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2287-2012 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智能监控技术规程_第1页
DB32∕T 2287-2012 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智能监控技术规程_第2页
DB32∕T 2287-2012 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智能监控技术规程_第3页
DB32∕T 2287-2012 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智能监控技术规程_第4页
DB32∕T 2287-2012 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智能监控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 2287-2012 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 智能监控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riocheir Sinensis Intelligent Monitoring and Control Pond Culture 2012 - 12 - 28 发布 2013 - 03 - 28 实施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2 ICS 65.020.30 B45 备案号:37351-2013 DB32/T 2287-2012 前 言 为提高我省中华绒螯蟹(河蟹)池塘养殖现代化水平,应用发展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智能监控技 术,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按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编写。 本标准附录 A 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宜兴市农林局提出。 本标准由宜兴市农林局、中国农业大学、江苏中农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道亮 蒋永年 刘勃 李振波 汤旭东 丁启胜 马道坤 陈英义 位耀光 赵建 晔 DB32/T 2287-2012 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智能监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池塘中华绒螯蟹养殖智能监控的术语和定义、设备、软件、设备安装和维护、管理服务 平台测试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 GB 7251.1-2005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 1 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 GB 7251.3-2006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第 3 部分:对非专业人员可进入场地的低压成 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配电板的特殊要求 GB/T 9043-2008 通信设备过电压保护用气体放电管通用技术条件 GB 16895.3-2004 建筑物电气装置 第 5-54 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接地配置、保护导体 和保护联结导体 GB 18802.1-2011 低压电涌保护器(SPD) 第 1 部分: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 性能要求 和试验方法 GB/T 19064-2003 家用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 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HJ/T 99-2003 溶解氧(DO)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GA/T 711-2007 信息安全技术 应用软件系统安全等级保护通用技术指南 BS EN 55016-1-1-2010 无线电干扰和抗扰测量仪和方法用规范 无线电干扰和抗扰测量仪 测 量仪 ITU-T K.12-2010 电信装置保护用气体放电管的特性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溶解氧智能监控 是指对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中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存储传输和增氧监控,当 溶解氧低于设定阈值时,系统可以自动开启控制设备进行增氧。 