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何二元年会论文:民国时期大一国文教材简介.doc_第1页
[文学]何二元年会论文:民国时期大一国文教材简介.doc_第2页
[文学]何二元年会论文:民国时期大一国文教材简介.doc_第3页
[文学]何二元年会论文:民国时期大一国文教材简介.doc_第4页
[文学]何二元年会论文:民国时期大一国文教材简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国时期大一国文教材简介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何二元注:所谓“民国时期”,其实是以民国时期为主,向前延伸至清朝末年,向后延伸至新中国初期。1904年1月,清朝政府发布了“癸卯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颁布施行的新式学制。癸卯学制钦定的大学预科和大学“随意科目”都有国文课,这可以视为最早的大一国文课,当时的名称叫“中国文学”。京师大学堂教授林传甲(18771922年)编写的中国文学史可视为第一种大一国文教材。林传甲有个说明:我中国文学为国民教育之根本,昔京师大学堂,未列文学于教科,今公共科亦缺此课,传甲于优级师范生分类后,始讲历代文章源流,实为公共科之补习课也。落款是“光绪三十年十二月朔侯官林传甲记”。光绪三十年是1904,正是癸卯学制发布的那一年。目前关于它是不是最早的中国文学史尚有争论,然而说它是最早的大一国文教材应该是没有问题了。教材分十六篇:第一篇 古文籀文小篆八分草书隶书北朝书唐以后正书之变迁第二篇 古今音韵之变迁第三篇 古今名义训诂之变迁第四篇 古以治化为文今以词章为文关于世运之升降第五篇 修辞立诚辞达而已二语为文章之本第六篇 古经言有物言有序言有章为作文之法第七篇 群经文体第八篇 周秦传记杂史文体第九篇 周秦诸子文体第十篇 史汉三国四史文体第十一篇 诸史文体第十二篇 汉魏文体第十三篇 南北朝至隋文体第十四篇 唐宋至今文体第十五篇 骈散古合今分之渐第十六篇 骈文又分汉魏六朝唐宋四体之别与后世文学史体例不同,林本文学史杂糅了词章学体系,有人说他根本不懂得什么是文学史,但是,这是由当时的学制而规定的。编者自言综合了“公共科”和“分类科”的需求。按癸卯学制曰:“今大学预备科章程,于公共课则讲历代源流义法,于分类科则练习各体文字”。不过又有人指出,林传甲教授的其实是依优级师范学堂章程而附设于大学堂的“优级师范科”。按照奏定优级师范学堂章程,此科的课程共有三阶段:开始是“公共科”,学生在未“分类”以前共同修习,一年毕业;继而“分类科”,三年毕业;最后是“加习科”,供“分类科”毕业生自愿留习一年,深造教育理法。第一阶段“公共科”有八科,其中有“中国文学”一科,课程说明是:“讲历代文章源流义法,间亦练习各体文。”第二阶段“分类科”共有四类,都要修习“中国文学”科,三年课程的内容都是:“练习各体文”。林传甲要教的是第二阶段的“分类科”课程的“中国文学”,但他发觉班上学生根本没有上过第一阶段的“中国文学”课,于是他以半年的时间,为“分类科”学生补讲“公共科”一年的“中国文学课程”。这些资料都证明了它和其后大一国文课的关系。清朝覆灭,民国政府学制中保留了大学国文课的地位,并于1929年正式规定其为大学一年级必修课。这一时期有如下几种教材。燕京大学国文名著选读,1935-1936年,其“燕京大学国文名著选读教材标准”第二条:“本编分选学术论著,文学史,国学常识之文,及与各系特有关系之作而为中学所未及者”,可见其为“各系”所用之公共科教材,有1-4册,内容极其丰富。从目录看,类似今按文学史顺序编排文选体例的大学语文教材。燕京大学近代文编二册,民国二十八年(1939)出版,李葆华钤印。此书是燕京大学为大一新生学习国文而编纂的近代文学选集。其选文宗旨在于反映时代潮流的同时又兼顾文体的实用性,故其所选文章的文体十分丰富,包括日记、笔记、传记、叙记等十二类,而作者都是胡适、刘师培、梁启超、王国维、李大钊等风云人物。