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1页
毕业论文——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2页
毕业论文——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3页
毕业论文——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4页
毕业论文——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题目:姓名:学号:班级:二XX年X月中 国 矿 业 大 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姓名:学 号:学院:专业:论文题目: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指导教师:职 称:20XX 年X月徐州摘 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因此拥有独特的转型经济环境、社会背景、法律体制以及企业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关联交易便比较容易出现。关联交易的主要作用不只是为了降低代理成本,更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制度仍不完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控制”等明显特征,导致了大量非公允关联交易的存在。这不仅扭曲了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还误导投资者形成错误的投资理念。因此,研究具有我国特色的关联交易盈余管理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近年来,盈余管理一直是会计学研究的重要话题。从已有文献资料来看,资本市场上的股票定价是国外企业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动机,而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取得再融资资格和保住“壳”资源。因此,本文选取 2008-2010 年我国沪市 A 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上市公司是否普遍采用关联交易作为盈余管理手段、不同公司特征下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分别进行了理论推导和实证检验,得出如下结论:关联交易度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被 ST 的上市公司有强烈的通过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呈正相关关系;有再融资计划的上市公司有可能通过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呈正相关;第一大股东处于绝对控股地位的上市公司有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呈正相关。本文从关联交易角度研究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方式,有助于丰富和完善盈余管理的文献,并为完善以会计盈余信息为基准的监管政策,提高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的公允性和透明度,以及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提供具有指导性的政策建议。关键词:上市公司 关联交易 盈余管理AbstractChina now is in economic transition period so currently China has a unique transformation of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social background, the legal system and corporate structure. In this case,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 will be more prone to. The main role of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 not only in order to reduce agency costs, it is an important means for listed companies to manage earnings. Market economy of China is still not perfect, so the system is not perfect. The more obvious features of the listed companies are “dominance” and “insider control”, etc. These features led to the existence of a large number of non-fair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 This not only distorts the function of the capital market to allocate resources, but also to mislead investors to wrong investment philosophy. Therefore, the stud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the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behavior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In recent years, earnings management has been an important topic in accounting research. According to existing publications, stock pricing in capital market serves a major motive for earnings management of foreign enterprises, while the key motive for earnings management of listed companies in our country is to get refinancing qualification and retain shell resource. Therefore, we selected the 2008-2010 A share listed companies of Shanghai as the study sample. We will test and verify listed companies commonly used by the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 as a mean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different relationships between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under different firm characteristics. At last we come to some conclusions: a)The bigger the scale of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 of a listed company,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its earnings management will be; b)Listed companies who are Special Treated have a strong motivation to manage earnings through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c)Listed companies who have refinancing plans will do some 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d)Listed companied whose largest shareholder is in a position of absolute control of have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 to manage earnings motivation,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is positively related.This paper studies earnings management of list compan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 which will help enrich and improve publications onearnings management. In addition, this