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铜鼓中学历史组教学目标1.阅读教材,识记新文化运动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主要史实,19181921年间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主要社团与刊物等。2.依据教材及导学案中的材料,通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在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背景的基础上,.概述和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特别是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以及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的辩证关系。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2.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由改良到革命的演变,但截止辛亥革命为止,所有的探索都以失败而告终。于是,那些为挽救中国民族危亡的先进的中国人,决定在文化思想领域来一次革命。【自主学习】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P72-75,在书上进行圈、勾、划,对知识点进行记忆与思考。1.阅读教材第一目“新青年的诞生”(注意联系“前言”、历史纵横、资料回放和前面所学知识)A(1):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发生的?(注意联系“前言”和已学知识)背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制度。袁世凯梦想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A(2):简述新文化运动发生开始标志、主要刊物、代表人物和活动阵地。(注意课本插图等)【5组学生板演预测】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主要刊物:新青年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注意:蔡元培一般不视为代表人物)活动阵地:北大。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2.阅读教材第二目“新文化运动”(注意联系“历史纵横”)A:概述新文化运动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主要主张,你是如何理解这些主张的?【6组学生板演预测】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民主是指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是指科学精神与近代自然科学法则;专制是指封建独裁。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 道德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是“三纲五常”。新道德主要是指近代西方形成道德。如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的讨论。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旧文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学与文言文;新文学是指形式上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和内容上反封建的文学。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特别提示:1.如何理解新文化运动主要思想主张之间的关系?关于新旧道德的问题,旧道德指的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孔子之道儒家伦理学说(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因此,要宣传民主与科学,必须批判旧道德。文学是思想、文化、伦理道德的重要载体,要革新旧文化,就必须革新旧文学。正如陈独秀所说的:“要拥护那德先生(指民主),便不得不反对旧礼教、旧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指科学),便不得不反对旧宗教、旧艺术。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于是,一场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学革命势不可免地发生了。2.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些细节给我们的启示:(1)文学革命问题:我们通常面对新文化运动时,往往会举其大者,谈的多为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件,却淡化了一些微小细节,有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记。比如胡适最先提出的是“文学改良”,到了陈独秀那里则成了“文学革命”;胡适最初认为“狭义之典,工者偶一用之,未为不可”,而钱玄同则义正言辞地表示“凡用典者,无论工拙,皆为行文之疵病”。这些细微处的分岐经常会被认作是“细枝末节”,不为人重视,就连当事人也认为无碍“新文化运动”的大方向,用一些“启我甚多”“惠我良多”等客套话蔽之,而恰恰正是这些貌似可以忽略不记的分岐最终导致了以后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裂。奇怪的是,一些人最初的见解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反而钱玄同、刘半农等人怪异、激进的行为却得到喝彩,以致于“反传统”成为主流。 (2)新文化运动中几次“反新”的运动。 在新文化运动过程中,出现过几次与“新派”交锋的场面:如国故杂志、林蔡之争、“学衡派”、“甲寅派”等等。通行的评语把这一派定为“复古”、“守旧”,那么这些人究竟复什么古,守什么旧,先看一个人物谱:黄侃(留日)、严复(留英,是清政府第一批留欧学生)、林纾(虽不通外文,却开小说翻译之风气)、吴宓(留美)、胡先骕(两次留美)、梅光迪(留美)、章士钊(留日、英)。由此可见,其实这派人物对“西学”的了解绝不亚于陈独秀、胡适等人。他们所谓复古与守旧,不过是对自身文化的自觉保护而已。 另外,从表面上看两派论争你来我往,好似民主,可是事实上,话语权却牢牢地撑握在新派手中,且不容对方辩驳。陈独秀1917年5月1日给胡适的信中称:“独至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文学正宗之说,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吾辈实无余闲与之作此无谓之讨论也。”(笔者按:有鉴于此,我们今天反思新文化运动的种种弊端,也应该避免这样的态度,“容纳异议”当为学术之上乘。)其话语的霸权,跃然纸上。 但不论怎样,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人的意义是非同小可的。如果用几百年后或几千年后的历史眼光看今天,我们依旧生活在一个广义的新文化运动之中,依旧在其规则下运作。在历史的潮流中,能与这样一个规模宏大、影响至远的文化运动相遇的确是一件幸运的事情,所以不论对新文化运动的看法如何,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了解历史的真相是每一个有良知的文化人不容推卸的使命。 (3)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科学、民主的真正价值。民主(democracy)与科学(science)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其所透出的光泽远远超过了其所蕴含的内容。在新文化运动者们的引导下,科学与民主成为了正义、进步的象征,此后的每次运动只要祭起这两面大旗就可以通行无阻。