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雨水回收利用.ppt_第1页
居住区雨水回收利用.ppt_第2页
居住区雨水回收利用.ppt_第3页
居住区雨水回收利用.ppt_第4页
居住区雨水回收利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设计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的出 现,城市雨水作为水资源利用迅速这世界各地得到发展。许多发 达国家如日本、澳大利亚和德国都很关注雨水的利用,如日本结 合已有的中水工程,在城市屋顶修建雨水浇灌的空中花园,在楼 房中设置雨水搜集装置与中水道工程共同发挥作用;德国在八十 年代末就把雨水的的管理与利用列为九十年代水污染控制的三大 课题之一,修建大量的雨水收集装置来载流,处理及利用雨水, 并且尽可能利用天然地形地貌及人工设施来截流,参透雨水,消 减雨水地面径流,减轻城市洪涝。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 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我国水资源分 布存在显著时空不均因此今年我国为暖接北方严重缺水的具名正 着手进行南水北调工程,该项目工程量大,工期长,作为缺水地 区不能坐等外源调水,应充分开发和回收利用打的一切可能的水 资源,其中称是雨水就是长期忽视的一种水资源,目前我国对称 是雨水的利用率很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可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 ,总之,通过雨水的合理收集,与利用,补充地下水源,消减城 市洪峰流量,有效控制地面水体的污染,对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环节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有重要的实施意义。 (二)设计前言 我们将就中水系统和我们学校已有的雨水收集 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和排放系统进行优化和改 进,力求以最少的经费创造出最大的效益。雨 水是污染很小的水源,经过简单的处理就能直 接利用,但是根据我们学校的具体情况(冰封 时间长,降水极不均与且相对较小),如果只 建立雨水回收系统而不建立循环系统,则此方 案的适用用性和经济性都大大降低。所以此就 本方案我们将设计两个系统1雨水的简单处理 与运用2循环利用,并且1系统和2系统即能独 力运行又能配合运行,在不同时间根据不同的 须要能作出最合理的选择使用。 (三)设计总原则 经济、适用、雨水利用率高。 一:雨水的简单处理与运用 1雨水收集 2雨水处理 3雨水运输 4雨水利用 1雨水收集 屋顶雨水收集 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1本雨水收集系统包括初级雨水收集器和初级水管,其 特征在于:所述初级雨水收集器入口设置过滤器,初 级雨水收集器的出口连接雨水管,初级水管连通二级 水管,二级水管中串入二级雨水收集器,二级水管穿 过墙连入室内,二级水管的末端连接水龙头(控制雨 水的开关);二级雨水收集器内设置浮球阀(控制水 量);二级雨水收集器的出口设置二级过滤器;初级 雨水收集器通过固定块于建筑物或墙连接。二级雨水 收集器设置在建筑物的阳台上(或其他人能接触到的 地方);2初级和二级水管的内壁设置为螺旋形(能避 免水自流而下,降低噪音)3图面说明1 初级雨水收集 器2 初级过滤器3 二级雨水收集器 21二级过滤器22 浮 球阀3 初级水管4 二级水管41 水龙头5 建筑物6 墙7 地 板8 固定块。 1 初级雨水收集 器2 初级过滤器3 二级雨水收集器 21二级过滤器22 浮球阀3 初级水 管4 二级水管41 水龙头5 建筑物6 墙7 地板8 固定块。 3图面说明 2雨水处理 1将雨水运到雨水处理中心2将雨水从处理中心 运到使用地 1校园内的建筑物面、道路、操场、下沉广场 等为主要水处。 途径:屋面雨水没用完的由收集管道汇集到奔 流口,经初期奔流后由排水管引至贮水池,运 动场的面积比较大,在椭圆形跑道的内侧沿边 设计排水沟,经初期弃流井弃流由排水管引至 贮水池,下沉广场的雨水由周边排水沟排至集 水坑,再由设在集水坑的排水泵提升至贮水池 。2在处理中心建立专用供水站与已有的部分 供水系统(如浇灌供水系统和厕所供水系统) 恰当连接,有利于节约资金。 3雨水运输 雨水处理中心包括:贮水池、清水池,过滤池 1贮水池不仅有收集雨水的作用,同时也起调节、沉淀的作用。 但雨水又有其不均匀性和稳定性,同时考虑到运行安全和经济实 用性,贮水池应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选址和建设。