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章编号:1671 - 2579(2001)06 - 0006 - 05 桥梁拉索和吊杆雨 风共致 振动的激振机理及其防范对策 蔡国宏 编译 (交通部科学研究院,北京市 100088) 摘 要:在圆形截面和低结构阻尼值的斜拉桥拉索以及大型拱桥的钢吊杆中,可能发生 危险的雨 风共致振动,使结构的营运能力和安全度降低。德国进行的风洞试验探明了这种 振动的激振机理,并提出了防范对策。 关键词:雨 风共致振动;斜拉索;吊索;防范对策 1 前 言 近年来,德国、 日本、 法国和丹麦都对雨 风共致 振动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初一度认为,这种现 象仅发生于倾斜度30 至45 的斜拉桥拉索中。但是 在1993年和1994年,某座长178 m的大型拱桥的竖 直吊杆,也因雨 风共致振动而损坏。这座拱桥的风 洞试验表明,侧风向的振动和顺风向的振动都因雨和 风的联合作用而增强。 1997年在某座尚未通车的跨长89 m的拱桥的竖 向吊杆中,发现了以裂隙形式显现的疲劳损坏。这些 裂隙是由于雨 风共致振动引起的。通过无破损试验 发现,在最长一根吊杆的对应两侧,各有长50 mm和 100 mm裂隙一条。该吊杆长12. 3 m ,为直径100 mm 的圆形截面,其自振频率为5. 9 hz。这种裂隙在刮除 吊杆油漆后才能看见。该桥最长吊杆的实测对数阻尼 减小率在= 0.000 4和= 0. 001 2之间,其值很低。 阻尼减小率是在发现裂隙之前约6个月量测的。 现已提出几种思路,来解释雨 风共致振动的现 象及其防范对策。抗御大的振动幅度的可靠方法,是 采用辅助索,或者油阻尼器,或者动态振动减震器来增 加阻尼。另一种探索途径集中于模拟拉索或拉杆的表 面,使其水流和计算轴向流的流动途径受到干扰,从而 阻止激振机理发生。如果弄清激振机理,通过这种方 法更有可能取得确切的成果。 2 风洞试验 通过风洞试验,对各种偏角、 倾角和频率条件下的 雨 风共致振动进行了研究。模型试验采用一个支承 于风洞中的悬臂圆形截面杆件节段模型。风洞的试验 截面为2. 70 m1. 80 m ,最大风速30 m/ s。为避免因 水流大小引起尺度效应的影响,而使模型的直径与实 际杆件相同。模型用聚丙烯制作,具有与实物吊杆或 拉索相同的低质量阻尼比。聚丙烯管表面光滑。倾角 ,偏角及模型的局部坐标轴等示于图1中。通过 放置在模型顶端附近迎风一侧的3至5个莲蓬头喷 注:对于斜拉桥,x轴处于拉索和塔柱平面内并垂 直于拉索纵轴; y轴垂直于x轴和拉索纵轴 图1 风洞中的模型布置,以及倾角、 偏角 和局部坐标(相对于模型 ) x 和y的示意 6 中 外 公 路 第21卷 第6期 2 0 0 1年1 2月 收稿日期:2001 - 09 - 28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水。莲蓬头的位置必须依据倾斜模型的实际位置和实 际风速予以修正。通过这种试验布置方式,对模型表 面真实水流状况进行模拟。由于激振机理是由圆形截 面杆件表面水流的运动所引起的,这种模型非常重要。 选择适当的喷水量使之产生最大的振幅。 3 激振机理的新发现 在模型试验中,通过对聚丙烯管的运动和管表面 一至二道水流在其四周方向的运动之间相互作用的详 细观察,在激振机理方面有新的发现。在该模型试验 项目中发现的机理可以对现场实测振动(比如丹麦 faro桥和德国rees2kalkar莱茵河桥的拉索振动)作 出解释。 3. 1 改变有效截面 圆形截面杆件共同截面的有效形式和水流,与该 杆件表面水流的瞬间位置有关,因而处于不断变化之 中。水流在圆形截面杆件表面四周方向产生振荡,其 主要原因是截面的瞬时加速度。此外,此项运动也受 水与圆形截面杆件表面的附着力,以及作用于水流的 风力的影响。 由于这些可能性,水流形状的变化频率与振荡形 状的频率相同。当然,变化着的有效形状引起力的大 小在顺风方向和侧风方向的变化,以及在横截面凸出 区域的变化。 3. 2 能量输入 如果作用于整个截面的风的合力以相同的频率, 并且以与振荡速度相同的符号进行振荡(或仅有小的 时间后滞或相位位移 ) , 则作正功,且振荡系统得到能 量输入。对于综合体系和谐波激振力,在x轴方向可 写成: w = fs = t fx( t)x ( t)dt = t ?fxsin(t +)x - sin( t) dt 式中: w 功或能量输入,j ; fx( t) 平行于瞬时振动速度的瞬时作用力分 量,n ; ?fx 平行于瞬时振动速度的瞬时作用力分量 的幅度,n ; x ( t) 瞬时振动速度,m/ s; x - 瞬时振动速度的幅度,m/ s; 结构的固有角频率,rad/ s; fx( t)和x ( t) 之间的相位差角,rad。 