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教案.ppt_第1页
评价教案.ppt_第2页
评价教案.ppt_第3页
评价教案.ppt_第4页
评价教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内容:讲述了安全评价原理及模型的基本概念,四种原理的评价特点,重点讲述了几种常见评价模型的分析方法。 教学目的:1了解概述安全评价原理及模型的基本概念 2理解并掌握几种常见安全评价模型的分析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 重 点:几种常见安全评价模型的分析 难 点: 能力培养: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堂类型:讲授新知识课 教 具:多媒体设备,1.直接分布算法,适用范围: )事故树规模不大; )事故树中无重复事件。 算法: 从底部的门事件算起逐次向上推移,直算到顶上事件为止。,例如:如下图事故树,各基本事件的概率分别为:q1=q2=0.01, q3=q4=0.02 q5=q6=0.03, q7=q8=0.04 求顶上事件发生的概率,解:第一步,先求m3的概率 pm31-(1-q6)(1-q7)(1-q8)=0.10605 第二步,求m2的概率 pm2q3q4q5pm3=0.00000127 第三步,求m1的概率 pm1q1q2=0.0001 第四步,求t的概率 pt1-(1-pm1)(1-pm2)=0.001,计算顶上事件发生的概率,吊装物坠落:主要原因(1)钢丝绳断脱、钩头冲顶、超载(2)钢丝绳断脱:钢丝绳强度下降以及未及时发现(3)钢丝绳强度下降:钢丝绳质量不良、磨损腐蚀超标、钢丝绳变形严重(4)钢丝绳强度下降未及时发现:日常检查不及时、未定期对钢丝绳进行检查(5)钩头冲顶:操作工操作失误、起重机防过卷保护装置失灵(6)超载:起吊重物超重、无超载限制器。 如果已知:各个基本事件的概率都为0.05,求起重钢丝绳断绳事故发生的概率。,+,吊装物坠落事故,无限制器,钩头冲顶,+,强度下降,不良,变形,日常,超载,钢绳断脱,超重,强度下降未发现,失误,失灵,未定期,超限,t,m1,m3,m2,m4,m5,x1,x2,x3,x4,x5,x6,x7,x8,x9,2.利用最小割集计算顶上事件发生的概率,1)原理: 从最小割集表示的等效图可以看出,其标准结构式是:顶上事件t与最小割集gj的逻辑连接为或门,而每个最小割集gj与其包含的基本事件xi的逻辑连接为与门。 2)公式:,6-1,式中:ng-系统中最小割集数 r-最小割集序数 i-基本事件序 xi gr-第i个基本事件属于第r个最小割集 qi-第i个基本事件的概率,3)方法,1)割集没有重复的基本事件(例1) 先求出各个最小割集的概率,然后求出所有最小割集的并集的概率,即为顶上事件的概率。 1)割集有重复的基本事件(例2) 需要将代数式展开,用布尔代数化简,消除每个概率积中的重复事件,例如1:设某事故树中有3个最小割集:,各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分别为:q1,q2,q3,q7,求顶上事件发生概率。 解:根据事故树的3个最小割集,可做出用最小割集表示的等效图,见下图 三个最小割集的概率,可由各个最小割集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的逻辑与分别求出。 qg1=q1q2, qg2=q3q4q5, qg3=q6q7 顶上事件的概率,即求所有 最小割集的逻辑或,得: g=1-(1-qg1)(1-qg2)(1-qg3) =1-(1-q1q2)(1-q3q4q5)(1-q6q7),例2:某事故树共有3个最小割集,分别为:g1=x1,x2,g2=x2,x3,x4,g3=x2,x5,则该事故树的结构函数式为: t=g1+g2+g3=x1x2+x2x3x4+x2x5 顶上事件发生的概率为: g=q(g1+g2+g3)=1-(1-qg1)(1-qg2)(1-qg3) =(qg1+qg2+qg3)-(qg1qg2+qg1qg3+qg2qg3)+qg1qg2 qg3 式中qg1qg2是g1,g2交集的概率,即x1x2x2x3x4,根据布尔代数等幂律,有x1x2x2x3x4= x1x2x3x4 故qg1qg2=q1q2q3q4 ,所以顶上事件的发生概率为: g=(q1q2+q2q3q4+q2q5) -(q1q2q3q4+q1q2q5+q2q3q4q5)+q1q2q3q4q5,学生计算:,某事故树共有3个最小割集,分别为:g1=x1,x2,g2 =x2,x3 ,g3 =x3,x4,已知基本事件的概率全部为0.01,求顶上事件发生的概率。