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阳师范学院20XX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伏牛山区旅游地居民对旅游 影响的感知及态度调查研究 完 成 人: 班 级: 学 制: 专 业: 旅游管理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第14页(共16页)目 录摘要(1) 0引言(1) 1研究区域的概况(2) 2研究方法(2) 3结果分析(4) 3.1 对受访居民的基本资料的分析(4) 3.2 对受访居民对于旅游影响的感知及态度的分析(5) 3.2.1 居民对于旅游所带来的经济影响的感知(6) 3.2.2 居民对于旅游所带来的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6) 3.2.3 居民对于旅游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的感知(7) 3.2.4 居民对于旅游业发展的态度(7) 3.3 对受访居民的基本资料及其对于旅游影响的感知及态度的关系的分析(7) 3.3.1 性别(7) 3.3.2 年龄(8) 3.3.3 居住时间(9) 3.3.4 文化程度(9) 3.3.5 家庭收入来源和职业相关(10) 4结论(11) 5建议(11) 参考文献(13) Abstract(14) 伏牛山区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及态度调查研究 摘要: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及态度研究,是旅游地理学的重要研究主题之一。对伏牛山区旅游地的居民进行调查,研究他们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及态度,为当地旅游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提供指导。本文对伏牛山区的概况及其旅游资源进行了一定的描述,对有代表性的旅游资源地的居民进行实地走访,开展问卷调查,选择了以南阳市西峡县的双龙镇和内乡县的夏馆镇为例,认真地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汇总,明确旅游地居民对旅游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影响的感知程度及其对旅游业的态度,最终的研究结果表明:旅游地居民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持支持态度。最后根据所得结论提出了建议:从“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参与”这个方面考虑,如何能更好地让伏牛山区的旅游资源得以开发,实现当地旅游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关键词: 伏牛山区旅游地居民;问卷调查;旅游影响; 感知及态度;建议0 引言在国内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旅游地居民对旅游业的依赖日益加强,更加重视和认识到旅游所带来的经济效应、社会文化效应和生态环境效应。旅游地的任何开发项目均与当地居民的切身利益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旅游地居民对当地旅游发展的影响日益突出,是当地发展旅游业和保护旅游资源的关键力量,对旅游地的发展起着长远的重要的作用,所以,开展居民旅游感知及态度研究对于目的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其重要与紧迫。通过对伏牛山区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及态度的调查研究,正视伏牛山区旅游发展的部分现状,并对当前暴露的问题进行深刻思考,在此基础上明确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旅游发展的目标及战略。以此来促进伏牛山区的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发展,从而反作用于当地的生态环境,并且提高旅游资源的质量以求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对于该选题的研究,对伏牛山区的旅游规划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为旅游目的地政府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提供依据,有利于建立和完善旅游地公众参与机制,对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良性结合,促进伏牛山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国外在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及态度调查研究上已取得相对丰富的成果,而国内有关此类问题的研究主要是描述性的,还停留在最初的起步阶段,与国外的研究相比,在层次和数量上都有较大差距,这预示着这个领域仍旧处在学科发展的初期阶段, 亟待进一步地扩展和深入,仍旧需要大量的案例研究和实证分析。随着旅游业的逐步发展,相关的研究必定会引起人们的重视。15 1 研究区域的概况伏牛山脉位于中国河南省西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03011305,北纬32453400,属秦岭山脉东段,呈西北-东南走向,东西绵延八百余里,南北宽约4070km,面积约1万km,素有“八百里伏牛”之称。