尤其是收录有李大钊书信与章行严(士钊)论厌世书(1918年),并附章行严(士钊)著答李大钊论厌世文(1918年),这是李大钊书信体文学名篇首次入编教材。此书在今拍卖行被称为“红色经典”。大学国文(上下册),沈启无编,新民印书馆 民国三十一年十一月一日印刷,十日发行。沈在序言里说:“二十八年北大文学院成立,我选了这十组国文讲义当作教本”。其实在“北大文学院”前当加一“伪”字。二十八年也就是1939年。按1937年北平沦陷,1938年,伪北京女子师范学院成立,沈启无任中文系教授,讲授“中国文学史”和大一国文。1939年秋,伪北大文学院成立,周作人任院长,沈启无当中文系主任。这里并没有以人废书的意思,而是指出这一教材是中国历史特殊时期的一种大一国文教材。教材目录如下:上册第一组 风土民俗一类文属之第二组 笔记小说一类文属之第三组 记游一类文属之第四组 日记一类文属之第五组 书信尺牍一类文属之下册第六组 序跋题记一类文属之第七组 传记墓志一类文属之第八组 纪念一类文属之第九组 读书劄记一类文属之第十组 楚辞小赋一类文属之相对于文学史类或文选类的教材,这样以题材和体裁安排的体例,对于大学一年级学生来说,或许更有兴趣。后来和沈启无共事的高亨(1946年秋,中正大学成立,高亨任中文系主任,沈启无任中文系教授)就说过:“大学国文教材,各类文章皆须有以选录,以彰明体宜,昭示范模。凡大学生无论法科商科理科工科医科农科,对于各类文章之体宜,不可不知也。”(高亨:大学一年级国文教材之商榷,高等教育季刊二卷四期,1942年)这也符合这门课最初规定的“练习各体文字”的规定。这一时期影响比较大的教材当属郭绍虞专为燕京大学一年级国文课编写的近代文编和学文示例二书(开明书店1939、1941先后出版),此时正值社会对“中学生国文水平低下”讨论兼及对大学生国文能力批评,故编者在大一国文教材之编纂经过与其旨趣(语文通论,开明书店1941)一文开头便说:大学一年级的国文,在各大学中向成问题,学生之需要不一致,学校各方面之期望不一致,即在国文系各教员之主张也往往不一致,顾此失彼,难求两全,所以有的大学索性根本取消第一年的国文,有的大学虽有第一年国文而国文系不负此责任,一听各学院各学系之各自为政。吾校既不能取消第一年国文,而又欲国文系负此责任,于是本系对于一年级国文教材的编纂,便成为历年讨论的问题。然而讨论的结果,“总难得一具体的意见”,“共同编纂也有事实上的困难”,于是编者索性以一人承当,这样反“比较容易看出编纂之旨趣”。为了说明“编纂之旨趣”,编者在书成之后又写了大一国文教材之编纂经过与其旨趣一文加以解说:“分编二书,一是近代文编,以思想训练为主而以技巧训练为辅,一即本书学文示例,以技巧训练为主而以思想训练为辅近代文编侧重在语言文字之训练,于学文示例侧重在文学之训练”,“离之则双美,这是所以分编为二书,而二书仍是互相为辅的原因”。学文示例一书分为五个大的方面,编者对这五方面的“示例”作了这样的解释:一、评改例,分摘谬、修正二目,其要在去文章之病二、拟袭例,分摹拟、借袭二目,摹拟重在规范体貌,借袭重在点窜成言,故又为根据旧作以成新制之例。三、变翻例,分译辞、翻体二目(引者按:序目上称迻译、改制),或迻译古语,或檃栝成文,这又是改变旧作以成新制之例。四、申驳例,分续广、驳难二目,续广以申前文未尽之意,驳难以正昔人未惬之见,远又重在立意方面,是补正旧作以成新制之例。五、镕裁例,此则为学文最后工夫,是摹拟而异其形迹,出因袭而自生变化,或同一题材而异其结构,或异其题材而合其神情这又是比较旧作以启迪新知之例。(转见朱自清中国文的三种型评郭绍虞编著的语文通论与学文示例(开明书店版)一文)可见已经充分采纳了当时关于大中学生国文水平讨论的意见,非常重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徐中玉先生曾在1948年发表的关于大学一年级国文中说:“教材应该配合作文训练的目标,课堂上的讲授也应该和课堂下的自动的阅读与练习相配合我相信郭绍虞先生所编的学文示例将能有助于这两种配合。”