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诱导下农户能源模式变化探究-毕业论文_第1页
乡村旅游诱导下农户能源模式变化探究-毕业论文_第2页
乡村旅游诱导下农户能源模式变化探究-毕业论文_第3页
乡村旅游诱导下农户能源模式变化探究-毕业论文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阳师范学院20XX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乡村旅游诱导下农户能源消费 模式变化探究 完 成 人: 班 级: 学 制: 专 业: 地理科学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目 录摘要.(1)1农户能源消费现状(2)2乡村旅游发展现状(3)3乡村旅游诱导下农户能源模式变化(3) 3.1 农户人均能源消费水平的变化(4) 3.2 农户家庭能源消费最终用途的变化(5)4乡村旅游农户能源消费模式转变的影响因素(6) 4.1 农户家庭生产方式的转变是用能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6) 4.2 家庭用能方式改变是农户用能改变的直接动力(6) 4.3对不同能源的认知差异也是农户用能改变的重要因素(7)5农户能源消费模式变化(7) 5.1传统农户的内向型“生活生产系统”内部自循环能耗模式(7) 5.2乡村旅游农户外向型“生活旅游系统”外部输入型模式(7)6结论与讨论(8)参 考 文 献(9)Abstract.(10)乡村旅游诱导下农户能源模式变化探究 摘要:乡村旅游作为乡村产业中的“无烟工业”,产业关联度强、经济收益高,满足低碳经济的清洁发展要求。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对乡村农户能源消费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综合现有研究成果,分述了农村能源消费现状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乡村旅游诱导下农户家庭能源消费模式的变化。已有研究结果表明: 在能源消费总量上,乡村旅游农户家庭人均能源消费显著增加;在消费结构上,乡村旅游农户商品能源占主导地位,新型能源( 太阳能) 广泛采用,传统能源比重逐渐降低。在能源最终用途上,乡村旅游农户生活用能( 炊事、取暖、家电、交通、热水、照明) 总量大幅度增加,而与传统农业生产耗能有关的饲养和农机耗能已基本消失。传统农户能源耗能仍局限于炊事、取暖、饲养等基本的生产生活方面,与生活享受相关的家电、照明、热水、交通仍处于较低水平。农户能源消费模式的转变主要受家庭生产方式、农户用能方式、农户人均收入以及主观认知等因素的影响。在乡村旅游发展诱导下,乡村家庭农户能源消费正经历着由内向型“生活生产系统”内部自循环模式向外向型“生活旅游系统”外部输入型模式的转变。 关键词:乡村旅游;能源模式变化;低碳经济 随着当今世界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气候变暖问题严重,经济发展与气候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实现经济发展,又要兼顾环境保护,特别是2009年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协议的签订,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一45%,这一承诺一经宣布,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式提出更高要求,也全面掀开了我国低碳经济时代的序幕。乡村旅游是农村经济响应低碳经济的有力举措。中国乡村旅游是在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下、国内旅游市场需求的驱动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倡导下发展起来的,最初以大城市周边“农家乐”、“村寨游”形式出现,随着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加速,功能不断增加,体系日趋完善,正向着集观光、娱乐、康体、度假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形式转变。乡村旅游第 2 页 共1 0 页 作为乡村产业中的“无烟工业”,产业关联度强、经济收益高,满足低碳经济的清洁发展要求。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必然使农村家庭能源消费发生巨大的变化,也会对农村传统的能源和环境系统带来新的挑战。在乡村旅游诱导下,农户能源消费模式会有怎样的变化?本文结合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对该问题进行了总结归纳,以期科学认识新型乡村能耗模式的转变,推进乡村旅游业节能减排,从而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引导农村能源消费向着低碳模式转变。1农户能源消费现状张翠平1研究了非农就业对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影响,论文对中国家庭能源消费现状进行了研究。文章利用全国层面的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农村能源消费的现状。研究结果显示: (1)我国农村能源消费逐年上升,农村能源消费结构处于转型时期,处于传统生物质能源(薪柴和秸秆的总量)向商品能源(包括煤炭、成品油、电力、沼气等)转变的过渡阶段。从2000年至2007年,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了32.1%,年均增长4.0%;其中,商品能源增加了47.6%,年均增长6.7%;传统生物质能源增长了26.4%,年均增长3.4%。传统生物质能源在农村生活能源消费中的比例逐年下降,农村的生活能源消费逐渐向商品型能源转变。