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中药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1页
毕业论文——中药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2页
毕业论文——中药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3页
毕业论文——中药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4页
毕业论文——中药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中国中药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国中药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 经历几千年积淀形成的中医学留给我们中药这一宝贵财富,如今中药以其在养生 保健方面的突出贡献而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推崇。中药产品远销海外,近几年的中药贸 易额也稳步增长。然而,中药贸易还存在诸多问题:中药出口的结构不佳、中成药国 际竞争力连年下降;中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难以达到技术标准、绿色标准而遭遇贸易 壁垒;对中药现代产品研发投入不足、产品创新乏力等等。本文将针对近十年的中国 中药贸易进行统计分析,并在第四部分中着重分析中成药的出口现状和竞争力,最后 提出针对目前中药出口贸易问题可以采取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中药出口贸易、统计分析、中成药、对策 II Abstrac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which was formed after going through thousands of years, is a valuable legacy left to us. Nowaday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popular among more and more people for its prominent contribution in health care. TCM products are exported overseas, and TCM trade has been growing steadily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TCM trade still has many problems like poor TCM export structure and lack of product innovation. Besides,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is on the decline year by year. TCM products have faced trade barrier since they cant meet the technology standards and green standards in global market. The investment on TCM modern products research is not enough either. The paper will be based on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Chinas TCM trade over the past decade, put emphasis on analyzing the export situ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in the forth part, and put forward the possible meatures to deal with the current TCM export trade problems. Keywords: TCM export trade, statistical analysis,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countermeasure III 目录 1 导言 1 2 理论与文献综述 3 2.1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3 2.2 竞争优势理论 .3 2.3 中药贸易研究成果综述 .5 3 中药出口贸易现状及其问题 1 3.1 中药的相关概念 .1 3.2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现状 .2 3.3 中药对外贸易现状统计分析 .3 3.4 中药目标出口市场概述 .9 3.5 中药出口贸易的主要问题 13 4 中成药产业的出口发展分析 .15 4.1 中成药的出口贸易分析 15 4.2 日本汉方药的发展历程 17 4.3 中成药与日本汉方药的竞争优势分析 18 4.4 日本汉方药的发展对中成药产业的借鉴意义 21 5 发展中药及中成药产业出口贸易的对策研究 .22 5.1 积极主导中医药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22 5.2 发展高质量的绿色中药材 22 5.3 研发适应现代生活的中成药产品 23 5.4 建立并推广完善的中药标准 23 5.5 完善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24 5.6 制定适合中药产品的国际营销战略 24 6 结论 .26 7 参考文献 .27 致 谢 29 中国中药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1 1 导言 随着人类物质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不断延长,许多国家已经 或者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慢性疾病逐渐增多;其次,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原本对 人类威胁最大的传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取而代之的是诸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 病等“心身疾病”和“现代文明病” 。