3.2 疾病诊断咨询 利用通用手机或电脑,网络服务器等硬件设备,基于无线互联网环境,采用嵌入式开发技术研发 的农业疾病多媒体信息采集传输平台,提供农业疾病图、文信息实时采集、上传,实现 Web 诊断和的 专家诊断。 3.3 饲料投喂咨询 DB32/T 2287-2012 利用数学模型,研究、建立不同养殖密度、光照强度和光照周期对养殖对象生长、生化及抗氧化 指标的影响,以此为基础条件确定养殖过程的投喂量及投喂次数。 4 设备 4.1 设备组成 中华绒螯蟹池塘养殖智能监控设备应包括溶解氧传感器、溶解氧数据采集终端、增氧控制终端、增氧 机和用户终端。 4.2 溶解氧传感器 4.2.1 基本要求 溶解氧传感器应加保护罩,以便于清洗和维护;应能够即插即用,方便用户自行更换和维护;数 据输出方式宜采用 RS485/RS232 接口标准。 传感器防护标准应符合 GB 4208 的规定, 防护等级 IP68, 绝 缘等级 Y 级。 4.2.2 性能参数 应符合表 1 要求。 表 1 溶解氧传感器性能参数 传感器 名称 测量范围 测量精度 使用温 度 响应时间使用寿命计量要求 其他应具 备的功能 溶解氧 0 mg/L 20mg/L 2%FSC 0402min24 月HJ/T 99-2003 自校准,自动温 度盐度补偿 4.3 溶解氧数据采集终端 4.3.1 数据采集终端与溶解氧传感器及自清洗装置连接,能够自动完成溶解氧值的测量和传感 探头的清洗, 并发送数据给增氧智能控制单元。 采样通道设计应采用兼容 RS485/RS232 的接口。 溶解氧数据采集间隔时间宜为 10min。 4.3.2 数据采集终端推荐使用太阳能电池。电池储能在连续阴雨天条件下应能工作不低于 10 天。太阳能电池应符合 GB/T 19064 的规定。 4.3.3 数据采集点推荐使用无线数据传输方式。 4.3.4 防护标准应符合 GB 4208 的规定,防护等级 IP65,绝缘等级 Y 级,允许工作温度-20 70,抗干扰性应满足 BS EN 55016-1-1 的规定。 4.4 增氧控制终端 4.4.1 应能通过无线接受采集终端上报数据、远程无线通讯与管理服务平台通信、远程通讯宜 使用 GPRS 方式,具有人机交互功能,支持手动、自动、短信、软件平台控制方式;应具有数 据保存能力,存储时限不低于 1 年。 4.4.2 采用 380/220VAC 直接供电,要求缺相能够正常工作,在停电条件下,向平台发送停电 状态,启动内部电池供电,供电时间不低于 24h。 4.4.3 采用有认证的防水电控箱和防雷措施,并应符合 GB/T 9043 及 ITU-T K.12 的规定。电 控箱的设计应符合 GB 7251.3 规定要求。电控箱防雷模块设计应符合 GB 18802.1 的规定。 4.4.4 防护等级应符合 GB 4208 的规定,防护等级 IP54,绝缘等级 Y 级,允许工作温度-20 70。 4.5 用户终端 DB32/T 2287-2012 4.5.1须安装农业疾病多媒体信息采集与传输模块、专家咨询模块。 4.5.2 宜采用基于 J2ME 技术的低端功能手机(支持 J2ME 的扩展功能)或智能手机;图像采集设 备像素应大于 200 万,内存大于 50M。 5 软件 5.1 平台软件 5.1.1 应具备与功能手机(支持 J2ME),智能手机通讯功能,能提供农业疾病图、文信息实时 采集、上传,提供自主分类的具备农业知识库支持的专家诊断能力。网络端诊断与知识库模块、 后台管理模块须兼容.NET 技术并且基于 WEB 的用户界面形式。 5.1.2 具有远程通信服务功能。能根据通信协议远程接收终端设备远程上报的水质和设备相关数据信 息,并可以下发各种控制指令。 5.1.3 具有数据实时监控、远程设备控制功能。提供实时数据查询,能通过无线传输控制现场设备。 5.1.4 具有信息预处理与存储功能。能根据模型对数据进行过滤、计算、矫正和存储。设备故障导致 错误数据可以自动去除,错误数据量小于 0.1%,数据存储时间应超过 1 年。 5.1.5 具有信息查询、 预警与发布功能。 提供历史数据查询, 1 万条以内信息数据量查询时间小于 3s, 20 万条以内信息数据量查询时间小于 20s,能根据设定的阈值发送数据和预警信息。 5.1.6 具有设备运行管理与维护功能。 可在平台上实时对设备进行监控和管理, 查看设备的工作状态, 可以监视终端设备的通信连接状态,在通信连接故障时,能够报警并通知用户。 