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 业 论 文学生姓名: 学 号: 系别班级: 专业(方向): 财务管理 题 目:上市公司股利分配非常规取向及规范建议 指导者: 评阅者: 年 月 日河北金融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论文中文摘要上市公司股利分配非常规取向及规范建议摘要:股利分配关系到上市公司的未来持续发展能力和经营业绩的同时,与各类投资者的投资能否获得回报有着深刻的影响,所以股利分配在公司财务决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存在着许多问题,对投资者、市场以及上市公司本身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针对这种状况,本人认为内因是导致事件产生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促使事件产生的重要原因。所以本文结合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现状以及存在的各类问题,研究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内外部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一些规范股利分配的建议,增强上市公司的选择股利分配的合理性,促进公司自身和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关键词:上市公司 股利分配 规范建议毕业论文外文摘要The regulation of the dividend distribution of the Listing Corporation and the standard suggestionAbstractDividend distribution not only has a close relation to the fu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city and the business performance of the listed companies, but also influence the profit from their various investments. Thus, dividend distribution is playing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financial decision-making process of a company.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dividend distribution issues within the listed companies, which has cast great impacts to the investors as well as the market and the company themselves.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is situation, I think the internal factors are the basic reasons for the problem, and the external factors are the important reasons for it. Therefor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dividend distribution in listed companies by a combination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ividend distribution in listed companies and its existing problems. It also attempts to work out some advises for standardizing the dividend distribution, enhancing the rationality for the listed companies to decide their dividend distributions, 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market and the company itself and protecting the interest of the investors.Keywords:Listing corporation Dividend distribution Normativesuggestion目 次1 引言12 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影响因素12.1 内部因素12.2 外部因素33 现阶段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存在的非常规取向53.1 非流通股股权集中程度高,股利分配偏好存在差异53.2 股利分配异样,现金股利支付率低53.3 不分配股利的上市公司仍占有较大的比例73.4 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不够稳定84 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存在非常规取向的原因84.1 股权结构“一家独大”,流通股股权分散94.2 股利分配动机往往与公司的融资行为有关94.3 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差,治理结构不够完善,恶意不分配104.4 股利分配缺乏严肃性和稳定性 105 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规范建议115.1 改善内部治理,优化内部因素115.2 加强外部监督,营造良好股利分配实施环境12结论15参考文献16致谢17 1 引言股利分配是上市公司给各类投资者分发公司缴税之后的净收益,属于上市公司进行利润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公司倾向低分配,留存足够多的收益促进公司未来发展,而股东偏好高股利,实现短期内的股东利益最大化。