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辅导.ppt_第1页
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辅导.ppt_第2页
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辅导.ppt_第3页
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辅导.ppt_第4页
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辅导.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辅导 殷学宏 江宁中等专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 国家心理咨询师 南京市未成年人心理矫治中心特聘咨询师 培训经历 中德积极心理咨询师连续培训 中美欧文亚隆团体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 曾奇峰精神分析连续培训 创伤治疗培训 沙盘游戏治疗培训 房树人(HTP)绘画测试培训 淮安一中学老师砍伤一名学生后跳楼身亡 n 新华网江苏频道南京月日电(记者凌军辉)日上午点分左右,淮 安市青浦中学初三教师郭某用自带的菜刀将班上的一名女生砍伤,并随后从楼跳下 身亡。目前,这名女生正在医院接受治疗,无生命危险。 记者日上午在青浦中学门口看到,学生上学、教学秩序等已经恢复正常。采访 中,很多学生表示,事件的真相他们也不清楚,部分送孩子上学的家长对校园安全表 示担忧。 淮安市青浦区政府新闻发言人何俊表示,事情发生后,青浦区迅速成立事故处理小 组,妥善处理善后事宜。目前,学校已安排其他老师顶替郭老师的课务,医院正全力 救治受害女生。 淮安市青浦区政府新闻发言人何俊表示,初步查明,日上午点分左右, 淮安市青浦中学初三教师郭某找几位学生在五楼楼梯口谈话,当谈到一名女生时,郭 某拿出携带的菜刀,将该女生砍伤后跳楼。事故发生后,学校立即报警,同时将教师 与学生送到医院救治。教师经抢救无效身亡,该学生正在医院接受治疗,无生命危险 。 事故发生后,青浦区迅速成立事故处理小组,妥善处理善后事宜。目前,学校已安 排其他老师顶替郭老师的课务。青浦公安分局接警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勘查, 目前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青浦中学校长陆仁华表示,当事老师郭艳东性格内向,教学水平精湛,于 年作为教学骨干被学校引进。事发前,没有发现郭老师有任何异常,这起事故让人心 痛、意外。下一步,学校将高度重视师生矛盾化解和心理稳定,确保类似的悲剧不再 上演。 近期案例 n南京两起学生自杀事件 n江宁一名教师两名学生 自杀事件 n学生自伤事件(割腕) 什么是心理问题 n 心理问题是指人们心理上出现的如情绪消沉、心情不好、焦虑、恐惧、人格障 碍、变态心理等等消极的与不良的心理,都是心理问题。在心理问题中,程度由 轻到重分可以划分为“心理烦恼“、“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严格来说,心理问题无褒贬之意,既包括积极的,也包括消极的。) 人们如果出现了心理障碍之类的心理问题,就应主动到心理咨询机构(如心 理咨询所、电话心理咨询热线等)找心理学专家进行咨询,以求得心理调整的指 导,在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学专家的帮助下尽快地消除不健康的心理,使心理状态 恢复正常;若有必要,还应由心理医生进行心理治疗。 对心理咨询的一个澄清 n全球完全有或完全无心理疾病的人只占人类的 6%和9.5%,而84.5%的大多数人处于一种亚健 康状态(即第三种状态)。心理治疗只针对那些 6%的少数非正常人,而心理咨询关注的正是 那些84.5%有小问题的大多数正常人。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 饱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 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 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 要问题。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 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 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反之则不敢希望, 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埃里克森把希望定 义为:“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 暗势力、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 