5.1.7 管理服务平台运维稳定可靠,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应大于 3000h,故障修复时间应小于 12h。 安全标准应符合 GA/T 711 的规定,软件应定期更新,一般一个月进行一次系统维护。 5.2 自动控制 根据水产养殖品种对溶解氧指标要求设定自动开启增氧设备的最低溶氧阈值,满足水体溶解氧含 量适宜养殖对象充分自由生长条件。 5.3 饲料投喂咨询 5.3.1 建立决策模型 采用 CBR 的推理机制,对影响饲料投喂的因素分析和对投喂案例和实测环境参数进行分析,采用 产生式规则和最邻近算法,建立饲料投喂模型。 5.3.2 投喂咨询操作程序 在蟹苗投放初期,输入养殖密度,系统自动计算生长阶段,并根据现场安装的气象站和溶解氧传 感器提供的实时数据得出投喂决策, 为养殖户提供河蟹养殖合适的投喂时间、 投喂次数和投喂量建议。 5.4 疾病诊断咨询 5.4.1 建立疾病图库和诊断模型 收集和整理中华绒螯蟹疾病知识库、案例库,针对多病因、多疾病的发生与传播机理,构建诊断 咨询模型。 5.4.2 疾病诊断咨询操作程序 使用手持终端(智能手机)在现场进行呼叫专家、短信传送、或对疾病河蟹拍照并上传至服务器, 由系统根据模型给出诊断结果,或者由专家直接根据接受到的信息给养殖户提供诊断咨询。 6 设备安装 6.1 总体要求 DB32/T 2287-2012 现场安装点的选取应方便维护管理,采集终端和智能控制单元之间应无障碍物遮挡,保障现场短 距离通讯和远程无线通讯的质量。 6.2 溶解氧传感器安装 6.2.1 面积 20 亩30 亩的池塘安装不少于一个监测点。 6.2.2 监测点应布设在池塘和代表区域的中心、迎风口处,应避开水草密集、水位过低位置,应保证安装 点半径 2m 之内无水草。 6.2.3 传感器安装在水下,应使传感器距离池底不低于 15cm,应当根据养殖水体深度变化及时调整传感器 位置。 6.3 数据采集点安装 6.3.1 数据采集点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终端、清洗泵。水深小于等于 2m 的养殖池,数据采集点用 打桩法固定,大于 2m 的养殖池用浮标法固定(见附录 A)。 6.3.2 打桩固定法 将长度 1.5 m2m,直径 5cm7cm 的桩打在养殖池中合适位置。桩应垂直打入泥底或略微偏南, 且牢固不易晃动,露出水面(每个年度水位最高时)部分至少保留 0.5m 左右,打桩位置应避开水草、 曝气孔或水泵喷口 2m 以上。固定支架,确保支架与桩固定可靠。 6.3.3 安装传感器、清洗泵。根据水质情况选择性安装清洗泵,安装时将清洗泵绑在传感器的顶部, 然后将传感器固定在支架上,测试清洗泵是否正常工作。 6.3.4 安装数据采集终端。连接传感器与数据采集终端,固定连接线,然后将数据采集终端固定在支 架上。 6.3.5 数据采集终端应高于水面 50cm,以保证无线通讯的可靠性。 6.3.6 用太阳能供电的采集终端,安装时应保证太阳能板可以充分接收阳光。 6.4 增氧控制单元安装 6.4.1 在合适的位置固定电控箱,电控箱顶部需安装防水罩。连接好电路,安装天线,开启电源等待 10min,待采集到的水体参数之后,现场测试控制设备是否运转正常。 6.4.2 增氧控制单元应布设在通讯信号良好、方便安装和人员操作的位置。 6.4.3 增氧控制单元应安装于防水电控箱中。电控箱应符合 GB 7251.1 及 GB 7251.3 的规定,接地应 符合 GB 16895.3 的规定。 7 设备维护 7.1 溶解氧传感器应每二周清洗一次。 用清洗瓶冲洗探头上附着的污泥和水藻等污垢, 注意不要损坏膜片。 7.2 定期清理传感器安装周围水体流动阻碍物,保证水体条件与周围环境的一致性。 7.3 定期检查数据采集终端应高于水面 50cm。 7.4 定期检查增氧单元电路,检查清除增氧单元与数据采集点之间的障碍物。 7.5 定期对增氧单元进行通电测试,检查连接线路和接地线。 8 管理服务平台测试 8.1 测试要求 由被测方提供管理服务平台软件包和用户文档。 测试前,按照用户文档的相关要求进行硬件配置及 软件安装,连接相关系统设备,完成软件的各项设置,使相关系统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满足下述各项 要求的被测软件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DB32/T 2287-2012 a) 测试期间被测软件不发生异常情况; b) 测试期间运行被测软件的计算机不重启,不死机; c) 测试结果应满足 5.1 的要求。 8.2 测试方法 8.2.1 运行服务器软件, 观察并记录服务器软件自动进入工作状态的情况。 从设备终端向服务器发送数据, 通过服务器日志记录观察并记录服务器数据接收以及指令下发情况,并发送一定的错误数据和报警数据, 观察数据处理情况;分别断开设备终端链接的主链路,通过管理服务平台查看设备工作状态情况;通过平 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