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部编本2019-2020学年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两套综合版(附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学 科 : ;任课班级 : ;任课教师 : ;2019年春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安排一、班级学情分析:本班经历近三年的学习,学生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情况如下:本班学生已都能较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阅读。能按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识记字形,初步学会结合词语理解词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通过二年级的学习已学会按部首查字典,能确定部首,检索汉字,看懂意思,并学会独立识字。能运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说话,会给部分学过的词语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能听懂别人讲的一件事,边听边记住主要内容,并能复述。学会打电话、问路等应对用语。已掌握“留言条”、“请假条”的格式和用处。能正确朗读课文,但距离感情朗读还有一段差距。认识冒号、引号,但是一部分学生还不能正确运用。初步使用钢笔写钢笔字,写字姿势基本正确,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执笔方法不够正确,在书写方面有的学生习惯不够好,易错、易涂擦,还需长久的训练。在阅读兴趣方面,女生的兴趣较浓厚,下课随处可见坐在教室里认真看书的同学,但有一部分男生的阅读兴趣较低,只喜欢看图画故事,不喜欢看长篇文字的书籍,他们的阅读兴趣还需我们教师的大力培养。本班中有七八个学生由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写作方面比较吃力,语句不够通顺,表达的意思不明确,有待这一学期进一步加强教育。二、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21篇,略读课文7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三组课文后面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附录部分包括识字表、写字表和词语表。 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感受多彩春天”、“品味经典寓言”、“体会传统文化”、“关注精彩发现”、“发挥无限想象”、“追忆幸福童年”、“探索自然奥秘”、“遨游童话王国”。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二)、教材特点 1、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本册教材对每个单元前的导语编写更加着力,除达到点明专题,揭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外,进一步增强了教材的亲和力。 每一单元教材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不仅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而且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用一段流畅的文字,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并提示略读的方法与要求。 联系本单元专题,继续设计听说读写的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2、结合专题继续安排“综合性学习”, 第三单元课文之后有一次综合性学习,主题为“中华传统节日”, 这与第三单元的学习主题相契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3、大量更新课文,精心安排精读和略读两种课文类型: 本册新编选的课文超过一半,注意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单元内课文继续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教材在部分课文的后面安排了“资料袋”。 4、着力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改进课文的导学系统。继续灵活地在课文之前、课文之中、课文之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 改进课后练习的设计。课后练习,都是策略性的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谈感受、展示学习成果,或用举例的方式,鼓励大家讨论、交流。每篇精读课文至少有一个能统领全篇的重点题目。 有的课后练习鼓励学生自己独立阅读思考,尽量自己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提出来讨论交流。部分课后练习从学生个体差异出发,不作统一要求。 本册继续安排适量的“小练笔”,强调读写结合,而且一般是先说后写的题目。部分课后练习中安排了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决定是否选做。 5、保持“语文园地”的框架结构,加强内容的整合和创新: 为了更好地体现内容与训练的整合,本册教材继续把“口语交际”和“习作”这两个版块提前,每个语文园地由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和日积月累五个栏目组成。其中有三个固定的栏目:“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识字加油站和书写提示是机动栏目,识字加油站安排了四次,书写提示只在第七单元的语文园地安排了一次。这样安排使语文园地的学习内容更丰富、更有趣。 6、完善图像系统,注重图文并茂:在语文教材中,图像系统是配合文字系统的一个独立的符号系统,也是影响学习效果优劣的重要因素。本册教材加大创新力度,对每一篇、每一单元的图像进行了精心的构思和编排。目的是增强教材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给师生的审美感受创造良好条件。教学时,如果能在注意文字内容学习的同时,不忽视图像的价值和作用,就一定会有很好的教学效益。