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论文范文_第1页
数学小论文范文_第2页
数学小论文范文_第3页
数学小论文范文_第4页
数学小论文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 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1 数学小论文范文 数学小论文范文 1 在生活中,各式各样的事情都能从一个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事变成一个个既生动又引人深思的数学题。我们常做的应用题,就是在生活中取材,再稍加改编而成的题目。这不,我又在做数学题时发现了一道趣题: 在一个游泳池内,有一艘小船,上面有许多石头,现在把石头全部从船里扔到水中,请问,游泳池内的水位会上升、下降,还是不变 ? 乍一看题目,我便疑惑不解:这道题似乎和数学沾不上一点关系啊 !这下该怎么做呢 ?我不气馁,努力思考,不一会儿便理出了头绪:当石头扔到水中后 ,船的重量减轻,便会上浮,水位也会下降,但石头在水中占了一部分空间,水位又要随之上升。因为这都是同一堆石头,所以上升与下降的幅度也应该一致,水位当然保持不变啦 !可爸爸看了,却说是下降,我很不服气,决定与他打个赌 可是,用什么来证明我的猜想正确与否呢 ?这时,抽象的想象就没有真实的操作好了。于是,我便在爸爸的协助下作了一个实验:由于我能力有限,没法从外面搬来一个游泳池,也没法去造一艘小船,只好把题中的条件按比例缩小了。游泳池变成塑料盆,小船变成肥皂盒,石头则变成了五块橡皮。我先在塑料盆里倒进一些水,再把 装着五块橡皮的肥皂精品 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1 盒放入水中,然后用直尺量出水位是 20 厘米。最关键的时刻到了,我把五块橡皮小心翼翼地从肥皂盒中取出,再全部投入水中,最后用直尺量出水位 竟然只有 18厘米,是下降了 !我错了 ! 虽然事实证明,水位是下降了,但我还是丈二和尚 水位怎么会下降呢 ? 我苦思冥想了好长时间,草稿纸上全是一幅幅演示图,可我还是一筹莫展。我急得团团转,可越急脑子越乱,反而想不出了。就当我即将放弃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数学家陈景润孜孜不倦,夜以继日算题目的故事,血液中仿佛充斥着一股勇往直前 的力量,任何困难都挡不住我。果然,不出半小时,这道题我终于想通了:当石头在船上时,上升水的重量 =石头的重量,而石头的密度比水大,因此同等重量的水和石头,水的体积大于石头的体积。当石头被投进水中后,水便下降了石头的重量,而石头在水中要占空间,因此,石头扔进水中后,水上升的体积 =石头的体积。而同等体积的水和石头,水的重量小于石头的重量。综合以上几点,得到:石头扔下去后,水位下降的重量大于石头的重量,水位上升的重量小于石头的重量,也就是下降的水的重量大于上升的水的重量,于是下降的水的体积便大于上升的水的体积,水位 当然下降了。就这样,一道难题便迎刃而解了。 其实,仔细观察,这道题与数学密不可分,其中的体积、精品 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1 重量、密度,都属于数学的范畴之内。你瞧,一个生活中的小事也能变成一道数学题,数学是无处不在的,让我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吧 数学小论文范文 2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 45千米,行了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 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 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 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 ?你想出来了没有 ?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 45 =, +18=, 2=261,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 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 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 18 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 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 45 =,=, 2=189。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 45 =, +18=, 2=261和 45 =, =, 2=189。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精品 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11 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数学小论文范文 3 数学,经常从人们身边走过,生活中人们都离不开它,它为人们的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我们的班级中经 常要使用到数学。比如班级收饭费,一个班共有 62 名同学。在校吃饭的有 60名同学,每人应付 85元。这样的话便要算出60人一共应付几元。应用乘法就可以很简便的算出结果。只要用 85 60=全班 60人应付几元。这是我们身边最普通的例子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与数学的关系也十分的密切。大家一星期都要上一次超市的,但身上往往只会带 50 元 左右。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很有计划的买东西了。但是,商品的价格往往不是一个整数,如一块香皂元,一双布鞋元。这时,我们就要有良好的口算能力。上超市总不能每一次都带着一个计算器。 所以要想好了买,算好了买,要不然,钱就不够了。 如果你长大了成了一名设计工人,那你就要把每一块砖的长、宽都算的一清二楚呀 !连的误差都不能有 ! 精品 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11 由此可见,数学是多么重要啊 !所以,我们现在要学好数学,长大后才能去建设我们的祖国 ! 数学小论文范文 4 有感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 数学老师说今天要在我们班举行公开课教学,让我们昨晚预习课本第 64我看了半天也不知什么意思,只知道书中有幅图画好熟悉和我们的操场设施一样。可老师说过 一定要预习,不然明天很多老师听课,叫到不 会的话会很丢脸的, 没办法只好把书中的几个名词如 平行、垂直记住,但究竟什么意思我还真不明白 ! 上课时间很快就到了,我们有些兴奋又有些紧张,因为这样的课每学期我们都会举行一次,开始上课了,老师首先让我们猜一猜,如果两根小棒把它们从高处往桌面上扔,这两根小棒可能会落在哪里 ?。很快我们就讨论出很多种的结果,有的说相交、有的说不相交、有的说会叠在一起、有的说快要叠在一起,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说着。,这两根小棒的位置关系会怎样的呢 ? 让我们闭着眼想想,如果我们把两根小棒看成是两条直线,哦 原来两根小棒还可以看成两根直线,那不是就好思考多了,老师接着让我们把想的用彩笔画一画这两根小棒会出现的位置,我平常最喜难画画了,这可难不倒我,我一下子就画出了九种,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拿着自己的作品上去 精品 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11 展览 ,因为作品比较多,老师挑出一幅画得最多的我的作品出来讲解,开始我很得意以为我观察最仔细了,可是经过老师用直线可以无限延长原理讲解,最后只成了两类:一类为相交,另一类为不相交。我恍然大悟原来表象也是会骗人的呀 !接着老师引导我们去概括 不相交 时为何为 平行 ,老师利用把两根直线无限延长结果无论怎样它也不会 相交在一起,这样我一下子我就明白了,接着老师让我们思考是不是不同的平面这两条直线也会平行呢 ?