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复习 第四讲 解题思路指导 一、2006年考试大纲 涉及古代诗歌鉴赏的内容 1.理解 B 2.分析综合 C 3.鉴赏评价 E 古代诗歌 鉴赏文学作品的意 境、语言和表达技巧 理解文学作 品的思想内容 能阅读浅易的古 代诗文 诗歌鉴赏 诗言志 诗有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 意象:文学作品中 融有主观情思的客 观物象 意境:由意象产生 的具有主观审美愉 悦的艺术境界 首先关注题目、作者(知人论世), 重点是读懂诗歌的文句 。 诗歌鉴赏 身临其境 神会其中 与诗人的情感共鸣 体会文句 产生意象 (1995全国)对李清照如梦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 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 瘦。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出对春光留 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考查表现手法:“直抒胸臆的手法”错,应 是在一问一答中含蓄地表达出对春光留恋和惜 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1996全国)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12题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 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 ,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 江东。 (1) D. 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英 雄:刘备、孙权及曹操。 (2) A. 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 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 有总,首尾相应。 (1998全国)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 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做伴。 ()C. 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 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1999全国)漫成一首 唐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C.二、四两句分别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 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 明。 (2000全国)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夜过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 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2001全国) 赋得暮雨送李胄 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 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 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A.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天气,诗人伫立江边目送友人远去 。 C.尾联直抒胸臆,并非含蓄抒情。 (2002北京) 登鹳雀楼 唐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尘世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1)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人的视野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 一联写纵目所望。 B.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鹳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 高度。 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 鹳雀楼的雄伟气势。 D.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 个突出特点。 E.全诗的主旨是抒发诗人登上鹳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起 的壮志豪情。 BE (2002北京) 登鹳雀楼 唐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尘世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2)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 畅当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你认为王之 涣诗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2)答:王之涣的诗不仅写出了在鹳雀楼上所望见的壮 阔景象,而且包含着“登高才能远望”这一人生哲理, 境界显得更加高远。 (2003北京) 江楼旧感 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1)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 动的浩渺情思。 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 人的遗憾。 C. “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 清的感受。 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名题旨 ,深化了意境。 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 感怀。 BE (2003北京) 江楼旧感 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2)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 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 似之处。 *体裁上:两首都是七言绝句。 *内容上:(1)都表达了作者由于见到于去年相似的景 物而触发的对人的思念。(2)都流露出物是人非的伤感 。*写出一点即可 *写法上:(1)都是在第三、四句点名题旨,深化诗 境。(2)都拿去年于今年相比。*写出一点即可 *红梅 宋苏轼(2004北京)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 诗老:指苏拭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 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 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 丝无奈。 D“酒晕”旬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 红晕。 C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起装点春天 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 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 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 A *红梅 宋苏轼(2004北京)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 诗老:指苏拭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红梅 宋苏轼(2004北京)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 诗老:指苏拭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13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5分)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 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 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 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 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 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红梅 宋苏轼(2004北京)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 诗老:指苏拭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13、(5分) 第一问两个要点。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 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批评的理由是, 石曼卿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 第二问3个要点。“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月风清欲坠 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 ”,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 梅的精神品格。 例3 2004全国甲卷(鲁、晋、豫、冀、皖、赣)16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 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 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 情感?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 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 洛阳见秋风乍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 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例4 2004浙江卷16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 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 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 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 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 为 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 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 亭更短亭。 “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 惆 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 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 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 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 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游子;最后两 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 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2005(北京)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7分)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混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 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 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 知?鬓虽残,心未死。 师伯混,陆游的友人 下列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 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金宋对峙的前线地区 。 D.“漏声断”中的“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D 2005(2005(北京北京)12.)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题(7 7分)分) 夜游宫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混记梦寄师伯混 陆游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 关河:雁门西,青海际。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师伯混,陆游的友人师伯混,陆游的友人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分) A.“铁骑无声望似水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的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 势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篇写梦醒后的情景和感想,衔接自然, 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 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 ,写出了冷清的意境。 C 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 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四川泸州市纳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2人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西安未央区辛家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8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枣庄市皮肤病性病防治院公开招聘劳务派遣制工作人员(26人)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河南郑州美硕智能装备招聘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邮储银行内控管理课件
- 2025科技部:推行合同制管理 优化科研人员收入分配
- 美术的试卷及答案
- 2025安徽池州市公安局招聘辅警15人(第四批)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度医疗耗材销售合规监控及行业规范执行合同
- 2024德州市临邑县邢侗街道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试题
- 铝合金门窗 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 风电工程电气监理细则资料
- 推拿手法精品课件
- 铁路工程量清单指南
- deflt3d-教程delft网格生成d3d
- 安全心理学概述PPT通用课件
- 2022年妇科三基考试题库(导出版)
- 病媒生物防制技术指导手册(20130703)
- 钢筋加工机械技术状况常检查记录表
- 《全国建筑设计行业收费标准》(2022年编制)的通知
-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