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二期工程【施工二标】土建工程 施工测量方案一编制依据(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2)城市测量规范(cjj8-99)(3)广州轨道交通施工测量管理细则(第三版)(穗铁建总前期(2009)581号)(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5)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二期工程【施工二标】土建施工项目承包合同二工程概况2.1工程位置及范围本标段位于广州市天河区靠近萝岗区交界处,线路沿广汕公路大致呈东西方向布置,线路起于龙洞站,顺延广汕路向东,止于广汕路与高普路“t”字交叉路口的高塘石站。标段起止里程为yck27+737.109yck31+250,全长3512.891m。具体位置见图2-1。华美路跨线立交桥龙洞站柯木塱站高塘石站热带植物所人行天桥区间竖井成龙二中人行天桥广汕路延长线高架高塘石人行天桥图2-1工程位置示意图2.2主要工程内容 工程包含2站、2区间共计4个子单位工程,即:【龙洞站柯木塱站区间】、【柯木塱站】、【柯木塱站高塘石站区间】、【高塘石站】。【龙洞站柯木塱站区间】区间右线长1619.3m、左线长1616.8m,以盾构法施工为主,硬岩采用矿山法钻爆开挖、盾构机空推安装管片通过。矿山法竖井设在线外,距主线13.5m,横通道连接。矿山法隧道左线长432.03m,右线长300.6m。【柯木塱站】车站总长度为284.488m,设置3个出入口,3个风亭。【柯木塱站高塘石站区间】区间右线长1384.657m、左线长1389.756m,采用盾构法施工。【高塘石站】车站总长度为224.455m,设置3个出入口,2个风亭。工程范围见图2-2。图2-2工程范围示意图2.3工程线路设计概况【龙洞站柯木塱站】区间从柯木塱站始发,采用盾构法下穿华美路跨线立交桥、热带植物所人行天桥,盾构空推过矿山法施工的第一段区间隧道后,采用盾构法施工沿广汕公路向西行,盾构空推过矿山法施工的第二段区间隧道后,最终到达龙洞站。本区间线路先以20.905的下坡(坡长200m),后以7的下坡到达龙洞站。本区间由3个曲线段组成,曲线半径为550m。【柯木塱站高塘石站】区间线路从高塘石站始发,采用盾构法先以18.62的下坡沿广汕公路向西行到达区间最低点处,再以5的上坡(坡长870m)下穿广汕路高塘石人行天桥、广汕路延长线高架,最后以20上坡下穿广汕路成龙二中人行天桥,到达柯木塱站。本区间线路共有4个曲线段,最小曲线半径为500m。三施工控制测量3.1交接桩制度交接桩后,对首级控制网进行复测并对桩点进行保护,复测情况及处理措施报告须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交桩后15日内上报业主审定。工程完工后,按业主要求移交一定数量经业主专业测量队检测合格的控制点。3.2交桩点的复测3.2.1导线控制点的复测根据本标段的工程特点,在业主向我方(施工方)提供测量控制点后,我方立即邀请我集团公司精测队对所提供测量控制点进行复测。利用设计及业主方所进行的交接桩并根据现场情况,全线导线复测分三段附合,分别是“植物园凤凰山宾馆”起算,附合到“lds23-1lds23-2”;“lds23-1lds23-2”起算,附合到“电力学校柯木朗村委”;“电力学校柯木朗村委”为起算,附合到“lds30电力学校”。对所交桩进行复测,保证角度闭合差5,点位中误差8mm,相对闭合精度1/3.5万. 各项限差均达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精密导线测量的要求。水平角观测:按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导线网按左、右角分别观测四测回,各项差值均在限差范围内。即:左、右角观测互差4。距离观测:每条边均进行往返观测,经气温、气压平均改正正倒镜各测个二测回取其平均值,并进行仪器的加、乘常数的改正。测距时,各测回的较差小于2mm, 往返观测测距小于3mm,均达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3.2.2水准控制点的复测水准控制点的复测是以市规划院所交桩ii地6-26为基准点,采用后-前-前-后测量的形式,附合到桩点ii地6-33,观测过程时前后视距60m,前后视差1m,前后视累计差3m,附合闭合差4,达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精密水准测量的要求。