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高二语文试题 题 号 一 二 三四五六总分 (一)(二)(三) 得 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生号填写在 答题卡和答题纸上。 2作答时,将选择题 1、2、3、4、5、6、11、14、16、17、18、19 答案按题号涂在答题卡上,将非选择题 答案按题号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试卷不交 第卷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3 小题,小题,毎小题毎小题 3 分分,共,共 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如果诗可以看作一切艺术的核心,那么诗歌的兴衰,可以说明艺术在一个时代的一般命运。在以往的时代,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诗人都拥有崇高的地位,甚至被喻为“无冕之王”,尤其是古代中国,简直就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歌则被赋予了“动天地而泣鬼神”、“和四时而育万物”的力量。现在,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不但诗歌已经被远 远地边缘化,文学也已经被宣告即将终结。 以往时代的文学艺术之所以具有恢弘的力量,那是因为它是与天地宇宙共生一体的。用舍勒的话说:诗人是 “最深切地根植于地球和自然的幽深处的人,产生所有自然现象的原生的自然中的人。”文学的力量亦即人 的精神力量,原来是植根于天地自然之中的。所以,当天地自然蒙受贬抑、伤害、羞辱、遗弃的时候,文学艺术 也就失去了它的根本,也就必然衰败枯萎下来。 现代工业社会已经剥夺了人对自然界的直接体验,使人们远离事物的原生态。正如同曼德所说:“当我们居 住于城市中,人与地球的直接体验就无从谈起了。事实上,所有的体验可以说都是间接的。所有植被也被人 类的思维所局限、被人类按其品味任意改变;野生动物消失殆尽、多石地带不见了踪影、花开花落的反复循环也 不复存在。甚至连昼夜也无区分。”这样的生活现实,无论是对于诗歌的创造者还是鉴赏者,都是要命的,因为 诗歌已经失去了它的生命之根。也有人把信息时代的电子艺术、数码艺术看作艺术工程的重建。曼德则认为重建 的已经不是艺术,起码已经不是原来的在我们自己的生命之中生根发芽的文学艺术。 在语言已经严重蜕变的时代,诗人还能有什么回天之力呢?在语言干涸的泥潭中,写诗注定要变得越来越艰 难,即使真有不甘失败的诗人,最好的结局恐怕只能是与这个时代的语言同归于尽。文学艺术遭遇到的,实际上 也是一场生态灾难。而文学批评本该对身陷艰难时世中的文学艺术伸出援手,遗憾的是无论西方东方,文学批评 这次全都显得异常麻木迟钝。在这个精神气息异常稀薄的时代,原本已经有待拯救的文学艺术,是否还可能成为 拯救者呢?回答是可能的,尤其在生态领域更是如此。 21 世纪初,时代的格局已经悄悄发生了某些变化,现代史中的战无不胜者有可能成为被挑战的对象,而今 日的待拯救者,比如自然生态与文学艺术则有可能担负起救助的使命。在人类社会的那个最初的“原点”,诗歌、 艺术曾经就是人类的生长、繁衍、创造、自娱、憧憬、期盼,就是人类生活本身,就是吹拂在天地神人之间的和 风,就是灌注在自然万物之中的灵气,就是人生的“绝对使命”“最高存在”。人类曾经与诗歌、艺术一道成长 2 发育,凭靠着诗歌与艺术栖居于天地自然之中而不是凌驾于天地自然之上或对峙于天地自然之外。 (摘编自鲁枢元重振文学艺术的自然之维)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一直以来,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诗人都拥有崇高的地位,甚至被喻为“无冕之王”,诗歌可以看作一切艺术 的核心,具有重要的地位。 B. 天地自然是文学艺术的根本,两者关系密切,它们的割裂或分离,会导致以往文学艺术失去产生恢弘力量的 动因。 C. 现在,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面对身陷艰难时世中的文学艺术,文学批评都表现得异常麻木迟钝。 D. 时代的格局发生变化后,原本现代史中战无不胜者有可能难以持续,而今日的待拯救者则有可能担负起救助 的使命。 2. 根据文意,下列现象中,不能证明“当我们居住于城市中,人与地球的直接体验就无从谈起了”这一说法的 一项是()(3 分) A. 到处铺满的水泥地覆盖住了一切原本可从土壤里生长出来的植物。 B. 各种高大密集的建筑物遮住了我们的视线,难以看到自然美景。 C. 各种美术绘画作品的欣赏,无形中加深了我们对自然山水的理解。 D. 我们的饮用水是从水龙头里流出来,而不是来自溪流或蓝天。 3. 关于“文学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学的力量亦即人的精神力量,原来是植根于天地自然之中的,文学艺术丧失天地自然,必然会衰败枯萎。 B. 当天地自然蒙受贬抑、伤害、羞辱、遗弃的时候,精神气息变得异常稀薄,文学艺术和自然必然能够担负起 互相救助的责任。 C. 在语言已经严重蜕变的时代,文学艺术所遭遇的,实际上是一场自然的生态灾难。 D. 人类能栖居于天地自然之中而不是凌驾于天地自然之上或对峙于天地自然之外,是因为得益于文学艺术。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2 小题小题,共,共 36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留侯 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 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 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公欲以兵二万人击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 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 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 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 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 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 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 破也。”