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衔接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1页
中小学德育衔接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2页
中小学德育衔接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3页
中小学德育衔接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4页
中小学德育衔接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研 究 报 告序 言:中小学德育衔接研究是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一般资助课题,课题批准号XJK06BDY001。学科分类 德育研究课题主持:王作平,中教高级,娄底五中教研室教研员主要研究人员:肖少和 龙再云 贺交友 李兴江 王炳如 刘彬彬 胡梦莲 张四槐 邱成国 陈爱莲 伍克明 李仁贵 颜小玲 王春香 宋 琼 李正林 朱怀英 曹少秋德育当为教育先,育德应以人为本中小学德育衔接研究结题总结报告摘要:中小学德育衔接研究经过了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课题研究人员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开展了对中小学德育现状的调查研究,对中小学德育与衔接的探究思考;组织了对中小学德育衔接“五点”的攻关研究;对中小学德育衔接规律、途径,衔接体系、模式等的专题研究;策划设计指导实施了中小学德育一系列主题活动。在理论与实践研究过程中,改革了德育内容,更新了德育方式,探索了德育方法,发挥了德育功能。通过研究,取得了可喜的理论成果与实践成果,德育理念深入人心,德育理性逐渐建立,德育成效步步显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与辐射。对中小学德育如何又好又快地发展,提出了建设性建议。中小学德育是一个永恒的研究主题,我们将继续努力,深入探究。结构:一、课题研究概述二、中小学德育与衔接的探究思考三、课题研究过程与研究所得四、课题研究成果展示及其影响五、课题研究遗憾与研究建议正文:一、课题研究概述1、研究情况简介“中小学德育衔接研究”是我校06年申报立项的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一般性资助课题,课题经过了开题论证,中期检查。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准备阶段主要是做好思想、组织、业务准备,进行了调查研究,中小学德育现状分析研究;实施阶段主要是破译疑点抓理论研究,突破重点抓专题研究,攻破难点抓实践研究;总结阶段主要是整理完善研究材料,发布推广研究成果。课题研究内容一一落实,研究目标基本到达,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产生了一定的研究影响和研究辐射。但因课题主持人07年08年外调参加娄底市政府组织的建设扶贫工作,课题研究未按原计划如期结题。2、课题提出背景开展中小学德育衔接研究,是我们对中小学德育现状深刻反思后的冷静选择,是我们对自己的研究基础和实力认真分析后的可行选择,也是我们对国内研究进展的综合述评后的理性选择,是我们紧扣时代要求把握德育方向后的适时选择。我们选择中小学德育衔接研究,一是衔接问题是中小学德育急需解决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我们在第一线工作,负有责任;二是我们熟悉中小学德育内外情况,力所能及;三是由衔接切入,能开辟更广阔的研究空间,我们乐为其事;四是解决衔接问题,能改观中小学德育,提高中小学德育质量,事半功倍,我们愿意付出。“中小学德育衔接研究”外延宽、内涵深,为了做到量力而行,有的放矢,根据研究的现实条件和已有准备,对课题进行了符合我们研究实际的界定。“中小学”指城乡结合地的中小学,具体研究对象:娄底八小、娄底五中。城乡结合地是社会各种思想和力量的汇聚地,是反映社会各种变革和变异的晴雨表,研究城乡结合地的中小学德育衔接,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德育”分内衔接,外衔接,本课题研究重点在内衔接,研究中小学德育内容、形式、方式方法在中小学阶段与阶段,阶段内部之间的衔接。3、课题研究内容与目标课题研究内容,经课题组多次座谈讨论,选定为:中小学德育及衔接现状研究。中小学德育衔接“五点”(即联结点、临界点、关节点、高效点、疑难点)研究。中小学德育衔接规律、途径研究。中小学德育衔接体系、模式研究。中小学德育活动研究。课题研究目标:通过研究,初步解决“德是什么”、“德育为准”、“怎样育德”等问题,初步摸清中小学德育存在着的过渡期的裂痕、阶段内的离散、内容上的盲目、方法上的随意等问题,初步找出中小学德育在整体性原则下的阶段性特点,掌握中小学德育各阶段相互过渡和融合过程中的衔接规律,探索中小学德育衔接的基本途径,初步建立中小学德育有序渐进有机联系的衔接体系,形成一套中小学德育目标明确、过程清楚、内容连贯、方法得当、运作便利的衔接模式,力求解决长期困扰中小学德育健康发展的不糅和对接问题,建立中小学德育又好又快发展的长效机制,改观中小学德育。二、中小学德育与衔接的探究思考研究伊始,课题组组织了多次研讨会,一致认为:中小学德育衔接研究,首先必须解决“德是什么”、“德育为谁”、“怎样育德”的问题,中小学德育一直处于低迷,甚至退化状态,其根本原因是缺乏对中小学德育的现实追问和理论思考。