在图2图4中,能量输入采用处于fx( t)x ( t) 曲线下方的阴影面积表来示。大的振幅可能发生;振 幅的大小取决于结构阻尼和由二阶影响产生的弹性保 持力。 3. 3 与固有频率基本无关的自激振荡 激振频率由圆形截面杆件的运动所决定,因而与 圆形杆件截面的自振频率相同。圆形杆件的振荡对于 激振机理的发动是一种需要。 因此,雨 风共致振动 注:由顺风方向的阻尼力所引起的x轴方向的截面位移未在图中表示 图2 激振机理类型1的能量输入原理 (顺风向振动,水流在截面上对称运动,比如,当= 30,= + 90, v= 25 m/ s时的情况) 76期 桥梁拉索和吊杆雨 风共致振动的激振机理及其防范对策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注:由顺风方向的阻尼力所引起的x轴方向的截面位移未在图中表示 图3 激振机理类型2. 1的能量输入原理 (侧风向振动,水流在截面上反对称运动,比如当= 30,= + 90, v= 18 m/ s时的情况) 注:图中未示出:由顺风向的阻尼所引起的y轴负方向的模型位移,以及由平均提升力 所引起的截面的向上移动平均值。当风速较高时,在拉索上侧会发生第二条水流 图4 激振机理类型2. 2的能量输入原理 (侧风向主振动,主要由拉索下侧一条水流的运动所致,比如当= 30,= 0, v= 19 m/ s时的情况) 是一种自激振荡,在风洞中它能在高达8. 9 hz的很广 的频率范围发生。 4 激振机理 观测到三种不同的激振机理,其特点为水流在截 面上的位置以及拉索或拉杆的振动方向。以下讨论涉 及拉索,但也适用于拉杆。 图2图4表示下述5种物理参数在两个激振时 期的时间历程: 截面挠度和水流在圆形杆件表面的位置; 振荡加速度x ( y ),它影响水流在拉索表面 的位置; 水流在顺风向引起的风力分力(图2中的 fx ) , 或水流在侧风向引起的风力分力(图3中的fy 和图4中的fx ) ; 紊流和krmn涡流被忽略。这种 分力是单独作用于圆形杆件截面的力和作用于圆形杆 件和水流共同截面的力的差值; 激振速度x ( y ) ; 在激振全过程中由水流和能量输入功w作 为整体所引起的风力分力的能量 f ( t) x ( t) 或者 f( t) y ( t) 。 8 中 外 公 路 21卷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4. 1 类型1 :顺风向振动 图2表示在截面上带有两条水流的对称振荡的顺 风向振动,水流位于90 经线的后方。只有作用于顺 风向的风力以固有频率的节奏变化,才有可能发生顺 风方向的振动。风力的变化是由表面水流的有节奏的 移动(对称于风的方向)引起的,它导致水流分离线的 有节奏的移动。分离线的对称性移动引起沿截面四周 压力分布的变化,从而引起顺风向风力的变化fx或 力系数的变化。 要将拉索迎风一侧的水流分成两条处于拉索侧向 面积的水流,需要一个最小风速。图5显示在所述类 型1顺风向振动过程中聚丙烯模型上一条侧向水流的 情况(倾角= 30,偏角= + 90,风速v= 22 m/ s)。 由图可以看出,处于水流和气流分开线后方背风一侧 的水滴非常清晰,这是因为它们很难移动,处于迎风面 的快速运动水滴则与之相反,在那里的水流和空气中 的雨滴因其快速运动而变得模糊。 图5 类型1顺风方向振动时聚丙烯模型表面的侧向水流 (d= 100 mm ,= 30,= + 90,v= 22 m/ s) 4. 2 类型2 :侧风向主振动 如果侧向风力系数以固有频率节奏变化,则在侧 风向发生振动。侧向力系数变化的原因,是带有一条 或两条水流的拉索的截面可变性以及分离线的节奏性 (反对称)移动。 4. 2. 1 类型2. 1 :侧风向振动 图3表示在截面上两条水流呈反对称振荡的侧风 向振动(水流在90 经线前方)。这种雨 风共致振 动,可在两侧带有侧向水流的倾斜于风向的拉索中发 生,比如,当偏角= + 90,倾角= 30 时。 当风速达到某种程度时,拉索下侧的水流被分成 处于侧面90 经线前方的两条短的侧向水流。由于拉 索的随机侧向运动,一条水流移动至90 位置,而另一 条水流则变扁,并向临界点(滞点)移动。由于这种截 面形式,压力分布变成对称并引起侧向力fy,该力以 振荡节奏改变其符号,并具有激振效应。当拉索处于 激振反向点时,如果加速度大到足以使水分离,这种激 振效应便会增加(图3)。类型1和类型2.1的振动也 可能发生于竖向吊杆。 4.2.2 类型2.2:侧风向主振动 图4表示侧风向主振动(在截面底部带有一条水 流且水流位于90 经线后方。此类雨 风共致振动可 发生于与风向垂直的斜拉索,或者偏角 - 45 + 45 的情况(比如偏角=0;倾角= 30 时 ) , 此时 在下侧有一条水流。而当风速较高时,第二条水流可 出现在上侧。 