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 3 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 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张良字 子房) 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 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谥 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注雒阳:洛阳。郦食其:人名。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 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二等,比“伯”高一等。 B. 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使用。“幼名,冠字”,不论男女,成年后才能取字。 C.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帝、太宗。 D. 谥号,是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给予肯定或褒扬的称号。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 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 张良足智多谋。败峣下秦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C. 张良为人精明。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 D. 张良作为谋臣考虑周全。韩信想自立为齐王,惹怒汉王。张良献计后,汉王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2 分) (2)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3 分) (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2 分) (4)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2 小题,小题,11 分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普明寺见梅-杨万里 城中忙失探梅期,初见僧窗一两枝。 犹喜相看那恨晚,故应更好半开时。 今冬不雪何关事,作伴孤芳却欠伊。 月落山空正幽独,慰存无酒且新诗。 8.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6 分) A. “城中”在古代诗人笔下多含“憎厌”之意,用来指争名夺利、红尘喧嚣之地,本诗中同样含有贬抑之意。 B. “僧窗”二字,照应诗题中的“普明寺”,在空间位置上又与“城中”相对,说明这是世外一角、幽静所在。 C. 颈联是说今冬没有下雪又有什么关系,仅仅是让梅花缺少“雪”这一同伴,诗人以梅衬雪。 D. “月落山空”时梅花孤独寂寞,诗人用“新诗”表示慰问,不仅流露出关切之情,更有一种知己之感。 4 E. 诗人从寻梅、赏梅、怜梅写到慰梅,全诗的重点是刻画梅花本身的形象,诗人独特的感受只一笔带过。 9.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 分) (三)(三)名篇名句默写(名篇名句默写(6 分)分) 10. 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屈原的离骚中,诗人用反问句表明自己即使受挫甚至粉身碎骨也不会改变原来志向的两句是: “_,_”,与于谦石灰吟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有异曲同工之妙。 (2) 毛泽东的 沁园春长沙 中体现旧地重游, 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 “_, _” 。 (3) 李白 蜀道难 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 绝壁之险, 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 “_, _”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3 题,共题,共 16 分)分) 租个儿子过年 宗利华 看到那则启事,他的眼睛亮了一下。 启事的内容别具一格,“期望一名有爱心有亲情观念的男孩子和我们一道过除夕之夜” 署名是,一对年迈 的老人。 他笑了。毫无疑问,那个地方太适合他当前的处境了。于是,他给老人打电话,说明自己的意思。那端的女 人显得异常兴奋!他听女人说,老头子,终于有人打电话来了! 按照地址,他敲开了那家的门。是一个在这座边远小城常见的四合小院。迎接他的两位老人比他想象的还要 老,头发都花白了,而且步履蹒跚。 他正不知道称呼什么才好,却见女主人眼圈发红,张着双手,嘴角抽动着说,孩子,你终于回家了! 他觉得什么部位被猛地敲击了一下,眼睛就潮润了。他不由自主就脱口而出,妈,儿子回来了!他一下想起 自己的母亲了。 于是,一切顺理成章了,他被父母拥着走进屋子。一进屋,那股家的感觉就扑面而来。 母亲敲打着他身上的尘土,父亲不动声色地递过一杯红糖水,他开始逐渐进入角色。母亲领着他说,你的房 间早就为你收拾好了,一切都是老样子,这边是洗手间,这边是厨房。你先洗一洗。然后,咱一起包水饺。 他洗了一把脸,一边擦着,一边踱进了他的房间。突然视线里就出现了一张放大的照片。是一个二十岁左右 的男孩。 那是我们的儿子。他一回头,就发现老头站在身后了。但老人说过这句,就闭了嘴。 这时,母亲在外面喊起来,洗好了没有,你们爷俩在那里磨蹭什么?老头马上换了脸色,笑着说,好了,我 们就去。 水饺馅是早调好了的,母亲已在擀皮儿了。擀面杖在她的手下发出欢快的声音。他挽挽袖子,坐下来,开始 揉面。以往春节,在家里就是这份情景。父亲的任务是烧水,这是一项轻快活,倒上水,打开炉子,就没事了。 于是坐在一边,安静地瞧着娘俩快乐地忙活。母亲开始讲一些琐碎事情了。那些事情,他并不感兴趣,但他知道 母亲喜欢,所以就听着,有时他会插问一句,母亲就把手里的活暂放一下,瞧着他,跟他解释。 水饺出锅以前,是要放鞭炮的。 母亲的情绪在这时达到了顶点。她站在屋檐下,看着夜空里烟花缤纷,脸上漾着光芒。指挥着说,咱们也可 以点鞭炮了。