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指导之表达技巧练习.ppt_第1页
诗歌鉴赏指导之表达技巧练习.ppt_第2页
诗歌鉴赏指导之表达技巧练习.ppt_第3页
诗歌鉴赏指导之表达技巧练习.ppt_第4页
诗歌鉴赏指导之表达技巧练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 之表达技巧练习 古诗鉴赏 主观题 鉴赏 评价 形象 语言 表达技巧 思想(感情)内容 理解(写的什么) 怎样写的 “内容的理解”历来是考查的重点 。 内容的理解不仅是鉴赏的前提和基础 ,而且是鉴赏的关键,如果看不懂一首 诗,鉴赏就无从谈起;有了对诗歌内容 的正确理解,鉴赏才会成为可能。 考点解说 考点一:内容的理解 考点二:语言的鉴赏 语言的鉴赏,可以着眼局部,去鉴赏某个重 点词语或精彩诗句;也可以着眼整体,去鉴赏 一首诗的语言特点。比如咏柳(碧玉妆成 一树高)的清新、锦瑟的朦胧、山中问 答(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的含蓄、 观沧海的雄奇、敕勒歌的苍凉、踏沙 行(秦观“雾失楼台”)的凄婉、饮酒 (结庐在人境)的自然、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的空灵、蜀相(丞相祠堂 何处寻)的顿挫、梦游天姥吟留别的飘逸 考点三:表达技巧的鉴赏 “表达技巧”从广义上看,可以包括下面内容: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移情于景、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 修辞手法(辞格、修辞格):比喻、对比、比 拟、对偶、借代、夸张、双关、反问、设问、反复 、反语、引用等。 艺术手法(写作手法):想象、联想、烘托、 渲染、对比、衬托、讽刺、象征、托物言志、抑扬 褒贬、动静相衬、虚实相生等。 考点四:意境的鉴赏 意境是对一首诗的整体认识,是作 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 作家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生活图景和谐 统一的结果。体味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 点之一。 意境的鉴赏,是要通过对一首诗的 包括意象在内的思想内容、感情格调以 及表达技巧等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完成 的。 考点五:形象的鉴赏 “形象”在诗歌中,既指叙事诗中的人物 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但 更多的情况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 比如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春花秋月、柳絮 榆荚、寂水寒山、清霜白露、冷雨寒窗、银 烛青灯、晨钟暮鼓、古寺幽径、橙黄桔绿、 小荷残菊、鹧鸪杜鹃等等。由于这些形象浸 染了作者感情,作者的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 已经融为一体,所以通常称之为意象。 鉴赏意象离不开对诗歌内容和意境的整 体把握。在诗人的笔下,同一片雪花,可以 赞其美丽纯洁,也可斥其遮掩丑恶;同一团 柳絮,可表现缱绻多情,也可讥讽张狂轻薄 ;同一朵秋菊,可以是气定神闲的隐者,也 可以是豪气冲天的猛士。至于究竟是赞美纯 洁还是指斥丑恶,是缱绻多情还是张狂轻薄 ,是气定神闲的隐者还是豪气冲天的猛士, 要依据一首诗的内容和意境而定。离开了对 内容和意境的整体把握,是很难对诗中的意 象作出恰当鉴赏的。 辨析技巧 体悟佳妙 古典诗词是祖国文学宝库中最璀璨 的明珠,她的永恒魅力,来自于紧密 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写什 么和怎样写。如果说了解“题材” 意 在解决写什么(读懂)的问题,那么 了解“表达技巧”则是意在解决怎样 写(鉴赏)的问题了。 在一首诗中,“表达技巧”的使 用显得最丰富、最灵活;对于一首 诗的理解,“表达技巧”常常最关 键、最重要;高考中,“表达技巧 ”的考查“设点” 最多、“考频” 最高;对学生来说, “表达技巧” 最为陌生、最具威胁。 纵观历年高考,几乎总要涉及对 表达技巧的考查。这一考查既包括 修辞手法、抒情方式在内,也包括 呼应、用典、对比、衬托、动静相 衬、虚实相生、直抒胸臆、情景交 融等手法。如果对这些表达技巧不 熟悉、不了解,就会出现答题障碍 ,不能真正读懂一首诗,更谈不到 上升到理论层面去鉴赏了,故此就 最常见的表达技巧做一简单介绍。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桃花潭水之深“不及”汪伦情谊之厚 ,从而衬托了汪伦深厚的情感;另 外,用潭水和情谊相比,变无形的 情感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 ,自然而又情真。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 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 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彩云间”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白帝 城地势之高,为后面舟行之速、行 期之短作铺垫。“千里”和“一日 ”以空间之远和时间之短作悬殊对 比,表现舟行之迅速,心情之愉快( 作者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半道遇 赦)。 3、花间一壶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 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 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 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 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月下独酌) 通过想象,用拟人的手法,把天 边之月和月下身影,连同自己, 化为三人,且歌且舞,表面自得 其乐,实则无限孤独与凄凉。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国破”与“山河在”,“城春”与“草 木深”,亦即国家破亡与山河依旧 ,城春之明媚与景象之荒芜,两相 对照,加深了情感。另外,“国破” 的颓壁残垣与富有生气的“城春”对 比强烈,从而表现了作者对国破家 亡的无限痛惜之感。 5、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 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 之崔嵬。 被明月兮珮宝璐,(屈 原涉江) 用“奇服”象征自己高洁的 品行和崇高的理想。 