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说课稿.doc_第1页
青铜器说课稿.doc_第2页
青铜器说课稿.doc_第3页
青铜器说课稿.doc_第4页
青铜器说课稿.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铜器说课稿会昌中学 叶路平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美术欣赏课本中的14页第十讲青铜器。我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和课后延伸五个方面加以阐述:一、说教材教材分析:1、本课的内容、地位、作用本课知识内容是依青铜器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为主线编排的,通过典型作品的介绍,将各个历史时期的青铜器造型特点,功能运用及装饰纹样等艺术风格做了较明确的阐述。青铜器的产生和发展从新石器开始,商周为鼎盛时期,至春秋战国得到进一步发展。青铜器的产生和发展与劳动人民的创造力,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介绍典型的作品时,还要贯穿一条思想主线,即艺术源于生活,劳动创造了艺术,以讴歌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本课主要掌握三条知识线,即:一、青铜器在造型和装饰上发生重大变化的四个重要时期。二、青铜工艺在这几个时期的变化特点。三、我国古代工艺美术早在奴隶社会就已经取得了灿烂的辉煌。2、教学目标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的及当前美术教学实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青铜器在各个历史阶段中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及艺术成就。(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历史角度出发,对各个不同时期的青铜器进行分析,培养审美能力。(3)情感目标: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赏析、评价古代青铜工艺美术,激发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进一步领会劳动创造艺术,艺术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4)发展目标:提高学生对青铜器的鉴赏能力。3、教学重点(1)青铜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青铜器在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不同艺术特征及作用。(2)体悟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的结晶。4、教学难点青铜器在早期的象征意识二、说教法、学法美术欣赏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以看为主的一门学科,同学们通过观察和理解才能体会到艺术作品的美。学生作为欣赏的主体,教师在引导的同时应该鼓励他们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本课欣赏教学中,我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上灵活地采用直观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提问法。在学生学习方法方面,则采用观察法、参观学习法,网上资料图片收集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三、说教学手段美术欣赏教材中展示的作品有限,并存在印刷质量不高画幅小的缺点,学生需要更多的信息,更多的交流和艺术体验,才能增加对美术欣赏学习的兴趣,要解决好这些教学中的矛盾,如果仍用枯燥、单调的传统教学方法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在本课教学中采用了高效率的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课件和一些放大挂图以及配合音乐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去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认识能力。如果当地有博物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青铜器,这样更直观地了解青铜器的特点,从另一方面提高教学目的。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提问我国工艺美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一直到今天,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都出现了具有代表性的工艺美术品。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时期的象征,那么,青铜工艺便可成为奴隶社会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提起青铜器,同学们立刻会想起,曾经在历史知识中了解的青铜精品。(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答: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战国编钟等。(2)讲授新课1、什么是青铜器以铜为主加锡合金,用蜡和泥模铸造的青铜器具。