于是,他点燃了,母亲竟拍着手到院子里来了,而且,在鞭炮声中,孩子般地跳起来! 然后,一起吃水饺,一起看春节晚会,一起说着笑着,直到母亲累了。母亲说,我真高兴啊!可我是真累了。 5 父亲走过来,说,你得休息一下了。 他在那天晚上睡得非常踏实。连日的疲惫一扫而光了。当新一天的阳光照射进窗口时,他突然醒来,一下子 坐起。半天才清楚了发生的事情。 那对老人看上去神情黯然了。母亲走过来,给他系系扣子,说,孩子,我知道,无论怎样,我不会取代你母 亲在你心中的位置,记着,漂泊在外的时候,常给父母打个电话,抽空儿回家看看他们他觉得眼眶一热,看 到母亲泪水下来了,于是伸手轻轻地替她擦拭,一边点着头,我知道了。 老头送出来,悄悄地掏出一张钱,说,真的非常感谢你,这是你的报酬,我们拿不出更多的钱来了。 他坚决不肯要,他说,你们已让我明白太多东西了。 老头仍道着谢,是你了了我们一份心愿,你大妈,她实际上,活不了几天了,她得了癌症!她最大的心愿就 是陪儿子在除夕夜再吃一顿她包的饺子。可我们的儿子,他,再也吃不到了。 他根本没听清老人后来在说什么,在那一瞬间,他忽然觉得自己变了模样。 辞别了老人,他飞快地奔向电话亭,拨通了自家的电话。话筒里传来老母亲的声音时,他已是泪流满面了。 母亲一下子叫出了他的名字!母亲没听到他说话,就知道是自己的儿子了! 半天,他哭着说,妈,我想回家! 电话亭里的小姐莫名其妙地瞧着他。 她当然不可能知道,这个打电话的人是一个在逃犯。 (选自微型小说集租个儿子过年2008 年 4 月东方出版社) 1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小说中间插入“一张放大的照片,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男孩”情节,巧妙交代了老人租儿子过年的原因,同 时揭示了社会对失独家庭缺少应有的关爱。 B. 小说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一个最终被温暖的家庭、温馨的亲情所感化的在逃犯形象,这说明有温度的亲情 比冰冷的法律更有感召作用。 C. “看到那则启事,他的眼睛亮了一下。”小说从侧面描写人物的神态,表明他对逃亡生活已经厌倦,渴望回 归家庭的温暖。 D. 春节浓浓的氛围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既有失独老人对家庭亲情的渴望,也突出小说主人公“他”对家庭温 馨的向往。 12. 小说以“租个儿子过年”为标题,结合小说内容,试简要分析标题的作用?(6 分) 13. 小说结尾点出“这个打电话的人是一个在逃犯”,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7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四、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共小题,共 9 分)分) 跨越百年的美丽 梁 衡 1898 年 12 月 26 日,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她叫玛 丽居里,她今天要和她丈夫在这里宣布他们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元素镭。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 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 使物理学进入一个新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里。 1896 年,伦琴发现了 X 光,贝克勒尔发现铀盐可使胶片感光。这都还是偶然的发现,居里夫人却立即提出 了一个新问题, 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别人在海滩上捡到一块贝壳, 她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 怎样长、 6 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两年后,她发现了钋,接着发现了镭。为了提炼纯净 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玛丽终日在 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经过 3 年又 9 个月,他们终于从成 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 0.1 克镭。它有极美丽的颜色,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 这点美丽的淡蓝色荧光,是用一个美丽女子的生命和信念换来的。居里夫人很漂亮,但是她偏偏没有利用这 一资本。她中学毕业后到巴黎来读书,为求安静,一人租了间小阁楼,一天只吃一顿饭,日夜苦读。晚上冷得睡 不着,就拉把椅子压在身上,以取得一点感觉上的温暖。她以 25 岁的妙龄,面对追者如潮而不心动。她只要稍 微松一下手,回一下头,就会跌回温软的怀抱和赞美的泡沫中,但是她知道只有发现、创造之花才有永开不败的 美丽。所以她甘愿让酸碱啃蚀她柔美的双手,让呛人的烟气吹皱她秀美的额头。 1852 年斯佗夫人写了一本汤姆叔叔的小屋导致了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林肯说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 解放黑奴的大革命。居里夫人发现了镭,也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大革命,科学革命。它直接导致了后来卢瑟 夫对原子结构的探秘,导致了原子时代的到来。更重要的是这项发现的哲学意义。苏东坡赤壁望月长叹道:“盖 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居里夫人证明镭便是“不 能以一瞬”而存在的物质,它不停地发光、放热、放出射线,能灼伤人的皮肤,能穿透黑纸使胶片感光,能使空 气导电,它刹那间是自己又不是自己。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 现。她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当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 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教科书里的 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新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理,变成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自 其不变者而观之”,她得到了永恒。