paper provides instructive policy advice to the supervisory policy based on accounting earnings, the fairness and transparency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f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 and inner governance mechanism for list companies.Keywords: Listed companies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 Earnings management目录1 引言.11.1选题动机 .11.1.1研究背景 .11.1.2问题提出 .21.1.3研究目的和意义 .31.2研究方法 .31.3研究框架 .4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理论分析 .62.1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62.1.1国外文献综述 .62.1.2国内文献综述 .72.2关联交易及盈余管理的相关概念 .92.2.1关联交易 .92.2.2盈余管理 .112.3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分类及现状 .152.3.1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2.3.2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2.3.3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2.4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相关理论分析 .202.4.1不完全契约理论 .202.4.2委托代理理论 .212.4.3信息不对称理论 .212.4.4交易费用理论 .223 研究设计 .233.1研究假设 .233.1.1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 .233.1.2加入公司特征后的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 .243.2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263.2.1样本选择 .263.2.2数据来源 .273.3变量选择及描述 .273.3.1被解释变量 .273.3.2解释变量 .283.3.3控制变量 .293.4模型的建立 .314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初步分析 .33-基于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大样本实证检验.334.1描述性分析 .334.1.1整体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334.1.2不同特征公司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344.2回归结果与分析 .364.2.1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64.2.2对总假设的检验 .364.2.3对假设 1 的检验 .394.2.4对假设 2的检验 .404.2.5对假设 3的检验 .414.3稳健性检验 .424.4小结 .445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关系的进一步分析 .45-基于国有控股和非国有控股拆分样本的实证检验 .455.1描述性分析 .455.1.1总体描述性分析 .455.1.2不同公司特征下的描述性分析 .465.2回归结果及分析 .475.2.1对总假设进行对比分析 .475.2.2对假设 1 进行对比分析 .485.2.3对假设 2 进行对比分析 .495.2.4对假设 3 进行对比分析 .505.3小结 .526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536.1研究结论 .536.2政策建议 .546.2.1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有针对性地实施监管 .546.2.2完善以会计盈余信息为基准的监管政策 .556.2.3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信息披露 .556.2.4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错误!未定义书签。6.3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566.3.1研究的局限性 .566.3.2研究展望 .56参考文献 .58翻译部分 .61致 谢.70中国矿业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第 1 页1 引言1.1 选题动机1.1.1 研究背景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盈余管理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话题之一,从已有的文献资料来看,盈余管理的手段很多,如:会计估计变更、会计政策选择和关联交易等。随着我国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对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估计的监管越来越严格,通过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估计变更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越来越小,而属于中性经济范畴的关联交易作为资本市场成熟后的新型交易,对会计盈余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关联交易便成为了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首选方法。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是当今经济学界必不可少的研究话题,也是财务会计领域一个重要的问题。(1)关联交易在我国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和动机,盈余管理现象在中国证券市场普遍存在,已是不容争辩的事实,例如: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必须符合法定要求,因此企业为了达到法定要求,往往进行盈余管理。根据公司法等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两年出现亏损,或者每股净资产低于面值,或者财务状况异常时,将进行 ST 处理,如果仍继续亏损,就会被暂停上市资格,但是企业上市会给企业带来异常丰厚的利润,尤其在上市公司即是集团公司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上市和配股募集资金,通过资产重组行为向上市公司注入资金,因此上市公司一旦经营不周产生亏损就会想方设法地保护他们异常宝贵的“壳资源”,以期待继续获利,这样企业便会从事一系列盈余管理活动。另外我国资本市场中的配股融资成本低于公司举债,而且配股资金几乎是无代价的使用,因此上市能给企业带来的最大利益是能够从证券市场上直接融资,企业为了达到配股要求利用盈余管理手段。因此,出于诸如此类的原因,盈余管理成为企业管理层常用的工具。然而,矛盾总是存在的,需要辩证地看待盈余管理。当盈余管理超过一个合理的限度时,就会使会计信息失去公允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从而误导投资者,并影响证券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根本质量特征,其中可靠性是基础,离开了可靠性,会计便失去了生命力。盈余信息是重要的会计信息,其对于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使用者评价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和企业价值有重大意义。盈余管理带来的弊端如下:第一,盈余管理在我国的滥用造成了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盈余管理使报表上的盈余信息成为数字游戏,使其披露的会计信息往往缺乏充分性和全面性,甚至缺乏客观真实性,从而使整个中国矿业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第 2 页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大打折扣。盈余管理使会计信息失去基本的可靠性,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给投资者、债权人带来经济损失。第二,对资源配置产生不利影响。企业对外提供会计信息具有许多潜在的经济后果,如影响个体间财富分配、消费和生产、企业间的资源配置等。管理当局通过盈余管理向投资者和债权人传递不真实的盈余信息,将误导其决策,使决策者产生“不利选择”行为,使社会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损害了整个社会的效率。第三,对企业的长远利益产生不利影响。