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常用外存设备.ppt_第1页
计算机常用外存设备.ppt_第2页
计算机常用外存设备.ppt_第3页
计算机常用外存设备.ppt_第4页
计算机常用外存设备.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算机的外存设备 可作为计算机外存的设备较 多,有软盘、硬盘、光盘、 U盘、TF卡、SD卡、CF卡、 记忆棒等。这些外存设备的 主要用途各不相同,但它们 都可以作为计算机的外存使 用。 硬 盘盘 硬盘:硬盘是计算机最主要的外存设备 ,根据硬盘存储介质和 存储原理不同,硬盘可分为机械硬盘(HDD)、固态硬盘( SSD)和混合硬盘三类。 机械硬盘是经历 多年的传统 硬盘技术,采用磁性涂有磁性材料金 属盘片作为存储数据。优点是稳定,缺点是读写速度不快。 固态硬盘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硬盘,它采用闪存颗粒来存储 数据;其特点是读写速度快,适合安装操作系统和各种软件。缺 点是易损坏,存储数据不安全。 混合硬盘是基于传统 机械硬盘诞 生出来的新硬盘,除了机械硬盘 必备的盘片、马达、磁头等等,还内置了闪存颗粒,这颗颗 粒 将用户经 常访问 的数据进行储存,可以达到如SSD效果的读取性 能。 总的来说,硬盘外部结构 由盘体、控制电路板、数 据线插座、电源插座等几 个部份构成。 在硬盘盘体的正面都贴有 硬盘的标签,标签上一般 都标注着与硬盘相关的信 息,例如产品品牌、容量 、型号、产地、出厂日期 、产品序列号等,如右图 所示。 一、硬盘盘的外部结结构 控制电 路板 盘体 硬盘的控制电路板位于 盘腔的反面,如右图所 示。 在线路板上,除各种电 子原件外,还焊接有硬 盘的电源插座、数据线 插座和跳线设置口等。 二、硬盘的内部结构 机械硬盘内部结构如下图所示,主要由盘片、 主轴、读写磁头、传动手臂、传动轴等部件组成。 盘片 主轴 电机 磁头 传动 手臂 传动轴 三、硬盘盘的几个重要参数 一、容量 硬盘的容量有两个:总容量和单碟容量。 通常所说的容量是指硬盘的总容量,随着硬盘生产技术的的不断发展,硬盘容量不 断增大,现在生产的硬盘容量最小500GB,最大达到6TB。一般硬盘厂商定义的单位 1GB=1000MB,而系统定义的1GB=1024MB,所以会出现硬盘上的标称值大于格式化 容量的情况,这算业界惯例,属于正常情况。 硬盘的单碟容量就是指一张碟片所能存储容量,目前硬盘的单碟容量已达到1000GB 。 二、转速 转速是指硬盘内电机主轴的转动 速度,单位是RPM(每分钟旋转次数).转速是决定硬盘 内部传输 率的决定因素之一,它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硬盘的速度,同时也是区别 硬盘档次的重要标目前一般的硬盘转 速为5400 转和7200转 最高的转速则可达到 10000转每分以上. 三、传输 速率 硬盘的传输 速率分内部分传输 率和外部传输 率。传输 速率的单位为MB/s。传输 速率 与硬盘转 速以及盘片存储密度(单碟容量)有直接的关系。 固态态硬盘盘外观观 软 盘 软盘:软磁盘使用柔软的聚酯材料制成原型底片,在两个表 面涂有磁性材料。常用软盘直径为3.5英寸,存储容量为 1.44MB.软盘通过软盘驱动器来读取数据。 软盘是比较古老的外存设置,它的存储容量小,读写速度慢 ,现在已被淘汰。 光盘是利用光学方式进行信息存储的盘片。光盘 需要放入光盘驱动器才能读取它上面的数据。 光盘分为CD光盘、DVD光盘和BD光盘三种。 一张CD光盘容量为700MB,有CD-ROM(只读)、CD -R(一次性刻录)、CD-RW(可重复刻录)几种。 DVD光盘也有DVD-ROM、DVD-R、DVDRW等,一张 D5单面DVD光盘容量为约4.7GB,一张D9双层DVD光 盘的容量约为8.5GB。 BD(Blu-Ray Disc)光盘采用蓝色激光的技术,因 此也叫蓝光盘,它是具有更快速、更高容量光学 储存媒体。一张D5单层蓝光盘的容量为25GB,D9 双层蓝光盘的容量为50GB。蓝光盘也有BD-ROM、 BD-R和BD-RE等。 光 盘 U 盘盘 U盘的全称为USB闪存盘,英文名“USB flash disk”,最早来源于朗科科技生产的一种新型存储设备 。它是一种使用USB接口的无需物理驱动器的微型高 容量移动存储产品,通过USB接口与电脑连接,实现 即插即用与电脑交换资料。 U盘最大的优点就是:小巧便于携带、存储容量 大、价格便宜、性能可靠。目前市面上的U盘容量主 要有8G、16G、32G、64G,除此之外还有128G、 256G、512G,最大容量已达到1T等。价格上以最常 见的8GB为例,20元左右就能买到,16G的40元左右 ,32G的70元左右。 