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 文物事业管理所文物事业管理所 xxx 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xxxxxxxx 公司公司 编编 二二一三年七月一三年七月 目 录 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论论 .1 1.1 项目背景1 1.2 项目概况15 1.3 结论与建议16 第二章第二章 项项目建目建设设背景与必要性背景与必要性 .18 2.1 项目建设的背景18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0 第三章第三章 土地利用及土地利用及场场址址选择选择 .22 3.1 土地利用22 3.2 场址选择22 第四章第四章 建建设设方案方案 .24 4.1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24 4.2 项目组成25 4.3 建设方案25 第五章第五章 节节能分析能分析 .43 5.1 设计依据43 5.2 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45 5.3 节能措施45 第六章第六章 环环境影响境影响评评价价 .48 6.1 场址环境条件48 6.2 项目对环境的影响48 6.3 环境综合保护措施49 6.4 环境影响评价50 第七章第七章 劳动劳动安全安全卫卫生生 .51 7.1 设计依据及标准.51 7.2 劳动安全卫生防护措施51 第八章第八章 组织组织机构与人力机构与人力资资源配置源配置 .53 8.1 组织机构53 8.2 人力资源配置54 第九章第九章 项项目目实实施施进进度及度及项项目招目招标标方案方案 .56 9.1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56 9.2 项目招标方案58 第十章第十章 投投资资估算与估算与资资金筹措金筹措 .60 10.1 项目总投资60 10.2 资金筹措方案62 10.3 投资使用方案62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社会社会评评价价 .63 11.1 社会影响效果分析63 11.2 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64 11.3 社会风险分析64 11.4 社会评价结论65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风险风险分析分析 .66 12.1 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66 12.2 风险程度分析66 12.3 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67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研究研究结论结论与建与建议议 .68 13.1 研究结论68 13.2 建议68 xxx 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 xxxxxxxxxxx 公司公司 1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背景 1.1.1 项目名称 xxx 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 1.1.2 项目承办单位 单位名称:xxx文物事业管理所 单位性质:国家事业单位 1.1.3 编制依据 1、项目单位与 xxxxxxxxxxx 公司签订的前期咨询服 务协议书; 2、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3、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4、 xxx 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20082020); 5、 xxx 县城总体规划(2001-2020 年); 6、 xxx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1-2020); 7、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通知; 8、 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 9、 xxx 省十二五规划; 10、 xxx 市旅游服务业振兴规划纲要; 11、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 12、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 2005 年 8 月; 13、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和技术规程; 14、委托方提供的资料和相关技术文件。 xxx 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 xxxxxxxxxxx 公司公司 2 1.1.4 项目提出的理由及过程 1.1.4.1 xxx 古城现状 xxx 古城址位于 xxx 城正东 20 华里处的 xxx 所在地周 围,东径 115,北纬 4020,海拨高度 908 米。该城址南 40 华里 为东西横亘的恒山余脉,正南有著名的“飞狐关隘”,地势险要。成 为古城的一道天然屏障。城址北为浅山丘陵区。壶流河由西南向 东北绕城流过,古代城就建在壶流河盆地之中。城内有金波河、窑 河二水,均向北流出城外,汇入壶流河。城西部为盐碱滩地,东部 城墙内外均为耕地。xxx 镇、马家寨、北门子、城墙碾四村则坐 落在古城区遗址之上。 xxx 平面呈椭圆形,东西宽 3400 米,南北长 2200 米。全城 周长 9265 米,与尹耕两镇三关志所记,基本吻合。城墙现有大 小缺口 27 个,从东墙北侧顺时排列,编号为 h1-h27。缺口宽度不 等,最窄处有 1 米,最宽可达 800 米。墙垣共有内折钝角 8 个,正 南、正西、正北三面墙垣分布较直,东墙内弧缓曲。东南、西南、西 北、东北墙垣微弧内直。正南、东南墙垣外部筑有马面 11 座,由 东至西编号为 m1-m11。四周城垣保存基本完好。皆为土筑,夯层 十分清晰,厚 3-16 厘米,但多为 7-8 厘米。现存城墙,以文献记载 及实地调查九门基址位置,可分八段。