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糖类第二章 糖类 1 1 1 1、 判断对错,如果认为错误,请说明原因。、 判断对错,如果认为错误,请说明原因。 (1)所有单糖都具有旋光性。 答:错。二羟酮糖没有手性中心。 (2)凡具有旋光性的物质一定具有变旋性,而具有变旋性的物质也一定具有旋光性。 答:凡具有旋光性的物质一定具有变旋性:错。手性碳原子的构型在溶液中发生了 改变。大多数的具有旋光性的物质的溶液不会发生变旋现象。 具有变旋性的物质也一定具有旋光性:对。 (3) 所有的单糖和寡糖都是还原糖。 答:错。有些寡糖的两个半缩醛羟基同时脱水缩合成苷。如:果糖。 (4) 自然界中存在的单糖主要为 D-型。 答:对。 (5) 如果用化学法测出某种来源的支链淀粉有 57 个非还原端,则这种分子有 56 个分支。 答:对。 2 2 2 2、 戊醛糖和戊酮糖各有多少个旋光异构体(包括-异构体、-异构体) ?请写出戊醛糖 的开链结构式(注明构型和名称) 。 、 戊醛糖和戊酮糖各有多少个旋光异构体(包括-异构体、-异构体) ?请写出戊醛糖 的开链结构式(注明构型和名称) 。 答:戊醛糖:有 3 个不对称碳原子,故有 2 3=8 种开链的旋光异构体。如果包括-异构体、 -异构体,则又要乘以 2=16 种。 戊酮糖:有 2 个不对称碳原子,故有 2 2 =4 种开链的旋光异构体。没有环状所以没有-异 构体、-异构体。 CHO C C C CH2OH OHH H H OH OH D-核糖 CHO C C C CH2OH HHO H H OH OH D-阿拉伯糖 CHO C C C CH2OH HHO HO HO H H L-核糖 CHO C C C CH2OH OHH HO HO H H L-阿拉伯糖 CHO C C C CH2OH OHH HO H H OH D-木糖 CHO C C C CH2OH HHO HO H H OH D-来苏糖 CHO C C C CH2OH HHO H HO OH H L-木糖 CHO C C C CH2OH OHH H HO OH H L-来苏糖 3 3 3 3、 乳糖是葡萄糖苷还是半乳糖苷,是-苷还是-苷?蔗糖是什么糖苷,是-苷还是 -苷?两分子的 、 乳糖是葡萄糖苷还是半乳糖苷,是-苷还是-苷?蔗糖是什么糖苷,是-苷还是 -苷?两分子的 D-D-D-D-吡喃葡萄糖可以形成多少种不同的二糖?吡喃葡萄糖可以形成多少种不同的二糖? 答:乳糖的结构是 4-O-(-D-吡喃半乳糖基)D-吡喃葡萄糖-1,4或者半乳糖(14) 葡萄糖苷,为-D-吡喃半乳糖基的半缩醛羟基形成的苷因此是-苷。 蔗糖的结构是葡萄糖(12)果糖苷或者果糖(21)葡萄糖,是-D-葡萄糖的半缩 醛的羟基和- D -果糖的半缩醛的羟基缩合形成的苷,因此既是苷又是苷。 两分子的 D-吡喃葡萄糖可以形成 19 种不同的二糖。4 种连接方式, ,每个 5 种,共 20 种-1 种(,的 1 位相连)=19。 4 4 4 4、 某种-D-甘露糖和-D-甘露糖平衡混合物的、 某种-D-甘露糖和-D-甘露糖平衡混合物的 25 252525 D D D D 为为+ + + + 14141414. . . .5 5 5 5 , 求该平衡混合物中, 求该平衡混合物中-D-D- 课后答案网 w w w .k h d a w .c o m 甘露糖和-D-甘露糖的比率(纯-D-甘露糖的甘露糖和-D-甘露糖的比率(纯-D-甘露糖的 25 252525 D D D D 为为+ + + + 29292929. . . .3 3 3 3 ,纯-D-甘露糖的,纯-D-甘露糖的 25 252525 D D D D 为为- - - - 16161616. . . .3 3 3 3 ) ;) ; 解:设-D-甘露糖的含量为 x,则 29.3x- 16.3(1-x)= 14.5 X=67.5% 该平衡混合物中-D-甘露糖和-D-甘露糖的比率:67.5/32.5=2.08 5、 请写出龙胆三糖请写出龙胆三糖 -D-D-D-D-吡喃葡萄糖 (吡喃葡萄糖 (1 1 1 16 6 6 6) ) -D-D-D-D-吡喃葡萄糖 (吡喃葡萄糖 (1 1 1 12 2 2 2) ) -D-D-D-D-呋喃果糖呋喃果糖 的 结构式。 的 结构式。. CH2OH H CH2OH OH H HOH O O H H H OHH OH CH2 H OHO O H H H OHH OH CH2OH H OH O 6 6 6 6、 水解仅含 D-葡萄糖和 D-甘露糖的一种多糖 30g,将水解液稀释至平衡 100mL。此水解液 在 10cm 旋光管中测得的旋光度 、 水解仅含 D-葡萄糖和 D-甘露糖的一种多糖 30g,将水解液稀释至平衡 100mL。此水解液 在 10cm 旋光管中测得的旋光度 为为+ + + + 9 9 9 9. . . .07070707 ,试计算该多糖中,试计算该多糖中 D-葡萄糖和 D-甘露糖的物质的 量的比值( D-葡萄糖和 D-甘露糖的物质的 量的比值( / / / /-葡萄糖和-葡萄糖和 / / / /-甘露糖的-甘露糖的 25 252525 D D D D 分别为分别为+ + + + 52.552.552.552.5 和和+ + + + 14.514.514.514.5 ) 。) 。 解:25 D= 25 D/cL100= 9.07/( 301)100= 30.2 设 D-葡萄糖的含量为 x,则 52.5x+14.5(1-x)= 30.2 X=41.3% 平衡混合物中 D-葡萄糖和 D-甘露糖的比率:41.3/58.7=0.70 7、 若某种支链淀粉的相对分子质量为若某种支链淀粉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 1 1 1 101010106 6 6 6,分支点残基占全部葡萄糖残基数的,分支点残基占全部葡萄糖残基数的 11.8%11.8%11.8%11.8%, 问: , 问:(1)1(1)1(1)1(1)1 分子支链淀粉有多少个葡萄糖残基;分子支链淀粉有多少个葡萄糖残基;(2)(2)(2)(2)在分支点上有多少个残基;在分支点上有多少个残基;(3)(3)(3)(3)有多少个残 基在非还原末端上? 