拉索下侧的水流引起提升效应,这可以通过一个 装有减振器的模型来演示。如果一条水流在模型下侧 流动,模型不产生振动,但抬向较高的位置。当水流增 强时,提升效应更为显著。当模型受振动向上摆动时, 水流因负的加速度而变得扁平,并在背风一侧向上移 动。该截面没有侧向提升系数,而因弹性位移向下移 动。在振动的向下位置,水流向下侧移动,过程再次开 始(图 4) 。 除了振荡提升系数之外,阻尼力系数也在改变,但 其幅度比前者小些。因此,截面振动运动也有一个顺 风方向的分量,以致运动方向与塔索平面呈10 40 倾斜。运动的上分量向迎风方向移动。当水流处于拉 索下侧较低位置时,由于拉索和水流的共同截面具有 较大的阻尼力系数,运动的下分量向背风方向移动。 振动运动的平衡点由于阻尼力而向背风方向移动,并 由于主要提升力而轻微向上移动。如果较低风速情况 下拉索下侧只有一条水流,便存在这种主要提升力。 当风速较高时,一条水流在拉索上侧发展,便会发生类 型1或类型2. 1的振动,或者旋转运动,或者振动方向 的连续变化。 4. 3 总体成果 雨 风共致振动可在大约520 m/ s的风速范围 内发生。激振机理的阐示说明了这种现象与固有频率 基本无关的原因。风洞试验实测最大频率8. 9 hz。 然而,在此频率时仅发生涡流激振振幅量级的雨 风 共致振动。当频率较高时,增高的振动加速度使得水 因其自身质量惯性而不能跟随拉索运动。这可能是在 高频率时实测振幅小的原因。 对于倾斜拉索,最大振幅发生于偏角= - 45 + 45 之间。 96期 桥梁拉索和吊杆雨 风共致振动的激振机理及其防范对策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5 试验模型的局限性 采用在圆截面杆件表面附着一条人造水流的模型 所做的风洞试验,难以对复杂的振动过程提供真实结 果。这是因为这种模型没有考虑水的质量惯性引起的 水流运动,以及风对水流的作用。各条水流的运动,是 由拉索运动、 单条水流运动以及变化的有效共同截面 (由圆柱体和水流组成)引起的截面周围压力分布的变 化三者相互作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因素。带有附着人 造水流的试验模型,也许可用来研究瞬时截面和瞬时 风力向量,但采用这种模型的气弹性试验仅能表示快 速发展的不稳定性,不过这并非实际现象。 6 防范对策 有两种防范雨 风共致振动的对策值得探索。一 种是在拉索之间设置阻尼索,在根部设置动态振动减 震器或阻尼器,从而增强阻尼效果。另一种是通过改 变拉索的表面形状,或者使圆柱体拉索表面的水改变 流向,或者阻止拉索表面在周围方向的振动,来抑制激 振机理。 至今使水偏离圆柱体表面的设想尚未实现,还有 很多研究工作要做。对于斜度不大的斜拉桥拉索,表 面水流的以下三个主要位置是危险的,即斜拉索横截 面两侧和下侧(只有风速较高时水流才在拉索上侧形 成)。因此,雨 风共致振动可采用三个厚度为拉索直 径5 %的箍条来抑制,其效果已由风洞试验证实。然 而,大的急速进行的振幅发生于具有某些偏角的横截 面。实际上,由于受到限制的水流的阻尼效应,带有雨 水时急速进行的振幅比不带雨水时要小。 对于斜度陡的拉索,圆柱体表面水流的位置仅与 风的方向有关。因此,有必要探索在任何偏角条件下 都有效的防范对策。只采用一根螺旋形箍条是无效 的,这是因为它只能使水从圆柱体的这一侧转到另一 侧,而振动仍然会发生。 7 结论 本文介绍了雨 风共致振动的三种不同激振机 理,它们主要与斜拉索的偏角和风速有关。此外,还研 究了水流在圆截面拉索周围方向的运动,以及拉索的 振动。建议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归纳总结试题及答案探讨
- 双方器官捐献协议书
- 员工离店合同协议书
- 区域协作禁毒协议书
- 2025办公室租赁合同范本应该怎么写
- 医院科室合作协议书
- 卖车尾款合同协议书
- 卫生垃圾清理协议书
- 分期付款还款协议书
- 商场铺面销售协议书
- 房地产行业信访处理规范制度
- 绿色施工知识培训课件
- 幼儿园伙食费管理制度
- 【MOOC】学术英语写作-东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应激性心肌病指南解读
- 【水利水电】李想 案例专项班教案 02-案例专项班(二)
- 教室租赁合同范本教程
- 三管三必须-新安法宣贯课件
- 山东长山列岛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说明(2020-2030年)
- 竞聘医院科室副主任
- 青岛正日软件艺术科目音乐、美术中考学业水平考试系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