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语文 必修5 第二单元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doc_第1页
人教版 语文 必修5 第二单元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doc_第2页
人教版 语文 必修5 第二单元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doc_第3页
人教版 语文 必修5 第二单元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doc_第4页
人教版 语文 必修5 第二单元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江西省南康中学 黄仁福教学设想 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载体之一。在一篇篇灵动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脉搏的涌动,聆听奔放的生命赞歌。滕王阁序是古今传诵的骈文佳篇。作者充满诗意地描写了滕王阁壮丽倚人的景色,在“遥襟俯畅,逸兴遄飞”之时,又抒发了他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深沉的郁愤。因自己的际遇引发了对人生的思索,这远远超出了饮宴饯别的范畴,使文章达意更加深沉、厚重。教学本课时,一是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文注释读懂文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培养阅读鉴赏的能力,三是要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引典,深入把握作品的内涵。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粗知大意。2、了解骈文特色,鉴赏语言美。 3、赏析语段,理解作品内涵 。4、比较阅读,进一步把握作品思想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江南三大名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 大家学过有关岳阳楼的有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有关黄鹤楼的有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崔颢的黄鹤楼,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滕王阁序。二、关于文体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骈文,是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兼以杂言,所以后来也称骈文为“四六文”。骈文讲究排比、对偶,注重藻饰和用典,讲究运用平仄,声韵要求严格。一般说来,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自无可取,但如果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三、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学生结合阳光课堂P37,概括其主要内容,教师作适当点评。四、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学生自读课文,查阅工具书,读准字音,做必要的标注。 2、紧密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先独立阅读,后四人一组,协作解决读不懂的语句。 3、根据骈文重铺排渲染的特点,重在意会,不必字字落实,对文中的难理解的词句,老师可以适当地点拨,如:“雄州雾列,俊采星驰”中的“雾”“星”名词作状语。“襟三江而带五湖”中的“襟”“带”名词的意动用法。 4、本文语言典丽繁复,但文思缜密,试理清行文的思路。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小结: 第一部分: (第1节) 洪州概貌,胜友宴集。 第二部分: (23节) 滕王阁秋韵及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 (45节) 叙宴集盛况,发人生感慨。 第四部分: (67节) 自叙遭际,叹盛宴难在。 ( 骈文是中学生阅读的难点,以上教学设计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文详尽的注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不懂的语句,学生相互合作,利用合作的方式,达到合作的目的。) 五、课后作业1、诵读本文2、进一步对照书下注释,积累文言字词。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二、学生诵读课文 反复诵读,找出例句,注意停顿、对偶、平仄。全班齐读,分两组,一组读上句,另一组读下句,体会铿锵的节奏,音韵之美。三、赏析精彩语句 1、本文言随意遣,思如泉涌,不乏溢美之辞,请从二、三段中找出你喜欢的骈句,体味它的艺术效果,鼓励学生大胆谈论交流。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水“尽”,潭“清”,烟“凝”,山“紫”用词简洁洗练。一个“寒”字写出了水的清澈、清冷,使人顿觉清爽。十四字写出了清明的湖水和紫色的暮蔼相融合的如诗如画的美境,表现出了水光山色的变幻之美,淡雅而浓重。) (2)“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虽序属三秋,但层峦耸翠,群峰争秀,檐翼凌空,鲜艳欲滴,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其一美;上有层峦出霄,下有飞阁临地,俯仰之间,上下辉映,危楼高耸的壮观毕现,其二美;“耸翠”与“流丹”,“上出”与“下临”对偶工整,平仄相对,音韵和谐,读来琅琅成声,其三美。登临名阁,高瞻远瞩,王勃不是临摹山水,而是诗意地描绘:“寒潭清”“暮山紫”如梦如画,“层峦耸翠”“飞阁流丹”色彩明丽,楼台壮丽雄伟,又有旷远的山川,繁华的市井,我们被眼前壮美的景色所吸引、吞吐、浸润,似乎忘了自己的存在。这不仅是才气使然,更是作者诗情的外化。)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一句更是写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潦水”对“寒潭”,“烟光”对“暮山”, “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 结合文本,使学生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在字句的研读咀嚼中披情入文。 ) 2 、高阁宴饮,良辰美景,胜友如云,高朋满座,本是“四美俱,二难并”,为何还要“兴尽悲来”?(结合文本,小组讨论) 点拨: 其一、“乐极生悲”的情结。盛宴胜友,美景良辰,极乐之聚集,乐极易生悲,有胜地不常,盛宴难再之悲。 其二、体悟天地之大,感叹人生无常之悲。“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处天地苍茫,宇宙广漠无穷中,对人生短暂,生命转瞬即逝的叹惋和无奈。 其三、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悲。王勃才华早露,仕途坎坷。十四岁举幽素科,授朝散郎,做沛王府修撰,因戏为檄英王鸡被逐出王府,后擅杀官奴当诛,遇赦免死,其父也受累贬为交趾令。高阁胜宴,触景生情,引发了身世之悲。“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于何年?” 在低回反复中抒发了他空有才华,无处施展,心 怀明 君,却不逢时的壮志难酬的悲叹。 3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是王勃身处困窘却不甘沉沦的慷慨悲歌,反映了他理想的人生境界,表现了他积极用世的情怀。这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的达意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 ()作者悲悯古人,实是自况,以此抒发怀才不遇的郁愤。