有多少个残 基在非还原末端上? 解:葡萄糖残基: 1106/162=6173 分支点上残基:617311.8%=728 非还原末端上的残基:728+1=729. 180x- (x-1) 18-0.118 x18 = 1106 180x-1.118 x18+18 = 1106 x =6255 分支点上残基:625511.8%=738 非还原末端上的残基:738+1=739. 8、 今有 32.4mg 支链淀粉,完全甲基化后酸水解,得 10mol2,3,4,6-四甲基葡萄糖,问:(1) 此外还有多少哪些甲基化产物,每种多少;(2)通过(16)糖苷键相连的葡萄糖残基的百 分数是多少; (3) 若该种支链淀粉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106, 则 1 分子支链淀粉中有多少个 分支点残基? 解:(1) 32.4mg 支链淀粉所含葡萄糖残基:32400/162=200mol。 2,3,4,6-四甲基葡萄糖:n+1 个非还原端 10mol 1,2,3,6-四甲基葡萄糖:还原端一条支链淀粉 1 个(可忽略不计 32.4103/1.2106=0.027 mol) 2,3-二甲基葡萄糖:分支点残基 n 个10mol 2,3,6-三甲基葡萄糖:200-10-10=180mol (2) 通过(16)糖苷键相连的葡萄糖残基的百分数:10/200100%=5% 课后答案网 w w w .k h d a w .c o m (3) 若该种支链淀粉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106, 则 1 分子支链淀粉中有多少个分支点残基? 葡萄糖残基: 1.2106/162=7407 分支点上残基:74075%=370 9、 请用两种方法分别区分一下各组糖类物质请用两种方法分别区分一下各组糖类物质: (1) 葡萄糖和半乳糖:测旋光,乙酰化后 GC (2) 蔗糖和乳糖:Fehling 反应,盐酸水解后加间苯三酚 (3) 淀粉和糖原:碘液,溶解性 (4) 淀粉和纤维素:碘液,溶解性 (5) 香菇多糖和阿拉伯聚糖:盐酸水解后加间苯三酚,甲基间苯二酚 10101010、某种糖类物质可溶于水,但加入乙醇后又发生沉淀,菲林反应呈阴性。当加入浓盐酸 加热后,加碱可使 、某种糖类物质可溶于水,但加入乙醇后又发生沉淀,菲林反应呈阴性。当加入浓盐酸 加热后,加碱可使 CuCuCuCu2+ 2+2+2+还原为 还原为 CuCuCuCu+ + + +。加酸、加入间苯二酚无颜色变化,但加入间苯三酚却 有黄色物质生成。试判断这是哪类糖类物质,并说明判断依据。 。加酸、加入间苯二酚无颜色变化,但加入间苯三酚却 有黄色物质生成。试判断这是哪类糖类物质,并说明判断依据。 答:糖原。 (1): 可溶于水,但加入乙醇后又发生沉淀 (2): 还原性末端 1 个 (3):加浓盐酸水解后生成葡萄糖,可发生 Fehling 反应(加碱可使 Cu2+还原为 Cu+) 。 (4):加酸、加入间苯二酚无颜色变化:为醛糖。 (5): 加入间苯三酚却有黄色物质生成: 为己糖。 第三章 脂类第三章 脂类 1 1 1 1、 判断对错,如果认为错误,请说明原因。、 判断对错,如果认为错误,请说明原因。 (1)混合甘油酯是指分子中除含有脂肪酸和甘油外,还含有其他成分的脂质。 答:错。分子中除含有脂肪酸和甘油外,还含有其他成分的脂质称为复脂。混合甘油酯是指 分子中与甘油成脂的脂肪酸的烃基有 2 个或者 3 个不同者。 (2)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它的两个脂肪酸基是处于膜的内部。 答:错。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但是它的两个脂肪酸基是处于膜的外部。 (3)7-脱氢胆固醇是维生素 D3原,而麦角固醇是维生素 D2原。 答:对。 (4)生物膜的内外两侧其膜脂质和膜蛋白分布都是不对称的。 答:对。 (5)膜脂的流动性并不影响膜蛋白的运动。 答:错。因为整个生物膜的流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膜脂的流动性,脂蛋白也不例外。 2 2 2 2、三酰甘油有没有构型?什么情况下有构型?什么情况下没有构型?、三酰甘油有没有构型?什么情况下有构型?什么情况下没有构型? 答:甘油本身并无不对称碳原子,但是它的三个羟基可被不同的脂肪酸酰化,则当甘油分子 两头的碳原子的羟基被相同脂肪酸酰化时, 则三酰甘油没有构型, 当甘油分子两头的碳原子 上的羟基被不同脂肪酸酰化时,则有构型。 3 3 3 3、 计算一软脂酰二硬脂酰甘油酯的皂化值。、 计算一软脂酰二硬脂酰甘油酯的皂化值。MMMM=862=862=862=862 CH2O CHO CH2OC O C17H35 C O C17H35 C O C15H31 CH2O CHO CH2OC O C17H35 C O C17H35 C O C15H31 解:皂化值=56.1(1000/862)3=195.24 皂化值=(356.11000)/相对分子质量=(356.11000)/862=195.24 4 4 4 4、计算用下法测定的甘油的碘值。称取、计算用下法测定的甘油的碘值。称取 80mg80mg80mg80mg 菜油,与过量的溴化碘作用,并加入一定量菜油,与过量的溴化碘作用,并加入一定量 课后答案网 w w w .k h d a w .c o m 的碘化钾。