3.3加密控制点的布设3.3.1加密点的布设原则(1)加密点位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其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不小于1.5m。(2)加密点应选在场地硬化处。控制点应便于长期保存,加密、扩展和寻找。(3)加密点相邻边长不宜相差太大,但因场地通视影响个别边长不宜短于60m。(4)精密导线点的位置应选在因工程施工而发生沉降变形较小地方,并应避开地下管线等地下建筑物。3.3.2加密点的测设导线加密点采用闭合导线形式,测角为正倒镜各四个测回,各测回互差4;测距采用仪器自动补偿功能正倒镜各二次,测距时三测回读数均3mm,往返测距3mm达到测规的要求,边长计算时取往返测距的平均值且进行仪器加乘数的改正。闭合导线的方位角闭合差5(n为测站数), 测角中误差2.5;闭合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精度1/3.5万,最大点位误差10mm。达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精密导线测量的要求。高程加密测量按二等水准的要求施测,采用后-前-前-后测量的形式,以附和水准进行加密,在测量过程中,严格的执行测规方面的要求,即:视距60m,前后视差1m,前后视累计差3m,附合闭合差4,达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精密水准测量的要求。3.4联系测量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需多次进行联系测量,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联系测量中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工程的特点联系测量方法如下:井下的投点测量是将地面坐标方位、高程传递到车站的底板上。(1)导线测量导线点施测方法:首先利用经检测过的地面控制点采用导线测量,将坐标方位传递到地面近井导线点处,然后从地面近井导线点向井下投点,采用导线直接传递测量的方法进行定向。 相关技术要求如下:a、导线直接传递测量按照精密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b、导线直接传递测量应独立测量三次,地下方位角互差应小于12,平均值中误差为8。c、垂直角应小于30;仪器和觇牌应采用强制对中或三联脚架法;测绘间应检查仪器和觇牌气泡的偏离情况,必要时重新整平。d、导线对边必须对向观测。(2)高程传递传递高程测量采用钢尺悬垂法。首先,将地面高程传递到近井水准点上,然后在竖井内悬吊钢尺进行高程传递。用鉴定后的钢尺,挂重锤10kg用两台水准仪在井上下同步观测,将高程传至井下固定点。传递高程时每次应独立观测3测回,每测回应变动仪器高度,3测回测得地上、地下水准点的高程较差应小于3mm。井下高程测量及地面趋近水准测量均使用铟钢尺按二等水准精度指标要求,采用单程双置镜法进行施测。联系测量往井下传递水准点不少于3个,以利于相互校核。见图3-1高程传递示意图。图3-1 高程传递示意图四施工放样测量及复核施工测量放样采用极坐标法。每次放样后检查前次放样点及各轴线之间的相对位置,保证每次放样点的正确性,或利用全站仪的坐标实测功能,用另两个已知导线点来实测放样点的坐标,放样点的理论坐标与检测x、y值相差均在3mm以内,方可指导施工。具体的车站测量程序如图4-1所示。集团公司或其子公司、工地项目部二级复测集团或子公司、项目部二级复测集团或子公司、项目部二级复测报请监理、业主审核竣工测量工程主体结构测量联系测量围护结构测量控制网复测及加密接收业主所交控制点报监理、业主审核图4-1 测量程序图4.1明挖车站放样4.1.1引测进站导线点利用业主批准的测量成果书,由我集团或子公司精测队以最近的导线点为基点,采用附和导线形式引测导线点至每个车站附近,避开车站附属结构,加密点位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其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不小于1.5m并保证每个加密点通视2个以上导线点,形成闭合的附和导线网。导线点至车站的平面过渡点不可超过两个,相对点位中误差10mm。4.1.2引测进站水准点利用业主批准的水准网,由我集团或子公司精测队以最近的水准点为基点,将水准点引测至车站附近,测量等级达到二等水准测量。每个站附近至少布设两个埋设稳定的水准点,以便相互校核。水准点应埋设为混凝土普通水准标石。