三、教学目标(一)识字与写字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认识常用汉字250个,会写250个。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二)阅读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三)习作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四)口语交际1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五)综合性学习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四、教学措施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分析记忆字形,看图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发挥创造性,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2重视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法,每篇课文都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充分利用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3注意每个单元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4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借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和语文实践活动。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5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篇段并复习巩固学过的字词,利用周末作业和学校作业展示的要求,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主动积累词句,将积累的词语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之中。教学进度教学进度表2019新部编本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进度安排周次单元教学内容教学课时第1周第一单元开学第一课 安全教育11 古诗三首 古诗三首 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 22 燕子 2第2周3 荷花24* 昆虫备忘录 1语文园地一口语交际 春游去哪儿玩 1习作 我的植物朋友2单元测试一2第3周第二单元5 守株待兔 26 陶罐和铁罐 27 狮子和鹿美丽的鹿角2第4周8* 池子与河流 1语文园地二口语交际 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1习作 看图画,写作文2 快乐读书吧 小故事大道理2单元测试二1第5周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古诗三首 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10 纸的发明211 赵州桥2第6周12*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1综合性学习 中华传统节日 1单元测试三2第7周第四单元 13 花钟 214 蜜蜂2第8周15*小虾1习作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2单元测试四2第9周第五单元16 小真的长头发217 我变成了一棵树2第10周习作 一支铅笔的梦想2例文 尾巴它有一只猫1习作 奇妙的想象 2单元测试五2第11周第六单元 18 童年的水墨画 219 剃头大师 220 肥皂泡2第12周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121*我不能失信1习作 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2单元测试六2第13周第七单元22 我们奇妙的世界 223 海底世界 224 火烧云2第14周口语交际 劝说 1习作 国家大熊猫 2单元测试七2第15周第八单元25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226*方帽子店 127 漏2第16周28*枣核 1口语交际 趣味故事会 1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2单元测试八2第17周复习期末复习10第18周复习期末复习10第19周复习期末复习10合 计120第 一 单 元本单元围绕“可爱的生灵”这一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三首燕子荷花以及一篇略读课文昆虫备忘录。其中古诗三首选编了唐朝诗人杜甫和宋朝诗人苏轼、曾几的诗歌,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描绘了大自然中几种可爱的生灵,抒发了诗人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无限喜爱之情;燕子是一篇经典散文,从动态、静态两个方面描写了燕子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大自然以及燕子的喜爱和赞美;荷花一文则运用细腻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荷花的形态美,激发了读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昆虫备忘录是一篇有趣的科普文,生动描述了几种常见昆虫的特征激发了学生对昆虫的探究热情,引导他们从小培养认真观察自然,并向往探究自然的良好品质。与此同时,本单元还主要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以及“语文园地”三方面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力求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学习形式实现单元学习的巩固与延伸。1.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鸳、鸯、惠”等6个生字,会写“融、燕、鸳”等13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绝句。