尽管盈余管理短期可能给企业带来一些好处,但对该企业的长远利益将产生不利影响。盈余管理将破坏投资者对收益质量的感觉,导致市场价值下降。有关研究表明,盈余管理以后的转回将使投资者失望,导致股票业绩下滑的负面影响。(2)关联交易的普遍存在且监管机制仍存缺陷关联交易作为一种特殊的交易形式,在经济界普遍存在,是许多大型集团公司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外,当跨国集团公司、母子公司及公司分支机构制度得到充分发展和广泛运用时出现了关联交易。在一些家族企业中,关联交易也被广泛使用。它主要被用来节约成本、合理避税、转移利润或掩盖亏损等等。至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是完全禁止关联交易的,它和普通商业交易行为一样受到法律认可。所以,关联交易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相关监管部门对关联交易的规定越来越完善和细致,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操作也被逐步加大了监管,但是由于上市公司对关联交易只负责信息披露的义务而且准则几次改变,难免会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留下空间,因此相关监管部门对关联交易的监管仍存在规范结构失衡等缺陷,如:过多注重于规范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行为;强调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未注重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注重事前监控,不注重事中和事后的监控;欠缺全局性规范措施;责任不明确等。1.1.2 问题提出研究背景部分只是简单的引出研究主题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以及关联交易和盈余管理当前的初步现状。这一部分将详细的分析这其中的传导机制,并正式提出研究问题。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是在跨国公司、母子公司制及总分公司制得到广泛运用时出现的,在各国的公司运作中都普遍存在。伴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我国的关联交易问题被提了出来。它与初步发展的中国资本市场和以股份制改造为核心的企业改制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问题一直是证券市场中关注的热点。我国沪深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有其特殊性,即绝大部分是由国有企业部分改制而成。这些上市公司往往是由国有企业原来的一个或几个生产车间、分公司或子公中国矿业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第 3 页司和其他若干关键部门包装而成。事实上,这些经过包装并成功上市的公司并不完全具备自主经营能力,尤其是在原材料的采购和产品销售方面仍需依靠关联企业完成。如果关联交易遵循“三公”原则,那么这属于市场经济中的一种正常行为。但是由于关联交易发生在特定的具有关联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如果缺乏相应的法律监管等,关联人往往以转移利润谋求一些不正当的个人利益或某些小集体的利益,从而侵害公司、中小股东或其他权益人的合法权益。由此可见,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是现在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现象,这是由上市公司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而且关联交易也是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首先通过对发生关联交易的总样本进行研究,以探讨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的对应关系,以便制定对应的规范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然后分别加入不同的公司特征,分别研究企业被 ST 时、有增发或配股计划时、第一大股东绝对控股时关联交易和盈余管理的关系。另外,本文还根据控股人性质,即分为国有控股和非国有控股企业,分别进行拆分对比研究,找出差异,以有针对性地制定规范政策。1.1.3 研究目的和意义从已有的文献资料来看,上市公司由于特定的目的,运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已经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但是这些研究基本都是有选择性的。比如,大部分研究集中在对以某种关联交易方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或是从某些行业来研究关联交易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或是从上市公司的审计报告中获取资料;或是从股权结构或是资本结构角度对利用关联交易对公司的盈余进行调整来论证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动机。本文将以沪市 A 股的经验数据为依据,对样本总体、被 ST 的公司、有增发或配股计划的公司、第一大股东绝对控股的公司的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分别进行较为深入和系统的分析,得出一些实证结论,根据这些结论对规范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行为提出较有针对性的建设意见,以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1.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是规范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描述相结合、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方法。采用规范研究方法的主要目的在于从假设出发,导出为实际应用提供依据的合理原理和原则。对于规范研究,它的最大优点在于能够通过已有的被公认的素材来推展出新的结论,并且它还能为实证研究提供许多假设条件。规范研究方法体现在:本研究从理论研究与借鉴出发,首先回顾了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国内外研究者对关联交易对盈余管理影响的不同研究视角,归纳了中国矿业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第 4 页相关研究集中反映的问题,并提出本研究对现有文献研究的评价;然后对盈余管理、关联交易及与之相关的问题进行理论阐述;进而对本研究所选取的反映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变量与盈余管理的关系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和演绎分析,建立研究假设,然后借鉴国外成熟模型,运用修正的 Jones 模型和证券市场的数据对我国上市公司各种关联交易方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方法是与规范研究方法相区别的,通过观察或实验取得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测试而形成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定性分析主要是凭分析者的直觉、经验,凭分析对象过去和现在的延续状况及最新的信息资料,对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作出判断。而定量分析是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分析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的一种方法。本研究先通过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描述相结合,最后归纳演绎,总结出本研究所得出的结论。1.3 研究框架本文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全文将分为六章,具体如下:第一章是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动机、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等。第二章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进行理论分析。这一部分先对关于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的已有文献资料进行综述,然后分别阐述了关联交易及盈余管理的相关概念并对二者关系简要概述。第三章是研究假设与设计部分。这一部分主要是先根据理论基础提出研究假设,然后选择数据和变量,并对变量进行描述,同时还利用这些变量建立了回归模型。第四章是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实证分析,也是初步分析阶段。这一部分先利用上一章提出的样本数据和模型进行描述性分析,然后进行回归分析,最后总结出实证结果并进行必要的分析。第五章是进行拆分研究。