4.1.3车站底板导线及水准测量按照广州轨道交通施工测量管理细则(第三版)的要求,车站底板控制点分别在车站施工完第一块底板、施工至整个车站长度的1/2处时、车站底板结构完工后埋设,左右线各埋设3个,并及时将测量结果上报监理、业主,由业主测量队进行检测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施工。控制点采用100mm100mm10mm大小的钢板,镶直径1.5mm、深为6mm的铜丝标志,钢板下焊接14的螺纹钢,将钢筋和底板钢筋焊接牢固,砼浇注时注意不要覆盖钢板。导线测量采用闭合导线的方法,使用具有双轴补偿的全站仪,其测量边的垂直角应小于30,测角为正倒镜各四个测回,各测回互差4。测距采用仪器自动补偿功能正倒镜各二次,边长计算时取往返测距的平均值且进行仪器加乘数的改正,各测回的较差小于2mm, 往返观测测距小于3mm。 水准点埋设,在导线点钢板上焊接一个14,长度1.5cm的钢筋头,钢筋头顶端打磨成光滑,便于测量时水准尺的放置。测量采用后-前-前-后测量的形式,按二等水准的要求施测,不符值、闭合差限差满足的精度。4.1.4车站细部放样测量 (1)考虑施工及测量放样误差的影响,车站的围护结构轴线按外放10cm考虑.放样时采用极坐标法,每次放样后检查前次放样点及各轴线之间的相对位置.保证每次放样点的正确性。按照广州轨道交通施工测量管理细则(第三版)的要求,第一幅连续墙设计中心线两端点、以及整个车站围护结构两端的设计中心的四个角点放样完成后把测量结果和资料及时上报监理、业主,由业主测量队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施工。(2)基坑开挖过程中根据每层钢支撑(砼支撑)的标高及位置及时放样,误差不得大于20mm。(3)结构底部绑扎钢筋前,依据线路中线在底板垫层表示出钢筋摆放位置,放线允许误差为10mm。(4)底板混凝土立模的结构宽度与高度,预埋件的位置和变形缝的位置放样后,必须在混凝土浇筑前进行检核测量。(5)结构边、中墙模板支立前,按设计要求,依据线路中线放样边墙内侧和中墙控制线,放样允许偏差为10mm。(6)中板施工前,对导线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检测,在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控制中线和控制高程点进行检核,其轴线允许误差为10mm,高程允许误差在10mm之内。(7)顶板施工前,对导线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检测,在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控制中线和控制高程点进行检核,其轴线允许误差为10mm,高程允许误差在10mm之内。4.2矿山法暗挖隧道放样(1)竖井定向采用联系三角形进行一井定向,就是以井上井下联系三角形几何定向方法控制平面。联系三角形定向是用三根钢丝来传递坐标和方位的,在具体实施时悬挂三根钢丝,在平面上钢丝绳与井上、井下的观测台组成两个直伸三角形。见图4-2定向测量示意图:图4-2 定向测量示意图在布设时使三角形长短边之比值应至少大于2.5倍,而xo1: o1o2的比值宜为1.5倍,同时o2,o3点也不宜离仪器过近。三角形中角应小于1,同时,钢丝末端悬挂垂球,为防止钢丝晃动影响观测,将垂球浸在盛满油的油桶内,并且垂球不得与油桶接触。观测时井上、井下联接角及联系三角形观测要求以两台2级的全站仪往返测边,测角要求9测回,归零观测、测回差9(最大角与最小角差值),2c差13(正镜与倒镜差值), 归零差6,测边要求正倒境各四次,观测平均值比较差应小于3mm。联系三角形边长测量采用在钢丝上贴反射片,用对边模式来测边,每次独立测量三次,这三个数据间每次较差3mm,并在测边时考虑井上与井下的温度,计算边长改正。以上测量数据分为两组,每组数据包括一个井上方位、四个连接角、五条边长。对三角形解算时,利用三角形闭合差的条件,用简单平差来计算,求得井下方位与井下控制点坐标。然后,再对另一组数据进行如上计算,求得的方位与坐标与第一组的进行检核,以确保不出现差错。每次独立定向测量的成果应该满足方位角较差12,点位较差20mm。(2)竖井围护结构(采用钻孔桩)四个角点的桩中心点放样采用极坐标法,放样完成后把测量结果和资料及时上报监理、业主,由业主测量队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施工。(3)由于洞内导线边短,仪器对中和目标偏心对测角影响较大,因此测角时,在测回之间仪器和目标均需重新对中,观测时采用瞄准两次,读数两次的方法。测量时宜采用级全站仪施测,左、右角各测三测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较差应小于6,边长往返观测各两测回,往返观测平均值较差应小于4mm。高程控制须从地面上水准控制点向井底隧道引测至洞内各导线点上,采用闭合水准形式。