目风险,并在各参与方之间进行合理的、各方都满意的分配,以使项目各参与方都能从这种分配中获益。因此,在总价合同下如何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从而使项目绩效最大化是本论文研究的重点。在总价合同下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又面临着三个关键问题。1.总价合同的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它通过提供必要的信息使风险分担更具效果及效率。风险识别工作做得不好,风险分担也不可能会做好。一个已识别的风险不再是风险,而成为了一个管理问题。毫无疑问,对风险的错误定义将导致进一步的风险。风险识别包括确定风险因素、风险产生条件,描述其风险特征和可能的后果,并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类。2总价合同风险分担原则的确定对于识别出的风险因素在业主和承包商之间如何进行有效地划分,风险分担原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不同指导思想下确立的分担原则将指引着风险的分配过程,最终表现为相应的风险分配方案及结果。本文所探讨的风险分担基于总价合同,所以其风险分担原则必须既符合一般工程项目风险分担实践的普遍原则,又能够体现总价合同的特殊要求。3基于风险分担的合同条款优化对于已识别的风险和总结出来的总价合同风险分担原则仍然无法直接应用于实践,如何根据总价合同特点,将以上抽象的概念总结成具体条款,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1.2相关文献综述1.2.1总价合同的研究工程合同以支付方式为标准,一般可以分为:总价合同、单价合同和成本补偿合同三大类。总价合同有时称为约定总价合同,或称包干合同。这种合同一般要求投标者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报总价,并在这个价格下完成合同规定的全部工作。总价合同可分为固定总价合同和可调总价合同1。其内容见表1.2。.表1.2 总价合同概念Table1.2 The concept of lump-sum contract固定总价合同可调总价合同含义承包方的报价以发包方的详细的设计图纸及计算为基础,并考虑到一些费用的上升因素,如图纸及工程要求不变动则总价固定。但当施工总图纸或工程质量要求有变更,或工期要求提前,则总价也应改变。该合同同样是以招标图纸及规定、相关规范为基础, 承发包双方就施工项目协商一个相对固定的总价的;只是增加特定的调值条款它与固定总价合同的主要区别在于它对合同实施过程中的风险进行了部分分摊。风险分担承包方承担了全部的工作量和价格风险。由于承包方承担了全部风险,因此报价中风险费用较高。合同总价在双方约定的风险范围之内不予调整, 超出约定风险范围之外的风险费用按约定的调整方法进行调整。如双方对工程量增减范围、物价涨幅、重大设计变更、不可抗力因素约定一个范围, 以对超出风险范围之外的因素所增加的费用进行调整。适用条件招标时的设计深度己达到施工图设计要求,合同履行过程中不会出现较大的设计变更。工程量小、工期短,在工程过程中环境因素(特别是物价)变化小。工程投标期相对宽裕,承包方可以详细调查、复核工作量,拟定计划。适用于工程内容和技术经济指标规定很明确,工程建设工期1年以上的工程项目。资料来源:自行整理国内学者总价合同的研究较少,而且大多数问题集中在对固定总价合同的研究,对于可调总价合同的研究重视不足。表1.3,采用文献勾选法,根据其研究重点,对国内现有的对于总价合同的研究做了简单的总结。表1.3 国内学者对总价合同的研究Table 1.3 Research of lump-sum contract by domestic scholars 研究问题作者研究的角度合同风险分析与防范结算纠纷的分析与处理可调部分价款调整依据合同中变更范围的界定严玲,孟繁丽2发包人刘晶昕3发包人闫文周,高琳4承包人周显峰,何伯5双 方叶仲平6双 方倪韬7承包人陆文清8双 方牛玉新,赵凯9双 方资料来源:自行整理且国内对总价合同的研究着重于风险方面的研究,而其多数基于实践的研究,仅对于实际案例的进行分析,提出风险防范的意见。缺少对总价合同从风险识别、分担、到具体合同条款约定的系统研究。1.2.2工程项目风险分担的研究工程项目在其实施过程中必然充满了来自各个方面的风险干扰和威胁,然而这些风险是可接受的、可管理的、可减少的或可转移的,但却是不可忽视的10。由于工程项目的一次性特点、参与主体的复杂性及利益目标的分歧等原因使得项目风险管理难度很大。所以通过进行有效的风险分担(Risk Allocation),有助于项目成功11。1.风险分担的概念对于风险分担的定义,有以下几种简单概括,如表1.4。