为表述方便,根据城墙折角, 曲直直向,将墙垣分为东、南、西、北及四个角八个部分。 东墙:北起东北城垣拐角处,南止城垣东南拐角处,长 1147 米,宽 3-5 米。缺口七道,由北至南为 h1-h7。h1-h5 为两条人工 水渠,h2、h4、h6 为三条东西向自然沟壑,h3 位于东墙中部,中 为进出 xxx 镇的马路。h7 位于东墙南端,xxx 连接下广线的油 xxx 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 xxxxxxxxxxx 公司公司 3 路从中经过。一条东西向的河道由此进入城内,日久形成一条沟 壑,缺口西城垣延至 20 米为城角处。 东南墙:东起城垣东南拐角处,西止 m4 马面处,长 743 米, 高 5-9 米,下宽 28 米-33 米,顶宽 1.5 米。有缺口二道,编号 h8、h9。包括城角部,共有四座马面,间距不等。由东向西 400 米 处为 m1 马面,马面 土筑向外凸出 1.5 米, 宽 3.2 米,夯层清晰 坚硬,厚 3-10 米,夯 层间夹有河卵石。墙 体外侧较陡,内部较 缓,墙外部距顶 2 米 有一排间距 1.2-2 米的半圆孔。孔底径 13 厘米,高 7 厘米,深为 1-3.2 米。个别孔内存有腐朽糟木,筑城时,为加固墙垣结构所用 木棍。m2 马面位於西 100 米,马面及周围墙高 9 米,向外凸出 1.80 米,长 33 米,中间有向内凹回一段宽 3 米,将马面分为东西 两部分,东段长 20 米,西段长 10 米。夯层厚 7-16 厘米,马面周围 墙垣距顶 3.3 米处有一排夹棍半圆孔,孔距 2-4 米,孔底径 30 厘 米,高 25 厘米,深 25 余米。马面西侧为宽 2 米的人工 h8。墙 两侧夹杂着绳纹灰陶残片,墙内夯层厚 13 厘米,但较外部松软。 m3 马面距 m2 约 50 米,宽 8 米,向外凸出 1.30 米,高 9 米,有四 条竖向裂缝,马面西 50 米处有一宽 2 的缺口 h9。m4 马面现为城 角,城垣由此向正西折去。m4 距 m3 为 150 米,马面东西宽 15 米, 向外凸出 2.20 米,有两排夹棍半圆孔,孔距 1.30 米,上排八孔距 xxx 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 xxxxxxxxxxx 公司公司 4 顶 1.20 米,下排三孔,交错分布。孔径 13 厘米,深 1.25 米。 南墙:东起 m4 马面,西止 m11 马面,长 1105 米,高 6-12 厘 米,下宽 28-32 米,顶宽 1 米。有三道缺口,h10、h11、h12。包括 西端角部七座马面 为 m5-m11,m4 折 角西 10 米处有一宽 20 米的缺口 h10,为 一条通往城南的道 路。墙基内侧夹杂着 绳纹板瓦灰陶残片, 板瓦顶部有四道凸弦纹,少量夹由丰红陶片。h10 正西 50 米处为 m5 马面,距 m4 为 80 米,长 27 米,高 12 米,向外凸出 3.2 米, 夯层厚 7-8 厘米。马面东侧有一排七个筑墙夹棍半圆孔,孔径 1.30 米,深 1.2-3.5 米。m6 马面距 m5 为 150 米,长 25 米,高 8 米, 向外凸出 2 米,中部有三排半圆孔,孔径为 10-40 厘米,夯层厚 9 厘米。m7 距 m6 为 120 米,马面长 6 米,高 7 米,向外凸出 2.5 米。 m8 位於 m7 西 30 米,长 6 米,高 7 米,向外凸出 2 米。m9 距 m8 为 200 米,长 8 米,高 8 米,向外凸出 2 米,夯层厚 10-12 厘米。 马面有上、中、下三排夹棍半圆孔,孔距较远,底径 10-60 厘米。 m9 东侧有一宽 10 米的缺口,h11、m10 距 m9100 米,东侧紧临 一宽 15 米的缺口 h12。m10 长 16 米,高 8 米,向外凸出 2.50 米, 夯层厚 8-12 厘米,中间夹河卵石。m11 位於南墙西端角部,与 m10 相距 400 米,马面长 5 米,高 6 米,向外凸出 2.5 米。 西南墙:东起 m11,西止城垣西南拐角处,长 1220 米,高 1-5 xxx 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 xxxxxxxxxxx 公司公司 5 米,底宽 6 米,顶宽 1 米。有两道缺口 h13、h14。自 m14 折角, 城垣向西北折去,延伸 200 米为断崖。墙体断崖处夹杂着素面灰 陶片,崖下为北门子村,该村将城墙切断,形成一宽 600 米的大缺 口 h13。缺口西北墙体坍毁较重,向前延伸 100 米为宽 30 米的 缺口 h14。h13 西部墙垣顶部较平坦,宽 6-12 米,墙内侧地势较 高,墙垣高出城外地面 4 米。墙垣由 h13 向西北延伸 290 米为城 角。 西墙:南起西南拐角处,北止城垣西北拐角处,长 1213 米, 高 2-6 米。有缺口三道,h15、h16、h17。h15 缺口南部为一条长 100 米,底宽 30 米,高 3 米左右的土埂,土埂上有一突兀耸起的 土丘,高 15 米,底 平面呈圆形,直径 30 米,顶宽 2 米,疑 是一座瞭望台。城墙 从 h15 沿北偏西 15。方向延伸 200 米 处,有一条宽 800 米的缺口 h16,城墙碾村座落在缺口内侧。缺口 中有一条贯穿城内外的主要通道,密河从 h16 处流出城外。h16 北部城垣向北延伸 60 米处有一宽 20 米的缺口 h17。为近年村民 取土所挖,墙同北再延伸 30 米,向东北折去。 西北墙:南起城垣西北拐角,北止北城垣西拐角,长 480 米, 高 4-7 米,底宽 20-25 米,顶宽 2-4 米,夯层厚 7 厘米。共有两道 缺口 h18、h19。h18 宽 1 米,由 h18 向北延伸 120 米,接近西北 南端处,有一宽 40 米的缺口 h19,墙体两侧夹杂着绳纹灰陶,夹 xxx 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 xxxxxxxxxxx 公司公司 6 砂红陶片。h19 为一条南北大道,道东垣顶部突起两个高两米的 土丘,向前延伸 40 米为城折角。 北墙:西起北城垣西拐角,北止北城垣东拐角,长 1530 米,墙 高 4-13 米,底宽 22-25 米,顶宽 1 米。夯层厚 8 厘米,夯窝密集。 墙内侧有少量稀疏夹棍半圆孔,孔径 13 厘米,个别孔内有槽木, 共有西道缺口 h20-h23。墙最西端为 h20,向东 350 米处有一宽 280 米的缺口 h21,源於城中的金波泉由此流出城外。h21 东 120 米处有一宽 30 米的缺口 h22,h22 向东延至 400 米为 h23,宽 30 米。h22、h23 均为两条便道。h23 向东 300 米为城角处。 东北墙:西起北城垣东拐角,东止城垣东北拐角,长 1504 米, 高 8 米,底宽 25 米,顶宽 1 米。有四道缺口,h24-h27,由西端城 角向东延伸 50 米为 h24,宽 30 米。