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业的分析与设计-以唐山两所小学为例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业的分析与设计-以唐山两所小学为例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业的分析与设计-以唐山两所小学为例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业的分析与设计-以唐山两所小学为例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业的分析与设计-以唐山两所小学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业的分析与设计 以唐山市两所小学研究为例院(系、部)名 称 : 教育学院 专 业 名 称: 教育技术学 学 生 姓 名: 卢慧洁 学 生 学 号: 1951150305 指 导 老 师: 赵建功 2017年5月26 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务处制学 术 声 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本人签名: 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摘要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由于信息时代教育的发展与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受到国家的广泛关注。为了使信息技术能更好的为教育事业做贡献,为人们发展服务。许多学者对信息技术专业做了多方面的研究与探索。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后作业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及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研究以新课改提出的培养信息素养为理念为引领,在查阅相关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的前提下。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唐山市的两所小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学生,老师和家长三方展开调查,试图寻找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以此为前提结合小学生作业的要求和注意事项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业提出设计的合理化建议。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业;信息素养I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subje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n. Because of the development and popularization of education in the information Ag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is widely concerned by the state. In order to ma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tter for the cause of education to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s for people. Many scholars have done a lot of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ality. Post-class assign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teaching and research. This research takes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o raise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as the idea to guide, in the review relat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the present condition premise. Two primary schools in Tangshan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students, teachers and parents, the paper tries to find out 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in primary schools, and to combine the requirements and attention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ork to put forward the design rationalization proposals for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operation.Keywords:Primary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Assignm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II目录目录一、绪论1(一)问题提出1(二)研究定位11关键术语定义12研究内容23研究方法24研究的意义2(三)国内外信息技术作业现状31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程发展历史32国内外作业当前现状4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业研究的理论依据4(一)行为主义理论依据4(二)认知主义理论依据5(三)建构主义理论依据5(四)人本主义理论依据5三、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业调查分析5(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课后作业调查51调查对象52调查范围53调查问卷的设计54问卷调查和结果分析6(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业存在的问题141从作业的形式上来说142从作业内容上看153从评价关注度来看15(三)调查结论15四、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业设计与对策16(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后作业的设计要求16III(二)小学信息技术作业设计注意事项17(三)小学信息技术作业形式17(四)作业评价系统的设计18五、结语19(一)研究的收获191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业的现状192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业设计的发展方向19(二)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19(三)研究改进与展望19参考文献20致谢21附录IIV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7届本科毕业设计一、绪论(一)问题提出在今天的生活和学习中,信息技术随处可见。