表1.4 风险分担的定义Table1.4 Define of risk allocation研究学者对于风险分担的定义Uff(1995)12风险分担是对可能会导致项目未来损失或收益的责任的界定和划分的过程,试图在各种项目没有按照计划进行的条件下合理分配各参与主体的责任,以促使其提高控制风险的积极性Hoffman(1998)13风险分担是一个识别项目每一种潜在的风险并将其分配给项目参与者的过程,且分担的主要目的并非减少或降低风险,而是减少承担风险的成本和降低风险准备金资料来源:自行整理 M.P.Abednego14还总结了Ward、Edwards、Flanagan、Norman等学者的研究,提出合理的风险分担(Proper Risk Allocation)应当满足的几个基本条件:(1)风险必须被所有参与方正确理解、识别和评估;(2)风险承担方必须愿意接受该风险;(3)风险应该分配给最有能力控制其发生的那一方;(4)风险承担方必须有技术及管理能力管理该风险;(5)风险承担方必须有财务能力承担其发生后的后果或防止其发生。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合理的风险分担的框架,即是要决定将风险(WHAT)分配给最有能力控制和管理的接受方(WHO),并且在合适的时间(WHEN)予以分配并提供选择方案(HOW),如图1.1所示。1图1.1 合理的风险分担框架Fig1.1 Framework of proper risk allocation资料来源:整理自文献142.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担思想/原则目前国际上流行的项目风险分担思想主要有三种,即可预见性风险分担思想,可管理性风险分担思想和契约经济学风险分担思想,见表1.5。表1.5 三种风险分担思想Table1.5 Three major principle of risk allocation风险分担思想定义核心内容可预见性风险分担思想如果某个风险可以被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合理的预见,则该风险分配至该承包商是可以接受的,否则不能如何合理地界定可预见性可管理性风险分担思想根据对风险承担方对风险的管理能力将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分配风险分配的效率性及分风险分配的公平性契约经济学风险分担思想根据以下三点对风险进行分担损失程度;对可能发生风险的知识;自我保险或市场保险的成本如果进行分担后,使获利方的获利大于损失方的损失,因而获利方在支付损失方损失后理论上仍然能获利,从而可以创造理论上系统的帕罗托最优资料来源:自行整理基于这三种思想,国内外众多学者也提出了很多有关风险分担的指导原则,见表1.6。天津理工大学2011届本科生毕业论文续表1.6表1.6 国内外学者对风险分担指导原则的研究Table1.6 Research on the guiding principles of risk-sharing研究学者风险分担指导原则Casey、Nadel(1970)15工程建设中所有风险原本都应该是属于业主方的,只是通过合理的代价从业主方转移到项目其他参与者。若按此转移了风险,就应当考虑风险接受方是否能有足够的能力来正确地评价风险以及合理将风险控制到最小;若将风险强行加给另一方,且该方恰当处理了该风险,应存在回报该方的机会;风险应分摊于最有利控制该风险地位并以较小代价控制风险的一方;应采取措施保证风险实际分摊方法与期望的分摊方法一致Levitt,Ashley and Logcher(1980)16风险分担的适用价值是“承担该风险的财务能力、承担项目的技术能力、管理能力”等指标的函数,即=f(承担该风险的财务能力,承担项目的技术能力,管理能力);接受风险的价格是“项目的竞争性、接受风险的激励、财务状况、风险管理能力”等指标的函数,即=f(项目的竞争性,接受风险的激励,财务状况,风险管理能力);风险的大小是“发生概率,预期结果,风险态度”等指标的函数,即=f(发生概率,预期结果,风险态度)。以上函数的自变量需要结合专家或项目团队成员意见评估,最优风险承担方选择依据为:MaxA,B,C,或MinA,B,C,或MinA,B,C,张水波、何伯森(2003)17一方应为其自身的恶意行为或渎职引起的风险负责;如果一方能很方便地对某一风险进行保险,且能将保险费消化在其费用中,则该风险最好由该方承担;如果一方是管理某项风险所获得的经济利益的最大受益者,则该风险应由该方承担;如果一方能更好地预见和控制该风险,则该风险应由该方承担;如果某一风险发生后,一方为直接受害者,则该风险应划分给该方Loosemore等(2006)18能够充分预见其所承担的风险包括预见风险是否发生、发生的概率以及发生后可能导致的后果如何等;具有必要的风险偏好,愿意接受该风险;具有足够的能力(经验或权力)有效管理风险包括控制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一旦风险发生,具有能力和资源承担其后果;该方收取的风险费在业主看来是否合理并且可接受该方需要从承担风险中获益,出于自身考虑提出的标价业主是否能够接受,等等。