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把握灵感.doc_第1页
[高二语文]把握灵感.doc_第2页
[高二语文]把握灵感.doc_第3页
[高二语文]把握灵感.doc_第4页
[高二语文]把握灵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灵感灵感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中,创造新形象时思维受到某种外来信息的刺激或诱惑而产生的突发性意念。这种突发性意念,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瞬间产生的写作冲动。不少优秀的文学作品的问世,是缘于生活中平平淡淡的小事或有趣的现象引发了作者创作的灵感。一旦捕捉到这份灵感,其作品渗透出来的观点或思想一定闪耀着作者过人的智慧及理性的光芒。有灵感才会有创造,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教学时如何引导,才能诱发学生的写作潜能,激发学生的作文灵感?一:激发写作兴趣 人的创造力大小,固然和先天的智力因素有关,但良好的兴趣和爱好,更是左右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内在精神动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写作的欲望,才会乐于在作文中张扬自己的个性,使思维处于开放状态,最大限度地调动写作积累,这样灵感的产生才有可能。礼记乐学上说:“不兴其艺,不能乐学。”因此,培养学生灵感的最好方法是激发其写作兴趣,作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写作的巨大动力。教师不妨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探求写作奥秘的好奇心理,使其写作的动力始终处于酝酿、激发、保持及高涨的状态中。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自觉心理,一句轻轻的赞美,或一段激励性的点评,都足以让学生产生成就感或荣誉感,使其享受到成功或快乐的情感体验,养成自觉的写作心理,完成由“好奇”到“自觉”的心理转变。灵感因兴趣而产生,找到开启灵感大门的钥匙,也就能找到思维宝库中灵感这颗宝石。伟大的创造源于灵感的产生,而作文灵感的产生源于长时间的兴趣培养。可以说,兴趣引发了灵感,不经意间的寻常事件突然引发思维的感触,其结晶一定是前所未有的全新的体验。二:注重知识积累 灵感是一位高傲而又古怪的客人。说它高傲,是因为如果你缺乏诚意,没做好必须的准备工作,即使四迎五请,它也不会光顾。说它古怪,是因为如果你诚心诚意,它也会不请自来。因此,写作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这个准备,就是知识的积累。清人袁守定说过:“得之在俄倾,积之在平日。”这说明作文灵感的产生必须依赖于一定的写作知识背景的积累。带有偶然因素的灵感虽然可以直接成为一部文学作品的写作缘起,但偶然后面包含着必然。积累是量变,灵感的产生才是质变。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凡对刺激能产生较多反应的人被称为具有创造力的人,体现在作文上,就是受刺激的对象必须是能引起回应的物质。积累是为灵感的产生蓄积丰厚的底蕴,只有积累多了,灵感的产生才会有基础,灵感之源才不会枯竭。杜甫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偶得”是指某事触发灵感的瞬间感悟,“妙手”则是指已有良好写作功底的人,更指有所思索的人。“山高必有怪,峻岭却生精。”厚实的土地,才能盛开绚丽的花朵;无垠的大海,才会出现巨浪喷雪的外观。由于灵感常常在人们稍有所悟时又会飘然而去,因此要引导学生养成勤于记录的习惯。科学家巴斯德说过:“灵感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有了丰厚的知识积累,“上帝”才会给你灵感的回报。三:养成观察思考习惯 灵感虽有突发性,但绝不是偶然因素的触发,而是长期观察思考的结果,是在观察思考基础上产生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灵感,必须从训练学生的思维敏锐性入手,教给学生探求事物本源的独具的慧眼。纷繁复杂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显著或微妙的变化,即使没有刻骨铭心的经历,可那些不经意间的欢歌笑语或几多闲愁,都足以引起学生心灵的感动,激发写作冲动,从而发现生活美。金人元好问说过:“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揭示了观察生活在创作中的重要意义。闻一多就是因为看见一沟臭水,触发自己的感想,创作了讽刺社会现实的诗作死水。学生的生活虽然单调,但并不缺乏美的事物,只是学生不善于观察,缺乏发现生活美的独具的慧眼。一旦学生学会了观察,用独到的方式审视世界,将生活中拨动心弦的感受表达出来,一定能揭示生活的真谛。一个学生看见男女同学因接触频繁而引起非议,于是灵感涌动,瞬间写了一首小诗他和她:他和她走在一起,走在一起,便成了一道作文题。同学先写,老师后写,家长最后写。从此,世上多了一篇作文,人间少了一份美丽。这首诗虽然简短,但道出了如何正确对待男女同学交往的问题。因此,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思考生活中的现象,通过观察、思考,抓住生活中的不为人注意的小事,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进而挖掘出深刻思想或社会意义。 四:创设外部动因 灵感是思维的结果,它的产生常常伴随着激情。这种激情能使创新者欣喜若狂,使他们的思维空前活跃,进入一种如痴如醉的状态。要使学生也进入这种状态,必须为其提供一定的外部条件,这个条件就是促使其思维活跃的动因。由于动因与思考的问题具有某些相似性或关联性,因此可以将触发思维的信息推移到正在思考的问题上去。刻意创设外部条件是必要的,这可以激励学生用材料撞击平时的知识积累,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潜力,让学生处于一种亢奋的最佳写作状态,从而引发写作感触。一块石子扔进湖里会激起美丽的涟漪,如若没有这块石子,平静的湖水可能永远不会有一层层的波纹。同样,如若没有促使灵感产生的外部条件,即使学生的知识积累再多,也不可能在思维中产生美丽的光环。清幽的月光激发了贝多芬创作了优美的月光曲,约翰施特劳斯因听见流水淙淙而灵感萌动创作了风靡全球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郭沫若为创作地球,我的母亲,赤脚在路上走来走去,有时干脆在路上睡着,想热切地亲昵地球母亲。为使学生产生灵感,教师应预先作好准备,注意设计使用何种方式有意去激活学生的思维,挖掘其主观潜力。创设动因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思想点化,可以原型显示,也可以形象体现,甚至情景揭发。创设动因可以不拘于时,不拘于事,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激活能够引发灵感的贮存已久的知识积累。五:留有时间、空间 由于灵感是未经有意识的逻辑思维而直接获得某种知识,因此它出现在大脑功能处于最佳状态的时候。长时间的思考可能会使学生大脑处于疲劳状态,思维迟钝,这时应设法让学生调整思维,转移注意力,把思考的问题暂时搁置起来,做一些和作文不相关的事,这种情况下灵感有可能会飘然而至。为了灵感的出现,要留给学生一定的转移注意力的时间。此外,还要留有学生思考的空间。空间不足,训练太死,过去的感知可能会影响学生当前的感知,会使学生的思维重复同样的路径,教师的教学观念可能会成为束缚学生思维的锁链。卢梭的研究表明,当孩子看书学会了鸟的画法时,这样便扼杀了学生的灵感,学生便失去了原有的创造力。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改变作文传统的命题方式,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从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凡是命题作文,学生总是写得磕磕绊绊,而自由命题的作文,却能写得曲折动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是自由命题的作文学生有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因此,教师要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予学生以更大的自由,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灵感的产生提供优越的条件。 有人说,灵感是一只狡兔,会在你面前一闪而过,瞬间闪现出耳朵和尾巴,也有人把它比喻成天上的流星划过的一道美丽的弧线。宋代诗人苏东坡说过:“作诗火急追亡捕,情景一失永难摹。”灵感的产生虽然具有突然性的特点,但它并不神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