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社会的希望,是未来社会的主宰者,因此不仅要掌握多种知识,具备基本素质,还必须掌握并适应具有信息时代特征的信息技术能力,其中包含信息的获取、加工、运用以及开拓创新,信息技术越来与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小学生正处于素质教育和培养动手能力的基础阶段,又是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群体。信息技术课程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是一门实践操作课程。相比其他教育阶段而言,小学生的学习任务小,时间相对充裕,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受到外界思维约束少,从而思想开放,是信息技术及素质培养的好时期。所以对小学生而言,这一时期是进行信息技术教育非常重要。实现教学效果一方面取决于课堂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就是课后作业。西方著名教育学家艾普汀在其学术著作中提到:课外作业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作业应该是教师精心准备送给学生的礼物。但是目前大多数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采用当堂布置,当堂提交。这种方式随着时间的增长,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对于学生而言,作业只能在机房交,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就能完成作业,因为信息技术课每周排课较少。放学回家也不能及时交给老师。对教师而言:课后对未交作业的同学进行清理记录,但是每节课都会有新的作业,每节课都有未能交作业的同学。而且没两节课之间相隔时间差距大,学生往往忘记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这种情况下不但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也会打击学生学习本科目的积极性与热情。基于以上问题,将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作业分批适量的放到课下进行,要求老师根据每节课的内容,设置趣味性强,因材施教有拓展性的课后作业。而且保证学生的作业量在五到十分钟之内完成。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更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根据此观点,对小学生信息技术课程作业进行设计分析与总结。(二)研究定位1关键术语定义作业是一种为了完成生产、学习等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课后作业是指学生在课堂以外的时间进行的学习活动。是对学生当天学习1一种巩固和检测。信息素养:就是信息文化,是一种对社会适应的基本能力。2研究内容本次研究首先通过查找文献对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程及作业的现状了解当前信息技术作业的发展水平。其次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业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业的注意事项和建议。3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上网搜索,查阅图书等。搜集了一些国内外有关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业的理论文献。并对收集到的其他研究者的观点信息进行整理总结,把其中重要的,涉及本次研究的内容融入到自己的观点中。(2)调查法:运用谈话交流,发放问卷等方法。与学生、老师以及学生家长进行探讨研究,收集相关合理建议。4研究的意义通过本次调查研究,首先可以端正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教育技术的态度。使教育者传授的知识更加有用,形象,贴近生活。其次通过本此问卷调查促进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提高信息技术作业的受重视程度,改进现有的信息技术课程作业中不足的地方。提出相应的建议。同时也可以让学习者更深一步的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和信息技术作业的必要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国内外信息技术作业现状1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程发展历史(1)国内信息技术课程发展过程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计算机教育,90年代末开始信息技术教育。1982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五所大学的附属中学开设了计算机选修课的实验。当年年制定了“中学计算机选修课教学纲要”。1992年“全国中学计算机教育实验中心”更名为“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意见。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这一举动标志着信息技术成为普通高中阶段一个独立的学科。(2)国外信息技术课程发展过程美国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开始进2行LOGO语言的教学,此后计算机作为一门实用性课程逐步在各地中小学开设。但是由于各州之间的个级小学都存在一定得存在主权,所以展开形式并不乐观。法国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学生技术课(Technology)教育的一部分,在小学阶段,就开始让学生逐步学习使用部分软件、多媒体相关产品和网络邮件等.。教师被要求使用专业的术语来描述相关的应用程序,并能做到熟练正确的给学生演示,为其以后继续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做充分准备。在1998年教育改革中,英国政府就把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列为全国统一课程,以立法形式规定所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全部为必修课。2000年推出第三版国家课程,明确地将“信息技术课程”(IT)改为“信息与通讯技术课程”(ICT)。2国内外课程作业当前现状(1)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越来越重视。