缺口下一条废弃古道,被沙土 淤积掩埋,但痕迹仍清晰可辨。向东 260 米 h25,宽 8 米,由 h25 向东 200 米为 h26,宽 6 米。h26 向东 320 米为 h27。h27 宽 30 米,为 xxx 通往水北村大道。缺口外部,西墙脚下有一泉,俗名 门转泉。由此向前再延伸 600 米,城垣终於东北城角。 1.1.4.2 xxx 遗址、遗物现状 xxx 遗址 2001 年被国务院批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 xxx 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宗号一览表 表 1-1 序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称地域码级别码类别码顺序码全宗号 1赵邯郸故城1311000113110001 xxx 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 xxxxxxxxxxx 公司公司 7 2燕下都遗址1311000213110002 3磁山遗址1311000313110003 4中山古城遗址1311000413110004 5邺城遗址1311000513110005 6涧磁村定窑遗址1311000613110006 7北戴河秦行宫遗址1311000713110007 8磁州窑遗址1311000813110008 9邢窑遗址1311000913110009 10泥河湾遗址1311001013110010 11南庄头遗址1311001113110011 12西塞遗址1311001213110012 13xxx 遗遗址址1311001313110013 14井陉窑遗址1311001413110014 15元中都遗址1311001513110015 目前 xxx 主要拥有以下遗址与遗物: 1、遗迹 在城内东北部有一两座坐北朝南古城堡,相距 80 米。东城堡 成方形,边长 180 米,建在一高约两米的土台上,南门外有瓮城。 现反存南门砖拱券墩基础,拱券上嵌石匾,阴刻楷书“古代”二字, 落款“正德十年原建,嘉靖二十年重修。 ”土台夯层疏松,厚 25 百米, 与廓垣夯层明显有别,不属战汉高台建筑基址,城堡及土合应为 明代所筑。西城堡方珙,边长 40 米,高 8 米,黄土所筑,墙体内夹 有多处辽代白釉、黑釉瓷瓷片,表明此城为辽代以后所筑。两城保 与古代五城无涉。 在城廓内,地表多散落泥质灰陶片。h7 口处有一条东西向大 沟壑,深 25 米,宽 50 米。沟的北岩遗迹、遗物最为丰富,文化堆 积厚两余米,遗物以建筑材料的筒、板瓦为主,日用陶器次之,也 xxx 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 xxxxxxxxxxx 公司公司 8 有一定数量的兽骨。 2、文物 (1)砖 分印花砖、铭文砖两种: 印花砖、红陶,砖外面模印几何纹图纹遗留草秸痕迹,每 面宽 15 厘米,线长 14 厘米,厚 3 厘米。 铭文砖,灰陶,砖面饰阳文篆字,残长 11 厘米,厚 5 厘米。 (2)瓦 分筒瓦、板瓦、瓦当三种: 筒瓦,为泥质灰陶,子口。饰弦断粗细绳纹。有些筒瓦表面 饰绳纹,顶部饰数道凸弦纹,内饰小方格或素面瓦长 37 厘米,直 径 16 厘米,厚 15 厘米。唇长 2.42.6 厘米,厚 0.50.8 厘米。 板瓦,泥质灰陶,表面饰强纹,内素面,宽 28 厘米,残长 35 厘米,厚 1.4 厘米。 瓦当:共计四种,均为灰陶圆瓦当,瑞兽纹当二式,勾纹, 同心圆各一式。 瑞兽纹瓦当:i 式,直径 14 厘米,边轮较平,宽 1 厘米。高出 当面 0.7 厘米,边轮内侧为一周环链纹,宽 1 厘米,中圈较宽 3 厘 米,饰凸起四瑞兽,呈侧身回着奔跑状,嘴伸长舌,头一曲角,尾 长略向上卷。内圈直径 34 厘米,因或未能窥其全貌,似为植物花 叶纺。ii 式:瑞兽乳钉纹纹瓦当夹砂灰陶,直径 15 厘米,外轮较平, 宽 1 厘米,高出当面 0.5 厘米,当面微呈凸弧状,有下周出二瑞兽, 兽身团曲,足为二尖爪,周围满饰小脬丁。 勾边纹瓦当:直径 15 厘米,外轮较平,宽 1 厘米,高出当面 xxx 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 xxxxxxxxxxx 公司公司 9 0.3 厘米,当面饰凸起的勾绞,内外两圆。 同心圆瓦当:直径 15 厘米,外轮较平,宽 1 厘米,当面为 5 周 凸起的同心圈,中心凸起一圆珠心,瓦饰数周凸弦纹。 (3)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夹砂灰陶,夹蚌红陶次立。泥质灰 陶以罐、盆、钵、豆为主,绞饰有细绳、弦纹、附中堆纹及素面。夹 砂灰陶、夹蚌红陶以素面为主。 罐,均为残片,可分五式。 i 式:泥质素面灰陶,高有,圆唇外卷,口径 10 厘米。 ii 式:夹砂灰陶,侈口方唇,沿外折,短颈,圆腹,身饰粗绳纹, 腹上部磨道弦纹,口径 24 厘米。 iii 式:泥质红陶,侈口方唇,沿外郑,高上部一不面,有四篆 家字戳印,干部饰料细绳发,口径 20 厘米。 vi 式:泥质素面灰聊,侈口尖奔唇,束颈折肩,口径 22 厘米。 v 式:泥质灰陶,直口尖唇,沿外卷,身饰斜细绳纹,中间磨 一道弦纹,口径 25 厘米。 置、可分五式。 i 式:5 件,泥质灰陶,敞口微敛,宽沿外折,方唇,身饰余细 绳纹,腹上部饰周附加堆坟。 ii 式:泥质素面灰陶,敞口,宽沿外折,方唇,斜直腹,平底。 口径 24 厘米,底径 17 厘米,高 4.5 厘米。 iii 式:夹蚌红陶,素面,敞口,平沿外折,方唇,壁村上部斜 出一短折。 vi 式:夹蚌红陶,直口,大平沿外折,厚唇,腹微鼓,口径 28 厘米。 xxx 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 xxxxxxxxxxx 公司公司 10 v 式:素面灰聊,敞口,平沿方唇,平底,腹壁外弧,高 6 厘米, 口径 18 厘米,底径 15 厘米。 瓮 1 件 泥质灰陶,敞口微敛,大平沿外折,直腹,饰鉴细绳纹,后抹 掉,上部饰一周附加堆纹,中部饰二道凸出附加尖弦纹,口径 34 厘米。 钵 1 件 素面泥质灰陶,浅盘,空柄,喇叭形圈足,高 14 厘米,底径 8.2 厘米。 3、汉墓群 xxx 墓群位于 xxx 城东的 xxx 城址东、南、北部及 xxx 城东北部的七里河村村北。墓群由四个区域组成:东区、南区、西 区、北区墓群。 南区位于 xxx 城址东南部,下广(下花园广灵)公路把墓 群隔为两部分,公路北为 m1-m13,公路南为 m14-m27,墓群状 况如下: 南区墓群(m1-m8) 位于 xxx 镇正南,封土 高 0.8m6m,呈椭圆形 和不规则方形。当地群众 俗称“八圪达”或“皇粮堆”。 m9-m15 位于张家楼村西。m16-m21 位于下广公路东北。