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艺术教育论文.doc_第1页
幼儿园艺术教育论文.doc_第2页
幼儿园艺术教育论文.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中英. 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 潘知常. 美学的边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2. 伊劳伦斯,纪晓林. 现代教育的起源和发展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3. 查有梁. 教育建模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4. 杨汉麟,周采. 外国幼儿教育史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5. 刘金花. 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6. 霍华德 加德纳,沈致隆. 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7. 王坦. 合作学习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5.8. 艾略特 W 艾斯纳,张丹,刘海英,张丹,葛凌凌. 儿童的知觉与视觉的发展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4.4.9. 俞国良. 创造力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11.10. 罗恩菲德,王德育. 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4.4.11. 王晓燕. 打造孩子一生幸福的幼儿教育M.上海: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4.12. 李芒. 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师的教学能力A.教育研究,2002,(3):63-67.13. 李臣之. 活动课程再认识:问题、实质与目标J.教育研究,1999,(11).14. 余文森. 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A.教育研究,2002,(4):58-61.15. 李臣之.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探讨A.教育研究,2002,(4):62-66.16. 葛金国. 人文精神的复归与文科教育的重新定位A.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1,(4):68-72.doi:10.3969/j.issn.1672-4038.2001.04.021.17. 黄崴. 后现代主义教育管理思想解析A.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7):18-20.18. 孙俊三. 从经验的积累到生命的体验-论教学过程审美模式的构建A.教育研究,2001,(2):34-38.19. 陈淑安. 注重多元智能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00,(06).20. 郑三元. 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一个天真的梦想B.学前教育研究,2002,(1):11-13.doi:10.3969/j.issn.1007-8169.2002.01.002.21. 顾秉林. 人文教育与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A.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1-36.22. 虞永平. 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发展纵横谈J.幼教园地,1995,(1-2).23. 高天明. 论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的影响J.教育史研究,1999,(03).24. 王荣德. 文理相同勇于创新-李政道的科学教育思想浅谈J.山东教育科研,1999,(05).25. 王焰. 试谈业余钢琴教育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J.山东教育科研,1999,(09).26. 张建国. 综合性主题教育课程结构论(上)J.幼教园地,1995,(11).27. Sidney Strauss,Margalit Ziv,Adi Stein. Teaching as a natural cognition and its relations to preschoolers developing theory of mindJ.COGNITIVE DEVELOPMENT,2002,(17):1473-1487.28. Josef Perner,Brigit Lang. Development of mind and executive controlJ.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1999.337-334.29. Soyeon Park. Theory of Mind Dynamics in Childrens Play:A Qualitative Inquiry in a Preschool ClassroomD.the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Doctor of Philosophy in Child Development,2001.30. Karen Bartsch,Keith Horvath,David Estes. Young childrens talk about learning eventsJ.COGNITIVE DEVELOPMENT,2003.177-193.31. Flavell J H.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Knowledge about the Mental WorldJ.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ation,2000,(01):15-23.32. Astington J W,Jenkins J M. Theory of Mind Development and Social UnderstandingJ.Cognition and Emotion,1995.151-165.幼儿园艺术教育论文:幼儿园音乐游戏教育的研究 幼儿教育纲要(试行)艺术教育指出要使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的教育目的。所以幼儿园音乐课程教育,是整个幼儿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通过音乐的形象思维来启发、引导和激发幼儿的智力开发,也就是说,它必须是以引导幼儿参与唱歌、音乐律动、音乐游戏、舞蹈等音乐实践活动为基本教育内容,以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美育教育。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挖掘和发展启蒙期幼儿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表达能力,继而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即在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乐一乐的过程中,让幼儿去感知和体验音乐的魅力,从而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表演技能,即能唱、会跳、能欣赏、会创造,在客观接受和主动创造的音乐艺术活动中表现音乐,萌发幼儿去认识美、感觉美和表现美。 我发现传统的音乐教育过于偏重于音乐艺术使命,追求“成品”效果的灌输,以致于教师在这一框架约束下,非但很难进行因材施教,同时也看不到幼儿在进行音乐活动中的潜在创造力。就像以前我在小学实习时遗留下的习惯,我总是把歌曲一词一句的教授给幼儿,却从未想过其实幼儿很难接受,结果总是幼儿被动接受,同时我也感到音乐活动很难领导。你的气氛太低沉,孩子们就没有了兴趣;你若是太兴奋,孩子们就像脱缰的野马无法收回了。其实教师没意识到在一个个音乐活动过程中幼儿要发展什么能力,锻炼什么技能,获得什么情感,形成什么态度。