在向商品能源消费转变过程中,优质能源的增长速度较快,尤其是农村户用沼气消费的增长速度。到2007年农村户用沼气增长了350.5%,年均增长24.0%。另外是液化石油气和电力,分别增加了122.5%和95.0%,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4.3%和11.8%。我国农村家庭生活用能正处于向商品化、优质化的方向过渡的阶段,但是商品能源的消费比例一直小于传统生物质能源消费的比例。我国的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有待进一步完善,农村能源建设仍然处于一个过渡阶段,而且还要经历一段相当长的时期。(2)农村生活能源利用效率低下。(3)能源消费结构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2008 ):中国农村家庭炊事使用的能源中,使用柴草的农户有13318万户,占调查样本的60.2%;使用煤的有5762万户,占26.1%;使用煤气或天然气的有2642万户,占11.9%;使用沼气的有145万户,占0.7%;使用电的有182万户,占0.8%;使用其他能源的59万户,占0.3。区域不同,使用的炊事能源类型的住户比例存在很大的区别。2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乡村旅游是指在传统乡村地区开展的旅游,它以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风景、物产及乡村生活等特色吸引着众多游客。乡村旅游作为旅游发展的一个方向不但可以提高农户的经济收人,保护传统乡村景观与文化完整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并且还是一种教育和交流形式。乡村旅游的发展是人类接近自然、感受自然的必然选择。但是,乡村旅游的发展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存在发展的不合理性,直接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乡村是以自然生态为特色的,这就要求不仅是对乡村景观的规划开发经营上,还是游客对环境物质和能量输出的角度上,都要求确保在自然环境的可承载能力范围内进行。从低碳经济的原则上,可以看出目前乡村旅游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经营开发管理角度的不足。保护乡村景观的自然性是旅游开发者必须遵循的原则,但是,目前的很多经营开发者对自然生态的乡村进行了很大的破坏。一些开发商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迎合、吸引更多的游客,不断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宾馆、移除自然植被建立索道、引进高级娱乐设施等,采用众多的城市化和商业化景观标准来重新规划具有多种生态功能的乡村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使乡村旅游区的景观功能发生错位,美学价值下降,最终使旅游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潜力。从对土地的利用角度,违背了不破坏乡村自然形态的原则。土地资源作为其他资源的载体,其利用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其他资源利用的合理性程度。(2)另外,由于游客素质的高低程度不同以及意识上的差别,在满足自身旅游需求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这些经营开发管理上和游客所导致的生态旅游环境上的问题必然诱导农村能源消费模式发生变化。3乡村旅游诱导下农户能源模式变化 学者席建超等2以六盘山生态旅游区的农户调查分析了乡村旅游诱导下农户能源消费模式发生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 3.1 农户人均能源消费水平的变化从总量上看,乡村旅游农户人均能源消费量大幅度增加,比传统农户增加42.96%。乡村旅游农户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除传统能源外,其他能源不管是绝对量还是消费比例都表现出增加。其中:(1)商品能源(如煤炭、电力、液化石油气、汽油等燃料)。乡村旅游农户人均商品能源消费量是传统农户的2.8倍。其中煤炭和电力增量最大,液化石油气增幅最大,是传统农户的14.24倍;(2)新型能源(太阳能、沼气等)。乡村旅游农户人均新型能源消费量是传统农户的15.42倍;其中太阳能增长幅度最大,是传统农户的 25.93倍;( 3) 传统能源(薪柴、秸秆等)。传统生物质能呈大幅度减少的趋势,这在乡村旅游农户表现得尤其明显。乡村旅游农户人均传统能源消费降低95.29%,基本上弃之不用。在乡村能源消费结构中,乡村旅游农户商品能源、新型能源、传统能源的消费比例是93.10 5.15 1.75;而传统农户比例是 46.30 0.48 53.22。3.2 农户家庭能源消费最终用途的变化结合已有研究成果总结3,将农户能源的最终用途分为 8 类:炊事、取暖、热水、饲养、照明、家电、交通、农机。乡村旅游诱导下,农户家庭能源最终利用有以下特点: 炊事、取暖用能并重,生活享受用能,如取暖、家电、交通、热水等用能大幅度增加,照明用能平稳发展,饲养用能和农机逐渐消失。其用能总体格局演变是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这种演变状况也是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特征之一。乡村旅游农户各种能源用途所占比例是4:炊事( 53. 19%) 取暖( 29. 30%) 家电( 5. 95%) 交通( 5. 27%) 热水( 4. 55%) 照明 ( 1. 73%) 饲养 ( 0%) 。传统农户能源的用途排列顺序是:炊事( 40. 93%) 取暖( 36. 55%) 饲养( 17. 26%) 家电( 1. 85%) 照明( 1. 74%) 热水( 0. 87%) 交通( 0. 