但是科学与民主倒底是什么,直至今天,我们还很难领略其真正内涵,这同新文化运动者们一开始对其理解上的偏差有绝大的关系。对“技术”的崇拜与对“自由”的钦慕大概是新文化运动引进科学与民主的主要动力来源,可是由于内容上的空洞,非但没有完成以此来填补“反传统”之后的思想空白,反而在许多理解层面上而产生了偏差。林毓生便说:“五四人物大都认为科学与民主是相辅相成的,甚至认为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有机的必然关连,即:科学没有民主便无法发展,民主没有科学也无法发展。事实上,民主与科学之间的关系不是像五四人物想象的那样简单。科学没有自由,很难发展;而自由与民主当然很有关系,但却并无有机的必然关连。民主没有法治,很难稳定地发展,倒不是非需要科学支持不可。”“然而,民主与科学之间的关系到了五四人物的手上,便很简易地一元化了。”余英时也认为:“由于“五四”在学术思想方面缺乏真实的成就,当时所提出的民主与科学到今天还依然大部分停留在理想的阶段。”这样的结果是,民主与科学成为了“反传统”的绝佳借口。B:新文化运动和辛亥革命在反封建方面有何异同?由此,你认为新文化运动有何意义?(注意联系历史必修1第13课理解)【1组学生板演预测】异同:(1)相同点:分别是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领域的反封建运动。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2)不同点: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批判过保皇思想,但未能彻底批判封建思想。而新文化运动作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其深刻性和彻底性大大超过了辛亥革命。它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意义: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肯定的倾向。忽视人民群众,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局限于知识分子圈子。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特别提示: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第一,指导思想新。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认为中国要真正建立民主政治,必须彻底批判中国的封建思想和伦理观念,他们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地抨击。陈独秀第一个提出“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这个口号。新青年明确宣告:“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在当时,这个口号不仅新鲜,而且反对专制,反对愚昧迷信的进步性更是显而易见的,对科学事业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第二,内容新。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要建立近代社会深层次的政治文化。以陈独秀等人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明确提出“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把斗争的锋芒指向维护封建制度的孔教,新文化运动向前迈了一大步。第三,形式的新。新文化运动不仅是一场思想革命,还是一场文学革命。陈独秀、胡适倡导白话文,提出了对文学作品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变革。1916年新青年先后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文学革命由此开始。可见新文化运动不仅在思想、道德、文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思想解放运动,而且对传播思想的手段文学作品的写作形式也进行了革命。所以这场运动不仅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而且是一场文学革命。第四,历史作用新。新文化运动猛烈地抨击了具有二千年历史的封建专制的理论基石以儒家为代表的旧道德、旧文化,使人们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在新文化运动中,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启发了民众的觉悟,这对五四爱国运动起宣传动员作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总之,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号,以儒家传统道德为其矛头所向,以新文学为其进行思想解放斗争的工具,深入的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开辟了新的天地。3.阅读教材第三目“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注意联系“学思之窗”思考)A(1):从传入、传播方式的角度简要概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组学生板演预测】传入: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在中国率先举起了社会主义旗帜。 传播方式:办刊物传播。如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刊登了一批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文章。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创办了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如“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俄罗斯研究会”等。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A(2):你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3组学生板演预测】影响:陈独秀、毛泽东等人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产生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特别提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是什么?(1)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先进性、科学性、革命性,是其他非科学社会主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所无法比拟的。(2)通过宣传论战,鉴别比较,实践扬弃,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根本解决中国问题。(3)先进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后世界观和阶级属性都已发生了变化,必然要选择能代表本阶级利益的指导思想。(4)中国近代以来其他选择的失败与教训。(5)受十月革命的影响。【知识梳理】【师生互动小结】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1.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统治,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3.思想上:民主共和深入人心,西方启蒙思想传入中国。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二、新文化运动概况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3.