经过我们和老师印证结果并不一定,所以必须记住它有一个前提就是在同一个平面内,这样完整的平行定义就在我脑海中产生了,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是平行线,老师叫我们用自己的话说说两条平行直线:如直线 a 和直线 b,我们可以说直线a 是直线 b 的平行线,还可以说直线 b 是直线 a 的平行线,还可以说直线 a 和 b 直线互相平行的,接下来做练习时我们轻而易己就把它们给 解决 了。 认识了 平行 ,老师直接让我们认识了另一位朋友 垂直 ,并让我们认真观察什么时候图形是最特殊的 ? 我们观察后运用了解决平行的有关知识很快就发现第图形不一样,用三角板一测还发现两条相交的这个角是直角呢 !于是老师一一对垂直的有关知识进行了讲解, 交点 这时叫 垂足 ,相交的这两条直线叫垂线,同样老师也让我们做了类似的练习,结果我们以更快的速度完成了练习。 精品 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11 最后一环是找 垂直与平行 老师说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和垂线、让我们大家一起找一找,首先我们到了教室的,然后又到操场上去找,我们最后到了我们经常去玩的地方 云龙桥 去,结果发现这些我们经常去地方有很多 的 垂直与平行 ,我们大家都是惊讶极了,垂直与平行的现象真是无处不在,它不仅用处广泛而且美观,而且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垂直与平行。同学们,其实,生活就是数学的课堂,只要你有一双数学的眼睛,你也能发现很多的数学秘密噢 ! 数学小论文范文 5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正在逐步融合,逐步改变了以教师、课堂或课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探索在课堂上显现呢 ?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及做法 。 一给学生提供可探索的材料和可探索的学习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索和解决不可能是自觉行为,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教师必须努力为学生提供可探索的材料和可探索的学习内容,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课堂上显现。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探索的内容和目标,确定适宜的探究空间,学生探究的知识空间既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如果探究的知识空间过小,答案触手可及,则精品 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11 缺乏探索的意义,也影响学生探究的热情 ;若探究的知识空间太大,学生感觉无所适从,根本达不到探究的目的,还会挫伤学生探索的信心。如在教学“年、 月、日”时,引导学生从日历入手,探究发现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如果对学生提出:“观察你所带的日历,看看一年一共有多少个月 ?”这样的探究空间显然太小,学生一数即知,毫无意义。如果提出:“观察日历互相说一说你在日历上发现了哪些知识,看谁发现得最多。”这样探究的内容较为适宜。又如,在教学“圆周率”时,如果我们向学生提出:“请同学们研究一下,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这样的探究内容,显然就显得过大,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不知从何入手。如果我们向学生提出:“请同学们做几个圆,想办法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看一看这几个圆的周长 和直径的比值有什么特征。”这样的探究内容较为适宜,学生既有兴趣知道其中隐藏的奥秘,又明确怎样去探究。 二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背景和可探究的学习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背景和可探究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广阔背景中更好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并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变为学生自己探究的创新过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可为学生创设这样的学习背景:“有甲乙丙三位工精品 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9 / 11 人师傅,甲每加工 25 个零件,有 23 个及格 ,乙加工 20 个零件,有 19 个及格,丙加工 50 个零件,有 47 个及格。如果有一批零件要其中一位师傅加工,你会选择谁 ?”通过探究,使学生认识到这个现实问题实际上可转化成“求谁的合格率高”这一数学问题。又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以下的可探究学习情境:上课开始,我拿着一捆 36本课外书,从容地走进课堂。同学们在猜想:这节课老师让我们看课外书了。于是我指着这捆课外书说:“这 36 本课外书,我要分给你们三个小组,要求让第一组分得这捆书的三分之一,第二小组分得这捆书的六分之二,第三小组分得这捆书的九分 之三,请同学们说一说,这样分法合理不合理,谁分得多 ?谁分得少 ?结果分完没有 ?”这样问题的创设,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探究活动立即在课堂上显现,有的按照自己的思路去画线段图,有的一会儿测量,有的一会儿皱眉思索,兴趣盎然,学生会心地笑了,一样多。这时,学生又产生困惑,为什么会一样多呢 ?最后经过引导探究,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三给学生主动学习,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标准明确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只是教学 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对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要用发展的眼精品 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0 / 11 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自主学习、独立学习。为实现学生自主建构性学习,教师不能把现成的方法和结论告诉学生,或亲自讲解概念的形成过程、公式法则的推导过程和方法与规律的寻找过程。而要通过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反思与交流,才能促进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例如,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操作,把盒子里的物体按形状分类,然后让学生触摸物体的表面,说一说有什么感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是什么样 的 ?圆柱体的面是什么样的 ?让学生把这些物体在桌上滚一滚,会出现什么样情况 ?为什么 ?通过学生手摸、口说、感受、体验、发现这些物体的面也有什么变化,让学生充分感知,经历建构新知的过程,实现“再创造”。在引导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注意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探讨与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和能力。 四关注课堂人文价值,体现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的自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