74%) 。其中:( 1) 炊事用能,以煤和液化气为主大幅度增加: 炊事用能是满足乡村家庭生活最基本需求的能源消耗。因乡村旅游发展,农户家庭必须为诸多游客提供餐饮服务,使得乡村农户家庭人均用能大幅度提升,但这更多的表现为煤炭、电力、液化气以及太阳能的大幅度增加,而沼气、薪柴、秸秆则基本废弃。煤炭成为乡村旅游农户炊事中耗能最多的能源种类,占 41. 51%;家庭炊事用能结构的优化和灶具节能效果的改善,既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又改善了农户家庭的生活条件和卫生状况。( 2) 取暖用能,主要依赖煤炭,消费量显著增加:取暖用能消费是农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排在第二位的能耗。乡村旅游农户因为收入水平增加,煤炭在冬天供暖燃料中就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农户取暖时间也普遍得到了延长。秸秆( 薪柴) 虽然使用,但是比例显著降低。这与传统农户以薪材为主体的消费模式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对比。此外,在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情况下,煤炭的人均取暖使用量仍有较大幅度增长。( 3) 热水用能,太阳能的广泛使用:相对于传统农户,乡村旅游农户大量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传统农户消费量较小,且以煤炭消耗为主。( 4) 家电、交通用能,成为另外消费热点。生活享受用能是指满足基本生活保障之外,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和档次,实现个人价值的体现而消费的能源,主要表现在家用电器和家庭交通工具的使用上,如电视、洗衣机、冰箱、空调和摩托车等。由于旅游者需求和乡村旅游农户需求增加,大批以前仅是城市人标志的家用电器开始进入普通农户。其中以交通增长最为迅速,增长约10 倍。而家电则增加约4倍。此外,生活享受用能从基本靠电转向油、电并举的局面。( 5) 饲养和农机用能,基本消失。乡村旅游农村劳动力就业市场比较充分,小规模养殖经济效益差,居住空间的限制以及卫生问题等原因,目前零散养殖农户在乡村旅游用户已经基本不存在,现有耕地作为长期苗圃用地,所以饲养和农机用能基本消失。同时沼气的良好发展,也有赖于家畜饲养过程中产生的粪便持续供应,因此可以认为农户饲养用能的消失是沼气在该地基本消失的重要标志。而传统农户维持一些基本的种植业生产性活动( 春小麦、土豆等) ,但主要采用畜力牛羊为主的小规模养殖方式,农机耗能有限。4乡村旅游农户能源消费模式转变的影响因素农村能源消费模式受当地气候条件、生产方式、能源的可获得性、收入水平、能源成本、节能技术的可获得性、政策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4. 1 农户家庭生产方式的转变是用能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生产方式由传统的种植业生产向旅游服务业转变是乡村旅游农户能源消费转变的根本原因。开展乡村旅游后,用以承担游客食宿能源明显增多,农户家庭能源消费量便会急剧增加。席建超2的研究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农户床位数( X) 和餐位数( Y) 对人均能源消费量( Z) 有一定的影响,餐位数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大于床位数。每增加一个餐位,人均能源消费量增加3. 516 kgce;每增加一个床位,农户人均能源消费量增加 0. 60 kgce。4.2 家庭用能方式改变是农户用能改变的直接动力游客需求是导致乡村旅游农户能源消费模式转变的直接原因。开展乡村旅游后,乡村旅游农户购买大量家用电器以满足游客的食、住、娱等需求。乡村旅游农户电视、冰箱、洗衣机、电饭煲拥有比例均达到 100%。此外,乡村旅游农户为了采购货物和接送游客的方便纷纷购买了摩托车。考虑到游客多以中高收入群体为主,生活质量要求较高,乡村旅游农户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正是由于乡村旅游的引入,乡村旅游农户商品能源消费大幅度增加,新型能源迅速推广,传统能源消费降低,家庭能源消费模式向优质化、商品化发展。4.3对不同能源的认知差异也是农户用能改变的重要因素能源使用意愿是影响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模式的重要因素。已有研究成果2 表明,乡村旅游农户倾向于选择污染少、效率高的商品能源和新型能源中的太阳能,其中增加使用意愿中太阳能的增幅最大; 其次是电能。乡村旅游农户渐渐排斥使用传统能源和新型能源中的沼气,其中减少和不使用意愿中薪柴的增幅最大。5农户能源消费模式变化5.1传统农户的内向型“生活生产系统”内部自循环能耗模式近年来,随着在西北地区新型乡村能源( 沼气和太阳灶) 的推广,在传统乡村能源内部开始形成,以传统生物质能秸秆、薪材主体,以商品能源煤电油气为补充,联动太阳能灶和沼气,形成三位一体的能源供给系统,特别是沼气的引入和推广,以秸秆薪材、畜禽饲养废弃物为原料基本形成了一种以沼气为中心介质的内向型“生活生产系统”内部自循环能耗模式。5.2乡村旅游农户外向型“生活旅游系统”外部输入型模式乡村旅游诱导下,初步建立起来的乡村能源消费模式被打破,但因为畜禽养殖逐步被放弃,沼气等新型生物质缺少原料和比较费工费时也被放弃,为满足外来旅游者洗浴需求,新型能源太阳能热水器被引入,大量的旅游者餐饮与住宿需求也使得家庭人均能源如接待和餐饮引发煤电油气的消费大幅度增加。能源消费趋向商品化、清洁化、便利化,并形成以商品能源( 以煤为主) 和新型能源( 主要是太阳能) 的外向型“生活旅游系统”外部输入型模式(图1)。图1 传统农户与乡村旅游农户消费模式比较6结论与讨论 综上所述,因为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农户能源消费总量、结构以及用途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 在能源消费总量上,乡村旅游农户家庭人均能源消费比传统农户高。