然后用的碘化钾。然后用 0.05mol/L0.05mol/L0.05mol/L0.05mol/L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用去硫代硫酸钠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用去硫代硫酸钠 11.5mL11.5mL11.5mL11.5mL。另做一 空白对照(不加菜油) ,消耗硫代硫酸钠 。另做一 空白对照(不加菜油) ,消耗硫代硫酸钠 24.0mL24.0mL24.0mL24.0mL。 解:碘值=(NV(127/1000)/m100=(24.0-11.5)0.05(127/1000)/0.08100=99.2 5 5 5 5、生物膜表面亲水、内部疏水的特性是由膜蛋白决定的还是由膜脂决定的?如何形成这种 特性? 、生物膜表面亲水、内部疏水的特性是由膜蛋白决定的还是由膜脂决定的?如何形成这种 特性? 答:由膜脂决定的。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具有 1 个极性的头部(膜表面)和 2 个非极性的 尾部(膜内部) ,水为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使生物膜表面亲水,内部疏水。 第四章 蛋白质化学第四章 蛋白质化学 1 1 1 1、用对或者不对回答下列问题。如果不对,请说明原因、用对或者不对回答下列问题。如果不对,请说明原因 (1)构成蛋白质的所有氨基酸都是 L-氨基酸,因为构成蛋白质的所有氨基酸都有旋光性。 答:错。除了甘氨酸外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有旋光性,但是这与氨基酸都是 L-氨基酸没 有关系。是两个完全不相关的概念。 (2)只有在很低或者很高的 PH 值时,氨基酸的非电离形式才占优势。 答:错。在等电点时氨基酸的非电离形式才占优势。 (3)当 PH 大于可电离基团的 pKa时,该基团半数以上解离。 答:对。 (4)一条肽链在回折转弯时,转弯处的氨基酸常常是脯氨酸或甘氨酸。 答:对。 (5)如果一个肽用末端检测方法测定不出它的末端,这个肽只能是个环肽。 答:错。若这个肽的 N-末端封闭的话,比如:N-末端是 pro,用末端检测方法也测定不出它 的末端。 (6)如果用 Sephadex-G-100 来分离细胞色素 C、血红蛋白、谷氨酸和谷胱甘肽,则洗脱顺 序为谷氨酸谷胱甘肽细胞色素 C血红蛋白。 答:错。正确的洗脱顺序为:血红蛋白细胞色素 C谷胱甘肽谷氨酸。 (7)-螺旋中每个肽键的酰胺氢都参与氢键的形成。 答:错。脯氨酸所含亚氨基参与肽键的形成,再无氢原子用来形成氢键。 (8)蛋白质的等电点是可以改变的,但等离子点不能改变。 答:对。 2 2 2 2、 向、 向 1mol/L1mol/L1mol/L1mol/L 的处于等电点的甘氨酸溶液中加入的处于等电点的甘氨酸溶液中加入 0.3mol0.3mol0.3mol0.3mol HClHClHClHCl, 问所得溶液的, 问所得溶液的 pHpHpHpH 值是多少? 如果加入 值是多少? 如果加入 0.3mol0.3mol0.3mol0.3mol NaOHNaOHNaOHNaOH 代替代替 HClHClHClHCl 时,时,pHpHpHpH 值又是多少?值又是多少? 解:Ph低= pKa1+lg(n(AA)-n(H+)/ n(H+)= 2.34+lg(1-0.3)/0.3=2.71 pH高= pKa2+lgn(OH-)/(n(AA)-nOH)= 9.60+lg0.3/(1-0.3) =9.23 3 3 3 3、1.068g1.068g1.068g1.068g 的某种结晶的某种结晶- - - -氨基酸,其氨基酸,其 pKpKpKpKa a1 1 1 1和和 pKpKpKpKa a2 2 2 2值分别是值分别是 2.42.42.42.4 和和 9.79.79.79.7,溶解于,溶解于 100mL100mL100mL100mL 的的 1mol/L1mol/L1mol/L1mol/L 的的 NaOHNaOHNaOHNaOH 溶液中时,其溶液中时,其 pHpHpHpH 值为值为 10.410.410.410.4。计算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并提出其可能 的分子式。 。计算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并提出其可能 的分子式。 解: pH高= pKa2+lgn(OH-)/(n(AA)-nOH) 10.4= 9.7+lg0.01/( n(AA)- 0.01) n(AA)=0.012 M=1.068/0.012=89mol/g 可能的分子式:C3H7O2N,为丙氨酸。 4 4 4 4、已知、已知 LysLysLysLys 的的- - - -氨基的氨基的 pKpKpKpKa a 为为 10.510.510.510.5,问在,问在 pHpHpHpH 9.59.59.59.5 时,时,LysLysLysLys 水溶液中将有多少这种基团给 出质子? 水溶液中将有多少这种基团给 出质子? 解:pHpHpHpH = = = = pKpKpKpK +LogA+LogA+LogA+LogA- - - - HAHAHAHA 9.5=10.5+ LogNH2NH3+ 课后答案网 w w w .k h d a w .c o m NH2NH3+=1/10 NH2: 1/11;NH3+=10/11 5 5 5 5、有一个肽段,经酸水解测定有、有一个肽段,经酸水解测定有 4 4 4 4 个氨基酸组成。用胰蛋白酶水解成为两个片段;其中一 个片段在 个氨基酸组成。