(4)矿山法隧道测量。在进行施工放样前,测量人员首先要熟悉区间隧道的设计总体布置图和细部结构设计图,找出线路中线与主要点的设计位置,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几何关系,再结合现场条件与控制点的分布,研究放样的方法。每次放样时,先检查上次放样点,误差在10mm之内,方可进行本次放样。测量中,记录要清晰,准确,互相检校,采用一人计算另一人复核制度,以确保本工程准确无误的按设计施工。4.3盾构施工测量4.3.1地面控制测量(1)引测近井平面导线点利用业主及工程师批准的测量成果书由公司精测组以最近的导线点为基点,引测至少三个导线点至每个端头井附近,布设成三角形,形成闭合导线网。盾构区间隧道,经初步测量设计及贯通误差估算,采用光电测距精密导线网作为隧道的地表平面控制测量,测量精度按精密导线的精度要求进行。地表控制导线网基本上按照线路走向布设,采用导线闭合环的方式进行施测,即提高了测量精度、也增加了复核条件。在布点时每个洞口附近的控制点不少于三个并进行固桩,以达到个别点位被破坏的情况下仍可满足洞内控制测量的要求。(2)引测近井高程控制水准点利用业主批准的水准网,由公司精测队以最近的水准点为基点、将水准点引测至端头井附近,测量等级达到国家二等。每端头井附近至少布设两个埋设稳定的测点,以便相互校核。水准点应埋设混凝土普通水准标石。4.3.2地下控制测量盾构始发井投点测量,按照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最短边长不小于100m,采用三联脚架进行测量,以减少仪器和棱镜的对中误差。在隧道直线段,主导线边长不短于300m,曲线上边长不短于250m。如洞内通视条件许可,边长尽量加长,以提高贯通精度。地下控制测量采用光电精密导线,测角精度达到1,边长相对中误差高于1/100000。对地表控制点经常校核,确保所使用控制点的准确无误。(1)盾构始发井及吊出井投点联系测量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多次进行联系测量,包括盾构始发井、车站、吊出井的投点联系测量。盾构始发井的投点测量和车站投点测量都是将地面坐标方位、高程传递到车站的底板上。采用导线定向测量,首先利用经检测过的地面控制点将坐标方位传递到地面近井导线点上,然后从地面近井导线点向地下采用导线测量的方法进行定向(其垂直角都小于30)。地面坐标方位的传递和联系导线测量按精密导线测量的精度进行。水平角观测时,内外角分别观测三测回,共六测回;距离观测时每条边均往返观测,各测两测回,每测回读数两次,并测定温度和气压,现场输入全站仪进行气象改正,仪器的加乘常数也同时自动改正。如果盾构始发井垂直角大于30,则采用联系三角形进行一井定向,就是以井上井下联系三角形几何定向方法控制平面。联系三角形定向是用两根钢丝来传递坐标和方位的,在具体实施时悬挂两根钢丝,在平面上钢丝绳与井上、井下的观测台组成两个直伸三角形。以满足下列要求:1、竖井中悬挂钢丝间的距离c应尽可能的长;2、联系三角形锐角r、r宜小于1,呈直申三角形;3、a/c及a/c宜小于1.5,a、a为近井点至悬挂钢丝的最短距离。联系三角形测量宜选用直径为0.3mm钢丝,悬挂10kg重锤,重锤应浸没在阻尼液中。观测时井上、井下联接角及联系三角形观测要求以两台2级的全站仪往返测边,测角要求6测回,测角中误差应在2.5之内,测边要求正倒境各四次,观测平均值比较差应小于3mm。联系三角形边长测量采用在钢丝上贴反射片,用对边模式来测边,每次独立测量三次,这三个数据间每次较差3mm,并在测边时考虑井上与井下的温度,计算边长改正。联系三角形测量每次定向应独立进行三次,取三次平均值作为定向成果。定向推算的起始边方位角的较差应小于12,方位角平均值中误差为8,定向测量时向井下传递了34个导线点,以利于相互校核。有条件时可采用两井定向的方法,地下起始边的定向精度满足定向推算的起始边方位角的较差应小于12,方位角平均值中误差为8。高程传递测量采用钢尺悬垂法。首先,将地面高程传递到近井水准点上,然后在盾构井内悬吊钢尺进行高程传递。传递高程时每次独立观测3测回,每测回变动仪器高度,3测回测得地上、地下水准点的高程较差都小于3mm。井下高程测量及地面趋近水准测量均使用铟钢尺按按城市二等水准精度指标要求,采用单程双置镜法进行施测。联系测量往井下传递水准点34个,以利于相互校核。见图4-3高程传递示意图。图4-3 高程传递示意图(2)盾构施工控制测量我们所承建的【龙洞站柯木塱站】区间、【柯木塱站高塘石站】区间,平均长度都在1400米左右,为更好的指导隧道贯通,在盾构机快到达掌子面,距掌子面200多米时,按监理业主以及文件的要求进行贯通前联系测量,以此检测定向边的方位,确定贯通时的盾构机的各项参数指标。