1、德是什么德是一个历史文化概念。“德”从行从横目之形,意为张望路途,人看清路而有所得。“德”的初文为“直”,其意是没有偏差的垂直生长。“德”从植(直)从心,意即把心思放正。“德”的意象是根植于种子的形象,即生命旺盛蓬勃。从对“德”的字形探源,我们领悟到了“德”的最原始最纯真的意义。其一,德属于人的精神领域,端正心思是“德”的核心内涵,其二,“德”是生命个体生存发展的自身需要,是人性的展示。探看路途是生命的自觉行为,垂直生长是生命的追求渴望,发芽吐叶是生命功能。其三,“德”唯一的价值指向是人的生命,人类的共存和永存。种子是生命象征,种子形象即生命形象,旺盛蓬勃即生命的无限生机活力,无限发展。古人在宏大的生命世界里浓缩生命存在发展的基本价值,从具体生命活动中提炼生命存在发展的普遍依据。德必须返璞归真。首先,德为立人之本,人是立德之本。一方面德以人为基点,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目标,另一方面人以德为需要,以德为根本,以德为追求,人成为人,德必为首。其次,“德”必有得。内惠于己,外惠于人。“德” 是生命的神赐,是人生命存在发展的不朽的精神动力,是人类的守护神,惟“德”是馨 ,生命永恒。再次,“德”是一种精神建构,精神建构是一个实践、实践、再实践的过程,精神是发展的,精神养育是没有终点的,人的追求努力是没有止境的。2、德育为谁德育就是育德。中小学德育就是育学生之德。德育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关注生命旺盛蓬勃生长,关注旺盛蓬勃的生命赖以存在的依据及其意义价值。德育为学生生理、心理、情感、意志的全面和谐充分发展创设良好的内外环境,为学生塑造和建构主体自身提供一流的支持帮助。中小学德育的基本价值就是实现主体的成长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应是中小学德育的座右铭。3、怎样育德德靠育,德是育出来的,育德包括自养和他育。自养是德发展的内在机制,他育是德提升的外在推力。自养他育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承的。育德必须坚持三条基本原则,一是主体性原则,德是主体的表征,是生命之所求,是自我的救赎,是灵魂的塑造,是人生的高境界,是生命的超越。二是发展性原则,生命是发展的,精神是发展的,德育是发展的。育德就是支持帮助人去发展生命、发展精神。三是实践性原则,育德过程是主体去体验、体认、体悟、体行的过程,育德必须做到知行统一。4、德育衔接中小学德育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不是一些零散个体的无关堆集,而是一个彼此关联的系统。事物的本质不是单独存生于某种时空之中,而总是表现于此物与他物的关系中,是一切关系的总和。中小学德育衔接研究从整体着眼,研究中小学德育内外系统和纵横方向上的各种衔接关系,既要处理好总体德育要求与分段德育要求的关系,分段要求融入总体要求,总体要求体现分段要求,又要处理好下段要求与上段要求的关系,下段要求与上段要求既有连贯性又有层递性,也要处理好高层要求与低层要求的关系,低层要求为高层要求做准备,高层要求包含低层要求的元素。把握住阶段与阶段之间,阶段之内的各种衔接关系,才能有效开展德育。中小学德育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生命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中小学德育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知识年龄范围内的认识和接受能力,学生的体验认知、情感态度、思想精神是逐渐层递发展的,中小学德育必须与之相适应。中小学德育必须坚持运动的观点。中小学德育是一个运动变化的过程,德育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运动变化,动态德育是中小学德育的常式。三、课题研究过程与研究所得(一)研究内容一一落实1、中小学德育现状研究中小学德育现状研究主要是通过调查分析、座谈讨论、文献考查来进行的。其研究目的是基本明了中小学德育现状,包括存在问题、薄弱环节、内外环境、德育水平等,找出中小学德育的突破方向和衔接思路。通过研究,对中小学德育现状达成了如下共识:异化倾向明显。政治意志独断专行,德育主体严重忽视,德育真义任意曲解,德育内容盲目扩缩,德育途径错误选择。中小学德育必须拨乱反正,回归本真。虚无思想泛滥。中小学德育一股风,刮来刮去不见了。中小学德育软指标,说起重要做起不要。德在分数,德在考试,德在升学。可以说德育已误入藕花深处,沉醉不知归路。断裂现象严重。中小学德育缺乏共同的德育理念,缺乏厚实的德育基础,缺乏连贯的德育主线,缺乏整体的衔接认识,中小学德育衔接势在必行,刻不容缓。2、中小学德育衔接五点研究中小学德育衔接五点指的是联结点、临界点、关节点、高效点、疑难点。攻关五点主要采取了观察研究,个案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中小学德育衔接研究要解决为什么要衔接,在什么地方衔接,什么时候衔接,用什么材料衔接,用什么技术衔接,衔接难点在哪,衔接目的是什么等问题,力求找到整体与阶段,一致与层递糅合吻合、稳妥对接的规律途径、方式方法。摸清关联点。中小学德育纵向与社会、家庭紧密相关,横向与学校、老师学生密不可分。在纵横交错松紧疏密的网状联系中,与中小学德育相连相关影响深刻的主要因素是学校、家庭、老师、学生。