用胰蛋白酶水解成为两个片段;其中一 个片段在 280nm280nm280nm280nm 有强的光吸收, 并且有强的光吸收, 并且 PaulyPaulyPaulyPauly 反应, 坂口反应都是阳性; 另一个片段用反应, 坂口反应都是阳性; 另一个片段用 CNBCNBCNBCNBr r r r 处理后释放出一个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呈黄色。试写出这个氨基酸排列顺序及其化学结构 式。 处理后释放出一个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呈黄色。试写出这个氨基酸排列顺序及其化学结构 式。 答:用胰蛋白酶水解成为两个片段:碱性氨基酸羧基端肽键; 280nm 有强的光吸收:Tyr; Pauly 反应阳性: Tyr; 坂口反应阳性:Arg; 用 CNBr 处理:Met 羧基端肽键; 茚三酮反应呈黄色:Pro。 氨基酸排列顺序: (氨基酸排列顺序: (N N N N)-Tyr-Tyr-Tyr-Tyr-Arg-Met-Arg-Met-Arg-Met-Arg-Met- ProProProPro(C C C C) 化学结构: ) 化学结构: NH2C CH2 CNCCN HO CCNCCOOH OO HHH2C HH CH2CH2 OH CH2 CH2 NH CNH NH2 CH2 S CH3 H CH2 H2 C 6 6 6 6、一种纯的含钼蛋白质,用、一种纯的含钼蛋白质,用 1cm1cm1cm1cm 的比色杯测定其吸光吸收的比色杯测定其吸光吸收%0.1 %0.1%0.1%0.1 2 8 02 8 02 8 02 8 0为 为 1.51.51.51.5。该蛋白质的浓溶液 含有 。该蛋白质的浓溶液 含有 Mo10.56Mo10.56Mo10.56Mo10.56g/mLg/mLg/mLg/mL。 1:501:501:501:50 稀释该浓溶液后稀释该浓溶液后 A A A A280280 280280为为 0.3750.3750.3750.375。 计算该蛋白质的最小相对分子质 量( 。 计算该蛋白质的最小相对分子质 量(MoMoMoMo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95.9495.9495.9495.94) 解: 比尔定律:A=ECL(C=g/L; L=cm;E=L/g.cm) 吸光系数 E= E %0.1 2 8 0/10=1.5/10=0.15 C=A/ EL=(0.37550)/(0.151)=125g/L=125mg/mL=125000g/mL 最小相对分子质量=95.94(100/(10.56/125000) =11.35105=11.35KD 7、1.0mg 某蛋白质样品进行氨基酸分析后得到 58.1g 的亮氨酸和 36.2g 的色氨酸,计算 该蛋白质的最小相对分子质量。 解:Leu%=(58.1/1000) 100%=5.81% Trp%=(36.2/1000) 100%=3.62% Leu 残基%=(131-18)/131) 5.81%=5.01% Trp 残基%=(204-18)/204)3.62%=3.30% 以 Leu 残基%计算的蛋白质最低分子量=(131-18)/5.01%= 2255 以 Trp 残基%计算的蛋白质最低分子量=(204-18)/3.30%= 5636 5636:2255=5:2 求其最小公倍数:56362=11272, 22555=11275 蛋白质的分子量约为 11270 8、某一蛋白质分子具有-螺旋和-折叠两种构象,分子总长度为 5.510-5cm,该蛋白质相对 分子质量为 250000。 试计算蛋白质分子中-螺旋和-折叠两种构象各占多少?(氨基酸残基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按 100 计算) 。 解:设-螺旋为 x, -折叠为y,则: x+y=250000/100 1.5x+3.5y=5.510-5108 课后答案网 w w w .k h d a w .c o m 解得 X=1875 Y=625 第五章 核酸化学第五章 核酸化学 1 1 1 1、用对或者不对回答下列问题。如果不对,请说明原因、用对或者不对回答下列问题。如果不对,请说明原因 (1)腺嘌呤和鸟嘌呤都含有嘧啶环,并都含有氨基。 答:对。 (2)RNA 用碱水解可得到 2-核苷酸,而 DNA 用碱水解却不能得到 2-脱氧核苷酸。 答:对。 (3)在碱基配对中,次黄嘌呤可以代替腺嘌呤与胸腺嘧啶配对。 答:错。次黄嘌呤不能与胸腺嘧啶配对。 (4)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 DNA 都与组蛋白结合成核蛋白。 答:错。真核细胞的 DNA 与组蛋白结合成核蛋白。原核细胞不含有组蛋白。 (5)tRNA 是 RNA 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但所含稀有成分却是最多的。 答:对。 2 2 2 2、比较、比较 DNADNADNADNA、RNARNARNARNA 在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特点。在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特点。 答: DNARNA 化学组成碱基A,T,C, GA, U, C, G 戊糖脱氧核糖核糖 核苷酸dAMP,dTMP, dCMP, dGMP AMP, UMP, CMP, GMP 分子结构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模型tRNA:三叶草结构模型 三级结构超螺旋tRNA:倒“L”型 生理功能主要的遗传物质, 遗传信息的主要载 体 mRNA:将遗传信息从 DNA 传到蛋白 质, 在肽链合成中起决定氨基酸排列顺 序的模板作用; tRNA:蛋白质合成中转运氨基酸 rRNA: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3 3 3 3、DNADNADNADNA 双螺旋结构的基本要点是什么?