如今,人们的健康和保健观念发生转变,不再寻 求单纯的治疗模式,而是越来越重视预防、治疗和保健相结合的养生之道。这为中医 药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医历经几千年的积淀形成完整的体系,并且留下了连续的书面记载。远古神农 氏尝遍百草、发现药材,后人借其名写下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最早的药学专著; 另一本中国传统医学著作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东汉末年张 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 ,日本汉方药的 210 个古方全部来自此书。 在当代,中医药 以其特有的整体医学理论和文化积淀影响着包括华人在内的更广泛的人口和地区。与 此同时,西医理论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模式不能满足人类自我保健的需要,化 学合成药物也显现出研究开发时间长、毒副作用大、易于造成耐药性等缺点。而包括 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药毒副作用小、价格便宜、应用方便,对一些老年病、慢性病、 传染病等有很好的疗效,特别是在养生、药膳等方面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因 此,近年来传统医学医药在世界各国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据统计,以传统 医学知识为基础的世界草药市场约为 600 亿美元。 在这种欣欣向荣的市场大环境下,与欧美植物药、日本汉方药甚至是韩国韩药相 比,中国的中药在国际天然植物药市场上的表现令人失望。中药出口贸易暴露出种种 问题:中药占世界市场的比例非常小,同是亚洲国家传统医药、同起源于博大精深的 中医,中药的出口情况不及日本汉方药;中药出口结构不佳,2009 年,初级加工、低 附加值的中药材和植物提取物占中药出口额的比重超过 80%,高附加值的中成药出口 额不足 12%。国内中药制造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无法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管 理体系,以至于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中成药以药品的身份进入欧美,而是以膳食补充 剂等身份出口。 中国于 2001 年加入 WTO 后,各个行业的进出口贸易出现了飞跃。许多国家对中 药合法的立法出现松动,特别是日本、韩国、东南亚等亚洲国家,相继承认中药的合 法地位。2009 年,中国一跃成为世界出口第一大国。然而,作为拥有知识产权优势的 中药产业在出口贸易中却举步维艰,在生产、加工、贸易等方面无法达到国际标准, 中药产业的现代化刻不容缓。我国中药贸易如何提高国际竞争力,是一个非常值得研 究的课题。 对于这一课题,许多专家和学者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如 质量标准、贸易壁垒、产业竞争力及营销战略等多方面分析这一课题,并提出了诸多 中国中药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2 建议和对策。 本文将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综述,并通过分析近年中药在国际市场的发展现 状提出应对之策。本文的其余部分将做以下的安排:在第二部分回顾与论文课题相关 的国际贸易理论以及前人关于中药出口贸易所做研究的文献综述;在第三部分中,通 过统计分析,描述中药产业和中药出口贸易的现状以及市场分布,罗列中药贸易所面 临的主要问题;第四部分中重点分析中成药的出口贸易现状,将日本汉方药与我国中 成药进行对比研究;第五部分是针对进一步发展我国中药出口贸易提出对策和建议; 最后一部分为结论。 中国中药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3 2 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历史悠久,国际贸易理论也是在经济学中出现较早的理论,其发展伴随 着生产方式的发展。这些理论旨在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和国际交换对各国经济乃 至世界经济的影响等等问题。 早期的绝对成本理论认为,国家之间的商品交换建立在绝对成本基础之上,即一 国应生产并出口在生产效率方面有优势的商品,而进口生产效率比其他国家低的商品, 这就形成了国家之间的劳动分工,最终结果是增加了国际贸易双方的财富。绝对成本 首次明确国际贸易是一种正和博弈,但这一理论的局限在于只考虑劳动生产率的因素, 没有提出相对独立的国际贸易理论。 比较成本理论认为,如果一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其他国家生产这种商 品的机会成本,那么这个国家在生产这种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如果两国能出口具有 比较优势的商品,就都能获益,即一国应出口劳动生产率相对高的商品,进口劳动生 产率相对低的商品。比较成本理论的局限在于它是一种静态的对短期利益的分析,而 对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完善和长期的经济发展不利。 