K.C.Lam等(2007)11风险承担者能够能预测该风险;风险承担者能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后果;风险承担者能控制风险发生的机会/率;风险承担者能管理风险如果风险发生后;风险承担者能承受发生的风险后果;风险承担者能从所承担的风险中获利;如果业主将风险分配给承包方承担,其取费应被业主认为合理及可接受资料来源:自行整理天津理工大学2011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这些风险合理分担的原则基本都为定性描述且无统一标准,但是核心上都体现出了尊重风险承担各方意愿,能责对等(效率性),权责对等(公平性)以及体系整体利益最大化的思想。国内的学者也针对不同的项目类型提出了一些风险分担原则,其具体思想和核心原则都和上述研究成果相似,见表1.7。表1.7 国内基于不同项目类型的风险分担研究Table1.7 Risk allocation research based on different types of project研究学者研究内容何伯森,等(2001)19、刘先涛,等(2006)20BOT项目风险分担的基本原则罗春晖,等(2001)21基础设施民间投资项目中风险分担的原则刘新平、王守清(2006)22、安丽苑(2007)等23PPP项目的风险分担基本原则宇德明等(2004)24基于合同比较新旧FIDIC合同的风险分担原则资料来源:自行整理3.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担机制/模型设计工程项目风险机制/模型的设计主要:基于风险分配矩阵的定性的方法;基于博弈论、模糊数学等定量的方法;基于合同的方法这三种类型。(1)基于风险分配矩阵的定性的风险分担。业主作为工程项目的招标文件的起草方,通常通过契约将大部分风险的责任通过传统的招投标程序转移给承包商25(Rutgers等,1996)。因此,合同可以视为一种平衡。26(Flanagan R,Norman G,1993)。如图1.2所示:图1.2 合同的平衡Fig1.2 The balance of contract资料来源:自绘当事方是否愿意并有意识地去承担风险将会影响他们对待风险的态度27(Ward SC,Chapman CB,CurtisB,1991)。不适当的风险分配可能造成标价的增加、承包商后期的频繁索赔等问题。可以先对待实施项目的风险分担问题在施工方、教学科研机构中做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然后形成初次风险分配矩阵并在招标文件中明示给投标者,最终通过招投标过程及之后的合同谈判确定风险分担方案及其奖惩条例。基于风险分配矩阵的方法简单易行,该研究成果为作为业主更有效地分配风险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和技术支持。(2)基于博弈论、模糊数学等定量的风险分担。K.C.Lam等(2007)11认为在现实中,项目风险分担的决策需要建立的分担原则或标准往往是主观或不明确的,无法直接得出具体的风险分担方案,而更多的是依靠专家的定性判断及经验知识。他们通过总结前人经验提出了在发包人和承包人之间进行风险分担的七条准则(见表1.6),并进一步构建了基于模糊逻辑的风险分担模型,即通过对参与风险分担的主体在上述七个方面赋值(通常为百分比),然后再进行(1)模糊化;(2)模糊推理;(3)去模糊化等程序输出具体风险的最佳承担者,以提供决策支持。模型的主要意义在于将主观的、模糊的风险分配过程转化为系统化、更加理性的定量分析过程,为项目风险分担提供一种更直观明了的方法。(3)基于合同的风险分担。由于工程项目有着的唯一性和独特性的特点,所以合同文本在强调普适性和通用性的同时也有着灵活变通的一面。其主要体现在合同文本中的专用条款部分。工程合同是项目各个参与方为界定任务目标、范围和利益分配而订立的合约文本,是项目管理中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基于合同订立公平公正的原则,对于风险的分担都应该有着合理的约定。因此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合同范本合理分担风险,对于具体的风险分担问题和分担比例还可以再通过合同谈判解决18 28 。张水波、何伯森(2003)认为风险管理的成功不仅取决于科学分担的原则,还依赖于合同的特点和合同双方的风险态度。韩传峰等29(2007)以合同体系为核心探讨了工程建设项目风险分担管理模式的设计。其分担管理过程如图1.3所示。该模式的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以合同为中心,项目参与方以降低项目风险为目标进行良好协作;2)风险源于项目,项目成员均要对风险负责;3)风险识别是项目主体的任务,各参与方均应贡献其对风险的认识;4)风险管理的目的是减少项目整体损失,不追求合同单方利益;5)风险按最有利、可预见和最低成本原则进行分配,同时考虑接受方风险态度;6)接受风险得到补偿;7)合同条款以实际需要订立。图1.3 工程风险分担管理过程Fig1.3 The process of risk allocation management资料来源:整理自文献291.2.3合同理论契约一词俗称合同、和约或协议,英文为Contract。