西至省界,西北接熊耳山,东至方城北部,东南遥接桐柏山,南至南阳盆地。海拔1 000公尺左右,主峰老君山海拔2 192公尺。伏牛山是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南省平均海拔最高、分布面积最大的著名山脉,也是河南省森林面积最大、覆盖率最高、蓄积量最大、动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山区。伏牛山生态旅游区覆盖洛阳、南阳、平顶山、三门峡、驻马店5市15县(市、区),是河南省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品种最齐全、综合品位最高、面积最大、最具生态旅游发展潜力的优势地区。资源优势独特,兼具“北雄南秀”特色,人文景观与美轮美奂的自然景观相映成辉。6主要旅游景区有:石人山、嵖岈山、天池山、老君山、重渡沟、白云山以及宝天曼、老界岭、龙峪湾、豫西大峡谷、恐龙蛋化石群、鹳河漂流、伏牛山滑雪场、黄河小浪底、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嵩山少林寺、龙门石窟、白马寺、武侯祠、内乡县衙等自然和人文景区。2 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的抽样调查法、网络资源查询法、文献资料查询法、实地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由于研究范围相对较大,为此,特对该地区进行了抽样调查,选择了比较典型的西峡旅游景区和宝天曼旅游景区,通过网络和相关书籍分别搜取了两地所处城镇的概况: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的双龙镇位于豫西伏牛山腹地,处在卢氏、灵宝、栾川、嵩县等地南下的交通咽喉要道上,素有“西峡北大门”之称,镇政府所在地距西峡县城以北25公里,311国道和331省道交汇集镇穿境而过,总面积297平方公里,全镇辖22个行政村,约2万余人。全镇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物产丰富,境内现代化的通讯、广电和电力网络已基本贯通。近几年来,双龙镇党委、政府在西峡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据镇情理思路,突出特色谋发展,确立了建设“经济强镇、生态大镇、旅游名镇”的奋斗目标,全镇基本形成了以龙成集团为首的民营工业,以果、菌、药为主的特色农业,以龙潭沟、荷花洞、灌河漂流、石门湖等六大景区为龙头的旅游产业,以集镇和香菇市场为依托的商贸流通业四大经济支柱。全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双龙镇先后获得了南阳市综合体制改革试点镇、市“四星级城镇”、河南省“中州名镇”、“国家卫生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第三届“全国文明村镇”、“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市信访工作先进乡镇”、“全市平安建设工作先进乡镇”等荣誉。全国最大香菇市场就位于双龙小城镇,2011年,全镇综合经济实力在南阳市214个乡镇排序中位于第7位。双龙镇已走出了一条独具山区特色并具前瞻性的镇域经济发展路子,实现了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协调发展,成为镶嵌在伏牛山中的一颗璀璨明珠。78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的夏馆镇位于内乡县北部,宝天曼世界地质公园境内,东连南召,西邻西峡,北依嵩县,是豫西三县交汇处一个边缘重镇,地处豫陕鄂三角地带,历史上被称为“入关要道,秦楚咽喉”。总面积360 平方公里,全镇辖19个行政村,约2万余人。全镇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山水秀美,物产丰富。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夏馆镇北部的主体林带,是伏牛山向东南延伸的最高山体,海拔1830米,拥有良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物资源,森林覆盖率高达958,植物种数占河南省植物总种数的80,是河南省珍稀植物最集中、最丰富的地区,是中原地带唯一保存完整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生态区,先后被评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还被誉为“生物物种天然基因库”、“天然物种宝库”、“中州绿色明珠”。近几年来,在充分分析了夏馆镇的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之后,镇党委政府确立了建设“北部工业强镇、豫西旅游名镇、山珍特色集镇”的发展目标,形成了矿产品开发、旅游、林果菌三大主导产业,其中,旅游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新的增长点。镇政府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完善旅游设施,葛条爬民俗村的形成、服务区的兴建、宝天曼漂流的设施完善带动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大大增长了当地人的经济收入。夏馆镇在已获得了南阳市“四星级”集镇的基础上,于2009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中州名镇”的荣誉称号。