要素禀赋理论提出,充裕资源是一国中相对其他资源的供给比较大的资源,各国 应生产充裕资源密集型产品,并出口这类产品。要素禀赋理论解释了国际贸易能提高 资源的利用率,影响收入分配。 2.2 竞争优势理论 随着国际贸易中产业和商品的丰富化,许多例证表明只考虑生产要素的比较成本 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无法解释更多的产业贸易现象。现代多元化的国际贸易中,一些 产业的竞争优势不再单单以生产要素的优势来衡量。不同于经济学家的国际贸易理论, 管理学家基于经验分析对一国的产业竞争力决定因素进行了研究。 迈克尔波特通过 4 年对 10 个重要贸易国家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竞争优势理论, 又称“钻石”模型,以此解释一国的某些产业在国际竞争中拥有优势的原因。 “钻石” 模型的主要内容是一些因素可能会决定一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些因素包括:生产 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此外, 还有机会和政府这两个辅助因素。 “钻石”模型是一个双向强化的系统,因素彼此之间 中国中药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4 互相影响(参见图 2-1) 。 企业战略 企业结构 同业竞争 需求条件 相关与支持 性产业 政府 生产要素 图图 2-1 完整的钻石体系完整的钻石体系 1 生产要素可分为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这些生 产要素通常混合出现,它们是否与竞争优势有关,还要看应用时所发挥的效率和效果。 一个竞争力强的国家不但能继承天然的优势,并且能创造生产要素或提升必要的生产 要素。 需求条件中重点强调的是国内市场的需求状况。企业能最先洞察国内市场消费者 的需求变化,做出对产品或服务的相应调整。一个质量高的国内市场能刺激企业不断 改良和创新,催生这个产业的竞争优势。即使在全球化的今天,国内市场仍是不可取 代的。 相关与支持性产业是形成国家竞争优势的第三个关键要素。从产业链方面看,若 一个产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将会带动上、下游产业的推陈出新和国际化。此外,一 个产业在国际市场的优势会增加其互补产品或劳务的市场需求。 企业是“钻石”模型的第四个关键因素。企业的管理模式虽有所不同,但都受母 国文化的影响,与其他国家的企业相比,同一个国家中的企业具有相对近似的管理模 式和文化。这些企业的战略和结构使之在某一产业经营有方。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也 会加速企业的创新,甚至促进产业升级。 1 麦克尔波特. 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19 机会 中国中药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5 机会是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角色之一。波特称机会角色是可遇不可求的,一般与 产业所处的环境有关,这些环境包括发明创新、能源危机、金融市场的变化、外国政 府的行为、战争等等。不过,把握机遇或化解危机的能力也与“钻石”模型的四个要 素有关。 政府是国际竞争优势中另一个重要角色。政府的政策会影响其他要素,例如市场 干预、补贴、制定产品质量标准等,同时,政府也是国内市场的重要消费者之一。另 一方面,国家竞争优势的其他关键要素也会影响政府的政策制定。 竞争优势理论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释我国中药产业在国际市场表现差强人意的原 因。 2.3 中药贸易研究成果综述 2001 年中国加入 WTO 后,一些学者开始意识到了中国中药制药行业所面临的巨 大挑战。郭克莎(2002)预测,入世后中药的国际竞争力状况及其面临的国际竞争形 势不容乐观,中药不但将在国际市场上遭遇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在国内中药市场也将 面临国外制药公司的挑战。 事实上,近几年的贸易数据表明,我国中药在国内外市场上确实面临着严峻的竞 争环境,这也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他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中药出口中存在的问题。 杨小川和吕允旻(2008)认为,影响中药出口的一个根本问题是中药材质量缺乏保证, 其次中药出口也受到很多技术性壁垒的限制,申请中药出口的程序和保护中药的法规 不完善,直接影响了中药的出口。安睿和张伟(2006)通过对中药出口贸易数据的分 析总结的中药出口问题有:中药出口总额较低、贸易地相对集中、价格不稳定、品种 混乱、中成药占出口中药的比例少、传统中药资源物种破坏严重。黄萍和马爱霞 (2005)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中药出口的负面作用非常明显,这些技术贸易 壁垒包括:中药以保健食品或植物药品形式注册的法律和法规壁垒、多种类型的认证 制度的壁垒、包装和标签规则、绿色壁垒。孙波(2009)的研究表明当前中国在中药 的国际贸易中所占份额较小,科研投入暂时无法同国外相比,属于传统意义上的中药 使用大国,产业国际化程度偏低。 中药出口贸易中的诸多问题也说明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不高。一些学者从 产业竞争力的层面来研究我国中药的出口。冒巍巍等(2003)利用产业竞争力理论的 “钻石”模型对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中药产业的发 展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虽然现有国际竞争力和地位都比较低,但发展潜力巨大、前景 光明。