古典契约理论认为,契约是完全的30。因为在古典契约理论的世界里,契约被限定在一系列严格的假定之内:(1)契约当事人的完全理性假设;(2)当事人没有机会主义行为的倾向;(3)契约条款的影响和作用不存在外部性,即当事人之间的契约不对契约外的第三者构成利益的损益;(4)契约当事人均拥有对其选择的对象及其结果的完全信息,并且不存在信息上的不对称;(5)存在足够多的交易者,每一个契约当事人都有可自由选择的契约伙伴,而且每一个契约当事人对整个市场影响很小。完全结构合同如图1.4所示。图1.4 完全合同的结构Fig1.4 Structure of Complete Contract 资料来源:自绘合同是完全的,这显然是一个理想的假设。现代契约理论正是从上述完全契约的假设条件出发,分析其与现实条件不一致的地方,从而提出了不完全契约的概念30。在理论上,不完全契约的成因主要以下几个:(1)人的有限理性。在现实决策中,我们面临的往往不是一个有限的集合,而且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各个假设的结果的概率分布不得知。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对这些结果的估计根本无法完全预期,因此契约的最优条款就无法达到。(2)契约条款语言的不易界定。一个契约有时因为语句是模棱两可或不清晰而可能造成契约的模棱两可或不清晰。(3)条款的履行成本超过其收益。因为契约方订立一个条款以解决一特定的事宜的成本超出了其收益,造成一个契约是不完全的。(4)合作偏好的约束。契约当事人不仅有机会主义倾向,有时也便显出喜欢合作的倾向。只要市场至少有一方是异质的,不同成分的,且存在足够数量的偏好合作类型,那么,在签约时则可能“有意的”遗漏一些条款,这时,契约就是不完全的。(5)信息的不对称.一个契约可能由于不对称信息而是不完全的,契约中总有“私人信息”,当契约方拥有的信息,而另一方试图获取时,有可能获得的成本超出受益,这时,信息是“不可获得的”,即使一方向另一方主动披露这些信息,但对接受方而言,这些信息也是“不可证实的”。如果简单用一个词来概括上述的成因,那就是一一不确定性。各种各样的现实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造成了契约的不完全性。西格尔就认为,契约环境的复杂性是契约非完全的原因。因此,所谓不完全契约,即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签订的,有可能导致未来契约订立任何一方损失或赢利的契约。不完全合同结构如图1.5所示。图1.5 不完全合同结构Fig1.6 Structure of Incomplete Contract资料来源:自绘总价合同,若是不附加调价条款的固定总价,则类似于完全契约合同,即假定未来合同的履行条件是没有变化的(业主没有提出变更),或是变化非常小可忽略不计的,或内部的变化有正有负,可基本相互抵消的。但由于完全契约合同过分理想化,实际执行条件必然与合同条件有差距,故作为一种补充,总价合同同时又适当留有开口。即,总价合同=完全契约部分+不完全契约部分=固定总价部分+可调整价款部分。其框架如图1.6所示。图1.6 基于风险分担的总价合同投资控制框架Fig1.6 Risk sharing control framework based on lump-sum contract资料来源:自绘1.3研究目标、方法 及技术路线1.3.1研究方法本论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通过文献综述对总价合同下的风险分担所依据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找出了总价合同风险分担的主要问题,确定研究思路。2.模型建立结合风险分担的一般原则和总价合同的主体属性和客体属性建立总价合同下的风险分担基本原则和理论模型,3.对比分析将模型与现行的总价合同对比,对现行总价合同具体条款进行优化。1.3.2技术路线技术路线如图1.7所示。图1.7技术路线图Fig.1.7 Technology roadmap资料来源:自绘1.4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1.4.1研究内容本论文共分为五章,各章内容如下:第一章 绪论:对本论文的选题背景、相关研究现状、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作了简要分析。第二章 总价合同下风险分担的理论基础:本论文以项目风险分担理论和总价合同特点为理论基础。总结了风险分担的三种主要思想,并结合具体合同条件进行了分析。对于总价合同从其参与主体对风险的态度以及客观特点两方面进行了分析。第三章 总价合同下的风险分担理论模型:本章基于总价合同的特点,将理论基础与总价合同的特点相结合,对总价合同风险进行了识别,并建立总价合同下下风险分担的基本原则和理论模型。第四章 基于风险分担的总价合同投资控制:结合上一章风险分担原则,由业主和承包商分别承担相应的投资变化的风险和投资控制责任。