双螺旋结构的基本要点是什么?DNADNADNADNA 双螺旋结构有何重要生物学意义?双螺旋结构有何重要生物学意义? 答:DNADNADNADNA 双螺旋结构的基本要点:双螺旋结构的基本要点: (1)两条反向平行的多脱氧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以右手盘绕成双螺旋结构,螺旋表面 具大沟和小沟。 (2)嘌呤碱和嘧啶碱基位于螺旋的内侧,磷酸和脱氧核糖基位于螺旋外侧,彼此以 3 -5 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 DNA 分子的骨架。碱基环平面与螺旋轴垂直,糖基环平面与碱基 环平面成 90角。 (3)螺旋横截面的直径约为 2 nm,每条链相邻两个碱基平面之间的距离为 0.34 nm,每 10 个核苷酸形成一个螺旋,其螺矩(即螺旋旋转一圈)高度为 3.4 nm。 (4)双螺旋内部的碱基按规则配对,碱基的相互结合具有严格的配对规律,即腺嘌呤(A) 与胸腺嘧啶(T)结合,鸟嘌呤(G)与胞嘧啶(C)结合,这种配对关系,称为碱基互补。 A 和 T 之间形成两个氢键,G 与 C 之间形成三个氢键。双螺旋的两条链是互补关系。 DNADNADNADNA 双螺旋结构的重要生物学意义:双螺旋结构的重要生物学意义: 该模型揭示了 DNA 作为遗传物质的稳定性特征,最有价值的是确认了碱基配对原则,这是 DNA 复制、转录和反转录的分子基础,亦是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分子基础,它奠定了生物 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飞速发展的基石。 推动了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发 课后答案网 w w w .k h d a w .c o m 展,被誉为 20 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4、某 RNA 完全水解得到四种单核苷酸样品 500mg,用水定溶至 50mL,吸取 0.1mL 稀释到 10mL,测 A260值=1.29。已知四种单核苷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340.,摩尔吸光系数为 6.65103,求该产品的纯度。 解 1: 核苷酸%=(MA260)/( 260C) 100%=(3401.29) /(6.651030.1) 100%=65.95% 解 2: C=(MA260)/260=(3401.29) /6.65103=6.59510-3mg/mL 核苷酸%=(6.59510-310500)/500100%=65.95% 5、有一假定的圆柱形的 B 型 DNA 分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3107,试问此 DNA 分子含有 多少圈螺旋?(一对脱氧核苷酸残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618) 。 解:脱氧核苷酸残基对数=3107/618=48544(对) 圈数=48544/10=4854(圈) 6、有甲、乙、丙 3 种不同生物来源的 DNA 样品,它们的 Tm值分别为 84、87、89。 它们的碱基组成各是多少?那一种含 G-C 高,那一种含 A-T 高? 解:甲(G+C)%=( Tm-69.3) 2.44%=( 84-69.3) 2.44=35.9% 甲(A+T)%=100%-35.9%=64.1% 乙(G+C)%=( Tm-69.3) 2.44%=( 87-69.3) 2.44=43.2% 乙(A+T)%=100%-43.2%=56.8% 丙(G+C)%=( Tm-69.3) 2.44%=( 89-69.3) 2.44=48.1% 丙(A+T)%=100%-48.1%=51.9% 其中,丙含 G-C 高,甲含 A-T 高。 第六章 酶化学第六章 酶化学 1 1 1 1、用对或者不对回答下列问题。如果不对,请说明原因、用对或者不对回答下列问题。如果不对,请说明原因 (1)生物体内具有催化能力的物质都是蛋白质。 答:错。还有核酶,其化学本质是核酸。 (2)所有酶都具有辅酶或者辅基。 答:错。酶按其化学组成可分为:简单蛋白酶和结合蛋白酶。简单蛋白酶不含有辅酶或者辅 基;结合蛋白酶不含有辅酶或者辅基。 (3)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与底物浓度无关。 答:错。酶促反应的初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符合米氏方程。米氏方程描述的底物浓度与酶 促反应速度的关系正式通过测定酶促反应的初速度得来的。 (4)当底物处于饱和状态时,酶促反应的速率与酶的浓度成正比。 答:错。当底物处于饱和状态时,酶促反应的速率为最大反应速率 Vmax。 (5)对于所有酶而言,Km值都与酶的浓度无关。 答:对。 (6)测定酶的活力时,必须在酶促反应的初速度时进行。 2、现有 1g 淀粉酶制剂,用水稀释至 1000mL 从中吸取 0.5mL 测定酶的活力,得知 5min 可 分解 0.25g 淀粉。