6、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 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 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 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李凭箜篌曲 的艺术效果,从而烘托了李凭 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 7、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 上青天。(杜甫绝句) 画面描写注意到近与远、高与 低、声与色、动与静的搭配, 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 无比欢快的感情。 8、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 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 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 用“跳鱼”的“拨剌鸣”衬托江面的宁 谧安静,以动破静,愈见其静。 9、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 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 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 山东兄弟) 写思亲,从侧面设想对方如何 思念自己,表现自己的思念之 情,曲折有致。 10、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 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 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 把对金陵城的昔盛今衰的感慨 寄托在“曾经照古人”的“旧时月 ”之上,用月来见证古今的变迁 ,人世的沧桑。 11、比喻 大珠小珠落玉盘、白银盘里一青螺、 二月春风似剪刀、疑是银河落九天、空 里流霜不觉飞、白云一片去悠悠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 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 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 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代 赠(二首之一)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复杂微妙的心理活动、孤寂无 聊的失望心理) 12、借代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白居易长恨歌 13、反语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杜甫 赴戍登程口占于家人 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度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红楼梦西江月二首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 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 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 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 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14、互文 在诗文中,拆开一个完整的意思 ,放在前后两处表达,以求内涵的扩 充和升华,获得更好的艺术效果。是 为互文,也叫“互文见义”。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杜甫客至 15、叠音双声叠音,增强音韵美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白居易暮江吟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白居易村夜 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春风无限情。 白居易杨柳枝 亭亭袅袅上瑶台苏轼花影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戚戚惨惨凄凄 16、双关 多情却是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赠别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文天祥过零丁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17、赋 比 兴:诞生于诗经, 是古典诗歌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 赋,包括铺叙和陈述,都是指叙 事而言;并且是照直说。如杜甫的“ 三吏”、“三别”、兵车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李绅的悯农 诗二首,梅尧臣的陶者,张俞 的蚕妇等。赋还包括人物的内心 独白,如木兰诗中“昨夜见军帖 从此替爷征”诸句。 18、 比,也就是通常的比喻。朱庆余与 张籍的酬唱赠答以及朱熹的观书有感都 是因“比”中寓理而脍炙人口。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庆余 张 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 19、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 咏之物。如诗经关雎中 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孔雀东南飞中的“孔雀东 南飞,五里一徘徊”、将进 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 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都是 托物起兴。 20、虚实相生对于一个描写对象, 可以写它的眼前之景、现实之景;也可 以写它的假设之景、想象之景前者 是实写,后者是虚写。杜甫月夜中 的“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遥知兄 弟登高处”,借推想异地亲人的景况来 写自己的思念,手法巧妙,历来为人所 称道;林逋山园小梅中的“霜禽欲 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当然也是 虚写的妙笔。 诗歌创作中虚实手法的巧妙运 用,可以使虚景与实景得以补充映 衬,相得益彰,也就是“虚实相生 ”。如2002年北京卷就设计了这样 一个干扰项:“(登鹳雀楼 )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鹳雀楼 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 ”其实,这两句诗只是借助想象与 夸张手法来虚写鹳雀楼的高耸。“ 蓬莱有路教人到”自然也是虚写之 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