910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笔者进行了问卷设计,问卷内容包括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居住时间等在内的8个基本资料的选项,以及34个对于旅游影响感知及态度的选项,让受访者根据其现实的基本情况和真实的自我感受进行选择,其中受访者均为双龙镇和夏馆镇的居民(考虑到收入因素缺乏真实的现实依据,因此摒弃了“收入”的选项)。笔者于2013年1月22号和24号对双龙镇和夏馆镇做了一定的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工作,一共发放问卷60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50份,收回率约为83。3 结果分析3.1 对受访居民的基本资料的分析如下表“表1”所示,依据该表显示可知:1、在“性别”上,男性人数多于女性;2、在“年龄”结构上,以1850岁的青年和中年为主,共占被调查者的82,该年龄段的人比较成熟,因此看问题相对有深度一点;3、在“文化程度”上,主要是“初中及以下”,其次是“高中/中专/职高”,说明当地居民整体上受教育水平偏低;4、在“居住时间”上,大都是居住了5年以上;5、在“家庭收入来源”上,“部分来自旅游业”的占多数,说明当地居民对旅游业的依赖不强,但是旅游业影响到的居民群体还是比较多的;6、在职业相关方面,发现当地居民与旅游业密切程度较低,还需要对他们加强教育,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表1 基本资料统计基本资料项选项百分比性别男58%女42%年龄18岁以下8%1825岁36%2650岁46%50岁以上10%居住时间5年以下2%510年46%1120年24%20年以上28%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66%高中/中专/职高28%大专/本科6%硕士及以上0%职业旅游相关工作18%非旅游相关工作82%家庭收入来源主要来自旅游业18%部分来自旅游业50%不来自旅游业32%是否有亲友直接参与当地旅游的相关工作有56%无44%是否间接参与当地的旅游活动有66%无34%3.2 对受访居民对于旅游影响的感知及态度的分析旅游地居民对旅游业发展的态度和行为对当地旅游业的能否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调查研究伏牛山区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及态度,具体一点来说就是调查研究伏牛山区旅游地居民对当地旅游所带来的经济影响、社会文化影响、生态环境影响的感知及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态度。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影响、社会文化影响和生态环境影响都是“双刃”的,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3.2.1 居民对于旅游所带来的经济影响的感知在旅游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中,经济方面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最容易被旅游目的地的居民所感受到的。调查结果表明:居民对于旅游所带来的正面经济影响的感知非常强烈,而对于旅游所带来的负面经济影响的感知相对较弱。在旅游所带来的正面经济影响方面,有80%左右的居民认同旅游发展“增加居民就业机会”(80%)、“增加居民个人收入”(82%)、“提高居民生活水平”(80%)、“促进当地经济发展”(78%)、“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其他行业发展”(82%)和“改善投资环境,加深对外经济合作交流,创造更多商机,吸引更多投资”(78%)。另外,只有不到一半的居民认同旅游发展“增加当地政府税收”(48%)。在旅游所带来的负面经济影响方面,有近60%的居民认同旅游发展致使“物价上涨,居民生活成本增加”(58%)、“土地价格上升,提高房地产价格”(60%)。另外,只有极少数的居民认同旅游发展引发“旅游从业人员收入高于非旅游从业人员,造成两极分化”(6%)、“旅游收益分配不公”(4%)、“因为外来者的参与和控制导致潜在的经济效益损失”(10%)和“过分依赖旅游业,导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扭曲”(4%)。3.2.2 居民对于旅游所带来的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较于居民对于旅游所带来的经济影响的感知,居民对于旅游所带来的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要弱。调查结果表明:居民对于旅游所带来的正面社会文化影响感知比较强烈,而对于旅游所带来的负面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比较弱。在旅游所带来的正面社会文化影响方面,有80%左右的居民认同旅游发展“促进地区内外多方面的交流和发展”(82%)、“改善生活环境”(78%)、使得“居民思想观念有明显进步”(74%);有56%的居民认同旅游发展“提高本地形象和知名度,增强本地村民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和“提高本地村民文明礼貌程度,改善人际关系”。另外,有42%的居民认同旅游发展“使得本地传统文化得以保护和发展”,使得“普通话得到推广”。在旅游所带来的负面社会文化影响方面,有50%左右的居民认同旅游发展“干扰居民的正常生活”(64%)、使得“居民物资与服务短缺”(54%)、“人们之间的信任程度降低,人际关系变差”(44%)和“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受到冲击”(48%)。