所以说制定股利分配的目的在于缓和以致消除公司长期发展和股东短期内高收益的矛盾,把公司持续发展性和股东高收益性有机结合起来,来实现股东最终财富最大化的最根本的目的。股利分配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股利收益,因为股利分配会对上市公司发行股票的价格产生巨大的影响,关系着上市公司的筹资来源和筹集资金的数量,所以所有的投资者都会对股利分配给予高度的关注。同时股利分配也与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恰当的股利分配能为公司带来成本比较低的资金来源,可以有效解决公司的融资来源问题和资本结构不平衡问题,并且合理的股利分配是公司稳定股票价格乃至提升股票价格,营造良好企业形象,从而获得潜在的债权人和投资者的重要举措。2 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影响因素 上市公司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对公司的成长、投资者的利益、市场的发展都有较强的负面作用。任何股利分配的制定和实施都有相应的影响因素在发挥作用。2.1 内部因素2.1.1 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以及稳定性公司股利的发放多少直接取决于公司的税后盈余。就一般而言,股利分配的最高额度不会超过公司本年度的利润,加上政府出台政策把配股的发放限制条件与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联系到了一起,净资产收益率是公司净利润和净资产的比率,在利润变化不大的时候,减少净资产便成了公司配股集资的唯一出路。盈利水平是否稳定也是影响股利分配的因素之一,稳定的盈利可以使公司对未来的股利分配数额有较为准确的预判,也能让企业制定一个稳定恰当的股利分配。盈利不稳定的企业制定出的股利政策较盈利稳定的企业股利支付率低,支付数额也较少。由此可见,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和稳定性是影响股利分配的重要因素。2.1.2 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一般是说各种性质的股权在公司资本上所占的比重以及各类股权的集中程度,在中国,股权按性质可分为三类,国家股、法人股、社会公众股。我国许多上市公司都是由国有企业转型而来,并且许多民营上市公司和国有上市公司一样,股权结构都是“一家独大”,“一家”是说国家股或法人股占主要控制地位,“大”说明股权集中程度高,剩余的股权为社会公众股所有,社会公众股不仅量少,而且股东数量众多,股权十分分散。这些现象使得股利分配主要由公司大股东制定实施,中小股东用脚投票,或者干脆不关注企业决策和监督企业执行情况,只关心股市的短期投机利得。而大股东则是制定看似合理的股利分配,将筹资得来的财富向自己名下转移或者实现单纯的上市“圈钱”的目的。2.1.3 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企业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方式筹集得来的不同性质的资本在长期资本里所占有的比重。股利分配的调整可以使公司得到最佳的资本结构,使用最低的资本成本,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股利政策可以调整公司的留存收益比例,通过财务杠杆效应,促使公司的资本结构向最优资本结构靠拢。但是由于最优资本结构只是理论上的数据,加上每个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资本结构对股利分配的影响有限,作用不大。2.1.4 上市公司的筹资能力上市公司拥有良好的投资机会时,一般都会筹集资金进行再投资,以获取更多的利润。公司筹资又分为内部筹资和外部筹资。上市公司进行投资时用外部筹资作为主要的资金来源是不可取的,无论何种外部筹资方式都会产生高于内部筹资的融资成本,并且高外部筹资势必意味着高股利分配。如果公司充分利用外部筹资后却实行低股利分配,投资者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将严重破坏公司形象,对公司的股价和以后的筹资融资产生不可挽回的恶果。由国企转型来的上市公司和顺应时代发展的民营上市公司在筹资能力上有巨大差别。国企上市公司在中国投资者看来,公司有国家财政作保证,信誉度高,筹资能力强,可以很容易的筹集社会闲散资金,从而实施稳定高股利分配的方案;然而民营企业外部筹资能力较弱,特别是在现在大的宏观经济下,大多数情况会利用内部筹资来抓住投资机会,在股利分配上表现出低分配或者不分配的特点。2.1.5 上市公司的发展周期企业的发展周期大体上有五个阶段:初始创业阶段,高速成长阶段,稳定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在初始阶段,公司需要大量现金投入,却又筹资能力差,经营风险很高,财务压力大,投资者又有股利分配需求,所以剩余股利政策成为最合适的分配方案依据。企业到了高速成长阶段,营业额度大幅增长,投资机会也接连出现,资金缺口变的更大,企业要留存收益,投资者要求分红的愿望更迫切,所以在此阶段不适合进行大量股利分配,适合运用低正常股利外加额外股利支付政策。