小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教育专家,针对此现象,经过新课程改革之后,提出“减负”一词。顾名思义要减轻小学生的课程压力。现在关于课后作业量有着严格的控制:从低到高年级作业时长从20分钟到60分钟。从专业角度来看,小学信息技术作业在2014年之前并未被关注,但是从2014年开始小学信息技术的关注程度直线提升。从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关注度来看,从2015年开始,小学信息技术作业成跳跃式发展,很不稳定。在2016年3月出现最高值。但从当年6月份起小学信息技术课后作业又回到最低点。(2)国外的一些学者通过对作业以及学习成绩的一系列研究得出:家庭作业量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成曲线相关。在一定范围内家庭作业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但如果家庭作业过多也会降低学习成绩。所以设立适量的家庭作业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业研究的理论依据(一)行为主义理论依据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就是通过尝试创新继而形成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从而形成反应习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用一只饿猫实验验证这一结论。并告诫学者只有不断练习反复练习才能取得进步。就小学教学而言,重视练习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桑代克更重视练习的反馈。告诫学习者练习正确或错误的信息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中不断纠正自己的学习内容从而取得进步。3(二)认知主义理论依据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的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的。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对这一学习过程做了充分解释。是指学习者在受到外界此刺激后,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把刺激转化为信息进行储存。以后在受到相近的刺激时做出反应.(三)建构主义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进行学习时,学生以原有的认知结构对新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建构。以此来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完善。教师在学生进行建构的过程中只充当合作者或者引导着。(四)人本主义理论依据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生来都是善良的,人之所以会表现出不同不是由外界刺激引起或决定的,而是人发自内心的情感与意愿所做出的分析与选择。进行教育只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与氛围,教师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独特的个性与潜能。三、小学信息技术作业调查分析(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课后作业调查1调查对象本次调研的研究对象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业。调查对象为在校小学生,在校小学老师以及在校小学生家长。2调查范围唐山市两所小学其中一所为重点小学。一所为普通小学。3调查问卷的设计(1)学生问卷本次问卷共设计的10道题目,前两道题是关于在家里使用电脑的情况,第43题是关于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是安排情况。第4、5题是关于课后作业量和作业的来源。第6题是关于作业设计的自主性。第7题是关于作业的类型。第8、9题是对作业评价的调查。(2)教师问卷本次问卷共设计8道题目,第1题是为了了解作业布置的频率。第2题是关于作业布置的重要性。第3题是关于作业的来源。第4题是关于教师对待作业评价的态度第5题是关于是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第6题是关于教师设计的作业类型。(3)家长问卷本次调查问卷共有6道问题。第1题是关于家长的文化程度调查。第2、3题是关于家长对孩子使用电脑及使用电脑玩游戏的态度。第4题是关于家长对孩子信息技术作业的态度。第5题是关于对信息技术作业占据时间的调查。4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学生问卷一共发放了200份问卷。其中有效回收188份。有效回收率为94%。教师问卷一共发放了20份问卷,其中有效回收2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家长问卷一共发放了80份问卷,其中有效回收72份,有效回收率为90%。5调查数据的结果分析(1) 学生方面:1小学生平时在家电脑使用情况调查图1 小学生平时在家电脑使用情况调查从上图中可以就看出:有4%的人完全不允许使用电脑,24%的人使用电脑完5全不受限制。41%的学生表示只有在周末被允许使用电脑,30%的同学可以在规定时间内使用电脑。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在家里还是被允许使用电脑的。2小学生使用电脑做什么的情况的调查图2 小学生使用电脑做什么的情况的调查从上图中可以就看出:21%的学生运用电脑进行查资料。6%的学生进行学习。其余72%的学生使用电脑进行娱乐。3小学一周有几节信息技术课的调查图3 小学一周有几节信息技术课的调查从上图中可以就看出:每周有一节信息技术课的学校占29%.每周上两节信息技术课的学校占60%。有的11%的数据表明有的学校安排三节信息技术课。没有学校不设信息技术课。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状况的调查6图4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状况的调查从上图中可以就看出:36%的学生没有信息技术作业。41%的学生偶尔有信息技术作业。12%的学生有少量信息技术作业。存在36%的比率的学生没有信息技术作业。 5课后作业的来源的调查图5 课后作业的来源的调查从上图中可以就看出:在学生认为有21%的老师对信息技术课程作业进行精心设计。有23%的老师要求仿作课堂讲授的例子。10%的老师随便布置作业。46%的老师以课后习题作为作业。6学生是否愿意相互布置作业的调查7图6 学生是否愿意相互布置作业的调查从上图中可以就看出:44%的人非常愿意和同学互留作业。30%的人愿意。16%的人会根据课后习题布置。4%的学生表示不愿意有作业。7学生是否愿意接受老师分层进行作业布置的调查图7 学生是否愿意接受老师分层进行作业布置的调查从上图中可以就看出:46%的学生非常理解并愿意老师分层次布置作业。23%的人愿意。37%的人不愿意,认为这是不平等的体现。11%的人不愿意做作业。8老师对作业评价的调查8图8 老师对作业评价的调查从上图中可以就看出:20%的老师可以对作业进行及时评价。61%的老师只是抽查或者根据出现问题进行指导。有20%的老师对作业表现出不管不顾的态度。