就像化学的置换反应一样,她的青春美丽换位到了科学教科书里,换位到了 人类文化的史册里。 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她一生共得了 10 项奖金、16 种奖章、107 个名誉头衔,特别是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将奖金 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 6 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上帝给的美形她都不为所累,尘世给 的美誉她又怎肯背负在身呢?凭谁论短长,漫将浮名换了精修细研。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 67 岁离开人世, 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她用事求世,超形脱俗,知道自己的目标,更知道自己的价值。她让我们明白,人有多重价值,是需要多层开发 的。有的人止于形,以售其貌;有的人止于勇,而呈其力;有的人止于心,只用其技;有的人达于理,而用其智。 大音希声,大道无形,大智之人,不耽于形,不逐于力,不持于技。他们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着地进取, 直进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驾驭规律,而永葆一种理性的美丽。 14.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作者引述林肯对斯佗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的评价,其目的是为了类比居里夫人,突出她发现镭在科学上的 伟大意义以及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B. 多重价值是指以形售貌,以勇呈力,以心用技,达理用智等价值,居里夫人追求的是“达理用智,不懈地科 学创造”的价值。 C. 本文语言朴实,却非常具有感染力和教育意义,是因为文章列举大量体现居里夫人人格魅力的事实(甚至细 节),再辅以精练又不乏生动的描写和深刻透辟的议论。 D. “跨越百年的美丽”这一标题的深刻意义在于赞扬居里夫人超越常人的美丽而庄重的形象虽经百年历史的尘 7 封,也依然散发着迷人夺目的光彩。 15. “美丽”是本文的主线,文中展现了居里夫人哪些方面的美?试作简要概括。(6 分) 第 II 卷 表达题(80 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五、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 小题,共小题,共 20 分)分) 16.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虽然已是秋天,可在广东北部的连平县与龙川县之间的大山里,依然是夏日里的温度和湿度,风华正茂 的景 色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B. 劫匪闻风仓皇出逃,并在逃跑过程中先后抢劫了一辆宝马和一辆马自达,警察紧追不舍,劫匪图穷匕见 ,跳 入齐颈深的迈阿密河。 C. 碧波荡漾,画士 “地滑过湖面,杨柳青青,三两黄鹂歌唱于枝头。初到江南的诗人看到如此美景,不假思索 , 脱口吟成一首七绝。 D. 到了街上,妈妈给儿子选了一双二百多块钱的鞋,儿子勉强说行,其实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他是想去专卖 店买一双上档次的鞋。 1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 数学对我这样缺乏逻辑思维能力的人,很能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数学成绩。 B. “辽宁舰”指挥员的“起飞手势”成为亮点,经过电视、报刊、网络和媒体的报道与转载,受到了国人的热 情追捧,被争相模仿。 C. 近年中小学校安全事故频发,为保障学生安全,各中小学校采取许多有效措施,防止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D. 单从反腐机构来讲,可能没有哪个国家有中国这样多的反腐部门。在党内,有纪检;在政府,有监察和审计; 在司法,有检察。这三家反腐主体分工负责,相互配合,有序开展反腐工作。 18.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 分) A. 最近几届法国总统一上台首次参加欧盟峰会都会斗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消费者行为学全民必知知识考试题与答案
- 2025年监理工程师继续教育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上海市“安全生产月”知识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 摄影电影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摄影挂拍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林业生物技术试题及答案
- 2025饮品连锁加盟经营合同
- 2025夫妻自愿同居合同书
- 2025年高一数学(人教A版)复数的乘除运算-1教案
- 高考物理规范答题指导
- 2025护理十大安全目标
- 叉车维修管理制度
- 国企保密管理制度
- 2025年军队文职人员(司机岗)历年考试真题库及答案(重点300题)
- 2024年淮安市清江浦区人民陪审员选任笔试真题
- 工艺用气验证方案及报告
- 汽轮机揭缸施工方案
- 中国移动2024年智能硬件质量报告
- 2025年山东威海城投集团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19人自考难、易点模拟试卷(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全国卫生健康系统职业技能竞赛(传染病防治监督)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