贮水池顶 标高-2米,为了让超过贮存能力的雨水能够排入学校的排水管网 ,本工程利用高到地面的入孔部分作溢流水位,从而保证一定的 排洪能力。贮水池和清水池水位的控制,两个水池均为高水位开 泵低水位停泵,清水池到溢流水位时贮水池停泵。 2贮水池的雨水由泵提升至人工土壤滤池净化,滤池设在绿地下 面,大面积的绿地设在地下车库的上方,覆土厚度2米,在深 1.72.0m期间铺设土工布、烁石过滤层及收集管道,烁石直径为 10mm15mm,土工布规格为200g/m3300g/m3。雨水采用全透 性排水管收集。经过净化的水流入清水池备用。 4雨水利用 经净化的雨水主要用于学校的:水建环 境,浇灌绿色林地,校园街道洒水,洗 衣房用水,冲洗厕所和改善校园生态环 境。 二:循环利用 简单介绍中水技术 具体应用 简单介绍中水技术 中水主要是指城市污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到 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 非引用水,其水质介于上水于下水之间,是水 资源有效利用的一种形式。 中水系统是指中水的进化处理、集水、供水、 计量、检测设施以及其他附属设施集合在一起 的结合体,是建筑或建筑小区的功能配套设施 之一。 中水主要用于厕所冲洗、绿地、树干浇灌、道 路清洁、冲洗、基建施工、喷水池以及接收其 水质标准的其他用水。 具体应用 1循环用水的来源 2中水处理中心及学校的简易图 3中水处理中心设计平面图 4处理流程图 5检查水质与泵站供水 6在室内建立如图给排水管线图 1循环用水的来源 公共浴室的盆浴和淋浴的排水; 游泳池排污水;洗衣排水;洗手洗脸水 ;锅炉污水;冷却水,雨水初级处理溢 出的水,以上水源均属于优质杂排水( 优质杂排水含有机成分少易于处理)。 2中水处理中心位置及学校的简 易图 3中水处理中心设计平面图 4处理流程图 技术说明 :处理流程分三步:前处理阶段(格栅、调 节池)组要处理阶段(生物膜处理、混凝、 沉淀池、生物膜处理)后处理阶段(消毒) 格栅:用于废水预处理工程,以截留废水中 较大悬浮物与漂浮物,防止水泵、排水管以 及处理设备堵塞。格栅是由金属或格条制成 的框架,斜置或垂直于污水流经的渠道上, 以截流大块呈悬浮或漂浮状的污染物。 调节池 亦称调节均化池,是用以尽量减少污水进水水量和水质 对整个污水处理系统影响的处理构筑物。1、调节池一般 容积较大,应适当考虑设计成半地下式或地下式,还应考 虑加盖板;2、调节池埋入地下不宜太深,一般为进水标 高一下2m左右,或根据所选位置的水文地质特征来决定 ;3、调节池的设计,应与整个污水处理工程各处理构筑 物的布置相配合;4、调节池应以一池多格为好,便于维 修与保养;5、调节池的埋深与污水排放口埋深有关,如 果排放口太深,调节池与排放口之间应考虑设置集水井, 并设置一级泵站进行一级提升;6、调节池设计中可以不 必考虑大型泥斗、排泥管等,但必须设有放空管和溢流管 ,必要时还应考虑设超越管。 沉淀池 :沉淀是使水中悬浮物质(主要是可沉固 体)在重力作用下沉淀,从而与水分离, 使水质得到澄清。沉淀的作用有:1作为 化学处理与生物处理的预处理; 2用于 化学处理或生物处理后,分离化学沉淀 物、分离活性污泥或生物膜;3污泥的浓 缩脱水。 生物膜处理 :膜生物反应器是由膜分离与生物处理组合而 成的一种新型、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膜材料 有良好的成果性、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最 好为亲水性膜,以提高水通量和抗污染能力。 抽吸过滤的压力选择应注意到:过高的压力会 导致膜的破裂,过低时则出水量达不到要求, 压力最好小于0.1MPa。为维持膜的通量,防 止膜污染,需对膜进行清理,最好是在线清洗 。常用的清洗方式有曝气气泡的冲刷方式、压 力反冲洗方式、在线药洗方式。膜阻塞来自于 污染物在膜面的沉积,因污染的连续性,清洗 过程应是周期性的。 混凝 :混凝是向水中投加药剂,通过快速混 合,使药剂均匀分散在废水中,然后慢 速混合形成大的可沉絮体,混凝基本去 除或降低的物质有悬浮的有机物和无机 物、溶解性磷酸盐、某些重金属、细菌 和病毒。为了强化混凝的效果,还投加 一些调整水的pH和增加絮体的助凝剂。 在混凝时还应控制好水温,酸碱度,水 中杂质的性质、组成和浓度,水力条件 。 消毒 :采用液氯对水进行处理具有成熟的技 术,同时液氯消毒具有操作简单、投量 准确、不需要大型设备、价格便宜、消 毒效果好等优点而在深度处理中广泛应 用。相关公式:W=0.011qQ。式中W为 加氯量(kg/h);q为最大加氯量(g/m3);Q 为需消毒水量(m3/h)。 5检查水质与泵站供水 根据水体的用途,按照学校的评价参数 对水体做合格检查。水质达到标准后, 泵站从贮水池中调水由专用管道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