小学、初中、高中各自独立,各阶段在德育内容要求上因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水平、心理发展和内心需要的不同,呈现阶段性特点,存在合理的差异,但不能各人自扫门前雪。小学、初中、高中应相互沟通,构成德育联合体,校校合作,跟踪回访,避免德育脱节和德育浪费。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学校德育不可或缺的因素。学校家庭要构成德育整体,形成德育合力,两个园丁共育一枝花。家校协同教育,具有互补优势,能全过程全方位进行德育。家长学校在学校德育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校07年成立了家长学校,几年来为学校德育献计献策,出力出汗,作出了突出成绩。2011年经督导评估被评为市级示范性家长学校。老师是学校德育的直接实施者,也是学生直接学习模仿对象。老师的情感、意志、性格、气度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师德好坏左右着学校德育的成败,师德建设尤为重要。师德建设是我校五大工程之一,2010年湖南省普通示范性高中督导评估小组对我校师德师风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高度评价。学生之间的交流影响是德育不可忽视的力量。学校要创设学生交流合作的良好氛围和条件,激励和促进学生之间的积极交流,防止和扭转学生之间的消极交流,让学生自激互激。我校和八小一直坚持开展“一帮一结对子”和“重回母校”活动,有力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积极交流。把握临界点。临界点指学生生理、心理年龄已达到即将发生突变飞跃时的思想精神所表现出来的状态特点。这是把握德育火候,实施个性化教育的最佳时机。学生青春期初期,青春期高峰期正是有效德育的最佳期。正视青春初期的叛逆性。小学六年级,初中一年级是学生告别童年步入少年时期,这一时期,学生逆反心理强烈。如果老师、家长强力制止,无情打击,结果会适得其反。因势利异,循循善诱,学生的自主自立自强意识会迅速增强,高级情感如道德感、理智感、美感会越来越浓厚。正视青春高峰期的孤独性。初三至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高峰期,生理上的显著变化、心理上的急剧发展,给这一时期的学生带来了新问题与新困难,加上面临升学压力,未来抉择的迷茫,伴随而来的是一种兴奋、紧张、担忧、恐惧、焦躁等混杂一起的矛盾心理。这一时期,老师要极力为学生减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的身心修炼途径,要组织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丰富多彩的学校、社会活动,给学生创造一片渲泄情感、泼洒精力的自由快乐的天地。抓准关节点。中小学德育的主线是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可分为道德认识、道德判断、道德批判三个层面,贯穿始终的是道德情感和道德践行。小学重在道德认识,小学生初涉人世,必须懂得基本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但道德认识不是道德灌输,而是创设道德情境,让学生去体验体认,对待亲人、同学、长辈等亲近的人应抱什么态度应持什么行为。学会做事是小学德育的第一教育点,在做事中去把握道德和践行道德。初中重在道德判断。道德判断就是建立道德是非观,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非道德行为能自觉抵制,面对似德非德的现象能清醒地辨析并正确判断,主持正义,公平公正地处理亲历的人和事,学会做人是初中德育的重中之重。高中重在道德批判。道德批判首先是自我批判,要学会反思,自我对人、对自然、对社会、对自身是否有正确的价值认定和理性判断。其次是社会道德批判,不能被丑德恶德伪德绑架。道德批判对学生自我道德完善,建立新的道德自觉,达到高层道德境界具有特别意义。学会处世是高中德育的重要内容。钉住高效点。情感养育,理性培养,行动落实是中小学德育高效运转的希望所在。德是一种道德情感养育。真假美丑是情感的反映,情感养育能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学校德育要创设丰富多彩的道德情境,为学生情感产生和情感升华提供强有力的外力刺激,以牵引学生的情感,激荡学生的心灵,开启学生的心源,使学生心存的道德观念转化成一种稳固的道德品质。道德养育离不开理性的参与和关照。理性的贫乏是精神的悲哀。德育理性在中小学德育中是稀有元素,但它却是德育高效的重要一环。中小学德育必须大力提倡理性,加强学生的理性修养。行动落实指学生个体在生存发展过程中按照自我认定的道德价值取向自觉去进行道德践行。中小学德育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做事中学会做事,在为人中学会为人,在处世中学会处世,坚信道德常识,坚守道德底线,坚持道德追求,在立身行事中实现道德,实现自我。突破疑难点。中小学德育可以说走的是一条准政治化道路,政治意志严密控制和强势干扰,加上德育环境的严重恶化,学校自身的急功近利,中小学德育在进行一场政治与道德的四则混合运算,如果不突破疑难,走出禁区,就无法扭转德育徘徊、精神萎缩的衰颓局面。因此,中小学德育必须改革开放,解放思想,让“德”回归德。