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生态环境竞赛题库及答案_第1页
2025年生态环境竞赛题库及答案_第2页
2025年生态环境竞赛题库及答案_第3页
2025年生态环境竞赛题库及答案_第4页
2025年生态环境竞赛题库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生态环境竞赛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我国“双碳”目标中,“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年份是?A.2030年B.2040年C.2050年D.2060年答案:D2.以下哪种物质属于大气污染物中的一次污染物?A.臭氧(O₃)B.硫酸雾(H₂SO₄)C.二氧化硫(SO₂)D.硝酸(HNO₃)答案:C3.《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通过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中,提出到2030年保护至少多少比例的陆地和海洋区域?A.15%B.25%C.30%D.40%答案:C4.土壤污染防治中,“安全利用类耕地”主要采用的措施是?A.严格管控,禁止种植食用农产品B.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等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C.直接还林还草进行生态修复D.客土置换彻底清除污染物答案:B5.下列哪项不属于“无废城市”建设的核心目标?A.推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B.提升危险废物填埋比例C.强化资源化利用D.降低填埋处置量答案:B6.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长江流域内禁止在长江干支流岸线多少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A.500米B.1公里C.3公里D.5公里答案:B7.全球变暖导致的“海洋酸化”主要是由于海水吸收了大气中过量的哪种气体?A.甲烷(CH₄)B.二氧化碳(CO₂)C.一氧化二氮(N₂O)D.臭氧(O₃)答案:B8.下列哪种能源的单位发电量碳排放量最低?A.燃煤发电B.天然气发电C.风力发电D.生物质发电答案:C9.2024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首次明确提出的制度是?A.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B.垃圾分类制度C.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D.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答案:A(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为2020年修订内容,此处为原创设计,实际以最新法规为准)10.湿地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主要通过哪种方式实现?A.植物光合作用固定CO₂B.微生物分解产生CH₄C.沉积物吸附重金属D.水体吸收大气O₂答案:A11.以下哪种行为符合《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中的“绿色出行”要求?A.短途出行优先选择燃油摩托车B.驾驶SUV车龄超过15年仍上路C.长途旅行选择高铁而非飞机D.骑行共享电动车后随意丢弃答案:C12.我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是?A.三江源国家公园B.大熊猫国家公园C.东北虎豹国家公园D.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答案:A13.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中,当指数为201300时,对应的污染级别是?A.优B.良C.重度污染D.严重污染答案:C14.以下哪种塑料属于可降解塑料?A.聚乙烯(PE)B.聚乳酸(PLA)C.聚丙烯(PP)D.聚苯乙烯(PS)答案:B15.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因子是?A.氮(N)B.磷(P)C.钾(K)D.碳(C)答案:B16.依据《地下水管理条例》,以下哪类项目禁止在地下水超采区新建、扩建?A.矿泉水开采B.农业灌溉C.高尔夫球场D.火力发电答案:C17.下列哪项属于“蓝碳”生态系统?A.热带雨林B.草原C.红树林D.冰川答案:C18.土壤重金属污染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五毒元素”不包括?A.镉(Cd)B.汞(Hg)C.铅(Pb)D.钙(Ca)答案:D19.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三线”不包括?A.生态保护红线B.环境质量底线C.资源利用上线D.污染物排放总量线答案:D20.以下哪种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排放?A.二氧化硫(SO₂)B.氮氧化物(NOx)C.颗粒物(TSP)D.一氧化碳(CO)答案:B(注:CO和NOx均主要来自机动车,但本题设计为单选,优先选NOx)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至少2个正确选项,错选、漏选均不得分)1.以下属于我国“十四五”时期重点推进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有?A.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保护修复B.黄河重点生态区(含黄土高原)保护修复C.长江重点生态区保护修复D.东北森林带保护修复答案:ABCD2.下列哪些行为可能导致土壤盐渍化?A.过量使用化肥B.长期大水漫灌C.过度开采地下水D.种植耐盐作物答案:AB3.关于“塑料污染治理”,以下正确的措施有?A.禁止生产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B.鼓励使用全生物降解塑料袋替代传统塑料袋C.在餐饮行业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D.支持企业研发塑料再生利用技术答案:ABD(注:C选项“全面禁止”不符合现行政策,应为“限制使用”)4.以下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就地保护”措施的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B.设立植物园C.建立野生动物救护中心D.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答案:AD5.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影响包括?A.冰川和冻土消融B.极端天气事件频发C.海平面上升D.生物物种分布范围向高纬度迁移答案:ABCD6.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以下属于噪声敏感建筑物的有?A.学校B.医院C.商场D.居民住宅答案:ABD7.以下哪些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A.太阳能B.天然气C.地热能D.核能答案:AC8.湿地的生态功能包括?A.防洪蓄水B.净化水质C.固碳释氧D.维护生物多样性答案:ABCD9.关于“海绵城市”建设,正确的做法有?A.增加硬质铺装面积B.建设雨水花园C.推广透水铺装D.改造传统排水系统为“渗、滞、蓄、净、用、排”综合系统答案:BCD10.以下哪些是PM2.5的主要来源?A.燃煤排放B.机动车尾气C.二次污染物生成D.扬尘答案:ABCD11.依据《长江保护法》,禁止在长江流域开放水域养殖、投放的外来物种包括?A.鳄雀鳝B.罗非鱼C.巴西龟D.中华鲟答案:ABC12.以下属于“白色污染”防治措施的有?A.推广可降解包装材料B.加强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C.