主要控制洞内外导线的精度,对控制点进行复测,确保定向方位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隧道的贯通至关重要。(3)井下控制测量a、井下平面控制测量地下施工控制导线是盾构机掘进的依据,在管片底部的相应位置埋设洞内导线控制点,以始发井联系测量的井下起始边为支导线的起始边,沿隧道设计方向布设导线,直线段导线边长200m,曲线段导线边长100m布设一点,导线测量采用级全站仪施测,左、右角各测三测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 较差应小于6,边长往返观测各三测回,往返观测平均值较差应小于7 mm,每次延伸施工控制导线测量前,应对已有的施工控制导线前三个点进行检测。检测点如有变动,应选择另外稳定的施工控制导线点进行施工控制导线延伸测量。在区间贯通后利用相邻地面控制点进行两井定向联系测量,指导下一个区间盾构掘进。施工控制导线在隧道掘进150米、掘进300-400米、贯通前150应与竖井定向同步进行联系测量。重合点重复测量的坐标值与原测量的坐标值较差小于10mm ,应采用逐次的加权平均值作为施工控制导线延伸测量的起算值。在联系测量中提供当前施工段20米的管片姿态资料,如果施工段1000m,应该在隧道掘进至800米后进行一次陀螺方位检查,更好的控制掘进方向,达到精确贯通的目的,以满足盾构施工的需要。b、井下高程控制测量地下高程控制测量起算于地下近井水准点,洞内水准点也可以利用地下导线点作水准点,沿隧道直线段每200m左右布设一固定水准点,曲线段每100m 左右布设一个。按国家三等水准测量规范施测,相邻测点往返测闭合差3mm,全程闭合差11 mm,闭合差在20mm(l为全程长度,单位:km)之内。地下控制水准测量应在隧道贯通前独立进行三次,并与地面向地下传递高程同步。重复测量的高程点与原测点的高程较差应小于5mm,并应采用逐次水准测量的加权平均值作为下次控制水准测量的起算值,地下控制水准测量的方法和精度要求同地面精密水准测量相同。4.3.3盾构推进测量(1)准备工作对盾构推进线路数据进行复核计算,计算结果由监理工程师书面确认。实测出发、接受井预留洞门中心横向和垂直向的偏差,并由监理工程师书面确认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按设计图在实地对盾构基座的平面和高程位置进行放样,基座就位后立即测定与设计的偏差。在盾构右上方留出位置供安装测量标志,并保证测量通视。盾构就位后精确测定相对于盾构推进时设计轴线的初始位置和姿态。安装在盾构内的专用测量设备就位后立即进行测量,测量成果应与盾构的初始位置和姿态相符,并报监理工程师备查。(2)盾构推进中测量slst导向系统是盾构机自备的导向系统,它是由英国vmt gmbh公司研制的。它能全天候的动态测量盾构机的里程、掘进趋势、盾构机的旋转角、水平倾角、俯仰角、盾构机偏离隧道设计中心线的位置、管片的位置、管片的选择安装、盾尾净空等,slst导向系统所显示的盾构机姿态是盾构机日常掘进的基准,主司机可根据显示的偏差及时调整盾构机的掘进姿态。该系统主要组成部分有els靶、激光全站仪、后视棱镜、工业计算机等(见图4-4)。图4-4 sls-t导向系统图在掘进施工中,为了保证导向系统的准确性、确保盾构机沿着正确的方向掘进,需周期性的对sls-t导向系统的数据进行人工测量校核,用人工测量的办法测量出盾构机当前的姿态,与sls-t导向系统显示的盾构机姿态进行比较,来复核导向系统的测量成果,盾构机始发定位便是根据人工测量的盾构机姿态来进行的,盾构机始发定位时还需精确测定els靶相对于盾构机主机的相对位置关系。每次人工测量大约需要2小时,人工检测频率为每周一次。采用此方法进行人工测量,测量精度可以达到如下标准:平面偏差5mm;高程偏差5mm;纵向坡度偏差1;盾构机旋转偏差1;盾构机刀盘里程偏差10mm。(3)盾构推进中测量内容a、盾构姿态测量包括纵向坡度、横向坡度、平面偏离值、高程偏离值、切口里程滚动值等。b、 环片成环现状测量主要包括环片的直径圆度环片的平面和高程偏差以及环片前沿里程等。c、隧道隆陷测量盾构机刀盘前10m和后20m范围每天早晚各测一次,并随着施工进度递进,范围之外的监测点每周观测一次,直至稳定,当沉降和隆起超过规定限差或变化异常时,则加大监测频率和监测范围。4.3.4贯通时盾构机姿态控制(1)人工复核测量盾构机姿态在盾构贯通前要求在距贯通面150200m时进行包括联系测量的线路复测。要对洞内所有的测量控制点进行一次整体的、系统的控制测量复核,对所有控制点的坐标进行精密、准确的平差计算。在100m和50m处对sls-t导向系统进行复核测量。在盾构到站前的最后一次导向系统搬站时,充分利用在贯通前150200m时线路复测的结果,用测量二等控制点的办法精确测量测站、后视点的坐标和高程。同时,在贯通前50m时,进一步加强管片姿态监测与控制。