2、青铜器从功能上分为四类(欣赏手段:多媒体、幻灯、挂图展示)A、礼器:用作祭祀和典礼里陈设而赋予特殊意义的青铜礼器。如:鼎、尊、爵、鬲。B、乐器;奴隶社会社制度的组成部分,乐器在祭祀和典礼中不可缺少,所谓“钟鸣鼎食”即反映了当时情况。如:钟、鼓、铃、铙等。C、兵器:战争中常出现,如:刀、剑、镞等。D、工具车马具:用于生产和交通的。如:犁、锄、铲、斧、镰等。(3)、介绍青铜工艺在造型和装饰上发生重大变化的四个时期及各历史时期青铜工艺的重要特征。A、青铜工艺在造型和装饰上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早商、晚商、西周、春秋战国B、各历史时期青铜工艺的主要特征和作品介绍早商、青铜器多以日用品为主,大多是薄胎,造型规整,纹饰简单。饕餮纹鼎,显示图片造型浑圆、简洁、粗放、线条婉转流动。重点介绍“鼎”的用途和象征。鼎是煮食器,其造型为腹、足、耳三部分组成,腹可盛物,足可扬火,耳可穿扛搬运。鼎是青铜礼器中最为重要的品种,它的实用意义是盛放或煮食物,但它是价值却体现在对礼治的维护上。鼎在祭天敬祖时必不可少,对它的使用最为严格,三代奴隶制社会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不同等级者使用的鼎在大小、数量、质量上都不同,任何人不可逾越。如天子用九鼎、诸候七鼎、士大夫五鼎、庶民三鼎。“礼器”就成为奴隶主阶级统治的象征,王权意识的反映。鼎做为国家重器,每逢国家发生大事,均刻铭文于鼎壁以垂昭后世。统一天下称“定鼎”,两国交战为“夺鼎”,楚庄王向周天子问鼎的轻重,表示更轻易政权的野心为“问鼎”。一种器物中包含有如此重要的社会、政治和宗教意义,在世界各民族艺术中是罕见的。(教师延伸引导,鼎的有关成语,学生回答,如一言九鼎、人声鼎沸、三国鼎立、鼎鼎大名等)商代晚期,青铜器造型有了超出实用功能之上的审美追求,制造工艺更加精湛,器形凝重,结实、纹饰华丽、繁缛、表现出庄严、神秘、狞历、沉重的艺术风格。欣赏龙虎尊,显示图片(比较前一作品饕餮纹鼎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从造型,装饰纹样比较不同点,总结归纳出商代晚期青铜工艺的主要特征。)此尊为盛洒器,造型规整,口颈、肩腹、圈足三段,转折优美流畅,有鲜明的节奏感,今人称道的是精细、繁丽的纹饰。肩部带状云纹底上饰了三条隆起的游龙,腹部以夔纹、联珠纹、涡纹等,纹样结构紧密,具有立体效果。这件青铜器体现了奴隶阶级的威严、神秘性,也进一步阐述了劳动创造了艺术,青铜工艺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欣赏妇好觚,显示图片是盛酒器,造型秀丽端庄,装饰纹样华贵富丽,圈足棱间饰以镂空的饕餮纹,表现出较高的铸造技艺。西周早期,青铜器沿袭晚商传统,总体风格凝重、繁复,但也发现过一些造型奇特、纹饰华丽的器具。西周后期,纹饰简朴,带状花纹增多,饕餮纹少见。欣赏乌纹卣显示图片此卣是一种带提梁的盛酒器,通身浅浮雕般的夔纹和鸟纹,高高的钮盖、宽厚的提梁和突出的扉棱,交错凌历,雄奇不凡。春秋时期,奴隶制开始瓦解,青铜器的造型设计也开始摆脱商周以来神秘宗教气氛,而向清新活泼的风格发展,纹式活泼多样,器形奇巧、富丽、新颖。欣赏莲鹤方壶,显示图片此壶能身高118厘米,通体饰有蟠螭纹,壶身攀附着姿态生动的镂空龙虎,一派升腾之势。壶盖为莲花造型。中有展翅欲飞的鹤,用咋舌小兽为座,轻盈秀丽,给人予活泼、舒展的感觉。(教师可将此作品与商、周时期的作品比较欣赏,以讨论方式进行分析,可从器形、装饰纹样方面总结其作品的变化特点,指出作品风格的转变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是对生活趣味的追求,是对沉闷的宗教思想的解脱。)战国作为封建社会的开端,青铜器正处在突破旧的传统和开创新风格的变革时期,主要是日常用品,新的制作工艺如鎏金、镶嵌、金银错等广泛流行,并产生了不同的地方特色,使青铜器更加绚丽灿烂,形成我国青铜史上第二座高峰。欣赏曾候尊盘,显示图片是尊、盘二体合一的器物,风格一致,尊盘口沿为复杂细微的镂空附饰,用“失腊法”熔模铸造。层次繁复,穷极缛丽,制作精细,令人叹为观止。教师介绍“失蜡法”(知识链接)(失蜡法是先用蜡制成器物的模型,然后反复淋上细泥形成厚度、待泥干透后加热,使蜡质流出,再将铜液灌入。失蜡法的运用,是青铜工艺史上的一种革新它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无限创造力。)欣赏镶嵌图像纹壶,显示图片镶嵌主要是在青铜器上嵌饰玉石材料,使器物表面产生色彩对比,也丰富了装饰纹样的表现力。欣赏乌盖瓠形壶,显示图片此物造型别致,纤细华美,纹样疏密得当,实用与美观结合,可谓匠心独具。(4)、教师提问,学生交流。通过不同历史发展时期青铜器的欣赏,纹样装饰是青铜器重要特征,饕餮纹、夔纹、蟠螭纹是常用的装饰纹样,那么这三种纹样各有什么艺术特点?饕餮纹:威严夔 纹:神秘蟠螭纹:简朴(5)、课堂小结通过作品的欣赏,进一步说明,青铜器的产生、发展、变化是与当时的社会情况紧密结合的,艺术的进步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得到推动。中国青铜器的发展至东汉逐渐被新兴的漆器和瓷器所代替,不过,商周时期的辉煌已足以使它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而载入史册。(6)、思考练习1、为什么说青铜艺术是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的结晶?2、青铜器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特征是什么?五、说课后延伸课外延伸是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补充和拓展。因美术欣赏教材作品有限,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探索,再加上图片小,印刷不很清晰,我就告诉学生采用网络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