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更重 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 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 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 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 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另一方面 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 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 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 的社会化。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害 羞。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 品质。 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在这一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 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 奠定了基础。如果成人讥笑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幼儿 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 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 当儿童的主动感超过内疚感时,他们就有了“目的“的品 质。埃里克森把目的定义为:“一种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勇气 ,这种勇气不为幼儿想象的失利、罪疚感和惩罚的恐惧所限制“。 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这一阶段的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 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如果他们能顺 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 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产生自卑。另外 ,如果儿童养成了过分看重自己的工作的态度,而对其他方面木 然处之,这种人的生活是可悲的。埃里克森说:“如果他把工作当 成他惟一的任务,把做什么工作看成是惟一的价值标准,那他就 可能成为自己工作技能和老板们最驯服和最无思想的奴隶。“ 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有“能力“ 的品质。埃里克森说:“能力是不受儿童自卑感削弱的,完成任务 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练技能和智慧。“ 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一方面青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 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所以,青少年 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 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这一阶段的危机是角色混乱。 “这种统一性的感觉也是一种不断增强的自信心,一种在过去的经历 中形成的内在持续性和同一感(一个人心理上的自我)。如果这种自我 感觉与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的感觉相称,很明显这将为一个人的生涯增 添绚丽的色彩“。(埃里克森,1963年) 埃里克森把同一性危机理论用于解释青少年对社会不满和犯罪等社 会问题上,他说:如果一个儿童感到他所处于的环境剥夺了他在未来发 展中获得自我同一性的种种可能性,他就将以令人吃惊的力量抵抗社会 环境。在人类社会的丛林中,没有同一性的感觉,就没有自身的存在, 所以,他宁做一个坏人,或干脆死人般的活着,也不愿做不伦不类的人 ,他自由地选择这一切。 随着自我同一性形成了“忠诚“的品质。埃里克森把忠诚定义为:“不 顾价值系统的必然矛盾,而坚持自己确认的同一性的能力。