德育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事,学会为人,学会处世。做好事、为好人、处好世是德的最实际的最实质的内在反映和外在表现。3、中小学德育衔接规律、途径研究中小学德育衔接研究是中小学德育研究的一个分点,衔接是德育运行实施过程中必须贯穿落实的一种思想认识,因此,德育衔接研究与德育研究在许多方面存在同构。衔接研究基于以下认识:一是德是一种精神,育德是一种精神建构,德育是帮助人去进行和实现精神构建。二是精神是发展的,生命是发展的,德育是发展的,育德是引导人去发展精神,发展生命。三是德是生命成长发展的需要,育德是生命的自我设计,自我反思,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过程。德育是对生命个体生存发展的终极关怀。中小学德育的衔接规律主要是:一是中小学德育须有一条德育主线道德教育。道德是人所需要的由人群体集约而形成的社会所认可的思想和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中小学德育无论哪个阶段,道德教育是第一位的。从A到B,是同一线段内的连接,从C到D,也是同一线段内的连接,那么,从B到C,由于主线的认定,线的拉伸和缝合就有了方向和定点。二是中小学德育须努力夯实基座。中小学德育实话说就是解决怎样做事、怎样为人、怎样处世的问题。小学、初中、高中都在做夯实基座的工作,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有了中心点,无论是辐射,还是聚合,就不会离散和偏移了。三是中小学德育应积极创造尝试机会。尝试是生命经验积累的过程,是生命突破的方向选择,是生命追求的必然行动。生命个体在生存生活过程中,要经历无数的感受尝试、认知尝试、思想尝试、行为尝试。要放心大胆让学生去尝试,放开手脚让学生去尝试。鼓励和引导学生去尝试是中小学德育的共性,没有尝试就没有超越,生命就不可能发展。四是中小学德育必须建立共同的德育理念。中小学德育应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德育主体。学校要尊重相信学生、关怀支持学生,相信学生有体验、体认、体悟、体行德的能力。衔接不是强连而是顺接,德育不是驯服而是引领。为学生的成长发展、精神构建引路导航,这是中小学德育的基点。中小学德育的衔接途径是自养他育。自养他育是中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也是中小学德育的衔接途径。自由自主是学生精神构建的先决条件。自由为精神思想开道,为创造创新引爆。精神家园是自己存放精神的神圣之地。因此,人具有一股内在的动力,会在生存生活中去主动求善求真求美。人性靠自我孕育,人品靠自我培养,人格靠自我超越。陀螺在地上旋转,是因人在挥鞭抽打,当陀螺快停下来时,又加力放肆抽打,使陀螺再旋转起来,中小学德育普遍存在这种打陀螺现象。这种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中小学德育应该让学生自我去塑造主体人格,成熟主体行为,完成人格超越。中小学德育不是设置德的栏杆,而是营养育德的氛围。学校德育组织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主要是为了强化育德信息,激发育德热情,扩大德育影响,发挥德育功能。他是扶学生走路,帮学生架桥。4、中小学德育衔接体系,模式研究中小学德育衔接研究从整体着眼,整体把握中小学德育内容、形式、方式、方法,从部分着力,研究各阶段之间,阶段之内的德育衔接,宏观观照整体与阶段,连贯与层递。课题组经过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已初步建立了中小学有序渐进有机联系的衔接体系,初步形成了有实践意义的衔接模式。中小学德育衔接体系由德育目标、内容、形式、方式、方法等组成。中小学德育的总目标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以道德养育为核心,以情感培养为起点,以学生需要为依据,以自养他育为途径,以学生成长发展、精神构建为目的,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努力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站立起来的有高尚道德情操,有社会责任意识,有时代精神品质,有鲜明独特个性的普通人。小学德育目标是坚持以道德体验为中心,以养成教育,爱心教育为重点,以学会做事为目的,努力培养学生成为一个人性善良、富有爱心,行为端正,充满活力的人。初中德育目标是坚持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培育为中心,以责任教育、感恩教育、三自教育(自我设计、自我反思、自我完善)为重点,以学会做人为目的,努力培养学生成为一个人品高尚,追求真实、富有责任、自强自立的人。高中德育目标是坚持以道德批判、理性精神培育为中心,以生命教育、公民教育为重点,以学会处世为目的,努力培养学生成为一个人格超越、情感丰富、意志坚定、自我实现的人。中小学德育的内容主要是道德教育。具体由“三观、三人、三自、三立、三生”构成。三观指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三人指人性求善,人品求真、人格求美;三自指自我设计、自我完善、自我超越;三立指立人、立行、立志;三生指学会生存,学会生活,敬畏生命。中小学德育的形式主要是:道德信息传送,典型引路,言传身教,情景创设,主题活动,环境营造。活动育人,环境育人,尤显重要。中小学德育的方式主要是:春风式育德,温和细致是其主要特征。