3理解古诗大意,能够边读边展开想象,融人到诗歌的意境中,感知诗歌所描绘的事物特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所营造的美好意境。教学准备:搜集三首古诗作者的资料;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鸳、鸯”2个生字,会写“融、燕、鸳、鸯”4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唐朝诗人杜甫的绝句,同时能够默写。3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春景的美丽。教学过程:一、创境激趣,引入学习1谈话创境: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那好,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走进春天,一起去看看春天的美丽景色吧(播放舒缓的轻音乐,课件出示几幅春天美景图,学生观图感知春景之美)。2指名说说观图感受,教师适时引入:人们都喜爱春天,画家将春色绘进了美丽的图画中,音乐家为春光奏出了一支支优美的乐曲。古往今来,还有很多诗人则写出了一首首赞美春天的诗歌。你们听(配乐朗诵绝句)!孩子们,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诗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经典名作(板书:绝句)。3引导学生简单交流对诗人杜甫的了解,教师补充出示(唐代著名大诗人,有“诗圣”之称,与诗人李白并称为“大李杜”)。二、初读探究,感知诗意1过渡引入:同学们,要想读好这首有趣的诗歌,我们必须首先准确认读诗歌中的生字。看,调皮的生字朋友来了,快大声叫出它们的名字吧。(1)课件出示生字“融、燕、鸳、鸯”,指寤朗读教师适时提醒他们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重点提醒“融”读后鼻音,“鸳”是整体认读音节,同时补充出示“鸳鸯”的图片,并简单介绍(鸟,外形像野鸭而较小。雌雄多只或成对生活在水边)。(2)引导学生交流自主识字方法:生:因为“鸳、鸯”在一起时是一种鸟的名字,所以两个字都有鸟部,而上半部分体现了两个字的读音。师:你这是借助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方法识记生字的,非常不错!生:我觉得“燕”可以用顺口溜的方式记住“廿”在上头,“北”中添个“口”,“四点”下边走。师:你运用了形象识字法,读着读着我们就准确记住了“燕”这个字,谢谢你,你真棒!(3)指导书写生字,教师重点强调“融”字的左下部分易错的地方(“”不能写成两笔短横了);“燕”中间部分的“口”要写得偏小,下面不能写得太散了,要注意后面三点的方向一致;“鸳、鸯”两个字上半部分都要写得略扁,把下半部分的“鸟”盖住。学生自主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强调提醒。2出示诗歌,引导学生将生字带进诗歌中再次进行朗读,注意读准词语,读通句子。(1)指名朗读诗歌,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注意提醒读准朗读节奏(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2)引导学生再次进行诗歌朗读练习,注意读中体会诗歌鲜明的节奏感。3细读诗歌,斌着借助画面感悟诗意,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借助课文中的注释或是请教同学、老师进行理解。(1)与同桌交流自己对诗歌大意的理解,教师巡视点拨指导。(2)指名学生汇报对诗歌大意的感知,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借助教材中的注释理解词语“迟日、泥融”等词语的意思,并简要补充部分词语的意思(江山:江河和山岭,借指国家),同时引导学生明确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物的诗歌。(3)引导学生再次研读诗歌,借助课文插图想一想:这四句诗都描写了哪些景象?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考、问答归纳板书(景物:迟日、江山、春风、花草动物:燕子、鸳鸯)。4再读诗歌,展开想象:诗歌画面中的这些景物各自都具有怎样的特点?试着用诗歌中的词语来概述。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丽、香”感受自然景物静态之美,抓住“飞、睡”两个词语体会鸟几的动态之趣(补充板书:静态 动态)。5课件再次出示美丽的画面,教师激情小结:多美的春天呀!温暖的太阳此时正照耀着大地,和煦的春风轻轻地吹着,花草散发出醉人的芳香。勤劳的小燕子正在忙着衔泥筑巢,可爱的鸳鸯卧躺在温暖的沙地上美美地睡觉。祖同的山河多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呀!来,孩子们,让我们带着喜爱之情再读一凄这首诗歌。6指导朗读,教师再次激情范读,学生练习有感情朗凄,可以边读边配上有趣的动作。7指名感情朗读,并试着进行背涌,学生齐背。三、拓展延伸,感悟诗情1过渡:诗人杜甫用这首诗来赞美美丽的春天,孩子们,诗中的自然景物和动物成了这种画面中的主角,它们有动有静,一定也给你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那么你们通过这些事物感受到了春天大自然怎样的气息呢?2. 学生简单交流,教师归纳板书(春光景色美动物显生机),同时引导学生从中体会诗人对春天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3.拓展学习: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其他捕写、赞美春天的诗歌,同时让他们进行有感情诵读。教师适时补充春雨春晓等,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诗歌。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诗人杜甫以及他的诗歌绝句。并用自己优美的诵读表达我们对于春天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吧(全班学生再次配乐齐诵诗歌)。板书设计:1古诗三首绝句 景物:迟日、江上、春风、花草(静态) 春光景色美 动物:燕子、鸳鸯 (动态) 动物显生机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惠崇春江晚景。2认识本课“惠、崇、豚”3个生字,会写“惠、崇、芦、芽、短”5个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以及诗歌内容。