(2)到达洞门复核测量为准确掌握到达洞门施工情况,在盾构贯通前300m之前对盾构到达洞门进行复核测量,测量项目包括:洞门中心位置偏差、洞门全圆半径等。必要时根据测量结果对洞门进行相应的处理。(3)盾构姿态调整根据盾构姿态测量和洞门复测结果,讨论制定盾构姿态调整方案,并逐渐将盾构姿态调整至预计的位置。确定盾构贯通姿态时,一般考虑盾构到达时施工进度较慢,盾构存在下沉的情况,贯通前30m可逐渐将盾构姿态抬高15mm。4.3.5贯通测量盾构通过一个区间后,联测地上、井下导线网、水准网,并进行平差,为盾构到达提供具有一定精度和密度的导线点与水准点。(1)平面贯通测量:在隧道贯通面处,采用坐标法从两端测定贯通,并归算到预留洞门的断面和中线上,求得横向贯通误差和纵向贯通误差。(2) 高程贯通测量:用水准仪从贯通面两端测定贯通点的高程,其误差即为竖向贯通误差。(3) 地下控制网平差和中线调整隧道贯通后地下导线则由支导线经与另一端基线边联测成为附合导线,水准导线也变成了附合水准,当闭合差不超过限差规定时,进行平差计算。按导线点平差后的坐标值调整线路中线点,改点后再进行中线点的检测,直线夹角不符值6,曲线上折角互差7,高程亦须采用平差后的成果。将新成果作为净空测量、调整中线起始数据,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后方可使用。4.3.6竣工后隧道断面测量贯通测量后由公司测量组利用经贯通测量调整后的施工控制导线点,对【龙洞站柯木塱站区间】、【柯木塱站】、【柯木塱站高塘石站区间】、【高塘石站】盾构区间的断面进行测量(1)断面测量的要求a、沿里程增大方向,盾构法施工的直线段每隔6m(管片4环)、曲线段(含曲线以外的20m直线) 每隔4.5m(管片3环)测量一个断面,测点为管片接缝处的突出点。b、曲线起点、终点、缓圆点、圆缓点、联络线通道、等断面突变处须加测断面,管片规定高程位置的坐标测出。然后根据隧道设计线路与这些坐标的几何关系,计算出这些坐标点与隧道设计中轴线的相对位置关系。c、以施工图的设计线路中心线为测量基准线测点距基准线的横距是指轨顶设计高程以上规定高度位置由基准线至隧道内壁的距离。顶部测点是设计线路中心线在隧道顶部内壁的投影点,底部测点是设计线路中心线在隧道底部内壁的投影点,均以高程表示。(2)圆形隧道测点位置圆形隧道须测量以下测点:a、设计线路中心线处的顶部测点、底部测点;b、位于轨顶设计高程以上3500mm的左横距及其高程、右横距及其高程,测点编号分别为左上、右上;c、位于圆心(在设计线路中心线上)的左横距及其高程、右横距及其高程,测点编号分别为左中1、右中1;d、分别位于轨顶设计高程以上950mm、450mm的左横距及其高程、右横距及其高程,测点编号分别为左中2、右中2、左下、右下;(3) 断面测量目的根据10个测点的坐标、高程,计算出每一个测点到线路中心线的偏移量,根据三角形的几何关系计算出每个点在隧道断面上的半径( r),隧道断面呈圆形,由测点的半径可以的得出当前断面有没有失圆(如:我们隧道内径为5.4m,那么各测点的半径大于或小于设计半径就说明当前断面失圆)。在9个测点中有4个测点是相对称的,因此也可以由这两组测点的半径值:由顶部测点、底部测点可以得出当前断面是否发生沉降,沉降值是否符合设计规范;由左中1、右中1测点可以得出当前断面是否发生位移,位移量是否符合设计规范。测量结果上报监理、业主,由业主测量队对隧道断面进行复核,如有不符合设计规范,超过限差要求,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轨线。五贯通测量误差预计5.1隧道贯通测量误差限差依据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中1.0.7规定;暗明挖隧道和高架结构横向贯通测量中误差为50mm,高程贯通测量中误差为25mm。5.2隧道贯通误差的分类隧道贯通分为横向贯通中误差m横、竖向贯通中误差m竖、纵向贯通中误差m纵三部分组成。在纵向方面所产生的贯通误差,一般对隧道施工和隧道质量不产生影响,故不予分析。只对横向及竖向贯通中误差进行预计。5.3隧道横向贯通误差预计(右线)由于本标段分为两个盾构区间,分别是从高塘石站始发、柯木塱站吊出,柯木塱站始发、龙洞站吊出,因此影响横向贯通误差有四个方面的因素:1、地面控制测量误差;2、始发井联系测量误差;3、洞内支导线测量误差;4、吊出井联系测量误差。5.3.1地面控制测量误差根据测量监理提供地面控制点,并经我方复核,地面控制采用单导线的形式,因此:m外=(d2*(ms/s)2+r2*(m/)2)=29mm其中:d为导线边长向贯通方向投影的线段长;ms/s为导线边长相对中误差;=206265;m为测角中误差,测角中误差为3;r为导线点到贯通面的垂线长(不含进口和出口点)。