水流式育德,坚持耐心是其主要特征。连环式育德,全面连贯是其主要特征。体行式育德,亲历亲为是其主要特征。中小学德育的方法主要是:情感陶冶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谈心交流法,警醒反思法,激励表扬法等等。方法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方法是层出不穷的。中小学德育衔接模式是:第一种“体验笃行反思提升”。德育不是你要我育,而是我要育德。学生一般都会自觉地去体验生活,生活中的人和事总是激起学生的心潮,体验中的经验教训会教会学生,产生情感亲近、态度亲和,既而按照情感认识所形成的一般价值选择去立身行事,在自我践行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是学生亲历亲为的,学生会自省反思其过程与结果,找出解决问题的钥匙,从而得到提升,完成一个自养过程。这一模式主要的是要尊重和相信学生能自我建构精神,能在成长中成熟。第二种“情境创设理性认识意志锁定行为落实”。学校德育的责任就是创设育德的环境营造育德的氛围,为学生提供育德的素材或题材。情境创设是为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的育德趋动,学生在情境的渐染感动中,能解决要不要的问题,作简单的价值选择,既而权衡利弊得失,比照曲直是非,上升到理性认知层面,解决该不该的问题,作出一个较复杂的价值判断,当已有了某种认定后,是否能成为稳定的心理暗示或稳固的价值取向,还需要意志的锁定,当某种意志形成了,才解决了行不行的问题,这时,“德”已基本内化为一种稳定的品质,然后再在行动中落实。此时付诸行动是一种自觉行为了,在行动中又能不断地强化“德”。这一模式的关键,第一是情境创设要扣人心弦,激动人心,第二是教育者引导激发要得法。(二)德育活动有序开展1、德育活动研究构想课题组坚持“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的德育观点,学校德育的任务是为学生育德创造环境和条件,提供育德的素材题材,引导激励学生自主地去进行价值取向,理性判断,意志锤炼,从而感受德,内化德,践行德。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和要求,我们开展了德育活动研究,提出了如下的活动构想。主题德育活动养成教育基点:知理达礼要求:做好自己的事,做有利于他人的事,做影响他人做好事的事。内容:行为习惯,做事原则,做人标准,处世态度。标题:小学:“做个文明娃”中学:“行为绅士,心灵淑女”目的:做一个文明的人爱心教育基点:知爱、会爱、献爱要求:情感上养育爱心,做一个心灵纯洁的人思想上形成爱心,做一个爱憎分明的人语言上体现爱心,做一个文明礼貌的人行为上表现爱心,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内容:善良心 感恩心 悲悯心 责任心标题:小学:“从爱开始”中学:“爱比黄金更宝贵”目的:做一个高尚的人自主教育基点:自律、自立、自信、自强要求:我的事情我来做,我的行为我负责,我的思想我锻炼,我的家园我建设内容:自我设计 自尊自爱 自我反思 自我完善 自我超越标题:小学:“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 中学:我的地盘我做主目的:做一个自立的人协同教育基点:家校教育同步同质要求:与家长共商,班里家里一个样 与社区共管,校内校外一个样 与老师共议,上课下课一个样 与同学共进,言语行动一个样活动:家长培训 社区活动 社会调查 劳动实践标题:创星级学习型家庭目的:做一个真诚的人责任教育基点:知责 承责要求:信心信自己 对自己负责 孝心给父母 对家庭负责 关心给他人 对他人负责 爱心给集体 对集体负责 忠心给祖国 对国家负责标题:小学:“做个小主人” 中学:晨也担心 暮也担当目的:做一个负责担当的人生命教育基点:学会生存 学会生活 享受生命要求:热爱生命 做一个自由快乐的人 敬畏生命 做一个完善自我的人 创造生命 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人 感谢生命 做一个自我实现的人标题:小学:我为生命添光彩 中学:唤醒生命 享受生命目的:做一个幸福的人高中德育活动课题组选取高中德育活动进行研究,提出了如下活动构想:高中一年级:入校军训活动,自主教育活动 ,我为校园添光彩活动,人生体验模拟活动,比学赶帮超活动 ,走向自然活动,家校联欢活动 读书活动高中二年级:会理财活动,学会策划活动,与社会同行活动,社区实践活动,读书沙龙活动,兴趣小组活动高中三年级:“我与名人同伴”活动,未来设计活动,“世界在我心中”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成人标准讨论活动,“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座谈、讨论、演讲、征文评比一系列活动。主题班会活动课题组对主题班会也提出了建设性建议,拟题如下:做个文明娃 说句心理话 我爱我家 我的座右铭 心中的偶像 在道德法庭上 说出自己的故事 乐在山水间 路是人走出来的 让灵魂晒晒太阳 打开心灵的窗口 祖国在我心中 寻找生命的支点 外面世界真精彩 向往英雄 用心雕塑自我 争当绿色文明使者 牢记历史、警钟长鸣 永不言弃2、认真落实德育活动学校德育活动各种各样,重要的是不搞人为的德育活动,要搞为人的德育活动。活动要切切实实具有育人功能,实实在在发挥育人作用。要根据学生精神发展的需要精心组织认真策划,围绕一个教育中心,确定一个德育主题,组织主题系列活动。