(徐中玉:国文教学五论之四,转见顾黄初、李杏保主编的二十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917页。)不过朱自清对此书却略有微言,说:郭先生编学文示例这部书,搜采的范围很博,选择的作品很精,类列的体例很严,值得我们佩服。书中白话的例极少,这是限于现有的材料,倒不是郭先生一定要偏重文言;不过结果却成了以训练文言为主。所选的例子大多数出于大家和名家之手,精诚然是精,可是给一般大学生“示例”,要他们从这里学习文言的技巧,恐怕是太高太难了。至于现在的大学生有几个乐意学习这种文言的,姑且可以不论。这学文示例确是一部独创的书。若是用来启发人们对于古文学的欣赏的兴趣,并培养他们欣赏的能力,这是很有用的一部参考书。可见编写大一国文教材确实不是一件易事。于是乃有集全国之力来解决教材问题的想法。1940年夏,教育部大学用书编辑委员会在北碚开会,经大会议决编选大学国文全国统编教材,并推选魏建功、朱自清、黎锦熙、卢前、伍俶傥、王焕镳六位资深专家负责编选,魏建功负责联络工作。在预备阶段,大学用书编辑委员会已“在战时的后方所征集到的全国大学校院(包括专科学校)选文约在二十个单位”(见魏建功大学一年级国文问题,原載高等教育季刊二卷三期),为这项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随后通过对这些教材的统计分析,得出数据为不相重复的选文篇目共1051篇,涉及作家353人。在对这些篇目和作家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分析之后,结果发现不能从其中“找出一个客观的共同的标准”,这就需要以教育部名义来拟订一个选目,作为一个“初步意志集中的调整”。编选人员首先拟定了选文基本目标为“瞭解”“发表”“欣赏”“修养”四个方面:1在瞭解方面,养成阅读古今专科书籍之能力。在发表方面,能作通顺而无不合文法之文字。在欣赏方面,能欣赏本国古今文学之代表作品。在修养方面,培养高尚人格,发挥民族精神,并养成爱国家、爱民族、爱人类之观念。接着商定选文的标准共三条:1酌量避免与中学重复。2生人不录。3时代后排,文体后分,四部不论。其中“生人不录”一条事后颇引起争议,据说初选目录中尚有三篇语体文(鲁迅两篇,徐志摩一篇),最终也以这一标准的筛选而被取消。这样一来,入选的便全部都是文言文,这也重新引起了文言白话的争论。然而总的来说,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起码在中国大一国文(大学语文)史上,是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值得后人去研究总结。这个选目后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颁布(1942年10月),并由国立编译馆编成大学国文选出版,列为“部定大学用书”。这本教材和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重开大学语文课的第一种教材(徐编本)很有可比之处,首先,它们都是集全国之力(学校数正好也都是20所)而成的一种全国统编教材,后来徐编本也成了教育部高教司组编教材。教材体例也基本相同,都是按时代顺序(国文本多了“四部”的排列)的文选教材,国文本选篇至清代姚鼐,计50篇,徐编本至龚自珍是54篇,后面多了十一篇现代(诗)文,前者全选古代,后者以古代为主。而教学安排上,前者更为清楚,曰:“本书共选五十目,供大学一年级国文学程之用。加星号者二十目,尽先讲授,余于一年内诵习完毕。”亦较合理。另有几种大学国文教材也略提一下。一是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大一国文教材。汪曾祺在西南联大中文系一文中回忆说:如果说西南联大中文系有一点什么“派”,那就只能说是“京派”。西南联大有一本大一国文,是各系共同必修。