钱兴利(2006)重点分析了中成药的产业竞争力水平,通过比较优势原理的贸 易竞争指数和显示比较优势指数以及基于竞争优势原理的竞争态势矩阵得出结论:中 成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正逐年下降,亟待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从营造中医药文 中国中药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6 化国际环境、推广中医国际标准、树立品牌保护意识等等方面改善目前的中成药出口 情况。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从营销学的角度分析中药产业的国际化问题。杜建彬 (2003)通过分析中药产业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机会与障碍、在国内营销环境中的发展 优势和发展劣势,指出要借鉴国外经验,例如建立国际化的价值链、加强自身竞争实 力、合理运用促销以扩大企业知名度、注重文化的交融等。 国外也有不少学者对中药相关领域进行研究,主要集中于中药在各国的发展或中 药的药理研究。Griffiths(2009)分析了中药若以药品、食品或膳食补充剂形式进入美 国所需经历的不同认证程序,以及中药进入美国药典的标准。Xiao(2004)的研究表 明,新加坡正为中药生产企业,尤其是中国的企业,提供便捷的资本筹集渠道和研发 资金支持,此外,中药在新加坡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快速的发展,新加坡有潜力成为全 球中药产业的一个发展平台。Kong 等(2004)认为,从补充替代医学的兴起中可以看 到传统中药作为西药补充的潜力,对中药成分的研究表明中药是药品发展的宝库。 Ghayur(2009)记录了 2008 年加拿大中药研究所组织的会议,各国的学者进行了内容 丰富且涉猎广泛的中药研究讨论,包括中药实践、中药对多种疾病的疗效、中药的分 析方法、中药质量与污染问题和加拿大的中药监管和教育体系等。虽然这些研究未直 接涉及我国中药贸易发展情况,但都显示了中药正在扩大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为我国中药出口贸易发展的广阔前景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目前的学术研究表明,在理论方面,从传统的比较成本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到属 于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竞争优势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善,可以为从 不同角度研究中药贸易提供理论支持。 在方法方面,较多的学者通过对我国中药产业对外贸易的各项数据展开各种分析, 发现国际化中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一些学者运用多种工具如指数分析等对中药产业的 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还有一部分学者从微观的层面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衡量中 药企业的国际化战略。 综上所述,已有许多学者开始关注我国中药产业和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并在 各自的研究中展示了中药贸易丰富的背景资料,其中包括出口现状、市场分布、面临 的国际环境、出口发展的障碍等等,这些都能为本研究提供较充实的背景资料和一定 的基础。尽管如此,已有文献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主要在于研究分析的角度不够全面, 较少出现深入的定量分析等问题。 中国中药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7 中国中药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1 3 中药出口贸易现状及其问题 3.1 中药的相关概念 3.1.1 中药的基本概念 2002-2005 年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战略中将传统医学定义为传统中医学、印 度医学及阿拉伯医学等传统医学系统以及各种形式的民间疗法的统称。传统医学疗法 包括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 2。中医学是中国古代人民经历几千年漫长岁月的经验累积 而成,发展至今拥有一套完整的医学理论和诊疗方法。中药在中药学中的定义是: 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及康复保健等方面的物质。中 药的来源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传统中药产品有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其中,中药材是中药饮片的原料, 中药饮片则是中成药的原料。现代中药的出口形式有:中药材及饮片、中成药、提取 物。 3.1.2 中药与国外植物药的区别 西方植物药拥有一个很大的市场,欧共体对植物药有一个较全面的定义:植物药 产品不只是单一的药用植物,可以是多种植物药配伍,含有专一植物活性成分和/或植 物提取物,植物药是植物被运用于医疗目的的医药产品。植物药或其制品被认为是一 种活性成分或其治疗作用的成分还不很清楚的医药产品。植物药制剂是将植物弄碎成 粉状、提取、着色、油脂化或液态化、压榨植物汁等对植物进行加工、制作,将其纯 化或浓缩而成的制剂 3。 中药中与植物相关的一部分药品与西方植物药来源基本相同,但两者还是存在一 定区别,具体比较如表 3-1 所示。 表表 3-1 中药与西方植物药比较中药与西方植物药比较 项目中药西方植物药 系统理论 有系统理论,强调辩证施治,有一整套味、 归、经理论原则指导临床用药 未形成较系统的理论,尚未纳入任何医药学 体系,仅凭一定的经验使用 来源植物、动物、矿物以植物为主 2 WHO Traditional Medicine Strategy 2002-2005. Geneva: WHO, 2002.1 3 李红珠,郑军.