王勃虽有才华,但壮志难酬,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一介书生的力量是渺小微弱的,他面对现实又不甘沉沦,虽然不为官去侍奉父亲,但志向不灭。在失望中希望,在失落中追求,在困厄中超越。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是沉默中的爆发,奏出了士大夫阶层的人生价值:愈挫愈坚,矢志不渝,穷且弥坚的高尚情操。但我们又分明听到了他在现实面前的沉重叹息,与其说这是王勃的壮怀豪情,不如说是知识分子在理想家园与现实人生间的抑郁和彷徨。言辞的矛盾是作者内心矛盾的外化。 ()王勃的内心世界有儒家士子血脉中一脉相承的“仕宦情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欲达而不可见机,则修养身性,保持高洁的操守,追求理想的人生。王勃如是,李白如是,苏轼如是艰难险阻泯灭不了他们济世的信仰。既然天空是灰暗的,就在心灵中翱翔。这种人生哲学,是对理想的执著不懈的追求。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主体性,在思考、探究中,层层深入地与文本、作者展开对话,通过研读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 四、比较阅读 1 、滕王阁序和兰亭集序都是序文,两篇文章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试比较它们的异同。(可从形式和内容入手)小组讨论,交流小结。 点拨: 形式上都记叙游宴集会,语言优美典雅,讲求词采对仗。 兰亭集序语言骈散结合,句式参差变化,音韵和谐,使得达意舒缓,流畅。 滕王阁序追求形式美,逢句必对,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但因过分追求形式,堆砌典故,使得达意晦涩。 内容都从眼前的盛宴写起,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乐极生悲,因事伤怀,抒发人生的感慨。基调较低沉,而后由低沉转向高昂,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取向,最后收笔都落于眼前事。 兰亭集序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较含蓄地表达了积极的人生观:热爱生命,珍视美好的人生。写景淡雅空阔。 滕王阁序所写之景壮观,色彩绚丽,蕴集丰富,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抑郁和愤懑,抒情更直露,淋漓畅快。 五、大声朗读课文六、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第二、三段。2、完成阳光课堂练习。第三课时一、检查学生背诵情况。二、归纳文言字词 (一)文言句式 1、省略句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聚集)。 渔舟唱(于)晚,响穷彭蠡之滨。 2、被动句 纤歌凝而白云遏。(遏,止,这里是被动含义,即被歌声所阻止。) 怀帝阍而不见。(见,朝见,这里是被动含义,即被朝见。) 3、宾语前置 童子何知(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到动词谓语“知”的前面) 4、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二)通假字 1、俨骖騑于上路(通“严“,整治) 2、云销雨霁(通“消”,消散) (三)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襟:以为衣襟。(襟三江而带五湖) 带:以为衣带。(襟三江而带五湖) 2、使动用法 下:使放下来(徐孺下陈蕃之榻) 腾:使腾空(腾蛟起凤) 起:使起舞。(腾蛟起凤) 屈:使:受委屈。(屈贾谊于长沙) 窜:使出去。(窜梁鸿于海曲) 3、名词用作状语 星:像流星一样。(雄州备列,俊采星驰。) 4、名词用作状语 目:看,望。(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5、副词活用动词 尽:都包括。(尽东南之美) 6、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美:才俊。(尽东南之美)三、课堂练习1、找出课文中出现的成语,并理解其含义。2、下面是一副名胜古迹的对联,阅读后回答1-3题。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诸君请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一楼何奇”中的“楼”具体指的应该是( ) A鹳鹊楼 B岳阳楼 C.滕王阁 D黄鹤楼 答案:B“两字关情”中的“两字”指的是 ( ) A.王之涣在登鹳鹊楼一诗中说到的“千”、“一”。 B王勃在滕王阁序诗中说到的“老”、“穷”。 C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说的“忧”、“乐”。 D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提到的“愁”、“愈”。 解析:答案:C这副对联的内容丰富,归纳上下联的主要意思正确的应该是 ( ) A上联写楼的史实,下联写作者的感慨。 B上联写楼的史实和传说,下联写洞庭湖的位置。 C.上联写楼的传说,下联写湖光景色。 D上联写楼的史实和传说,下联写洞庭湖的风景大观和作者的感慨。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意的把握。综观全联,上联写楼的史实和传说,下联写湖庭风景及作者感慨,即此地人杰地灵,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真意。A中少言“传说”及“景观”,B中没谈下联中作者感慨;C中缺“史实”及“感慨”等内容。答案:D四、作业布置请结合以下选题,任选一个角度或自定感兴趣的内容课外进行研究。 由滕王阁序看王勃的失意人生 滕王阁序中的仕宦情节 王勃与初唐四杰 滕王阁序中的修辞手法 滕王阁序中的用典 ( 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把握作品的艺术特点及思想内容,培养学生比较阅读和鉴赏的能力。 ) 1 、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本文是骈文,阅读难度大,利用课文注释详尽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要读懂注释,了解文章大意。其二、内容研读部分,让学生带着问题研读、思考,有自己的感悟、思考和发现。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2 、注意拓宽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创新阅读。滕王阁序要学习的内容很多,在以上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时注重两点:“景”、“情”。教学环节中有“品赏语句,体悟内涵”,引导学生边品读边赏析,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语言的美;通过层层设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发挥学生主动性,小组讨论,学生调动储备思考、探究、创造,在走进文本的同时,也拉近了与作者的心灵距离,展现了学生的个性品格。 教学反思 上课之前,我精心备好了课,我想把本文提高到一个不仅仅是教一篇文言文的层次上来教学,这是非常新颖的。一篇序言,却不仅反映了一个时代的仁者的思想,而且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阅读课文,同学们用心感受了作者的复杂的思想感情,这正如我料想的一样,同学们在课上表现的非常活跃,特别是他们畅所欲言时表现的更加异常。同学们在轻松娱乐中学完这节课。 反思这节课,我们的课程不要再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而是要增强课程的综合性。本课采用“活动式”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自主的学习情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