计算每克酶制剂所含的淀粉酶活力单位(淀粉酶活力单位规定为:在最适 条件下,每小时分解 1g 淀粉的酶量为 1 个活力单位) 解:0.5mL 酶制剂所含的淀粉酶活力单位=(600.25)/5 =3 每克酶制剂所含的淀粉酶活力单位=(1000/0.5) 3 =6000 3、称取 25mg 蛋白酶粉配制成 25mL 酶溶液,从中取出 0.1mL 酶液,以酪蛋白为底物,用 Folin 比色法测定酶的活力,得知每小时产生 1500g 酪蛋白;另取 2mL 酶液用凯氏定氮法 课后答案网 w w w .k h d a w .c o m 测得蛋白氮为 0.2mg。根据以上数据,求出: (1)1mL 酶液中所含的蛋白质量及活力单位; (2)比活力; (3)1g 酶制剂所含的总蛋白质含量及总活力(每分钟产生 1g 酪氨酸的酶量 为 1 个活力单位) 解: (1)1mL 酶液中所含的蛋白质量=(0.26.25)/2=0.625 mg 1mL 酶液中所含的活力单位=(1500/60)10 =250 (2) 比活力=活力单位/毫克酶蛋白=250/0.62 =400 (3)1g 酶制剂所含的总蛋白质含量=0.6251000=625 mg 1g 酶制剂总活力=2501000=2.5105 4、当底物浓度 Cs 分别等于 4Km、5Km、6Km、9Km和 10Km时,求反应速率 V 相当于最大 反应速率 Vmax的几分之几? 解:据米氏方程:V=VmaxCs/( Km+Cs) 若:Cs=nKm时,则:V=n/(n+1) Vmax Cs=4Km时,则:V=4/5 Vmax Cs=5Km时,则:V=5/6 Vmax Cs=6Km时,则:V=6/7 Vmax Cs=9Km时,则:V=9/10 Vmax Cs=10Km时,则:V=10/11 Vmax 6、从某生物材料中提取纯化一种酶,按下列步骤进行纯化,计算最后所得酶制剂的比活力、 活力回收率和纯化倍数(纯化率) ? 纯化步骤总蛋白/mg总活力/U比 活 力 /U.(mg 蛋 白)-1 回 收 率 /% 纯化倍数 粗体68 盐析44015203.45 离子交换1259857.88 凝胶过滤1219616.331.54%24 回收率=提纯后总活力/提纯前总活力100%=196/12650100%=1.54% 纯化倍数=纯化后比活力/纯化前比活力=16.33/0.68=24 第七章 维生素第七章 维生素 1 1 1 1、用对或者不对回答下列问题。如果不对,请说明原因、用对或者不对回答下列问题。如果不对,请说明原因 (1)维生素对于动植物都是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 答:错。动物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维生素对于动物是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 (2)所有水溶性维生素作为酶的辅酶或者辅基,必须都是它们的衍生物。 答:错。硫辛酸和维生素 C 其本身就是辅酶。 (3)人体可将-胡萝卜素转变成维生素 A。 答:对。 (4)维生素 D3 的活性形式是 1,25-(OH)2.D3。 答:对。 2 2 2 2、脱氢酶的辅酶(或者辅基)有哪些?它们各是什么维生素转化的?、脱氢酶的辅酶(或者辅基)有哪些?它们各是什么维生素转化的? 答: (1)黄素辅酶:FMN、FAD,由维生素 B2 转化而来。 (2)烟酰胺核苷酸:NAD+(辅酶 ICoI)、NADP+(辅酶 II CoII),由维生素 PP 转化而来。 3 3 3 3、为什么说维生素、为什么说维生素 C C C C、维生素、维生素 E E E E 和硫辛酸都可作抗氧化剂?和硫辛酸都可作抗氧化剂? 答: (1)维生素 C 为强还原剂,易被氧化为氧化型抗坏血酸,可作抗氧化剂。 (2)维生素 E 为自身易被氧化为无活性的醌化合物,可作抗氧化剂。 (3)硫辛酸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还原型转变为氧化型,可作抗氧化剂。 课后答案网 w w w .k h d a w .c o m 4 4 4 4、如果人体内维生素、如果人体内维生素 A A A A、维生素、维生素 B B B B、维生素、维生素 D D D D 缺乏或者不足,可引起什么样的疾病?缺乏或者不足,可引起什么样的疾病? 答: (1)维生素 A:夜盲症、干眼病 (2)维生素 B1:脚气病;维生素 B2:口角炎、皮炎、口腔内膜炎等;维生素 PP:3D 症;生物素:毛发脱落、皮肤发炎等;叶酸:巨幼红细胞贫血;维生素 B12 巨幼红细胞贫 血; (3)维生素 D:佝偻病或者软骨病。 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第八章 能量代谢与生物能的利用 1. 1. 1. 1.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如果不对,请说明原因。 ( 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如果不对,请说明原因。 (1 1 1 1)生物氧化既包括细胞内的氧化作用又包括还原作用。)生物氧化既包括细胞内的氧化作用又包括还原作用。 答:对。 (2 2 2 2)不需氧黄酶是指不需要氧的黄素核苷酸脱氢酶。)不需氧黄酶是指不需要氧的黄素核苷酸脱氢酶。 答:错。不需氧黄酶是不以氧为直接受氢体,催化底物脱下的氢先经中间传递体,再传递给 氧生出水的一类黄素核苷酸脱氢酶。 (3 3 3 3)氧化酶只能以氧为受电子体,不能以呼吸传递体为受电子体。)氧化酶只能以氧为受电子体,不能以呼吸传递体为受电子体。 答:错。呼吸链中的细胞色素类也可作为受电子体。 (4 4 4 4)NADP+HNADP+HNADP+HNADP+H+ + + +通过呼吸链氧化时比通过呼吸链氧化时比 FADHFADHFADHFADH2 2 2 2产生的产生的 ATPATPATPATP 多。多。 答:对。 (5 5 5 5)如果线粒体内的)如果线粒体内的 ADPADPADPADP 浓度很低,加入解偶联剂将会降低电子传递速度。浓度很低,加入解偶联剂将会降低电子传递速度。 答:错。解偶联剂不抑制电子传递过程。 2. 2. 2. 2.在由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催化反应在由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催化反应 G-1-PG-1-PG-1-PG-1-PG-6-PG-6-PG-6-PG-6-P 中,在中,在 pH7.0pH7.0pH7.0pH7.0、2 2 2 25下,起始时【G-1-P】 为 0.020mol/L,平衡时【G-1-P】为 0.001mol/L,求G 5下,起始时【G-1-P】 为 0.020mol/L,平衡时【G-1-P】为 0.001mol/L,求G 值。值。 解:G=-2.303RTlg (Beq/Aeq) =-2.3038.315298lg (0.02-0.001)/0.001) =-7298.658J/mol 3.当反应 ATP+3.当反应 ATP+ H H H H2 2 2 2OADP+Pi 在 25时,测得 ATP 水解平衡常数为 250000,而在 37时, 测得 ATP、ADP 和 Pi 的浓度分别为 0.002mol/L、0.005mol/l 和 0.005mol/L。求在此条件下 ATP 水解的自由能变化。 OADP+Pi 在 25时,测得 ATP 水解平衡常数为 250000,而在 37时, 测得 ATP、ADP 和 Pi 的浓度分别为 0.002mol/L、0.005mol/l 和 0.005mol/L。求在此条件下 ATP 水解的自由能变化。 解:G=-2.303RTlg keq=-2.3038.315298lg 250000=-30803.874 J/mol G =G+RTln 产物/反应物 =-30803.874+8.315310lg(0.0050.005/0.002 ) =-42099.1363 J/mol 4.在有相应酶存在时,标准情况下,下列反应中哪些反应可按照箭头的指示方向进行? (1)丙酮酸+NADH+H(1)丙酮酸+NADH+H+ + + +乳酸+NAD乳酸+NAD+ + + + 解:丙酮酸乳酸E1=-0.19 NADH+H+NAD+E2=0.32 EE =-0.19+0.32=0.130=-0.19+0.32=0.130=-0.19+0.32=0.130=-0.19+0.32=0.130,该反应可按照箭头的指示方向进行。 (2)苹果酸+丙酮酸草酰乙酸+乳酸 ,该反应可按照箭头的指示方向进行。 (2)苹果酸+丙酮酸草酰乙酸+乳酸 解:苹果酸草酰乙酸E1=0.17 丙酮酸乳酸E2=-0.19 EE =0.17-0.19=-0.020=0.58+0.03=0.610=0.58+0.03=0.610=0.58+0.03=0.610,该反应可按照箭头的指示方向进行。 (4)琥珀酸+NADH+H ,该反应可按照箭头的指示方向进行。 (4)琥珀酸+NADH+H+ + + +-酮戊二酸+NAD-酮戊二酸+NAD+ + + +CO+CO2 2 2 2 解:琥珀酸-酮戊二酸+CO2E1=-0.67 NADH+H+NAD+E2=0.32 EE =-0.67+0.32=-0.340+0.34=0.150+0.34=0.150+0.34=0.150,该反应可按照箭头的指示方向进行,该反应可按照箭头的指示方向进行。 5.在充分供给底物、受体、无机磷及 ADP 的条件下,在下列情况中,肝线粒体的 P/O 值各为 多少? 底物受体抑制剂P/O底物受体抑制剂P/O 苹果酸O2-3琥珀酸O2巴比妥0 苹果酸O2抗霉素 A1琥珀酸O2抗霉素 A0 琥珀酸O2-2琥珀酸O2KCN1 6.一般来说, 物质的分解代谢是产能的, 合成代谢是耗能的。 当测定一个细胞的能荷降低时, 此时细胞内是合成代谢加强,还是分解代谢加强? 答:能荷降低时,体内 ATP 降低,细胞内的分解代谢加强,产生大量 ATP。 第九章 糖代谢第九章 糖代谢 1 1 1 1、用对或不对回答下列问题。如果不对,请说明原因。、用对或不对回答下列问题。如果不对,请说明原因。 (1)(1)(1)(1) 糖代谢中所有激酶催化的反应都是不可逆。糖代谢中所有激酶催化的反应都是不可逆。 答:错。由磷酸甘油酸磷酸酶催化的 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为 3-磷酸甘油酸的反应是可逆 的。 (4)(4)(4)(4) 5mol5mol5mol5mol 葡萄糖经葡萄糖经 HMSHMSHMSHMS 完全氧化分解,可产生完全氧化分解,可产生 180mol180mol180mol180molATP.ATP.ATP.ATP. 答:175mol175mol175mol175mol。3 分子的 G-6-P 产生 6 分子的 NADPH+H+和 1 分子 3-P-甘油醛,同时又返回 2 分子的 G-6-P,也就是 1 分子的 G-6-P 产生 6 分子的 NADPH+H+和 1 分子 3-P-甘油醛。 那 么 2 分子的 G-6-P 产生 12 分子的 NADPH+H+和 2 分子 3-P-甘油醛, 其中 2 分子 3-P-甘油醛 可以通过 EMP 的逆过程变成 G-6-P,这样,1 分子的 G-6-P 净产生 12 分子的 NADPH+H+ (它的穿梭总是免费的) ,合 36 分子的ATP。1 分子的葡萄糖就可以产生 35 分子的ATP。 (5)(5)(5)(5) 糖原合成和糖异生都是耗能的。糖原合成和糖异生都是耗能的。 