在稳定发展阶段,企业的资金需求变小,生产投入基本确定,盈余利润稳定增加,企业可以较为长期的支付高额股利回报投资者,稳定股利增长政策成为最佳选择。成熟阶段,市场容量接近饱和,营业收入固定在某一水平小幅波动,税后盈余稳定,可以实行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但支付基点不应设置太高,以免后期造成财务紧张。企业到了最后的衰退阶段,营业利润降低,同时需要开辟新的行业市场,投入大量资金,留存的收益进一步减少,为缓解资金压力,不宜再分配股利,此时已改为剩余股利政策。2.2 外部因素2.2.1 国家法律法规的强制规定在资本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筹资方式和投资机会。但我国的资本市场还是一个新兴市场,市场职能不完善,市场机制尚未健全,为了规范市场的健康运行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需要国家颁布明文规定作为保障。国家法律法规的强制规定使影响股利分配的一个重要因素。上市公司制定股利分配必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才能实行。在2000年以前,上市公司大部分存在不分配,低分配的现象,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权益。但是在2000年,证监会发布新规定,上市公司想要申请配股或者发行新股票,必须连续三年作出现金股利分配达到一定比例才可以实行,因此后来上市公司派发现金股利的数量和支付水平大大提高。后来,证监会进一步规定要“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申请,应当关注公司上市以来最近 9 年历次分红派息情况,特别是现金分红占可分配利润的比例,以及董事会关于不分配所陈述的理由”,以此监督股利分配实行情况,导致现在许多企业再送红股的同时不得不派发现金股利,以满足法律要求。2.2.2 契约限制当上市公司使用外部筹资时,外部筹资资金的提供者为了公司在最后能够连本带息的把资金返还,针对公司的股利水平会提出一系列的限制条件防止上市公司不进行分红或者过度分红的情况发生,这些条件以文本的形式确定下来,具备法律效益。比如上市公司向金融机构借款时,金融机构经常会要求只有在公司营运资金的流动比率和其他安全比率达到并超过契约规定的最小值后,才可支付股利,并限制固定资产增加,以减少损失,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在发行优先股的公司,优先股股东则会要求在前几期累积的优先股股息完全支付给优先股股东之前,不能支付普通股股东股利,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契约限制也是利用法律的强制性发挥效用,因此对股利分配有一定的影响。2.2.3 市场的成熟程度资本市场不同的发育程度,使得上市公司的主要股利分配形式、整个投资者群体对股利分配的内容形式认同度,投资者的收益来源也各不相同。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发育比较成熟的证券市场上,现金分红是占比重最高的股利分配形式,也是最受投资者群体欢迎的分配方式。但是中国的资本市场,情况却恰恰相反。我国的资本市场起步晚,发展快,加之特殊的历史经济背景,虽然国家政策一直在引导现金股利的分配,但上市公司更倾向分配股票股利,投资者好像也默默接受了这一事实。现实中发放股票股利的股票价格在企业股利分配揭晓前后几天会表现出明显波动,这时买卖这类股票很大可能会获得溢价收入。因为股本规模扩大,产生了财富泡沫。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上,如果上市公司没有理想的投资机会,却留存大量盈余资金,投资者就应该作出负面反应,要求公司发放股利。但整个投资者群体存在着严重的投机心理。股利收益太少,引起不了他们的关注,然而股价走势的波动起伏,牵动着他们的注意。原因还是股利分红的收益远低于投机收益。这使得资本市场对派发股票股利表现出欢迎的态度,而这种正面的态度,正是我国资本市场不成熟的表现。3 现阶段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存在的非常规取向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金融市场产生较晚,市场的运行发展不够完善,因此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大体上来讲,上市公司存在股权分置问题严重,股利分配偏好存在差异;股利分配异样,现金股利支付率低;不分配股利的上市公司仍占有较大的比例;公司的股利政策不够稳定等问题。3.1 非流通股股权集中程度高,股利分配偏好存在差异股权分置引发了上市公司利益的不一致性。流通股股东的利益获得靠的是股票差价及公司的股利分红等政策,因而他们更期望所持股票的上市公司经营得好,盈利增长,企业价值增大,由此带来企业实质的价值上升,企业的盈利能返回到投资者手中,使股东的投资有好的回报。不希望上市公司溢价发行股票。而非流通股股东,则希望积累企业经营的利润和高溢价发行股票,而达到企业净资产的增加。两种不同的利益,使上市公司在治理过程中缺少共同的利益基础,制约了公司的发展。股改之后,国有股比例下降,但仍在非流通股中占绝对优势。在 2005 年之前,国家掌握了企业中绝大部分股票,使得国有股形式占据绝对控股地位,“国有化”是当时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最大特征。而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国有股开始实现上市流通,所占比例也在逐年下降,因此截止2013年1月,国有股所占总股本的比例仅为 12.336%,但非流通股总比例此时也下降到了 16.274%,国有股总股本仍占尚未流通总股本的 75.8%,比重较大。