U盘主要目的是用来存储数据资料的,经过爱好 者及商家们的努力,把U盘开发出了更多的功能:加 密u盘、启动U盘、杀毒u盘、测温u盘以及音乐u盘等 。 目前的U盘接接口分USB2.0接口、USB3.0接口以及最 新的USB3.1接口3种。 USB2.0接口的普通U盘读取速度红10MB/s,写入速度 约3M/s。高速U盘读取可达20MB/s,写入可达15MB/s左右 。 USB3.0接口的U盘速度明显比2.0接口快,较慢的写入 速度也能达40M/s左右,读取速度20MB/s左右,高速U盘写 入速度达100M以上,读取速度则可达到200MB/s以上。好使 用在USB2.0接口,普通U盘的读写速度也和USB2.0接口的 高速U盘相当。 USB3.1接口的U盘目前在速度上与USB3.0接口U盘还没 有什么优势。 选购U盘时主要值得注重的是容量、接口类型和传输速 度。此外也要注意品牌的选择,尽量选择一些知名品牌。 U 盘盘 SD 卡 SD卡是一种基于半导体闪存工艺的存储卡,1999年由日本松下主导,东芝和美国 SanDisk公司参与进行实质研发而完成。2000年这几家公司发起成立了SD协会(Secure Digital Association简称SDA),吸引了大量厂商参加。在这些领导厂商的推动下,SD卡已 成为目前消费数码设备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存储卡。 SD卡具有大容量、高性能、安全等多种特点的多功能存储卡,被广泛地于便携式装 置上使用,例如数码相机、个人数码助理(外语缩写PDA)和多媒体播放器等。 SD卡容量目前有3个级别,那就是SD、SDHC和SDXC。SD上限至2GB,目前已淘 汰,SDHC容量为2GB至 32GB,SDXC容量为32GB至2TB。下图中左图为SDHC级别, 右图为SDXC级别。 SD 卡 根据数据传输速度,SD有不同的等级。 SD2.0的规范中对 SD卡的速度分级方法是:普通卡和高速卡的速率定义为Class2、 Class4、Class6 和Class 10 四个等级。 SD3.01规范被称为超高速卡,速率定义为UHS-I和UHS-II。 目前已上市的有UHS-I卡较多,UHS-II则还很少。UHS-I卡的速度 等级有UHS-Class10和UHS-U1、 UHS-U3等标准,其中U3标准 的写入速度可达80MB/s以上,读取可达90MB/s以上。UHS-I的 Class和SD2.0的Class不同,分为UHS-Class10 写入速度可达 45MB/s,读取速度可达90MB/s。 TF 卡 TF卡的英文全名Trans-flash Card,由SanDisk(闪迪)公司 发明,2004年正式更名为Micro SD Card,因此也属于SD卡的一 种。但目前大多数人仍称它为TF卡。Micro SD卡是一种极细小的 快闪存储器卡,其格式源自SanDisk创造,原本这种记忆卡称为T- Flash,及后改称为Trans Flash;而重新命名为Micro SD的原因是 因为被SD协会 采立。TF卡 TF卡主要用于手机,也用于MP3 播放器、MP4播放器、汽车导航等。目前的TF卡提供有8G、16G 、32G和64G的容量, 最高容量达到128GB。 TF卡中存储的资料也可与电脑共享,只需将手机连接到电脑 或用读卡器连接在电脑中就可以供使用。 不同的TF卡传输速度大不相同,一些低速卡的读写速度每秒 仅几M,而一些高速卡的读取速度可达100MB/s,写入速度也可达 40MB/s以上。选购TF卡除重视容量外,还要注重传输速度、品牌 的选择。 CF 卡 CF卡(Compact Flash)最初是一种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数据存储设备,后 来也使用了闪存,于1994年首次由SanDisk公司生产并制定了相关规范。 CF接口也广泛用于PDA、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和包括台式机在内的各种设 备,目前CF的最大容量达到256GB。 CF卡有下列规范: CF2.0:数据传输率到16MB/s CF3.0:数据传输率最高66MB/s CF4.0:数据传输率最高100MB/s CF4.1:数据传输率最高133MB/s CF5.0:数据传输率最高133MB/s CF6.0:数据传输率最高167MB/s 记忆记忆 棒( XQD 卡) 记忆棒全称Memory Stick,它是由日本索尼公司最先研发出来的移动存储媒体。记忆棒 用在索尼的PSP,PSX系列游戏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索爱的手机,还有笔记本 上,用于存储数据,相当于计算机的硬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