3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诗题1课件出示惠崇的春江晚景图,学生认真观看图画,并简要说说画面内容。师:孩子们,睁大你们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们从这幅画中部看到了哪些事物呢?生:我看到了几枝鲜艳的桃花开得非常好看。生:地上的小草嫩绿嫩绿的体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生:我还看到了河里有几只鸭子正在快乐地游来游去。师:经过你们的描述,这幅画一下子就充满了春天的美丽色彩。孩子们,其实你们看到的这幅早春图是北宋著名僧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板书:惠崇春江晚景)指导学生读准“崇”字的后鼻音、翘舌音,并能够正确书写“惠、崇”,提醒他们“惠”中间部分的横画右边还有一笔点画,且上半部分要写得略微紧凑;“崇”上半部分的“山”写得略小。另外,两个生字的横画都较多,书写时需要注意横画之间等距的原则。简单介绍惠崇(北宋有名的僧人,能诗善画)。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便是为这幅画专门而作的诗歌。2师生交流对诗人苏轼的了解教师补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所写的题画诗。二、初读诗歌,感知诗歌大意1学生自读诗歌,注意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同桌之间相互检查自读情况,并进行正音。3指名朗读诗歌,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注意指导读准“芦、芽、豚”三个生字的读音(同时再次指导学生识记、书写生字,重点提醒学生“芦、芽”两个字上半部分的“艹”都要略宽于下半部分)。4课件出示诗歌,指导学生读好诗歌的停顿与节奏(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5学生齐读诗歌。6再读诗歌,想一想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诗歌主要描骂了惠崇春江晚景这幅画中的景物)。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诗中找出诗人所描写的画中事物。教师板书:竹子、桃花、江水、蒌蒿、芦芽、鸭子、河豚。三、深入探究,想象意境1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诗句,借助课文旁边的注释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不理解的做上记号,与同学、老师交流。教师巡视点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2课件出示“蒌蒿、芦芽、河豚”的图片,引导学生借助课文中的相关注释认识诗中所描写的几种事物(蒌蒿:草本植物。叶子背面密生灰白色细毛,花冠筒形。干的茎叶点燃后生的烟能熏蚊蝇。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鱼。头近圆形,身体圆筒形。遇敌害时整个身体能膨胀如球,浮在水面上。内脏有剧毒。常生活在近海底层半咸水中,有时也进入淡水区。)3学生交流对诗句大意的理解,归纳并串讲诗句意思(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到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将要回游的河豚是画家画不出来的,诗人用他的想象,把江南初春特有的气息表现得多么真切啊!4再读并思考: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是从哪些诗句中惑受到的?(1)学生交流(描绘了一幅江景早春图,从桃花、萎蒿、芦芽等景物中可以感受到)。教师适时再次展示春江晚景图,引导学生体会早春景物的特点(简单补充鸭子对气候变化尤其是春天到来与否感知最准确的特点)。(2)质疑:诗歌的最后一句是不是诗人从画中看到的(不是,这是诗人由画面生发的想象)?(3)想象体验:假如你现在行走在这如画的江边,在盎然的春意里,你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感觉春光如此美好,心里充满了喜悦之情)?板书:喜爱春天、赞美春光。5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边吟诵边想象画面。1指名有感情地诵读并尝试背诵诗歌,师生点评(注意处理好诗歌情感以及节奏等)。2教师小结:苏轼真不愧是宋代最著名的诗人,一首题画诗都能够写得如此生动鲜活,读后让人如同身临其境。同学们,课下多搜集一些他的其他诗歌,读一读、品一品,感受一下大诗人的美好情怀。板书设计:1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竹子、桃花、江水、萎蒿、芦芽、鸭子、河豚(喜爱春天 赞美春光)第三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生字“减”,会写“梅、溪、泛、减”4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3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知诗歌大意,感受初夏季节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学过的两首古诗并进行熟练背诵,学生齐诵这两首诗歌。2谈话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课最后一首古诗(板书诗题,注意提醒学生读准“衢”的读音,同时引导他们借助教材注释理解诗题的意思)。3引导学生交流对诗人曾几的了解,教师简单补充(曾几,字吉甫南宋诗人,自号茶山居士。其诗讲究用字炼句,作诗不用奇字、僻韵风格活泼生动,咏物则重神似)。二、总结学法。自主研读1质疑交流:同学们,通过前两首诗歌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累积了一些有效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能简单交流一下吗?生:我觉得学习古诗时一定要先把古诗读通顺,所以准确辨识每个生字的读音和字形。师:是啊,理解诗意的重要前提就是读通、读顺诗句(归纳出示:读通诗句)。生:熟读古诗后,我们还要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再把整首诗连起来说一说。如果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我们可以请教同学或者老师。