这一部分是在第四章总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拆分研究,主要是将我国上市公司拆分成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进行研究,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第六章是阐述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论文研究框架如下图 1-1 所示:中国矿业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第 5 页 研究背景、提出问题、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框架等理关联交易和盈余管理国内外文献综述、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相关概念论研究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分类、关联交易的现状、盈余管理的现状 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相关理论分析:不完全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交易费用理论研究设计提出假设、介绍样本选择、数据来源、实描述各个变量、建立模型证研初步研究对总体样本分别针对不同的研究假设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最后进行稳健性检验进一步研究 分别针对不同的研究假设按照国有控股和非国有控股对比分析研究结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局限性与研究展望论图 1-1 研究框架中国矿业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第 6 页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理论分析2.1 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文献综述2.1.1 国外文献综述在国外,由于会计政策、监管制度和企业的股权结构等与国内有相当大的区别,国外的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空间比较小,难以将其与正常的市场行为区分开来。国外学者证实了关于进行公允的关联交易能够减少集团内部的交易成本,有助于实现公司整体的战略目标这一优势。早期,Coase(1937)1、Fisman Khanna(1998)2的研究发现,关联交易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Khanna和Palepu(1997)3的研究也表明,当外部市场尚不成熟而导致市场成本很高时,关联交易有助于交易主体更好地分配资源。Shin和 Park(1999)4同样发现集团内的关联交易可以帮助降低交易成本以及提高经营效率。Chang和Hong(2000)5的结果表明在集团内部进行关联交易和交流管理经验可以提高公司的业绩。Fan Goyal(2002)6应用有效契约理论研究发现,集团结构体制和关联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可以帮助他们降低交易成本,克服生产所面临的、加强所有权和契约管理方面的困难。Jian 和 Wong(2003)对控股股东可能利用集团结构和关联交易从事机会主义盈余管理进行了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关联交易对集团经营是有利的。矛盾总是存在的,虽然从事关联交易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更多的研究则认为这种内部交易会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以及会使公司的价值下降。自Jensen和Meckling(1976)7之后,人们对于公司治理的研究转向“一股独大”所产生的代理问题。La Portaetal(1999)8的研究表明,控股股东会通过形成家族企业或控制管理层的办法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通过控制管理层满足母公司的需要,很可能是母公司从上市公司获取现金的重要基础。 Wolfenzon (1999)9 、Bebehukctal.(2000)、Shleifer和Wolfenzon(2002)对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进行了理论研究,发现在治理环境较差的国家,常存在利用关联交易掠夺中小股东的现象。P.H.Fan和T.J.Wang(2000)认为降低公司价值和造成公司资源流失的主要手段是关联交易,会使公司价值下降。Claessens和Fan(2003)10发现关联交易是操纵利润时较常用的手段。Gordon Henry和Palia(2004)11研究了关联交易与公司治理中国矿业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第 7 页和公司价值的关系,指出在美国的证券市场上,关联交易被视为是一项潜在的利益冲突,股东并没有从中受益,并且投资者对关联交易的反映是消极的。一些研究表明,在制度、市场、法律等因素不同的亚洲,可能更容易发生关联交易行为。Herrmann等(2001)12从 19931997 年日本上市公司中随机抽取了 3068 家次进行研究发现,存在着利用资产剥离方式来操纵盈余的现象;关联交易收入与预期的未来业绩正相关,而与业绩呈负相关关系。Claessens ct al. (2002)研究了九个东亚国家的样本发现,将近 70%的上市公司都附属于集团公司。相对于独立公司而言,它们更容易通过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或者产生代理问题从而使得资源配置不合理。Chang(2002)研究了韩国受集团控制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业绩的关系,发现控股股东会通过集团内部交易转移利润,从而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Ye. KeandLi(2002)13使用台湾的样本研究了公司治理因素对关联交易的影响。Ming Jian和T.J.wong(2003)14表明在我国目前的公司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和股权结构下,控股股东较易通过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及掠夺中小股东的利益。Cheung et al.(2003)15研究了 1998 至 2000 年香港上市公司与其控股股东进行的关联交易,共 328 个样本,发现关联交易会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市场对此类交易的反应是负面的,以及最终控制人为大陆公司更可能发生关联交易。Ming Jian和T.J.wong(2004)又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关联交易的动机进行了检验,发现上市公司基于“盈余管理”的机会主义倾向而进行关联交易的可能更加突出。此外,还对关联产品购销进行了分析,且首次研究了关联交易所作出的市场反应。Jean Jinghan Chen,Peng Cheng 和Xinrong Xiao(2011)16 对中国1999-2000 年 257 家A股和B股的上市公司研究,调查结果表明控股股东在上市之前从事关联交易并且这些关联交易与公司的运行情况相联系。公司上市之后关联交易的下降导致公司上市后长期内情况不佳及股价不易回升。以代理理论和有效契约理论为基础研究的代表有 Kohlbeck 和Mayhcw(2004)17,发现较复杂的关联交易与未来股东的回报正相关,从而支持有效契约论。Olivier Lumenga-Neso和Marcelo Olarreaga(2005)对关联方之间间接的研发费用的转移进行研究,发现直接的交易能促使交易双方的知识转移和技术的传播,但是间接交易则起不到这些作用。2.1.2 国内文献综述虽然国内对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的研究相对于国外来说起步比较晚,但是我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非常多。肖虹(2001)18以“控股股东运用关联方交易方式使上市公司本期盈余增加,并因此被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关联方交易盈余事项”做为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盈余管理研究对象的表征变量,采用逻辑斯蒂回归研究方法,对控中国矿业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第 8 页股股东关联方交易盈余管理的原因和特征进行检验。实证结果发现: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行为与控股股东力保上市公司免被摘牌并达到配股要求的目的相联系。陈少华(2003)19研究发现,扭亏公司存在一定的关联交易盈余管理行为;亏损时间越长的公司为了达到扭亏为盈进行关联交易程度越大;扭亏年度前一年的亏损程度、大股东比例是扭亏年度进行关联交易影响的因素;注册会计师能对关联交易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甄别,起到“经济警察”的作用。陈晓、戴翠玉(200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