欧美植物药市场给中药走出国门的启示J.中国医药情报,2002,8(2):48-51 中国中药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2 方剂 强调配伍组方用药,讲究君臣佐使,充分发 挥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故多为复方用药 大多为单方,少数为组合用药 炮制加工有系统和经过数千年实践的炮制经验和工艺应用生药,无传统、无专门的炮制要求 临床使用情况 丰富的实践,浩瀚文献,数千年实践经验; 对慢性病、疑难症、老年病尤为擅长 最长才几百年历史;主要用于轻症、预防感 冒、失眠、消化不良、食欲不佳、紧张,大 多列入 OTC 药范围,被认为只是辅助作用 临床前期慢毒、 急毒及三致试 验 常缺乏 GLP 实验室水准的实验数据大部分具有符合 GLP 实验室要求的实验数据 临床试验常缺乏双盲法等临床数据现代研究强调用双盲法等 发现新药 因为有规律及丰富的经验积累,是开发新药 的重要途径 有生命力,但无法与中药相比 资料来源:么厉、肖诗鹰、刘铜华. 国内外中药市场分析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4 3.2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现状 中医药是我国的传统产品,中药产业更是名副其实的民族产业,如今正渐渐成为 开发新药的源泉,是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寻找天然药物代替化学 合成药物逐步形成趋势,全球天然药物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国 中药产业在国内市场表现出飞速的增长形势。从表 3-2 可以看出,在 2001 年至 2007 年中,我国中药行业的销售收入从 573.53 亿元增加至 1587.47 亿元,增长两倍多,进 口额与出口额都增加一倍左右,由销售收入、进口额和出口额推算的国内需求从 2001 年的 539.26 亿元增长至 2007 年的 1523.06 亿元,扩大两倍多。这些数据表明,我国中 药产业近年来的发展主要是受到国内市场需求增加的带动,与此同时,中药对外贸易 额也处在蓬勃发展之中。 表表 3-2 2001-2006 年我国对中药国内需求年我国对中药国内需求 年份销售收入(万元)进口额(万元)出口额(万元)国内需求(万元) 200157353001191884618555392633 200269891001522885553556586033 200375143001723215103347176287 200489174001870155999388504477 20051148820019739068249811003092 中国中药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3 20061330340023943787286312669974 20071584740027078188756115230620 资料来源:杜金枝.我国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08 但是反观我国的中药产业也不难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瓶颈。中药产业的特点 可以概括为“多、小、散、乱” ,产业集中度低,中药企业的规模多为中小型。截止至 2005 年年末,我国共有中药企业 1636 家,占全国医药行业企业(5053 家)的 32%, 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中型、小型企业呈金字塔形分布,小型企业为绝大多数,约占 整个中药行业的 4/54。 此外,我国中药产业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中药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新药研发能 力不强,对中药相关产业的重视和开发不足,核心人才缺乏等等。 3.3 中药对外贸易现状统计分析 3.3.1 近十年中药出口情况 中药是我国具有传统优势的贸易产品,自 1949 年以来,中药对外贸易量和贸易额 都大幅提升。中药出口额在 20 世纪 90 年代遭遇跌宕起伏,1991 年出现大幅回落, 1992 年重新开始增长,于 1995 年出现最高峰,在之后的几年中接连下降,2000 年起 情况好转。从表 3-3 中可以看出,2000 年中药出口额终于止跌回升,开始进入稳步增 长的通道,2002 年、2005 年和 2006 年增长幅度都较大 5。中药出口继 2008 年出口额 突破 12 亿美元后在 2009 年继续突飞猛进,突破 13.5 亿美元大关,达到 137304.98 万 美元,较 1999 年增加近两倍。 表表 3-3 1999-2009 年中药出口额(单位:万美元)年中药出口额(单位:万美元) 年 份 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 出 口 额 51582554245584667095712067250083000102108110906122162137305 4 秦巴药谷信息网EB/OL. /show_article.asp?id=214.2007-3-27/2010-5-17 5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关于中药贸易的统计包括四种产品的贸易:中药材及饮片(下文均简称中药材) 、提取 物、中成药和保健品。但各年数据统计口径不一,有的包含保健品而有的剔除保健品的数据,为保持各年的统计口 径一致,3.3.1 和 3.3.2 小节的关于中药进出口总额的统计范围都不包括保健品的进出口贸易额。2009 年,保健品出 口额占中药出口的 6.49%,进口额占中药进口的 26.2%。 中国中药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4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医药经济信息网、中国医药保健品贸易网统计数据整理 根据图 3-1 所示,在 1999 至 2009 年间,中国中药出口额从负增长变为正增长, 出口额同比增长率在波动中上升。