3.2 股利分配异样,现金股利支付率低本部分在计算各种股利支付比率时,把上市公司的各种股利支付方式进行分类,然后再计算各类支付比率的所占比例。比如一家企业选择混合股利支付形式,则对混合支付形式中的派现、转增、送股进行分类,然后分别计算这一期中选用三种股利支付形式的平均支付比率。股利支付率表示每一股股票所支付的股利数量,如派现率 10%表示每一股股票派现为 0.1 元;送股率 20% 表示每一股股票送 0.2 股普通股。经过整理,得到统计表1和统计图1:表1 上市公司股利支付率统计表(1992-2013年)年度送股家数送股率(%)转增家数转增率(%)派现家数派现率(%)19924528.3430.35288.75199312334.532122.8711015.34199414218.95528.5422420.39199514717.581825.3217515.03199521325.0813730.2915415.38199717225.213129.8122017.81199814324.3913231.5225018.3519998923.939540.3129515.23200010020.9212241.4755113.4520018014.979435.2557811.8820025717.9510542.1251913.2820038520.7717247.9950513.9920044518.9813943.2472914.9320054725.2312744.251514.5120058524.3513142.4571015.5200715028.1831551.7879515.0220087528.0718445.7784014.95200911333.0825552.5793015.55201012233.4547953.19124719.0820117431.0549554.59155518.2320128531.5453255.13158719.8520139532.4558757.45180220.79图1 上市公司股利支付率统计图结合表1和图1来看,在1990-1995年,属于上市公司发展的初期阶段,送股率、转增率、派现率都呈现出快速升高的态势,这是因为上市公司初期为更快的融资,吸引大量的投资者而作出的决策。1996-2013年,三种股利支付率发展变得有所不同,转增率在上下波动中稳步上升,大量税后利润留存作为转增股本,这是上市公司综合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在股市发展不太乐观的阶段,也是最重要的筹资来源保障。送股率是先下降后上升的发展态势,送股作为股利分配的一种形式,实施成本一直很低,从而受到上市公司的青睐,1996-2001年,证监会针对现实情况规定送股必须达到一定的条件才可以作为一种融资手段实施,所以导致送股率在慢慢下降。2002-2013年期间随着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的提高和政策不断补充完善,达到送股条件的企业增多,使得送股率连续上升。1996-2013年期间派现率一直处于最低的状态,一直在0.10.2之间波动,是因为很多上市公司留存大量盈余进行投资而不进行股利分配,再者上市公司留存收益也是为了保证企业长期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相比较于西方成熟的金融证券市场上股利支付率中派现率占据最高的比例。所以说,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异样,现金股利支付率最低。3.3 不分配股利的上市公司仍占有较大的比例表2 不分配股利上市公司数量及比重(2001-2013年)年度上市公司数不分配上市公司数不分配上市公司比例(%)2001115441235.792002122355445.32003128551347.72004137159743.542005137870951.452005142157747.542007139545732.752008144252735.552009172158539.82010207258132.872011227571531.452012248377431.172013252180330.53从表2可以看出,2001年到2005年间,不分配股利的上市公司占样本所有公司的比重有较大的增幅,从最低的35.79%到最高的51.45%,不分配的公司数量达到一半还多,不发放股利的普遍性是由于上市公司整体质量不高,盈利能力不强。但是也存在有些盈利能力较强、能够分配股利的上市公司却不派发股利。这主要是因为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使一些上市公司以为公司长远利益着想为借口而不分配股利。在2005-2013年,证监会陆续出台相关规定,2005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公司法,进一步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的法律体系,将公司的盈利水平和是否分配股利挂钩,并且我国资本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制定日趋合理、理性,最终不分配股利的上市公司比例降到了30%左右。总的来说,我国的上市公司大都倾向于进行内部筹资,。然而资本投资是具有风险的,股利分配作为对投资者投资风险的最好补偿,却往往被上市公司忽视,虽然有相关规定引导企业进行股利分配,但不分配股利的上市公司仍占有较大的比例。3.4 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不够稳定表3 股利分配政策连续期间统计表连续年份平均比例连续年份平均比例连续两年30.2连续七年5连续三年17.4连续八年3.8连续四年11连续九年3.2连续五年9.3连续十年2.5连续六年5.3连续十一年2由表3可以看出连续五年股利分配政策没有变动的上市公司已经降到了10%以下,连续十年以上的只占了2%,从连续两年的30.2%快速下降到了连续十一年的2%,波动太大,可见我国现行阶段的股利分配政策的不稳定。