m15 紧 靠张家楼村,m9 紧临一条东西向的干渠,左侧为防护带,m21东 南约 300 米为铁路桥墩。墓群之间为农田,种植农作物。m4 七十 xxx 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 xxxxxxxxxxx 公司公司 11 年代曾经塌陷,出土汉代陶器、五铢钱等。m8 结构和西区墓群 m17 结构相似,为 ii 型墓葬。南区 m22-m27 特点:封土分布较其 它墓群集中,高度一致,均为 6 米,夯层坚硬、清晰,封土周围均 有浅台地环绕,墓群有紧临沙河一条属前柳河口冲积扇。 东区墓群位于 xxx 城 址高店村和 xxx 城址东北 大德庄、水北村之间。沙蔚 铁路把墓群隔为两部分,铁 路北为 m28-m31,铁路东南 为 m45-m48。墓群状况如下:东区墓群封土高,m28-m31、m46- m48 封土高 1.5m5m,呈椭圆形。部分墓葬被盗散落墓砖、陶片、 青铜残片。 西区墓群(太子梁) 墓群位于 xxx 城址西 5 公里处,xxx 城东北 5 华里处,蔚州镇 西七里河村北。墓群南北长约 3700 米,东西宽约 3500 米,平面呈 不规则圆形。编号为 m51-m87 封土大小不等,高 1.5m7.5m,封 土呈包状,分布排列无规则。西区墓群(太子梁墓群)现存 37 个坟 冢,封土大部分保存完好,个别封土有人工取土,自然塌陷现象。 墓葬分 i、ii 型两种类型。i 类型封土共有 21 座,其特点为封土高 xxx 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 xxxxxxxxxxx 公司公司 12 2m7.5m,直径 10m30m。ii 型封土有 16 座,其结构特点为:封 土呈梯田状,逐层上收为平顶,各层厚度约 20cm80cm,封土结 构特殊,与周邻地区汉墓迥异,封土高 15m36m。 北区墓群位于 xxx 城址西北的杨庄窠乡的南石化、李家庄、 古家疃村之间,墓群为 xxx 北部丘陵地带,墓群涉临沟壑,编号 为 m32-m44。封土高 2.5m5.5m,封土平面呈椭圆形,部分墓葬 被盗,散落墓砖、陶片。 xxx 北区南石化汉墓被盗状况 1.1.4.3 项目提出的理由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努 力扩大旅游发展规模,进一步发挥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 点的作用。进一步丰富和优化旅游产品,要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 特色。加快发展特种旅游产品。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 xxx 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 xxxxxxxxxxx 公司公司 13 见中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 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中提到“十二五时期是建设世界旅 游强国的关键时期,是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 务业的重要时期,是全面深化旅游业改革开放、加快旅游业发展 的攻坚时期”。 “十二五”时期,我国旅游业总体发展目标和预期指 标:一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二是旅游消费稳步增长;三是经济效 益更加明显;四是旅游就业持续增长;五是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力争 2020 年我国 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 xxx 省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实施“四个一”战略重点。xxx 市要充分发挥坝上草原、冰雪文化优势,着力发展旅游服务、现代 农业等。整合旅游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创新营销方式,丰富旅游 产品,突出线路特色,以建设环首都旅游产业带为重点,培育一批 精品景区和线路,打造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加快旅游资源大 省向旅游强省跨越。 xxx 市旅游服务业振兴规划纲要中提出:“坚持优先发展、 市场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创新发展六项原 则。充分发挥 xxx 市区位、交通和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依托京 津庞大的旅游消费市场,围绕文化和生态休闲两大主题,树立“中 华民族摇篮、生态休闲之都”旅游总体形象,加快引进实施一批旅 游精品项目,全面加强景区景点和服务设施建设,培育特色旅游 品牌和精品线路,全力打造京西北重要的休闲旅游目的地、中国 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推进旅游服务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xxx 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 xxxxxxxxxxx 公司公司 14 在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中,文化产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促进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 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战略选择。作为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 值的新型绿色产业,文化产业是推进产业升级,壮大循环经济,实 现环境优化,构筑多元支撑的经济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与此相 应,文化旅游项目成为旅游产业一个新的增长点。 近年,xxx 市将挖掘和结合旅游资源优势和独特性,谋划实 施亿元以上旅游项目 100 个,打造“强市名城”。