活动要有始有终,全过程、全方位检查落实评估到位。课题组在德育活动研究中,提出了“德润”与“德馨”两个活动要求。“德润”即德育如识时好雨,当春乃发生,润物无声。“识时”就是符合学生成长发展过程学生心理、情感、精神需要的实际。“无声”就是要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自觉性。“润”就是学生通过活动确实觉得对灵魂塑造、精神建构有支持帮助,滋润了心田,滋润了心花。“德馨”即德育如飘得很远的香气能沁人心脾,就是活动有吸引力,对学生有影响力,同时学生通过活动能立志立德立行。娄底八小和我校组织的德育主题活动,如爱心教育、责任教育、三生教育基本体现了课题组的活动构想要求。爱心教育。爱心教育分为爱自己,爱亲人,爱家庭,爱老师,爱学校,爱他人,爱自然,爱家乡,爱祖国等内容。组织了“爱心教育”一系列活动:“爱心大派送”,“红领巾爱心义卖会”,“同在蓝天下我与残疾小伙伴手拉手”文艺汇演,“心中有他人”雏鹰争章活动,跳绳接力赛,拔河比赛,大合唱比赛,集体朗诵比赛,“我为护绿做贡献”,“废品回收筹资助学”,“共建手拉手地球村”,“我为爷爷奶奶洗脚”。要求每周一小评,每月一大评,每期一总结。“爱心活动”以爱为圆心,以真情为半径,画圆了爱己、爱人、爱国之园。责任教育。责任教育的内容是:信心给自己,对自己负责,做一个积极进取的人;孝心给父母,对家庭负责,做一名孝敬长辈的人;关心给他人,对他人负责做一名团结互助的人;爱心给集体,对集体负责,做一名有益于集体的人;忠心给祖国,对祖国负责,做一名立志报国的人。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有:开设讲座,主题班会,读书论文比赛,演讲比赛,墙报板报手抄报比赛,影视观评,一帮一结对子活动,手拉手活动,“我给父母的回报”活动,“我为班级添光彩”活动,“为社区献爱心”活动等。通过系列活动,学生形成了“善于负责,敢于负责,时时负责,处处负责”的责任意识,培养了学生负责任的行为,养成了负责任的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生教育。三生教育包括生存、生活、生命教育。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进程,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确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和人类幸福生活的教育。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教育。三生教育系列活动主要有:“成功从生活的细微末节开始”实践活动,“生存是一种选择”、“学会生存,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守护生命、畅想生命”等主题班会活动,经典作品阅读活动,诵读小明星活动,防震防灾演练活动,“交通安全我知道”抢答赛活动,争当文明小使者活动。通过各项教育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存观、生活观、生命观,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目的。四:课题研究成果展示及其影响(一)研究成果1、研究形成的重要观点中小学德育以学生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本体论、价值论、实践论为理论依据,以道德教育为主线,以情感培育为起点,以人性求善、人品求真、人格求美为内容,以主体灵魂塑造、精神建构为基点,以学会做事、学会为人、学会处世为重心,以自养他育为途径,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以培养文明、善良、自主、真诚、有审美情趣、生命觉悟、平等观念、团队意识、负责态度、创新精神的普通公民为目的。德育的本质是使人成为人。中小学德育不是精英培育,而是培养品德高尚,品性仁慈,品行端正的普通人、平凡人。德的内核是道德,似德非德的东西充斥中小学德育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以学生为起点,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归宿点是中小学德育必须坚守的育德观念,中小学德育有必要进行一场思想大解放运动,走出禁区,走向春风和煦,阳光灿烂的高地,为学生的精神充实健康发展做一些实实在在的育德事。中小学德育衔接与德育内容、德育对象、德育实施者等关系密切中小学德育衔接第一是与“德”衔接,中小学需有德育主线,道德是德的内核,道德教育应是中小学德育的主线,道德教育是衔接的内容确定和方向指向;第二是与主体衔接,学生是德育主体,主体的生理、心理、知识见闻、思维发展是衔接的事实依据;第三是与教育者衔接,教师是德育设计者引导者,教师的教育态度、教育行为、教育方式、教育水平是衔接的有力保证,同时,衔接需从整体着眼,从细微处平常处着力。德是人的健康的精神品格,是幸福人生的根本,是社会人性的基石,是个体生命生存发展、人类共存永存的守护神。“德”是生命的神赐,是生命个体维系生存的需要,也是人类拥有的精神财富,个体群体因“德”而得。“德”的核心元素是把心思放正,“德”的目的是催发旺盛蓬勃的生命,一切丑德、恶德、伪德都是对人性、人品、人格的背叛与践踏,为了人自身,必须责无旁贷地建设、守护、美化自己的精神家园,以追求不断升华和超越。德育是帮助和支持人去进行和实现灵魂塑造和精神构建,德育是对人生命个体和生命群体的终极关怀和普遍关怀。