其中 2006 年增幅最大。 1999-2009年中药出口额增长率 -10.00% 0.00% 10.00% 20.00% 30.00% 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 年份 增长率 同比增长率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医药经济信息网、中国医药保健品贸易网统计数据整理 图图 3-1 1999-2009 年中药出口增长率年中药出口增长率 从我国中药的三大类产品各年的出口情况来看(如图 3-2 所示) ,1999-2009 年以 来,中药材一直在整个中药出口中占有较大比重,并保持稳步增长的势头,2000-2009 年中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5.52%,2009 年中药材的出口额突破 5.5 亿美元;提取物在 9 年间出口额增长特别迅速,年平均增长率达到 22.47%,是我国出口最快的中药产品; 中成药出口的增长缓慢,在 2006 年和 2009 年出现负增长,年平均增长率 8.01%,近 三年出口额维持在 1.5 亿美元以上。 中国中药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5 1999-2009年中药出口产品变化情况 0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19992000 2001 20022003 2004 20052006 2007 20082009 年份 出口额(单位:万美 元) 中药材提取物中成药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医药经济信息网、中国医药保健品贸易网统计数据整理 图图 3-2 1999-2009 年中药出口产品变化情况年中药出口产品变化情况 从三大类产品占中药出口的比重来看(如图 3-3) ,中药材从 1999 年占比 64.52%,连年下降至 2009 年的 40.38%,提取物从 1999 年占 20.16%上升至 2009 年的 47.71%,成为中药出口的拳头类产品;而具有高附加值的中成药占比不断缩小,从 1999 年的占比 15.31%下降至 2009 年仅有 11.18%。 1999-2009年中药出口产品结构 0% 20% 40% 60% 80% 100% 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 年份 出口占比 中药材提取物中成药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医药经济信息网、中国医药保健品贸易网统计数据整理 图图 3-3 1999-2009 年中药出口产品结构年中药出口产品结构 3.3.2 近十年中药进口情况 自 1999 年以来,中药的进口额增长非常迅速,2009 年的中药进口额是 1999 年的 4.2 倍(如表 3-4 所示) 。 表表 3-4 1999-2009 年中药进口额(单位:万美元)年中药进口额(单位:万美元) 中国中药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6 年 份 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 进 口 额 1010010600144001840020800226002400023304278713351442916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海关统计年鉴、中国医药保健品贸易网统计数据整理 从图 3-4 中可以看出,中药进口额的增长率在 2000 年出现下降后于 2001 年大幅 增加,增长率在随后的几年中持续下降,到 2006 年甚至变成负增长,不过从 2007 年 起,增长率大幅上升。2007 年至 2009 年中的进口增长率水平维持在 20%左右。 1999-2009年中药进口额增长率 -10.00% 0.00% 10.00% 20.00% 30.00% 40.00% 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 年份 增长率 同比增长率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海关统计年鉴、中国医药保健品贸易网统计数据整理 图图 3-4 1999-2009 年中药进口额增长率年中药进口额增长率 图 3-5 显示了中药产品的进口额增减变化。总体而言,中药材进口额的变化不大, 在 2006 年达到最低峰后开始出现持续增长的势头;提取物进口额的增长较平稳,唯独 2009 年的增幅很大,增长达 1 倍还多;中成药进口在 10 年中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 只有 2004 年和 2009 年出现小幅回落。 中国中药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7 1999-2009年中药进口产品变化情况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 年份 进口额(单位:万美 元) 中药材提取物中成药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海关统计年鉴、中国医药保健品贸易网统计数据整理 图图 3-5 1999-2009 年中药进口产品变化情况年中药进口产品变化情况 从各类产品所占中药出口的比重来看(如图 3-6 所示) ,1999 年中药材的进口额所 占比重最大,在随后的几年中逐步缩小,进口大户渐渐被中成药取代。2005 年的中成 药进口占比接近 50%,随后几年比重开始回落。至 2009 年,中药材、提取物和中成药 的占比分别为 21.32%、37.7%和 40.98%。 1999-2009年中药进口产品结构 0% 20% 40% 60% 80% 100% 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 年份 进口占比 中药材提取物中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