在现有的音乐活动中,教师只是个盲目且无指向的命令者、指挥者、监督者,只重视幼儿是否有学会和掌握老师所教的一些技能和知识。比如说歌曲会唱了吗?律动动作是否和老师做的一样?是否按照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思路来欣赏音乐等等。教师既不了解幼儿,也不观察幼儿、不揣摩幼儿,只是用一个预先设置好的标准来评价幼儿,希望所有的幼儿都能完成相同的任务,学会相同的技能,这显然是弊大于利的。 其实简而言之,幼儿的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废弃灌输,主张启发和引导。在音乐游戏的教育过程中,尤其要发挥幼儿的音乐感知和所谓的“乐感”,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快乐、健康地成长。 对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看法: 一、音乐教育要重视幼儿的情感因素,激发幼儿的兴趣。 音乐教育活动是一种情感活动。幼儿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有充分的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空间,以致能够让幼儿获得成功感,从而坚定幼儿的自信心。 在教学中,不论是哪种形式的音乐,只有设置一定的情节让幼儿去体会、去感觉,从心到身、从身到心,才能进入角色、进入音乐。首先,教师要以自己的情绪表现感染和启发幼儿。不论是唱歌、歌表演等,都应该充满感情,做到有控制地表现和渲染,和幼儿一起分享音乐的美感和自己的体验,如音乐游戏小小蛋儿把门开,教师从开始就引入情节“小小的蛋儿敲敲门,蛋开了,里面有一只毛茸茸的小鸡”,让孩子们意识到小鸡是从蛋壳中出来的,并让他们体会蛋壳圆圆的感觉。幼儿从情节表现中去找一系列动作的感觉,效果可想而知。教师的语音、体态、表情都应该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作品的蕴涵。其次,教师应以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并关注和满足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情感需求。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不仅仅是教师,还可能是小鸡、蛋壳、妈妈、小猫等不同角色。教师要十分乐意和善于扮演这些角色,以逼真的情感和肢体语言带领幼儿进入音乐氛围之中。继续刚才的音乐游戏,教师在开始的引入部分表演“小小蛋儿把门开开出一只小鸡”戴着相应的头饰,用圆圆的身体、圆圆的动作表现,将蛋儿慢慢打开,里面有一只刚出生的小鸡,再慢慢出现一只可爱的小鸡的过程准确的表现给幼儿看,要从孩子们跃跃欲试的动作和眼神里来观察和分析,孩子们对我的表演明白了没有?再言之,教师也应该具备分析和表现音乐作品的各种情感基调的能力。如小小蛋儿把门开是活泼可爱、喜气洋洋的;摇篮曲则如梦如诗,旋律细腻等。进行情感培养,并不只是要求幼儿用动作表达,更应该要求幼儿对音乐产生共鸣。就像当“小小蛋儿把门开”音乐出现,幼儿便用自己稚嫩的动作表现那胖乎乎的小鸡。与其让幼儿说出感觉,还不如让幼儿用动作去表达。经过这样的音乐活动的熏陶,孩子们的情感体验、表达会逐步变得细腻、深刻。 二、音乐教育要重视幼儿的探索意识与创造才能。 所以允许幼儿有不同的答案,鼓励幼儿能从自身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还要营造一种相互讨论的气氛。 哲学家阿朗说:“播好种子,应该播在土壤里,而不是沙地上。”就是说我们应该要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教育,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不断进行自我学习,使他们的音乐素质“种子”在师生共同打造的“土壤”中自然地发芽、开花、结果。就是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音乐活动,让孩子们亲自去感受音乐中所包含的强与弱、快和慢、高和低、长和短、音色的分辨、节奏感、乐句的表现等,培养学习音乐的基本能力,并能启发其想象力,发挥其创作潜力。记得一次音乐活动拍手点头时,我播放音乐,让幼儿学唱以后自由发挥想象力,并相互交流、讨论,然后再根据歌词改编各种不同的动作。小朋友们都跟着音乐节奏认真地作出各种各样的动作。其中有个小朋友悄悄地跟我说:“老师,你看敬轩的动作!”,原来是敬轩自己在做一个身体左右扭动的动作。我看到好几个小朋友都在掩嘴偷笑,就什么都没说,而是让敬轩小朋友自己来解释为什么,敬轩说:“妈妈会跳舞,跳的时候就会这样扭一扭,我看过的。”其他的小朋友都很认真地听着,一会儿大家都学着敬轩做起了这个扭一扭的动作。于是我就把歌词总结为“拍拍小手扭一扭”,瞧,孩子们唱的、表演的多开心啊!在游戏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独特见解,要接纳所有幼儿的音乐创作作品以及他们的音乐创作方式。我们不要求孩子能把音乐创作得完美无瑕,因为幼儿在探索、创作过程中的东西必定是稚拙的、孩子气的,可那才是幼儿自己的东西,这时教师的作用在于观察倾听幼儿的言行,然后加以点拨,使幼儿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提高。评价的效果是要激励每个幼儿动起来、思考起来,培养幼儿与教师讨论的勇气,同时教师要会保护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之获得一种安全感,这样幼儿才会大胆创新,主动参与活动。在这许许多多的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大胆地在集体中操作尝试的勇气,使之充满自信心,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心情,可能会让教师感到起步很慢,效果不明显,但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所获得的点滴知识都不是教师“灌”的,而是自己探求到的,而这恰恰是最重要的。 三、音乐教育要注重幼儿的学习过程。 过去,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主要的精力和时间是在研究教材,即研究准备使用的教案,如何把自己准备好的教案信息教给孩子?这些全都是教师预先制定、事先设想好的,而对于孩子可能会出现的反应、问题全凭教师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加以假设,这样就使幼儿成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现在,一切正在悄悄改变,我们不光要研究教师怎么教,而且还要研究幼儿学会学习的方法。这就是现在教育教学的重点:幼儿学会学习。新纲要下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幼儿在课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索为主,关注的不再是教师的表现,而是师生互动、幼儿的参与情况,这一点是极为重要的。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过的 “最要紧的是看幼儿,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参与,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动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关键的是调动幼儿的思维参与状态,引发幼儿心理上的认知冲突。看看幼儿是否都参与到你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来了,是否参与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幼儿是被动地、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主动地探索等方面,都是一个音乐教育活动的基础。从这一点上讲,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没有引起幼儿多少思维火花的活动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教学活动。所以说,音乐教育活动已经将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幼儿的“学”,转向了教育教学主体幼儿上来了。 音乐本身是一种表现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