1.4.2研究框架文章框架见图1.8。图1.8 研究框架图Fig1.8 Framework of the research structure资料来源:自绘第二章 总价合同风险分担的理论基础研究工程总价合同的风险分担需要很多相关理论的支持,本章将首先对这些理论基础做出必要的分析。本论文研究用到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总价合同的理论研究;第二部分是工程项目合同风险分配理论,总结分析了目前在学术界三种普遍认可的风险分担思想。2.1总价合同定义、特点和准备条件2.1.1总价合同定义所谓总价合同(Lump Sum Contract),是指根据合同规定的工程施工内容和有关条件,业主应付给承包商的款额是一个规定的金额,即明确的总价。总价合同也称作总价包干合同,即根据施工招标时的要求和条件,当施工内容和有关条件小发生变化时,业主付给承包商的价款总额就不发生变化。如果由于承包人的失误导致投标价计算错误,合同总价格也不予调整31。总价合同义分固定总价合同和可调总价合同两种。1.固定总价合同固定总价合同的价格计算是以图纸及规定、规范为基础,工程任务和内容明确,业主的要求和条件清楚,合同总价一次包死,固定不变,即不再因为环境的变化和工程量的增减而变化。在这类合同中承包商承担了全部的工作量和价格的风险,因此,承包商在报价时对一切费用的价格变动因素以及不可预见因素都做了充分估计,并将其包含在合同价格之中。在国际上,这种合同被广泛接受和采用,因为有比较成熟的法规和先例的经验;对业主而言,在合同签订时就可以基本确定项目的总投资额,对投资控制有利;在双方都无法预测的风险条件下和可能有工程变更的情况下,承包商承担了较大的风险,业主的风险较小。但是,工程变更和不可预见的困难也常常引起合同双方的纠纷或者诉讼,最终导致其他费用的增加。当然,在固定总价合同中还可以约定。在发生重大工程变更、累计工程变更超过一定幅度或者其他特殊条件下可以对合同价格进行调整。因此,需要定义重大工程变更的含义、累计工程变更的幅度以及什么样的特殊条件才能调整合同价格,以及如何调整合同价格等。采用固定总价合同。双方结算比较简单,但是由于承包商承担了较大的风险,因此报价中不可避免地要增加一笔较高的不可预见风险费。承包商的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价格风险,二是工作量风险。价格风险有报价计算错误、漏报项目、物价和人上费上涨等;工作量风险有工程量计算错误、工程范围不确定、工程变更或者由于设计深度不够所造成的误差等。固定总价合同适用于以下情况:(1)工程量小、工期短,估计在施工过程中环境因素变化小,工程条件稳定并合理;(2)工程设计详细,图纸完整、清楚,工程任务和范围明确;(3)工程结构和技术简单,风险小;(4)投标期相对宽裕,承包商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详细考察现场,复核工程量,分析招标义件,拟订施工计划;(5)合同条件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十分清楚,合同条件完备。2.可调总价合同可调总价合同又可称为变动总价合同,合同价格是以图纸及规定、规范为基础,按照时价(Current Price)进行计算,得到包括全部工程任务和内容的暂定合同价格。它是一种相对固定的价格,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由于通货膨胀等原因而使所使用的工、料成本增加时,可以按照合同约定对合同总价进行相应的调整。当然,一般由于设计变更、工程量变化或其他工程条件变化所引起的费用变化也可以进行调整。因此,通货膨胀等不可预见因索的风险由业主承担,对承包商而言,其风险相对较小,但对业主而言,不利于其进行投资控制,突破投资的风险就增大了。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990201),合同双方可约定,在以下条件下可对合同价款进行调整:(1)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变化影响合同价款;(2)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公布的价格调整;(3)一周内非承包人原因停水、停电、停气造成的停工累计超过8h;(4)双方约定的其他因素。在工程施工承包招标时,施工期限一年左右的项目一般实行固定总价合同,通常不考虑价格调整问题,以签订合同时的单价和总价为准。物价上涨的风险全部由承包商承担。但是对建没周期一年半以上的工程项目,则应考虑下列因素引起的价格变化问题:(1)劳务工资以及材料费用的上涨;(2)其他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如运输费、燃料费、电力等价格的变化;(3)外汇汇率的不稳定;(4)国家或者省、市立法的改变引起的工程费用的上涨。