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 一、鉴赏修辞手法 二、鉴赏表达方式 三、鉴赏表现手法 四、鉴赏构思技巧 (首尾照应、铺垫、承上启下等) 提 醒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 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 表现手法 、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 ,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 迷惑。 一、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一、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描写描写、抒情抒情、议论、记叙、议论、记叙 表达方式 叙 述 描描 写写 议 论 抒抒 情情 动静结合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虚实结合 正面正面 侧面侧面 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 或色彩的描绘、白描或细节描写或色彩的描绘、白描或细节描写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间 接接 抒抒 情情 相关术语: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托物言志 A.A.描写:描写: 1. 1.正面描写正面描写 多角度,变换角度。多角度,变换角度。 摹形、拟声、绘色(调动摹形、拟声、绘色(调动 视、听、嗅、触等感官)。视、听、嗅、触等感官)。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杜甫绝句绝句) 观察角度的变化。远近、上下、俯仰等。观察角度的变化。远近、上下、俯仰等。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王维山居秋暝山居秋暝)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陆游(陆游秋夜纪怀秋夜纪怀) 2.2.侧面烘托(烘云托月)、对比侧面烘托(烘云托月)、对比 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 要的事物鲜明突出。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王之涣凉凉 州词州词) “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帩帩帩 头。头。” ” (陌上桑陌上桑 ) 对比: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对比: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 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使好的显得更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使好的显得更 好,坏的显得更坏。好,坏的显得更坏。 “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 (高适(高适燕燕 歌行歌行) “ “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 厦。厦。” ”(梅尧臣(梅尧臣陶者陶者) 描写的角度描写的角度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数只船横数只船横 浦口,一声笛起山前。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色:色: 香:香: 形:形: 声:声: 味:味: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画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画 ,不用渲染烘托的写法。,不用渲染烘托的写法。 不加修饰渲染,只是简单勾勒。不加修饰渲染,只是简单勾勒。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温庭筠(温庭筠商山早行商山早行 ) 虚写、实写,虚实结合。虚写、实写,虚实结合。 “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 (李白)(李白)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柳永)(柳永) 细节描写。细节描写。 “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 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张籍秋思秋思)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又是一对相对的概念 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2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 4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B.B.抒情:抒情: 1. 1.直接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抒胸臆)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李白) 2.2.间接抒情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一般情况下,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一般情况下,以 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 【注意注意】以乐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杜甫绝句绝句) 托物言志托物言志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 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郑思肖画菊画菊) 1.准确点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这种手法 3.阐明用这种手法的效果 (自身效果+形象特点+情感) 答题步骤 (新课标卷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 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郭震 :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 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 要分析。(5分) 【答案】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 。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 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 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梦。这“梦”是“江南梦”,即思 家梦。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 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末句再用“山月斜”映衬自 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 伤表露无遗。 一、诗歌中常见的修辞一、诗歌中常见的修辞 一、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一、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考的常考的:比喻、对比、拟人、对偶。:比喻、对比、拟人、对偶。 常见的常见的:借代、夸张、双关、互文、反复、设问、反问、铺排:借代、夸张、双关、互文、反复、设问、反问、铺排 、通感。、通感。 1.1.比喻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作用:突出事物特征,把抽: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作用:突出事物特征,把抽 象的事物形象化。象的事物形象化。 “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刘禹锡望洞庭望洞庭) 2.2.对比(对照)对比(对照):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 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以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常见的对比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以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常见的对比 ,有动静对比、虚实对比、今昔盛衰的对比、哀与乐的对比,有动静对比、虚实对比、今昔盛衰的对比、哀与乐的对比 等。作用: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等。作用: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 突出。突出。 【对比与衬托对比与衬托】对比双方没有主次,而其主旨需要两方共同构对比双方没有主次,而其主旨需要两方共同构 建突出。衬托双方有主次,其主题表现主要依靠被衬托事物建突出。衬托双方有主次,其主题表现主要依靠被衬托事物 来表现。来表现。 例如:例如:“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对比对比 “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 对比对比 “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衬托(反衬)衬托(反衬) 3.3.拟人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使此物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把物当作人来写,使此物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 的修辞手段。作用: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段。作用: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龚自珍)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杜甫) 4.4.