师:这个方法非常好,由字词到句子再到整首诗歌,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大意啦(继续出示:理解诗意)。生:我们还要体会诗人想表达的情感,只有这样我们才算真正读懂了诗歌。师:作文的最高境界是“文为心声,诗歌亦是如此。诗人想借助诗歌表达自己内心怎样的情感呢?如果我们不明白这一点,使不算真正学会诗歌(出示:体会诗情)。生:老师常告诉我们“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觉得我们还要反复诵读诗歌,然后才能牢记诗歌。师:对,诗歌的有效积累除了诵记之外再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了(出示:诵读积累)。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试着感知诗句的朗读节奏。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适时予以点拨、指导。(1)课件出示诗歌,检查学生朗读情况,教师提醒读准生字“泛”(不要读成了“乏”音),同时适时引导学生交流对四个生字“梅、溪、泛、减”的识写认知(四个字都是左窄右宽型结构),并重点指导书写“溪”,提醒学生注意右半部分上面的三点以及中间的“幺”均要写得紧凑,下面“大”的横画则要写得稍长;“泛”右边“乏”的第一笔撇为平撇,下面的“之”整体成略扁之势;“减”右半部分的斜钩要写得舒展。学生根据教师的范写提示自主描写生字。(2)教师范读诗歌(课件出示诗歌的朗读节奏: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学生按照节奏再次练习朗读,齐读诗歌。3再读诗歌,试着借助注释及图片理懈诗句的意思以及整首诗歌的大意,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与同学或老师交流。(1)与同桌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注意相互之间进行纠正、补充。(2)课件依次出示诗句,指名说说不理解的地方,教师适时补充部分词语的意思(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日日晴:天气日日晴好;不减:并没有减少)。同时指名说说对诗句大意的理解,并试着串讲诗意,教师及时予以补充(梅子黄透了的时节,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我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清凉的树荫,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树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鸣叫,比来时更增添了些许幽趣)。(3)学生在感知诗意的基础上进行有节奏的朗读,并通过诗意及课文插图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4质疑探究:这首诗歌主要描写的是哪一季节?想象你是一位画家,你将用怎样的色彩来描绘诗歌所呈现的画面?(1)学生交流对诗歌季节的理解(夏季),说说自己的理由。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抓住“梅子黄时”明确诗歌所写的是初夏时节(五月份)。(2)继续交流对诗歌画面色调的感知(绿)教师适时聚焦“绿阴不减”体会初夏时节兰衢道中茂盛蓬勃的绿色(板书:绿阴界减),同时从中感受初夏时节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板书:充满生机)。(3)展开想象:在如此宁静的山路中,除了眼前所见美景。你还听到了什么?(板书:黄鹂呜叫),同时引导他们继续想象如果自己此时正走在这样的山路中,心中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开心、舒畅),教师归纳板书(意趣盎然),同时体会诗人对眼前所见及耳畔所闻的无限喜爱之情(补充板书:所见所闻)。5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诗歌意境之美,并试着进行背诵练习。指名背诵展示,生齐背诗歌。三、课堂小结1播放舒缓的轻音乐,指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教师小结:大自然确实是充满生机的美好世界,同学们,课下再找一找其他描写大自然景物美的诗歌读一读、品一品,说不定你们也能够学会用诗歌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美好自然的喜爱之情哟。板书设计:1古诗三首 所见:绿阴不减(充满生机) 三衢道中 所闻:黄鹂鸣叫(意趣盎然)2. 燕 子教学目标:1会认“伶、俐、翼”等10个生字,会写“凑、拂、集”等12个生字,理解“烂漫无比”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4按一定的顾序和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及细致观察的能力。教学重点:能够准确了解春天的特征,了解燕子的特点。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春天及小燕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作者郑振铎的资料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伶、俐、翼”等10个生字,会写“凑、拂、集”等12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解课文的脉络,感受春天的景物之美。教学过程:一、字谜激趣,引入课题师:同学们,在开始今天的学习之前,老师想让大家猜一个字谜。课件出示(“廿”是头来“口”是身,“北”是翅膀分两边,若问尾巴藏哪里?“四点”落在最下边)。生:是小燕子的“燕”字(教师肯定学生的猜测并板书“燕”)。师:这个字在上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相信大家一定也认识燕子吧。谁来说说自己对燕子的了解?生:我知道春天一到,燕子飞到北方。师:燕子是候鸟,它们会随着气候的变化而迁徙。生:燕子喜欢在屋檐下筑巢,它们非常勤劳。师:而且它们筑巢的技术非常高超,所筑巢穴不仅牢固,而且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生:我还知道“燕尾服”的样式就是服装设计师们从燕子身上受到的启发。师:你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孩子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就叫“燕子”(补充板书)。学生齐读课题,注意“子”读轻声。