以打造户外牌、冰 雪牌、酒庄牌、民俗牌、温泉牌等特色旅游品牌为重点,对全市旅 游资源进行整合。 xxx 遗址及 xxx 墓群历经风雨剥蚀,战乱兵灾,因年久失 修及不法分子盗墓行为影响,濒临倒塌和消失,急需保护修整和 恢复;遗址内保护标志、保护界桩等配套基础设施跟不上,严重影 响 xxx 的旅游质量,而且降低了与外界联系的程度,给往来游客 造成不便,不利于古城的保护性开发;遗产保护范围的环境状况 和基础设施较差;遗产的保护设施和安防设施还比较落后和缺乏; 遗产保护区看护用房不能满足管理工作的需要,难以实施高效率、 专业化管理。近年来 xxx 屡屡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抢救 保护任务十分迫切。 本项目可以加强 xxx 遗址的保护,保护管理设备和安防设 施的建设,可完善遗产保护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xxx 的保护水 平。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 1.2 项目概况 xxx 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 xxxxxxxxxxx 公司公司 15 1.2.1 建设地点 本项目的建设地点位于 xxxxxx 内,其中保护管理用房建 设地点位于 xxx 镇政府旁;安防工程建设地点位于 xxx 北墓群 (南、西墓群安防工程已完成建设);保护标志、保护界桩建设地点 位于 xxx 内。 1.2.2 建设规模与内容 本项目新建保护管理用房 150m2、保护标志 20 套、保护界桩 14 个以及安防工程等。 1.2.3 主要建设条件 1.2.3.1 建设用地 本项目土地权属为国有土地,规划用地性质为文物保护用地。 1.2.3.2 动力供应 供水:项目给水水源为市政供水,能够满足项目需求。 供电:本项目供电由 xxx 供电局提供,供电有保证。 1.2.4 项目总投资及效益情况 总投资:本项目总投资估算为 700.00 万元,全部为建设投资。 资金来源:申请中央投资500.00万元,地方配套200.00万元。 1.2.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详见表 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表 1-1 xxx 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 xxxxxxxxxxx 公司公司 16 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 1建筑面积m2150 2工作制度 2.1年工作日天365 2.2工作班次班1值班人员为 3 班制 2.3每班工作小时时8 3编制定员人15 4投资及资金筹措 4.1总投资万元700.00 4.2资金筹措 其中:中央投资万元500.00 地方政府配套万元200.00 1.3 结论与建议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及省市相关规划及产业政策,能够切 实保护重要古建筑、古文物及历史文化遗存,提升古城品质和吸 引力,促进当地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提 高当地财政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保障经 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本项目的建设还可创造就业机会,拓展 当地农民就业途径,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稳定。经济效益 较好,社会效益显著。 项目单位对项目建设做了大量基础工作,编制规划保障建设 条件落实,本项目社会经济条件、政策支持条件都较好。 项目建成后,可以提高遗产保存环境和安全设施条件,促进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促进旅游开发及提高当 地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经研究,无论从市场需求、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方面考虑, xxx 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 xxxxxxxxxxx 公司公司 17 项目建设都是必要的,从技术经济论证看,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根据项目承担单位现有状况及本项目情况,建议如下: 1、项目单位在建设前期及过程中必须十分注意与相关部门 的沟通和配合,收集基础资料,对项目建设可能引起的地质灾害 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等进行专项论证和评价,保证项目的可实施 性。 2、项目单位要积极做好项目有关前期工作,加大资金筹措力 度,保质保量按建设进度安排完成项目建设,力争项目早日完成, 尽快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 xxx 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 xxxxxxxxxxx 公司公司 18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的背景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文化遗产体现着一个民族 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是民族的根基,是历史的纪念碑。文 化遗产既属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 明的真实见证,也是我们发展经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构建 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具 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文物的价值愈发 重要,而且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愈高,文物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亦 愈高。