“ n2024岁 亲密孤独 爱的品质 感情的共鸣,分享想 法、工作和感情 避免亲密,关系淡漠 n2565岁 抚育后代自我关注 关心品质 能投人工作 ,有建立亲密人际关系的能力 失去对工作的兴趣 人际关系贫乏 n65死亡 自我整合失望 智慧品质 有秩序感和意义 感 怕死, 对生活及生活中已得到 的或没发生的 事情感到痛苦、失望 n 孩子的教育其实从出生就开始了,但是每个阶段,都有每个 阶段的冲突,家长和老师,只要针对每个阶段,将矛盾解决好, 那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但是每个孩子经历每个阶段的时间都是 不定的所以必须要找个专业的人士来分析来解惑,其实有许多的 家长反应,青春期的孩子,不肯和家长交流,不听话,不爱学习 ,其实这些表现出来的现在都是有其心理原因的。而我们要做的 就是找到其心理真正的原因,然后用适当的方法来调整她,引导 它那么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比如说最让家长头疼的青春期的 孩子,出现的一系列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他的内 心冲突是什么,就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这个时候的 孩子,正面临着建立自我角色的问题,如果社会给予的角色与其 心理角色吻合,那么这个时期的孩子教育应该是不成问题,他内 心矛盾很少,但是如果角色相差太大,这个阶段的孩子就容易出 现,如厌学,逃学,早恋等等一系列的行为。作为老师家长,就 要找到其根本原因,当然这个原因不是一会两会就能找到的。需 要一次或几次的心理咨询才能发现。比如有的孩子不肯上课,为 什么? 不是不想学,不是听不懂,而是学习暴力事件。这些私密的 问题,都是要经过几次的咨询才能找到根本原因的。为什么说, 一个阶段的孩子出现的问题都差不多,就是这个原因,因为每个 阶段的孩子的心理特征都是差不多的,他们的内心冲突和矛盾也 是差不多的。所以这个理论,就给了我们家长和老师一个提示, 想要教好学生,先从学生的心理出发。 两个重要的心理概念 n解读命运强迫性重复 一百多年前,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在对他的孩子的观察中发现,孩 子在经历一件痛苦或快乐的事之后,会在以后不自觉的反复制造同样 的机会,以便体验同样的情感。这位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强迫性 重复 补充还要看孩子后面的经历会遭遇什么人 n移情 移情,是指一个人把对父母或对过去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 、态度、和属性移到了别人身上,并相应的对别人作出反应的过程。 正移情和负移情 心理问题的医学分类 n一般心理问题(例如一次考试失误) n严重心理问题(3个月以上) n神经症性心理问题(一阵一阵的) n神经症(恐惧症、焦虑症、强迫症、神经衰弱) n人格障碍(偏执、分裂、反社会、表演、回避等) n精神障碍(妄想性障碍、心境障碍躁狂、抑郁) 概 念 区 分 心理正常心理不正常 心 理 健 康 心理不健康 神 经 症 变 态 人 格 精 神 障 碍 一 般 心 理 问 题 严 重 心 理 问 题 神 经 症 性 心 理 问 题 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n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 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 ,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 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 ,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 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 逃学、偷窃,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 学校学生心理问题简述 n学习问题 n适应问题 n成长与发展问题 几乎所有心理问题都是关系问题。 青少年的问题与“自我感”有关。 几乎所有心理问题都是关系问题 n人本身没有问题,所有的问题都是关系问题。 一切心理疾病,都可以被视为关系的疾病。因 为人存在只有两种状态:一是和自己相处,一 是和别人相处。和自己相处得不好的人,肯定 是因为和别人相处得不好引起的,生活中很多 不如意的事和不舒服的感受都受到人际互动模 式的影响,其中大部分原因都是从沟通不畅和 表达不充分开始的。 分享寂静法师智答疑问 孩子怎么教? n请问法师,我的小孩不听话、不爱学习怎么办? n师:您影印过文件吗? n众:影印过。 n师:如果影印件上面有错字,您是改影印件还是改原 稿? (场内立刻响起雷鸣掌声。后有人答道:改原稿 。 ) n师:应该原稿和影印件同时改,才是最好。 父母 是原稿,家庭是影印机,孩子是影印件。 孩子是 父母的未来,父母更是孩子的未来。 学习问题 n偏科 n1、案例1小娟-性格开朗,班委,数学50分;小学3年级一次没考好受 到老师打击,父母态度不同,后又换新老师。为了补偿 分析心理 原因做父母工作做老师工作 n2、小强物理特好,语文较差与其父亲观念有关分析心理原因做父母工作 n考试焦虑 n1、小涛一到考试前生病,呕吐不参加考试父母严格,前3名,一次生病没考好焦 虑、恐惧。