二、夯实基础,理清文脉1学生认真朗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与同桌交流朗读情况。2检查学生自主朗读情况:(1)课件出示生词“吹拂、聚拢、形成、横掠、痕迹”等,指名朗读词语,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读准生字“拢”是第三声,“掠”中间的音节是“”,同时注意读准“形”是后鼻音,而“痕”则是前鼻音。学生齐读词语,教师随机指词语学生抢读。(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适时进行部分句、段的范读指导,重点指导读好课文第2自然段,学生齐读课文。3再读课文,看看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围绕着课题各段都写了什么内容?试着将课文划分段落,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相同的内容应归为一部分。(1)学生思考并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点拨、指导。(2)指名回答,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分别从燕子的外形、美好春景以及燕子飞行、停歇时的姿态三个方面来描写的,同时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这三部分的主要内容。三、走进春天,感受“景之美”1出示春天的景物画面,引导学生观看并说说自己的感知,教师适时补充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认真朗读文段,看看作者分别给我们展示了哪些春天的景物,作者又是如何来介绍它们各自的特点的?2学生自主朗读并图画出文段中描写的景物,同时找出宦们各自的不同特点。3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课件聚焦“轻风、细雨、柔柳、花、草、叶”,同时引导学生说饼它们各自的特点如何,课件聚焦“微微地、如毛的、千条万条的、红的白的黄的、青的、绿的”等词语,引导他们体会春天轻风温暖和煦、春雨细密如丝、柔柳轻盈飘逸、花儿五颜六色以及草叶嫩绿的特点,从中感受春天万物充满生机。同时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插图及文段随文理解“烂漫无比”(形容鲜花争相盛放,一派色彩鲜艳美丽的景象)的意思并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要注意读得轻柔、舒缓。4课件再次出示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读文段并想一想自己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1)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随文理解“伶俐”(聪明;机灵)、“光彩夺目”(形容光泽色彩鲜艳耀眼),同时出示两幅画面(自然景物图、加入小燕子的自然景物图),引导学生将两幅画面进行比较,说说自己更喜欢哪一幅,为什么(更喜欢有小燕子的图画,因为小燕子让图画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一句体会作者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注意读出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5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并试着进行背诵练习。指名背诵,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四、巩固生字识写1课件出示课后双横线内的生字小组开火车朗读生字,师生再次进行朗读纠正。同时引导学生简单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教师提醒他们借助形声字形旁加声旁、汉字添加偏旁等方法进行生字的个性化识记。2再次出示田字格内的12个生字,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字形、结构以及笔画等,看看在书写这些生字时需要注意哪些地方(“聚”中间部分有一个短的乎撇不能写丢了)。教师适时进行部分生字的范写指导,“拂”字右半部分三笔横画之间要紧凑、等距、略长;“聚”上半部分“取”的右边“又”的撩画变成点画,下半部分左边的两笔撇画要注意紧凑和长短,右边最后一笔捺画要舒展;“倦”右半部分“卷”最后一笔竖弯钩不能超出上半部分的捺画。3学生自主描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及时厦馈书写情况,重点强调学生注意笔画之间要紧凑、合理。五、课堂小结孩子们,作者郑振铎是如何描写小燕子可爱样子及姿态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相信你们一定会爱上这可爱的春之精灵的!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背诵课文第l3自然段。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按一定的顺序和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及细致观察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引入学习1课件出示文中词语,指名朗读、齐读,教师再次进行朗读规范指导与强调。2课件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能背诵的同学试着进行背诵),教师肯定学生的朗读,同时引入:看,可爱的春之精灵燕子飞来啦,孩子们,赶紧热情地向它们问好吧(课件补充出示小燕子的图片)!二、图文对照,感受燕子的“可爱”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燕子的图片,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燕子的外形特点,注意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述。(1)指名学生借助图片描述燕子样子的特点,教师适时提醒他们注意从整体到局部进行描述,并注意抓住燕子身体各部位的样子、颜色等特点说具体。(2)课件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认真朗读,看看作者重点抓住了燕子身体哪些部位来介绍的,又是如何将其介绍清楚的?找出相关词语。