2.1.2总价合同特征总价合同的特点是32:(1)发包单位可以在报价竞争状态下确定项目的总造价,可以较早确定或者预测工程成本;(2)业主的风险较小,承包人将承担较多的风险;(3)评标时易于迅速确定最低报价的投标人;(4)在施工进度上能极大地调动承包人的积极性;(5)发包单位能更容易、更有把握地对项目进行控制;(6)必须完整而明确地规定承包人的工作;(7)必须将设计和施工方面的变化控制在最小限度内。总价合同和单价合同有时在形式上很相似,例如,在有的总价合同的招标文件中也有工程量表,也要求承包商提出各分项工程的报价,与单价合同在形式上很相似,但两者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总价合同是总价优先,承包商报总价,双方商讨并确定合同总价,最终也按总价结算。1.总价合同的交易成本一个工程项目,选择不同的合同类型,交易成本也会发生变化。如图2.133给出了不同合同类型下交易成本变化的趋势,通常单价合同和成本加成合同的交易成本较高,而采用固定总价合同的交易成本较低。图2.1工程项目合同类型与交易成本的关系Fig2.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action costs and project contract types 资料来源:自绘图2.1还表明,交易成本与项目最终产品成果的确定性有很大关系。当项目最终产品成果的确定性较高时采用固定总价合同,交易成本应该是最少的;但当项目最终产品成果的不确定性较高时,无论采用固定总价合同还是单价合同,交易成本都将很高,这时应采用成本加成合同。因此,根据交易成本理论,合同类型与项目最终产品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见图2.2。图2.2 合同类型与项目实施过程不确定性及产品不确定性的关系Fig2.2 Relations between type of contract,product uncertainty and uncertainty during the project implementation资料来源:自绘根据图2.233可以看出,单价合同一般适用于设计和实施风险都较小的情况;固定总价合同适用于设计风险较小而实施风险较高的情况;而成本加成合同则适用于二者都较高的情况。2.总价合同双方风险承担程度在不同的合同类型下,由于采用的支付方式不同,因此业主和承包商分别承担的风险程度是不一样的,如图2.3表示了几种典型的合同类型与双方所承担风险的程度34。图2.3工程项目合同类型与风险程度Fig2.3 Project contract type and level of risk资料来源:自绘由图2.3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合同类型下业主和承包商所承担的风险是有很大差别的,对于同一个项目业主和承包商所承担的风险是成反比关系的,其中固定总价合同承包商所承担的风险最大,而成本加定比酬金合同业主所承担的风险最大。以FIDIC合同为例,对FIDIC1999年版红皮书(单价合同)、银皮书(总价合同)中风险条款的不同约定展开对比分析。(1)关于现场数据、不可预见性困难的不同约定红皮书第4.10款并未明确规定业主是否为其提供的现场资料的准确性负责。而银皮书中则明确规定:承包商应负责核实和解释所有此类资料,业主对这些资料的准确性、充分性和完整性不承担责任。红皮书第4.12款规定承包商可以对其无法预见的不利物质条件,向业主提出工期和费用的索赔。而银皮书中则明确约定承包商签订合同后,就意味着他接受了圆满完成工程的所有困难并承担所有费用,合同价格不因任何没有预见到的困难或费用而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污水处理厂工程节能评估报告
- 轻型钢结构防腐蚀施工方案
- 电梯师傅考试题库及答案
-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环保管理方案
- 2025年焊锡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选煤厂生产线自动化控制设备选型方案
- 废水零排放系统技术研究与应用方案
- 离婚双方子女抚养及财产分配协议
- 离婚协议附带财产分割及债务偿还标准合同
- 专业市场租赁合同范本及市场品牌形象提升协议
- 2025年全国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试题库完整答案附带答案详解
- 全套教学课件《工程伦理学》
- GB/T 20481-2006气象干旱等级
- GB/T 1631-2008离子交换树脂命名系统和基本规范
- 清洗地毯操作流程课件
- 第3章-微波与卫星通信课件
- 2023年石家庄水务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中药的煎煮方法课件
- 流动机械安全专项方案
- 专升本高等数学的讲义80页PPT课件
- 汽车机械基础(全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