究其根源是上市公司在制定股利分配政策时没有考虑投资者的利益需求,只追求下几年的短期目标从而做出决策,或者管理层只为谋求公司实际控股大股东的利益最大化,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不断变更股利分配。综上可知,上市公司制定股利分配政策太过随意,没有全面考虑到不稳定的股利分配政策给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带来的危害,导致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经常变动,缺少稳定性和长期性。4 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存在非常规取向的原因4.1 股权结构“一家独大”,流通股股权分散第一,我国上市公司一方面股权集中程度相当高,控股股东一股独大,另一方面社会公众股又高度分散。我国上市公司大多由国有企业改制后上市,股票被人为地分割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非流通的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占总股本的50%以上(在实行股权分置改革前),大股东拥有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本文所采用的样本中非流通股所占股份的平均比例为45%。作为大股东的国家对财产的控制力非常弱,其派出的代表权利与义务严重失衡,往往是有权无责,就算规定了所谓的义务,最后因为义务人无力履行,也不了了之。这样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无人对产权负责。中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由于都不是真正的所有人,缺乏牟取股权利益最大化的动力。其不但不能积极经营,甚至有些还不惜手段牟取私利。因此,我国的内部人控制实质是“大股东控制”,而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真正的“管理层内部人控制”。而在公众流通市场,我国上市公司的股份确极度分散,机构投资者未能形成规模,中小股东无法与大股东抗衡。第二,中国上市公司的股票由于割裂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使得占较大比例的非流通股的股东对股票价格升跌的漠视。中国股民将新股发行,增发和配股称为上市公司圈钱的“三大陷阱”。事实上,上市公司考虑的是如何实现低成本融资,而中小股东考虑的是如何套现股票买卖差价,对分红派息和股东权的行使己经完全退居次要地位。4.2 股利分配动机往往与公司的融资行为有关需要融资的上市公司经常资金比较短缺。融资本来是因为上市公司在未来有很好的投资机会,可以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从而进行筹集资金。但有一部分上市公司在融资完成之后,很快的便进行了现金股利分配,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派现的分配手段合法的把资金转移到公司的大股东名下。例如2001年著名的“用友现象”,用友董事长王文京独自控制用友55.2%的法人股,按照当年10派5的股利分配,王文京当年可得总分配红利的3312万(5000*55.2%),按这个速度,其两年便可收回其资本,而所有的中小股东总共才可以分得1500万的股利,所以在2001年原本该大幅上升的用友股价却下降不少。以用友企业为代表的一批企业的这种股利分配,使得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在“同股同权”的名义上侵占了中小股东的资本,以“同股同利”的遮掩下蚕食了中小股东的股利。还有一种情况是先分配再融资。上海某上市公司在2010年获得净利润3.5亿,实施每股股票派发0.38元(含税),一共分配1.8亿的现金红利。然后2011年通过配股的形式,又筹集了9.29亿的资金。原因是证监会发布规定,上市公司想要发行新股或者配股的,除了要满足以前的硬性要求外,还需要满足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5 %的另外要求。企业每年的净收益没办法额外提高,则只好通过分派现金股利的方法降低企业净资产。从而达到提高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到证监会的法规要求的比重。在我国,这种先分配后融资的行为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各种合乎规定的方式在证券市场上圈钱以满足相关利益者的目的。4.3 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差,治理结构不够完善,恶意不分配上市公司是否发放股利与公司的经营业绩有很强的相关性,对于不发放股利的普遍性多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整体质量不高,盈利能力不强所导致。但是也有些盈利能力较强、具备派现能力的上市公司却不派发股利。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使得一些上市公司以为公司长远利益着想为借口而不分配股利。其中“五粮液”公司极具典型性,该公司2000年各项财务指标都位居前列,净资产收益率24. 09%,每股收益高达1. 5元,每股净资产高达5. 52元。但公司的分配方案居然是不分配股利。作为投资者收入来源之一的现金股利,一些上市公司在盈利的情况下仍然不发放股利,这充分反映了投资人的利益被这些上市公司所漠视。4.4 股利分配缺乏严肃性和稳定性 第一,有的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违背了证券市场的“同股同权,同股同利”的基本原则。