(3)学生交流,课件适时聚焦“羽毛、尾巴、翅膀”,教师引导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描述体会这三个部位的颜色、形状特点(板书:样子美),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描述体会作者描述的准确、形象,同时出示“剪刀”图片,进一步体会比喻之妙。(4)再读第1自然段,试着用文段中的词语说说自己对小燕子的感觉,教师归纳板书(可爱、活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注意读出小燕子可爱、活泼的特点。(5)出示填空练习:“一身( )的羽毛,一双( )的尾巴,一对( )的翅膀,凑成了( )的小燕子。”学生填空并试着进行背诵。教师指名进行背诵展示,学生齐背。2过渡引入:看到你们如此喜欢它们,这些可爱的小燕子可高兴啦。瞧,它们在阳光中快乐地飞起来啦!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第3、4两个自然段,找出描写小燕子飞行姿态美的词句,想一想自己从中都体会到了什么(板书:飞行美)。师:小燕子都是怎么飞行的呢?生:小燕子斜飞在旷亮无比的天空(板书:斜飞),课件适时出示天空图片,引导学生理解“旷亮无比”(指天空开阔、明亮)的意思。师:你从燕子“叽”的叫声中体会到了什么?生:我体会到了小燕子飞行速度非常快,眨眼工夫就从这里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下了。师:第4自然段中哪些词语也写出了小燕子飞行速度非常之轻快呢?生:我从“横掠”这个词语中感受到小燕子轻巧、灵敏的感觉(板书:横掠)。生:我还从“偶尔沾了一下水面”体会到燕子横掠过湖面时的轻决灵活,因为“沾”字写出了燕子尾尖轻轻点了一下水面的动感。师:你能把“掠”和“沾”换成其他的词吗。生:“飞”。生:“贴”。师:跟文中的“掠”和“沾”比较,谁更恰当呢?生:“掠”和“沾”字更能表现出小燕子轻巧灵活的感觉(板书:轻巧、灵活)。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3、4自然段,注意想象小燕子飞行时轻巧、灵活的感觉。3过渡:看,有几对燕子飞倦了,它们正停歇在电线上呢!(1)课件出示燕子停歇在电线上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对画面中电线、燕子以及画面背景等的感知(归纳板书:停歇美),教师适时有感情引读课文第5自然段。(2)学生认真自读第5自然段,看看作者将停歇的燕子放在怎样的背景中,整个画面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感觉?(3)学生思考、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抓住“几痕”体会电线的纤细,并借助电线、燕子等景物想象画面的和谐美,同时用文段中的词语来描述此时燕子给自己的感觉。教师归纳板书(闲散、小黑点),随文理解“闲散”(清闲而无拘束的意思)同时抓住最后一句话体会春天及燕子一起构成了一幅美妙无比的图画(板书:有趣的图画)。(4)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5自然段,注意读出燕子停歇时的画面美。4指导学生将整篇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件适时播放舒缓的音乐。三、深化感知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简要说说自己学过课文后的收获(感受到了春天、小燕子的美丽),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对春天及小燕子的喜爱、赞美的情感(板书:喜爱、赞美)。2课堂小结:是啊,小燕子确实是惹人喜爱的春之精灵。孩子们,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在课余时间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展现你眼中的燕子,可以说一说、画一画甚至写一写,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板书设计:2 燕 子 样子美:羽毛、尾巴、翅膀(可爱、活泼) 飞行美:斜飞、横掠(轻巧、灵活) (喜爱、赞美) 停歇美:闲散、小黑点(有趣的图画)3. 荷 花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挨、蓬、胀”等5个生字,会写“瓣、蓬、胀”等11个生字,理解“挨挨挤挤”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背诵第24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感受荷花的美丽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形成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教学难点:理解“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作者叶圣陶的相关资料;搜集关于荷花的诗句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挨、蓬、胀”等5个生字,会写“瓣、蓬、胀”等11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及行文思路,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通过朗读品悟荷花的美丽多姿,练习想象说话。教学过程:一、猜谜创境,激趣导入1谜语激趣:孩子们老师今天又给你们带来了一则有趣的谜语(课件出示“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学生猜谜语,教师适时板书:荷花,引导学生交流对荷花的了解,课件补充出示几幅荷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颜色、样子。2引入学习:正是因为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蓬而不妖”的品质,所以从古至今荷花一直是人们描写和赞誉的对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二、初读课文,夯实基础1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学生认真聆听,看看课文中哪些生字容易读错听读后与老师、同学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尤其是容易读错的生字需要特别注意练习巩固。2检查学生字词识读情况:(1)出示课文中的生字,小组开火车朗读,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及时进行范读指导,重点提醒读准“蓬、胀”两个字的后鼻音,同时注意“瓣、翩”的读音(不能读成“辫、扁”的音),另外,“佛”的韵母是“u”,不要读成了“o”音。