,3.利用最小径集计算顶上事件发生的概率,1)原理: 从最小径集表示的等效图可以看出,其标准结构式是:顶上事件t与最小径集pi的逻辑连接为与门,而每个最小径集pi与其所包含的基本事件xi的逻辑连接为或门。 2)公式: 3)方法 a.无重复的基本事件 可先求出各最小径集的概率,即最小径集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的并集,然后求出所有最小径集的交集概率,即得到顶上事件的发生概率。 b.有重复的基本事件 方法同最小割集的方法。,例1:设某事故树有3个最小径集,p1=x1,x2,p2=x3,x4,x5,p3=x6,x7,求顶上事件发生的概率。 解:等效图如图。 三个最小径集的概率,可由各个最小径集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的逻辑或分别求出。 qp1=1-(1-q1)(1-q2) qp2=1-(1-q3)(1-q4)(1-q5) qp3=1-(1-q6)(1-q7) 顶上事件发生的概率, 即求所有最小径集的逻辑与 g=1-(1-q1)(1-q2)1-(1-q3)(1-q4)(1-q5) 1-(1-q6)(1-q7),例2:设某事故树有3个最小径集,p1=x1,x2,p2=x2,x3,p3=x2,x4,各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分别为:q1,q2,q3,q4,求顶上事件发生的概率。,解:结构函数式为: t=p1p2p3=(x1+x2)(x2+x3)(x2+x4) 顶上事件发生的概率为: g=q(p1p2p3)=1-(1-q1)(1-q2) 1-(1-q2)(1-q3)1-(1-q2)(1-q4) 展开整理得: g=1-(1-q1)(1-q2)+(1-q2)(1-q3)+(1-q2)(1-q4) +(1-q1)(1-q2)(1-q3)+(1-q1)(1-q2)(1-q4) +(1-q2)(1-q3)(1-q4)-(1-q1)(1-q2)(1-q3)(1-q4),学生计算:,已知q1=q2=0.2, q3=q4=0.3。该事故树的最小径集为: p1=x1,x3 ,p2=x2,x4 ,p3=x1,x4。求事故树的顶上事件发生概率的精确值。,简答题: 1、建筑施工中主要伤亡事故类别有哪些?如何预防这些伤亡事故? 2、我国实行的建设项目“三同时”符合系统安全的哪个原则? 3、事故树的含义及其最小割集合、最小径集合所起的作用是什么?,阶段测验:,名词解释: 1、浴盆曲线,2、社会允许危险,3、千人死亡率,4、重大事故危险源,5、本质安全,阶段测验:,1、某元件的故障率为0.003次/小时,现用6个该元件构成三三并联后再串联的系统。试画出示意图,并计算该系统投入运行200小时后的可靠度及发生故障的概率是多少?,2、已知故障树的表达式为: t=x1(x3+x5)+x3x4+x4(x2x5) 求:1、画出事故树示意图; 2、求最小割集、最小径集; 3、若各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均为0. 1,试计算顶上事件发生的概率?,计算题:,阶段测验:,3、一斜井提升系统,为防止跑车事故在矿车下端安装了阻车叉,在斜井里安装了人工启动的捞车器。当提升钢丝绳或连接装置断裂时,阻车叉插入轨道枕木下阻止矿车下滑。当阻车叉实效时,人员启动捞车器,拦住矿车。设钢丝绳断裂概率10-4,连接装置断裂概率10-6,阻车叉实效概率10-3,捞车器实效概率10-3,人员操作失误概率10-2。分别画出钢丝绳断裂引起跑车事故的事件树和事故树,计算跑车事故发生的概率。,计算题:,画事故树为成功树 求事故树的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阶段测验:,4.化相交集合为不交集合展开法求顶上事件发生概率,设事故树有两个最小割集g1、g2。由于g1、g2具有相交性,因此,顶上事件发生概率不等于最小割集g1的发生概率和最小割集g2的发生概率之和。但可以证明,g1与 一定不相交。根据布尔代数运算规律: a+b=a+ (如何证明?),t=g1+g2+g3,= = = = = =,例1:,已知q1=q2=0.2, q3=q4=0.3, q5=0.25。该事故树的最小割集为: g1=x1,x3 ,g2=x2,x4 ,g3=x1,x4,x5 g4=x2,x3,x5。试用上述方法求事故树的顶上事件发生概率的精确值。,解:,代入数值可等到,p(t)=0.1332,5. 顶上事件发生概率的近似计算,计算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