5.3.2始发井联系测量误差m为测角中误差,一般小于3,在此取3;定向的误差即为隧道起始方位角中误差m,一般小于4秒,因此,定向误差引起的横向误差为:龙洞站柯木塱站区间m定=ml/=4*1619.29/206265=0.031m,柯木塱站高塘石站区间m定=ml/=4*1384.66/206265=0.027m(其中l为始发井到吊出井的距离)。联系测量的点位误差不大于10mm,因隧道基本与坐标系的x轴重合,因此联系测量的点位误差对隧道贯通的横向误差为:m点=12/2=8.5mm。5.3.3隧道内导线测量误差由于本区间线路较长,且基本为直伸导线,故在导线全长的三分之二处加测一个陀螺方位角,即在隧道的1000米处加测一陀螺方位角,故加测陀螺方位角后的横向贯通误差为:m2加= m2/2*s2(k(k-1)(2k-1)/6 +k2w2- k2(k-1+2w2)/4)+m2/2*s2(n-k)2 + m2/2*s2(n-k)(n-k+1)(2(n-k)+1)/6 m加=12.9mm。m为地下导线的测角中误差4;m为地下导线起始方位角的中误差4;5.3.4吊出井联系测量吊出井联系测量只有点位误差对横向贯通误差产生影响,而没有定向误差的影响,因此:m吊=12/2=8.5mm。贯通横向总误差:=44mm50mm.5.4高程贯通误差预计(龙洞站柯木塱站区间右线)高程测量误差影响所产生在贯通面上的竖向中误差,按下式计算: 式中:m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mm)mh 高程测量影响所产生在贯通面上的高程中误差l两开挖洞口间水准路线长度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按4mm(按照二等水准来施测很容易达到),用徕卡dna03水准仪加配套铟瓦条码尺施测,其标称精度(0.3mm/km),以龙洞站柯木塱站区间全长1.619km及高程联系测量中误差3mm(联系高程测量悬挂钢尺法施测很容易达到)计算:地表高差中误差:=5.09mm地下高差中误差:=5.09mm高程联系测量中误差:m=3mm则最终产生在隧道贯通面上的竖向贯通误差为:= 7.80mm25mm。完全可满足竖向贯通测量中误差。六竣工测量工程竣工后,组织测量队人员进行车站和区间进行竣工测量,并由测量监理旁站检核。(1) 竣工测量采用的控标系统、高标系统、图示等应当和施工测量相同。(2) 对于车站预留的接口,施工前要对这些位置轴线、高程与有关部门进行确认,并进行与对方控制网的复核测量,以保证接口的正确连接。(3) 测点应按限界设计、车辆型号和高速行车安全余量制约处的点作为必测点.测点允许误差应在10mm之内,实测值与设计值较差不应大于50mm。(4) 车站站台大厅地面、立拄、站台沿、两端站台角、站台上部吊顶饰物等,应以辅轨基标为准,测量它们和其相互之间的位置,高程,测量允许误差应为10mm,实测的站台沿和两端站台角与线路中线的距离与设计值较差应在10mm之内。(5)按规定埋设竣工控制点并测设后交付业主及下道工序施工单位。七测量精度控制措施由于工程工期和施工环境的限制,结构施工要形成流水作业,在施工中,必须高度重视测量工作,不允许出现任何测量误差超出限差的情况,必须加强施工测量检核。为达到中线和标高的测量误差均在限差内的目的,特制定以下技术措施:(1)开工前对测量人员进行工程情况、技术要求、测量规范、测量操作规程、测量方案、测量基本知识、测量重要意义的培训。(2)施工放样前将施工测量方案设计与意见报告监理审批。内容包括施测方法、操作规程、观测仪器设备的配置和测量专业人员的配备等。(3)固定专用测量仪器和工具设备,建立专业测量组,专人观测和成果整理。(4)建立测量复核制度,严格按“三级复核制”的原则进行施测。每次施测后,须经测量工程师复核。(5)加强对测量用所有控制点的保护,防止移动和损坏;一旦发生移动和损坏,应立即报告监理,并与监理协商补救措施。(6)用于本工程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应按照规定的日期、方法送到具有检定资格的部门检定和校准,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7)用于测量的图纸资料,测量技术人员必须认真核对,必要时应到现场核对,确认无误无疑后,方可使用。如发现疑问作好记录并及时上报,待得到答复后,才能按图进行测量放样。(8)原始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应在现场用钢笔或铅笔记录在规定格式的外业手簿中。测量技术人员要认真整理内业资料,保证所有测量资料的完整。资料必须一人计算,另外一人复核。抄录资料,亦须认真核对。(9)外业前,测量技术人员对内业资料进行检查,并就所采用的测量方法、测量所用桩点以及测量要达到的目的向测工进行交底,做到人人明白;外业中,中线和高程测量要形成检核条件,满足校核条件要求的测量才能成为合格成果,否则返工重测。