(2) 在消费结构上,乡村旅游农户中商品能源占主导地位,新型能源( 太阳能) 广泛采用,传统能源比重逐渐降低。(3) 在能源最终用途上,乡村旅游农户生活用能( 炊事、取暖、家电、交通、热水、照明) 总量大幅度增加,而与传统农业生产耗能有关的饲养和农机耗能已基本消失。传统农户能源耗能仍局限于炊事、取暖、饲养等基本的生产生活方面,与生活享受相关的家电、照明、热水、交通仍处于较低水平。(4) 农户能源消费模式的转变主要受家庭生产方式、农户用能方式、农户人均收入以及主观认知等因素的影响。在乡村旅游发展诱导下,乡村家庭农户能源消费正经历着由内向型“生活生产系统”内部自循环模式向外向型“生活旅游系统”外部输入型模式的转变。(5) 乡村旅游农户家庭能耗会存在不同的地域分异规律,而且乡村旅游农户家庭能耗会随乡村旅游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消费模式和规律,这些问题均值得进一步探讨。(6)需要进一步通过一手数据来研究农村居民消费模式,多维度分析其能源消耗模式演变所引发的社会经济环境效应,探寻更适用和普遍的能耗消费模式。参 考 文 献1 张翠平.非农就业对农村家庭能源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2 席建超,赵美风,葛全胜.乡村旅游诱导下农户能源消费模式的演变基于六盘山生态旅游区的农户调查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1,26(6):981-991.3 Becken SHarmonising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and mitigation: The case of tourist resorts in FijiJ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2005,15: 381-3934 Zhou Z R,Wu W L,Wang X HAnalysis of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of rural household energy consumption in northern China: A case studyJ Renewable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09,13( 1) : 176-1825 Byrne J,Zhou A M,Shen BEvaluating the potential of small-scale renewable energy options to meet rural livelihoods needs: A GIS and life cycle cost-based assessment of Western Chinas optionsJEnergy Policy,2007.6 Berndes G,Hoogwijk M,Broek RThe contribution of biomass in the future global energy supply: A review of studiesJBiomass and Bioenergy,2003,25( 1) : 1-28The Study of Household Energy Consumption Patterns Change Induced by the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Abstract:Rural tourism as the the smokeless industry has the strong industrial correlation, high economic benefits,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low carbon economy clean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s bound to have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rural household energy consumption patterns. Integrating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the rural energy consumption status and the rural tourism status are analysised. On this basis, the changes of household energy consumption pattern is discussed under the induction of rural tourism.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energy consumption per capita in the rural tourism households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in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rural tourism, commercial energy household occupies the dominant position, new energy (solar energy) is widely used, the traditional energy proportion gradually reduce. In energy use, rural tourism farmers living energy use (cooking, heating, hot water, lighting, household a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