德育就是育德。学生有育德的需要渴望,有育德的能量、资源。中小学德育要关注生命、关注生命的旺盛蓬勃生长,关注旺盛蓬勃生长的生命赖以生存的依据及其价值意义,极大地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精神需要,为育学生之德创设宽广的实践平台,为学生的精神建构提供最大量的帮助支持。德育是对学生现实成长发展的关怀,更是对学生未来成人成才的关怀。德育最忌的是假、大、空,同时也必须断绝急功近利。道德发端于情感,形成于实践,发展于理性,成就于行动道德是文化积淀的结晶,是人做事为人处世的行为标准和规范,道德教育是传输道德标准与规范,道德要内化为观念和外化为稳固的行为,需要一个体验、体认、体悟、体行的过程,中小学德育要努力创设情感情境,激励和引导学生去体验体认道德,学生在亲历亲为中发见道德认定道德,遵守道德常规,保持道德底线。道德要发展,需要理性的参与,要学会反思批判,现实中道德总是处于低层次,道德侏儒常见,主要是缺乏理性判断这一节环节。道德成为了行为自觉,并深深嵌于人的人性、人品、人格之中,道德才是真正的成就。德育要提倡德育理性,以德育德,在细微处平常处育德现行德育缺乏德育理性,中小学德育在进行一场政治与道德四则混合运算,时而是政治逻辑,时而是道德逻辑,加倍的投入艰难的运算却怎么也算不出结果,政治意志总是通过世俗化形式使之成为世俗信奉和无条件服从的思想行为。同时,学生主体性的减损,独立性的泯灭,价值观的一元化,道德教育的功利化等,都说明了中小学德育理性缺失,中小学德育要引导学生“学会做事,学会为人,学会处世”,要帮助学生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关系。开展实实在在的德育。2、发表的研究论文1.中小学德育异化倾向浅析 文苑2010年第9期发表2.中小学德育断裂原因探究 文苑2011年第4期发表3.德育为谁 中华少年2011年第3期发表4.中小学德育低效的深层原因探究文苑2011年第3期刊发5.谨慎,播种仇恨 中国教育创新2010年第7期6.浅析基督的“博爱”与小学德育中国教育创新2009年第10期7.家庭教育优势转化的原因探究中国科学教育2011年第7期刊发8.“家”“国”探源与文化索解中国科学教育2011年第6期刊发9.中小学德育衔接初探高中数理化2011年第6期发表(二)研究影响1、德育理念深入人心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德育理念是:德育当为教育先,育德应以人为本。课题研究成员主要是由学校管理层领导,德育实施层老师组成,领导、老师既是实际研究者,又是直接实施者。课题研究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研究成果容易转化为德育实践。我校从新世纪伊始就提出了“德育兴校,德育兴教”的办学思路。07年修正为“德育为先,育人为本,以德兴教,以德兴校”,实行“管理育人,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的全员全方位德育策略。并把“德育工程建设”放在五大工程(即德育工程、青蓝工程、名师工程、素质提升工程、教研工程)之首。08年学校提出了“绿色校园、文化校园、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的创建目标,09年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教师成长导航”确定为学校办学理念。德育研究所得,影响着学校德育管理与决策。德育理念在学校德育管理中得到了体现和落实。课题组与政教科紧密配合,指导策划设计德育主题活动。八小开展的爱心教育活动,亲子教育活动,五中08年开展的感恩教育,09年开展的感恩与责任教育,2010年开展的责任教育,2011年开展的三生教育(生存、生活、生命),都直接吸纳了课题研究成果,是德育理念的实践落实和实际解读。学校团委是学校德育前沿阵地,团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为学生的成长发展着想,及时把握学生的精神状态,开展各种形式的富有特色的德育活动,如志愿者活动,公益活动,参观考察,社区走访,专题展览,座谈讨论,文艺演出,专题讲座,文体比赛,影视观评,家校联欢,读书活动,征文比赛等,这些活动教育有重点,成绩有亮点,充满青春活力,产生了激励学生、凝聚学生、改变学生、发展学生的驱力,展示了青年团员的精神风彩。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的直接实施者。班级可以说是学生的生命绿洲,班主任可以说是学生的精神领袖。班主任的人格、责任、学识魅力能雕琢学生。我校班主任大都是课题研究成员,他们每天都在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志,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权力、自由,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素养。我们选编的“德育案例”和“主题班会”从中可以看到班主任的眷眷之心。德育理念形成后,它能给全体德育工作者提供一种恰当的心理暗示和心理渐染,这种心理信息会形成学校德育的引力场,使学校德育更好地按照一定秩序自动运行,以发挥德育的感染力、凝聚力、约束力,推进力的作用。我校德育正朝良性循环,优化发展的方向前进。2、德育理性逐渐形成理性是认识客观规律的能力反映。就德育而言,理性是认识道德准则、正确判断道德行为、遵循道德规范立身行事的能力表现。