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干秋的重大上程, 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中,发挥着愈来 愈重要的作用。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文物保护工作。胡锦涛同志在致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的书面贺词指出:“中国政府 高度重视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将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保护生态环境,扩大国际合作,保证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充分保护 和适度利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2005年12月,国务 院下发的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 42号)指出: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 对国家和历史负责的高度,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角度,充分认 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做 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 xxx 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 xxxxxxxxxxx 公司公司 19 显著的成就:文物保护法制建设进程明显加快;各项文物保护基础 调查工作全面展开;抢救性文物保护工作稳步推进,众多濒临毁 坏的珍贵文物得到抢救;文物保护和博物馆工作的社会服务意识 不断强化,社会效益明显提高。 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文物保护工作仍然面 临着种种严峻的考验:基础工作依然薄弱;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 现象严重;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以及盗掘、盗窃、走私等各种 人为因素的破坏,对我国的文物保护构成严重威胁;安防设施建 设滞后;大型古遗产的保护设备设施缺乏等等。我国的文物保护 工作,特别是抢救性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 为做好“十二五”期间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国家发展改 革委和国家文物局以国有博物馆文物库房新建和改扩建、馆藏文 物保管及安全设施建设,重要大型古遗产和元代以前重要建筑的 基础设施建设、安防及防灾减灾设施、管理监测设备和必要的环 境整治为重点,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认真论证分析的 基础上,编制了国家“十二五”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专项规划。 xxx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物资源丰富,数量众 多,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70处,世 界文化遗产3项5处,均位居全国前列;有博物馆、纪念馆72座,馆 藏文物91万件,其中1096件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现有承德、保定、 邯郸、正定、山海关5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定州、xxx、宣化、 赵州、邢台5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xxx的文物不仅显示了xxx省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 xxx 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 xxxxxxxxxxx 公司公司 20 位,而且也能够反映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史。丰富的文物资 源是促进xxx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比较优势。在加强社会主义物 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中,xxx文物有极大的潜力, 文物事业大有可为。这些文保单位文物价值高、利用价值大,传载 着厚重的历史和科学文化,有效保护和利用好这些珍贵的历史文 化遗产,对于推动xxx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 此背景下提出了本项目的建设。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本项目建设是保护和传承xxxxxx文化遗产历史文化价 值的需要。 xxxxxx以其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古文化内涵成为中国 历史上著名的古城。2001年该城址被国务院批为第五批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 xxx的重要的历史地位及价值决定了必须对其进行科学、严 格保护的重要性。本项目建设能够更好地发挥文物遗迹历史文化 价值的开发和利用,对研究中国历史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2、本项目建设是改善xxxxxx环境现状,进一步提高文化 遗产保护水平的需要。 (1)由于xxx地域环境复杂,该文化遗产保护范围的环境状 况和基础设施较差;遗产的保护设施和安防设施还比较落后和缺 乏;遗产保护区管理用房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难以实施高效率、 专业化管理。近年来xxx墓群屡屡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 xxx 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 xxxxxxxxxxx 公司公司 21 抢救保护任务十分迫切。 (2)一些单位、团体在保护区进行施工,不按有关规定进行报 批手续,不进行钻探发掘,造成遗产、文物的损毁。 (3)安全管理设备缺乏,科学监控和安防系统严重滞后。 以上问题均对遗产造成了严重危害。 因此,本项目可以加强 xxx 的保护、安全管理设备和安防设 施的建设,完善遗产保护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xxx 的保护水平, 是非常有必要的。 3、本项目建设是促进 xxx 文物事业发展,提升 xxx 历史 文化名城形象的需要。 文物是一座城市的记忆和历史的缩影,而文物景区(点)则是 充分展示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载体和名片。xxx 作为有着 千年古城文化积淀的文物城市,拥有祖先馈赠和新中国建设发展 壮大的一批重要的文物开放景区(点)。近年来,xxx 县委、县政 府和文物部门把对保护利用文化遗产融入到求真务实抓好文物保 护的具体工作实践之中。特别是坚持把保护文物周边环境作为一 项重要措施认真实施,使一大批文物古迹、文物景区(点)洗去尘 封、熠熠生辉。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完善了 xxxxxx 的文物保护及旅游环 境,进一步推动了 xxx 的旅游的发展,本项目建设不仅改善了 xxx 的保护水平,强有力地推动了 xxx 文物保护事业的大发展。 也提升了 xxx 在国内外的形象和品位,促进了 xxx 的改革开放、 现代化建设乃至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xxx 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 xxxxxxxxxxx 公司公司 22 第三章 土地利用及场址选择 3.1 土地利用 3.1.1 用地规划选址情况 项目选址位于 xxx 省 xxx 县城正东 20 华里处 xxx 境内。 3.1.2 用地规模、权属类别及用地类型 本项目土地权属为国有土地,规划用地性质为文物保护用地。 3.2 场址选择 3.2.1 选址原则 1、符合城乡规划,推进互动。选址必须尽可能与城乡建设整 体规划相适应。同时,项目的建设必须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 量,使之具有前瞻性。 2、整合各种资源,提高投资效益。项目选址必须坚持经济性 原则,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和规划条件,最大限 度地减少投资规模,提高投资效益。 3.2.2 地形、地貌、地震情况 xxx 位于 xxx 省 xxx 县城正东 20 华里处,根据中国地 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5g,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 3.2.3 工程地质 xxx 土壤以栗钙土为主,河滩布有草甸土和水稻土。 xxx 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 xxxxxxxxxxx 公司公司 23 3.2.4 水文地质 xxx 水资源主要有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多年平均降雨 径流深 68 毫米,地表产水量 2.2 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约 1.56 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 2.67 亿立方米(减去地表水、地下 水重复计算量)。多年平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为 1.92 亿立方米。现 在已利用水资源总量约 1 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 0.69 亿立方米, 地下水 0.31 亿立方米。未利用水资源总量 0.92 亿立方米,其中地 表水 0.41 亿立方米,地下水 0.51 亿立方米。 城区日供水能力为 1 万吨,蓄水能力 5000 立方米。城区供水 管道总长度达 143.9 公里,自来水普及率达 78%。 3.2.5 气侯条件 xxx 属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中温带亚干旱区,年降水量 390.9 毫米,年均气温 6.5,七月平均气温 22.00,二月平均气温- 12.20,年均有效积温 2967,年均日照时数 2921.1 小时,全年 无霜期 131 天,干早仍为主要自然灾害。 境内季风明显,夏秋两季多西南风和西北风,冬季多北风,春 季多东南风。 3.2.6 交通条件 xxx 古称蔚州,又名萝川,地处 xxx 省西北部,xxx 市南 端,东临京津,南接保定,西依山西大同,北枕塞外古城 xxx。曾 是古“燕云十六州”之一。先后北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 “中国剪 纸艺术之乡”、 “中国剪纸艺术研究基地”、 “xxx 省历史文化名城”。 东距首都北京 244 公里,南距省会石家庄 343 公里,县境东西横 跨 74.55 公里,南北纵距 71.25 公里,全县总面积 3220 平方公里。 xxx 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 xxxxxxxxxxx 公司公司 24 张石高速 xxx 平原区已通车,沙(城)蔚(县)地方铁路已全面贯 通,乡乡实现了通油路。 