另外,有28%的居民认同旅游发展使得“文化愈加呈现商品化”,只有少数居民认同旅游发展使得“社会道德有所下降”(10%)和“治安状况有所恶化,扒窃、诈骗、酗酒、吸毒、赌博和走私贩私等不良现象增多,犯罪率上升”(8%)。3.2.3 居民对于旅游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的感知调查结果表明:与居民对于旅游所带来的经济影响的感知相同,居民对于旅游所带来的正面生态环境影响的感知非常强烈,而对于旅游所带来的负面生态环境影响的感知相对较弱。在旅游所带来的正面生态环境影响方面,有80%左右的居民认同旅游发展“加快城市建设,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旅游各项设施正在不断地完善中,越来越多的环保措施都正在逐步地实施和加强,比如设立和完善景区环保部门,增加垃圾桶的摆设量等)”(82%)、“增强政府和居民的环保意识,美化村容村貌”(80%)。另外,有52%的居民认同旅游发展“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和利用率”。在旅游所带来的负面生态环境影响方面,有75%左右的居民认同旅游发展使得“环境质量有所下降,包括水质下降,空气质量下降,噪声增加,垃圾增多(主要是游客随意丢弃的食物残渣、包装袋、饮料瓶在内的固体废弃物)等”(80%)和“人口拥挤、交通堵塞,缩小了当地人的生活空间”(74%)。另外,只有10%的居民认同旅游发展“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3.2.4 居民对于旅游业发展的态度针对旅游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影响,有88%的居民对旅游业的发展持肯定的支持态度,只有2%的居民持反对态度,另外有10%的居民持中立的保留态度。3.3 对受访居民的基本资料及其对于旅游影响的感知及态度的关系的分析不同特征的居民群体,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及态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分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为方便图表的制作和理解,分别把旅游影响的33个选项进行编号,分别表示为:17、正面经济影响;813、负面经济影响;1420、正面社会文化影响;2127、负面社会文化影响;2830、正面生态环境影响;3133、负面生态环境影响):3.3.1 性别如下图“图1”所示,其中“系列1”表示“男性”对选项的认同人数占该性别的总人数的百分比,“系列2”表示“女性”对选项的认同人数占该性别的总人数的百分比。依据该图显示可知,不同性别的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及态度总体上差异不大,表现在:男性居民对旅游发展所带来的正面经济影响和正面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较女性强烈。3.3.2 年龄如下图“图2”所示,其中“系列1”表示在“18岁以下”的受访者中,对选项的认同人数占该年龄段的总人数的百分比;“系列2”表示“18-25岁”的受访者中,对选项的认同人数占该年龄段的总人数的百分比;“系列3”表示“26-50岁”的受访者中,对选项的认同人数占该年龄段的总人数的百分比,“系列4”表示“50岁以上”的受访者中,对选项的认同人数占该年龄段的总人数的百分比。依据该图显示可知:不同年龄的居民对旅游经济影响的感知还是比较一致的;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居民的年龄越大,其对旅游发展所带来的正面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越强烈。不同年龄的居民对旅游的正面生态环境影响感知较一致,对负面生态环境影响的感知呈现出一定的差异,表现为年龄较小的和年龄较大的居民对旅游发展的负面生态环境影响感知较强烈。3.3.3 居住时间如下图“图3”所示,其中“系列1”表示居住在“5年以下”的受访者中,对选项的认同人数占该居住时间段的总人数的百分比;“系列2”表示居住在“5-10年”的受访者中,对选项的认同人数占该居住时间段的总人数的百分比;“系列3”表示居住在“11-20年”的受访者中,对选项的认同人数占该居住时间段的总人数的百分比;“系列4”表示居住在“20年以上”的受访者中,对选项的认同人数占该居住时间段的总人数的百分比。依据该图显示可知:本地出生的或居住时间较长的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相对强烈,尤其是在对旅游所带来的正面社会文化影响和生态环境影响的感知上。3.3.4 文化程度如下图“图4”所示,其中“系列1”表示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受访者对选项的认同人数占该文化程度的总人数的百分比;“系列2”表示文化程度在“高中/中专/职高”的受访者对选项的认同人数占该文化程度的总人数的百分比;“系列3”表示文化程度在“大专/本科”的受访者对选项的认同人数占该文化程度的总人数的百分比;由于在受访者中没有文化程度在“硕士及以上”的,所以在图中就省略不标。依据该图显示可知: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对旅游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的感知强度差异不大,总体表现为,文化程度越高的居民对于旅游发展所带来的各方面影响的感知越强,越能够理智地看待并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尽管如此,文化程度越高的居民对于“旅游业发展利大于弊”比文化程度越低的居民持更积极的赞成意见,同时对旅游业的发展持更为理智的支持态度。