(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识记,教师提醒他们可以借助比一比、加一加等方式进行生字识记,同时引导他们说说田字格中的11个生字在书写时需要特别提醒别人注意些什么。生:“瓣”中间部分是“瓜”,不能写宽了,更不能写成了“爪”。教师适时进行范写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左右两部分竖画的异同,同时注意三部分要写得紧凑。生:我觉得“蓬”这个字是上下结构,在书写的时候容易写成左右结构,所以上面的“艹”要写得略微宽一些。教师肯定学生的观察发现,并范写指导,提醒下半部分的“逢”要写得紧凑些,最后一笔平捺要舒展。生:“姿”这个字下面是“女”,横画要写得较长,完全托住上面的“次”。教师再次范写指导,提醒注意“次”写得略小,下面的“女”横画舒展且略成斜势。(3)引导学生描写剩下的生字,教师巡视检查并及时予以书写强调指导。(4)出示课文中的词语指名朗读。教师教读词浯,学生齐读。3.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i根据学生的朗读进行部分句段的朗读指导,重点注意指导读好课文第2自然段。4.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作者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荷花的(气味、颜色、形态)。除了描写荷花,作者还写了什么(还写了作者看荷花时产生的联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引导他们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三、潜心会文,初识荷花“姿态美”1质疑: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荷花的美好姿态呢(第2自然段)?同学们,认真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看看作者在公园的荷花池旁看到了哪些景物。2学生阅读思考、交流理解(看到荷叶、荷花),教师板书(荷叶荷花),同时适时引导学生分别从文中找出描写荷叶、荷花的句子,看看作者抓住了它们的什么特点进行描写的。3. 学生阅读、圈画,找出描写荷叶、荷花特点的句子,想一想自己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然后与老师交流。(1)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引导学生朗读并找出最能体现荷叶的特点的词语(教师适时板书:挨挨挤挤、碧绿),借助图片引导学生理解“挨挨挤挤”的意思,体会荷叶长势旺盛,充满了生命的绿意,同时体会比喻句对突出荷叶“多、大、绿”几个特点的重要性。(2)继续出示第二、三句话,引导学生认真品读,看看作者分别描写了哪几种姿态的荷花,哪些句子写得特别好?为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聚焦“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引导学生体会排比句式具体写出了荷花的三种姿态,教师适时借助画面引导学生认识“小莲蓬”“花骨朵儿”,理解“饱胀”(饱满鼓胀)的意思,体会荷花的美好形态。再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注意读准“花瓣儿、花骨朵儿”等几化音。同时试着用排比句式进行说话练习,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注意围绕一个内容从几个不同方面进行说话练习。(3)重点出示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引导学生想一想这里的“冒”可不可以换一个词,为什么?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冒”体会荷花努力向外拱、往上升的感觉,就像个顽皮的孩子一样可爱,从而体会作者用词之妙。4再次出示荷花、荷叶图,引导学垒说说看到此情此景,自己想到了哪些诗句。课件适时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引导学生再次体会荷叶密集茂盛、荷花分外娇美的姿态。5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注意边读边想象荷叶、荷花的形态美。四、课堂小结1. 面对这样一池美丽的荷花,作者的内心产生了怎样奇妙的感受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2作业布置: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背诵第24自然段。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引入学习1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词语,教师适时予以纠正、指导,学生齐读。2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感情齐读、背诵文段。二、继续品读,感悟文情1过渡:在我们的眼中荷花无疑是美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生科技辅助活动课件
- 口腔健康知识讲座课件
- 口才课自我介绍课件
- 企业岗位变更管理办法
- 亳州冷库库存管理办法
- 企业制度管理办法发文
- 企业科研基金管理办法
- 人才驿站服务管理办法
- 优化志愿服务管理办法
- 交易仲裁机构管理办法
- 空调电缆施工方案
- 热电厂2空预器大修施工方案
- 中国儿童严重过敏反应诊断与治疗建议(2022年)解读
- 卡吉斯铸铁锅炉
- 钢箱拱钢箱梁吊装施工方案
- GB/T 23821-2022机械安全防止上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
- GB/T 25980-2010道路车辆旅居挂车和轻型挂车的连接球尺寸
- GB/T 24218.1-2009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1部分: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
- GB/T 1633-2000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
- 手术讲解模板:肩关节全部置换术课件
- 食堂伙食收据样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