9教师对作业的评价态度对学生影响的调查图9 教师对作业的评价态度对学生影响的调查从上图中可以就看出:只有16%的学生可以凭自觉性完成好作业。64%的人受到老师对作业评价态度的影响。19%的学生不愿意完成信息技术作业。(2)教师方面1教师是否给学生布置信息技术作业的调查9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7届本科毕业设计图10 教师是否给学生布置信息技术作业的调查从上图中可以就看出:40%的老师偶尔布置课后作业。25%的老师经常布置。只有15%的老师每次都布置。20&的老师从不布置。2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作业重视度的调查图11 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作业重视度的调查从上图中可以就看出:35%的老师认为信息技术课程非常重要。45%的老师认为重要。20%的老师对此不太关注,认为不太重要。3信息技术课程作业来源的调查10图12 信息技术课程作业来源的调查从上图中可以就看出:55%的老师的作业来源于课后习题,15%的老师的作业是借鉴他人资料的。只有10%的老师布置的作业是自己设计的。4教师对待课后作业态度的调查图13 教师对待课后作业态度的调查从上图中可以就看出:存在15%的教师对学生作业不管不顾。40%的教师会对学生作业进行认真处理。还有45%的老师对作业只是抽查或督促学生按时上交。5教师是否会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作业的调查11图14 教师是否会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作业的调查(3)家长方面1家长是否支持给孩子布置信息技术作业的调查图15 家长是否支持给孩子布置信息技术作业的调查从上图中可以就看出:28%的家长认为给学生布置作业非常有必要。57%家长认为有必要。只有15%的家长认为没有必要给学生布置作业。2孩子完成信息技术作业所用时间的调查12图16 孩子完成信息技术作业所用时间的调查从上图中可以就看出:58%的家长认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作业应该在15-20分钟内完成。25%的家长认为在30分钟内完成即为合理。还有极少部分家长认为信息技术作业可以布置在一个小时。(二)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业存在的问题1从作业的形式上来说(1)无纸化演变成无所谓由于缺少了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殊性,缺少了作业本这个交发作业的载体。教师和学生甚至学校都忽略了信息技术作业。对于怎样布置作业。以什么样的方式布置作业。对布置的作业是否进行批改,效果怎么样?都没有受到关注。(2)一刀切现象严重由于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不同;所处的家庭环境氛围也不尽相同。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差异。有的同学在上课之前就已经可以很好的掌握本次课程所讲授的内容。但是也有部分同学直到下课也不能掌握本次课程重点。如果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只是根据课后作业布置,没有考虑到学生存在的差异,熟悉信息技术的同学很快完成,对信息技术陌生的同学完成起来就比较吃力。难免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忽视题量因素由于对作业的安排和设计没有固定的形式和指导。为了应付或者完成教学任务,老师会随意找一些题库给学生练习。习题的难度可能超过或者远远不及孩子13的学习水平。而且也没有固定的题目数量。2从作业内容上看(1)作业笼统大多数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是重复模仿老师上课所讲授的例子,按照老师的示范指导,机械的完成学习任务。乏味,没有创新,也不接地气。或者完全照搬课本中的课后作业。缺少贴近生活的案例。这样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思考,也不利于发展孩子的创新精神。(2)缺乏开放性在教师设置作业的时候,大多规定使用当天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老师对素材也进行了限定。对作业进行了严格的规划。没有提示同学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很难作出与众不同的优秀作业。(3)没有拓展信息技术的教学理念的完善和软件的更新技术迅猛,大部分信息技术课程教材陈旧滞后。绝大多数教师的观点是教教材,这是不正确的观点。面对新的教学理念,没有及时更新。3从评价关注度来看(1)老师对课后作业的重视程度不够通过上述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在课后不给学生布置作业的老师占大多数。即使有时会布置家庭作业,由于课堂上时间相对宽裕,绝大多数学生都利用上课时间完成作业,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家庭作业并不重视。(2)课后作业的评价方式不完善由于信息信息技术专业的老师不是很多,目前信息技术老师对于所布置的作业的评价方式只是给出相应分数,更有甚者对布置的作业不闻不问。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安排较少。往往都是学生几乎已经把上节课所学知识忘记的差不多才到下一节课上课时间。虽然课堂网络电子教室软件的使用大大的就减轻了老师收发作业的麻烦,但是还是无法及时的对作业做出评价。(三)调查结论通过本次调查笔者得出如下结论。调查中显示学校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不少于68课时。但本门学科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也没有14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调查发现不少学生并没有端正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态度。不是把它当成学习以及掌握新知识的必要工具来学习的。而是把计算机学习当成一种娱乐工具。更没有完成作业可言。学校方面:信息技术课并没有的到重视,而且很少有作业,相应的评价系统也不玩善。学生家长方面,少部分家长意识到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但大多数家长还是希望学生可以学好数学语文英语这样的课程。四、小学信息技术作业设计与对策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根据新出台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修订的主要任务,不难看出国家相关部门加大了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关注程度。新标准指出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落实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方针。对课程结构进行了优化,对教学内容结构优化,促进教育的改革。增强学科的可操作性,力争“好用,管用”。根据上述政策。笔者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业的要求进行了如下设计思考。