主要阵地与活动基地:新青年与北大4.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旗帜或口号)5.主要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三、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后期新文化运动的主流1.原因:外来影响: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地位;运动推动:五四运动的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最根本的是中国革命的客观要求2.李大钊最早在中国高举社会主义大旗,传播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3.传播马克思主义主要方式:新青年出版专号,宣传马克思主义;组建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发展马克思主义者;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4.宣传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1.进步性: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前期弘扬民主和科学思想,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后期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拯救国家的思想武器;为五四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2.局限性: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对东、西方文化全面否定或肯定。【合作探究】 材料一鲁迅、新青年和中共一大会址 材料二工人的运动,就是比黄河水还利(厉)害还迅速的潮流。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我们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就要产生工人的中国。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请回答:(1)结合课本所学知识概述鲁迅和新青年的关系。【1组学生板演预测】【答案提示】鲁迅是新青年的编辑和主要撰稿人,他借新青年而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新青年是鲁迅表达民主、科学和新道德思想的载体。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2)材料二中的劳动界是什么性质的杂志,创办主体是什么?【2组学生板演预测】【答案提示】是由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面向工人的刊物。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3)一个工人的宣言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劳动界刊登的这个宣言说明了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怎样的新思潮?【3组学生板演预测】【答案提示】中国将会走上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建立工人当家作主的社会。说明马克思主义已经传入中国。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4)二则材料组合在一起有它的用意,请推测命题的用意之后,说明三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4组学生板演预测】【答案提示】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创立奠定了思想基础。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检测反馈】(完成学法大视野中相应的检测题)材料一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吾所谓物,非古人所谓文以载道之说也。吾所谓物,约有二事:(一)情感。诗序曰:情动于中,而形诸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此吾所谓情感也。情感者,文学之灵魂。文学而无情感,如人之无魂,木偶而已,行尸走肉而已(今人所谓美感者,亦情感之一也)。(二)思想。吾所谓思想,盖兼见地、识力、思想三者而言。思想之在文学,犹脑筋之在人身。人不能思想,则虽面目较好,虽能笑啼感觉,亦何足取哉?文学亦犹是耳,文学无此物,便如无灵魂无脑筋之美人,虽有华丽富厚之外观,抑亦末矣。”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新青年第2卷材料二“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余甘冒全国究之敌,高张文学革命军大旗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庾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今欲革新政治,势不得不革新盘踞于运用此政治者精神界之文学”。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新青年(1)以上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什么内容?【5组学生板演预测】【答案提示】文学革命,即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2)胡适与陈独秀的思想有什么异同?【6组学生板演预测】【答案提示】胡适主张文学改良,主要是内容和文体等方面的改革。陈独秀号召文学革命,明确提出推倒封建主义的文学,建立国民的写实的社会的文学。还指出要革新政治,必须进行文学革命。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学历类自考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文学概论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试卷)
- 挂靠场地注册合同范本
- 2025年学历类自考儿童发展理论-文学概论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试卷)
- 肾结核患者焦虑评估-洞察及研究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中小学教育管理-比较教育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试卷)
- 跑腿劳动合同范本
- 公司注册 资金合同范本
- 劳务合同范本提供
- 建筑领域劳务合同范本
- 设备制造合作合同范本
- 《光伏发电工程安全预评价规程》(NBT 32039-2017)
- Facebook广告操作流程和广告效果数据
- 投资意向协议书2篇
- (完整word)工程造价咨询公司管理制度
- 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培训教材
- 《战略与战略管理》课件
- 医院麻醉科诊疗常规修订版本(2022年)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 GB/T 23986.2-2023色漆和清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和/或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SVOC)含量的测定第2部分:气相色谱法
- JB-T 4088.1-2022 日用管状电热元件 第1部分:通用要求
- 医院护理培训课件:《妊娠期急性胃肠炎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