3.3.5 家庭收入来源和职业相关由于旅游发展的成本和利益分配不均,会致使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及态度发生一定的分化:与旅游业关系密切的居民由于从旅游发展中获得的利益超过了其承担的成本,在总体上对旅游业持更为积极的支持态度;相反与旅游业关系不密切的居民没能从旅游发展中获得直接的物质利益,却承担一些社会和环境成本,对旅游发展的负面影响感知较强。11鉴于职业跟收入的相关性,而且家庭收入来源主要来自旅游业的居民和直接从事“旅游相关工作”的居民所占的比重较小,在此将其与“亲友直接参与当地旅游的相关工作”的居民合称为旅游部门居民,其余的称为非旅游部门居民。如下图“图5所示,其中“系列1”表示旅游部门居民对选项的认同人数占该部门的总人数的百分比;“系列2”表示非旅游部门居民对选项的认同人数占该部门的总人数的百分比。依据该图显示可知:1、对于旅游发展所带来的正面经济影响的感知,旅游部门居民比非旅游部门居民强烈;而对于旅游发展所带来的负面经济影响的感知,旅游部门居民与非旅游部门居民之间差异不明显。2、对于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旅游部门居民较非旅游部门居民强烈。3、对于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的感知,旅游部门居民与非旅游部门居民之间差异不显著。从总体看来,旅游部门居民对旅游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的感知比非旅游部门居民强烈,尤其表现在正面经济影响和社会文化影响方面,因而,旅游部门居民对于“旅游业发展利大于弊”比非旅游部门居民持更积极的赞成意见,同时对旅游业的发展持更为理智的支持态度。4 结论经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伏牛山区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普遍比较强烈,对旅游正面影响的感知比对旅游负面影响的感知相对较强,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主要持支持态度。5 建议旅游社区是旅游发展的依托,没有社区的健康发展,就没有旅游的健康发展,很多地区的旅游就是由于忽视社区因素及当地居民的要求,没有与社区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而造成旅游环境污染乃至恶化、经济秩序混乱乃至失控、文化传统扭曲乃至丧失等严重问题。12社区居民是当地旅游发展的核心力量,社区居民参与不仅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社区自身发展的需要。居民参与旅游的决策和规划,有助于防范政府、企业等对社区的操纵,不但可以优化决策、促进规划的实施,而且其自身也可以得到锻炼:居民参与旅游的决策和规划,能够反映出他们对待旅游发展的想法和态度,有助于地方政府了解社会影响,减少旅游者和旅游企业与当地居民之间冲突,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以获得居民对旅游业的支持,减少规划实施的过程中居民对旅游的反感情绪和冲突行为;居民参与旅游的决策和规划,又可以增强居民的民主意识,提高全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并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改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和社区自我组织能力。公众参与是一个时代的潮流和趋势,建立公众参与制度,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势在必行。12伏牛山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居民的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旅游地的公众参与程度不高,即使公众参与的意识正在逐步增强,但是大多数居民不知道该如何参与到旅游开发中来,盲目参与旅游开发,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而且参与途径非常地有限。目前,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虽然已经在大力提倡公众参与的问题,但是,公众参与的程度仍然停留在形式化的表象运作阶段,很多时候居民都是在被动的参与旅游决策和规划。虽然多数当地居民对旅游持支持态度,但是他们却未能充分把握旅游所提供的就业或投资机会,由于缺乏意识,加之外地投资者的不断涌入,在缺乏有效规划或干预的情况下,社区居民进一步从旅游获益的机会将因此受到限制。3为了保证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公众参与,要不断建立健全旅游发展社区参与机制,提高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深度和广度,目前看来,所谓的深度和广度应该把重点放在旅游发展政策和旅游发展规划的制定、旅游发展的利益分配、旅游地社区文化维护和旅游地环境保护等方面。9根据目前伏牛山区的现状,当地政府应该尽快地着手和完善相关的工作,加大对公众参与旅游的扶持力度,不仅要制定出有利于公众参与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拓宽公众参与旅游发展的渠道,而且要保证那些措施和渠道的可操作性,使其切实可行,保证并增强居民参与旅游的热情和积极性。