(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后作业的设计要求1任务布置的挑战性注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已有经验,增加一些挑战性的内容,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小学生而言,现有的信息技术教材中的习题并不能满足以上要求,需要老师适当的对教材做出调整。以笔者设计的一份信息技术作业为例:在教授学生如何运用PPT制作幻灯片时。学生们学会对图片进行动画设计后,留一道思考题:让同学思考如何给逐个文字添加特效。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句古诗为例,请同学各自发挥,添加合适的特效。2对象呈现的多样性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用不同的软件进行布置,例如:在教授高年级的同学运用word文档打字时,可以让同学们先回忆一下金山打字。在课程的结尾开设一局警察抓小偷的比赛。让学生游戏中加深对打字工具的熟练程度。在布置作业的时候1.开始三局金山打字警察抓小偷的游戏。如果是小偷,看谁跑的远;如果是警察,看谁抓的快!2.使用word文档录入图片中的文字。请家长帮忙计时,一分钟内,看谁录入的文字又快又好。计时三次。3作业设计的实践性信息技术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相关规定中提到:课堂上学习的15实践部分是理论部分的三分之二。信息技术的课程,老师把原理和操作方法告诉学生是远远不够的,想学好本门课程就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操作。所以课后作业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学习图画软件的,教师在讲授本节课的重点时,可穿插让学生们进行随堂小测。课后作业就可以设置为让同学们通过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有自己特色的小名片。可以大胆的发挥想象创新。在下节课上课的时候交上来,老师帮助同学打印出来,再由同学给自己的父母或好朋友写一封信。(二)小学信息技术作业设计注意事项1注意情景事件的描述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注意情景描述。在进行文字描述的时候要注意思路清晰,语言明确易懂。语义轻快顺畅,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适当的给一些提示,最好是图片或声音,也可以适当的借助媒体,如微课等。2注意激发学生的激情与动力教师在布置作业之前可以适当的给学生看一些以前同学做过的具有创新性的作品。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需要设置一些简单的小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也可以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但是注意不要对作业完成不好的同学提出批评,可以适当的对学生进行提点,以便激发学生的激情与动力。3注意作业拓展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忽视对信息技术非常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给同学一个自我学习发展的平台。教师可以注意对平台的更新与监管,注意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三)小学信息技术作业形式1尽量主观题替代客观题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作者认为在设计作业时老师应该避开选择判断题,多设置填空简单以及论述分析题。判断和选择题有一定几率与运气的成分存在,容易使学生概念模糊,记忆不清。而填空简单对于概念而言是标准的答案。论述题和分析题则是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小学阶段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2学生自己留作业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作业都是由教师设计好的,让学生完成的。虽然由教师布置作业更能抓准本节课讲课的重点,布置的作业更规范。但是老师们忽略了16这一问题。有老师给定题目的大体范围。然后由学生自己设置作业题目。同学之间相互布置作业。再由布置作业的同学收回并给出评价,其中有问题的地方再与教师交流。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3长作业信息技术课程的小节与章节之间都是存在紧密联系的,但是由于课时量相对较小,学生可能存在学习新识忘记旧知识的现象。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把信息技术作业设计成长作业的形式很有必要。例如在学习word文档排版的时候可以布置学生利用一周或者两周的时间独立完成一份手抄报。可以自定主题,自选内容,自己设计插画。在制作途中遇到问题时可与老师同学交流,也可以在网上查阅资料。对于这样的作业,同学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四)作业评价系统的设计通过上述调查,可以看出评价对作业非常重要。假如教师不能对学生的作业及时给出评价,作业就没有完全发挥它的作用。首先根据作业的类型可以简单把作业分为客观类和主观类。客观类的作业有标准答案和固定形式,而主观类的作业则需要通过分析理解才能给出合理评价。作者据此给出两条合理建议:第一种关于客观类作业: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不完善,在一些问题的评价理解与分析上都存在问题。由于客观题存在固定答案。可把班级里的同学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成员的成绩平均分配)小组成员轮流做组长,对每次老师布置的作业进行初评,按照老师给出的评定标准。进行评价。并可以根据作业的质量评出成绩。第二种关于主观类作业:为了使作业能更好的发挥效果,关于客观题的评价应有老师经过认真思考后给出。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作业的评价,这首先需要教师给大家提供一个交作业的平台,例如QQ群,帮学网等这样也可以锻炼大家对网络的使用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在此以QQ群为例进行详细介绍分析。QQ推出的最新版本中的创建群中增添了“家校”这一新类型。每位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学校班级建立一个本班的群。教师可以使用群功能键中的作业键给学生布置作业。而且发布作业按钮中存在初中高中基本课程,教师可以根据科目给同学布置作业。通过这个途径,学生可以在每次完成作业之后直接提交给老师。老师也可以在第一时间把作业评价反馈给学生。方便老师学生之间的交流。17总的来说。对作业进行评价是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信息技术作业受到广泛关注,作业的评价与反馈更是必不可少。五、结语(一)研究的收获本次研究,让我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也让我意识要把自身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通过自身的实际调查以及分析更加深入的了解了所学专业当前的发展状况与前景。从中受益匪浅。