因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独特性,根据股东自身性质的不同,可将所有股东持有的股票分为国家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但因为股东性质不同,各个类型的股东的股利分配类型的标准和爱好也各不相同,因此有的上市公司便为各个类型的股东分别制定了不同的股利分配,比如2001年中信证券(500030.SH)的现金分红内容为国家股法人股为每 1股派 0.044 元(含税),但社会公众股却是每10股派 0.038 元(含税),数额远低于前两类。第二,制定股利分配的态度太过随意,不够严谨。有的上市公司在公布本期股利分配后随意更改,结果股价波动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利益。例如1997 年的泰格证券(原四通高科 000409.SZ)一开始宣布的股利分配方式是每 股送 0.5 股,又变成每股送0.1 股,变动了5倍之多。还有的上市公司同时制定多种股利分配由股东自己选择实施哪一种方案。在1995年,SST 磁卡(原天津磁卡 500800.SH)的股利分配是每股股票分配0.25 元(含税)的现金红利或者送等量价值的红股或送红股跟派现同时发放,由股东任意选择其中之一实施。这些股利分配极大的藐视了股利分配的严肃性。 第三,绝大部分的上市公司没有制定长期稳定的股利分配。股利分配的变化无常,会使得投资者抱着观望的态度审视上市公司的发展,投资预期被拉长,最终还是影响自身的发展。在西方国家成熟的证券市场上,大多数的上市公司会制定并保持一个稳定的股利分配。而在中国却恰恰相反,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只是根据本年度的盈利状况,迎合股票市场上的股价走势来决策使用哪种股利分配,导致我国的股利分配缺少持续性和稳定性。5 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规范建议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不规范、非理性对投资者、市场以及上市公司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针对我国目前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状况,结合本文研究结果,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5.1 改善内部治理,优化内部因素5.1.1 提高公司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是决定企业采取何种股利分配的最重要因素。提高上市公司盈利水平才能提高股利发放水平。在我国,上市公司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少的,但可以从资本市场上进行大规模筹资,加上国家政策扶持,有很强的竞争力,但与事实相反的是盈利水平不高,所以说应该激发上市公司盈利潜力,增加公司剩余利润,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现金股利少,股利支付率低的问题,增加投资者股利收益,打击资本市场投机行为。5.1.2 优化股权结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是“一家独大”的局面,即股权集中程度高,非流通性股权比例高。所以优化股权结构要从这两个方面着手。股权集中程度高的问题在于,控股的大股东利用公司控制权无视中小股东的权益,为自己攫取利益,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分散大股东股权,化整为零,发挥多股股权相互制衡的作用,从而弱化控股股东的利益出发点,使得利益相关方都能参与股利分配的制定实施。这样得出的股利政策就会兼顾各方利益,制定出最合适的股利分配。另一个问题是“一家”,非流通股在上市公司中占绝对控股地位,社会公众股数量太少,所以应该积极发展机构投资者,促进股权多元化。机构投资者通过将多个自然人投资者的资金集中成一个投资者,并且机构投资者有广阔的信息渠道,专业的知识,理性的决策参与制定股利分配,监督公司运转,保护投资者利益。5.1.3 制定长期明确的发展战略,稳定股利分配有长期明确的发展战略上市公司会向市场和投资者传递出一个财务透明,发展前景良好的信号。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没有持久明确的发展战略,利用配股、送股盲目扩大股本,最终经营利润不断下滑,使得增加的股本成为财富泡沫。随着经营利润的下滑,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也不得不随着调整,投资者的权益也就得不到保障。只有上市公司真正明确了长期发展战略,坚持实施,理解透彻筹资,投资的原因目的,才不会根据眼前利益而放弃长期利益,从而实行稳定的股利分配。5.1.4 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设立独立董事的目的在于监督公司运作,和董事会形成监督与制衡的关系。由于我国的独立董事由董事会提名决定,很难保证其独立性。再加上独立董事人数太少,问责机制也难以运转,因此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所以本文认为实行以下措施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严格独立董事委任限制,遵守独立董事委任标准;扩大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所占比例,并且落实问责机制;将独立董事业绩考核与股利分配挂钩,完善和透明独立董事的薪酬机制等。监事会是监督公司董事会,经理层的内部组织,拥有强大的监督能力,却缺乏制约问题的手段,最终内部监督只是流于形式。