具体来说就是:1、鼓励居民参与当地的旅游决策和规划,给他们优先参与旅游就业的机会,积极引导居民的经济行为和社会行为,尤其要注重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和利益;2、尽快疏通信息渠道,建立信息交换平台,保证旅游相关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和透明化,以便居民及时获取信息并提出反馈意见,并且要监督反馈信息的有效采纳。具体的途径可以考虑互联网、服务热线、信息张榜公示、组建农会团体、资料发放、访谈、集会、意见信箱等形式;3、对居民进行相关的教育和培训,增强居民参与观念,提高居民整体素质和参与能力。开展旅游培训机构,主要是有关社区参与的概念、意义、现状和方向等的培训,旅游相关政策法规和发展动态的培训,旅游规划和管理的基础知识培训,接待服务技能的培训等;4、建立并不断完善公众参与机制,让居民得以公平合理地享受旅游带来的经济利益,激励他们保护和合理利用相关的旅游资源。例如,培育集体企业,为个体经营提供相应条件等;5、加强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以确保旅游业协调有序地发展;6、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法规和执法监督机构,用法律的权威来约束各利益主体之间的不良行为,并保障其合法权益。参 考 文 献 1 翟光华,杨曦,陈奉伟.国内外旅游地居民感知与态度研究综述J.绿色大世界绿色科技,2009,(5):83-84. 2 陆旸.乌镇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研究D.燕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 王莉,陆林.国外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研究综述及启示J.旅游学刊,2005, 20(3):87-93. 4 王利平.国内目的地居民对旅游环境影响感知研究综述J.山西科技,2010,25(2):23-24. 5 黄玉理.旅游地居民对旅游的感知与态度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6.6 李瑞,周旗.伏牛山旅游发展研究.西安:地图出版社,2010.7 香草的天空.河南省西峡县双龙镇EB/OL.(2012-05-15)2013-01-15. /v7252468.htm, shuangl.8 shuangl.西峡县双龙镇情简介EB/OL.(2012-03-27)2013-01-15. 45/html/ff8080811eb572f4011eca691609022d/2009061709303798.html.9 刘荣才,曹宇航.宝天曼下起宏图EB/OL.(2010-12-10)2013-01-15. /ReadNews.asp?NewsID=17958.10 商都.夏馆镇EB/OL.(2010-01-20)2013-01-15. http:/12316./news/163/2007/20100120/1321647.shtml.11 宣国富,章锦河,陆 林,等.海滨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海南省海口市及三亚市实证研究J.地理科学,2002,22(6):741-746.12 陆林.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towards tourism impacts from Funiu mountainous area tourism destination residents Ab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2021-2022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试卷(含答案)
- 民法典的新变化
-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6届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湖北随州市普通高中化学高一上期中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考研英语(一)长篇阅读技巧提升与押题卷
- 2025年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试卷 电气设计专项训练:电气工程设计与施工协调
- 2025年注册土木工程师考试真题试卷 建筑结构设计专项训练
- 2025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长篇阅读技巧揭秘
- 星光学校开展校园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自查自纠报告
- 测量员岗位职责是什么
- 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习效果培训课件
- 高频电灼仪产品技术要求深圳半岛医疗
- 项目幕墙施工方案
- 我这样做老师
-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电气安装与调试施工方案
- 枣庄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2021年度补考题库及卫生专科课题库
- 高考作文答题卡(作文)
- GB/T 392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度
- 液压与气压传动 第2版 马振福 高职课件0、1新
- SY∕T 7298-2016 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钻井废物处置污染控制技术要求
- DB3302T 1079-2018 管线探测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