理性是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中小学德育衔接该怎么衔接,我们主要实行如下做法:从学生的现有需要出发,与现有精神结构状况相衔接德育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的需要因时因人而有差异,学校建立了学生的成长档案,建立了家校联系卡,班主任有班级工作记录,团委开展了“一帮一结对子”活动,及时掌握学生在校在家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精神状态。针对学生现有需要开展德育,缺钙补钙,缺锌补锌,并与学生精神结构相联系,及时提供精神构件的组装元件。从学生的行为细微处给力,与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相衔接德育的成功,功夫在细微处。班级大都建立了家庭联系本,班主任每天把学生的在校情况记录在联系本上,家长每天要反馈子女在家情况并签字,学校建有家校通,能在第一时间与家长取得联系,学校还设有文明礼仪岗,学生的点滴进步老师及时表扬,学生的一时差错老师能耐心诱导,特别是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老师能就事论事,不无限上纲,老师教育的细心耐心,教育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创造德育环境营造氛围上努力,与学生精神建构的内在要求相衔接。娄底八小在校园走廊边、楼梯旁养了几千盆花草,校园环境优美,未见学生摘一朵花,拈一根草。我校06年在图书馆、食堂、宿舍教学楼等处悬挂养德励志的对联匾牌,09年把五栋教学楼分别命名为“凌志楼,弘志楼、励志楼、尚志楼、铭志楼”,2010年学校提出了“绿色校园、文化校园、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的目标。校园环境建设为德育创造了一定硬环境。师德正、校风正、学风正,为德育创造了一定的软环境。学校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活动,也为德育营造了较好的氛围。文化建设意在给学生以精神刺激、激励学生立志成材,意在给学生的文化渐染,警醒学生勤奋努力。抓师德校风学风,意在使之产生良好的引力效应和净化效应,以吸引学生的育德热情。各种活动的组织,更是直接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为学生的精神建构给力。从对学生个体生命的终极关怀入手,与对群体的普遍关怀相衔接德育是对学生精神的一种关怀。德育既是一种现实努力,也是为学生的未来奠基。我们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提出了因人施教,因时施教,因事施教的施教要求。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关怀,主要在自主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的培养和激发上,使之因德而得,对群体的普遍关怀主要在“学会做事,学会为人,学会处世”的引导和激励上,使之依德而行。从阻断低层次道德归路用力,与高层次的道德追求相衔接无庸讳言,中小学学生的道德水平并不高,长期以来处于低道德状态,遇事遇人总是用低层次的道德话语描述。为阻断低层次道德归路,一方面中小学教师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德高为范,给学生以道德影响。另一方面学校组织模拟道德法庭,展开道德评判,以具体的人事论道,给学生以道德牵引,面对低层道德现象,逐渐把学生引领到高层道德境界。从建立学校德育管理长效机制着力,与建立道德自我评判机制相衔接德育管理是一门科学,它不是行政管理,也不是业务管理,来不得半点指令和强制。德育管理重要的是树立德育理念,具有服务意识。中小学德育主要是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帮助和支持学生建立道德自我评判机制,提高主体的育德能力,使学生能自我设计、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超越。3、德育成效十分显著中小学德育衔接研究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研究人员既是研究者,又是实施者,又是管理者,研究成果能在最短时间内指导德育实践,转化为德育成果。几年来,我校校风正,教风正,学风正,学校成了学生向往、家长信赖、社会赞誉、教师乐为的好学校。2010年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督导评估小组对我校的德育工程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学校的德育主题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近几年来,我校学生重大违纪违规事件为零。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重大安全事故为零。我校学生向贫困学生,高危病学生,四川地震灾区捐献累计达13万余元。09年学校团委被省团委授予“湖南省五四红旗团委”。2011年家长学校被评为娄底市示范性家长学校。学校风貌、教师风貌,学生风貌生机勃勃,学校进入了新的跨越式发展期。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