因此本人提出的建议是:增强公司管理高层配合监事会工作的义务,明确监事会和董事会相互制约的方式,建立定期汇报制度,监事会定期向证监会等责任部门报告相关情况等。5.2 加强外部监督,营造良好股利分配实施环境5.2.1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规范股利分配因为我国资本市场属于新兴市场,上市公司还没有树立对投资者负责,回报投资者的意识,就需要相关的法律条款引导股利分配制定实施,明确规范股利分配:第一,规范股利分红额度,打击过度盈余累积而产生的少分配、不分配行为。同时对异常高派现,先融资后派现等异常派发股利加以监督,防范上市圈钱行为。第二,把分红和配股、送股相关联,对额外配股加以硬性条件的规定,限制公司股本扩张的速度,使公司利润增长速度能赶上股本规模扩张速度,加强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这样加大了企业筹资的难度,但可以促使上市公司合理充分利用来之不易的资金。5.2.2 强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及其监管上市公司信息是投资者最直接也是最常见的判断一个上市公司是否具备投资价值的凭据,还关系到投资者的资本能否得到保障,更重要的是影响证券市场公正秩序和运行机制。.强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一方面可以使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透明化,清除市场上暗箱操作,内部交易等违法犯罪行为,强制要求股利分配按合理的方案制定实施;另一方面可以让所有投资者都可以充分获得正确的关于公司经营等各方面的等量信息,减少上市公司利用信息不对称蒙骗投资者,监督上市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让所有的投资者都可以公平公正的参与市场活动,促进证券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5.2.3 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发展多层次证券市场就我国现阶段的资本市场来讲,上市公司的融资手段还主要是利用股票筹资,方式单一,资本市场结构还亟待完善。相对于股权筹资、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及其金融衍生品等筹资方式,筹资成本非常低,可以节省出一部分的资金用以再投资,而不是迫使企业留存大量收益,实施不分配或少分配政策,或者使用送股、配股的形式派发股利,进行内部筹资。改善这个状况的一个方式就是完善资本市场结构,进一步完善大额信贷核准机制,出台国家信贷政策扶持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大力发展包括债券市场等在内的多层次证券市场,从而增加上市公司融资方式,促进各种融资手段的成本趋于平衡,成本绩效达到最优。这样上市公司也就不必一味依靠股权融资来满足资金需要,进而优化上市公司倾向使用不分配、低分配或者低派现及送股、配股和转增等各式各样的分配方案,从根源上阻止上市公司千方百计地把投资者的合法投资收益截取用来再投资的股利分配。 5.2.4 提高投资者素质,抑制证券市场过度投机在我国这个不成熟的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得到的买卖股票差价收益要远高于股利分红收益,出现了证券市场过度投机的情况,客观上默许和纵容了上市公司不规范的股利分配,所以要培养投资者理性的投资理念和良好的投资习惯,最好的方法就是培养机构投资者,利用机构投资者广阔的信息渠道,专业的知识,理性的决策来参与制定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进联考2025-2026学年新高三上学期秋季入学考试政治试卷
- GB∕T 35770-2022《 合规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之2:“4组织环境-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专业深度解读和应用指导材料(2024C0)(可编辑!)
- 2026届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现代物流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现代家庭普法课件
- 2026届福建省仙游县郊尾中学高三上化学期中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公务员行测地理国情专项训练试卷 地理常识冲刺押题
- 四川省资阳市2026届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考研英语(一)阅读理解长篇阅读策略试卷 实战演练
- 民法典小明一生课件
- 橡皮障隔离术知情同意书
- 临床医学内科学-消化系统疾病-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
- 营区物业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我上学了单元整备课》word版教案
- 小学生小古文100篇
- 喷淋塔改造施工方案
- 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
- 血浆置换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教学课件
- 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练习题(2022年新教科版)
- 沉井下沉纠偏措施
- 教师专业发展与名师成长(学校师范专业公共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