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业的现状通过本次研究分析,了解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关于信息技术作业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教师,家长和学生对信息技术作业的重视程度还不够。2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业设计的发展方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业的设计也越来越贴近生过,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这就意味着教师在设置信息作业时要充分把握学生当前特点与心理需求,设置具有挑战性,多样性和实践性的作业。打破固有的思维,从多种方面为学生设计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1对小学生信息技术课程作业的调查有待深入由于个人经验和能力不足,此次调查只局限于本市两所学校。并未对例如,农村学校或一线城市学校进行调查。使得调查的精准度不够。2研究不够充分在此次研究中,虽然查阅了大量资料,而且国家新出台的课标中,明确指出要给学生减轻负担,所以对信息技术作业有所忽视。对于信息技术课程作业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三)研究改进与展望近几年来,很多学者教育者对信息技术课程有了深入研究。笔者相信通过研18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会意识到培养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并且发现仅仅是在课堂上是不够的。课下学习也非常重要。在此,笔者衷心希望教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多多注意能力的培养。参考文献1许坦,石长征.河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现状调查研究-以河北省11个地区的中小学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24);16-18.2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指导纲要(试行)S.国家教育部。2000.3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方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4);22-28.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04).5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师用书S.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6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G.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7赵志坚.在信息技术课中让作业精彩,让评价生辉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5).8李禄位.小学计算机教学中的作业设计J.新课程(上).2014,(01).9孙秋林.侧谈信息技术课作业的设计与实施J.文理导航(下旬),2014,(02).10张勇.基于Blog技术的信息技术作业管理系统的创建及应用J.中小学电教,2013(5):31-33.11陈红梅.浅谈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J.中等职业教育,2006,(6):25-26.魏雄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12范顶.基于任务型的混合学习-以图片的处理教学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5).13卞英才.就地取材,在情景中学会图片的处理J.中小学电报,2014(2).14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探究式教学研究D.代彦.四川师范大学 2014.15基于任务的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教学设计的原则与策略研究D.宋倩婷.上海师范大学 2016.16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的设计与应用D.岳丽娇.河北大学 2016.17信息技术与电子作业的有机整合之初探J.霍雁.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8).18A Study on the Adoption of SNS for Smart Learning in the Creative Activity. Myung-Suk Lee,Yoo-Ek S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Learning . 2012.19Mini-Courses:Maxi-Morale. Engel,R.AJr,L.D.Weller. The High School Journal . 1972.20Micro-Teaching:A New Framework for In-Service Education. Dwight W Allen. The High School Journal . 1966.19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eaching and TeacherEducation.LorinW.Anderson. . 1995.21Does Homework Improve Academic Achievement? A Synthesis of Research, 1987-2003. 22Harris Cooper,JorgianneCiveyRobinson,Erika A Patall. The Review of Education . 2006.致谢论文是在赵建功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赵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深深感染和激励着我。通过老师的指导,明确了我的论文方向,也使我的思路更加清晰和开阔,在行文结构上也更加严密,语言更加流畅,思想更加深邃。在此对赵老师表示诚挚的谢意。20附录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业情况调查研究(家长版)亲爱的家长:您好,为了了解信息技术课程目前在小学课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制定了本问卷,希望大家能够积极配合。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填写。如果,有什么建议(关于本次问卷的问题或者关于信息技术课程)可以在最后的建议栏中给出大家的建议。各位家长所提供的资料绝对保密,仅供学术研究。感谢大家的配合。1、 您的学历水平:()A高中及以下B职高C专科D本科E研究生及以上2、您支持孩子您的孩子在家里使用电脑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