对偶对偶:对偶,即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对偶,即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 的语句成对地排列的修辞方式。的语句成对地排列的修辞方式。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 ,高度概括,有音乐美。,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 (高适(高适燕歌行燕歌行)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杜甫登高登高) 5.5.借代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 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作用:使语言简练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作用:使语言简练 、含蓄。、含蓄。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李清照如梦令如梦令) ”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苏轼念奴娇念奴娇 赤壁怀古赤壁怀古) 6.6.夸张夸张:对事物的形象、作用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作用:揭:对事物的形象、作用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作用:揭 示事物的本质,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示事物的本质,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李白) 7.7.双关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 ,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作用:增加内,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作用:增加内 容含量,使语言表达含蓄、幽默,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容含量,使语言表达含蓄、幽默,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 象。象。 “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 刘禹锡)刘禹锡) 8.8.互文互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参互成文,合而见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参互成文,合而见 义,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作用:内容上义,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作用:内容上相互补充,行相互补充,行 文简洁文简洁。 “ “主人下马客在船主人下马客在船” ”(白居易)(白居易) “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木兰辞木兰辞) 9.9.反复反复:能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加强节奏感。:能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加强节奏感。 “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 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 辛弃疾辛弃疾丑奴儿丑奴儿 ) 10.10.设问设问:能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能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李煜虞美人虞美人)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朱熹观书有感观书有感) 11.11.反问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白居易)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李白) 12.12.铺排(赋)铺排(赋):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 服力和感染力。服力和感染力。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箜篌,十六诵诗书,十六诵诗书 13.13.通感:通感: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 “ 以感觉写感觉以感觉写感觉” ”。 “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琵琶行琵琶行 “ “绿杨烟外晓寒轻绿杨烟外晓寒轻, , 红杏枝头春意闹。红杏枝头春意闹。” ” (宋祁(宋祁玉楼春玉楼春) “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 阿房宫赋 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荷花娇欲语,愁煞荡舟人。 借代,设问 夸张 双关对偶拟人 设问 拟人 借代,对比 夸张 小 试 吧 2.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陶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问: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比,诗歌把长年辛劳而居室简陋的陶者与 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劳 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的 愤慨之情。 (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 题(7分) 商调黄莺儿赠燕 清张漸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 花口。珠帘半城,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謝 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 故称。 (1)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分) (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 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情?(4分) (1)作者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答案】(1)拟人,用典,虚实结合。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携归画栋修花口”“千般诉说”等是拟人。“王謝堂前”,即 王导和谢安,“乌衣巷”,原是三国东吴禁军的驻地,后东 晋王谢再此居住,繁华一时,终归衰落,与“花落”“衔花” 等实写对照,既是用典又是虚写。 (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 发了怎样的情?(4分) 【答案】(2)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彩 绘的花朵。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携归画栋修花口”即修补房 梁上斑驳的花朵,“落花”表明是春末。前四句写燕子惜花 故衔花,实则寄托了作者惜花伤春之情。后四句通过写“ 乌衣巷”的衰落,“王谢”家族的没落以此抒发痛惜衰败之 感。 记叙、议论、 抒情、描写 赋得暮雨送李曹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含远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海门深不见,浦树含远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分析是否恰当?分析是否恰当?尾联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尾联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 的密雨交织起来,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的密雨交织起来,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 送别之情,情与景色巧妙地结合起来。送别之情,情与景色巧妙地结合起来。 诗人在尾联爆发了自己的感情,一改 含蓄,直抒胸臆,又用一个“比”把别泪和 散丝交融在一起,使情与景妙合无缝。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分析是否恰当:分析是否恰当: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 表达出对春光留恋和惋惜的伤感情绪。表达出对春光留恋和惋惜的伤感情绪。 不是直抒胸臆不是直抒胸臆, ,而是以而是以曲折婉转曲折婉转的笔法的笔法 勾勒了生活中的一个细节,真实地反映勾勒了生活中的一个细节,真实地反映 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三、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三、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借物喻人 、直抒胸臆、欲扬先抑、欲抑先扬、顺叙、倒 叙、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用 典、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 托、托物起兴、渲染、虚笔、虚实结合、侧面 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动静 结合、动静相衬等) 答题三步骤:答题三步骤: 1. 1.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 2.2.结合诗句阐释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 3.3.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及意旨。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及意旨。 试题精选试题精选 春兴春兴 武元衡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1.结合诗句,简析诗歌的一、二句所描写春景的特点。结合诗句,简析诗歌的一、二句所描写春景的特点。 2.2.诗歌三、四句是本诗的佳句,试分析这两句运用的艺诗歌三、四句是本诗的佳句,试分析这两句运用的艺 术手法及其效果。术手法及其效果。 “残花落尽“点出是暮春(残春)之景;雨过天晴,杨 柳阴阴,流莺啼鸣,写出了景色的清新明丽美好。 拟人和新奇的想象。写春风吹梦,梦逐春风,形象地 表现了春风的多情、善解人意。抒发了诗人深切的思 乡之情。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 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 对离愁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越觉欢聚之值得留恋 ,越觉得离别的难耐。这里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 手法。 离别之愁。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第一、二句是怎么描写水面平静的? 从“动”与“静”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第一句直接写水面平静的视觉形象;第二句运用比喻的 修辞手法,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 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1、2句以“水面平”和“明镜”“照檐楹”等写出荷花池塘 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3、4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 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 现雨后池塘上一种动态之美。有静有动,以静显动, 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 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 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答案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 ,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觉得有话要说,故“ “又开封又开封” ”。作者客居洛阳见秋。作者客居洛阳见秋 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 打开信封补写。打开信封补写。 解题指导第一问属诗歌意象的考查,也隐性地考查了表达技巧,考生是 否掌握什么是细节描写,是答题的关键。第二问是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 出来的思想倾向,如果在脑中活灵活现地想象出意境:作者见到秋风起, 便写了一封家书请人捎回,担心话没说完,信使临行时,又急急忙忙地打 开,重新浏览信件,而且作了一些补充。你说他是什么情感? 绝句 吴涛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此诗体现了怎样的季候特点?钱钟书称此诗表现了某 种“情味”,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春夏之交乍暖还寒的特点。 通过细节和景物描写,春衫试单,桃花飞尽,野梅 已酸,连青蛙也唱起了歌,可见气候温暖和煦。忽 然青蛙声息全无,原来天气又骤冷起来了。从视觉 、听觉、味觉、触觉等表现乍暖还寒的感受,表现 了游子对季候变化特别敏感的心理。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 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 红旗直上天山雪。 (1)联系全诗,说说一、二两句环境描写的作用。 (2)三、四句意在写人却说“不见人”,说说作者是怎 样来写人的? (3)第四句中“直上”两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突出自然环境的恶劣,用浓重的氛围衬托从军将士无所 畏惧的精神风貌。 用“横笛”“红旗”来指代人,先写“横笛闻声”,后写“红 旗直上”,在壮美的背景上凸现行军将士的昂扬斗志。 是动态描写,使画面显得生机勃勃,显示了将士们高昂 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 裴给事宅白牡丹 裴潾 长安豪贵惜春残, 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 无人起就月中看。 (1)前两句是如何写紫牡丹的?这跟写白牡丹有什么关系? (2)第三句中诗人用一“别”字引出盛开的白牡丹,这样写好 在哪里?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写长安豪贵争赏紫牡丹,侧面描写出紫牡丹花开 之盛、之美。写紫牡丹花开之盛之美,为后面展开对 白牡丹的描写作铺垫。 一个“别”字引出另一番景象,一动一静,一热一冷的 对照凸显出白牡丹盛开的形象和冷清的处境。表达了 诗人对白牡丹及裴给事的高洁形象的赞美和对其处境 的同情。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1.作者写“雨中黄叶树”之景,对于抒情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 【答案】以秋雨落叶之景,比喻人之衰老,表现了诗人 心境的悲凉,同时烘托出环境气氛的悲凉。 2.诗题中作者为表弟卢纶来访住宿而“喜”,这喜悦之情是 贯穿全诗的吗?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回答。 【答案】不是。诗题及诗的后半首虽写了与外弟相逢之“ 喜”,却也通过“愧君相见频”隐约表现了自己不得志的 悲凉之情;而前半首则全是写为自己的困居荒郊的处 境而悲。悲喜交集,但全诗的感情基调却是倾向于“悲 ”。 醉落魄醉落魄 咏鹰 咏鹰 清清 陈维崧陈维崧 寒山几堵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 裘,略记寻呼处。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 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注堵:座。堵:座。 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轩举:轩举: 意气飞扬。意气飞扬。 (1 1)这首词的上片)这首词的上片主要主要是用什么是用什么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简析。来写鹰的?请简析。 【解析解析】 主要运用主要运用衬托(烘托)衬托(烘托)手法。借手法。借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壁立的寒山、空旷的 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 (2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解析】“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 ”,表达了猛气,表达了猛气 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 “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 际偏思汝际偏思汝” ”,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答案】“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 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 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 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2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 法做简要分析。 【答案】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 ,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 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题大庾岭北驿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注】本诗是诗人流放广西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大庾岭在今本诗是诗人流放广西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大庾岭在今 江西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岭。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江西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岭。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 界线。界线。 阳月:指农历十月。阳月:指农历十月。 前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前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想感情?(2 2分)分) 对比(对照、比兴)对比(对照、比兴)(1 1分);由雁及人,表达分);由雁及人,表达 了了诗人忧伤、思乡等复杂的内心情感诗人忧伤、思乡等复杂的内心情感(1 1分)。分)。 请说说第三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并简要分析这一请说说第三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并简要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脑使用申请书
- 安全检查表培训目的课件
- 单位青联委员申请书
- 四川省 自贡市第二十八中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版)
- 立案申请监督申请书
- 2025年水产品买卖合同范本
- 疫情期间申请补助申请书
- 2025年度反洗钱阶段考试培训试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安全生产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合同范本】服装厂加工合同
- 企业防台风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全国消防设施操作员中级理论考试(单选上)
- 产品设计调研课件
- 静脉输液团标课件
- 证券公司合伙协议书
- 2025年高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市场分析报告
- 2025年编外人员考试题库答案
- 江苏省城镇供水管道清洗工程估价表及工程量计算标准 2025
- 加气现场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前庭大腺脓肿
- 2025年秋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