这本书编得很有倾向性。文言文部分突出地选了论语,其中最突出的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种超功利的生活态度,接近庄子思想的率性自然的儒家思想对联大学生有相当深广的潜在影响。还有一篇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一般中学生都读过一点李清照的词,不知道她能写这样感情深挚、挥洒自如的散文。这篇散文对联大文风是有影响的。语体文部分,鲁迅的选的是示众。选一篇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是意料中事。选了丁西林的一只马蜂,就有点特别。更特别的是选了林徽因的窗子以外。这一本大一国文可以说是一本“京派国文”。这本书现在大概是很难找到了。如果找得到,翻印一下,也怪有意思的。刘宜庆绝代风流:西南联大生活录一书也谈到这本教材,据说他还查阅了国立西南联大校史,得知这是1942-1943年的篇目。语体文还有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汪曾祺记忆中的丁西林的剧本一只马蜂,实为丁西林的压迫(独幕剧)。从这些资料看,这本大一国文和同期的“部定”大学国文相比,不但选入了语体文,而且内容也更具革命倾向,诚如汪曾祺所言,这本书假如能找出来翻印一下将是很有意义的。再一种是叶圣陶分别为之作序的大学国文“现代文之部”和“文言之部”,由新华书店和华北联合出版社分别出版于1949年和1950年(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8月版),叶老为这两本教材写了序言。根据叶老的序言大学一年级同学学习文言的目标和方法一文的提示,“文言之部”这本教材分量并不重,只有“这么三二十篇东西”,在教学安排上,“现代文之部”占三分之二,这本教材占三分之一。叶老文章说:我们编辑这个本子,预先选了数目超过两倍的文篇,淘汰了好几回,才确定现在这个目录。对于入选的文篇,依据我们的目标,定了些标准。有爱国思想的,反对封建迷信的,抱着正义感,反抗强权的,主张为群众服务的。就思想方法说,逻辑条理比较完密的,我们才选它。换句话说,那篇东西在那个时代那个环境那些条件之下是有进步性的,我们才选它。“现代文之部”叶老在序言里对教材的编选标准是这样说的:那些怀旧伤感的,玩物丧志的,叙述身边琐事的,表现个人主义的,以及传播封建法西斯毒素的违反时代精神的作品,一概不取。入选的作品须是提倡为群众服务的,表现群众的生活跟斗争的,充满着向上的精神的,洋溢着健康的情感的。我们注重在文章的思想内容适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要求,希望对于读者思想认识的提高有若干帮助。于是就形成这样一个目录: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毛泽东论学习农村调查序言二(毛泽东)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时局的声明人的阶级性(刘少奇)五四运动与知识分子的道路(陈伯达)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周扬)论严肃(朱自清)鲁迅的精神(瞿秋白)奴隶就是这样得到解放(郭沫若)墨子与墨家(张荫麟)马克思墓前演说(恩格斯)论列宁(斯大林)作家与战士(罗斯金)论通讯员的写作和修养(加里宁)在巴黎世界拥护和平大会上的演说(爱伦堡)短论三篇(鲁迅)人生识字糊涂始不应该那么写什么是讽刺写于深夜里(鲁迅)龙凤(闻一多)狂人日记(鲁迅)在其香居茶馆里(沙汀)传家宝(赵树理)一个女人翻身的故事(孔厥)无敌三勇士(刘白羽)郑子产(张荫麟)文人宅(朱自清)白杨礼赞(茅盾)春联儿(叶圣陶)包身工(夏衍)海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