xxx 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 xxxxxxxxxxx 公司公司 25 第四章 建设方案 4.1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4.1.1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牢固树立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针对我国抢救性文物保护 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 保护”的文物工作方针,统筹规划,努力使文物的抢救性保护状况 在“十二五”期间有一个较大的改善,推进文物保护事业与社会经 济发展相协调,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相适应,为 开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新局面做出应有的 贡献。 4.1.2 建设目标 通过加大投入,改善文物保护机构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强 化管理和技术人员培养等措施,以改善文物保护环境为着力点, 以建设 xxx 墓群安防监控设施为重点,争取到 2015 年,能够解 决 xxx 的薄弱环节,使 xxx 基础保护设施条件有一个较大的改 观。 4.1.3 项目建设的基本原则 1、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根据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实际, 将相关设施建设着眼点放在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上,重点保障文 物安全。 2、坚持勤俭节约讲求实效。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要规范 xxx 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 xxxxxxxxxxx 公司公司 26 管理,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建设标准、设施功能,厉行节约,勤俭 办事,严谨铺张浪费,务求实效。 3、坚持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两加强。在加强抢救性文物保护 设施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人才培养,落实日常经费, 加强管理,软件硬件配套推进,两手抓,两加强,实现文物保护可 持续发展。 4.2 项目组成 本项目主要包括保护管理用房、安防工程、保护界桩、保护标 志等。具体组成详见下表。 项目组成一览表 表 4-1 序号名称建设内容 1保护管理用房新建保护管理用房,总建筑面积 150m2。 2安防工程xxx 北墓群安装一套安防系统。 3保护界桩新建保护界桩 14 个。 4保护标志新建保护标志 20 套。 4.3 建设方案 4.3.1 保护管理用房 1、设计依据 (1)国家现行有关设计规范和规程; (2)项目承担单位提供的有关设计依据; (3)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xxx 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遗址抢救性保护设施建设项目 xxxxxxxxxxx 公司公司 27 (5)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81-2009; (8)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 (9)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 年版); (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结构设计 保护管理用房建设地点位于 xxx 镇政府旁,建筑面积为 150m2,采用砖混结构,基础采用条形基础形式。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地区抗震设 防为 7 度,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 0.15g。 4.3.2 安防工程 4.3.2.1 设计原则 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是提高设计水平、保证设计质量、完成 设计任务的根本保障。为此,在设计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的防护级别与被防护对象的风险等级相适应; (2)技防、物防、人防相结合,探测、延迟、反应相协调; (3)满足防护的纵深性、均衡性、抗易损性要求; (4)满足系统的安全性、电磁兼容性要求; (5)满足系统的可靠性、维修性与维护保障性要求; (6)满足系统的先进性、兼容性、可扩展性要求; (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罐头食品生产过程中的食品安全信息传递与沟通考核试卷
- 核辐射探测器件设计与优化考核试卷
- 自行车的经济学与管理学考核试卷
- 森林防火与安全防护考核试卷
- 矿山机械振动分析与控制技术考核试卷
- 皮手套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考核试卷
- 设备制造的能效提升与能源管理考核试卷
- 电子零售的直播销售考核试卷
- 自然科学音像制品的教育价值考核试卷
- 复习时间管理演讲
- 全等三角形第一课时课件
- 温岭市国企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 歌曲《我们》歌词
- GB/T 3301-2023日用陶瓷器规格误差和缺陷尺寸的测定方法
- 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 汽车前保险杠结构及安全能分析学士学位参考
- 2023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数学试卷
-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相遇问题PPT
- 电力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规范
- MT 191-1989煤矿井下用橡胶管安全性能检验规范
- GB/T 6416-1986影响钢熔化焊接头质量的技术因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