(10)外业后,应检查外业记录的结果是否齐全、清晰、正确,由另一人复核结果无误后,向工区技术人员交底,并履行签字手续,测量交底应简单明了以方便施工。(11)各施工场地所用的导线点、水准点、轴线点(或中线点)要设置在工程施工影响范围之外、坚固稳定、不易受破坏且通视良好的地方,测量标志旁要有明显持久的标记或说明,关注量测信息,经常对地面导线点、地面水准点进行复测并和基坑内导线点、水准点联测,保证在测量过程中,随时发现点位变化,随时进行测量改正,严格遵守各项测量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确保测量结果万无一失。 (12)积极和测量监理工程师进行联系、沟通和配合,满足测量监理工程师提出的测量技术要求及意见,重要部位的测量请测量监理工程师旁站监理,并把测量结果和资料及时上报监理,测量监理工程师经过内业资料复核和外业实测确定无误后,方可进行下步工序的施工。八安全质量保证措施在进行地面控制测量过程中,要密切注意交通安全以及选择好测量时间,施测时要尽量避开中午高温及交通繁忙时间;进行近井点测量时要尽量增加各点间的边长避免短边引起的误差积累等;施测时要做好测量点位的标识,在进行控制点施测时做好警示灯及警戒区的隔离等其他的防护措施;在施工前调查好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的确切位置,做出这些建(构)筑物、地下管线与设计隧道的平面位置关系图;按施工场地平面布置图,对临时设施的位置准确放样。8.1测点的安置原则与保护 (1)测点选在通视良好、不受施工扰动的地方;(2)导线和水准控制点用不锈钢或铸铁制作,导线点有明显的十字标志,水准点表面为圆球状;(3)在软土中,做为钢钉的测量标志应嵌入大小合适的混凝土块中,并保证永久固定;(4)临时的测量标志,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用钢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自然特征与农业》说课稿3 鲁教版五四制
- 编程机器人教育玩具行业跨境出海项目商业计划书
- 宠物线上线下整合营销方案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气候变化对全球供应链的威胁
- 11.1 人体的骨骼 说课稿-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 4.4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教学设计高中化学沪科版2020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原理-沪科版2020
- 公司疫情培训知识讲座课件
- 21 小圣施威降大圣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新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
- 公司环境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喜茶企业采购流程
- 2025年湖南衡南县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2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汽车驾驶员(高级)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锂电池叠片机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应用流媒体服务拓展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幼儿园保健医考核试题及答案
- 乌兹别克语自学课件
- 《“盛世华诞”国庆主题》课件
- 2025年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单招《语文》检测卷
- 物流客服培训课件
- 川教版四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全册教案(及计划)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企业简称2023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报告:高科技行业ESG绩效与NGO监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