答:对。 (6)(6)(6)(6) 单糖进入细胞后都生成磷酸单糖,这实际上是细胞的一种保糖机制,以免单糖再转移 到细胞外。 单糖进入细胞后都生成磷酸单糖,这实际上是细胞的一种保糖机制,以免单糖再转移 到细胞外。 答:对。 2 2 2 2、 1710g1710g1710g1710g 蔗糖在动物体内经有氧分解为蔗糖在动物体内经有氧分解为 H H H H2 2 2 2O O O O 和和 COCOCOCO2 2 2 2, 总共可产生所少摩尔, 总共可产生所少摩尔 ATPATPATPATP?多少摩尔?多少摩尔 COCOCOCO2 2 2 2? 解:1mol 可分解为:1mol 的葡萄糖和 1mol 果糖。 1mol 葡萄糖和 1mol 果糖完全分解均可产生:36 或者 38molATP,6mol CO2。 则 1mol 的蔗糖完全分解可产生:72 或者 76molATP,12mol CO2。 蔗糖分子量:342 1710g1710g1710g1710g 蔗糖=1710/342=5mol 则:1710g 蔗糖悠扬分解后产生的: 课后答案网 w w w .k h d a w .c o m 572=360 或者 576=380mol ATP 512=60mol CO2 3 3 3 3、某厂用发酵法生产酒精,对淀粉质原料液化酶和糖化酶的总转化率为、某厂用发酵法生产酒精,对淀粉质原料液化酶和糖化酶的总转化率为 40%40%40%40%,酒精酵母对 葡萄糖的利用率为 ,酒精酵母对 葡萄糖的利用率为 90%90%90%90%。问投料。问投料 5000kg5000kg5000kg5000kg 可产生多少升酒精(酒精密度可产生多少升酒精(酒精密度 0.789g/cm0.789g/cm0.789g/cm0.789g/cm3 3 3 3) ?酵母 菌获得多少能量(多少 ) ?酵母 菌获得多少能量(多少 molATPmolATPmolATPmolATP) ? 解: ) ? 解:酒精体积 V=(510640%90%)/(1620.789103)=14.1L nATP=nATP=nATP=nATP=(510640%90%)/1622=2.2104mol 4、 1mol 乳酸完全氧化分解可生成多少摩尔的 ATP?没生成 1molATP 若以储能 30.54KJ 计算, 其储能效率多少?如果 2mol 乳酸转化成葡萄糖,需要消耗多少 molATP? 4、 1mol 乳酸完全氧化分解可生成多少摩尔的 ATP?没生成 1molATP 若以储能 30.54KJ 计算, 其储能效率多少?如果 2mol 乳酸转化成葡萄糖,需要消耗多少 molATP? 解:乳酸+NAD +丙酮酸+ NADH+H+ 进入呼吸链 2or3molATP 丙酮酸进入 TCA 循环:15molATP 1mol 乳酸完全氧化分解可生成 17or18mol 的 ATP 储能效率=1730.54/1336.7=38.84% 或者储能效率=1830.54/1336.7=41.13% 如果 2mol 乳酸转化成葡萄糖, 需要消耗: 4molATP (丙酮酸草酰乙酸, 3-磷酸甘油酸1.3 二磷酸甘油酸个 1molATP)+2molGTP(草酰乙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6molATP 5 5 5 5、每摩尔下列各物在酵母细胞内完全氧化时产生多少摩尔、每摩尔下列各物在酵母细胞内完全氧化时产生多少摩尔 ATPATPATPATP 及及 COCOCOCO2 2 2 2?假定酵解、三羧 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系统完全具有活性。 ( ?假定酵解、三羧 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系统完全具有活性。 (1 1 1 1)麦芽糖; ()麦芽糖; (2 2 2 2)乳糖; ()乳糖; (3 3 3 3)1 1 1 1-磷酸葡萄糖; (4)3-磷酸甘油醛; (5)琥珀酸 (6)-酮戊二酸 -磷酸葡萄糖; (4)3-磷酸甘油醛; (5)琥珀酸 (6)-酮戊二酸 代谢物A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考评员》专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与答案
- 2025年保险代理人资格竞赛试题库(附含答案)
- 2024年道路运输安全员理论及法律知识考试题(附含答案)
-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酶学分析技术试题及答案
- 2025标准企业借款合同范本
- 2025法律法规重点关注:合同条款中的“约定”风险管理 guide
- 2025年关于房屋租赁合同模板
- 2025典当借款合同规范模板
- 摄影专业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眼内炎课件完整版本
- 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
- 产业园招商策划实施方案
- 研学基地运营协议书
- 建筑中级职称《建筑工程管理》历年考试真题题库(含答案)
- 环境设计专业科技前沿课程教学大纲
- GA/T 2133.2-2024便携式微型计算机移动警务终端第2部分:安全监控组件技术规范
- 外科品管圈成果汇报课件-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率
- 股东未(足额)缴纳出资的催缴函模板
- 交通警情分析总结报告
- 安宁疗护中的舒适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