分析心理原因做父母工作系统脱敏 n2、小婷一到大考就抑郁、难过,影响考试成绩父亲下雨天送伞受伤分析心理原 因做父母工作 n3、初三的小张面临中考越来越焦虑,甚至想回家学习正在恢复父母关系,怕考好 分析心理原因做父母工作 n成绩差 n1、王力小学五年级,各门功课都不好父母平时不管,考不好嘲讽、挖苦。考好了 没用,考不好反而能引起父母注意。分析心理原因做父母工作做老师工作 n 2、初二的齐晓成绩中,考高中很危险父亲副局长,专制,控制性强,孩子逆反, 妈妈柔弱。考不好谁最不高兴? 分析心理原因做父母工作 n3、小燕成绩班级倒数第2,但无所谓父母从不管,家族没有学习风气,最近家又 拆迁。 分析心理原因做老师工作 (提高她自我内在尊严感) n1、培养自我效能感和成功感,多鼓励 2、小步子,小 阶段 3、调整家庭学习气氛和亲子关系 适应问题 n学校压力症 n1、刘敏,小学4年级,恨语文老师,乱写作文报复老师,老师惩罚他,让全班学 生去打他,教师心理压力,恨铁不成钢,惩罚,让学生受辱,被鄙视。分析心理原 因做老师工作(这位老师需要心理治疗) n2、重点学校优等学生小葛 成绩下降5分,老师是一个非常敏感焦虑的人,更加努力加 班加点找小葛做工作,一次次的说教不要拖班级后腿,小葛越来越恐惧,不停的失败 ,后自杀未遂。 分析心理原因创伤治疗做老师工作(这位老师需要心理治疗) n问题行为 n上网问题:外界原因都是借口,人际才是核心。 n1、初二,男,放学开始上网,直到凌晨3、4点睡觉,周六周日继续,妈妈断线,愤怒 到外面网吧继续上,求助。父母在孩子1岁分居,母弱哭,外公控制性强,批评指 责。 分析心理原因做母亲工作做外公工作做老师工作 n2、一位极端的父亲成功帮助孩子戒除网瘾的故事。 n偷窃行为:偷窃癖/品行问题 n 1、燕燕屡次偷拿父母、亲戚或同学的钱和物,不可思议的是,她家境宽 裕,平时也不缺少什么,偷来的钱和东西随便乱用,她甚至忘了从哪儿偷来 的,偷了多少。面对家长和老师反复的批评、处罚,每次她都像感到错了, 发誓不再偷了,但过后仍然我行我素。 n 女性多于男性,一般从五六岁开始,初期多被家人忽视或未察觉,等上 学后听到老师反映,才感到问题的严重性。 n 偷窃癖与小偷不同,其主要特征是反复出现不可克制的偷窃冲动,事前 无计划,有逐渐加重的紧张兴奋感。行窃的钱物不是因个人实际需要,也不 考虑偷窃物的经济价值,他们常将偷窃的物品丢弃、偷偷归还或收藏起来。 他们都是独自进行偷窃,在体会到偷窃过程的刺激后紧张得到了缓解,精神 上得到了满足。 n 分析心理原因做父母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做老师工作 n2、张强经常潜入宿舍偷盗同学钱和物品,然后在校内外大肆消费,同学发现后也不承 认,有时还把外校学生带入本校行窃。享乐、刺激、报复、逆反、妒忌、炫耀、补偿 等心理。父母言谈举止,粗暴或放任自流,学校法制教育不知,社会文化宣传。 n分析心理原因做家庭工作做法制宣传工作做老师、同学工作 n1、培养多角度理解问题 2、对父母不要过分干预孩子行 为,对自己行为承担责任 3、关心孩子思想和心理状态 成长与发展问题 n早恋问题 n1、徐进上初二已谈了4个女朋友了,他来心理室找心理老师,为什么总是别人(女方 )先把我蹬掉?我很痛苦。父母离婚多年,母亲哑巴,爸爸在一家公司看门,奶奶捡 垃圾补贴家用。 n家庭等腰三角形和父母强弱理论 n分析心理原因做家长工作做班主任工作 家庭等腰三角形和父母强弱理论 爸爸 爸爸 妈妈 孩子 妈妈 孩子 爸爸 爸爸 妈妈 孩子 妈妈 孩子 n逆反问题学生的逆反问题是家长的逆反问题 n1、杨涛是新转来的插班生,脾气倔强,耀武扬威,不管谁那个老师批评、责备、教育 都不听。一个老师好心劝他不要吸烟,他竟然哈哈大笑,我吸烟伤害我管你什么是? 并吐出一个烟圈。父母经常争吵,批评指责他,后来感到管不住他了就随他去了。 n分析心理原因做父母工作做任课老师工作 做同学工作 n2、张静是全班最厉害的女生,经常在班级辱骂其它同学,上课时有与任课老师对抗情 况。父母分居但没有离婚,爸爸是包工头外面有女人,妈妈弱,有一个双胞胎的弟弟 。 分析心理原因做任课老师工作 n不良性行为 n1、Z ,男,15岁,某中学初三学生。学习中下等,居民区偷窃女性短裤3条、胸罩2个 ,送公安部门。据查中学二年级时,曾在同学家偷看色情录像,被同学家长发现,及 时制止,但没有批评教育。父亲出租司机,对孩子寄予很大希望;母亲小学后勤人员 ,对孩子管理很严,无论大事小事都插手,威胁孩子再看要告诉其父没有批评和 教育引导措施。 n分析心理原因做父母工作做班主任工作 n教育1、加强道德教育 2、精力引导学习上 3、指 导父母注意对刺激性杂志、录像管理,与孩子和谐沟通。 n心理辅导1、行为、认知疗法 2、体育疗法,踢足球 学生自杀的心理与预防 自杀的两个特点: 1、在生活、学习和情感中遇到某些压力和挫折。 家庭变故,亲子不良,学习压力,恋爱问题等 2、内心与外表表达不一致。 内心痛苦表达快乐 (巨大的内心冲突,内心痛苦,对生的恐惧) 求死的反面是希望被救助,自杀就是心里一个人都没有了。 环境温暖,自杀率下降;环境冰冷,自杀率上升。 自杀者的个性和心理特征 : 关于自杀者的心理特征尚存在争论。一般学者并不 承认存在任何特殊的“自杀个性”。但是,对自杀者,主 要是对自杀未遂者和有自杀意念者的研究,发现自杀者在 认知功能、情感、人际关系和应激方面存在一些共同的特 征。 1.认知功能方面: (1)自杀者一般认识范围比较狭窄,以偏概全,以黑白、对错、好 坏的简单二分方式分析遇到的问题。 (2)在分析问题时,自杀者倾向于固执和被动,将自己遇到的问题 归因于命运、运气和客观环境,相信问题是不能忍受带来的痛苦 的,是无法解决的,是不可避免的,即所谓的“三是“。 (3)面对困难时,缺乏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正确的估计,经常选择了 不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4)自杀者倾向于缺乏耐心,不现实地期望在很短的时间内能获得 成功,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把自杀当作一种解决问题的手段。(5 )倾向于从阴暗面看问题,对人、对己对社会均是如此。表现为 对全社会、特别是对周围人群抱有深刻的敌意,从思想上,感情 上把自己与社会隔离开来。觉得自己没有前途,看不到个人和社 会在将来可能发生的改变。 2.情感方面: (1)自杀者通常有许多慢性的痛苦,焦虑、抑郁、愤怒、 厌倦和内疚成为其情感的主要特 (2)他们对自己的这些负性情绪感到厌恶,很难接受。 (3)自杀者通常情绪不稳定,不成熟,表现出神经质倾向 。 (4)倾向于冲动性地试图排除情感,采取各种方法伤害自 己,如酗酒、过量服药、捶胸顿足、用头撞墙、扯头发、 暴饮暴食,甚至用锐器伤害手部、胸部和大腿等处的皮肤 。 3.人际关系方面: 首先是社会交往有限,与周围直接的人际关系(家人、邻 里、同事、朋友)常发生冲突,经常丧失已经建立的人际 关系,同时害怕被别人拒绝。 缺乏社会支持,特别是从中能够获得同情和有效支持的那 一种。相反,自杀者并不缺乏那种没有意义、甚至令人反 感的“社会支持”,包括甜言蜜语的哄骗和“你只需如何如何 去做”之类的简单教训。 自杀者难以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新的社会环境使他们感到 不适,导致社交性焦虑和逃避社交的行为。 4.应激性事件出现的频率较高,特别是负性应激事 件。 生活对于许多自杀者来说无异于苦海,除了躯体疾 病、经济困难等长期性事件外,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小的 骚扰,使他们不得安宁。研究表明,自杀者在采取行动前 的24小时内,小应激事件和人际关系损失的发生频率都非 常高。 自杀与个人环境的关系: 环境温暖,自杀率下降;环境冰冷,自杀率上升。 人际关系“荒漠” 1、家庭缺乏亲情。父母长期不在家,或长期”理性”教 育。 2、学校缺失人文关怀。师生关系紧张,升学率,竞争 ,三点一线,学生没有机会交流,情感长期处在“隔离” 状态 。 3、社会关注不足。社会团体形同虚设,如关工委等。 中学生生活、情感、内心的两个主题: 1、找爱寻找社会对他们情感支持, 寻找家庭关爱 寻找同龄伙伴对他们承认 2、找自我价值成就感,自我认可。 否则,一旦丧失,生活的理由和动力就会减少 学生自杀类型: 冲动型自杀 包括一般性冲动自杀和边缘型人格障碍冲动自杀,是 最常见,常因一时想不开就想自杀,行动缺乏周密计划, 比较容易制止。 抑郁型自杀 又称理智型自杀,有详细的安排计划,并不是因为赢 得爱与关注,自杀容易成功,更不容易被现场干预所制止 。 精神障碍型自杀 精神异常的患者,如精神分裂症和躁狂抑郁症。 对自杀的误解: 一、与可能自杀的人讨论自杀将诱导其自杀; 事实上一般应该和可能自杀的人讨论自杀。与一个想自杀的人讨论自杀将可 能 使其产生相信的感觉,能够帮助他们正确处理一些重大问题,并缓解他们的压 力,愿意花时间重新获得控制。 二、威胁别人说要自杀的人不会真正自杀; 事实上大量的自杀身亡者曾经威胁过别人或者对他人公开过自己的想法。 三、自杀是一种不合理的行为; 事实上从自杀者的角度看,几乎所有采取自杀行动的人都有充足的理由。 四、自杀者有精神疾病; 事实上仅有小部分自杀未遂者或自杀成功者患有精神疾患。 五、想要自杀的人是真的想死; 事实上很多人并不想死,他们只是想要逃离那个令人无法忍受的境遇,大部 分曾经想过要自杀的人现在都很高兴他们还活着。他们说当时他们并不想要结束 自己的生命,他们只是想终止自己的痛苦。 六、自杀发生在家族中,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事实上自杀倾向没有遗传性,它是习得的或者是情境性的。 七、想过一次自杀,就会总是想自杀; 事实上大部分人只是在他一生中的某个时候产生自杀企图,在这段时间里, 他们要么克服这种想法,要么寻求帮助,要么死亡。如果他们自己能够从短时的 威胁中恢复过来,学会适应与控制,就会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 八、一个人自杀未遂后,自杀威胁可能结束; 事实上自杀最危险的时候可能是情绪高涨时期,当想自杀的人严重抑郁后变 得情绪活跃起来的时候。一个危险的迹象是在抑郁或者自杀未遂后出现“欣然”期。 九、一个想自杀的人开始表现慷慨并和他人分享个人财产,表明这个人有好转和恢复 的迹象; 事实上大多数想自杀者在情绪好转后,才有精力开始作出一定的计划,安排 他们的财产。这种个人财产的安排有时类似于最后愿望与遗嘱。 十、自杀总是一种冲动行为。 事实上有些自杀是冲动行为,另一些则是在仔细考虑之后才实行的,防止自 杀的前提是防止绝望。 自杀的先兆 1、据粗略统计,50%青少年自杀先兆是从伤害自己开始,用刀割自己 ,自己打自己,寻衅找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