限制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D.鼓励使用布制购物袋答案:ABCD13.以下哪些属于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A.检察机关B.依法登记的环保社会组织C.公民个人D.企业答案:AB14.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的主要环节包括?A.土壤环境调查B.风险评估C.修复效果评估D.直接开发利用答案:ABC15.关于“碳达峰”,以下理解正确的有?A.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后开始下降B.不同行业的达峰时间可能不同C.仅指二氧化碳排放达峰,不包括其他温室气体D.达峰后仍需持续降低排放量直至实现碳中和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填“√”,错误填“×”)1.塑料微粒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的废水。(×)(注:主要来源包括塑料垃圾降解、个人护理品中的微塑料添加剂等)2.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碳捕捉等方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净零排放”。(√)3.臭氧(O₃)在对流层是污染物,在平流层是“地球保护伞”。(√)4.湖泊“水华”主要是由于大量氮、磷营养物质排入导致藻类过度繁殖。(√)5.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越高,说明空气质量越好。(×)6.废旧电池属于可回收物,应投入蓝色垃圾桶。(×)(注:废旧电池含重金属,属于有害垃圾,投红色垃圾桶)7.风力发电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排放。(×)8.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9.为保护生态,所有湿地都应禁止人类活动。(×)(注:可合理利用,如生态旅游)10.地下水超采会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倒灌等问题。(√)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简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核心内涵。答案:该理念强调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绿水青山”代表优质的生态环境,“金山银山”代表经济财富。核心内涵包括: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通过绿色产业、生态旅游、碳汇交易等途径,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2.列举3种常见的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并说明其原理。答案:(1)静电除尘技术:利用高压电场使烟气中的粉尘带电,带电粉尘在电场力作用下被吸附到集尘板上,实现气固分离,主要用于燃煤电厂。(2)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技术:在催化剂作用下,用氨(NH₃)将氮氧化物(NOx)还原为氮气(N₂)和水(H₂O),降低烟气中NOx浓度。(3)活性炭吸附技术:利用活性炭的多孔结构吸附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通过物理吸附或化学吸附实现污染物去除,常用于工业废气处理。3.说明“河长制”的主要职责和实施意义。答案:职责:各级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包括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等,协调解决跨区域、跨部门的突出问题。意义:通过明确党政领导责任主体,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保护长效机制,推动形成“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治理格局,有效解决河湖管理中的“九龙治水”问题,提升河湖生态环境质量。4.简述塑料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答案:(1)物理伤害:海洋生物误吞塑料碎片,导致消化道阻塞、营养不良甚至死亡;大型塑料垃圾缠绕海洋动物(如海龟、海豹),限制其活动能力。(2)化学污染:塑料在环境中缓慢降解产生微塑料,可吸附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等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富集进入鱼类、贝类体内,最终威胁人类健康。(3)生态破坏:塑料垃圾覆盖海底或潮间带,影响底栖生物的栖息和繁殖,破坏海洋生物多样性。5.说明“碳汇”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作用,并列举2种主要的陆地碳汇类型。答案:作用:碳汇是指通过自然或人为方式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可抵消部分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陆地碳汇类型:(1)森林碳汇:森林通过树木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储存于植被和土壤中;(2)湿地碳汇:湿地(如沼泽、红树林)通过植物生长和泥炭积累长期固碳,碳储存效率高于其他生态系统。五、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案例1:某滨海城市近年来出现近岸海域水质恶化,主要超标指标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同时频繁发生赤潮。经调查发现,该城市存在以下问题:沿海养殖场大量排放含饲料残饵、鱼类排泄物的废水;城市生活污水管网老化,部分污水直排;港口船舶含油污水违规排放;周边农田过量使用化肥,雨水冲刷导致氮磷流入河流最终汇入海洋。问题:分析该海域污染的主要原因,并提出3条针对性治理措施。答案:主要原因:(1)农业面源污染:农田化肥过量使用,氮磷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最终输入海洋;(2)水产养殖污染:养殖场尾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带入大量氮磷;(3)生活污水污染:管网老化导致部分生活污水未达标处理直排;(4)船舶污染:港口船舶含油污水违规排放,虽主要污染物为油类,但可能间接影响水体自净能力。治理措施:(1)农业方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使用量;建设农田生态沟渠、湿地,拦截氮磷径流;(2)养殖方面:推行生态养殖模式(如贝藻混养),建设养殖尾水净化设施,实现达标排放;(3)污水治理方面:加快老旧管网改造,提高生活污水收集率和处理厂脱氮除磷效率;(4)船舶管理方面:加强港口船舶污水接收设施建设,严格执法禁止违规排放(任选3条即可)。案例2:某山区县曾因过度开采石灰石导致山体裸露、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近年来,该县探索“生态修复+产业转型”路径:一方面采用客土喷播、种植乡土灌木等技术修复裸露山体;另一方面利用修复后的山地发展特色经济林(如油茶、茶叶)和生态旅游,带动农民增收。目前,区域植被覆盖率由35%提升至68%,年游客量突破50万人次,农民人均收入增长40%。问题:分析该案例体现的生态环境治理理念,并说明其对同类地区的借鉴意义。答案:体现的理念:(1)“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将山体修复与产业发展统筹考虑,注重生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